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2023-04-01

第一篇:世界近代化的发展历程

探究世界动画的发展历程

来源:三维动画http://

1907年,在纽约的工作室的公司美国Weitaigelafu,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技术人员发明的摄像头,拍摄一个场景“停止运动法”。在这个美好的迅速一些早在影片中风头方法。如“酒店”(1907年,斯图尔特·布鲁克餐),一把刀在自动切香肠,仿佛一只无形的手。在1907年的“精彩”的钢笔,钢笔在自动书写。停格动画作品图(12)

欧洲人还是不明白这一点的动画电影技术,他们都很惊讶以上的被称为“美国”美国活动。高蒙公司后,埃米尔·克尔发现了这个秘密,拍了很多的漫画。 “浮士德”是一个小木偶电影铰接木偶停止运动,停格动画的早期杰作。后来,J大Levich和俄罗斯在1912年住在巴黎也采取了一些木偶电影,主角是童话的动物,如“青蛙皇帝梦”,“老鼠和田鼠”,“鹰”和“蝴蝶皇后” ,木偶电影技术极大地提高了。他花了大量的能源使用在这些电影中各种开创性的杂技和丰富的细节,而不是简单造成的故障,该地块被淹没在无聊的细节。之后,东欧许多木偶电影也有类似的问题,但在早期的动画慢是,它是很常见的。 在二十世纪早期,停格动画有些暗淡和日益完善的卡通动画的光,黑暗中美利坚合众国几个成功的商业卡通形象风靡世界,“卡通”的定义似乎一直是独家的手画动画。 20-30的徘徊,已在一些小的生产和前卫实验电影停格动画。的的彩色石膏,禁止LAK和勒内·贝特朗·使用的一些活动,例如,一个惊人的电影“蓝胡子”(1937年),它结合了雕像和木偶照明效果是显着的特征和活动,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停止运动木偶动画。

捷克在布拉格和哥特瓦尔德从1945年开始,在官方的支持,学校形成了两个动画的动画师。 “的核心人物羊毛羊绒兄弟”动画片厂是一家集画家,雕塑家的吉日Turnka,谁后来成为世界大师的动画帧的声誉。他们提出了一些独特的木偶电影,如“弹簧玩具”,“礼物”。在捷克,木偶戏的传统娱乐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曾亲自执行傀儡通过ENKA专门拍摄木偶动画。在1948年赢得了在威尼斯电影节大奖的“捷克”来形容捷克的民间生活和传统节日的狂欢,木偶,而没有任何表情和僵硬的动作,但颜色和光线和风景非常好弥补了这一缺陷。这两个部分的巴洛克风格的故事片“皇帝的夜莺”和“”仈雅丫王子“来自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和中世纪的传说,虽然不错,但拖延的故事。然后,完全忠实于约瑟夫·拉达著名的插画风格“好士兵帅克”在银幕上。这非常忠实于原创动漫捷克幽默和方言和俚语,使外国观众和现代升值还是感觉有点慢。

真正的大屏幕上,一个不朽的幻想电影美国蒂姆·伯顿。他介绍,效果非常显着“的”1993年圣诞节前的噩梦:没有人有超越的百老汇音乐剧等精彩木偶的完美结合。

“圣诞夜惊魂”在上世纪80年代,在英国阿德曼动画的尼克·帕克创造了流行的世界各地的一系列“华莱士”,再次掀起了停格动画。华莱士和阿尔·戈尔已成为最有名的黏土动画的历史作用。一旦是阿德曼公司董事巴Bervis的固定座位和变换的景色为特色的“脚本”,1992年拍摄的,这部电影成为停止运动动画史上的不朽名作。后来,他也做了几个傀儡,是非常复杂的,现实的神话和古代戏剧。在欧洲,一些实验停止运动也很吸引某人的注意,其中不得不提的数字是先锋和怪诞的捷克著名导演1月斯旺克迈耶。他著名的动画“爱丽丝”(1987)“浮士德”(1994年)和其他奇怪的精彩影片岩石观众的视野,以及现实与动画合演的“联盟”是纯粹的幸福,考验了我们的神经。 今天,世界的停格动画热潮还没有退去,每年都有新的作品非常。中国也有世纪50年代的“孔雀公主”,“魔法刷”到了80年代“的故事,Affandi”和许多其他木偶电影让今天的成年观众记住,在这一领域90年代后,似乎陷入了低谷,3D电脑动画来解决所有问题的灵丹妙药。黏土动画技术在美利坚合众国几乎老一样仍然是“新”技术应用的固定特摄电影是一片空白,但集中在这一领域的年轻设计师的数量都在增加。会有停格动画的黄金时代吗?还是不知道答案。

第二篇:中国核电的发展历程及世界新能源的发展方向

核能这个名词,在经过半个世纪的传播后,大家对它早已不再陌生,不过,每当谈到这个问题时,大众的脸上都不由的露出惊恐的神色,特别是在几次大的核事件发生之后,很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对核能的排斥呼声愈演愈烈。由此也引发了新一轮的发展新能源的风暴。经过我阅读少量书籍,简单的谈谈我个人的想法,只是片面之词。

首先先谈谈中国核能历史的发展。中国的核事业起源于五十年代,当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后来又遭遇了朝鲜战争,当时,美国人曾扬言要对中国本土进行核打击。由此也激发了毛主席和大批科学家进行核武器研究的浪潮。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核科学人历经磨难,期间变化不断,和苏联的关系破裂,美国的威胁,以及国内的三年自然灾害,文化大革命。他们遭遇的巨大的困难可想而知了。这里,我们要记住的一大批伟人,主要有总负责领导班子,周恩来总理为首,聂荣臻,张爱萍将军等领导者,科学家有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王淦昌等等一大批科研工作者。是他们的辛劳,奋不顾身,才有了我们国家的原子弹,氢弹,使中国人在世界上有了一席之地,同时也给第三世界的国家以巨大的鼓舞,具体的影响不做详细叙述。

目前,对核能的大规模使用的方式是核电站。目前,世界的核电站包括即将建成的总发电量将达到387千兆瓦,约占发电总量的35%。其中法国达到75%,比利时,瑞典,日本,德国,英国,美国等比例都很大,而中国仅仅只有1%,在运行的四百多座核电站中,中国连5%都没有,这都说明中国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值得一提的是,中国的核电站运行很安全,最早的1991年秦山核电站,以及1994的大亚湾核电站,至今运行良好。而美国,英国,俄罗斯等都发生过大大小小的事故。最近的一次,世界最大的核电站,日本的福岛核电站,在2011年3月12日发生特大事故,核能的安全问题称为人们议论的最多的话题啊。事故发生后,对欧洲的冲击最大,德国,比利时的民众都强烈要求关闭核电站,殊不知,能源短缺问题,比核辐射更令人头疼。我们都知道,核聚变所使用的原料是氘和氚,而水中富含氘和氚,一旦这种技术成熟后,我想,核电站,不会从这个世界消失。并且,一旦人们掌握了受控核聚变的技术,能源问题将不再是问题,并且,辐射问题也将被解决。对核电站的关闭的呼声高涨之时,也带动了人们对新能源的研究的巨大热情。其中,太阳能,水电站,生物质能等是人们研究的主要方向。

在九十年代开始,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开始新能源的开发,尤其是太阳能。如此可观的能源却不能充分利用,的确是人类的一大损失啊。

第三篇:《世界世界城市发展历程与中国城市发展展望》听后感

为了开拓我们的视野,促进我们进步,我院今天下午邀请了罗致刚先生为我们讲解《世界世界城市发展历程与中国城市发展展望》,我有幸参加了这个讲座,从中受益匪浅,也获得了许多启发。

罗致刚先生妙语生辉,用许多有趣鲜明的例子给我们讲解了世界城市发展的历程,列出了世界城市发展的几个过程: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以及城市发展的过程:城市化→集中化→全球化。纵观世界城市的发展历程,让我联想到当今中国城市的发展的一些问题。

改革开发以来,中国城市发展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变化,我国也再大力提高城市化水平,但是中国的城市化,似乎有点扭曲,可以理解为城镇化。现在的政策就是大力发展中小城镇,限制大城市的发展。这有悖于世界城市发展的规律。中国的大城市集中了全国的优势资源,吸引了大批人员涌进。应该加之以正确引导,扩展规模,从而形成城市集中化现象。而不是现在的发展小城镇,限制大城市。村村点火的局面。这样浪费了许多资源,没有做到资源整合,聚集起来发挥最大作用。

从讲座中也了解到,中国现在正在开始走城市集中化,形成京津城市带,沪宁杭城市带以及珠三角城市带。我想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建制也阻碍了中国城市集中化的发展。但我仍相信中国正在好的方面走,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谷孟杰2011 11 03

第四篇: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近代是社会剧烈动荡,国内外矛盾和斗争复杂尖锐的历史时期。在这个历史时期,充满了侵略和反侵略,压迫和反压迫,变革和反变革,革命和反革命的斗争。为了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在100多年间,几代中华儿女付出了血的代价,终于在全世界面前站立了起来。在这其间,中国的先进分子勇于探索,推陈出新,使古老的中国获得新生,开始与世界接触并获得发展。

【关键字】 器物,制度,思想,洋务,维新,新文化

目录

一、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第一,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 第二,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二、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资产阶级学“制度”

第一,维新派:学习君主立宪 第二,革命派:学习民主共和

第三,陈独秀、李大钊:学习“民主”和“科学”

三、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面临国破家亡,亡国灭种之际,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摆脱民族困境,开始了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一文中,曾把中国人学习西方,追求近代化的历史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器物技术上感觉不如西方,遂有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运动;第二阶段,从制度上感觉不如西方,遂有维新变法;第三阶段,从文化心理上感觉不足,遂有新文化运动。中国的近代化历程就是这样从承认“技不如人”到喊出“打倒孔家店”一步步深入的。

一、从鸦片战争至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 。

很久以来,西方人来华都被称为到天朝上国朝贡。鸦片战争前夕,清朝统治面临危机,而欧美列强崛起,加紧对外扩张。

第一,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败在了英国的手下,被迫签订了近代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大清朝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先后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化进一步加深;在此期间,沙皇俄国趁火打劫,割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从此,洋人的教堂建在了中国的土地上,洋人的军舰开进中国的江海,洋人的士兵在中国领土上执法,原来好似枫叶一片的万里国疆变成了一只背上长瘤的肥鸡。在中国有的人依然麻木,但有的人却惊醒了。天朝上国被一个西方岛国打得一败涂地,使华夏鄙视远夷的传统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一些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开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在官署中设立译书馆,还仿制西方战舰,迈出了“师夷长技”的第一步,他提倡的学习西方的“长技”主要指军事科学技术。魏源在《海国图志》一书进一步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救国主张,明确提出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方法。此外当时介绍世界知识的书籍还有姚莹的《康輶纪行》和徐继畲的《瀛环志略》等。这些思想的传播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引导人们注意世界形势,对近代维新变法思想有一定的影响。

第二,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经济侵略加剧,国内有太平天国运动,政局岌岌可危。洋务派看到西方船坚炮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来改变现状。中学指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名教;西学指西方文化,主要指近代科学技术。“中学为体”,是以中国的纲常名教作为决定国家命运的根本;“西学为用”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科技,仿效西方国家在教育、赋税、武备等方面的一些具体措施,举办洋务新政,来挽救江河日下的清王朝。

19世纪60~9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但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进行道路选择的前提,也就是说,他们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技术(即先进的社会生产力)强行嫁接到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来,这种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做法注定要失败。

二、从戊戌变法至五四运动前夕:资产阶级学“制度”

第一,维新派:学习君主立宪

早期维新思想产生于19世纪60年代以后,伴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的传入和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而产生。早期维新派认识到向西方学习不能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必须上升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才能挽救民族危亡。但是,早期维新思想没有上升到系统完整的理论,更没有付诸实际行动

1894年与1895年,中国遭受了无法忘怀的奇耻大辱。1894年,堂堂“老大帝国”在于弹丸小国日本的战争中被打败,苦心经营多年的北洋舰队全军覆没;1895年,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宝岛台湾沦为日本的殖民地。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在这一时期,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中国的政治舞台。甲午战争的惨败,《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人感到亡国灭种的危机近在眼前,新的民族觉醒被激发,而站在救亡图存前列的,正是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

曾经无比孱弱的日本为何能如此迅速地崛起,他们发现,日本国内发生了明治维新,封建的幕府统治被彻底推翻,之后建立起了一套模仿西方的君主立宪的政治制度与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文化制度,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认识到:要救国就要维新,想维新只有学西方。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有了进一步发展。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思想与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文化相结合,提出了系统的理论和明确的施政纲领。他们要求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他们通过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使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开始在中国传播开来,一些知识分子摆脱封建思想束缚,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著名思想家严

复以进化论为思想武器,论证变法维新的迫切性和合理性,以便达到救亡图存,自强保种的目的。虽然后来的戊戌变法只持续了103天就告失败,但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产生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第二,革命派:学习民主共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开始用民主革命思想来改造中国,提出了三民主义,要求实行民主共和政体,发展资本主义。1905-1907年,资产阶级革命派与保皇派之间展开激烈论战,争论的核心问题是要不要以革命暴力推翻清政府。结果,民主革命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潮流,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高潮的到来。虽然后来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但是民主共和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第三,陈独秀、李大钊:学习“民主”和“科学”

辛亥革命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思想方面,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大搞尊孔复古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而以前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在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时,都没有彻底批判封建儒家思想。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德思想进行了最猛烈的抨击。陈独秀的“民主”是指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政治;“科学”主要是指近代自然科学法则和科学精神。资产阶级宣扬民主,反对封建专制,把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的理论支柱儒家思想;宣扬科学,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这一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的迫切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是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它既是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补课,又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曲。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旗帜的树立,使中国社会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还造成了新思想、新理论广泛传播的大好机遇。马克思主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乘着俄国革命胜利之风,在中国广泛传播。

三、从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

的路”

1915年《新青年》的创刊,请来了西方的两位先生——德先生与赛先生,要让这两位西方的先生来改造中国的国民性。在这场运动的前期,向西方学习的是资本主义的民主制度与资产阶级的自然与社会科学,目标是建立一个西方式的资产阶级现代国家。设想是美好的,但脱离了中国的实际,而不可能实现。

新文化运动后期,随着十月革命的发生,李大钊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他在《新青年》上发表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发展到系统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例如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向警予、周恩来等在对西方传入的思潮进行分析对比、激烈论战和与中国实践经历进行比较后,坚定地放弃了资产阶级的思想主张,放弃了形形色色的非马克思主义,转变成为马克思主义者。1920年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成立以后,有计划地宣传马克思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基础。

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1921年7月,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的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的必然,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在1922年中共二大上提出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在1935年的遵义会议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1945年的中共七大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最终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在这一百年中,近代的中国始终没有放弃过对自救道路的探索,也始终没有停止过向先进学习的步伐,这无疑是值得肯定的。时代在不断发展,走在学习探索前列的阶级与派别也在不断改变,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但是他们都是可敬的,而当年这些先进中国人的救国热情,对祖国的拳拳爱心,前仆后继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精神,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的。

总结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呈现以下三大特征:

第一,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题是为了中国的独立、

民主和富强。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和救亡相连,体现了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

第二,学西方的历程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文化” 不断深化的复杂历程。

第三,中国人民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例如林则徐等萌发新思想、洋务运动)到主动选择(例如辛亥革命)的过程,最终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致谢

本次论文研究是在教授的指导下完成的。提供了很多与该研究相关的重要信息,培养了我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态度和创新精神。这将非常有益于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的谆谆教诲,将使我终身受益。在此,谨致以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还有工院的各位老师以及领导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和启示,使我学到更多的知识,从而顺利的完成了毕业论文。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参考文献】

1、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1923年。

2、陈旭麓:《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3、龚书铎主编:《中国近代文化概论》,中华书局1997年版。

4、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人民出版社 1981年版

5、肖致治主编:《鸦片战争史》上、下册 福建人民出版社 1996年版

第五篇:近代史论文 百日维新的历程

百日维新的历程

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面临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一部分资产阶级和进步的知识分子,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要求,以康有为等为首的维新派,代表着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和开明士绅的政治要求走上历史舞台,主张对中国传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进行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以挽救民族危机,使国家臻于富强。 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订。条约规定,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中国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与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允许外国人在华投资开矿办厂等。《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当这一消息传到北京,在京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们十分愤慨,他们在康有为、梁启超的带领下,给光绪帝上了一份奏疏,要求拒和、迁都、变法。并详论富国、养民、教民等变法图强的具体措施。万言书征集到1300余名举人的签名,呈递都察院。都察院拒绝代呈,但“万言书”已广为流传,对社会的影响和震动很大。这次上书被称为“公车上书”,就此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

为了把维新变法推向高潮,维新派积极宣传。1895年8月,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出版《中外纪闻》,鼓吹变法;组织强学会。1896年8月,《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成为维新派宣传变法的舆论中心。1897年冬,严复在天津主编《国闻报》,成为与《时务报》齐名的在北方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阵地。1898年2月,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南学会,创办了《湘报》。在康、梁等维新志士的宣传、组织和影响下,全国议论时政的风气逐渐形成。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州湾,全国人心激愤。12月,康有为第五次上书,陈述列强瓜分中国,形势迫在眉睫。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上《应诏统筹全局折》,4月,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发起成立保国会,为变法维新作了直接准备。

1897年末,山东发生曹州教案,两名德国传教士被杀。德国乘机侵占胶州湾(今青岛),俄国同时进占旅顺大连,法国进占广州湾(今广东湛江),英国进占山东威海,并要求拓展九龙新界。列强意图瓜分刚败于日本的中国,在朝中再次敲响了警钟。

光绪皇帝虽然在1887年十七岁时已在名义上亲政,但实权一路仍然是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里。面对列强瓜分的危险,光绪于1898年向慈禧要求实际的权力,让他进行朝政的改革。此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这时尚未形成独立的政治力量,维新派也迫切寻求政治靠山以为奥援。于是,帝党与维新派逐渐结合。强学会的成立是其结合的标志。光绪二十四年正月初三,光绪帝命王大臣于总署西花厅接见康有为,询问变法事宜,继命康条陈所见。1898年6月8日,徐致靖上书《请明定国是疏》(康有为代拟)请求光绪帝正式改变旧法,实施新政。上书后第三天6月11日,光绪颁布《定国是诏》,表明变更体制的决心,这亦是百日维新的开始。之后光绪召见康有为,调任他为章京行走,作为变法的智囊。其后又用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第等人,协助维新。

6月11日,光绪帝发布《明定国是诏》,变法从此正式开始,直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6月16日,光绪帝召见康有为,商讨变法具体步骤和措施。光绪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在百日维新期间颁布了几十道新政诏令。其中经济方面主要有:设立农工商总局,开垦荒地;提倡私人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设立铁路、矿务总局;鼓励商办铁路、矿业;裁撤驿站,设立邮政局;改革财政,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决算。军事方面主要有:严查保甲,实行团练;裁减绿营,淘汰冗兵,采用新法编练陆海军。文教方面主要有: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改书院为学堂;鼓励地方和私人办学,创设京师大学堂,各级学堂一律兼习中学和西学;准许民间创立报馆、学会;设立译书局,翻译外国新书;派人出国留学、游历。政治方面主要有:广开言路,准许各级官员及民众上书言事,严禁官吏阻格;删改则例,撤消重叠闲散机构,裁汰冗员;取消旗人的寄生特权,准其自谋生计。

尽管维新派与帝党相结合所进行的改革相当温和,但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个领域,是一次影响深远的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改革。在短短的百日之内,中国人民取得了一定程度的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的自由;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第一次获得法律上的承认;封建主义旧思想旧文化受到沉重打击,资产阶级思想得以广泛传播。特别是在维新变法运动深入发展过程中,维新派大力鼓吹资产阶级民权思想;康有为在第二至第五次上书中提出的立宪法、设议院的政治主张;以及百日维新中提出的开制度局、要求资产阶级参预政权等等,具有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资产阶级启蒙意义,是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主义斗争历程上的一个里程碑。这些抵制和反对措施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传播,受到维新派和地主阶级开明人士的热烈欢迎。

然而,新政措施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封建顽固势力所不容。清政府中的一些权贵显宦、守旧官僚对新政措施阳奉阴违,托词抗命。因此百日维新中,尽管颁布了180余道新政上谕,实际成效甚微。刚毅、徐桐等顽固大臣甚至宣称“宁可亡国,不可变法”,多次要求慈禧太后镇压维新派,制裁光绪帝。并且屡次向已在颐和园颐养天年的慈禧太后告状哭诉。当时的慈禧太后人虽在颐和园,但当时朝中的大事决定权仍掌握在她手中。她的方针是决不能动摇其从中央到地方的军政实权,决不容许光绪排斥她的亲信,更不容许他在朝廷内结成自己的党羽。所以当时光绪皇帝只信任维新派的举动激起了她极大的不满。在光绪皇帝宣布变法的第五天,她就迫使光绪连下三谕,控制了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区的军政大权,准备发动政变。9月中,光绪皇帝几次密诏维新派商议对策,但维新派既无实权,又束手无策,只得向光绪皇帝建议重用当时手握兵权的袁世凯,以对付荣禄。

16、17日,光绪皇帝两次召见袁世凯,授予侍郎;18日夜,谭嗣同密访袁世凯,劝袁杀荣禄,举兵救驾。

慈禧假光绪帝名义,发布吁请太后训政的诏书,宣布第三次临朝训政,下令逮捕康有为和康广仁。袁世凯于“请训”后回津,立即向荣禄告密,慈禧立即下令逮捕谭嗣同、杨锐、刘光第、林旭、杨深秀。此五人与康广仁一起被杀于北京菜市口,史称“戊戌六君子”。而康有为、梁启超逃亡日本。支持变法维新的官员或被捕系狱,或罢官,或遣成边陲。除京师大学堂和通商、惠工、重农、育才等洋务项目外,废除全部新政,至此戊戌变法彻底失败。

总的来说,戊戌维新运动是19世纪末中华民族同帝国主义矛盾激化的产物, 但是由于二千年封建主义经济基础的牢固,封建主义政治力量的强大、封建主义思想影响的根深蒂固,非初登历史舞台的幼弱的资产阶级所能抵敌,戊戌变法的失败带有必然性。兼之当时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还没有成为独立的阶级力量,和封建势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维新派又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缺乏与封建主义彻底决裂的勇气,对帝国主义怀抱不切实际的幻想,充其量,他们只能发动一场软弱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而不能使改革派掌握政权。就在维新上谕如雪片般飞舞之际,军政实权仍牢牢地掌握在封建顽固派手中。没有政权的改革必然遭致失败。戊戌变法的历史证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自上而下的维新改良,只是幼弱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切实际的幻想,它必然让位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思想启蒙运动。它是中国人民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个驿站,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它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建立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在经济上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符合历史发展趋势。在民族危机加剧的时刻维新派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进行广泛的宣传鼓动,希望通过改革,使中国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从而摆脱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激发人民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它也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起了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维新运动留下的许多遗产,诸如解放思想、变革观念、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更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戊戌变法也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提倡新学,批判旧学,着重宣传“兴民权”,大大地提高了全社会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从此,民主主义成为汹涌的社会思潮,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面貌。正规他说,中国资产阶级新文化也是在戊戌维新运动时期和稍后几年初步建立起来的。资产阶级的新学术,哲学、历史学、经济学、文学理论等已经萌生,“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等相继而起,资产阶级的新文化,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开始成为中国近代文化的主流。这次变法虽然失败了,但是它留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依旧是不可磨灭的。

参考资料

1.

《中考红皮书·浙江中考导学》历史与社会思想品德嘉兴专版P62“近代中国人民的风斗历程

(二)戊戌变法

2.

1900年梁启超《少年中国说》反省5000年文化

.新浪网 [引用日期2012-12-21] .

3.

“壮哉,我少年中国”

.凤凰网 [引用日期2012-12-21] .

4.

道不同不相为谋孙中山与康有为合作未果探微

.中山网 [引用日期2012-12-21] .

电气33班辛蕾

213040106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书记培训班议上的讲话下一篇:舌尖上的浪费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