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目标论文范文

2022-05-10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目标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日益完善的市场体制以及逐渐成熟的资本市场的情况下,会计目标也在随之发生变化。但不管如何变化,都要满足中国经济管理的需要,反映机构实施管理者对企业的管理、执行情况,使投资者、债权人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

第一篇:会计目标论文范文

会计目标、财务报告目标与会计流程再造

摘要:目前会计理论认为会计目标就是财务报告目标,事实上会计工作与财务报告有密切联系,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把它们混为一谈,会给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和财务报告目标的确定带来诸多不便。在社会分工越来越明晰的趋势下,为了会计理论与实务的更好发展,文章建议分别确定会计目标与财务报告目标,并对会计流程进行再造。

关键词:会计目标 财务报告目标 流程再造

财务会计是一个人造的管理信息系统,既然是人造系统,就会有人们希望达到的目标。在回答财务会计目标这个问题时,人们通常要围绕这样几个问题:(1)财务报告能提供哪些信息?(2)谁是财务报告的信息使用者?(3)财务报告的使用者利用信息主要做什么决策?目前通常的认识是,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外部不参与生产经营的利益相关者会利用财务报告提供的有关企业财务状况、财务成果、现金流量的信息和其他信息,进行经济决策。这是人们的普遍认识,这个认识隐含了这样一个假设,即会计目标就是财务报告目标。

一、认识偏差

目前人们把会计目标等同于财务报告目标,没有从会计流程上去认识,混淆了会计和财务报告的因果关系,混淆了会计日常工作与财务报告完成的时间顺序。目前的观点存在一定的不足,也给会计理论工作带来一定困惑。

首先,引发了关于可靠性与相关性两者优先性的长期争论。可靠性与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的主要质量特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合理地、不受错位或偏向的影响,能够真实反映它意欲反映的内容。根据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的观点,可靠性可以分为可稽核性(即可验证性)、如实表述和中立性(不偏不倚性)等三项内容。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信息应该与使用者的决策需求相关,相关性要求企业在提供会计信息时要充分考虑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具体到我国,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必须符合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必须符合投资人和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的需要。美国会计准则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因为相关性是会计信息的价值所在。我国学者注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可靠性与相关性孰优孰劣,理论界至今没有给出令人满意的答复。

其次,受托责任观与决策有用观这两个会计目标的主从关系问题。

受托责任观认为,在现代公司治理背景下,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为了衡量作为受托者的管理层受托责任(Stewardship)的完成情况,通过财务报告对经营者的受托责任进行衡量,从而决定奖惩。在受托责任观下,会计计量注重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历史成本属性能够较好地满足受托责任观的需要。

决策有用观认为,在资本市场充分发展以后,企业的投资者数量变多,不再可能向一个或少数投资者汇报经营业绩情况,这时的会计是一个向众多信息使用者(主要是外部使用者)提供信息的系统,它可以帮助利益相关者进行经济决策,以判断是否向企业投资,减少投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在决策有用观下,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公允价值能较好地满足决策有用观的需要。

两种观点都有道理,都是会计信息系统应该满足的要求。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者看法不尽相同,也有人提出将两种观点进行融合(杜兴强,2008)。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B)在ED/2015/3提出将决策有用观作为主要目标,将受托责任观作为决策有用观的次要目标,然而在世界范围内很快出现了不同声音。

二、會计与财务报告的区别

首先回顾一下传统的会计循环(Accounting Cycle),如图1所示。

可以看出,会计和财务报告是两种不同的事物,编制财务报告仅仅是会计工作的最后一个步骤。就像种田的目标不等同于粮食的目标一样,会计目标也不应该是财务报告的目标。下面逐一分析会计与财务报告之间的区别。

(一)二者是不同的两种事物。会计是日常的动态工作,包括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日记账和分类账,账项核对、试算平衡、账项调整、编制财务报告等;财务报告仅仅是会计工作的一部分,是一种静态的报告,它是对企业一定时期会计信息的汇总反映,是会计工作的最终成果。会计与财务报告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

(二)二者有不同的服务对象。会计工作主要是对企业的日常活动进行监督与控制,通过控制,使企业的经营活动能够正常运行,会计主要服务于企业内部;财务报告主要是为了解决企业内外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的需要,帮助他们进行决策,从而降低风险,或产生更大收益。

(三)二者产生的时间不同。会计工作是不断进行的过程,在会计期末甚至下一会计期间,会计工作都不间断地进行;而财务报告是在会计期末这一时点,根据日常会计处理的结果,按照一定的方法和格式进行编制产生的。日常的会计工作受会计准则及相关规定的制约,而不必考虑财务报告。

(四)二者出现的时间有先后。在会计实践出现之初,会计只对日常经营活动进行核算与控制,而没有考虑在期末编制财务报告的问题。会计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进行着。只是到了近代,公司制企业的出现,使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为了考核经营者的受托责任,或者为了帮助利益相关者进行决策,会计充当了第三人的角色,在会计工作中才出现了编制财务报告的工作。会计工作(除编制财务报告外)可以独立存在。在不编制财务报告的情况下,会计工作仍然可以继续进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财务报告应该理解为是会计工作的副产品。

三、会计流程再造

(一)会计流程再造的设想。既然会计和财务报告有诸多不同,就应该把它们区别对待,把日常核算与编制财务报告看成不同的两件事物。是两件事物,就不能混为一谈,这样才能把每项工作做得更好,落实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要求和会计目标。核算的目标是为企业内部服务,应突出过程的监督与控制,核算工作以可靠性为主要特征,并以历史成本为主编制财务报表,注重受托责任观,以满足内部控制和考核的需要;财务报告目标主要是为外部服务,财务报告的编制以相关性为主要特征,以公允价值编制财务报表,注重决策有用观,满足外部的决策需要。把传统的会计循环分成核算循环和报告循环两个部分。

(二)会计流程再造的特点。

1.把以前的会计循环分为两个循环,即核算循环和报告循环。随着ERP在企业的建设,核算循环的工作今后可以安排由软件来完成,比如销售活动由销售部录入数据、采购原材料由仓库人员录入数据,再经过会计软件的处理,生成以历史成本为主的会计报表,完成核算循环工作。

2.将目前的资产减值准备、坏账准备、公允价值变动等账务处理调整到会计期末,安排在报告循环里完成。在报告循环,会计人员可以加强与评估师的联系,运用大数据技术、云計算等工具,使用结构化、半结构化、非结构化的数据,在核算循环提供的历史成本报表基础上,将历史成本报表调整为公允价值报表,再附上必要的附注与文字说明,形成最终的财务报告,并分别装订调整分录的账务处理凭证与核算循环凭证。再造后的流程如图2所示。

(三)会计流程再造的优点。

1.通过会计流程再造,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目前,会计工作人员在核算循环上花费了太多的时间与精力。会计流程再造后,会计人员可以减少会计核算的时间,把主要精力放在账项调整、编制公允价值会计报表上,从而大幅提高财务报告质量。

2.通过会计流程再造,可以同时提供历史成本报表和公允价值报表。近年来,公允价值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历史成本真实、客观的优势是公允价值不能替代的。为了提供可靠的报表信息,会计流程再造在提供公允价值财务报告的同时,还可以提供有关项目的历史成本报表。

3.通过会计流程再造,可以同时实现会计信息质量与财务报告目标的要求。历史成本报表注重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注重会计目标的受托责任观;公允价值报表注重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注重会计目标的决策有用观。

参考文献:

[1]杜兴强,章永奎.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8.

[2]葛家澍,杜兴强.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与会计准则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财经出版社,2003.

[3]王建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4][美]比尔·施玛泽.大数据——从概念到运营[M].北京:中信出版集团,2016.

[5]陈少华.会计英语(第二版)[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0.

[6]牛永芹,曹方林.ERP及其应用[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

[7]应益华.互联网时代会计目标及职能重构与会计本科人才培养探索[J].商业会计,2016,(2):111-114.

[8]李丹,陈尧.环境变化与会计目标变迁的传导反馈[J].商业会计,2015,(7):94-96.

作者简介:

赵润华,男,安徽外国语学院讲师,硕士。

作者:赵润华

第二篇:企业目标与会计目标的基本关系

摘 要:近几年来,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在日益完善的市场体制以及逐渐成熟的资本市场的情况下,会计目标也在随之发生变化。但不管如何变化,都要满足中国经济管理的需要,反映机构实施管理者对企业的管理、执行情况,使投资者、债权人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针对企业目标与会计目标,本文首先对两者的内涵、内容、演变过程和不同阶段的发展要求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其次论述两者之间的基本关系,最后在对两者之间关系协调的基础上提出对策,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

关键字:企业目标;会计目标;基本关系

一、企业目标

1.基本内涵

企业的预期结果是实现目标,没有目标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设定一个目标就相当于给企业的发展指明了最终方向,是鼓励企业员工不断前行的精神动力。

2.基本内容

企业是市场的主体,通俗的讲,企业的设立就是为了赚钱,得到高额的利润,所以追求的是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即企业利益最大化。然而,中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又有着明显的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并不是国家去控制企业,而是资本家将决定权控制在自己手中,工人工资由资本家来决定。所以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目标就是满足资本家的利益需求。社会主义国家恰恰与之相反,国家的企业是大企业由国家掌管控制,主利益在国家手中,工人工资由国家来定。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目标是尽最大的可能去满足人民物质需求,在满足人民需求的前提下,去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即企业效益的最大化。

企业的总目标是为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具体内容包括要求资源配置合理、产品成本最低、管理决策科学、产品质量最优化、财务管理利润最大化等五个子目标。如果按时间分为一年以内是近期目标、一年到三年是短期目标、三年到五年是中期目标、五年以上是长期目标;按整体与局部分为整体目标和部门目标;按职能分为营销目标、销售目标、财务目标、生产目标、人力资源目标和研发目标;按管理水平由高到低分为高层次战略目标、中层次职能目标和基础操作目标。

3.企业目标的演变过程及不同阶段的要求

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目标经历了不同的阶段变化,与此同时在不同阶段又分别对应着不同的目标要求,下面从以下几个阶段对不同阶段要求进行阐述。

(1)利润最大化阶段

企业是一个营利性机构,故企业是将实现最大利益作为自身目标,并通过生产经营活动使企业自身得到更多的利益,这就是决定企业目标是利润最大化的原因。拥有最高的利润,得到最大的好处,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是人们所要追求的,所以这个目标在企业产生时就被大家所接受,并为之努力、奋斗着。

(2)股东财富最大化阶段

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股份制企业,随着出现了两权分离的情况,与之相对应,企业目标也发生了变化。股东将自己的财产投入到企业是为了获取更高的收益,所以企业在获得高额利润的同时,也要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财富价值。因此就出现了企业的目标从利润最大化阶段向股东财富最大化阶段转变。所以在这种新目标的指导下,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须去考虑到股东的利益,要使股东的利益达到最大。

(3)企业价值最大化阶段

企业价值最大化阶段是企业内部各种利益关系逐渐复杂而随之出现的。我们一直说的企业价值是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市场价值的总称。企业的总价值是未来企业盈利能力的体现,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是由未来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完成的,而且企业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是在稳定发展的前提下实现的,最终实现企业总价值最大。

二、会计目标

1.基本概念

从“会计”一词出现开始,就一直让各位学者对研究会计目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就开始针对会计目标进行研究,并逐步将其考虑是研究会计理论的起点,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在美国不同的时期就出现逐漸完善的会计概念来发现。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美国会计界在会计目标的研究上出现了受托责任和决策有用两个学派观点,在我国也是围绕这两个观点之间进行争论。一些公司会计专家认为会计主要是指为企业的相关者提供对其做出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由此来满足企业高层管理者为了获取更高的利益而做出准确的决策。

2.基本内容

(1)受托责任观。受托责任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经济关系,它出现在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出现偏差并且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有很明确的委托与受托关系的经济背景下。受托责任观认为会计目标是使用适当的方法来调节委托与受托关系,并为客户提供可靠的资金运营情况的信息。由于企业的委托者不可以参与经营企业,可是又有权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这种情况下受托者就有责任向委托者解释其想要了解的内容。因此,会计目标是为了让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了解资金的使用情况。

(2)决策有用观。决策有用观是在日渐发达的资本市场下产生的。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对企业投资就是为了赚钱,因此要做出有利于自己的决定,就必须了解该企业的一些信息:①企业现金流量的信息;②关于企业经济情况以及资金变动的信息。决策有用观主要适用于两权分离的经济环境,并且资源要通过在资本市场上间接进行分配,而不是在两者之间直接建立,这也是为什么投资者与经营者之间出现模糊关系的原因。

这两种观点适于不同的经济环境,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都需要进行两权分离。但受托责任观是直接进行两权分离,业主和运营商非常明确,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直接建立的,不存在模糊和缺位的现象;决策有用观是不能直接进行两权分离,而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两权分离,从而两者之间存在模糊和缺位的现象。

3.会计目标的演变过程及不同阶段的要求

会计是为满足我国经济发展的需求而产生的,并且与当时的经济发展情况有着密切关系。历史上,我国一直有重农抑商的传统,因此,现代市场经济以及现代会计不能产生于我国也就不足为怪,下面从以下几个阶段对不同阶段要求进行阐述。

(1)合伙经营阶段

11世纪末到13世纪后期,随着十字军东征开启了意大利城市与东方之间贸易。当时,外贸商人为了分担海运风险,拉拢多位投资者分担风险,所以就出现了合伙经营和以后的股份合作。这一时期,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被外贸商人看作欠款并对其承担无限责任,盈利表现为期初资产与期末净额的差额,而外贸商人对欠款数额和偿还能力的关注远远超过盈利。此时,向外贸商人提供有关财产和欠款方面的信息是企业的会计目的。当时,股份合作是以投资者自愿购买一次航程为时间的股票来募集资金,每一次海运结束之后,将资产和利润在投资者之间进分配。会计的主要目标在于向投资者提供每次航程结束的盈利信息。

(2)持续经营

在15世纪末期,伴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和新贸易路线的开通,永久性投资替代了以航程为期限的股票,原始的由股份制的形式变化成多个投资者投资的持续经营形式。由于存在多位投资者,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成为必然的事实,多数股东渐渐脱离对公司的控制,他们只要定期得到利润就可以,因而利润的多少是衡量企业管理情况的重要指标。从而使会计出现了资产、成本、利润和费用的概念,并将定期公布资产的使用状况和可用来发放给股东的股利数额作为其目的。

三、企业目标与会计目标的基本关系

1.企业目标与会计目标的一致性

企业目标与会计目标有着相同的行为主体,所以两者在某些地方必然具有一致性。在理想条件下,当企业目标与会计目标相同时,企业的利润将达到最大。现实状态下,企业受到的约束条件有很多,也就是受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约束。当企业的其它利益相关者为众多分散的投资者时,他们要求对企业的信息有一定的熟知度,会要求企业对外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这样便于他们做出提高自身利益的经济决策,最终使自身的利润达到最高。此时企业的目标实质是企业管理高层的利益达到最大。所以,企业信息的内外部使用者需要会计对其提供有用的信息,从而企业的利益相关者从中了解企业的近期动态,这样才能支持企业实现企业目标,如此,企业与会计目标就实现了协调统一。

2.企业目标与会计目标的背离性

企业目标是在利益相关者约束条件下,企业管理高层的利润达到最大。从利润的角度来分析,如果企业为了使利润达到最大化,就会通过会计来隐藏利润或多报支出来偷税、漏税,或者将本年度的利润推迟到下年度,从而达到自身利益最大化。在该种情况下,企业目标与会计目标相背离。同时,在这种情况下,会计反映的会计信息一定是虚假的,而这些虚假的信息会使决策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因此会计目标很难实现。

3.企业目标与会计目标基本关系的动态变化

当企业目标和会计目标相同时才能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但是当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或企业所有权发生变化时,企业目标与会计目标之间的基本关系也将会发生变化。

四、协调企业目标与会计目标之间关系的对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在国有独资和国有控股的大中型企业中作为最大的股东和委托者,非常关心企业资本结构是不是合理、国有资产能否为其获得最大利润、是不是可以赢得预想的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来保障所有者权益最大化。所以调节好企业目标和会计目标之间的关系,企业利润才会达到最高。怎样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明确产权关系,贯彻资本保全原则。做好库存盘点、产权登记、明确产权关系,以及建立严格的资本管理体系,将“资本保垒”的原则使用到理财的整个过程中。

2.优化资本结构,实现预期产权经营目标。资本结构决定了企业长期债务、经营行为。当资本结构不合理时,财务管理通过筹集资金对其进行调整,尽量用更少的钱支配更多的商业活动,并取得预期的性能目标管理。

3.加强财务约束,对经营体制进行约束管理。一方面要加强组织的约束能力,建立满足市场经济需求和以资金为核心的管理系统新体制;另一方面要建立财务报告公开制度,将企业置于社会公开监督下,同时将信息充分披露,对避免经营者的短期行为和玩弄“数字游戏”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有帮助。

4.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衡量经营者经营绩效的标准是看国有资产能否保值、增值,是对过程中的一种考察和监督,又是对下一个任期执行前的监督,这是对国有企业经营者有效的监督。

5.具备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要求企业管理高层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严格管理,以确保企业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真实、可靠,没有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五、我国的企业会计目标

会计目标是企业会计系统操作来实现期望的未来结果,所以在企业的环境中研究会计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所以我国的会计目标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会计目标不仅提出了新的要求,还增添了新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需要。

1.会计提供的信息要满足国家宏观经济管理和调控的需要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以微观个体的形式存在宏观经济中。如果没有微观个体的企业,就相当于整个国民经济没有宏观整体。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与经济效益会影响全国的經济运转情况。尽管市场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资源配置中作为基础充分发挥着作用,但政府有必要的可以调控的范围内对国民经济的经营情况进行调节,同时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很有必要的。国家将资源托付给企业,就有权了解企业对资源的使用情况,对企业提供的信息进行了解、分析,从而得到有关国有资产的运行情况。在中国,做出宏观经济决策所需求的大多数信息的来源都是会计信息,如果没有会计信息,想要准确的判断国民经济是不可能得。

2.会计提供的信息要满足企业内部经营管理者对信息的需要

企业的经济效益取决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好坏,经营管理的如何将会影响到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甚至决定企业的前途和命运。会计作为企业内部重要信息的提供者,就必须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可靠性,这样才能帮助管理高层做出合理的决定,加强企业内部的管理。

3.企业利益相关者是通过会计提供的信息去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处于混乱的经济环境之中,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投资人、债权者、政府和企业职工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企业的投资者为了确保自己的利益不受到危害,需要通过了解企业资产的保管、使用等情况,监督企业是否在有效地运用资产来提高自己的利益;企业的债权人为了自身债权的安全,需要了解企业的经营情况;政府要使经济正常的发展,实现财政收入,就必须了解企业的运行情况。由于想知道这些问题但又不能直接参与到企业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以只有通过会计提供的资料来进行分析、判断,做出对自己有用的决策。

六、总结

理想情况下,当企业和会计的目标是一致的时候,均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可现实状况下,因企业存在诸多外界制约因素,也就是受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约束的影响。而我们的会计目标就是要在受到其他利益相关者的约束条件下使企业的利益达到最大。为了促进我国企业目标与会计目标之间的协调发展,我们在对企业目标与会计目标定义时,就必须去结合我国现阶段的实际发展情况,这对我国企业发展极其重要。而目前会计界在对企业目标的争论中并没有充分的去思考这一问题,对这一问题能否被信息使用者使用并用于他们的相关决策,是使用者最关心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杜江颖.企业目标、财务目标与会计目标的现实选择[J].科技咨询导报,2007(11).

[2]高袆.企业目标与会计目标的关系[J].科技信息,2008(24).

[3]李小燕.对企业目标与会计目标关系的思考[J].时代经贸,2008(14).

作者简介:华爽(1992- ),女,蒙古族,辽宁省阜新市人,会计学专业

作者:华爽

第三篇:财务会计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的比较研究

摘要:财务会计目标是财务会计基本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务会计理论体系和会计实部建立的基础。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这两者分别是各自学科体系中研究的核心和根本问题,但是这两者却有着很大的不同,下文分别从理论、基本内容、主要特征、环境背景等四个方面进行比较。

关键词: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目标;会计信息;财务关系

一、财务会计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理论角度的比较

在理论研究上,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是从1953年开始的,当时攻读博士学位的美国会计学家斯朵伯斯将会计目标作为其课题研究的内容,首次将会计目标直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开启了会计目标的理论研究之路。之后在1960年《研究方法论和会计理论构建》的论文中则提到了会计目标研究的重要性。美国会计学会在1966年出版的《基本会计理论说明书》中,最早使用“会计信息系统”的权威机构。经过了之前的研究,从此奠定了会计学界对于会计目标管理研究的重视,在之后的20年里,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一直都是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对企业而言财务会计目标的作用是为企业内部和外部使用者提供能够共享的会计信息。财务会计目标是贯穿于整个会计工作中的,对会计管理活动的方向具有决定性和制约性的内容。无论是企业的管理层还是不参与企业管理的外部人员与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都十分的关注。企业内部的管理者可以通过财务会计的经济数据来了解企业的业绩、成本、利润、债务等信息,而外部人员可以通过这些经济数据来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

在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中,财务管理目标的定位为题一直都是理论和实务界争论的焦点问题。随着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完善,财务管理理论逐步将注意力从关注企业资本合理分布与有效资本市场条件下企业的作用而向融资决策、资本预算等方面过渡。到目前为止关于财务管理目标的研究先后出现了四种观点,分别是利润最大化原则、股东财富最大化原则、企业价值最大化原则和企业资本可持续有效增值原则。

二、财务会计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基本内容角度的比较

在美国财务会计目标的研究史上出现过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是受托责任观,另外一种是决策有用观。这两种观点在会计目标的基本内容上有着截然不同态度。受托责任观的思想理论系统是在公司制和现代产权代理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尤其是股份制公司的产生,使得企业的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这样就在企业的经营者和所有者之间形成了受托和代理的关系。受托责任观的观点认为财务会计目标应当是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经营业绩的信息是最能反映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部分,所以在财务报表当中应当以企业经营业绩及评价为重点,这就是受托责任观的主要观点。而决策有用观的思想以美国证券市场的发展、会计信息的据侧有用性日益重要为其发展的基础条件。在这个观点的形成之初是因为美国会计学界对会计学派只注重会计数据准确性却忽视会计信息对决策有用性方面的批评而来的。会计目标的决策有用观认为会计目标应当是以向企业的经营者提供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企业现金流动信息和企业经营业绩及变动方面的信息都是对企业决策非常有用的信息。目前,决策有用观的管的观点在美国资本市场迅猛发展的推动下逐渐成为主流的思想观点。

通过上面对财务基本目标的两种观点的叙述,我们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由于我国的实际国情和市场环境与美国有着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财务会计目标上也应当有所不同。不但如此,不同的组织形式在财务会计目标上也有着不同之处,有限责任公司的财务会计目标应当以向委托人报告有关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和旅行结果的责任信息为主,对于股份有限公司来说,财务会计目标应当以提供决策者对企业决策有用的信息为主。虽然在财务会计目标的内容上不同的观点、不同的实际情况及不同的组织形式都可能对其产生影响,但是财务会计目标的作用都是为企业内部和外部使用者提供能够共享的会计信息,因此在具体内容上应当注重以下方面的体现:

1.财务会计目标内容应当能够为政府部门在制定和实施各项经济政策时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这些信息对于国家实现宏观调控,合理的进行资源配置,保障生产与需求的协调具很大的作用,除此之外国家也可以通过企业的会计目标来对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性进行监督。

2.财务会计目标要为企业在财产、成本、产品质量方面的管理工作进行决策时的主要参考资料。对于财务会计目标的把握可以企业在制定生产销售、技术创新、投资融资方面的战略发展规划产生非常积极的作用。

3.在财务会计目标上要能够为企业的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经营决策的相关信息,以便降低投资者的风险。

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进行财务活动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因此财务管理目标的具体内容就决定着企业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而财务管理活动则关系到整个企业的发展。但是长久以来学术界都很难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进行界定,这也是由于企业是处于一种变化的环境中,企业成长过程中的不同阶段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界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这就是企业财务目标不能准确界定的原因。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的生存、发展和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模式都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内容上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指定生产销售目标等其他目标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目标是一个总的反映企业的目标,处于企业管理的核心位置。

三、财务会计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主要特征角度的比较

财务会计目标的作用是为企业内部和外部使用者提供能够共享的会计信息。财务会计目标是贯穿于整个会计工作中的,对会计管理活动的方向具有决定性和制约性的内容,而财务会计目标的实现程度则是由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具备程度来决定的。所说的会计信息质量特征是是使财务报告的内容能够满足使用者而应当达到的标准。财务会计目标与会计信息质量之间是互相决定的欢喜,也就是说财务会计目标决定了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而会计质量信息具备的程度决定了财务会计目标能否实现。从这个角度出发的财务会计目标应当具备以下特征:

1.明晰性

对于具备一定财会知识的人来说,会计信息应当是容易理解的,这样的话就便于财务人员来研究和了解企业的情况。在会计信息的明晰性上有两个制约因素,一个是使用者的个人的理解能力,另一个就是信息本身的内容上。会计信息要想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就应当在明晰性上加以注意。

2.实用性

财务会计信息是财务人员最企业管理情况进行了解和掌握的重要资料,实用性就是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最高级别,所以信息的内容上应当以实用为主,对于一些用处不大懂额信息也没有提供的必要。

3.关联性

这一点指的是多提供的信息需要与信息使用者所要达到的目标具备一定的关联性,这样才能够达到会计信息所要达到的目的。一般认为会计信息的关联性是由三个因素决定的,预测、反馈、及时。

4.准确性

财务会计信息是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的重要的参考资料,这就对信息的准确性提出了要求,如果提供的信息不能够准确的展示出真实的企业情况,那么不但不能帮助企业管理者进行决策,甚至可能是管理者做出错误的决策以致企业遭受不应有的损失。

5.一致性和可比性

这两个特征是从信息使用的使用角度提出的,在信息使用者使用信息的时候,如果财会人员提供的会计报表本企业其他的时期的信息具有一致性那么会是会计信息的使用价值大大的增加。同样的如果会计报表可以与同行业内其他企业进行比较的话,也同样的提高信息的使用价值。这种可比性强调的是一种在相同时期政策、方法等条件下纵向的比较

6.重点性

这个特征是指会计报表的内容上应当企业的重要的经济情况进行重点的阐释,其他的相对不重要的事项则可以简化或是省略,这么做的主要目的是避免这些不重要的事项对使用者在重点经济事项的关注上产生干扰,从而体现出财务报表的重点性体现。但是到目前为止对于重要和相对不重要的事项的话费还处于一耳光模糊的状态,并没有具备可操作性的划分标准,因此在对重要事项的把握上要与使用者的需要而言的。

对于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方向而言,整个社会的经济特质、经济模式和企业的组织形式在很大程度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财务管理目标的基本特征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侧重于稳定性、多元性和可操作性

四、财务会计目标与财务管理目标环境背景角度的比较

在历史发展的条件下,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极其这些环境的变化都对财务会计目标和采取管理目标的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在会计的发展史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凡事重大的创新与变革都与当时社会的经济发展等状况有着紧密的联系,这些就是所谓的会计环境,会计环境是指会计所处的各种客观条件,在不同的谁会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会计环境。会计思想、理论、组织和实务的发展都受到会计环境的影响。对于财务会计目标来说,不同的会计环境下的会计目标也是各不相同的,在会计环境中的三类因素中,对会计目标而言生产力环境是影响最大的会计环境的因素,其次是经济环境因素,最后是政治环境因素包括政治、法律文化教育等其他上层建筑。可以说推动财务会计目标发展变化的最主要的力量就是会计环境的变化。

对于财务管理目标的环境背景可以从系统论的观点上来看,系统论认为环境就是存在于研究系统之外并对系统有影响作用的一切要素的总和,因此可以把财务管理以外的对财务管理系统有影响作用的一切要素系统的总和称之为财务管理的环境,同时财务管理环境也称理财环境。财务管理环境是企业财务管理所必须的条件,它为企业开展财务活动提供了有效的平台。财务管理目标环境就需要对财务管理的环境有所了解,这是做好财务工作的首先也是关键的步骤。一般而言企业的财务环境包括经济体制环境、法律法规环境、政府税收环境和金融环境。

通过上文对企业财务会计目标和财务管理目标在理论、基本内容、主要特征、背景环境四个方面的比较可以看出,会计目标的作用是为企业内部和外部使用者提供能够共享的会计信息。而财务管理目标是在特定的理财环境中通过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所要达到的目的。这两者有着完全不同的作用,但是对于企业而言要想使企业的未来发展得更好,更加突出就要对这两个目标同样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卢永华:关于财务会计目标的理论反思[J] .会 计 之友 ,2003,4.

[2]张炎兴:论不同财务报告目标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J].企业经济,2010,1 .

[3]李江雷 任丽丽:论我国财务会计目标的重新构建[J].会计之友,2003年10月.

[4]曹 伟:论中国财务会计的目标[J],财经研究,2003,3.

[5]杨有红 林 钢:财务会计的目标和特征[J] .中级财务会计,2010,3.

作者:赵泽朋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安全护理论文范文下一篇:社保基金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