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开放模式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究

2022-09-13

一、引言

高校的学科建设以及越来越精细的社会分工, 均提高了对人才的质量要求, 学生除了要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外, 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高校实验室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除了肩负日常的教育教学任务外, 还需要给广大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的环境和场所, 逐渐提高学生对知识和实验信息的收集整理能力。反观传统的实验室管理, 一方面具有较大的局限性, 难以胜任多样化实验项目的开展, 另一方面开放的条件比较有限, 无法给学生提供充足的实验机会和实验时间, 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需要对高校实验室开放模式进行重新规划, 以满足现如今创新人才培养的要求。

二、基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高校实验室开放模式分析

(一) 实现“三层次”开放

无论是高等教育中的理论教学还是实验教学, 都离不开实验室的参与, 所以在认清高校实验室的旺盛需求和客观条件的制约矛盾后, 就需要提高高校实验室开放内容和对象的针对性, 让有限的实验室资源可以发挥出更大的功效, 提高创新人才培养的效果。因此, 高校就可以在满足基本教学任务的基础上, 实现“三层次”的开放对策。首先, 集中开放。该模式主要是针对参观实验室而言,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和老师到实验室了解相关的规章制度, 明确各项设备仪器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 让其可以对实验室有初步的了解, 为后续的实验室开放打好基础。因为该模式主要是集中于固定的时间段来开放, 参观人员只能凭借视觉感官和工作人员的讲解来熟悉实验室, 所以对实验室的利用率较低, 开放时间大多为每学期初。然后, 预约开放。该模式主要是针对综合实验而言, 学生在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操作能力后, 可能会对后续的实验项目产生浓厚的兴趣, 这就需要借助实验室的平台和专业设备来进行深入的探讨和研究, 因此实验室要给予这部分学生一定的开放时间, 让其可以延续对实验项目的热情。比如, 学生可以通过学校官网或实验室登记处来进行预约, 提前拟好实验内容、设备要求及使用时间, 让学生可以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 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最后, 全面开放。该模式主要是针对创新实验而言, 主要承担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和校内实习实训项目, 这部分实验对设备仪器的要求较低, 而且安全性较高。针对于这部分的学生, 实验室往往全天候开放, 学生进入实验室前, 只需简单的登记和审核即可, 并且可以由学生自行安排实验室的使用时间, 避免因实验操作影响到学生的正常作息规律, 因此深受广大学生的欢迎。

(二) 加强实验室的师资力量

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是保障高校实验室得以有效开放的前提, 但从高校的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数量上看, 其难以满足多层次开放的要求, 特别是富有技术经验和管理经验的人员离岗退休后, 可能会让实验室管理举步维艰。因此, 高校要进一步充实实验室的师资队伍建设, 一方面可以通过社会公开招聘的方式来引进高素质的专业化人才, 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返聘的形式来挽留优秀的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或者选拔业务水平过硬的任课老师担任实验教学工作, 以更好满足广大学生对实验室的开放需求。另外, 高校还可以组织品学兼优的学生到实验室担任管理人员, 并且设置勤工俭学岗位, 提高学生参与实验室管理和维护的积极性, 把高校的人才资源有效利用起来。在吸引资源方面, 因为高校许多老师都申请了基金项目和科研项目, 这部分研究都需要通过做实验来获得成果, 因此对实验设备仪器和实验场所有较高的要求, 高校可以有效利用校内的基金项目和科研项目资源, 鼓励老师在校进行实验。学生在参与或参观相关研究的过程中, 往往可以扩宽知识面, 并且有机会得到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帮助。对项目负责人而言, 以高校实验室这一平台作为依托, 可以得到高校和学生的支持和帮助, 更有利于实验的进行, 最终达到师生双赢的局面。

(三) 完善开放办法

高校实验室的开放, 不仅涉及到教育体系的改革, 而且对实验室的管理维护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就需要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的开放办法, 杜绝或减少实验室开放中的隐患, 提高实验室各项资源的利用率。首先要打破传统实验室的学科专业分割格局, 高校可以将实验室纳入到日常管理范畴, 并由相关部门进行统一的管理, 以促进各学科专业的优势互补, 避免出现实验重复建设的情况, 减少相关设备仪器采购中的资金浪费。然后可以根据校院二级管理的要求, 由高校主要领导牵头成立实验中心, 完善实验室分层开放的管理办法和规章制度, 并且对实验室的师资力量进行统筹安排, 以确保学生可以参与到研究项目和科技活动中。最后要加强实验室的安全管理, 并派专人负责消防器材和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工作, 定期对实验室的水电气进行检查, 如发现问题, 必须及时进行维修。另外要加强对实验室的日常巡视, 未经批准备案的人员、设备不得进入实验室, 严禁人员将设备仪器带出实验室, 对于正常损耗的材料要加以记录, 材料损耗异常时要对问题进行排查, 避免实验人员对材料和资源的浪费。

(四)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实验操作与学生的理论学习存在较大的差异性, 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可以发现许多书本上不曾遇到问题和知识点, 这样逐渐让学生养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习惯, 并且可以从专业角度来对相关问题做出科学的认知, 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具体而言, 高校实验室要为学生提供一个宽松、自由的实验环境, 帮助学生将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操作中, 并且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对各类开放实验项目进行创新设计。对于一些难度较大的实验项目, 实验老师可以在尊重学生独立性和个性发展的基础上, 及时给予学生支持和帮助, 让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得到有效的锻炼, 避免创新人才培养流于形式, 促进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走向实质。

三、高校实验室的开放要求

高校实验室的开放意味着可以更好对各项资源进行利用和整合, 以充分发挥出高校实验室的功能和作用。但高校实验室的开放并非全无弊端, 比如将直接提高实验室的管理难度, 增加实验室的维护费用, 过于开放的管理模式容易埋下安全隐患等。因此, 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 需要把握好高校实验室的开放要求, 在实现创新人才培养效果的基础上, 注重实验室管理中的效益问题和安全问题, 确保高校实验室开放模式可以不断适应实际的需求。一方面, 实验内容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性:所研究的课题和科研项目要具备一定的前瞻性, 比如学科领域或行业中的热门话题, 具体实验可以由富有经验的老师带队, 参与实验的学生要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前提下, 试图发现实验中的问题, 进而解决问题, 达到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锻炼。另一方面, 要提高实验人员的要求:参与实验的人员要具备吃苦耐劳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实验过程中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要求, 避免因粗心大意或操作失误引发安全事故。参与实验的人员要妥善安排好课程学习和实验操作的时间, 以防耽误正常教育工作的进行。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 高校实验室的开放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必经之路, 更是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手段。因此, 在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广大教育工作者要摒弃传统的思想观念, 不断探索高校实验室的开放模式, 让其可以充分发挥出高校的各项资源和办学优势, 让高校实验室可以真正为培养高质量的创新人才而服务。

摘要:高校实验室是确保创新人才培养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场所, 并且其与师资力量、办学水准等息息相关。本文主要从创新人才培养角度来对高校实验室开放模式做出分析, 希望可以有效打破传统实验室管理的封闭性, 让更多的学生、课题和科研项目得以进入到实验室中, 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 促进高校实验室使用效率和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开放模式,创新人才培养

参考文献

[1] 潘文婵, PANWenchan.面向创新人才培养的实验室开放模式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5, 13 (3) :146-148.

[2] 张家栋, 路勇.加强实验室开放管理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9, 28 (8) :167-168.

[3] 张宏玉.地方高校实验室建设管理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6, 33 (7) :4-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小学教育叙事——牵着蜗牛一起走下一篇:生源结构多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班级管理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