浅谈中段语文课堂练笔教学策略

2022-09-11

一篇课文中,可以挖掘的教学内容十分丰富,但是上课不能能面面俱到,也不能挖掘得太深刻,超出学生的接受水平,因此,阅阅读教学一定要抓住重点,舍弃一些细枝末节的内容,要为学生多多留一点时间,让学生自己去理解,自己去体验,自己去创造。

笔者现在所教的这个班级是从一年级开始带上来的, 从二二年级上学期开始,笔者就让他们写一些平时生活、学习过程中所所见,所闻,所感,或者是把口语交际的内容记下来,当时笔者以为为这样做已经足够让他们在三年级的习作到来的时候不至于手忙忙脚乱了,可是经过一年的写日记练习,到了三年级该写习作的时时候,他们并没有笔者预期当中的胸有成竹,反而个个抓耳挠腮,腮,不知如何下笔。

吃一堑,长一智,笔者开始反思自己的“日记计划”,是否太太过随意?是否和学生平时接触最多的阅读课文脱离了?如果在阅阅读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适当安排一些小练笔,积极引导学生生从自己的个性出发,更全面、更深入地思考问题,不仅能帮助学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更能帮助学生积累作文素材, 锻炼习作技技巧, 同时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和思维能力的发展都有很重要要的意义。

说干就干,三年级开学初,笔者就在班级里实行了这个“小小练笔计划”,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摸索,学生确实受益良多,也品品尝到了一些成功的喜悦。下面, 笔者就如何在阅读课上进行小小练笔谈一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1抓住重点词句,练笔与理解相得益彰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第二学段阅读与习作的要求求指出,“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表达情意的作用。”“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是工具性与与人文性的统一,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体验,如果果能及时抓住,对学生的思维训练会有很大的帮助。

最近上了三年级下册第三课《荷花》,当读到“有的才展开两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几句时,笔笔者给同学们出示了这几种荷花的图片, 然后问同学们:“这么美美的荷花呈现在你眼前,她们看起来仿佛像什么? ”学生思考了半半分钟后,笔者给他们提供了练笔提示:

荷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仿佛是()。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宛如( )。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就像( )。

让他们把自己补充的话写在笔记本上,几分钟后,属于学生生自己思维特点的活的荷花就出来了。

例如:

荷花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 仿佛是一个穿着白纱裙的的女孩,伸着手,对我打招呼。

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宛如一个白色的摇篮,里面睡着一个可爱的宝宝,正做着甜蜜的梦呢!

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就像敲木鱼的小棒槌,真有趣!

通过对重点句子的补充想象, 学生对荷花有了更深一层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把一个句子写具体的能力。

教学《荷花》第三段的时候,对于“姿势”这个词,笔者是这样教学的: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图中的荷花,你看到她们有些什么姿势呢?

生:我看到有的杆子比较直。

师:如果把这朵荷花看成一个小姑娘,她站在水中,你能用一个词形容她吗?

生:亭亭玉立。

师:请你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你看到的荷花。

这里有一朵(),仿佛()的荷花,正()。

生:这里有一朵(洁白)的荷花,正(亭亭玉立地站在水中央,仿佛在欣赏着这个美丽的世界)。

师:图中还有许多荷花,摆出了各种各样的姿势,请同学们仿照刚才的句式,先自己说说,然后和同桌交流交流,再写下来。抓住“姿势”一词,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荷花的美丽姿态就呈现在了学生们的笔下。

生1:这里有一朵娇嫩的荷花,正侧着身子站在水中,仿佛在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美丽倒影。

生2:这里有一朵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的荷花,正躲在碧绿的荷叶下,仿佛在和我们捉迷藏。

生3:这里有一朵含苞待放的荷花,正浮在水面上,似乎在和小鱼说悄悄话呢!

课堂上紧紧抓住主要词语拓展练笔, 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丰富的想象中去感悟课文内涵。这比单纯的灌输教学更生动、更真切、更易被学生所接受。感悟得多了,学生自然对课文所含的情感比较敏感,这样的学生,无论是朗读,感悟还是写作,都会比较得心应手。

2仿照课文模式,练笔与仿写花开并蒂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因此,通过对课文的模仿、借鉴,把课文的表达方式转化为自己会运用的写作技能,这是一种很重要的练笔方式。

三年级上册教材的第12课《听听,秋的声音》是一片略读课文。课文用儿童诗的形式写出了秋天大树和黄叶道别的话音,蟋蟀和阳台告别的歌韵,秋风送来丰收的歌吟……在教学时,笔者先通过对前面几段的学习与有感情朗读, 让学生对这首儿童诗的写法与感情有了基本了解,然后试着安排让学生自己写一写,发挥出他们的想象力。

听听,秋的声音,在丰收稻田里,“唰唰”稻田扬起金色的长发。

听听,秋的声音,青蛙在抓紧挖洞,“呱呱”是和池塘告别的歌韵。

听听,秋的声音,小溪在欢快地唱歌,“叮咚叮咚”是和黄叶道别的话音。

通过这样的一次课文仿写, 虽然部分学生还不能很好地掌握这样的方式,但是遇到合适的课文,坚持这种训练方式,自然而然,学生在模仿课文写作方面会有很大的进步。

3写出心里话,练笔与想象相辅相成

三年级上册第29课《掌声》讲述了一个残疾小女孩英子,得到了同学们的鼓励,而变得乐观开朗的故事,向同学们展示了爱的真谛。其中有这样一句话“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围绕“犹豫”一词,笔者让学生设身处地想象英子当时心里的想法,写写她的心里话,对于理解英子矛盾的心理十分重要,同时也为后面同学们的两次掌声做了铺垫,第一次掌声,是同学们为鼓励英子大胆上台讲故事而发,可以让同学们写一写,当你为英子鼓掌的时候,你想对她说什么?第二次掌声,是同学们为英子的优秀表现而鼓掌,可以让同学们写一写,当你鼓掌时,你的掌声仿佛在对英子说什么?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抓住课文写得简练的地方,让学生补充完整,学生通过这样的“填空”,既可以加深对课文情感的理解,又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4紧扣课文情感,抒发心声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感情十分丰富的课文, 通过一个个充满真情实感的故事,向学生展示着世间各种美好的情感,净化学生的心灵。学习这类课文时,可以抓住学生情感的共鸣,唤起他们表达的愿望。

在教学《燕子专列》一课时,学生读了第四自然段,知道“贝蒂”那么小的一个孩子,本该在温暖的家中,但是她却毅然跟着爸爸妈妈一起,在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岩缝里,寻找冻僵的燕子,整整一天,她的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可是她却一点也不在乎。这时,他们也十分感动。笔者让他们先回想自己在冬天时的表现,再看看贝蒂的表现,把自己想对贝蒂说的话写下来,学生有感而发,真情流露,虽然有的只有短短几句话,但是却写出了他们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

5课文续写,讲述自己的个性结局

有些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学生对故事有浓厚的兴趣,假如教师引导学生,续写故事,可以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如在学习了《给予树》后可以引导学生写一写小女孩收到洋娃娃后怎样感谢她?《风筝》一文最后这样的描写: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虽然课文省略了人物心理、故事情节的进一步描写、陈述,但这一空白却恰好给了孩子们推测或想象的空间。教学中笔者抓住这一情感触发点,让孩子们设想他们继续寻找幸福鸟的情景。这些耐人寻味的某一件事或某一个情节,会激起学生的表达欲望,唤起他们的想象。

6古诗拓展,把古诗编成一个故事

有一次,笔者正在跟同学们一起学习《小儿垂钓》这首古诗,要求他们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诗的理解, 当时一位同学用他讲故事般的语调,吸引了全班同学的注意力,于是笔者就顺水推舟,让大家都试着把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

小儿垂钓

清晨,当薄薄的雾还没有散去,当鸟儿还没有开口歌唱,有一个头发没梳,鞋子也没有穿好的小男孩却已经坐在了河边,他在干什么呢? 原来他正在认真地钓鱼呢!

只见他侧着身子,坐在河边长满青苔的大石头上,那儿的草长得可大了,小男孩的大半个身子都被高高的野草遮住了。

正当他专心地等着鱼儿上钩的时候, 不远处传来了一个行人问路的声音:“喂,小孩儿,去杏花村怎么走啊? ”,小男孩着急地拼命朝行人摆手,生怕说话的声音太大,把他的鱼儿吓跑。

通过课文的阅读和感悟,发现文章的特性。惟有这样,才能够发掘文章的内涵,惟有这样,阅读才能够养成用词造句的好习惯。揣摩词句,体会用词的准确性、构句的生动性,是练笔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和写有机结合,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水平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同步提高。教材中的课文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出来的,每一篇文章都是很好的范文,在语言、文体、题材的选择,立意的创新、章法的独特方面都是值得我们练笔训练。笔者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让学生逐步掌握一些写作技巧、掌握一些词语的应用,消除害怕写作文的心理,培养起一定的写作兴趣,再在其他方面给予加强,从而达到了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

摘要:“半小时课堂”就是在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精简教学环节,突出教学重点,优化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确保每位学生在每堂课里都有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练习的时间和机会,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我们在语文阅读课上必须精心设计教学方法,把理解课文内容和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恰当地融合在一起,以求收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关键词:半小时课堂,课文内容,语言运用能力,练笔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直径挤压式无扩口导管端头成形技术研究与应用下一篇:移动端考研产品发展前景分析——以上海市为例

热门文章

中段考试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