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形势下高校学科竞赛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

2023-01-25

在高校教学中, 由于传统的研究型、传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导致计算机专业学生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较差, 甚至出现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工作岗位, 形成了“高分低能”现象。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 比较常见的培养模式有项目驱动式的教学模式、企业高校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践类课程的创新、鼓励学生参与研究课题、以及校企合作培养等。

专业学科竞赛指的是在高校课堂教学之外开展的, 以学生实践为主, 以教师指导为辅, 综合运用本专业多门学科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的高校专业类学科竞赛活动。专业学科竞赛作为教学过程的重要延伸, 对培养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及对传授式教学的优化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专业学科竞赛对实践教学与创新发展的意义

在“互联网+”形势下, 高校学科竞赛成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重要手段。与理论课程相配套的实验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根本目标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而与计算机学科联系紧密的专业学科竞赛活动则是对实践创新教学最好的检验, 也是教学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传统的传授型教学, 以课堂为主体, 以课程内容为基础, 通过大量的教师讲解、分析知识点,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专业学科竞赛则是通过综合性的问题对实践环节进行集中检验, 并且能够通过学科竞赛的过程与结果使教学效果和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得到最直接的反馈。同时, 综合性强专业性强的学科竞赛也能极大地促进教师改善实践教学过程。并且, 专业学科竞赛还能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查阅处理分析资料的信息处理能力、协调组织能力以及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组织模式的探索

在我校教务处、学工系统、学院的领导和教研室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在课程组教师的积极筹划和组织下, 我校自2006年开始, 就在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教学中引入了多项学科竞赛。经历十余年的不断摸索和改革, 相关学科竞赛被纳入学校的第二课堂, 成为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和其他计算机专业学生的选修课程, 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与反馈。在竞赛与教学一体化的计算机专业课程的实践探索中, 课程组不断完善教学体系, 形成了适合本专业学生比较完整的竞赛教学相辅相成的组织体系。

(一) 学校通过制定各项政策以及修订培养计划提高专业配套学分大力支持全校所有学生参与各类学科竞赛

专业学科竞赛面临着配整合套实验室建设、较大的费用支持、资源等方面的困难, 学校不仅对各项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 同时也对积极参赛以及获奖学生给予了政策上的大力支持。从项目的审批到比赛的组织, 学校教务处以及学生学工部团队都会有计划有保障的提供全面的支持。整个比赛流程从年初项目申报审批到春季学期组织学生进行预选赛报名、校园选拔赛筛选、晋级赛培训、到最后参加全国总决赛, 整个过程跨越春季秋季两个学期, 但是仍然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 根据学校奖励条例, 在国家级比赛、省部级竞赛中获奖的同学根据不同级别的奖项会获得不同的奖励, 并且获奖学生在保研、考研、就业等方面有非常重要的加分体现。正是由于学校政策的全力支持, 学生对参与学科竞赛总是具有极高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逐年学科竞赛参与人数稳步上升。

(二) 层层递进的参赛队员选拔机制

为了让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和展现, 十余年来, 我校坚持每年举办校内网络技术大赛的预选赛。每年的3-4月由课程组教师上报学院及学校相关比赛的教学计划及比赛规模, 5月至6月通过组织报名学生进行校内选拔赛为后续的省级、国家级以及行业内领先技术企业组织的网络配置大赛建立储备人才。校园选拔赛开赛前, 课程组会安排针对性的培训, 并且对于计算机专业以及非计算机同学会进行难度和深度有区别的竞赛相关知识的讲解。同时, 课程组协调学院实验室为参赛提供比赛相关的实验室作为实践基地, 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通过校内选拔赛脱颖而出的同学会由课程组组织, 在第二轮晋级比赛前进行集中培训。课程组指导教师会根据专业进行分组讲授网络领域的热点难点问题, 参赛学生通过分组 (每组3-6人) 讨论以及小组自学实践的方式进行集中学习。经过暑期集训, 各组学生会根据当年比赛情况参加省级比赛、国家级比赛以及行业内领先企业组织的全国性比赛。在多年持续的比赛中, 学生团队不断总结经验形成了以老带新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团队, 也涌现出一大批在西南赛区、华南赛区拔得赛区桂冠的优秀学生。经过课程组多年的摸索和总结, 网络工程专业已经形成了教师课堂教学、校赛基础培训、晋级赛集中培训、校赛-省赛-国赛-企业级赛项相辅相成的完整的竞赛模式, 形成了“教师教授--学生学习--比赛提高”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的良性发展模式, 并在当前“互联网+”形式下摸索出了一套紧跟行业发展热点, 以赛促教, 互利互惠的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三) 经验丰富的竞赛-教学团队

经过多年的建设, 学院和教研室组建了一支经验丰富实战能力突出的教师团队。辅导竞赛的教师都具有丰富的专业课教学经验, 并且定期参加相关企业的培训学习不断对自身业务素质进行提升, 密切关注和留意计算机领域相关热点以及学科发展的热点变化, 保持教师的定期培训与学习, 不断提高教学能力以及教师的项目实践能力团队教师利用周末及课后等时间为学生进行讲解、为参赛团队进行答疑辅导工作, 做到竞赛与教学密切结合, 在教学中渗透学科竞赛创新点, 在竞赛中夯实理论基础, 开阔学生视野, 提升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四) 依托学科竞赛, 拓展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学校通过组织学生参加的课堂教学以外的各项学习活动, 其目的是作为传统课堂教学的补充, 成为了专业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校将第二课堂纳入了教学计划, 旨在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有利于校园文化建设。课程组根据学校文件, 将第二课堂学分纳入学生的重要学习科目, 对应学分为4学分, 没有相应的第二课堂的学分, 学生不能毕业。在学校、学院、学工部等各个单位的努力和支持下, 我们建设了以学科竞赛为依托的第二课堂相应的管理实施细则及相应的保障机制。在教学过程中, 学生竞赛参与率为80%以上, 主动学习的积极性高, 使第二课堂真正发挥了作用, 也使学生获益良多。

三、结束语

将学科竞赛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是新形势下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新的探索。在多年的执行推进过程中, 笔者发现, 通过综合性的高水平的学科竞赛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创新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 达到专业培养目标。以赛促教、教赛结合的培养模式对专业学生能力培养行之有效,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课程组拟将其改进推广让众多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可以从比赛中获益。

摘要:高校学生专业学科竞赛的大力开展, 已经成为大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 也成为高校教师的重要工作和探索课题。因而, 深入分析新形势下大学生学科竞赛的现状, 探索高校学科竞赛工作的策略, 对高校学科竞赛工作以及专业科教学工作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提出通过开设第二课堂以学科竞赛促进教学的形式探索以赛促教教赛一体的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高校学科竞赛,以赛促教,实践能力培养

参考文献

[1] 蔡志奇.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科竞赛的资源整合[J].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2 (08) :171-173.

[2] 张开洪, 张颖, 李伟.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引导下的学科竞赛平台建设[J].武汉大学学报 (理学版) , 2012, 58 (S2) :214-216.

[3] 孙秀伟.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 2009 (2) :227-229.

[4] 江崇廓.以教学为中心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J].中国高等教育, 2010 (02) :45-47.

[5] 王汝言.论学科竞赛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 2012 (19) :21-24.

[6] 刘尧.创新人才培养需要转变的教学观念[J].中国高等教育, 2010 (01) :45-47.

[7] 潘丽峰.对工科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思考[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 2008, 8 (03) :67-68.

[8] 李冰.新形势下互联网+时代网络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J].通讯世界, 2016 (24) :262-263.

[9] 黄锦煜, 王新忠.基于“互联网+”时代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改革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6 (28) :131-13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当代适应性论文下一篇:港口航道的施工管理技术应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