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设计美学探究框架论文

2022-04-29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城市设计美学探究框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在建筑行业飞速进步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建设规划方案依旧采用的传统指标制度,因此,在规划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在具体的城市规划工作开展期间,要想在初始阶段进行各种组合规划,需要采取措施对相应的内容进行调整,通过建筑设计的规定约束整个空间,再通过建筑物的功能结构与绿化方案完善初始的设计规划方案。

城市设计美学探究框架论文 篇1:

新形势下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探析

摘 要: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空间的优化,是对理想空间形态的描绘,目的在于描绘了一个理想的空间结果,这个理想的结果包括适宜人的街道尺度、秀丽的景观细节、个性的建筑风貌、连续的公园体系等等。建筑设计是城市规划中的核心构成环节,而城市规划同时也是建筑设计中的主要参考依据,在具体的协同双方运用的阶段中,应不断深化对建筑设计及城市规划的探究与解析,提出有针对性的改进举措,从而对新形势下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具体工作的规范化开展带来可参考的建议。

关键词:新形势;建筑设计;城市规划

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城市现代化建设,旨在加快建设进程,为人们打造更为舒适、便捷的城市居住环境。建筑工程是城市规划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不仅关系着人们的日常住宿,还涉及到城市布景,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为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率,节省城市空间,应合理规划和设计建筑物,并处理好建筑规划设计和城市规划建设的关系,拉动城市经济增长,提高城市布局的合理性。建筑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建设的基础, 两者紧密联系,相互影响,应当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建筑规划设计水平, 推动城市规划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1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概念

1.1 城市规划的概念介绍

城市规划具体是指,依据城市建设规模、人口基数、长期发展趋势等城市基本情况,解析其中隐藏的不足之处,创建具有针对性与可执行性的改善举措,充分结合并运用到城市的整体运作筹划中。合理的规划方式可以全面提升一座城市的整体实力,更能彰显出城市独有的文化特征。为了更好地展现城市规划对城市长期运作的核心价值,需要从全局的发展角度进行解析,将城市独有的历史文化进行充分结合,从而实现对城市合理且有内涵的规划[1]。

1.2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主要是指以城市规划为基础,按照相应的建设标准与施工技术条件提出各方面设想,重视室内空间的运用以及经济、美观程度,同时按照相应的功能组合建筑物的空间结构。同时,建筑风格也应该与当地的文化相符,在实施城市建筑设计时需要结合该地区城市中蕴含的人文精神与历史文化,从而规划出具有创新性的城市蓝图,并按照建筑物的详细规模确定建筑物的空间布局和规格尺寸,还应该在建筑修建时重视材料的选择,质量更优秀的建筑材料可以延長建筑物的使用期限。建筑师在设计城市的建筑方案时,不得只关注自身向往的新鲜感与独特性,而是要与建筑物所在的地理条件相结合,了解当地文化特色并将其融入建筑设计中,形成崭新的城市名片。

2 新形势下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联解析

建筑规划设计和城市规划建设具有相对独立性,但彼此之间又相互影响。城市规划的作用在于合理布局城市区域,提高城市空间利用率,构建城市发展蓝图;建筑设计则是按照城市发展规划的要求来设计建筑物,突出其功能性和美观性。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应当以城市规划设计为指导和前提,城市规划能够予以建筑设计一定的指导,建筑设计则能满足城市规划建设需求,突出城市特色[2]。

3 协调建筑规划设计和城市规划建设的有效措施

3.1 科学规划城市建设设计方案

城市规划建设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其涉及多方面内容,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必须从多方面进行把控,综合考虑社会空间、物质空间等内容,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合理规划设计方案,设计方案内容要完整,要从最初的方案策划到最后的城市维护。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时,应当避免同质化,需要突出城市的特点,不断优化规划设计方法,进行综合设计。需要做好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安排交通线路,在进行建筑规划设计时,需要从建筑物的体积、重量、尺寸、色彩以及造型等多方面进行设计,使建筑工程形成一个整体,彼此之间相互联系,以免过于分散而无法呈现城市规划建设的风格和特色。建筑规划设计是城市规划设计的依据, 需严格审核建筑工程项目,保持严谨态度,以提高建筑规划设计水平,推动城市规划建设发展[3]。

3.2 做好衔接工作

城市建设不仅使建筑设计成为可能,而且必须满足城市设计的要求。

符合城市设计的创新和城市发展的整体协调,这就是为什么在城市规划中我们不应盲目跟随建筑设计的创新,而应在整体观念之间做好工作。我们不仅要保持整体设计的一致性,同时也在功能上相互融合。不能偏离城市规划的大方向,要紧密围绕城市规划中心工作,兼顾城市建设特点。

3.3 明确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关键地位

在城市规划期间需要明确建筑设计在工作开展中的关键地位,优化建筑设计标准,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的现象。并且还应该考虑到建筑的整体风格,持续优化与更新当前阶段的工作内容,才可以使建筑设计符合大众的审美标准,提高建筑的整体效果及其与周边环境的一致性,实现城市规划的统一性[4]。

3.4 实现与周边自然环境的科学协调

在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协同运作阶段,为了更好地保障协同运作品质,也需要进一步增进建筑物与周边自然环境的规范协调,从而实现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在开展建筑规划阶段,设计人员需要在建筑功能契合大众需求的基础上管控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与破坏,同时融合环境效果开展有针对性的色彩调配,以推动建筑与环境的有机结合。倘若想全面实现建筑物与周边环境的切实融合,可借助运用绿色材料与相关技术来展现建筑物的个性化特点,从而彰显城市的人文情怀,提高居住环境的整体适宜性。例如,浙江省的乌镇便是将建筑设计与自然融合的代表性建筑,其全面彰显了杭州地区的独特人文魅力。

3.5 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建筑设计管理

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应当紧随时代发展步伐,更新规划设计理念,随之改变城市空间肌理。就目前而言,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时,要注重功能分区,常见的城市区域有居住区域、商业区域、工业区域、文化区域以及旅游区域等,每一个区域都有各自突出的特点。建筑物的设计风格和要求也有所不同,无论是在建筑密度、高度方面,还是在建筑体量和整体布局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必须根据城市区域特点和设计要求,合理规划设计建筑物,使之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求,与人们的生产、生活相适应,为城市全面、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3.6 引荐建筑设计的方式

城市规划的具体实施和影响评价是通过城市和建筑设计来实现的, 城市设计的实施离不开建筑设计技术的支持。在城市设计完成了城市建设的总体框架之后,建筑设计填充了城市建筑,最终呈现出一个建筑设备齐全、功能更加完善的城市全貌。建筑设计的实际实施要求应与城市设计的相关要求相一致,建筑设计应充分发挥建筑理论和美学的优势,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更新和完善城市设计,并不断丰富城市设计的内容和设计,以创造一个更加完美和现代化的城市。

总而言之,在城市规划建设中建筑规划设计具有重要的作用,要处理好城市规划建设和建筑规划设计的关系。基于城市规划建设的目标,科学规划建筑设计,优化建筑设计方案,改变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打造出实用性强、极具美感、符合人们生活需求的建筑群。与此同时,还应明确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重要地位,通过科学的建筑设计彰显城市规划建设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李晓燕.建筑设计在城市规划设计中的重要性[J].门窗,2019,(23):130.

[2]贾金.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协调发展[J].门窗,2019,(19):135-136.

[3] 高芳.探讨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J].山西建筑,2019,45(15):88.

[4] 董翠萍,辛全英,刘洋.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J].居舍,2019, (33):76-77.

作者:顾倩倩 张晓芳

城市设计美学探究框架论文 篇2: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探析

摘要:在建筑行业飞速进步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大部分城市建设规划方案依旧采用的传统指标制度,因此,在规划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在具体的城市规划工作开展期间,要想在初始阶段进行各种组合规划,需要采取措施对相应的内容进行调整,通过建筑设计的规定约束整个空间,再通过建筑物的功能结构与绿化方案完善初始的设计规划方案。然而在具体的建筑工程设计期间,需要进行更为自由的空间规划,才可以确保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相互协调发展,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基于此,本文就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进行简要探究。

关键词:建筑设计;建设;城市规划;

1 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概述

1.1 建筑设计

建筑师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面临的问题有: 平面功能和立面形式之间的矛盾;建设方、使用方、施工方、城市规划等方面和设计之间的矛盾,以及它们彼此之间由于对建筑物考虑角度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建筑物单体和群体之间、内部和外部之间的矛盾各个技术工种之间在技术要求上的矛盾;建筑的适用、经济、坚固、美观这几个基本要素本身之间的矛盾;建筑物内部各种不同平面功能之间的矛盾等这些矛盾构成非常错综复杂的局面。通过长期的实践,建筑设计师创造、积累了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可以用图纸、建筑模型或其他手段将设计意图确切地表达出来,才能充分暴露隐藏的矛盾,从而发现问题,同其他四个专业技术人员交换意见,使矛盾得到解决。此外,为了寻求最佳的设计方案,还需要提出多种方案进行比较。根据长期实践得出的经验,设计工作的着重点、常是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到局部、从大处到细节、从功能体型到具体构造、步步深入的。总之,建筑设计是一种需要有预见性的工作,要预见到拟建建筑物存在的和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这种预见,往往是随着设计过程的进展而逐步清晰、逐步深化的。

1.2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顾名思义,就是以城市为对象进行的规划,它作为一门学科,随着城市的出现和发展而逐步完善。规划设计是指对项目进行较具体的规划或总体设计,综合考虑政治、经济、历史、文化、民俗、地理、气候、交通等多项因素,完善设计方案,提出规划预期、愿景及发展方式、发展方向、控制指标等理论。城市规划可以分为两个分支,即理想城市规划和行政城市规划。前者是指按照理想的城市方案进行城市规划,通常是根据规划者提出的具有特色和个性的想法;后者则是指作为制度的城市规划,更注重实际操作的层面,根据相关的法规和制度,协调公众利益,实现规划目标。因此,涉及城市规划的发展历程和城市规划思想方面的区别,应该着重讨论理想城市规划的发展。

2 城市规划现状

2.1 城市规划的稳定性

提升较大规划是城市建设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城市规划好比城市的发展图谱,对城市建设起着重要指导作用。任何城市建设项目都应在城市规划范围内,遵照一定的规范和程序有序开展。城市规划方案一旦设计完成并审核通过,非必要时不允许随意更改,即便需要更改和调整,也不能影响整体规划布局,同时需要多方科学论证和相关部门审批。

2.2 城市规划趋于特色化

不同区域资源、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民族因素,造就了极具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情的城市建筑、城市形象,这是我国城市发展建设形成的珍贵财富。城市规划设计者应当意识到这些资源的重要性,要善于将本地历史文化和地域资源融合到新城市的规划设计中去,以保护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提升城市文化内涵。当前,我国很多城市在进行规划时都在极力突出自身特色,规划设计师彻底改变以往盲目跟风、全盘西化的思路,融合了区域代表性文化元素和历史基因,使城市风光别具一格。例如,有着“8D 城市”之称的“山城”重庆,在建筑规划设计时充分考虑到地形地势因素,巧用各个空间结构,创造出诸如“李子坝”、“重庆大剧院”、“悦来国际会展中心”、“黄金双子塔”、“朝天门”、“洪崖洞”等代表性建筑,在实用的基础上提升了城市美感。

2.3 新城建设与老城保护同步

旧城中的众多文物古迹是最直观、最具研究价值的亮点,承载着一座城市的历史、文化以及精神内涵,是一个地区、一座城市的历史见证者,也是很多城市居民最美好、最深刻的记忆。我国现代城市规划建设中,很多地方政府和文化部门都加大了对古建、历史遗址的保护力度。在新城规划建设时,注意避开与老城之间的冲突,或在不破坏古建筑主体结构、不影响其美感的前提下附属搭配一些新建筑,使古建筑与新建筑能够和谐共处,彼此衬托。比如西安的古城墙、北京的紫禁城、上海的静安寺、山西大同的城墙、老北京胡同、武汉“三德里”和“泰兴里”、成都锦里及宽窄巷子等,這些建筑不仅饱含历史人文内涵,而且成为新城市中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3 新形势下的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相互促进的措施

3.1 设计的方向

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二者之间的关系来看,我们需要为二个城市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才能更好地发展。所以它是促进世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需要明确城市规划设计的方向和设计策略,引导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走健康的道路,发挥城市规划的主导地位,规范和管理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以科学合理的设计理念,实现协调发展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作为与城市规划完全不同的独立学科,但在内容上存在着显著差异;在具体实施应以城市规划的大方向为发展方向,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运用本学科独特的设计元素和方法,达到更好的设计效果,效益互补、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3.2 引荐建筑设计的方式

城市规划的具体实施和影响评价是通过城市和建筑设计来实现的,城市设计的实施离不开建筑设计技术的支持。在城市设计完成了城市建设的总体框架之后,建筑设计填充了城市建筑,最终呈现出一个建筑设备齐全、功能更加完善的城市全貌。建筑设计的实际实施要求应与城市设计的相关要求相一致,建筑设计应充分发挥建筑理论和美学的优势,结合实际情况,不断更新和完善城市设计,并不断丰富城市设计的内容和设计,以创造一个更加完美和现代化的城市。

3.3 做好衔接工作

城市建设不仅使建筑设计成为可能,而且必须满足城市设计的要求。符合城市设计的创新和城市发展的整体协调,这就是为什么在城市规划中我们不应盲目跟随建筑设计的创新,而应在整体观念之间做好工作。我们不仅要保持整体设计的一致性,同时也在功能上相互融合。不能偏离城市规划的大方向,要紧密围绕城市规划中心工作,兼顾城市建设特点。

3.4 规划与城市环境相融合,实现协调化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在进行城市规划建设时,既要充分彰显社会经济发展成果,也要协调好与环境的关系。由于每一个城市都有其独特的区域特征和自然资源,这也是城市发展的潜力所在,因此规划者要注意在规划时充分利用这些特色资源和条件,使城市规划与城市自身环境相呼应,与城市的内在秩序相结合,与城市的整体结构相适应,从而形成科学、健康、宜居的城市格局。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在城市化进程中有着各自的区别,另外两种设计又有各自的任务和特点。然而,这二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需要密切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果。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应该深刻理解它们各自的内涵,理解二者之间的联系,有效地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设计中设计师应该真正理解和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解决和控制好相关的问题,保障城市综合发展规划的实施。

参考文献:

[1] 栗碧英,史晓伟.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空间研究[J].城市建筑,2020,17(30):157-158.

[2] 杨晓东.解析城市规划管理对城市建筑设计的影响[J].房地产世界,2020(15):137-139.

[3] 耿静.建筑规划设计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性[J].住宅与房地产,2020(15):227-228.

[4] 冯世臻.城市规划设计与建筑设计的联系及协调发展分析[J].智能城市,2019,5(08):112-113.

作者:柳文

城市设计美学探究框架论文 篇3:

现代城市的美学构想与空间安全

内容摘要:现代城市伴随着美学的构想,这种构想把城市设计为充满审美的建筑与空间的组合。城市规划师在城市空间的审美性取向受到了雅各布斯等人本主义城市理论者的激烈批判,后者以公共生活的逻辑切入城市规划,讨论了城市规划对于公共安全的影响。事实上,城市规划学无须对于城市安全负有太多的责任,城市治理是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组成部分,治理的失败将形成城市暴力的蔓延,这种“城市游击”式的社会抗争将源自街区,蔓延乡村,从结构上挑战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成效。

关键词:城市政治;城市安全;城市美学

城市复兴以来,现代城市应该是什么样的,不同的视角往往意味着不同的理论背景。在维托尔德·雷布琴斯基(Witold Rybczynski)看来,美国的城市先后受到三个宏伟构想的支配:查尔斯·马尔福德·鲁宾逊(Charles Mulford Robinson)的城市美化國民运动;埃比尼泽·霍华德(Ebenezer Howard)的田园城市理论与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的公园里的高楼形象。[[[] [美]维托尔德·雷布琴斯基:《嬗变的大都市——关于城市的一些观念》,叶齐茂、倪晓晖译,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第14页。]]这种城市美学的兴起,深刻影响着城市的空间布局,也引发了对于城市治理的多维思考。

一、城市构想中的空间美学与经济指向

无论是鲁宾逊、霍华德还是柯布西耶,他们心中理想的城市必须是审美的。鲁宾逊的公共艺术思想主导了美国一段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建筑思想,“美国几乎没有哪个城市会没有鲁宾逊城市理想中的至少一个具体项目:宏伟的博物馆或火车站、公园或带状公园、具有纪念意义的城市广场。实际上,如果没有1900—1930年的‘城市美化’的成就,大部分美国城市基本上会消失。”[[[] [美]维托尔德·雷布琴斯基:《嬗变的大都市——关于城市的一些观念》,叶齐茂、倪晓晖译,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第25-26页。]]虽然不是建筑师,霍华德从城乡关系上考察了城市,在霍华德那里,城市无须拥挤不堪,道路无须宽敞,那些带有乡村风情的低密度的田园城市完全可以成为一种新的城市选择。霍华德也深刻影响了兼建筑学家、画家和雕刻家于一身的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对于绿色城市的理解,虽然霍华德遭遇了勒·柯布西耶的批评,但是在后者那里,城市还是被设计成公园中的高大建筑群的集合。

以建筑美学导入城市规划,解决了城市在纵向和横向的空间分布问题,遏制了城市蔓延的自由主义冲动,但是这种理想化的城市规划背后,仍然无法回避简·雅各布斯(Jan Jacobs)的城市生活批判,她尖锐地说道:“无论强调什么,还是撇开什么,霍华德都是从个人的角度而不是城市规划的角度来发表意见。但事实上所有的现代城市规划理论都是从这种愚蠢的东西改编过来的,或用它来修饰自己。”[[[] [加]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金衡山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导言第15页。]]在雅各布斯那里,城市必须是安全的空间,互相守望的安全的城市并不需要借助于看起来十分美好的景观与高楼来佐证,雅各布斯也不关心城市规模的遏制,她仅仅关心城市发展背后的活力与效率。而城市的繁荣事实上建立在企业的繁荣基础之上,在雅各布斯看来,企业的繁荣需要同时符合以下四个条件方可繁荣:人们各方面的初级需求必须混合在一起、小而短的街区、不同年代、不同类型、不同大小、不同新旧的房子密集交错、人口高度集中。[[[] [加]简·雅各布斯:《城市经济》,项婷婷译,中信出版社2007年版,第77页。]]

二、城市建设中的开放空间与安全指向

从城市空间的塑造看,雅各布斯与霍华德等规划师的分歧并不严重,两人之间的尖刻的批评本身与证伪启发了人们对于城市空间的思考。例如雅各布斯对于城市公园和郊区化城市的批判,以及纽约长大的、对中央公园具有深刻记忆的霍华德对于雅各布斯的不满,都最终指向了一个关于城市安全的讨论,即多大的城市才是安全的?从一个女性的视野,雅各布斯批评任何无视家庭和责任的城市方案,正如她对柯布西耶的批评那样,“勒·柯布西耶不仅仅是在规划一个具体的环境,他也是在为一个乌托邦社会作出规划。勒·柯布西耶的乌托邦为实现他称之为最大的个人自由提供了条件,但是这样的条件似乎不是指能有更多行动的自由,而是远离了责任的自由。在他的辐射城市里,很可能没有人会为家人照料屋子,没有人会需要按自己的想法去奋斗,没有人会被责任所羁绊。”[[[] [加]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金衡山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导言。]]

在上个世纪中叶,科学主义与行为主义的理论争鸣,标志着社会科学重新聚焦个体,无论是国家还是任何社会组织,如果这种制度安排不是为了人的生活,就无法支持社会科学本身的价值。城市是人类社会的重大创造,但是人类生活本身又存在其内在的逻辑。城市不过是人类聚居场所而已,在雅各布斯看来,“一个成功的城市地区的基本原则是人们在街上身处陌生人之间时必须能感到人身安全,必须不会潜意识感觉受到陌生人的威胁。”[[[] [加]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金衡山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第30页。]]因此,雅各布斯把街道与社区视为城市的核心部分和全部意义,这种女性的独到视角使一个充满感性的、生活关怀的城市体验者,能够发起对于充满理想主义色彩的城市规划者展开激烈的批评,我们无须关注雅各布斯的激烈措辞,只要关注这种措辞背后的城市特性就会为雅各布斯所折服。在城市规划中,雅各布斯是一个孤独的批评者,但是正是由于雅各布斯的坚持,城市规划没有被视为规划师的特权,没有被视为冷冰冰的建筑体。雅各布斯与霍华德的分歧在于城市空间的理解,在一个充满陌生人的城市中,人们何以寻求城市的庇护?如果中央公园不行,人们为何要轻易放弃熟识的街区?

三、城市暴力与利益游击

在契约论看来,从“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原初状态到国家的形成,从草原、陆地到海洋,人类社会史同时是一部战争史,是一部利益争夺史。作为无法控制的“利维坦”,国家遏制了冲突的边界,也通过国家边界重新梳理了族群乃至个体的利益表达。但是国家本身无法消除利益纷争,只是变更了利益表达的管道与边界。也就是说,在国家间冲突之外,人们的利益表达多在国家之内进行。

城市的崛起压缩了空间,在一国之内,人们的不满与利益冲突被压缩在国家的法律之下,在城市之中,这种不满与冲突被压缩在更加有限的地理空间中。“对于当代城市面临的安全问题,西方学者初步将其分为四类:犯罪治安类安全问题、自然灾害类安全问题、技术灾害类安全问题和恐怖袭击类安全问题。”[[[] 李萌、彭启民:《中国城市安全评论》,金城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4页。]]伴随着人类全部历史的利益冲突,社会暴力对于国家乃至城市的伤害远超过其他安全问题。如果说传统的民众反抗虎啸山林,那么在城市中,社会暴力同样无差别地出现在城市大街小巷之中,在忽大忽小的社会暴力中,暴力与怨恨时隐时现、忽大忽小,这些与自然灾害、技术灾害等公共安全问题彼此交融,深刻影响着城市的安全。

在城市史中,社會抗争发生在街区、公园等公共空间,这种“城市游击”式的社会暴力一扫雅各布斯与芒福德等人的争论,城市暴力的事件一再证明,当社会充满不满时,暴力的蔓延就会溢出任何私人的、社区的空间,从街区向中央公园甚至市政厅进发。只有当我们认识到社会暴力呈现出蔓延和流动性时,我们才会理解城市规划学者对城市暴力并不应该承担主要责任。追溯到上个世纪50年代,由于汽车等现代交通工具的普遍使用,从而形成了城市的蔓延,也形成了城市安全的扩散。试图在城市内部解决社会暴力的地方性努力被迫让位于区域性安全机制的联动。

四、城市安全治理的多重逻辑与角色悖论

安全是城市的重要内容,城市安全同时体现为国家安全、社会安全与市场的安全。在城市的三大环节即城市规划、城市建设与城市治理中,都可能形成城市安全的问题。雅各布斯对于熟人街区的怀恋,可能正如芒福德所批评的那样,是“直觉和怀旧情感的混合,成熟的判断和学校女生所犯低级错误的混合。”[[[] [美]维托尔德·雷布琴斯基:《嬗变的大都市——关于城市的一些观念》,叶齐茂、倪晓晖译,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第63页。]]城市规划更多地承担着城市更新的责任,在提供更好的城市空间和公共生活方面,芒福德等城市规划学者与雅各布斯并不矛盾。

城市是充满社会性的,这样的判断贯穿着城市尤其是自治市的历史,但是如果说这一判断完全基于历史真实,倒不如说更多是基于人们的想象。在东方中国,城市长期以来都是国家的权力节点;在西方国家,中世纪的城市复兴以来,就不可避免地伴随着家族政治和国家政治。在民族国家建立后,城市纳入国家政治体系之中,城市的安全困境很顺理成章地被理解为国家安全困境,提供安全类公共物品就成为国家的重要责任,“随着现代规制政府和福利国家的建立,运用公权力保护公民的健康与安全成为福利国家的政府之存在目的。为追求此目的,一个旨在应付风险社会中各种风险冲击、在各种风险争论中作出决策、追求风险社会中新型公共利益的现代风险治理框架应运而生。”[[[] 黄泽萱:《现代风险治理框架下的民意困局及其出路探究》,载《清华法学》2018年第5期。]]在国家的视野中,城市只有大小不同,并无治理的差异,国家通过权力行使维系国家内部秩序的一致性,并把城市的诉求视为并无二致的地方性表达。

在城市史尤其是中世纪以来的城市变迁中,市场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市场和社会一起,成为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力量。在市场完成中世纪城市复兴的任务时,在现代市场制度完善之后,城市治理始终面临着国家治理与社会治理的双重任务。国家的边界到底在哪里,社会治理从何处起步,从来就是现代政治学思辨的逻辑起点,这种思辨在城市治理中尤其明显。

雷布琴斯基强调,城市增长并不完全依靠我们所说的人的期待所推动,在中世纪,欧洲人建造人口密集有城墙的城镇,是因为城市居民需要通过城墙获得公共安全,美国的定居者临水而居是因为依赖水面交通,19世纪工业城市的兴起是因为城市工厂需要大量劳动力。[[[] [美]维托尔德·雷布琴斯基:《嬗变的大都市——关于城市的一些观念》,叶齐茂、倪晓晖译,商务印书馆2016年版,第63页。]]城市发展是个复杂的过程,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这一复杂性尤其明显,交通、工厂正在形成大量的人口集聚,但是城市的主线仍然没有改变,那就是在城墙拆毁之后,城市公共安全仍然尤其重要,也正是在这样的意义上,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结论

人类文明史是清晰的城市史,城市史是人类社会伟大的创造史,无论是雅典、罗马还是公元10世纪复兴的欧洲市镇,城市都标志着繁荣与安全的生活。斯宾格勒说:“一切伟大的文化都是市镇文化,这是一件结论性事实,但此前谁也没有认识到……世界历史是市民的历史,这就是‘世界历史’的真正标准,这种标准把它非常鲜明地同人的历史区分开来了。民族、国家、政治、宗教、各种艺术以及各种科学都以人类的一种重要现象,市镇,为基础”。[[[] [德]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齐世荣等译,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第199-200页。]]城市规划师确立了建筑与空间的形态,但是正如雅各布斯所批评的,城市规划不太在意城市化进程中公共生活与空间的再生产。对于中国来说,城市化已经让近60%的人口进入城市,进入大大小小的城市空间。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尤其令人瞩目。同时,在这一快速城市化进程中,我们既需要迅速完成西方几百年来逐步完成的现代国家、现代社会和现代市场的建设重任,还需要直面西方逐步形成并初步解决的一系列城市化、逆城市化、绅士化的问题叠加。因此,中国的城市问题不全是城市自身的问题,当不同阶段、不同空间的社会问题集中爆发时,更加繁荣与安全的城市生活则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公共治理的复杂性任务,而这,正是城市研究的逻辑起点。

(责任编辑:何树斌)

作者:姚尚建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浪漫主义时期艺术歌曲论文下一篇: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