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进教师培训班讲课稿

2023-04-25

第一篇:新进教师培训班讲课稿

安全培训讲课稿

安 全 培 训 通 知

安全培训通知

为了加强我校安全管理、保障学校安全,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 序,保护学生的安全和维护教职员工、学校的合法权益,提高学校、教师预防和处理学校安全事故的能力。定于2月26号对全体师生安全培训。

一、培训对象: 全校师生

二、培训时间和地点: 大门广场

三、培训内容:

《珍爱生命,建平安校园》

安 全 培 训 讲 课 稿

日期:2013年2月 (附:照片)

大家好!

学校安全工作是一个社会系统工程,学校安全工作无小事,保障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是保持社会秩序良好、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标志,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的重要职责,必须有对广大学生极端负责的精神,把安全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始终保持高度的警觉,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和片刻的放松,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切实负起责任,扎实做好学校安全工作,确保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

鉴于对教育的期盼,各学校安全工作的综合形势,教体局经过精心的组织和安排,召开全学校安全工作及专职人员的培训会。这样的培训会在此之前是没有组织过的,由此也可以看得出,现在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学校的安全工作任务是多么的艰巨,现就培训会提出几点意见:

一、高度重视,认真学习,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当前我县学校综合水平还比较落后,学校安全管理形势相当严峻。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达到创建“平安校园”的工作目标,是对各位学校管理人员的大考验。各位校长、副校长,如何完成任务,我想首先应有优秀的素质和先进的管理理念,所以我们要不断的学习,再学习。今天就是一个学习的机会,要求与会人员认真学习,加强交流,提高自身管理水平和能力。我们安排的三位主讲,都是曾派出学习的人员,他们将现代学校安全管理的先进理念带回来,跟大家共同学习探讨。从课程的安排也可以看得出,培训内容正是我们学校安全管理急需的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的具体工作措施、方法。希望各位抓住机会,仔细听、认真记。

二、学以致用,切实完善学校安全管理工作 会学习是好的,但仅有学习是不够的。正如温总理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天下之事,不难于立规,而难于规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意思是强调实施的重要性。要求各位学习了以后,将好的理念,再结合本校实际,完善安全工作,达到创建“平安校园”的目的,保一方平安。

三、对培训人员也提出一些要求:希望结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多举一些安全管理方面的案例,提高各位校长的应急、处事能力。根据我县实际情况,在如何破解学校安全管理的难题上下功夫,借此机会来个大交流,让每位参会人员都有实际收获。

四、各位参会人员一定要遵守会议纪律,既来之,则安之,不得做于会议无关的事。

最后,希望此次培训会圆满成功,我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再上一个台阶。谢谢!

签到表:

第二篇:党务干部培训班讲课稿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新时期党员教育工作

党员教育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认真抓好党员教育工作,不仅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内在需要,而且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结性,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

什么是党员教育工作,也就是说什么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质上看,党员教育就是为了实现党的政治任务、政治目的,即巩固党的执政位,而做去党员的工作,说白了就是去做人的工作,做人的政治思想的转化、引导工作。我们党的历史实践反复证明,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就等于把握了一切工作的主动权和领导权,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最重要的光荣传统之一,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之一。它教育和激励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先进群众,使他们认清自已的历史使命,使他们树立了先进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了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使他们理解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出的改革开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决策,使他们培养起大公无私、严守纪律的高尚品格,使他们勇于实践、勤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建功立业。正是我们党始终坚持了思想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才使我们党经得起历史的考验,立于不败之地。

党员教育的对象是党员,即做人的工作,这就决定了党员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针是以人为本,坚持疏导和引导。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四中全会又把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坚持执政为民做为大会的主题,坚持执政为民即是以人为本,是对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落实和推动。广大党员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先进分子,是这个伟大进程中的带头人和领导者。所以在党员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更加至关重要。

一、党员教育的主要目标

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带头执行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 要使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把共产主义理想作为共产党人终身所信仰、所向往、所执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动摇。要使党员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同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结合起来,始终抓住经济建设不放松,旗帜鲜明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做党的(新世纪范本网http://,原创范本免费提供下载基地。)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执行者、宣传者和实践者,自觉抵制违背和损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思想和倾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使广大党员认清形势,适应时代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与时俱进,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满腔热情地投身改革,做建设小康社会的先锋。

㈡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吃若在前,享受在后。

要让党员明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标志,是党一贯坚持的唯一宗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要教育广大党员正确对待社会发展中的利益调整,树立和坚持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相统一,国家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观念;树立和坚持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相统一,群众利益先于个人利益的观念,不与民争利,不患得患失,当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发生矛盾时,要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大公无私,为党、国家、人民奉献一生。要通过教育使广大党员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并使之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要经常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要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根植于群众之中,同群众打成一片。

㈢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

要教育广大党员,提高理论学习的自学性,把理论学习变成一种习惯、一种时尚、一种自觉行动,倾注满腔的热情和极大的兴趣,努力使自己成为学习的模范;进一步提高理论素养,掌握先进理论的科学体系、基本原理及精神实质,确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方向和政治头脑;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下,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中可能出现的矛盾,促进和推动三个文明的协调发展;进一步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掌握现代科学技术文化知识,掌握过硬的业务本领,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在新形势下能够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㈣坚持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和严守党纪国法,坚决同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行为做斗争。

1、要教育党员增强法制观念。带头学法守法,牢固树立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成为执行国家各项法律和法规的模范;而且要带头护法,积极向人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坚持依法治国,自觉维护法律尊严。既学会用法律保护自己,更要用法律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积极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

2、要教育党员自觉维护党的纪律。要使广大党员认识到,党的纪律既是自觉的纪律也是铁的纪律,坚持党的组织原则,自觉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把自己置身于党的领导和监督之下,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敢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敢于同一切歪风邪气和消极腐败现象做斗争。

3、要教育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用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方面树立良好形象,成为弘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模范。

二、党员教育的主要内容

㈠突出地进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

1、坚持进行马列主义教育。着力进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教育。这三个组成部分构成马克思主义完整的科学体系,在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是统一的、相互联系和密不可分的。

2、坚持进行毛泽东思想教育。主要应了解掌握: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关于改革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其中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

3、坚持邓小平理论教育。应掌握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在教育中要抓住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这个精髓。

4、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三个代表”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创造性地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运用于党的建设领域,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境界,标志着我们党为丰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做出了新的献。着重进行先进性教育和创新精神的教育。

㈡突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1、“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经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2、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这个奋斗目标体现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共产党员应该为实现这个目标而始终不渝地去努力。

3、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一条重要原则。这既是我们实现奋斗目标所需要的基本精神,又是完成初级阶段历史任务的基本途径和方法。

㈢突出地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

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建设学说的基本原理,党内生活的基本制度、规定,以及党史、共产主义运动等基本常识。它是共产党员应知、应懂的必修课。要组织党员重点学习党的性质、党的目标、党的指导思想、党的纪律、党的作风、党员标准等基本知识,使党员加深对党的认识,始终坚定共产主义信念,牢记党的宗旨,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论和行动。

㈣突出地进行文化和科技知识的教育。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要加紧对党员进行文化和科技知识的教育,组织党员学经济、管理、科技、法律、文化等知识;引导广大党员立足当前,着眼未来,从自身素质和工作实际出发,按照干一行、学一行、钻一行、精通一行的要求,更新知识,增强本领。提高科技文化素质,努力成为本职岗位上的内行和能手。在学习时要注意本职工作缺什么知识就学什么知识,急需什么知识就先什么知识,对已经掌握了一定知识的要逐步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军。

三、党员教育的主要方法

党员教育的方式方法是由教育内容和党员的具体情况决定的。方法运用得当,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党员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一般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集中培训;二是上党课;三是报告会;四是党员活动日;五是民主评议党员;六是创先争优活动;七是电化教育;八是个别谈心谈话;九围绕党的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开展大讨论;十是选择有效载体,进行主题实践活动等。

通过对各种形式的党员教育,总结、归纳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㈠情理相融法

“情”和“理”是做好党员教育的基本要素。具体地讲,就是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感人,以理服人。

首先,党员教育要做到以情感人。我们这里所说的感情,主要是指具有共同目标、共同理想的同志感情,而不是拉拉扯扯的“哥们义气”。实践证明,要使党员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做到情真理切,情理结合。如果无情,即使道理讲得再多,也不可能打动人心,达不到教育的目的。

为了能和广大党员建立起深厚的感情,达到实施教育的目的,我们必须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经常深入到广大党员中去,虚心向广大党员学习,善于吸取广大党员的智慧和经验。

2.要关心广大党员的疾苦,帮助他们克服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为做好党员教育工作打下基础。

3.要尊重、信任广大党员,切不可伤害广大党员的自尊心。动辄训人、讽刺挖苦,只会给党员教育工作设置难以克服的困难和障碍。

4.说理要充分、透彻,以事实教育人。说理贵在透彻,就是要把自己所讲道理的含义讲准,内容讲清。说理贵在真,靠讲空话、大话是不行的,说一些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假话更不行,干巴说教、硬梆梆的灌输,不会有生命力。

㈡“导”、“禁”并举法

正确运用好“导”与“禁”,是做好党员教育的基本方法,“导”,就是疏通和引导。进行党员教育时,对某些党员的错误认识和错误做法,既要善于疏通,不能压制、堵塞,又要善于引导,不放任自流。在强调疏导方针的同时我们也需要采取“禁”的办法,即严肃 党纪,严格国法,以国法党纪去约束某些党员的错误行为。正确而灵活地运用“导”与“禁”,在方法上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首先,要克服方法上的片面性。既不能放任自流,也又不能统得过死。对于思想问题行政命令是不能解决的。单靠“禁”是禁不住的。

其次,要把“导”贯穿在“禁”中,把“禁”建立在高度自觉的基础上。实际生活中常有这样的情况,许多问题不能令行禁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虽然作了一些“禁”的规定,但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不能那样做,道理没有讲清楚。因此,在下“禁令”时一定要做好疏导工作,提高执行“禁令”的自觉性。

第三,要划清界限,抓住问题的关键。“禁”是告诉党员不应当做什么。“导”则是告诉党员应当做什么,怎样去做。一个是反对,一个是提倡,二者要旗帜鲜明,不能模糊不清,似是而非。

㈢逆反心理消除法

逆反心理,是指人们在接受教育时产生的一种内发的反向力量,我们把这种不接受教育或“反教育”的心理,叫做逆反心理。那么怎样消除逆反心理呢?

1.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党员领导干部要作风正派,大公无私,处处起表率作用;要主动同普通党员沟通心理,建立感情,做到心理相容,相互理解,真正取信于党员,赢得广大党员的信赖。

2.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在党员教育中,既要暴露阴暗面、落后面,又要宣传光明面、先进面,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不应把注意力放在一些党员阴暗面和落后面,而应放在好的进步的面上,这样才能焕发党员的进取精神和对事业的信心。

3.坚持科学的工作方法。经验证明,教育者的知识面宽,教育方法科学,工作的吸引力就强,感召力就大,受教育者产生逆反心理的可能性就小。反之,则使受教育者产 生逆反心理。

㈣因人施教法

就是要根据不同人的不同问题和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加以解决。

要做到困人施教,对症下药,首先教育要分层次。在党的队伍中,既有领导者,又有普通党员;既有老同志,又有年轻人;既有党政机关的党员,又有一线的党员;既有汉族党员,又有少数民族党员等等。他们的思想觉悟、政治素养、文化水平、接受能力、生活习惯等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对他们进行教育时,就应该有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要求,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方式。要做到因人施教、对症下药,还必须研究和掌握每个党员的个性。人的个性包括兴趣、习惯、智能、气质和性格五个方面,其中性格是个性的核心。由于每个人的生理素质和社会经历不同,所受的教育和兴趣爱好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个性心理特点。所以要求我们在党员教育中必须采取因人施教、对症下药的方法,摸透教育对象的性格和气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使党员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㈤自我教育法

是指党员根据党性原则和党的要求,通过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以求得自我进步、自我更新的教育形式。

从当前党员教育的实践看,自我教育一是采用设问法。即向党员提出问题,启发党员的思想,发动党员进行自我教育的方法。例如,有的地区在党员中开展了“入党为什么?入党后干了什么?应给后代留下了什么?”的“三问”活动。还有的党组织采取了让党员重温人党志愿书和人党誓词的活动,这种设问法的特点就是启发党员自己去思考,总结自己的工作,让党员自己教育自己。二是进行党员自我评价。通过开展一些具体的教育活动,让党员进行自我剖析,通过查摆对照,找到不足,达到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促进的目的。

㈥典型教育法

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一种模仿榜样的强烈倾向。这种倾向源于人的社会从众心理。在党员教育中,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树立一批典型,以引发模仿心理,这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我们党的各个历史时期,围绕党的中心任务,都树立了一大批先进典型。这些典型对于进行党员教育,激发党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党员教育中,树立典型,进行典型教育,一般应注意抓好这样几个环节:

1.立足真实、客观。树立典型,必须使典型具有榜样性和说服力,这就需要典型必须有真实性和客观性。近年来,有些典型教育的效果不佳,往往同树立典型和典型教育中的失实有关。

2.注重层次。党员的思想状况存在差异,层次性有高有低。因此,在一个基层党组织内,应既有先进典型,也有后进变先进的典型。否则,典型单一,忽视各个层次的特点,这样“点燃一盏灯”,就很难收到“照亮一大片”的效果。也可以采用反面的典型教育,这是纪检工作中经常采取的教育方法。通过选择一些比较典型的党员违纪的案例进行分析,具体分析为什么一些党员会犯错误,怎样犯的错误,以及犯错误的危害,并从中提炼出带有教育意义的观点。这种典型教育对于增强党员的党性党纪观念,具有积极的作用。

3.鲜明的时代性。共产党员的标准、党性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不能习惯于旧框框、老眼光,不管形势怎样发展,仍抓住老典型不放,用过时的典型的行为和思想教育党员,往往会使人有一种格格不人之感,难以取得好的教育效果。时代造就着新的典型,只有用具有时代特点的典型去教育党员,才能使广大党员焕发时代精神,顺应时代潮流,走在时代的前列。

㈦对话教育法

对话是人类最基本、最广泛的交流方式。它是领导者与群众。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能够进行“双向思想交流”,使得群众的疑问有地方提,委屈有地方诉,要求和呼声能够迅速地上传下达。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讲,对话是一种最行之有效的教育形式。

一般说来,党内对话可主要运用以下方式:

1.解答式。这是最基本、最常见的对话方式。主要是由党员群众提出问题,党务工作干部根据提出的问题一一对答,这种形式的对话对教育者的要求较高,需要做出迅捷的反应。

2.探讨式。当觉察到党员中有某种倾向性问题,找一些党员进行个别谈话或集体谈话,以探询的口吻了解党员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情况,查明问题存在的原因,及时消除消极因素。

3.辩论式。对一些党内问题,往往干群之间有着不同的看法。对于这种认识分歧,可采取争辩式对话的形式,干群双方各谈各的观点和论据,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达到喻事明理的目的。

4.漫谈式。这种对话不必明确主体和客体,干群坐在一起,像座谈一样,谁都可以提问,谁都可以回答,气氛融洽,共同交流。

对话不仅需要讲究形式,而且更应注重方法和艺术,要使对话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功效,就需要把握对话中的一些基本要领。

1、要有准备。要事前了解情况,心中有数。对话前,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党员目前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最有可能出现什么“热点”、“疑难”话题,甚至会遇到什么样的“将军”场面。都要通过摸底和调查了解,做到心中有数,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2、平等交流,体现民主。要平等待人、开诚布公,切忌打官腔,满口大道理,盛气 凌人。这样的话,就会在无形中与党员群众划出一道鸿沟,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应该在对话中放下架子,学会角色心理转换,也就是“将心比心”。要善于站在党员群众的角度上,设身处地地体察群众的心理、困难和要求,这样,才能做到互相理解,才能有平等的交流。

3、讲究语言艺术。一是言简意赅,通俗易懂。讲话要直言不讳,开门见山,实实在在。这样的形式为党员群众所喜欢,也易于为人所接受。不能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故作高深,不能回避现实问题,避重就轻。二是要幽默风趣,而又不粗俗。要努力把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融为一体。教育者要意识到,自己的“威信”、“威严”决不是来自“官相”、“官腔”,相反,幽默风趣会使自己的形象的更趋完美和富于魅力,使自己具有更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三是语言要注意“忍”。对话是要使党员群众的疑问有地方提,委屈有地方诉,这就要求党务工作干部要有“忍”的功夫,学会控制自己,耐心听取党员群众的提问、诉说,甚至是面对面的指责和批评。在有时言语过激的情况下,应善于控制情绪,调节语态,注意说话分寸,切不可出口训人,更不可恶话伤人。在出现僵局的情况下,不妨讲个笑话缓和一下气氛,也可适时转换一下对话内容,尽量使对话在平和的语言交流中进行。

总之,党员教育工作要做到入脑、入心,就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在实际中求真务实,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不断地与时俱进。

第三篇:信访业务培训班讲课稿

大家好,根据安排,今天由我同大家做一个信访业务方面的培训。我这次讲的主要是两个议题:一个是我们信访的业务和认识;第二个就是如何预防和处置集体上访和群体性事件。

下面我讲的第一个方面就是信访业务方面的内容,首先就讲一下信访,什么叫做信访?信访的来源是怎么样的?其实信

访这个概念呢成立了很长的历史,才确定下来,亦被社会承认的,它是信访工作长期实践的产物。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那天起,就有信访工作的了,但那个时候数量不多,规模很少,所以就无信访这个概念,建国之后,信访的数量不断增多,规模越来越大了,逐渐形成信访这个概念的雏形,叫做“处理人民来信,接待人民来访”,指的是党和政府的一种行政行为,毛泽东同志在1951年5月16日,就曾经作出批示:“必须重视人民的通信,让给人民的来信以适当的处理,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要把这件事看成是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同人民加强联系的一种方式,不要采取掉以轻心和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态度。如果人民来信很多,本人处理困难的,就应该设立相应的机关和专门的人,处理这些信件;如果来信不多的话,本人能够处理的话,就不设置专人了”。我国的《信访条例》第一次颁布,就是1995年12月28日,由当时的李鹏总理签发的,在1996年1月1日生效。后来重新修订时,在1月10日由温家宝总理签发,5月1日施行。《信访条例》的第二条规定,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人民政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且投诉请求,依法由有关的行政机关处理的活动。《信访条例》从立法的角度规定了信访的定义,是政府的一项工作职能。信访工作的职责是什么?在《信访条例》的第六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信访工作机构是本级人民政府负责信访工作的执行机构,履行下面五个方面的职责:1.受理、交办、转送信访人提出的信访事项,2.承办上级同本级人民政府交由处理的信访事项,3.协调处理中央的信访事项,4.督促检查信访事项的处理,5.研究分析信访情况,开展调查研究,及对本级人民政府提供完善的政策和改进工作的建议。信访工作的原则:《信访工作条例》的第四条规定,信访工作应当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给予就地解决问题,疏导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下面讲一下市信访局的职能:市信访局主要是六项职能:1.办理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境外人士给予市委市政府、本局的来防、来信,接听市长专线电话。2.负责国家信防局、省信访局等上级部门交办的以及市领导批示信访事项的督查、督办工作,督查市委市政府信访工作领导小组对信访工作的各项决策,布置建议落实情况,督查各有关镇区和部门重要信访案件的办理情况,向镇区相关部门通报信访事项的处理情况,做好信访督查专员的具体安排。3.就是市委市政府反映来信、来访、来电中提出的重要建议、意见和问题,搜索和筛选倾向性的、苗头性的、普遍性的、政策性的信访信息,及时向市领导或者上级部门报告,并由有关镇区和部门通报,做好重大信访问题的专题调研。4.协调处理重大的信访问题,群众集体上访、以及突发性的信访事件,开展矛盾纠纷及不稳定因素的排查、调挤,协调有关部门积极预防处理群众的越级上访。 5.指导全市信访工作的开展,总结推广信访工作经验,提出改进和加强信访工作的具体意见,研究起草信访工作的有关规定,宣传同贯彻落实信访法规,了解并掌握信访队伍建设的情况,组织信访干部的培训。6.筹办市委市政府或者上级信访部门交办的其他信访事项。信访局内部的科室设置:信访局下属有四个科,一个办公室,一个信访科,一个市长专线电话科,还有一个信访督查科。各个科室的职能设置:各个办公室就负责全局的调研、除名、信息保密、后勤接待以及处理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连续会议办公室的工作。信访科可以说是信访局的主要业务科室,信访科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业务:一是处理来信,二是处理来访。首先,讲一下办信,办信受理范围是负责办理公民、法人同其他组织以及境外人士给市委市政府及本局的信件,授权本局处理其信件的市领导的信件,以及国家、省信访局转办的信件。现在,信访局的信件、两套班子的所有领导的信件、批给其他部门的信件全部交由市信访局登记。第二个惯性的工作原则,就是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突出重点,兼顾一般,注重时效的原则。在情况紧急、时限性强的事件,应该按照急事急办的原则,采用电话、传真的方式,及时通报有关镇,在单位办理,需要转送原件的,将信件函转承办单位。信访局的办信程序图、办信的概述概况是这样的:群众来信、直接来给信访局的、上级交办的或者转送的、领导交办的信件,由信访科登记,确定办理的方式。办理方式有三种:一是受理,二是不予受理,三是不再受理。然后有反映建议、情况的,就

第四篇:党务干部培训班讲课稿(范文)

坚持以人为本,加强新时期党员教育工作党员教育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工作,认真抓好党员教育工作,不仅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维护党的团结统一的内在需要,而且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结性,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什么是党员教育工作,也就是说什么是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质上看,党员教育就是为了实现党的政治任务、政治目的,即巩固党的执政位,而做去党员的工作,说白了就是去做人的工作,做人的政治思想的转化、引导工作。我们党的历史实践反复证明,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就等于把握了一切工作的主动权和领导权,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党最重要的光荣传统之一,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之一。它教育和激励一代又一代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先进群众,使他们认清自已的历

一、党员教育的主要目标㈠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带头执行党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要使广大党员牢固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把共产主义理想作为共产党人终身所信仰、所向往、所执着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做到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不动摇。要使党员把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同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结合起来,始终抓住经济建设不放松,旗帜鲜明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执行者、宣传者和实践者,自觉抵制违背和损害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思想和倾向,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使广大党员认清形势,适应时代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坚持与时俱进,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满腔热情地投身改革,做建设小康社会的先锋。㈡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吃若在前,享受在后。要让党员明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区别于其它政党的标志,是党一贯坚持的唯一宗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要教育广大党员正确对待社会发展中的利益调整,树立和坚持国家、集体与个人利益相统一,国家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观念;树立和坚持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相统一,群众利益先于个人利益的观念,不与民争利,不患得患失,当个人利益与国家、集体和人民利益发生矛盾时,要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大公无私,为党、国家、人民奉献一生。要通过教育使广大党员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并使之深刻认识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要经常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要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根植于群众之中,同群众打成一片。㈢坚持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

第五篇:我国特级教师研究概览(讲课稿)

我国特级教师研究概览

随着1978年我国特级教师制度的实施,将特级教师作为独特对象加以专门研究便构成了教育研究的一个新兴领域。30年来,我国特级教师研究在宣传特级教师的先进性与专业性、传承特级教师的教育思想与教学艺术、探讨特级教师的成长轨迹与发展途径、促进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师素质提高等方面,取得了不容忽视的成效,但也在自身的发展中逐渐突显出一系列亟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因此,对其现状和问题加以审视,将有助于我国特级教师研究的顺利发展。

一、我国特级教师研究的主要内容 1 特级教师的个案研究

由于特级教师兼具“师德表率、育人模范、教学专家”的美誉,向特级教师学习自然成为教育主管部门的普遍要求和广大教师的共同愿望。与之相应,将某个特级教师作为榜样、范例加以宣传介绍,也构成了我国特级教师研究的最主要内容,其成果约占有关特级教师研究文献的七成左右。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四类:①教学评析类,即就某一节课或某一种教学方式,评析、介绍某特级教师的教学艺术。如:“有境界则自成高格——特级教师薄俊生语文教学艺术解读”;“一堂生态语文课——品评特级教师蔡明老师的‘黑板语文’课”。②思

1 想访谈类,即通过访谈的形式,介绍某特级教师在的特定教育教学问题上的理念、方法或见解。如:“新‘训练’观:贴近生命的‘无痕’之境——浙江省特级教师周一贯访谈”;“ 语文课堂教学的变化、发展与问题——著名特级教师吴心田先生访谈录”。③生平介绍类,即通过人生经历的总结性回顾,介绍某特级教师的人生经历、人格魅力、教学业绩和教育追求。如:“路漫漫而上下求索——江苏省特级教师孙双金个案研究”,“ 默默耕耘 孜孜求索——记安徽霍邱一中语文特级教师赵克明”。④自我总结类,即特级教师本人在各种“特级教师教学经验选”和“特级教师文库”中,以专章或专著的形式,较为全面地总结并介绍自己的教学艺术、教育思想等。如:《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艺术》、《语文教学艺术与思想/中国特级教师文库》、《中国著名特级教师教学思想录(上下)/新世纪教育文库》等。

2 特级教师的特征研究

特级教师“特”在何处,是我国特级教师研究的另一大主题。以通常的眼光看,这似乎不成问题,因为教育主管部门对特级教师已有详尽的评选标准,还需要他人画蛇添足吗?但是,仔细分析就会发现,人们之所以热衷于探讨该方面的问题,并非意在特级教师的评选资格,而旨在其社会角色和社会期望,即那些已获得教师职业最高荣誉的特级教师,在所承担的社会角色和所承载的社会期望上,与普通老师相比有何特别之处。综观该方面的研究,可以归纳如下[1][2][3][4] [5][6]:①社会地位不同——特级教师是当地教育界享有特殊声望的公众人物,他们的教学对于普通教师具有示范性价值,他们的存在对于学校

2 具有标志性意义,他们在教育教学问题上具有更大的话语权,在选择教育教学方式上具有更大的自由度。②社会期望不同——特级教师承载着远高于普通教师的社会期望值:领导期望他们在各方面都起到引领、带头作用,特别是在教育改革中立足前沿、登高望远、形成“品牌”;普通教师期望他们在教学上有特点、有特色、有特长,还能在教育科研领域有独立而系统的见解;学生期望他们的课好听、好“玩”、收获大,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而在家长眼中,“特级教师=高升学率”,希望特级教师教的学生考得比别人要好,能够想别人想不到的事,能够做别人做不到的事。当然,一旦发现某些方面不能如愿,不少人就会发出“特级也不过如此”的感叹。③自我要求不同——为了不辜负所承载的社会期望,特级教师大都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实践、勤于探索,努力走上专家型教师的发展道路;特别是那些学历不高的特级教师,更是尤为勤奋。④人际关系不同——特级教师与学校领导、同事、学生、家长都有着良好的人际关系,而且有较深厚的友情基础。这一方面是由他们出色的工作成绩换来的,另一方面也是与他们的人际关系意识水平分不开的。⑤教学风格不同——特级教师在教学上都形成了自己个性化的风格,而且在教学理论上都有一定建树;有些特级教师们的姓名甚至与他们的教学风格完美地统一在一起,成为一种闪亮的教育品牌。

3 特级教师的自我发展研究

有些特级教师在未获得称号之前,十分敬业,教书育人有特殊贡献,群众有目共睹;但被评上特级教师之后,教育教学不再那么投入,

3 也没有显著的教育教学实绩。这种现象也引起有识之士的关注,并围绕特级教师如何进一步自我发展进行了探讨。他们的见解主要有[2][5][7][8]:①在思想上,应有终身学习的观念,要意识到“特级教师”除了荣誉之外,还赋有相应的责任与义务,不能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想法;②在学术上,应有与时俱进的追求,积极寻找自己可持续发展的生长点,始终站在教育教学改革的前沿,不能单凭经验应对教育的新发展;③在教学上,应根据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要求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风格,不断创新教法研究和教材建设;④在实践上,应勇于探索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难点问题,使自身的作用得以升华;⑤在管理上,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和完善激励特级教师自我发展的制度化机制,并打破特级教师终身制。

4 特级教师的合理使用研究

该问题的研究主要源于对特级教师当领导的争议。由于特级教师通常具有不凡的教学和科研声誉,也给学校带来了不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他们中的许多人自然也就被推上了学校的领导岗位。对此,教育界有不同反应。支持者认为:“专家领导,内行当家”有助于学校的发展——特级教师是教学专家,他们当领导会关注办学价值观的实现;特级教师精通学科专业,熟悉教师和学生,懂得教育规律,因而在办学管理上会更适应学校和教师的发展[9]。反对者认为:当领导的同时还要从事教学工作,势必会影响特级教师对本学科的深入研究;特级教师应该在本专业学科上继续深入探索研究,在自己的领域上不断使自己向深层次、全方位发展[10]。折中者则认为,具体情况

4 应具体分析:①有的特级教师,人品好,业务精,能容人,有领导气质和风度,若让他们走上校长岗位,那将如虎添翼,使学校的社会知名度大大提高;②有的特级教师有一定的领导才能,一旦条件成熟,让他担任一定的负责工作,也未尝不可,但要适度——因为他的领导才能有限,担不起重担;③有些特级教师书卷气浓,在他们身上压根儿就没有当领导的“细胞”,如果硬将其推上领导岗位,那将既影响学校工作,又毁了他自己的前程,造成“双输”[11]。不过,由于这些争论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发挥特级教师的资源优势,因而在争论的同时也伴随着如何合理使用的探讨,其大致有:①发挥特级教师的专业优势,组织特级教师“讲师团”,尤其是组织退休的特级教师成立“顾问团”,以发挥特级教师的“辐射源”作用,避免人才浪费;②组织特级教师著书立说,把其教学实践和教育经验理论化、系统化,留给后人;③成立青年教师培训学校,由特级教师担纲讲学,促进青年教师迅速成长[11]。

5 特级教师评选制度的问题研究

由于评选本身事关利益和发展,因而只要有评选就会有关于评选制度的讨论。特级教师评选也不例外。许多文章认为,尽管我国特级教师评选制度不断改进与完善,但是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主要包括[8] [10] [12] [13] [14] :①评选比例问题——我国特级教师的评选比例严格限制在千分之一至千分之一点五之间,且各省市评选的分配比例又有差异,无形中挫伤了一些准特级教师的积极性,也失去了对广大教师的激励作用。②参评资格问题——既要有高级教师职称又要有一定教龄

5 的参评资格,使得特级教师称号类似“终身成就奖”。这对于那些即将退休的老教师来说,评上也未必能激发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加倍努力;而对正在成长中的中青年教师来说,更是缺乏现实吸引力。尽管现在有破格, 但毕竟还是少数。③评选透明度问题——在有些评选过程中,存在“印象”划分、“圈内”定夺、“行政干预”等弊端。④评选指标分配问题——初中教师所占的比例极小,不同级别之间的评选指标分配极不平衡;将初中教师与高中教师一起放在中学组进行评选,不尽合理。⑤评选条件问题——评选条件在内容要求上未做到与时俱进,且把关不严,评出了不少“校长、主任、甚至局长”特级教师,也评出了不少“竞赛”特级教师。

二、我国特级教师研究的现存问题

我国特级教师研究所取得的成效值得肯定,但是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其中,从我国特级教师研究的未来发展来看,有这样一些问题尤为突出,亟待探讨和解决:①研究内容单一 ——大量的研究文献以单一化的个案研究形式出现,缺乏对特级教师群体及其成长途径、成长规律和成长机制的探讨[8]。②研究方法单调——对特级教师成长轨迹的研究大多采用传记式的体裁,既缺乏内外因关系的把握,又缺少理论性的概括, 严格来说不能称其为研究[10] 。③研究水平肤浅——多数个案研究文献还仅仅停留在榜样式宣传和经验性认识的层面上,缺乏从心理学、教育学高度对特级教师教学艺术和教育思想的深入审视,以致一方面真正具有学术价值的文章不多,另一方面“一人一书、一人一章” 的丛书“泛滥” [12]。④研究成果浮夸——有些

6 特级教师的研究成果本是教学效果提高或实际工作改进方面的经验总结, 但由此得出的结论却常常被提升到普适性的原理高度;还有些特级教师的研究成果只是用自己的教学业绩及其经验总结证明了教育学、心理学中某些理论观点的正确性,却往往被浮夸为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理论或在教育理论上有了新的突破[15]。⑤研究视角狭窄——为研究而研究或就事论事的现象普遍存在,缺乏将特级教师研究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师范教育完善相联系的宽广视野[16]。⑥研究人数稀少——尽管以“特级教师”为题的文章的绝对数量逐年递增,但是与以“教师”为题的文章相比,仅占2 %左右。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学界对特级教师价值的正确认识还有待提高[12]。⑦研究心态极端——不少关于特级教师的特征、作用和发展的研究文章,存在“高大全”式的极端心态,即对特级教师的要求过于苛刻。如:既要有超人的育人魅力和点铁成金的大智大睿,又要有执著追寻教育理想的大气、勇气、才气和灵气;既要能推动一个学校并辐射周边学校,又要能淡泊名利、格守清贫、甘于寂寞、厚积薄发„„[4] 此类把特级教师当作教学上的艺术家、教育上的思想家和为人上的道德家“三位一体”看待或对待的研究,实际上是在进行教育上的“造神”活动,不仅会给特级教师造成难以承受的心理压力,而且偏离了特级教师的评选标准、异化了特级教师的评选意义,后患无穷。

参考文献

[1] 江新军,李统兴.2004,聚焦特级教师.湖南教育,2004年第1期

7 [2] 胡光辉.特级教师的使命.新课程,2007年第12期 [3] 黄厚江.特级教师的处境和责任.教师博览,2004年第6期 [4] 张帮群.特级教师的生命凸现在“特”字.教育文汇,2004年第3期

[5] 应畏之.特级教师怎样才姓“特”.教育发展研究,2006年第7期(B)

[6] 韩登亮.我国特级教师教学风格研究及启示.教学与管理,2005年第8期

[7] 谌涛.特级教师“特”在何处. 基础教育课程杂志,2007年第3期

[8] 孟庆娟. 特级教师研究中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中小学管理,2007年第10期

[9] 李金初.“专家领导,内行当家”是现代学校的重要特征.北京教育(普教)2005年第1期

[10] 周春霞.对目前中学特级教师研究现状的思考.教学与管理,2006年第5 期

[11] 张泉.特级教师该如何选用.教师发展与管理,2002年6期 [12] 王芳,蔡永红.我国特级教师制度与特级教师研究的回顾与反思.教师教育研究,2005 年第 6 期

[13] 李更生,童国飞.特级教师评定为何总让初中教师受冷落.中小学管理,2004年第8期

[14] 杨永明.也谈特级教师的评选.教育文汇,2003年第6期

8 [15] 方丹.专家型教师与特级教师之比较.当代教育科学,2007 年第 10 期

[16] 宫辉力.特级教师研究与教师教育改革.北京教育(高教),2008年第10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新疆流动人口调研报告下一篇:仙剑奇侠传三详细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