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调查问卷范文

2022-06-24

第一篇:奢侈品调查问卷范文

奢侈品消费调查问卷

大学生奢侈品消费观调查问卷(网上调查版)

您好!非常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参与这次的问卷调查。本次问卷可能需要5--8分钟,请在您所选的答案处做好标记。谢谢!首先,请填写一下您的大学:

1、在你眼中,奢侈品的概念是什么呢?(多选)

A.有悠久文化,为大多数人所知的百年品牌B. 设计无与伦比、限量发行的商品

C.比同类物品价格贵出几倍的物品D.超出人们普通生活需要的消费品

2.您对奢侈品的消费态度是什么

A.不值得提倡B、合理购买即可C.坚决不买D、无所谓

3.对于您自己,您更看重-

A、自己在他人眼中的形象B、自己内心的想法和感觉C.同等看重

4.您进行奢侈品消费的次数? *

A、从未消费过B、有,但次数比较少C、形成生活习惯,但频率低

D.形成习惯且高频购买

5.在未来,你认为奢侈品消费在中国-

A、毫无发展B、有小幅度发展观念有所改变,但不会很大

C、巨大发展: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人群会迅速扩大D、很难预计

6.如果有各方面的条件(资金、时间等),你会进行奢侈品消费吗?标准进行选择。 A-一定不会B--可能不会 D--可能会 E--一定会 *

7.如果周围突然有人拥有某样奢侈品,会不会对您造成影响(嫉妒、压力等)?

A.会 ,但只是一时的情绪,自己可以很快调节B.会,且影响长久C.不会

8.以下是几种主要的奢侈品消费动机,请根据以下选项选择(最多选择3项)

A、炫耀:展示财富、地位等

B、保持领先:不能输给其他人

C、从众:别人都有,自己也必须有,这样才能不被圈子排斥

D、社交:作为礼物送人

E、追求品质:个人、家人都可以享受产品的卓越品质

F、自我享乐:自己使用,自己开心

G、自我赠礼:送给自己那一刻获得情感上的满足

H、表现内在自我:产品可以表达自己的品位和个性

I、其他(请说明):

9.您怎么看待现在网上曝光的类似郭美美等人的炫富现象?

感谢您回答问卷中的问题!最后请填写一些关于您的基本信息。

10、您的性别:A,男B,女

11.您是大几学生?

12.您每月生活费用有多少?

13.您现在有想要早点挣钱,经济独立的想法么?

A.有 ,但不知如何实现B. 有,已经有一定的收入B.没有

第二篇:奢侈品消费调查

中国人对购物,尤其是购置奢侈品的狂热,绝不是这个春节才开始“井喷”的现象。“2010年6月至今,欧洲奢侈品市场消费总额的65%属于中国人。”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欧阳坤告诉本报记者,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几年内就将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奢侈品消费国。该协会的最新调查还显示,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平均比欧洲奢侈品消费者年轻15岁,比美国的年轻25岁。

消费心理是关键

世界奢侈品协会对中国奢侈品消费的主流人群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月收入约10000元的消费者占总数的一半以上,他们的年龄在25到28岁之间。

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年轻化的速度更令人惊讶:在2007至2010年间,中国奢侈品主流消费群的最低年龄由35岁下降到目前的25岁。

“在未来3到5年内,25岁到30岁的消费者将成为我国购买奢侈品的主力军。”欧阳坤说,中国奢侈品消费主要以服饰、香水、手表、皮具等小件个人用品为主,欧美消费者则主要以买豪华地产、汽车、贵重珠宝等顶级奢侈品为主。

在欧阳坤看来,奢侈品消费年轻化,很大一个因素就是“富二代”之间的攀比,他们首先通过奢侈品进行自我身份攀比,进而攀比家庭财富和社会地位。“在欧美,父母给孩子买奢侈性消费品的很少。而中国的第一代富豪则不同,他们希望孩子能享受这些。”欧阳坤说,“中国人是否购买奢侈品并非取决于他们的收入和年龄,而是消费心理。”

在奢侈品购买大军中,还有大量年轻的“追逐者”。他们用于购置奢侈品的消费比例,往往占个人总收入的很大一部分。

月收入不到3000元的高校教师王丽(化名)就有两只LV的包。第一只是托出国的朋友购买的棋盘格花纹的基本款,4000多元。一天她拎着这包坐地铁,听见两个姑娘议论,“买LV还坐地铁,肯定是假货”。次日,她就去当地最贵的商场,花5500元买了一只款式完全相同的LV包,只有花纹不同。“这只是老花的,是LV的经典图案!”王丽这样强调。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的“2010中国奢侈行为心理趋向调查报告”显示,七成以上的中国青年消费者购买奢侈品,就是为了拥有一件奢侈品,品牌文化不重要,让更多的人都知道它是奢侈品就行,最大的卖点就是“必须是圈子里公认的奢侈品”。

调查还显示,中国二线城市的奢侈品消费人群不断增加,其2010年的人均消费支出甚至超过了一线城市同等收入水平人群。

在这样热烈的购买氛围中,中国几乎成了“奢侈品业的天堂”:去年,几乎所有在中国落地的奢侈品牌都获得了两位数增长;中国市场占全球奢侈品消费市场的份额已达15%;中国成为保时捷(Porsche)全球第二大市场,一年售出14785辆汽车;路易威登仍是中国消费者最想拥有的奢侈品牌„„

此外,奢侈品在中国还“踮着脚尖走路”,节省其他成本。据介绍,有些奢侈品牌在中国投入的广告费非常少,但很多杂志为了抬高身价,显示其“高端性”,免费为奢侈品打广告。一些商场则推出免租、送装修等政策鼓励奢侈品牌落户。

三个动因:送礼驱动、身份地位的彰显、自我奖励及对品牌的认同是中国人消费奢侈品的三个动因。商务送礼这一动因背后,部分官员群体被认为是奢侈品的实际消费人群之一。

根据此前纪检人员的披露,为了给“不太方便”在奢侈品店自由购物的官员提供方便,以奢侈品送礼行贿的手法也在创新。奢侈品店的一个潜规则是,商人在店里开一个私人账户,这个账户代码在同品牌所有门店通用,如有“关系官员”购物,只要说出代码,就可将账单记在商人名下。

济南奢侈品销售地点主要是在恒隆、贵和、银座商城,销售的产品主要是箱包、手表、化妆品、饰品和服饰。其次是极少数的专卖店。寺库有专业的鉴定中心,保真,而且在价格上这也是明显的优势。

网站竞争对手众多,鱼龙混杂,相比其它网站寺库有稳定充足的货源,坚持自己的专业优势和口碑是立足的根本。

根据个人分析,由于济南是山东政治中心,政府相关部门或者山东省的各政府机关部门是最大的潜在客户。应该围绕他们有一套私密性强的营销方案。济南有意向可能合作的行业:金融投资担保、加工贸易、地产开发和建筑商、高端家居大型机械销售。购买的主要用途:个人收藏、交往馈赠、营销公关。除了以上所提到的传统的店面销售,寺库跟他们的优势就是正品保真物美价廉,拥有自主的专业的鉴定机构,可供收藏爱好者的寄卖,充分运用这些优势,采取合作会展以及会员制的方式拓展业务。

2012.2.21

第三篇:奢侈品在中国消费调查

北京清美未来设计公司 VI设计 LOGO设计 品牌设计 包装设计等 奢侈品在中国消费调查

上世纪90年代,模仿着香港半岛酒店的格局,北京王府井的王府半岛酒店将地下

1、2层改建成精品廊。

1992年,LV进驻精品廊,意味着一个开端。此后多年,尽管越来越多的奢侈品牌进入中国,但大多数专卖店依然聚集在豪华酒店的大堂里,针对的也主要是外国人。

2000年前后,奢侈品牌将目标转向中国大众人群。

不乏这般景象:月薪不过三四千元的白领,吃咸菜、泡面,省下几个月薪水换来一个LV包,再背着包去挤地铁、公交。

新闻则说,由于中国买家越来越多,法国奢侈品商店不得不限制人流量,并改变多年惯例,周末继续开门营业。

满城尽是LV

2004年,在法国学习奢侈品管理的欧阳坤回到中国。“那时的富人,还觉得奢侈品就等于浪费。也就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现任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代表处首席执行官的欧阳坤说,当时,市场上还是假货横行,“满城尽是LV”。

高昂的关税导致中国市场上的奢侈品比国外贵,在巴黎的LV门店里,商品价格会比北京门店低40%,比香港门店低30%,离境时还可以享受12%的消费退税。但现实却出乎欧阳坤意料,价格劣势根本不是中国奢侈品市场发展的障碍,“谁都没想到,中国二三线市场居然爆发得如此激烈。”

2009年,奢侈品品牌在世界各地均受重创,欧洲的奢侈品销售分别下跌了4%,美国的下跌了20%,欧洲下跌了15%到20%。唯独中国的销售上升了20%。

201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65亿美元,连续3年全球增长率第一。

截至2011年12月底,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奢侈品市场年消费总额已经达到126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占据全球份额的28%,全球居首。

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报告说,在2012年,元旦、春节、情人节带动的持续消费高峰后,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将达146亿美元以上。

法国里昂证券则预测,到2020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将达到近1700亿欧元,全世界44%的奢侈品将卖给中国人。

2010年,LV在中国的28个城市拥有35家门店,销售额已占到全球销售额的近四成,而传统奢侈品消费市场欧洲和美国,所占份额分别是19%和23%。

北京清美未来设计公司 VI设计 LOGO设计 品牌设计 包装设计等

1 北京清美未来设计公司 VI设计 LOGO设计 品牌设计 包装设计等

截至2011年6月底,PRADA在中国的销售额为2.23亿欧元,同比增长了38%。PRADA首席执行官CarloMazzi还表示,未来两到三年,PRADA在中国大陆市场上的年销售量将增长3倍以上。

单以国内数据评价中国市场对奢侈品牌的贡献,并不全面。因为欧洲和美国的奢侈品销售额,有相当一部分也是中国人支撑着的。

在韩国的免税商店里,消费额占比最高的游客已经由日本人变成了中国人。在海外媒体的报道中,由于中国人喜欢卡地亚,于是卡地亚在韩国免税店的销售额排名迅速从原来的第十上升为第一。

意大利驻华大使馆主管经济、财政、商务的官员GianfrancaD’Ignazio在世界奢侈品协会的一次报告发布会上说,意大利生产的奢侈品,60%卖给了中国人。

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报告显示,2010年,亚洲人在欧洲市场购买了690亿美元的奢侈品,其中,中国人累计消费了近500亿美元,是国内市场的4倍之多。

争夺二三线城市

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大幅扩张已成大势。

“七成以上的奢侈品牌在今后一年里,会把原来在日本的开店计划转移到中国。”欧阳坤说。

公开资料显示:美国品牌COACH计划未来几年中,每年在中国新开30家左右的门店,新店将主要开设在

二、三线城市。目前,COACH在中国的店铺总数有60多家。PRADA则计划未来两年内,将专卖店数量从目前的15家增加到45家。2009年,BURBERRY在中国内地拥有50家专卖店,但该品牌的计划是短期内将专卖店数量增加到100家。

“这些品牌主要的扩张方向就是二三线城市。”欧阳坤说,现在,宁波、杭州这些二线城市,拥有的奢侈品牌数量,早已和上海、北京不相上下。

从商业角度看,奢侈品在二三线城市的拓展,明智且成功。

在《2010-2011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城市调查报告》中,中国奢侈品消费能力前三分别是杭州、温州和青岛。

麦肯锡的调查显示,2015年,75%的富人将生活在二三线城市及一些非沿海城市,其消费能力几乎等同甚至超过一线城市同等收入的消费者。高盛则预测,中国未来5年内愿意消费奢侈品的人会从4000万增至1.6亿人,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

“2010年,GUCCI在温州开了专卖店,不到半年就完成了全年销售任务;在郑州的专卖店,开业前3天,每天销售额都过百万元。LV在成都的旗舰店,试营业一天半,销售额500万元,其成都直销店的年销售额9亿元,但LV全球北京清美未来设计公司 VI设计 LOGO设计 品牌设计 包装设计等

2 北京清美未来设计公司 VI设计 LOGO设计 品牌设计 包装设计等 最赚钱的专卖店却是在温州;杭州大厦一楼,六七成的奢侈品专卖店,都是全国单店销售冠军,一个月销售额三五千万元都很正常。”美国杰傲商业咨询公司CEO赵彦兵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赵彦兵在国外奢侈品行业工作多年,2008年成立现在的公司,专门在国内为二三线地产商和奢侈品牌牵线搭桥。

快速度和差服务

2008年前后,奢侈品牌不惜重金大规模收回国内代理权。

在这波代理权收回潮中,最令人瞩目的事件包括:2007年,阿玛尼在中国成立独资公司,并宣布开设直营店;2008年1月,万宝龙收回上海国瑞信钟表有限公司的代理权;5月,COACH宣布收购香港俊思代理的中国香港、澳门以及内地的COACH零售业务;这一年,登喜路也逐步收回温州、宁波、杭州地区的代理权。

2010年7月,BURBERRY以7000万英镑收购其特许经营伙伴KwokHangHoldings(国行集团有限公司)位于中国内地的Burberry特许经营店。

“当时,奢侈品牌的普遍说法是,专注于逐利的代理商无法在品牌培养、形象维护等方面与品牌达成一致。言下之意,就是代理商只专注于短期利益,而无法帮助品牌成长。”赵彦兵说,但在收回代理权之后,奢侈品牌在品牌形象、服务上也没什么变化,“唯一的变化,是奢侈品牌开店的速度大大加快了。”

以奢侈品“代购”为业的吴筱葭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奢侈品牌在中国的服务质量只能用“差”来形容。

“在欧洲,人们对奢侈品的理解是:值得维修的产品。专卖店工作人员对来维修产品的顾客也格外热情,因为这些人都是品牌的忠实顾客。”吴筱葭在欧洲已9年,也去奢侈品专卖店修过太阳镜、钢笔、皮包等多件奢侈品。

“不需要发票,随到随修,效率非常高,一般不会收费,即便是大修大补,维修费也低得让你不好意思。”莫筱葭在回到中国后,享受到的却是“路边摊”的待遇。

“在法国几分钟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在中国却需要你等上1个多小时,然后对方才告诉你,还需要再等两个月,昂贵的维修费用,就更不用提了。”

“再过几年,海外代购的生意就做不下去了。就是因为在国外买的东西,国内的专卖店根本就不给你修。”吴筱葭说道。

2010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的增长中约有67%来自新增消费者,这说明中国奢侈品消费群体的忠诚度很弱。欧阳坤说,这虽然也是奢侈品新兴市场普遍的问题,但就中国而言,奢侈品牌本身没有细心经营客户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北京清美未来设计公司 VI设计 LOGO设计 品牌设计 包装设计等

3 北京清美未来设计公司 VI设计 LOGO设计 品牌设计 包装设计等

服务没做好,奢侈品牌的品牌形象也没维护好。

除了服务档次与价格不在同一档次,备受指责却并无改进之外,奢侈品牌还不断爆出更多的负面新闻。

2011年10月,GUCCI在深圳的旗舰店就被爆出虐工丑闻。在GUCCI专卖店离职员工公开发表的《集体辞职的古驰员工致最高管理层的一封公开信》中,这些员工举出多条实例指责GUCCI无视员工“正常的生理需求”。

这个被称作奢侈品“血汗工厂”的事件,结局只是古驰中国总部公关部发布了一份声明,称GUCCI“不允许也不会容忍投诉中所陈述的不当行为。古驰已经对相关投诉做过详尽的调查,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撤换有关的管理人员及店铺主管、建立和公司高层直接而保密的对话渠道等。”

至于调查结果如何,是否会对员工进行赔偿,GUCCI都没有提及。

最后一次圈钱

高昂的价格配上不上档次的服务,再加上大规模的开店计划,让业内对奢侈品牌向二三线城市的挺进有了别样的解读。

在赵彦兵看来,奢侈品牌收回代理权,再大规模进入二三线城市,其实是奢侈品牌沉沦前的最后一次圈钱运动。

大多数情况下,奢侈品牌开店,非但不要承担巨额成本压力,反而从一开始就能赚一笔。

奢侈品牌开专卖店,最大的成本就是租金和铺货。目前,上海恒隆广场一楼的租金大约是每天每平方米10美元,二三线很多城市的租金不到其1/5,而营业额却能达到上海专卖店的2/3。上海富客斯集团CEO陆强说,此外,二三线城市商业地产对奢侈品牌的追捧,以及他们相互间的竞争,也给奢侈品牌提供了大量的好机会。

在浙江一家购物中心担任招商部门副总的卢春华对此深有感触。

“房地产开发在向二三线城市挺进,在奢侈品牌招商时的坏习惯也照搬到了全国各地。”卢春华说,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奢侈品牌进驻一向被认为是让商业地产增值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楼有多少奢侈品牌专卖店,直接影响到整个物业的租金水平。”卢春华说,但奢侈品牌只有那么多,所以在上海,开发商为争夺品牌,还必须“倒贴”。

一般情况下,开发商要以每平方米2万元的标准补贴奢侈品牌的装修费,如果品牌在中国采用代理制,开发商还要额外支付给代理商200万到300万元的代理费,有的品牌开设专卖店时的第一批备货,还要开发商买断。

北京清美未来设计公司 VI设计 LOGO设计 品牌设计 包装设计等

4 北京清美未来设计公司 VI设计 LOGO设计 品牌设计 包装设计等

“奢侈品牌开店,不但不需要成本,而且还大有赚头。”卢春华说,由于一线城市商业地产招商竞争激烈,“后来连品牌的广告费、活动费,也要开发商分担。”

在北京、上海,开发商可以堤内损失堤外补,“引进奢侈品牌虽然赔钱,但可以拉高其他楼层的租金。”

在二三线城市,实现这样的平衡却比较难。“很多商业物业里,一楼满满当当,金碧辉煌,二楼、三楼却空空荡荡,或者一楼是国际一线品牌,二楼就变成了不知名品牌。”卢春华说,虽然对奢侈品牌圈钱和苛刻的指责一直存在,但这种模式却已然在全国愈演愈烈。

向二三线城市的扩张,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但也加速了奢侈品牌在中国“平民化”的过程。

“未来一到三年,奢侈品牌流失最高端客户,转而把二三线城市作为市场重点,以维持销售业绩的做法,将成为常态。”欧阳坤说,2010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的增长中约有67%来自新增消费者,如果奢侈品牌无法将新增消费转变为忠诚客户,那这样的发展可能很快就会走到尽头。

欧阳坤说,“LV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门店,每年销售额都会下滑5%到10%左右。虽然他们也很着急高端消费者流失,但这个趋势不易逆转。”

北京清美未来设计公司 VI设计 LOGO设计 品牌设计 包装设计等

第四篇:奢侈品在中国消费调查

北京清美未来设计公司 VI设计 LOGO设计 品牌设计 包装设计等

奢侈品在中国消费调查

上世纪90年代,模仿着香港半岛酒店的格局,北京王府井的王府半岛酒店将地下

1、2层改建成精品廊。

1992年,LV进驻精品廊,意味着一个开端。此后多年,尽管越来越多的奢侈品牌进入中国,但大多数专卖店依然聚集在豪华酒店的大堂里,针对的也主要是外国人。

2000年前后,奢侈品牌将目标转向中国大众人群。

不乏这般景象:月薪不过三四千元的白领,吃咸菜、泡面,省下几个月薪水换来一个LV包,再背着包去挤地铁、公交。

新闻则说,由于中国买家越来越多,法国奢侈品商店不得不限制人流量,并改变多年惯例,周末继续开门营业。

满城尽是LV

2004年,在法国学习奢侈品管理的欧阳坤回到中国。“那时的富人,还觉得奢侈品就等于浪费。也就是只买贵的,不买对的。”现任世界奢侈品协会中国代表处首席执行官的欧阳坤说,当时,市场上还是假货横行,“满城尽是LV”。高昂的关税导致中国市场上的奢侈品比国外贵,在巴黎的LV门店里,商品价格会比北京门店低40%,比香港门店低30%,离境时还可以享受12%的消费退税。但现实却出乎欧阳坤意料,价格劣势根本不是中国奢侈品市场发展的障碍,“谁都没想到,中国二三线市场居然爆发得如此激烈。”

2009年,奢侈品品牌在世界各地均受重创,欧洲的奢侈品销售分别下跌了4%,美国的下跌了20%,欧洲下跌了15%到20%。唯独中国的销售上升了20%。201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65亿美元,连续3年全球增长率第一。

截至2011年12月底,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数据显示,中国奢侈品市场年消费总额已经达到126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占据全球份额的28%,全球居首。

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报告说,在2012年,元旦、春节、情人节带动的持续消费高峰后,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将达146亿美元以上。

法国里昂证券则预测,到2020年,中国奢侈品市场将达到近1700亿欧元,全世界44%的奢侈品将卖给中国人。

2010年,LV在中国的28个城市拥有35家门店,销售额已占到全球销售额的近四成,而传统奢侈品消费市场欧洲和美国,所占份额分别是19%和23%。

北京清美未来设计公司 VI设计 LOGO设计 品牌设计 包装设计等

截至2011年6月底,PRADA在中国的销售额为2.23亿欧元,同比增长了38%。PRADA首席执行官CarloMazzi还表示,未来两到三年,PRADA在中国大陆市场上的年销售量将增长3倍以上。

单以国内数据评价中国市场对奢侈品牌的贡献,并不全面。因为欧洲和美国的奢侈品销售额,有相当一部分也是中国人支撑着的。

在韩国的免税商店里,消费额占比最高的游客已经由日本人变成了中国人。在海外媒体的报道中,由于中国人喜欢卡地亚,于是卡地亚在韩国免税店的销售额排名迅速从原来的第十上升为第一。

意大利驻华大使馆主管经济、财政、商务的官员GianfrancaD’Ignazio在世界奢侈品协会的一次报告发布会上说,意大利生产的奢侈品,60%卖给了中国人。世界奢侈品协会的报告显示,2010年,亚洲人在欧洲市场购买了690亿美元的奢侈品,其中,中国人累计消费了近500亿美元,是国内市场的4倍之多。争夺二三线城市

奢侈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大幅扩张已成大势。

“七成以上的奢侈品牌在今后一年里,会把原来在日本的开店计划转移到中国。”欧阳坤说。

公开资料显示:美国品牌COACH计划未来几年中,每年在中国新开30家左右的门店,新店将主要开设在

二、三线城市。目前,COACH在中国的店铺总数有60多家。PRADA则计划未来两年内,将专卖店数量从目前的15家增加到45家。2009年,BURBERRY在中国内地拥有50家专卖店,但该品牌的计划是短期内将专卖店数量增加到100家。

“这些品牌主要的扩张方向就是二三线城市。”欧阳坤说,现在,宁波、杭州这些二线城市,拥有的奢侈品牌数量,早已和上海、北京不相上下。

从商业角度看,奢侈品在二三线城市的拓展,明智且成功。

在《2010-2011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城市调查报告》中,中国奢侈品消费能力前三分别是杭州、温州和青岛。

麦肯锡的调查显示,2015年,75%的富人将生活在二三线城市及一些非沿海城市,其消费能力几乎等同甚至超过一线城市同等收入的消费者。高盛则预测,中国未来5年内愿意消费奢侈品的人会从4000万增至1.6亿人,主要集中在二三线城市。

“2010年,GUCCI在温州开了专卖店,不到半年就完成了全年销售任务;在郑州的专卖店,开业前3天,每天销售额都过百万元。LV在成都的旗舰店,试营业一天半,销售额500万元,其成都直销店的年销售额9亿元,但LV全球

最赚钱的专卖店却是在温州;杭州大厦一楼,六七成的奢侈品专卖店,都是全国单店销售冠军,一个月销售额三五千万元都很正常。”美国杰傲商业咨询公司CEO赵彦兵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赵彦兵在国外奢侈品行业工作多年,2008年成立现在的公司,专门在国内为二三线地产商和奢侈品牌牵线搭桥。

快速度和差服务

2008年前后,奢侈品牌不惜重金大规模收回国内代理权。

在这波代理权收回潮中,最令人瞩目的事件包括:2007年,阿玛尼在中国成立独资公司,并宣布开设直营店;2008年1月,万宝龙收回上海国瑞信钟表有限公司的代理权;5月,COACH宣布收购香港俊思代理的中国香港、澳门以及内地的COACH零售业务;这一年,登喜路也逐步收回温州、宁波、杭州地区的代理权。

2010年7月,BURBERRY以7000万英镑收购其特许经营伙伴

KwokHangHoldings(国行集团有限公司)位于中国内地的Burberry特许经营店。“当时,奢侈品牌的普遍说法是,专注于逐利的代理商无法在品牌培养、形象维护等方面与品牌达成一致。言下之意,就是代理商只专注于短期利益,而无法帮助品牌成长。”赵彦兵说,但在收回代理权之后,奢侈品牌在品牌形象、服务上也没什么变化,“唯一的变化,是奢侈品牌开店的速度大大加快了。”

以奢侈品“代购”为业的吴筱葭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奢侈品牌在中国的服务质量只能用“差”来形容。

“在欧洲,人们对奢侈品的理解是:值得维修的产品。专卖店工作人员对来维修产品的顾客也格外热情,因为这些人都是品牌的忠实顾客。”吴筱葭在欧洲已9年,也去奢侈品专卖店修过太阳镜、钢笔、皮包等多件奢侈品。

“不需要发票,随到随修,效率非常高,一般不会收费,即便是大修大补,维修费也低得让你不好意思。”莫筱葭在回到中国后,享受到的却是“路边摊”的待遇。

“在法国几分钟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在中国却需要你等上1个多小时,然后对方才告诉你,还需要再等两个月,昂贵的维修费用,就更不用提了。”

“再过几年,海外代购的生意就做不下去了。就是因为在国外买的东西,国内的专卖店根本就不给你修。”吴筱葭说道。

2010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的增长中约有67%来自新增消费者,这说明中国奢侈品消费群体的忠诚度很弱。欧阳坤说,这虽然也是奢侈品新兴市场普遍的问题,但就中国而言,奢侈品牌本身没有细心经营客户也是很重要的原因。

服务没做好,奢侈品牌的品牌形象也没维护好。

除了服务档次与价格不在同一档次,备受指责却并无改进之外,奢侈品牌还不断爆出更多的负面新闻。

2011年10月,GUCCI在深圳的旗舰店就被爆出虐工丑闻。在GUCCI专卖店离职员工公开发表的《集体辞职的古驰员工致最高管理层的一封公开信》中,这些员工举出多条实例指责GUCCI无视员工“正常的生理需求”。

这个被称作奢侈品“血汗工厂”的事件,结局只是古驰中国总部公关部发布了一份声明,称GUCCI“不允许也不会容忍投诉中所陈述的不当行为。古驰已经对相关投诉做过详尽的调查,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撤换有关的管理人员及店铺主管、建立和公司高层直接而保密的对话渠道等。”

至于调查结果如何,是否会对员工进行赔偿,GUCCI都没有提及。最后一次圈钱

高昂的价格配上不上档次的服务,再加上大规模的开店计划,让业内对奢侈品牌向二三线城市的挺进有了别样的解读。

在赵彦兵看来,奢侈品牌收回代理权,再大规模进入二三线城市,其实是奢侈品牌沉沦前的最后一次圈钱运动。

大多数情况下,奢侈品牌开店,非但不要承担巨额成本压力,反而从一开始就能赚一笔。

奢侈品牌开专卖店,最大的成本就是租金和铺货。目前,上海恒隆广场一楼的租金大约是每天每平方米10美元,二三线很多城市的租金不到其1/5,而营业额却能达到上海专卖店的2/3。上海富客斯集团CEO陆强说,此外,二三线城市商业地产对奢侈品牌的追捧,以及他们相互间的竞争,也给奢侈品牌提供了大量的好机会。

在浙江一家购物中心担任招商部门副总的卢春华对此深有感触。

“房地产开发在向二三线城市挺进,在奢侈品牌招商时的坏习惯也照搬到了全国各地。”卢春华说,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奢侈品牌进驻一向被认为是让商业地产增值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一楼有多少奢侈品牌专卖店,直接影响到整个物业的租金水平。”卢春华说,但奢侈品牌只有那么多,所以在上海,开发商为争夺品牌,还必须“倒贴”。

一般情况下,开发商要以每平方米2万元的标准补贴奢侈品牌的装修费,如果品牌在中国采用代理制,开发商还要额外支付给代理商200万到300万元的代理费,有的品牌开设专卖店时的第一批备货,还要开发商买断。

“奢侈品牌开店,不但不需要成本,而且还大有赚头。”卢春华说,由于一线城市商业地产招商竞争激烈,“后来连品牌的广告费、活动费,也要开发商分担。”在北京、上海,开发商可以堤内损失堤外补,“引进奢侈品牌虽然赔钱,但可以拉高其他楼层的租金。”

在二三线城市,实现这样的平衡却比较难。“很多商业物业里,一楼满满当当,金碧辉煌,二楼、三楼却空空荡荡,或者一楼是国际一线品牌,二楼就变成了不知名品牌。”卢春华说,虽然对奢侈品牌圈钱和苛刻的指责一直存在,但这种模式却已然在全国愈演愈烈。

向二三线城市的扩张,是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但也加速了奢侈品牌在中国“平民化”的过程。

“未来一到三年,奢侈品牌流失最高端客户,转而把二三线城市作为市场重点,以维持销售业绩的做法,将成为常态。”欧阳坤说,2010年,中国内地奢侈品市场的增长中约有67%来自新增消费者,如果奢侈品牌无法将新增消费转变为忠诚客户,那这样的发展可能很快就会走到尽头。

欧阳坤说,“LV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的门店,每年销售额都会下滑5%到10%左右。虽然他们也很着急高端消费者流失,但这个趋势不易逆转。”

第五篇:奢侈品展市场调查报告

一、 奢侈品的定义和特点

1、 奢侈品的定义:

奢侈品(Luxury)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奢侈品牌首先来自于它所服务的奢侈品。奢侈品在经济学上讲,指的是价值/品质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从另外一个角度上看,奢侈品又是指无形价值/有形价值关系比值最高的产品。奢侈品具有以下特点:

2、奢侈品的特点:

第一,用多数人望而生畏的价格产生距离感。奢侈品注定只让一部分人买得起。只有这样,才会产生“多数人奢望,少数人拥有”的距离感。奢侈品的重要价值之一就是,需要用极其高昂的代价拥有从种物质或者因此而产生的体验,这种特殊体验要用高价格来换取,否则,就不会有特殊的体验。

第二,符号性强。奢侈品的价格严重“背离”实用价值,其使用价值重在符号上。 “奔驰”的符号价值在于成功。财富和身价。正如,人们开玩笑说,开个大奔去借1万元很容易借得到,如果你骑个自行车去恐怕没人敢借。LV最好卖的手包还是它的LoZo最醒目的那一款。男人们的T—Shirt上如果不出现Amlani的字样,似乎就不是那么潇洒。

第三,它必须得有悠久的历史、传统或无与伦比的工艺、材质做支撑。在欧洲,许多奢侈品是家族企业出品,讲究传承与血统,比如伏特加酒。再比如宾利津津乐道的是英国顶级的工匠全手工缝制的真皮座椅,雷达表总是宣称它拥有永不磨损的表面。这里面有故事、有文化,这就是奢侈品之所以成为奢侈品的一个重要理由,是丰富的品牌内涵所在。

第四,奢侈品住品牌上专注专一。品牌与卢品品类只能一对一,它绝不可以随意扩张使用,从来没有看过一个奢侈品牌分跨两个行业使用而且还取得了成功。

第五,必须有尊重产品历史的高超的产品设计和稳定的高质量,工艺精湛。奢侈品在设计与质量上必须与之身价相匹配。并且要有高度的一致性。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可 依赖感和良性的口碑传播。

二、奢侈品的市场特征

1、在消费心理上,虚荣大于品位。中国奢侈品市场显示出很强的虚荣消费,也就是炫耀性消费。有了财富或权力还不够,还必须用什么东西证明出来,炫耀出来,让别人知道,于是,奢侈品就成为最好的证明和说明。与欧洲相比,品位式的享受性消费比较少,奢侈主要是做出来给别人看的。有一个故事,轩尼诗老板听说中国越贵的洋酒越能销售,就到中国巾场来看个究竟。结果,他看到国人大碗大碗地喝XO,全无法国式浪漫、情趣和品位。

2、在消费支出上,“死要面子活受罪。”在炫耀性消费心理作用下,一部分人透支钱包甚至透支身

体。回家吃咸菜,出门穿名牌不是少数。东北在全国不是富裕的地区,但东北高档皮草市场火爆异常“月光族”(每月都把薪水花光)、“新贫族”(收入不错,却总是处于贫困状态)、“百万负翁”(总处于负债状态),就是很多白领生动的写照。

3、在消费人群的年龄上,年轻化明显。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人群集中在20至40岁的年轻人中,而在西方发达国家,40岁至70岁的中老年人才是奢侈品消费的主力。

4、消费人群结构多元化。欧洲是以私人消费为主,我国奢侈品消费者由三大人群构成:第一种人是位高权重者,第二种人是富人阶层,第三种人是外企白领。第一种人有地位有权势,讲究的是与“贵人”身份的匹配,但与其工资收入并不匹配。第二种人是私人企业主,其中一种人是为了显富摆阔,另一种入是隐形富人,他们的收入来源神秘,出手全是现金一次付清,第三种人长期沐浴“欧风美雨”,西方消费观念、消费意识相当浓厚,讲究的是时尚、派头、高雅,但其中一部分人纯粹是附庸风雅。

5、单位购物则是中国奢侈品市场的一大特色,许多公司购买奢侈品送给大客户、生意伙伴和政府官员。

6、在消费内容上不同。中国人的奢侈品大部分还集中在服饰、香水、手表等个人用品上,而在欧美国家,房屋,汽车、阖家旅游,还有非常个性的消费,比如陶瓷、美食等等,无所不包。只要拥有最高的质量,最深厚的文化内沤和艺术性,个古老的灯具,听新年音乐会都可以成为奢侈品消费。

7、在消费地点上,大多通过旅游实现。根据法国旅游局统计,中国旅游者在法国的平均消费金额远远超过欧美游客,目前全球顶级晃牌消费额中中同人占据了5%的比例,其中3%也是中国游客在海外购买的。

8、以小“奢”代大“奢”。一些收人水平并没有达到奢侈水准的人会购买一些相对便宜的配件寻找感觉,比如领带、皮鞋、皮包等,从而暗示自己也是顶级消费阶层中的一国。有些女孩始终停留在买品牌包的阶段,因为皮包经久耐用而日显露在外。

三、世界奢侈品市场的发展趋势

国际上奢侈品市场成长的历程表明,人均收入低于1000美元的地区,奢侈品市场很难发展,当人均收入在1500美元左右时,奢侈品消费需求开始启动,当人均收入达到2500美元之后,奢侈品消费便急剧上升。目前我国人均收入接近1500美元,全国性的奢侈品消费需求已由萌芽状态逐步转向启动,总体上我国处于奢侈品消费的初期。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均衡,一些沿海发达城市人均收入已超过2500美元,也正是这些发达城市形成了奢侈品消费的井喷现象。我国缺少贵族阶层,但不乏暴富人群,这些新兴的市场经济土壤中迅速暴富的人将是近年内奢侈品消费的重力军和主力军。

在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国民财富日益膨胀、关税不断降低、零售业全面开放等等这些有利于奢侈品生产、销售和消费的大环境下,有理由相信我国奢侈品市场的美好前景。但是,以暴富阶层为主导的奢侈品

消费与我国政府当前大力倡导的节约型社会显得不甚和谐,加上人们对奢侈品消费的质疑和新富阶层消费的不稳定性,这些提醒我们在看好我国奢侈品市场长远发展的同时,应对近期发展持谨慎、乐观态度。

四、全国奢侈品消费市场消费总额以及增长速度

1、安永会计师事务所发布的题为《中国:新的奢华风潮》报告:中国的奢侈品市场每年销售额为20多亿美元;预计从现在到2008年,年增长率为20%;到2010年,中国将有2.5亿消费者有能力购买奢侈品,将近目前数字的17倍;到2015年的年增长率为10%,届时,销售额将超过115亿美元。“到2015年,中国消费者将像日本消费者一样具有影响力,奢侈品消费总量将占全球的29%。”

2、据中国品牌策略协会称,中国有1.75亿消费者有能力购买各种品牌的奢侈品,占总人口的13.5%,其中有1000万——1300万人是活跃的奢侈品购买者。中国品牌策略协会估计该群体的年收入为24万元人民币(约29,630美元),存款在30万-50万元人民币(约37,037至61,728美元)之间。预计到201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群体的人数将增加到2.5亿。目前中国私人财产超过千万元的人数有30万之多,银行的个人储蓄余额约12万亿元,而这12万亿元的80%为20%的家庭所拥有,这些家庭都具有消费奢侈品的能力。

3、中国家庭收入超过8万元的家庭户数将从04年的570万户上升到09年的1800万户,到2013年会达到3390万户左右。而这些家庭的消费支出总和会2003年的2970亿元增长到2013年29450亿元,几乎增长10倍,其中估计约有10%以上的收入会用于奢侈品消费。

4、安永预计06-08年间奢侈品市场的年增长率可达到20%,而08年之后增长率也可维持在10%以上。而《新财富》通过对9家奢侈品品牌及品牌代理商的采访与调研发现,部分奢侈品品牌近两三年在中国市场的增长率都保持在80%以上,远远高于他们在全球其它国家和地区10%左右的增长率,据此认为奢侈品今后5年在中国内地的增长速度将保持在50%左右。

五、现有奢侈品品牌、数量、定位,发展速度以及销售情况

2007年,落户中国的国际奢侈品品牌在华销售额几乎均达到了两位数的增长。 迅速膨胀的中国奢侈品市场成为了全球奢侈品品牌的必争之地。据国际奢侈品协会提供的数据显示,世界公认的顶级奢侈品牌中已有超过八成进驻中国。

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的世界顶级品牌都在中国设有分店,旗舰店也纷纷涌现。中国消费者的数量已排在Louis Vuitton全球客户群的第三位。代表品位和财富的高级钟表、珠宝制造商卡地亚,自1992年开始在中国经营,目前在中国已有3家精品店,30余个销售点。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和消费市场的持续旺盛,也令世界各大奢侈品品牌信心倍增,纷纷表示将进一步扩展在华业务。高档女装品牌Prada计划在2006年底新开15家旗舰店;男装品牌阿玛尼计划于2008年之前在中国内地增开20--30家新店;而全球最大奢侈品集团LVMH则计划今年在中国再开4家LV旗舰店。

六、中国奢侈品市场的消费特点:

1、奢侈品消费多以产品为主,即消费者追求最新系列或产品。而成熟市场的消费者偏爱尊崇的体验,例如奢华的假期或者为省时而提供的服务和送货上门的宅配服务等;

2、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的品牌、生产商和原产国,喜欢购买高公众知名度、有明显可视的品牌logo和从国外原装进口的奢侈品,而很少光顾不熟悉的、在国内不具有知名度和“made in china”的奢侈品。

3、送礼是中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主要用途之一;

4、在中国,购买奢侈品代表的是财富和社会地位,全球各大奢侈品商家在中国销售奢侈品,多是抢占发达城市中心商业圈的黄金位置开设专卖店乃至旗舰店,因为这样才能让消费者体会到品牌的尊贵和其象征价值,才能满足中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所追求的某种内在需要。

5、由于国内供应的奢侈品种类仍然相当有限,有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开始通过海外旅行到欧美去购买奢侈品,中国消费者在旅行时显示出强烈的消费意愿,同时旅行也提升了他们对于奢侈品品牌的认知。

七.中国消费者对奢侈品的消费习惯

1、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年龄大约在20到40岁之间;而欧美地区奢侈品消费者的年龄多在40至70岁之间,与之相比,中国奢侈品消费一族的年龄是相当年轻的。

2、在奢侈品消费者的性别构成方面,传统意义上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多为男性。2001年,女性仅占总消费人口的25%。但由于现在中国女性在社会、经济独立性的进一步提高,女性在奢侈品市场的消费比例正在日益增长,尤其成为服饰、香水、珠宝等个人奢侈用品的消费主力军。(Vontobel Research,2005)

3、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富有阶层的消费者,他们喜欢避开人潮,追求个性化服务,经常光顾奢侈品零售商店,购买最新、最流行的产品,一般不会考虑价格问题。研究发现“中国已有部分富裕阶层的消费者,在奢侈品消费上逐渐理性化,向西方成熟消费理念靠拢(Wong & Ahuvia1998)”,表现为在奢侈品消费上的享乐体验多于其象征价值,不再一味追求地位炫耀和虚荣。

第二类是“透支”奢侈者,多为月薪数千元的白领上班族,其中以外企公司的雇员最为典型,他们会花上一整月工资甚至不惜透支来购买一件奢侈品。Miller(1991)认为“虽然中国人平均收入不高,相比美国属于较为贫穷的国家,但地位消费并不仅仅为富余阶层所特有。”Ram(1989,1994)在研究中发现“在今天的中国,只有一小部分雷达表是戴在真正的高收入白领的手腕上,而大多数雷达表则是被出租车司机、农民和成功的年轻创业者拥有”,“中国人在尚未完全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衣食住行)的时候,就存在着炫耀消费的需求。”

八、昆明奢侈品市场状况

2005年云南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6996.9元,比2000年增长了34.9%,八大类消费支出除家庭设备用品下降外,其他各项消费均成增长态势,且越来越注重质量和品牌。2008年1月1日到3月31日期间,昆明市受理的年所得12万以上个人所得税自行纳税申报人数共有7369人,较2007年增加1358人,年所得额达259004万元;奢侈品在昆明一年有近10亿元的消费市场,拥有全亚洲首家爱马仕表店、全国第四家LAMER顶级护肤品专柜等。GUCCI、菲拉格慕、卡地亚等世界著名奢侈品牌纷纷进驻论名,昆明的奢侈品销售业绩斐然,不但顶级护肤品的销量攀升至全国前十位,坊间还流传着“个人一次性最高购买额达50万、团购一次性最高购买额500万”的成绩单,足可见昆明奢侈品市场前景之广阔。

1、昆明现有奢侈品品牌:

ARTINI、ASHWORTH、AutaSon、a.testoni、Aquascutum、

BMW、BALLY、Balenciaga、BIOTHERM、BURBERRY、BCBG、BENETTON、

CANALI、CERRUTI 188

1、CD、CARTIER、Calvin Klein Jeans、

Ermenegildo Zegna、ESCADA SPORT、HUGO BOSS、MONT BLANC、MaxMara、

ST. DUPONT、MARC JACOBS、dunhill、LLOYD、MAX&CO

JORYA、LACOSTE、Marlboro Classics、爱彼、宝玑、格拉苏蒂、芝柏、卡地亚、萧邦、真利时、豪利时、Tag Heuer 、ROLEX、、TUDOR、IWC、OMEGA、RADO、GUCCI、GIVENCHY。MOVADO、浪琴、SWAROVSKI、LALIQUE、VERTU、LA MER、SKII、娇兰、兰蔻、娇韵诗、伊丽莎白·雅顿、雅诗兰黛、倩碧、资生堂、迪奥、香奈儿、EMPORIO ARMANI、LOUIS VUITTON、Salvatore Ferragamo、VERSACE、、TRUSSARDI、MONT BLANC、LANVIN、Polo Ralph Lauren、Paul & Shark、KENT&CURWEN、ST. DUPONT、DUNHILL、TOMMY HILFIGER、MARC JACOBS、JOOP、幕诗、MONDI、Liu Jo、Furla、

ST. DUPOINT、G-STAR、MISS SIXTY、EVISU、ENERGY、REPORTER、江诗丹顿、宝珀、格拉苏蒂、芝柏、萧邦、伯爵、HERMES、OMEGA、GIVENCHY、FOLLI FOLLIE、GUESS、LLOYD、SWAROVSKI、Tiffany & Co、LANCEL、ESCADA WOMEN、GIVENCHY、TRUSSARDI、PIOMBO、JORYA、JIL SANDER、JEAN PAUL GAULTIER、GEOX、雅典、积家、ROLEX 、TUDOR 、艾美、LA COLLINE、娇兰、伊丽莎白·雅顿、资生堂、迪奥、GEOX、VASTO;

2、 昆明消费者对奢侈品的认知

71.7%的人认为质量优良是奢侈品必备的条件,68.7%的人认为价格昂贵是奢侈品必备的条件,49.5%的认为奢侈品的必要条件是提供一流的商品服务;

3、昆明消费者对奢侈品的关注程度

42.9%会仔细阅读时尚杂志的新品推荐;42.9%逛街时会留意奢侈品,只有4.1%对奢侈品不关注;

4、了解奢侈品的渠道:

87.9%通过时尚杂志了解相关信息,68.7%通过电视了解,46.5%通过销售现场POP广告

购买奢侈品的用途:51.5%是自用,26.3%是送别人礼物;

5、昆明消费者认为的奢侈品牌:Rolex劳力士 手表、Chanel香奈儿 时装、香水、Estee Lauder雅诗.兰黛 化妆品、Lancome兰蔻 化妆品、OMEGA 欧米茄,表、RERRARI法拉利 汽车、Betley宾利 汽车、Louis Vuitton路易.威登 皮具、Mercedes梅塞德斯(奔驰) 汽车、Cartier卡地亚,表

6、购买奢侈品的原因:

63.3%喜欢就拥有,61.2%奢侈品确实品质优良,那何乐而不为呢,25.5%表示是为了社会需求

7、购买奢侈品的支付方式:88.5%付现金,84.4%刷银行卡

8、购买哪些奢侈品:

主要购买的奢侈品为化妆品、服装、香水。62.5%是购买香水,58.3%购买服装

9、购买奢侈品的地点:

74.2%在当地的高端市场,71.1%内地重点城市高端商场或奢侈品专门店,15.5%是在香港和台湾

10、昆明收入水平与消费奢侈品之间的关系

50%的人认为月薪在5000至10000元以内的有能力购买奢侈品,34.7%的人认为月薪在5000元以内的有能力购买奢侈品;

11、昆明奢侈品消费群体的特征

大致可以分为3类:

一类为颇具经济实力,有足够的资金来源为奢侈品埋单,包括公司经营者和打工族中的金领;

二类为“透支”奢侈者,对奢侈品的热爱度远高于自身财力的人群,多为月薪数千元的白领,不时在名品店刷卡购物,直到透支为止;

三类为部分送礼者,自身衣着未必昂贵,却不惜耗费万元购买名牌东西,作为足够体面的礼品。

九、昆明在国内奢侈品市场的排名:

昆明有良好的生活居住环境,大量外地、外国人口前来定居,带来了很大一部分消费人群和一定量的消费能力,昆明在全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中排名第14位。

十、建议

以上调查是通过网上查阅相关资料以及风之铃2007奢侈品调查数据汇总而成,以供白金风尚奢侈品展参考,通过以上调查提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1、 昆明具备一定的奢侈品消费市场,也具有一定数量的国际奢侈品牌,并且在逐渐增加,昆明奢侈

品消费的潜力也十分巨大,具备举办奢侈品展的市场条件;

2、 昆明地处西南边陲,经济发展水平较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尚有差距,因此建议白金风尚首届奢

侈品展办成小规模、小范围、精致具有云南特色的奢侈品展;

3、 由于奢侈品展是一个准备时间较长,系统工作较多、较复杂的会展工作,必须耗费大量的人力、

物力、财力,市场部对白金风尚奢侈品展有以下建议:联合亨吉利名表中心,合作共同举办首届奢侈品展,整合双方资源,奢侈品展定位以名表、珠宝、汽车和私人珍藏物品为主,其它消费类奢侈品牌为辅,抢占西南地区首届奢侈品展这一先机,打造白金风尚高端产品的平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热力学四条定律范文下一篇:三八节活动方案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