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2022-05-01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智障学生养成教育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摘要:智障学生由于自身生理特点及不恰当的家庭教育,使他们养成了很多不良行为习惯,常表现出焦躁、任性、生活自理能力差,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身心特点、反复强化训练、树立榜樣作用、开展较小合作,以矫正智障学生的不良行为,使其养成好的习惯。

智障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篇1:

智障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个案

从事特教工作几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智障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介绍对一名智障儿童的训练案例。

一、个案基本情况

邓林,男,7岁,中度智障,本县农民工子女,上学期入学,随父母居住,平时父母工作很忙,沟通交流时间也很少,父母难得来一次学校,偶尔打电話过去,都是停机或关机。学生主要表现:衣着邋遢,个人卫生差;性格内向,很少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有自伤和伤人行为;反应迟缓,言语能力弱,有时还有乱拿其他小朋友东西的现象。

二、原因分析

这孩子由于先前是由爷爷奶奶在家照看,所以就存在这样的问题。两位老人一直生活在农村,自己的生活习惯本就邋遢,孩子的生活习惯怎么样都无法去管,只是每天负责他们的吃、住、穿等最基本的生活问题;加上父母长年在外地务工,和父母沟通交流的时间不是很多,长此以往,就造成了孩子在注意力和自控力方面存在问题。而存在注意力和自控力问题的孩子往往行为随意,口头表达能力差,容易把把东西乱丢乱放;对于自伤或伤人现象,经过和家长沟通知道:孩子在家只要有自伤行为,家长就会容忍他的一些不良行为而不给以惩戒。介于以上原因,这孩子在爷爷奶奶的照顾下,没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训练方法

针对上述现象,从上学期到这学期我从各个方面着手进行以点带面的教育,慢慢改变其不良行为,对于已转化好的行为给予及时地表扬和鼓励,同时提出更高的要求。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一)建立学生好行为台账,及时给以鼓励

初入学时,我与邓林约定,老师或同学记录到他的好行为满十个,就会得到一个小礼物。反过来,记录到他的十个不良行为,就会撤销一个小礼物。这样通过正强化和负强化的使用,学生良好行为由量变产生质变,慢慢建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方法指导,同学互助结对子

因为孩子都是处于同一个年龄层次的,他们之间有着一种同龄人之间互相影响的巨大力量,充分利用好同学之间的互相影响、互相帮助。而且对于低龄儿童来说,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长期在一些好的行为习惯的学生影响下,他也能从中学到一些好的行为习惯,改掉自身的陋习,因此我安排了这孩子与班上的个性开朗,能力稍强的小伙伴组成一个小组,在他需要时还可以给他帮助。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及时地了解他的情况,这样可以在发现孩子点滴进步的第一时间给予他鼓励或奖励。这个方法很好,经过一个学期的努力,他基本能与小朋友一起开心的玩耍,语言能力得到了提高,衣着整洁,自伤和伤人行为减少了。

(三)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沟通

孩子的很多不良行为习惯的形成,都和家庭教育密切相关,与家长联系和沟通是整个养成教育的重要环节。首先我和家长联系,针对孩子具有的这些不良行为习惯形成进行分析,然后和家长制定了方案,让家长知道该做什么,该如何做。比如:(1)建议家长每天和孩子分享当天在学校的生活小事,增加父子或母子之间的情感和信任度。(2)对孩子在家里的行为状况及时给予评价,哪些做的好,马上奖励;哪些做的不对,第一时间帮助他矫正。先沟通,再根据具体情况给予教育,而不是不问青红皂白就以武力解决,多以鼓励为主。(3)在家培养孩子爱劳动的好习惯,对孩子的金钱观念进行教育。通过父母的言行榜样,让孩子明白,只有勤劳、诚实的孩子才受人喜欢。在学校碰到这孩子有不良行为,及时和家长沟通,使孩子的养成教育家校无缝隙链接,不让他有反弹的空间。

(四)用“爱”诠释培智学生的养成教育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即便这个学生现在让你很头疼,我们在教育时也应该“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要身体力行,积极参与到学生的行为中去,即要求学生做到自己首先做到。在课堂上,把爱的雨露撒给每一位学生;在生活中,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答应同学们的事,一定办到,做个诚实守信的好老师。如果老师以身作则,学生就会模仿,并下定决心去做好,同时还能感到老师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而融洽师生关系,增强老师的威信,正所谓“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四、教育效果

(1)这孩子逐渐改掉了不良的学习习惯,孩子在注意力和自控力方面的问题得到改善。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容易把把东西乱丢乱放;(2)孩子自伤或伤人现象减少了,经过和家长沟通知道:家长就容不再忍他的一些不良行为,而是适当给给以惩戒,有效运用负强化原理为孩子培养良好习惯;(3)孩子变得开朗,能与别人有效沟通。在日常生活中,及时发现孩子闪光点,合理运用正强化,为孩子树立良好行为习惯;(4)班级里没有再出现过有小朋友反应有失窃的事情;(5)在他的努力和小朋友的帮助、家长的关心下,这孩子的个人卫生习惯和劳动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提高,尤其是值日工作提高很明显。

作者:唐胜林

智障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篇2:

浅谈低年级智障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

摘要:智障学生由于自身生理特点及不恰当的家庭教育,使他们养成了很多不良行为习惯,常表现出焦躁、任性、生活自理能力差,由于他们的认知水平较低,在教学中要了解学生身心特点、反复强化训练、树立榜樣作用、开展较小合作,以矫正智障学生的不良行为,使其养成好的习惯。

关键词:智障学生;习惯;养成教育

良好习惯对于低年级的智障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这也给了低年级的班主任以相当大的考验。对他们的教育与训练,除了要矫正他们在认知、情绪及个别个性方面的缺陷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好的习惯。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习惯它是低年级弱智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每个特殊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

一、了解身心特点是培养智障学生好习惯的前提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认为:“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学生。”我们要全面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并能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这是对特殊教育工作的一种基本要求,也是特殊教育工作者应该具备的一种最基本的能力。只有较好地了解学生,才能因材施教,有的放矢,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智障儿童由于自身生理及心理的障碍,在刚入学时因为环境的变化,会不同程度表现出攻击、多动的行为,对此要针对学生的行为问题,在生活和学习中观察学生行为,分析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及该行为所产生的后果,制定相应的教育措施和矫正问题行为的方案。菲菲是一名患有多动症的学生,任性、固执,课堂上不遵守纪律,刚入校时不能按要求坐在座位上,生拉硬拽也不能奏效。经过一段时间观察,老师分析菲菲的行为主要是由其生理原因导致,但其认知良好,行为具有很大的可塑性,于是老师利用行为主义心理学中不相容行为强化的原理对其行为经行矫正,在上课时不去管她,任其活动,等她累了后引其到座位上坐好,并对她能在座位上坐好的行为给予语言及物质奖励,一段时间下来菲菲基本上上课能坐在自己的位置了,在语言交流上也有很大的进步。

二、反复强化训练是培养智障学生好习惯的保证

智障儿童良好习惯的形成是在教育过程中培养的,在教育过程中,对他们的要求不仅要明确具体,而且要进行具体的指导和反复的强化训练。因为他们大脑皮层的神经联系不够稳定,而且容易乏化,因而对他们的行为矫正与训练采用强化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如:一名老师一直秉持一个原则,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决不上课。试想,一节课40分钟,老师一会儿招呼这个,一会儿招呼那个;这个的注意力回来了,那个的注意力又跑了,靠眼睛学习的智障学生注意力散了,教学活动如何开展?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古代著名学者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因此,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首先要从学生的认知入手,抓住先入为主的规律向学生明确上课期间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明白遵守纪律是完成学校一切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保证,再通过反复训练不断强化使他们懂得遵守课堂纪律要求做到不随意离开座位,坐姿端正,眼睛的视线和大脑的思维要随时跟着老师走;懂得个人遵守课堂纪律对集体活动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并通过学生之间互相提醒、互相监督,使他们接受纪律的约束,逐渐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习惯,也促进了良好习惯的养成。

三、爱的教育是培养智障学生好习惯的基石

作为教师对学生的影响和教育,就是用爱来塑造他们,用尊重来感化他们。因为,在智障儿童的各个发展时期,都渴求着爱的滋润,特别是因缺少家庭温暖自卑、多动、固执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用爱细心呵护,在班级、在学校营造爱的环境,时时处处让他们感受到爱,体验到爱,使他们自然地产生爱老师、爱同学、爱父母的情感迁移。作为老师一定要把握好爱的尺和度,教会他们如何去爱,对他们的缺点和错误,要注意引导疏通、正面说明;努力激发他们内心深处蕴涵着的一股上进动力,对他们每一个细微的闪光点都要给予充分的肯定,使他们在欣赏、信任的环境中体验到平等、友善、理解,同时受到到激励、鼓舞和感化。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尊重智障学生的人格,在课堂中的任何情况下都应该用真情实意尊重学生,创设一个平等、融洽、和睦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提高能力,陶冶情操。要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促使他们重树信心,从心理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提高自我约束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根本上完善自我。

四、言传身教在现实生活中树立榜样作用

在培养智障学生习惯方面,榜样法也尤为重要。列宁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活的教科书,具有生动、形象、具体的特点。对学生具有更大的说服力,更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形成良好习惯具有特殊的作用。智障学生也像小树一样,有一定的可塑性,给他们树立好的榜样十分重要,在学校中经常留意捕捉在同班同学中产生的先进事例,用身边正面的典型给他们做榜样,他们就会做的更好,同学中的榜样虽然不是很完美,但因为他们与全体学生朝夕相处,为大家所亲近和熟悉,使人感到更真实、他们的年龄、生活经历相接近,表现出来的好习惯、好品德,学生比较熟悉,易于接受,能使榜样的力量得到更好的发挥,所以要经常树立同学中的榜样,引导学生以此为榜样,达到鼓励先进,激励后进的目的。另外教师和家长的榜样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在孩子们的眼里,教师是他们学习的榜样,特别是低年级的智障学生,他们的模仿力强,可塑性大,热切地关注着周围的人和事,尤其崇拜学校的老师和自己的班主任。因此,在对智障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以身作则,充分发挥自己的行为示范作用,利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去影响智障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在日常生活中老师要从最细微、最切近的事入手,用自己的行为指导他们,加强对智障儿童良好习惯形成感染力和示范性。

五、家校合作,促进智障学生好习惯的养成。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延伸,家庭也是智障学生一个重要的生活场所,学校教育的很多内容都是依据孩子的生活适应性来进行的,如礼仪教育、自理教育饮食卫生、作息习惯、安全教育等,但这些教育在学校的生活实践训练较少,而学生习惯的养成恰恰来自于生活实践,所以学校教育完成后,一定要得到家长的配合,在生活中进行训练,进行矫正,促进真正好习惯的养成。对此,我利用家长每天接送孩子的时间,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及时和家长沟通孩子在校的表现,并且指导家长在家如何教育孩子,希望家长能配合老师的工作。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共同学习有关智障儿童的身心特点及康复的知识,并在每学期初告知家长学期的教学计划,让家长做到心中有数,有目的配合学校对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

总之,智障学生养成好的习惯是在长期的反复的训练中形成的,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养成教育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工作中做个有心人,用爱打开他们的心扉,滋润他们的心田;用情打动他们的心灵,唤起他们的自尊,帮助他们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使真、善、美在他们的心中牢牢扎根。

作者:曹红霞

智障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篇3:

为残障学生的明天奠定坚实基础

栾城县特殊教育学校是全县唯一一所对残障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近年来,学校以“办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为宗旨,坚持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在教育教学上取得一些成绩,特别是在育人环境建设和学生养成教育、职业教育方面做了许多切实而有效的工作,为残障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抓住机遇优化育人环境,发挥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一是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我校创建于1998年,过去学校办学条件简陋,教学设施匮乏。2010年,学校争取国债资金280万元,县配套资金70万元,建设综合楼一座。又投入资金83万元,进行配套设施建设,2012年9月正式投入使用;通过省统一招标采购总值80万元设备。2014年3月,落实“宽带入校班班通”。实现了学校办学条件和育人环境的历史性跨越。学校拥有美术教室、劳技室、微机室、律动室、蒙台梭利教室、感统训练室、言语矫治室、启智康复室、图书阅览室、情景教室、健身活动室等,教室全部安装多媒体……既为教师提供了优越的教学环境,也为学生兴趣培养,特长的发挥开辟了广阔的天地。此外,在绿化基础上,加大学校的净化、美化力度,各责任卫生区实行专人负责制,定期组织师生打扫;花草树木专人负责修剪、浇水施肥,整个校园干净整洁,环境优雅、气派宜人,充满生机和活力,让残障学生置身其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爱美、爱校教育。

二是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美好的校园环境是师生精神的家园,而浓郁的校园文化更彰显了学校底蕴和特色。为此,我们精心设计,努力创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进入学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院中央旗杆上飘扬的五星红旗,每周的升旗仪式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迎门鱼池正面的雕塑《母子象》,寓意“关爱、和谐、吉祥”;综合楼前花圃中,左边的景观石上雕刻“人道”、右边的景观石上雕刻“博爱”,大红色鲜艳夺目; 综合楼顶正中是我校精心设计的校徽:蓝色双环中间是绿色“LT·KUAILECHENGZHANG”,寓意“我们的校园就是残障学生快乐成长的乐园”;二楼平台前绿色扣板上八个金色大字“人道、博爱、感恩、奉献”是我校的校训;中厅墙上“爱心、耐心、精心、细心”是我校的教风,核心都是“爱”字。时刻要求着我们每一位特教工作者“爱”字当先,为办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奋斗;正门电子屏上滚动播出“以人为本,齐心协力打造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提醒全体教职工为之努力;教室墙壁上中外名人的事迹格言,警醒着残障学生奋发向上,身残志坚、立志成才;楼梯拐弯处“上下楼梯、切勿打闹”、“ 脚步轻轻、请靠右行”温馨提示学生养成文明习惯;统一而富有特色的教室环境布置既美观又符合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残障类别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审美情趣,并成为每位学生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功能室布置富有特色;餐厅布置重在教育学生从小养成节约一粒米、节约一滴水的良好习惯。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石都体现教育的引导和熏陶。

二、扎实开展养成教育,整体提高学生素质

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新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我校按照教育局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深入持久地开展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

一是抓机制建设,保障养成教育工作的具体落实。为了确保养成教育工作的规范性、实效性,明确政教处负责学生养成教育工作。适时制定了学校和各班级习惯培养实施计划和残障学生养成教育训导计划,形成了学校、班级,全体教职工、学生齐抓共管的管理体制。同时,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如《栾城县特教学校学生宿舍管理条例》、《栾城县特教学校优秀班级评比制度》等。

二是抓督促检查,强化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我们重点利用班会课、品德课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习惯养成教育,对学生出现的不良习惯及时予以教育。针对不同年龄、不同个体,提出时间观念、集体观念、卫生习惯、文明礼貌、劳动习惯等不同养成教育目标。我们还多次向家长印发了告家长书,要求家长积极配合,督促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真正达到“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个好公民”的目标。

我们利用雕塑、地面、走廊、墙壁、宣传牌、电子屏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媒介体现我校教育理念,让每一面墙壁会“说话”,从而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健康生活,快乐成长。

三、探索开展特色职业教育,为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打好基础

学校从大龄聋哑学生特点出发,重视职业教育,开设工笔画专业课,去年秋季开学前,我们为开设工笔画专业课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开辟专门画室,购买笔墨纸砚绘画工具及辅助材料,布置画台,购买白板、彩笔等教学用具,共投入资金近万元;教务处把工笔画专业课编入课表,聘请古栾画院教师定期到校授课,从去年秋季至今,已累计198课时;目前,学生们已基本掌握工笔画技法,作品已有模有样。学习成熟后,学生的作品一定能走向市场(目前市场价50厘米高、60厘米宽每幅400元,平均每人每月可完成6幅左右,收入2000元-3000元)。工笔画专业课非常适合听障学生学习,该专业的开设,为学生职业技能培训提供了学习平台,为其将来走入社会、自食其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得到了广大家长的一致好评。

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家政课,让学生学习烹饪等基本生活技能,提高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为他们将来融入主流社会打下坚实基础;利用我校占地面积大的优势,开展小种植活动,培养学生基本劳动技能,体验劳动和收获的快乐;感统课亮点纷呈,智障孩子通过个别辅导和康复训练,他们在生活自理、运动协调、学习兴趣等方面有了明显进步。

通过一系列兴趣活动的开展,每位残障学生个性特长充分发挥,综合素质整体提高,良好习惯逐步形成,自我价值得以实现。

打造一流育人环境,扎实开展养成教育,探索开展特色职业教育是我们栾城特教人不懈的追求,我们一定一步一个脚印实现这一目标,办人民满意的特殊教育。

作者:彭桂林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论文下一篇:建筑企业成本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