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会议精神宣讲稿

2023-03-31

第一篇:十九大会议精神宣讲稿

十九大精神宣讲稿

同志们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 期首要的政治任务。党的十九大闭幕之后,我们迅速召开领导 干部大会、常委扩大会议进行学习传达,并且下发了学习贯彻 的通知,按照学懂弄通做实、“全党要来一次大学习”的要求, 对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作了全面安排,迅速掀起了学 习宣传贯彻热潮。

十九大的主要精神,集中体现在总书记代表十八届 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中央纪委工作报告、《中国共产党章 程(修正案)》、习总书记在十九大闭幕会上和十九届一中全 会上的重要讲话,还有大会通过的各项决议中,其中最重要 最集中的就是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十九大报告,回答了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 践问题,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工作的大政方针和战略 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 大举措,进一步明确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党迈 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总书记在三个多小时报告中,坚定自信、从容不迫

向世界展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展示了新时代中 国自信强大的负责任大国形象

我们要全面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尤其要重点学习好十九 大报告。要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的政治意义、历史意义 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思想精髓、核心要义、部署要求,把 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

九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使十九大精神成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我学习理解,重点要领会 以下八个方面:

一、深刻领会党的十九大主题和主要成果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 一次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党和国家事业新征程的大会,是 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大会。 (一)党的十九大的主题。主题是大会的方向、报告的灵 魂。党的十九大的主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不懈奋斗。这68个字的主题,明确回答了我们党在新时代举 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 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的重大问题。这一主题有四层意 第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十九大一个最重要的关键词 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也是集中出现在媒体上的高频 词。这是要郑重宣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 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 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第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是要郑重宣示 在未来的征程上,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 帜的邪路,而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更 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保 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

第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到2020年我们必须完成的奋斗目标,完成这个目标要举全党全国之力,实现第 个百年奋斗目标。

第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

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这是要表明,全面建成小 康社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个阶段性目标,这个目标实现 之后,要乘势而上,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 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目标奋 勇前进。

(二)党的十九大的主要成果。

现在大家对党的十九大评价比较集中的是四句话:一是十 九大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里程碑; 是十九大报告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 写新篇章的宣言书;三是大会选举产生的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 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是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主心骨;四是修 改后的《党章》是我们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时俱进的指南 针。大会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 概括起来是三个方面

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再一次明确了总书记在党中央 在全党的核心地位。

最重要的理论成果是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 义中国化的最新飞跃。

最重要的实践成果是全面规划部署了到本世纪中叶建设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路线图和时 间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

二、深刻领会过去5年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报告第一部分,全面系统地回顾了过去5年的工作,指出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 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党和 国家事业发生了历史性变革。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和把 握 一要充分认识5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 为什么说是全方位的?因为这5年,党中央统筹推进“五

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动经 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 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 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 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不断深入,全面从严治党 成效显著,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为什么说是开创性的?这里,我想给大家介绍几个数据: 5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超过7%,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 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年均增 长7.2%,今年可能达到82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 过30%,今年可能达到35%;粮食总产量都在1.2万亿斤以上 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60000多万贫困人口稳 定脱贫,年均减贫1300万人以上,城镇新增就业年均在1300 万人以上

2013-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 74%这些历史性成就,是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 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下取得的,是在我国经 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的情况下取得的,尤其难 能可贵

二要充分认识5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 这5年,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复杂变化,面对党内存在的

突出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运筹帷幄, 以顽强的意志品质和以身许国的崇高情怀,直面问题,攻坚克 难,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 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 革

总书记在726讲话中,用“九个明显改变”来概括这些

历史性变革:即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党的领导被忽视、淡 化、削弱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发 展观不正确、发展方式粗放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全 面深化改革,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阻碍发展活力和社会活力的 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法不依 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严重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加强党对 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社会思想舆论环境中的混乱状况得到明 显改变;坚定不移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生 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推进国防和军队现 代化,人民军队中一度存在的不良政治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 定不移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我国在国际力量对比中面临的 不利状况得到明显改变;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 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这些变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效果之显著、影响之深远, 在党的历史上、新中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都具有开 创性意义。

这里,我想列举几方面情况。在改革方面,党中央果断作 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 没有完成时,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

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 5年来,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38次中央全面深化 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共审议、通过重点改革文件360多个,中 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共推出1500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 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 立,使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得到明显增强,人民群众从 改革和发展中的获得感显著增强。

在管党治党方面,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

署,并以顽强的意志品质、空前的力度加以推进,严厉整治“四 风”问题,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包括严肃查 处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等人的 重大腐败案件。5年来,共立案审查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 他中管干部440人。其中,十八届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43 人,中央纪委委员9人,厅局级干部8900多人,县处级干部 6.3万人。

坚决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5年来,共查处违

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189万件,处理党员干部25.6万人 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不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司 空见惯的顽瘴痼疾,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消除了党 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 出的位置,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实行自然资源资 产离任审计制度,实行“河长制”,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 银山”的理念,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打 响“蓝天”保卫战,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 题,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重视程度、投入力度前所未有有效遏

制了漠视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和倾向在军队改革建设方面,党中央加强了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果断作出在全军开展正风肃纪的重大政治决策,全面深化国防 和军队改革,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实 现了人民军队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 作风形象重塑。5年来的变革不仅带来了各条战线各个行业各 个方面巨大的有形变化,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深刻变化带来的无 形变化,作用将会更加持久,影响将会更加深远。

三要充分认识5年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是在以习 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取得的。

5年来的成就,最重要的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

中央坚强领导,有习近平同志这样雄才大略的领袖作为党中央 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 正是由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勇于自我革命, 勇于直面时代和实践发展所提出的历史性课题,并以超凡魄力 和顽强斗争精神力挽狂澜,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进行了具有许 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才实现了这一系列深刻的变革, 才有今天党和国家事业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过去5年最大的 变化是党自身的变化,真正实现了浴火重生、凤凰涅槃。我们 党更加团结,更有信念,更有纪律,更有力量。实践证明,习 近平总书记是全党拥护、人民爱戴、当之无愧的党的领袖。

三、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十九大立足时代和全局的高度,着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 业长远发展,郑重地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 想,并把这一思想确立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实现了党的指导 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这是十九大报告的灵魂,也是十九大

的一个突出亮点和历史性贡献,体现了我们党在理论上的更加成熟、高度自信。十九大提炼概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思想,并写入党章,反映了全党共同意志和全社会共同意 愿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

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同志。习近平总 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政治家、理论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锐判断力 和战略定力,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发 挥了决定性作用、作出了决定性贡献。用总书记的名字 命名这一科学理论,名副其实、当之无愧。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把 握好这样几点

一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时 代背景。

任何理论都属于它那个时代,只有认清时代背景,才能深

刻认识理论的意义和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 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所以我们才称之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

也就是说,进入新时代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和我国各项 事业快速发展,催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实践和 时代提出的新课题。时代、实践和理论的逻辑就是:新时代提 出新课题,新课题催生新理论,新理论引领新实践。 二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 心要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全

部理论和实践的鲜明主题,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它回答的时代课题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

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 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探索都是围绕这个

主题来展开、深化和拓展的。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问题上,习近平同志以非凡理论勇气、高超的政治智慧、坚忍 不拔的历史担当精神,提出了一系列开创新的新理念新思想新 战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 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 展动力、战略步骤、政治保证等一系列基本问题,为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注入了新的科学内涵,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理论体系

三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 新观点和实践要求

十九大报告用“八个明确”概括了这一思想的主要创新观 点,即: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 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 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 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 人民共同富裕;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 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 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 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 现代化;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 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 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 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 的重要地位。这“八个明确”,高度凝练、提纲挈领地点明了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构成了系统 完备、逻辑严密、内在统一的科学体系。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十九大 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主要有14条。

这14条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全面从严治党,涵盖“五位 一体”“四个全面”,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 “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对外战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要求。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是完全统一的,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指导思想层面的表述,新时代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则是行动纲领层面 的表述。这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与 实践相统

一、战略与战术相结合的理论特色

“十四个坚持”是对党的治国理政重大方针原则的最新概 括,是我们推进各项事业的“路线图”和“方法论”,每一条 都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必须结合实际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 四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 大历史贡献。

这一思想的历史贡献,主要体现在这样几方面。

一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既坚持了老祖宗,又讲了

很多新话,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的新飞跃,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 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深刻揭示了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和建设路径,进一步彰显了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活力。

三是开辟了党洽国理政新境界,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我们

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了全方位、开 创性的成就,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 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四是开辟了管党治党新境界,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我们党 以坚强的决心、空前的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管党治党实 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党的创造力、凝聚 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系统全面、旗帜鲜 明,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既有价值观、又有方法论;既 有目标导向、又有问题导向;既登高望远,又深接地气;既有 历史感、又有现实性;既有理论品格、又有个人风格;既有鲜 明党性、又有厚重人民性,闪烁着博大精深的真理光辉 习总书记的语言鲜明生动,充满哲理,为人民群众所喜闻

乐见。比如,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精神上“缺 钙”就会得“软骨病”;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打 铁还需自身硬;一份部署、九分落实;发扬钉钉子精神;小康 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等等。

四、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 断

党的十九大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 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一重大政治判断 为我们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历史方位、时代坐标, 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提供了重要依据。作出这样的判断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因素。

一是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二是党的理论创新实现了新的与时俱 进,有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三是我国 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 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四是现代化建设有 了新目标任务,要开启全面建成富强民主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 强国新征程;五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合的中央,国际地位和 国际影响力大大增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 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 上、人类社会发展史士也具有重大意义 报告用“三个意味着”进行了概括

是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

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 兴的光明前景

我国历史上有过辉煌时期,有过“文景之治”“贞观之治 开元盛世”“康乾盛世”,但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经历了 战乱频仍、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深重苦难。中国共产党一经 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 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打败了日本帝

国主义,彻底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1949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

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978年开始的改革开放,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 体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 跃

二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 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170年,影响最大的是苏联模式,但是

这种模式最终遭到了失败,世界社会主义遭受了重大曲折。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为历经磨难的社会主义注入强大的发 展活力,在世界上重振人们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三是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 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 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 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目前世界上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搞资本主义的占绝大 多数,但搞得比较像样的还是二三十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广 大发展中国家追随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理念、发展道路 到头来并没有解决发展问题,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有的甚至 战乱不断。中国模式给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 独立性的国家提供了新的榜样和启迪。

“新时代”具有丰富内涵,报告作了“五个时代”的精辟 概括,明确了新时代我们的发展道路、历史使命和发展目标 描绘了美好发展前景。

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二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三是全国各族

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 裕的时代;四是全体中华儿女勤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 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五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 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需要注意的是,新时代是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角度提出 来的,不是历史学上时代划分的概念。党的十九大深刻阐述了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指出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 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同时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 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 这个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概括起来就是“四个伟大”, 即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 想

这“四个伟大”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

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犬工程。进行伟大斗争、推进 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确保党 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始终成为坚 强领导核心

五、深刻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丰富内涵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最早是1956年在党的八大《关于政治 报告的决议》中首次提出,指明矛盾的实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 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对 八大时的提法作了提炼,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 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党 和国家全局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引,为工作重心的转移提供了依 据

从党的八大时算起,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这个提法至 今已经60多年了。党的十九大在深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 意见的基础上,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修改为“人民日益 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作出这样的修改,主要依据是:一是经过改革开放近40 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 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自2010年开 始稳居世界第2位,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稳居世 界第1位

从农业看,我国粮棉油肉蛋菜果茶等多种农产品总量和人 均占有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高标准 农田占比超过了52%、农业机械化率超过了65%、农业科技贡 献率超过56%,等一系列重要指标均超过50% 这些都说明,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 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实际 二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

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

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56美元左右增长到 2016年的超过8000美元,已经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 1978年的3434元、1336元提高到2016年的33616元、12363 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29.3%和32.2% 人民群众的需要在领域和重心上已经超出物质文化的范

畴和层次,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全面反映人民群众 的愿望和要求。

是影响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其他问题归根结底都是由此造成或派生

的。发展不平衡,主要指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发展不够平衡 制约了全国发展水平提升。发展不充分,主要指一些地区 些领域、一些方面还存在发展不足的问题,发展的任务仍然很 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表现在很多方面,既有社会生产力 方面的不均衡,也有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的不 平衡,还有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均衡。这些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 题带来很多社会矛盾和问题,必须采取措施加快解决好。需要 注意的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 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 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 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要科学把握“变”与不变”的辩证关 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 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六、深刻领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 战略安排

上世纪80年代,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设想,我们党提出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 民共同努力,我们先后提前实现了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 2002年党的十六大正式宣布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在 此基础上,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七大、十八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新的要求,作 出了新的部署,提出了“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 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到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我们党向 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九大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了总要求,强调要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 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这宣示了三年打赢决战的必胜信心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个时期 将持续到本世纪中叶,历时30年左右。 党的十九大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分两 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 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 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个战略安排既鼓舞人心,又有鲜明特点:一是根据这个

安排,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意味着比原定 的目标提前了15年。经过对各项指标的测算,这个安排是完 全可以实现的。

二是与以往不同,这个规划对两个阶段奋斗目标只作原则 性展望和要求,并没有提“翻番”类的指标,目的就是引导广 大干部群众贯彻好新发展理念。

三是把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的奋斗目标,同“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相对应,增加了“美丽”二字,这有利于推动美丽中 国建设

四是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表述为“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强国”,提高了第二个百年的目标要求。

可以看出,经过十九大的规划,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路线图更完整、更清晰了。

就是五个阶段:第一阶段,改革开放初期到1990年主要

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阶段,1991年到2000年使人民生 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阶段,2001年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 社会;第四阶段,2021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五阶段,2036年到2050年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 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 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 排。这是在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之后作出的 重大决策,是我们党适应我国发展实际作出的必然选择,对动 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 梦具有重大意义

七、深刻领会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重大部署 党的十九大报告按照中国特色社主义事业“五位一体” 总体布局,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 态文明建设进行子全面部署,其中提出了许多重大战略部署和 重大创新举措,里提纲挈领讲一些重点内容。

笫一,在经济建设方面,强调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

化经济体系。把握十九大关于经济建设的部署,要注意把握好 报告当中几个非常重要的判断: 其一,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这是报告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方位的重大判断。新时代是对 我国发展新方位的判断,这句话是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和方位 的重大判断。

其二,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

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这清晰地指明了下一步经济工作的战略重点。 其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 发展的战略目标。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理 解这一要求,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组关键词:坚持“一个方针”, 就是质量第

一、效益优先,要求我们不能只看重发展速度,要 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和效益;围绕“一条主线”,就是深化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高发展质量 和效益、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的需求;推动“三大变革” 就是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推动这三大变革必须紧 紧依靠创新驱动来实现;建设“四位协同”的产业体系,就是 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这是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发展;构建“三个有”的经 济体制,就是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 这是我们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增强“两个力”,就 是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第二,在政治建设方面,强调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学习领会报告对政治建设的部署,要 把握好三点: 一是强调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这里面作出了非常深刻的论述。特别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 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 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

二是对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作出具体部署。这是政治体 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强调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将试点工作 在全国推开,组建国家、省、市、县监察委员会,同党的纪律 检查机关合署办公,实现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 覆盖

是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国领导小组

第三,在文化建设方面,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

义文化繁荣兴盛。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 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这就意味着把文化提到道路、理论、制 度同等重要的地位。因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 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 围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报告提出了5个方面的重点 任务: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 心价值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第四,在社会建设方面,强调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民有所需,我有所应。我们要像抓经济 建设一样抓民生工作、像落实发展指标了样落实民生任务,帮 群众解难题,为群众增福祉,让群众享公平。要深刻领会报告 提出的“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要求,抓住人民群众最关 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 接着一年千,决不能搞寅吃卯粮,决不能好大喜功、邀约民心 第五,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强调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建设美丽中国。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 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 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还对国防和军队建设、港澳台工作、外交 工作提出大政方针,作出重要部署。报告强调,要坚持走中国 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要全面准确贯彻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要继续坚持“和平统

国两制”方针,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 程;要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 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八、深刻领会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总要求

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 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十九大报告一个重要内容 是加强党的建设,党建部分占4100字,占总报告的八分之

可见分量之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 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报告提出了新时代党的建设要求,由六个方面构成:原则

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方针是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 治党;主线是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 设;布局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坚定理想信念宗旨为根 基,以调动全党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着力点,全面推进 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 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要求是提高党的 建设质量;目标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 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 思主义执政党。

这个总要求,抓住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从严治党的 关键,深化了对党的建设规律性认识,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 了一个立体“坐标系”和精准“定位仪”,是新时代管党治党 的根本遵循。

把握十九大对党的建设的要求和重大部署,要突出三点: 一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十九大把加强党的政治建 设写入党章。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方 向和效果。

事实表明,党的政治建设抓好了,党的政治能力提高了, 党的建设就铸了魂、扎了根,对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 风建设、纪律建设可以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

保证全党服从中央,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 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 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 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 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定 自觉地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是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

党是领导一切的。这已经写入党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四个坚持”第条个就是坚持党 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十九大提出要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坚持党对人民 军队的绝对领导,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都是有 丰富内涵的重大提法我们必须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 想引领为、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

三是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过去5年,全面从严治党 取得了显著成绩,党的面貌发生显著变化。但要清醒认识到 许多突出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还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 题

比如,尽管理论武装、理想信念和党性教育取得明显成效

但一些党员、干部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同理想还存在不少模糊认识,“总开关”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尽管从严治吏取得重大进展,但不敢担当、懒政怠政、“为官

不为”现象仍然存在;尽管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基层延伸但一些领域基层党建工作还比较薄弱,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

散,一些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充分;尽管“四风”问题得 到有效遏制,但不良作风树倒根还在、反弹回潮的隐患和压力 犹存,新的隐形变异问题时有发生;尽管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 势已经形成,但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党员违纪问题 仍然频发,“小官大贪”“微腐败”问题比较严重。 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党面临问题的严重性和复杂性,在全面 从严治党这个问题上,绝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 绝不能有初见成效见好就收的想法

同志们,党的十九大强调,中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 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 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站立在960多 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50000多年中华民族漫长奋 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多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 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无比广阔的时代舞台,具 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报告结束时“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八个字,与报告开篇 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这八个字前后呼应,一脉相连,道 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使命与担当,也道出了中国 共产党人的理想与追求,可以说这16个字直达人心,具有强 大的感召力、向心力、凝聚力。

广大党员干部要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拥抱新时代、践行新思想、实现新作为,为决胜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 奋斗!

第二篇:十九大精神宣讲稿

2017年10月18日--24日,为期一周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在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大会上,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十九大作了主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

10月24日十九大胜利闭幕后,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于10月25日在北京举行。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25人组成的十九届中央政治局,7人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他们是:习近平、李克强、栗战书、汪洋、王沪宁、赵乐际、韩正,选举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另外,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央书记处成员;决定了中央军事委员会组成人员,习近平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批准了十九届中央纪委一次全会选举产生的领导机构,赵乐际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了新时代。这是一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旗帜、团结奋进的大会,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对凝聚党心军心民心、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正是因为有着如此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今天我们利用这个机会,向大家重点说一下总书记在十九大开幕式上做的工作报告。

一、大会主题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二、报告结构 共分13个部分:

(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 这一部分讲了论断:

一个是我们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

一个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过去五年,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成效显著。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健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六千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百分之十点二下降到百分之四以下。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

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定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二)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 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3.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四条”: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四)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从现在到二〇二〇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

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

从二〇二〇年到本世纪中叶可以分两个阶段来安排: 第一个阶段,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二个阶段,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五)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二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三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大家最关心的土地承包到期后怎么办报告在这一部分得到了明确。报告说: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并且,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四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五是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六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

报告强调:要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

(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二是加强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保障。 三是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作用。 四是深化依法治国实践。 五是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 六是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七)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一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四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五是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八)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一是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这一处特别提到: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办好学前教育、特殊教育和网络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是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 三是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四是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五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

六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七是有效维护国家安全。

这一处特别强调: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

(九)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 一是推进绿色发展。

二是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三是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 四是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

(十)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确保到2020年基本实现机械化,信息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战略能力有大的提升。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十一)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十二)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十三)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一是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二是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 三是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四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五是持之以恒正风肃纪。

六是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 七是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 八是全面增强执政本领。

报告中总书记还对青年人给予了很高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希望各×××多看电视、多听广播、多上网络,更全面的了解十九大的精神。就像总书记在报告结束时期待的那样:

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锐意进取,埋头苦干,为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

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三大历史任务,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继续奋斗!

第三篇:十九大精神宣讲稿

永丰镇中心小学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会议主持词及宣讲稿

老师们、同志们:

党的十九大是一次划时代的会议,是党和国家发展史上的新起点、里程碑,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今天学校召开全体教职工大会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主要目的是按照区教育局的要求,迅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把全体教职员工的思想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实现十九大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

今天的会议主要有三项议程:一是由我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二是宣讲从十九大看教育;三是对我校学习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进行工作安排。

下面,进行第一项议程:由我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

一、十九大精神要点

区教育局党组先后召开专门会议,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强调要充分认识党的十九大开创性、里程碑和划时代的意义,准确把握十九大精神的精髓要义,迅速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各项任务上来。

1.要充分认识党的十九大的重大意义。认识党的十九大所具有的开创性、里程碑和划时代意义,可以从三个关键词着手来把握。

第一个关键词:党的指导思想。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体现全党意志,顺应时代要求,深得党心民心,是党的十九大最重大的历史性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集中体现了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鲜明的科学性、时代性、实践性、继承性和创新性,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是21世纪和当代中国最鲜活最管用的马克思主义,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根本遵循,对于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具有重大而长远的指导意义。

第二个关键词:重大政治判断。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判断,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供了现实基础,为制定党和国家大政方针、长远战略提供了理论依据,进一步指明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前进方向,必将引领我们迈上强国复兴新征程,不断谱写新的篇章,创造新的辉煌。

第三个关键词:党的领导核心。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全会选举产生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把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写入党章,对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总书记是当之无愧的党的核心、人民领袖、军队统帅,深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衷心拥护,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和巩固了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使党和人民有了最可依赖的主心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了最可信赖的引路人,全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达到高度团结统一。

2.要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大精神的精髓要义。十九大精神的精髓要义,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把握,概括起来就是6个“新”:

第一是“新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我们要准确把握其时代背景、历史地位、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准确把握“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基本方略的精神实质,准确把握贯穿其中的坚定信仰信念、鲜明人民立场、强烈历史担当、求真务实作风、勇于创新精神和科学方法论,准确把握蕴含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在各项工作中全面准确贯彻落实。

第二是“新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注了我国发展进程的新方位。我们要准确把握新时代的特征,按照新目标新部署新要求,重新审视、考量、调整、完善我们的发展思路和政策举措,更好地推进和落实各项工作。

第三是“新坐标”: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新表述,是我们党科学把握发展进入新阶段的新坐标。我们要在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坚持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第四是“新战略”:分两步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我们党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战略。我们要积极主动做好各项战略、规划、政策、措施的对标与衔接,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既要保持战略自信,紧盯目标,积极进取、奋发有为;更要保持历史耐心,坚韧不拔、久久为功,脚踏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努力积小胜为大胜。

第五是“新要求”:始终过硬是新时代党的建设新要求。我们要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坚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坚持党的领导作为主心骨,坚定“四个自信”,树牢“四个意识”,不断提高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第六是“新考题”:“四个伟大”(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是新时代我们党完成历史使命的新考题。我们要将“四个伟大”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结合起来领会,贯通起来实践,贯穿于新时代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要结合统揽“四个伟大”,全面贯彻落实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战略举措,为实现新时代的历史使命而不懈奋斗。

二、从十九大看教育(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热点)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十九大报告把教育摆在民生之首,围绕“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做出了全面部署,明确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个基础,一个优先,凸显了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一个加快,一个满意,明确了教育的新目标和新要求。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断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大力提高国民素质指明了方向。

为什么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总书记的这段话明确的回答了我们:教育是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教育的意义)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成为新时代的最强音。其原因可以用三个“需要”来概括;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

如何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落到实处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们要如何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落到实处呢?总书记在报告中已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和实现的途径:(看视频)

总书记掷地有声的话语,给教育界打了一支强心针,这无疑会给我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与可能性。

目前我们要落实的任务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

实现途径是: (1)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导向,开展理想信念、爱国主义等教育。(2)把握好素质教育时代特征,重点抓好中小学教材建设和教学改革。 我们要落实的任务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持续推进教育公平,补齐民生短板。

十九大报告已为我们指明方向:(1)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高度重视农村义务教育,(2)办好学前教育、(3)办好特殊教育(4)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我们必须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我们要落实的任务三: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 其实现途径是:

(1)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 (2)办好网络教育和继续教育。(3)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师资队伍。(4)支持和规范社会力量兴办教育。

以上这些都是十九大对教育发展深思熟虑的智慧结晶。而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

刚才我们宣讲了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从十九大看教育,请大家会后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结合学校工作实际,讲两点意见:

一、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热潮

1、要迅速学起来。我校要在领导班子、党员干部和教职工中迅速掀起学习十九大精神热潮。一是班子成员要率先学习,以上率下。二是各年级、各部门要组织教职工开展学习。三是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活动,把十九大精神作为“三会一课”、“支部主题党日”的必学内容,通过各具特色的“帮学”、“助学”活动,让十九大精神真正入耳入眼、入脑入心,做到理论学习全覆盖。四是要抓好退休党员的学习活动,保证学习活动“一个不少、一个不漏”。五是以“十九大精神”为主题办好宣传橱窗,积极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2、要迅速教起来。要通过周一的国旗下讲话、日常课堂教学和班团会活动将十九大精神传达至每一名学生。要采取多种形式抓好十九大精神“进课堂、进头脑”工作,特别要发挥历史组、政治组紧扣时代脉搏的教学需要和政治导向,以两个组为重点收集十九大精神的解读,学在前教在后,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把学习十九大精神有机融入到历史课堂、政治课堂和班团活动中,同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中国梦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发奋学习,顽强拼搏,报效国家。

3、要迅速干起来。要用十九大精神的高标准、新时代的新方位来衡量工作,找出问题,围绕教育现代化、教育强国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来促进我校各项工作的发展。要着眼于改进工作、取得实效,确保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导推动工作落实

1.要用党的十九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做到“真学、真信、真用”。强调从现在开始,抓工作必须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凡是上级下发的文件,凡是上级的要求和部署,必须按照上级的要求来完成,以讲政治的高度来抓落实、结硬账。做到三个要求:一是要把上级的要求当作工作的追求。上级的要求就是“军令”,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讲条件、坚决执行,完不成任务就要抽“鞭子”、出了问题就要挨“板子”,这一点大家心里一定要有数,不要心存侥幸。要变压力为动力、变要求为追求,紧跟令旗走,围绕决策转,坚决服从,一如当初、一以贯之、一抓到底。二是要把上级的意图当作工作的地图。方向不明,寸步难行;方向不对,功夫白费。我们的工作要出彩不出丑、添色不添乱,首先要准确把握领导意图,对上级的要求部署要想深抓准,有的放矢拟定实施方案,这样才能事半功倍。三是要把上级的任务当作工作的要务。上级安排的任务,就是自己的事,就是对自己考核评价的内容。任务没完成,就是工作中的“债务”,躲得过初一,躲不了十五,督查、结账迟早要来、迟早要还。至于考评标准,完事要扣分,完成能保分,完美才加分。因此,我们要不躲事不避事、不怕事不推事,敢于担当干大事、善于担当干成事。 2.要用过硬的举措推进各项工作落实、取得成效。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关键在行动、核心在落实。要坚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引,推进各项工作齐头并进,进档升位。重点要抓好以下工作:

第一,确保干部担当有为,敢作敢为,能做能为。强化“不让老老实实做事的人吃亏,不让溜奸耍滑的人讨好”的公平用人、公正处事的观念,让担当者有位、让实干者实惠。落实“走动中管理”的务实作风,常在一线走,常听群众言,常调工作弦,早发现、早解决教职工关注的问题和学校管理中的问题,做到精益求精,不断完善。

第二,强化教职工思想、纪律管理不松懈。思想乱则人乱,纪律松则队伍散。要确保教师队伍风清气正,齐心协力推动学校和乐健康发展。

一是考勤不放松。教导处每周公布考勤机考勤结果;教导处加强对员工的考勤抽查,通报督查结果和处理结果。

二是坐班要干正事。不准在坐班期间随意串岗、聊天,不准利用电脑看影视剧、购物、炒股、网上聊天、玩游戏等。

三是严格请假手续审批和员工异动管理。请假必须按照学校请假制度的规定,要有书面手续,经批准后报教导处和办公室留存。无手续、未经批准的,作旷工处理,超过15天的作自动离职处理。禁止教职工停薪留职,外出者一律作脱离单位对待,无预算、无任何待遇,不保留工作关系。

四是严禁教师私自调课,破坏教学秩序。 五是绝对禁止教师做出猥亵学生、有偿补课等损害教师形象和学校声誉的事,一经发现直接走人。

六是严禁公共场所抽烟。门卫加强把控,抽烟者不得进入校园。

七是不能口无遮拦、乱发议论。不在微信、QQ、微博、论坛等网络空间乱发议论,不发表有损学校形象的言论,不传播、发表捕风捉影、具有煽动性的有损党和国家形象的小道消息、政治谣言。

八、遵纪守法,严禁酒后上课及酒后驾车。 第三,要扎实开展教学大练兵活动,提升教师能力,促进“两个整体提升”目标的落实。教学大练兵要人人参与、人人会制作课件、人人会使用班班通设备。方案已制定,关键在落实。责任在年级,执行在备课组,落实在个人,阵地在课堂。要环环相扣,精心练兵,补齐短板,发现人才。

第四,加强班主任的管理和培训工作。班主任工作要深入学生,贴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内心,了解学生思想,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导处要利用每月的政教工作例会,分析、总结班主任工作,安排下个月的重点工作,强化班主任的工作责任感,加强班主任的管理力度。教导处、少先队要丰富学校德育活动内容和形式,充分发挥学生会干部和班干部积极正确的监督、引领和示范作用,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积极传播正能量,提升学生的文明素养。

第五,确保学校年终考核高分通过。行政线校长牵头负责此项工作,制定方案,分解任务,明确奖惩标准,考核时每个项目的得分与相关部门及负责人挂钩,谁负责追谁责。全体教职工要增强“校兴我荣、校衰我耻”、“学校有面子、员工有尊严”的家校观念和大局意识,为学校考评工作增光添彩。

老师们,同志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书育人是我们教师神圣的职责。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共担祖国复兴重任

最是一年春好处,扬帆奋进正当时。广大教师要用好课堂讲坛,用好校园阵地。用自己的行动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自己的学识、阅历、经验点燃学生对真善美的向往,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润物细无声地浸润学生的心田、转化为日常行为。让自己成为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

对工作,我们要发扬长征精神,重于求实、独立创新。用我们扎实的知识功底、过硬的教学能力、勤勉的教学态度、科学的教学方法去教好书育好人。用自己的真心、爱心、耐心去引导好每一位学生。我们要爱岗敬业,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出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师魂。”今天的学生就是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主力军,广大教师就是打造这支中华民族“梦之队”的筑梦人。

老师们、同志们,新思想引领新时代,新征程承载新使命。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撸起袖子加油干、担当作为谱新篇,建设和乐健康的永丰镇中心学校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中队辅导员十九大精神进校园宣讲稿

十九大精神进校园宣讲稿

作为一名中队辅导员,学习领会十九大报告精神,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将报告精神融入思想,化为实践,贯穿于工作的各个方面。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进一步增强了自身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意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十九大精神上来,在以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要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作出业绩,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全部力气。在这几天的学习中,我联系工作实践做了深刻的思考:

时代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孩子们周围的一切也在变化着,而我这几 年对学习似乎有所松懈,这样我怎么才能深刻的领悟和落实十九大精神呢?又怎样教育与时俱进的学生,怎样办人民满意教育呢?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功能首先体现在教书,因而要求教师学识相对较为渊博, 以及具备从事文化科学教育事业所必须的求实创新的良好品格。当今时代是知识信息时代,人力资源的开发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教师再也不能仅限于知识的传授和解惑,而要唤醒未知晓或沉睡中的能力,使得每一个人都能分享到人们完全能够发挥自己才能的快乐。从现在开始,你们要建立起毕生学习的理念,学无止境,随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素养和教育观念,做一个不断学习的教师。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不断学习, 增强自身的业务能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坚持不懈地抓好教师思想作风建设是当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工作,必须抓实抓出成效。在当今知识更新日新月异的时代背景下,你们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培养自己对信息的收集、梳理、吸收能力,不断地完善、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为更有效地引导、启发学生的创新活动提供不竭的源泉。在新知识、新问题层出不穷的当今时代,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加强学习,学会学习,不断以新的知识充实自己,不断在解决新问题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只有这样,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需要。

二、改变教学观念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教育观念是教师对教育的职能及如何进行教育的认识问题。树立创新性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发展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树立科学的学生发展观。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能力为主要目标,要鼓励创新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重视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树立符合创新教育要求的教学观。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级课题实验研究,敢于研究,争取出研究成果,每学期组织各类教研课。我们要把实践科学发展观当作义不容辞的职责,主动自觉地想,认真深入地想,经常不断地想;想想自己为党做了什么,为人民群众做了什么? 想想自己在工作中奉献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成绩?只有这样经常地反思,才能使自己始终保持一个教师的活力。要用辩证的方法:分析评估自己,既不夸大,也不缩小;既纵向比,也横向看。尤其应注意以联系、发展的观点,来审视自己,以宽阔的视野来谋划工作,并付诸于行动。

三、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争当教学能手。在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的实际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创设生动活泼、使学生易于接受的教学情境, 鼓励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和相互讨论问题,允许学生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民主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创设良好的班级气氛和师生关系,注意发掘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新潜能。本学期学校教务处在教师的常态课方面作了许多指导,我想,教师最重要的还是上好每一天的每一节课,在常态课中,要精心准备,带头上好每一节常态课,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每堂课后要认真思考和总结,争取形成自己独到的观点。

第五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思想——十九大精神宣讲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一个重大政治判断。提出以来引起了国内国外的热切关注。

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开幕当天,英国《金融时报》就以《习近平:中国进入新时代》为题,指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国共产党第19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宣布,中国已‘进入新时代’。”英国《卫报》刊发的报道指出:“在篇幅很长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展现出来的自信和中国的雄心令人瞩目。经过过去5年的发展,各项喜人数据以及国际地位的变化表明,中国已经进入一个新时代。”

日本《每日新闻》注意到,报告中用“极不平凡”一词,总结回顾了过去五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建设、反腐败斗争、军事改革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每日新闻》认为,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基础上,中国经济建设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新时代”,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包括标题在内共出现这了37次,这个在十九大报告中出现频率极高的词语,已经成为了国际社会理解中国新的历史定位的关键词。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对于世界意味着什么?这些年来,中国的济、外交取得了惊人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正在从世界的边缘走到世界舞台的中心”。特别是在过去的五年,中国的国际地位和经济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已经站到了一个大国应有的世界舞台中心的位置。

如果说毛泽东时代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那么习近平时代,中国则迅速地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正在前进,显而易见的是,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将不断加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对全球进程的影响力。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党的十九大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大政方针,就推进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制定了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特别提出了“全党要来一次大学习”的学习贯彻要求。

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央宣讲团动员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沪宁指出,要牢牢把握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的要求,精心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集中宣讲,推动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引导全党自觉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维栌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全面开创新局面,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举旗定向、运筹帷幄,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我们要紧紧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主线,讲清楚党的十九大的鲜明主题,讲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讲清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讲清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深远影响,讲清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讲清楚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部署,把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

今天,我们就结合我们就结合实际,从以下方面来重点谈一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明确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赋予了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以新的时代内涵,为我们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变革的新特征,增强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供了时代坐标和科学依据。在当代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把握时代特点、直面时代课题,在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中不断展现蓬勃的坐机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正是在准切把握我国发展所处新的历史方位基础上做出的,具有充分的时代依据、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顺应实践要求和人民愿望,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举旗定向、谋篇布局,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变革力度之大、范围之广、效果之显著、影响之深远,在党的历史上、在新中国发展史上、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都具有开创性意义。这表明,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了的重大成就基础上,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这个新的发展阶段,既同改革开放近40年来的发展一脉相承,又有很多与时俱进的新特征,比如党的理论创新实现了新飞跃,党的执政方式和执政方略有重大创新,党推动发展的理念和方式有重大转变,我国发展的环境和条件有重大变化,对发展水平和质量的要求比以往更高,等等。如:在十八大刚刚闭幕时,就提出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论述,规划了中国在21世纪中叶之前的国家发展轮廓。定义了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为核心特征的新型大国关系。随后又提止了“一带一路”的倡议。十八大以来的种种都表明,中国正在以更加公正的世界秩序缔造者身份出现在世人面前。

2017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同志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全文32000多字,共分为三大板块:第一板块(报告第一部分),回顾过去五年工作,总结成就和经验;第二板块(报告第二至第四部分),确立中国共产党的新使命和新时代新思想;第三板块(报告第五至第十三部分),提出新时代新思想指引下的工作部署和任务要求。

十九大报告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重要文献和重大成果,也是我们进入新时代的政治宣言书。习近平同志在报告中庄严宣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们党“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大开创了新时代和新思想——一个全新的时代和全新的思想。

因此,十九大报告的主线主题和核心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产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新时代新思想的坚实基础

(一)为新时代奠定的基础

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十九大报告对五年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作了十个方面的概括和总结,而这十大成就为中国进入新时代奠定了七大基础。

1.经济物质基础

五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经济增长率在6.5%-7%,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高铁、公路、桥梁、港口、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粮食生产能力达到12000亿斤。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2%。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把农民转为城镇居民,提高城镇化率。在过去五年,已有8000多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方面,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南海岛礁建设积极推进。开放型经济新体制逐步建全,对外贸易、对外投资、外汇储备稳居世界前列。

2.政治与法治基础

五年来,我国积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制度建设全面加强,党的领导体制机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不断发展,党内民主更加广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全面展开,爱国统一战线巩固发展,民族宗教工作创新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深入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建设相互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取得实效,行政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

3.思想文化基础

五年来,我们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党的理论创新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更加鲜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扎实开展。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文艺创作持续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不断完善,全民健身和竞技体育全面发展。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4.社会民生基础

五年来,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一大批惠民举措落地实施,人民获得感显著增强。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其中,这6000多万人的稳定脱贫意味着他们不会再度返贫。教育事业全面发展,中西部和农村教育明显加强。就业状况持续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300万人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医疗卫生水平大幅提高,保障性住房建设稳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安全全面加强。

关于贫困人口脱贫问题,我再强调一下,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国非常注重改善民生,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前,所有贫困人口都要脱贫摘帽。2014年,全国有国家级贫困县592个,贫困人口7017万。也就是包括我乡4个深度贫困村,2个自治区级贫困村,全乡761户260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到2016年底,中国的贫困人口还有4000多万。习近平同志曾指出,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他还曾强调,要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习近平同志讲过“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这里说的“老乡”,指的就是农村的农民。如果农村贫困人口没有办法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无法实现。

5.生态文明基础

五年来,我国大力度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忽视生态环境保护的状况明显改变。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加快形成,主体功能区制度逐步健全。国家公园体制试点积极推进。全面节约资源有效推进,能源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下降。重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进展顺利,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明显加强,环境状况得到改善。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

6.国防和军队基础

五年来,我国着眼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全力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1929年召开的古田会议在我军建军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2014年,我们又在古田召开了全军政治工作会议,恢复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人民军队政治生态得到有效治理。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格局,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加强练兵备战,有效遂行海上维权、反恐维稳、抢险救灾、国际维和、亚丁湾护航、人道主义救援等重大任务,武器装备加快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人民军队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坚定步伐。

十八大以来,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优化军队规模结构,调整改善军兵种比例、官兵比例、部队与机关比例,减少非战斗机构和人员;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健全军费管理制度;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此次国防和军队改革的特点:第一,突出军事化。将七大军区改为东部、西部、南部、北部、中部五大战区,体现了去行政化。第二,突出打仗。按照“能打仗、打胜仗”目标,对军兵种进行改革,以应对现代战争的新形势。现在,我国有六大军种“陆海空火战联”,“陆”是陆军、“海”是海军、“空”是空军、“火”是火箭军、“战”是战略资源部队、“联”是联勤保障部队。第三,陆军集团军由18个调整为13个,并启用新番号,分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一、七十二、七十三、七十四、七十五、七十六、七十七、七十八、七十九、八十、八十一、八十二和八十三集团军。未来,我们还将全面推进军事理论现代化、军队组织形态现代化、军事人员现代化、武器装备现代化,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7.全面从严治党基础

五年来,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坚决改变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推动全党尊崇党章,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层层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坚持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要求,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贯彻新时期好干部标准,选人用人状况和风气明显好转。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把纪律挺在前面,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这一突出问题是什么?就是腐败问题。十八大以来,我们掀起了一场反腐“风暴”,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

五年来,我们审查省军级以上党员干部及其他中管干部440人,其中十八届中央委员、候补委员43人,中央纪委委员9人。我们纪律处分厅局级干部8900余人,处分县处级干部6.3万人。处分基层党员干部27.8万人。努力推进反腐败国际追逃追赃。五年来,追回外逃人员3453名。我们还发布红色通缉令,到目前为止,“百名红通人员”已经有48人落网。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为新时代到来奠定了基础。

(二)为新思想奠定的基础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也为新思想形成奠定了基础。十九大报告指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五年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

这一段话概括的非常好,大家注意一下这里面有“四个一系列”和“两个许多”,涉及到了思想理论问题,比如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重大方针政策、重大举措,为新思想的孕育诞生做了充分准备,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

1.形成五大发展新理念

十八大以来的五年,习近平同志提出了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五大发展”来源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同志提出的综合平衡、统筹兼顾的发展方针;来源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规划了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提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来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和新世纪以来形成的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五大发展”的每一个方面在继承基础上都体现了时代特质和新内容。

2.形成治国理政新理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命题,形成了治国理政新理论。习近平同志曾经在2014年出版了一本专著,书名叫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不但有中文版还出版了21个语种、24个版本在全球发行。《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围绕治国理政发表了大量讲话,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集中展示了中国共产党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治国理念和执政方略。

3.形成“四个全面”新战略

习近平同志2014年12月13、14日在江苏考察调研时明确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具有战略性、纲领性和宏观布局和顶层设计的气势。

4.形成“两个布局”的方针举措

2016年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协力、苦干实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两个布局”构成所有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

二、新时代新思想的丰富内涵

(一)新时代的内涵实质

1.新时代到来的标志

十九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之初,我们党发出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从那时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推动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这个论述非常清楚地表明:新时代来了!

2.新时代的五大涵义

十九大报告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五个是”,就是新时代的五个方面涵义,可归纳为,伟大胜利的时代、现代化强国的时代、共同富裕的时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我们走近了世界舞台中央,不单要为我们自己的国家作出贡献,也要不断地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

3.新时代的必然性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

这句话告诉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不是随随便便地就来了,而是我们在长期的发展进程特别是在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进程中,经过了千辛万苦的奋斗,以巨大的代价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才迎来了新时代。我们要想理解新时代的必然性,就必须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过程,搞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若干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致经历了以下五个发展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萌发阶段。我们知道,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因为没有经验,当时搞社会主义建设我们是学苏联的。后来毛泽东同志发现照搬照抄苏联的经验不行,就在1956年的《论十大关系》中提出要独立自主地走我们自己的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同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索者,也是倡导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个阶段。1978年也就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在1982年召开的党的十二大上,邓小平同志在开幕词当中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我们说,邓小平同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二个阶段。从1989年开始,江泽民同志作为党的总书记领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前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三个阶段。从2002年开始,胡锦涛同志作为党的总书记继续领导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新世纪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一步向前推进。

现在,我们进入了新时代和新阶段,从2012年习近平同志当选为总书记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更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所以说,这么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近40年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酝酿开始到逐步发展不断向前推进,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具有必然性。

4.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

十九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是一个全新的、重要的提法。必须充分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

“社会主要矛盾”的四次变化

第一次变化,1956年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进了社会主义社会。因此,党的八大对社会主要矛盾进行分析,并提出“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可以说,党的八大对当时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分析是非常正确的。

第二次变化,1969年党的九大提出,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中,始终存在着阶级、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这就使阶级斗争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第三次变化,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和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提出,“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第四次变化,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一提法有两大新意:一是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愈加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也日益增长。这是一个显著的变化,从过去对某一个方面的要求变成了现在对多方面的要求。二是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因此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就成为更加突出的问题,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非常科学的,也是实事求是的。这一提法既遵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符合我国发展的实际。

5.新时代的历史意义

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这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历史意义”。

首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意义。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第一次飞跃是“站起来”,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同志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人民饱受屈辱;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挺直了腰杆做主人。这就叫“站起来”。第二次飞跃是“富起来”,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国家还比较穷。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社会迅猛发展。第三次飞跃是“强起来”,也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强,体现在什么方面?比如,在经济总量上,我国稳居世界第二。再比如,我国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已经走在世界前列。截至2016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超过2.2万公里,占世界高铁运营总里程60%以上,位居全球第一。此外,我国不仅经济实力要强起来,在军事、文化等方面也要成为世界强国。

其次,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意义。社会主义已有500多年历史。

1516年,《乌托邦》的出版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诞生。那么,《乌托邦》中描述的社会主义是什么样?财产公有、按需分配、人人劳动、大家都过着美好的生活。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理想社会,那么如何实现?问题就来了。形象地说,空想社会主义者主张去求两种人:一是有权人,比如国家的统治者,劝说他们放弃旧制度,实行新制度;二是有钱人,说服他们把钱捐给社会。但实际上,要想说服有权人和有钱人把权力和财产交出来,建设社会主义,基本不可能。因此,空想社会主义根本没有办法实现。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中揭示了社会主义必然会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规律。这是第一次飞跃,也就是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飞跃,具有划时代意义。

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国际的伯恩斯坦、考茨基等人主张的所谓“资本主义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的观点,相当于埋葬了社会主义。列宁对此进行过尖锐地批评,提出了不发达国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并于1917年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是第二次飞跃,也就是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进入了现实社会主义时代。

前苏联虽然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但其社会主义发展有很大弊端,就是“苏联模式”体制僵化,生产发展很慢。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苏联解体。此后,社会主义出现了很大危机,也就是在这一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崛起,并克服“苏联模式”的弊端,使社会主义得到了新生。那么,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

再次,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意义。到目前为止人类一共进行和发生了五个社会形态或者是说五个社会制度。首先是原始社会。在原始社会里,人人平等,人人也自由,但生产力极为低下,食不果腹、衣不御寒。从原始社会向前发展进入到了奴隶社会。奴隶社会的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发展还是不足的,这样就产生了阶级,即奴隶主阶级统治与奴隶阶级,奴隶毫无人身自由的。从奴隶社会后来又发展到了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农民是有一定自由的,社会生产也发展了,但是形成了地主阶级对农民的专制统治。之后,人类社会又进入到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比起封建社会来说,生产力更是发展,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也得到了一些权利,但从根本上说受到了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在资本主义的基础上,马克思主义提出了要建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社会制度要实现全人类的解放,我们要建立的是“自由人的联合体”。

社会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社会在1917年的苏联就已经建立来了,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呢?因为,1917年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这当然很有意义,但从社会主义理论变成了社会现实后,在生产力方面、体制方面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社会主义没有显示出相对于资本主义的优越性。这是长期困扰我们的一个大问题。今天我们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真正发挥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开始形成了对资本主义的优势,开始超越资本主义。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确实是具有重大的意义。这是我们分析的新时代的内涵实质。

(二)新思想的内涵实质

1.新思想的形成

十九大报告指出,围绕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时代课题,“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段话清楚表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现在形成了。

2.新思想的定位

如何看待新思想?十九大报告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这段话是对新思想的定位。这个定位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继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之后我们党的又一个新的指导思想。

3.新思想的“八个明确”

对于新思想,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八个明确”。新思想的结构就是由这八个方面组成的。第一,明确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第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第四,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第五,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第六,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把人民军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军队;第七,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八,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突出政治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

4.新思想的“十四条坚持”

新思想总共有“十四条坚持”: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坚持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以上十四条构成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

5.新思想的“四个伟大”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们的宏伟目标,我们称之为中国梦,也就是伟大梦想。我们要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十九大报告用伟大梦想将其他三个伟大串在一起,进行分析阐述。

——伟大斗争。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讲到斗争,不是所有的斗争都是伟大的,之所以称其为伟大斗争,就是因为我们要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这些斗争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

——伟大工程。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建设伟大工程。这个伟大工程就是我们党正在深入推进的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伟大事业。十九大报告指出,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推进伟大事业。这个伟大事业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我们只有推进这个伟大事业,才能够实现我们的伟大梦想。

——伟大梦想。这个就是我们刚刚说的目标问题。在十八大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后,习近平同志率中央政治局常委全体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在发表讲话时提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句话就告诉我们,我们一是更接近了这个目标,再一个是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对于“四个伟大”应该把它们当作一个统一的整体来看待,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什么说伟大工程起决定性作用?道理也很简单,因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如果离开了党,离开了这个伟大工程,其他三个伟大都会落空,根本不可能实现。

6.新思想的主旨核心是“四个自信”

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号召全党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这“四个自信”也是新思想的主旨核心。

道路自信就是坚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能够走下去,并最终能够取得胜利。这个自信是非常重要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现在碰到很多问题,有的人要我们走封闭僵化的老路,有的人鼓吹改旗易帜的邪路。因此,我们要做到道路自信排除“左”和右的干扰,坚定不移地走我们自己的路。

理论自信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要有自信。习近平同志很形象地说,“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因此,我们必须强调理论自信。

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重要的是要建立一整套的制度。对于这个制度,邓小平同志在1992年曾经做了一个分析,“恐怕再有30年的时间,我们才会在各方面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我们现在进行的制度建设是按照邓小平同志1992年提出来的时间表进行的,也就是在2020年前后我们要形成一整套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制度。我们要有这样的制度自信。

文化自信,在习近平同志看来可以说是最重要的。因为文化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一种自信。中华民族有5000年多文明发展历史,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在中华优秀文化中,我们讲的是“大同世界”“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是中国文化的基因。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如果不讲文化传统,离开了深厚积淀,就没有土壤,那只能沦为肤浅。

三、新时代新思想的前进征程

新时代开启新发展,新思想引领新征程。而这一新征程主要分两个时期推进。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表

十九大报告指出,“从现在到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也就是说,还有三年时间,我们就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我们的任务。

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要求

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十八大报告和“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五项要求:

第一,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且持续健康发展。到2020年,要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41.30万亿元,到2020年要翻一番达到80万亿元,而我们现在已达到80万亿元。

第二,人民民主不断扩大,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第三,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第四,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这有一个具体指标,就是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2010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过万元,到2020年要倍增超过两万元。而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已达23821元。

第五,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

(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时期

1.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时期时间表

十九大报告指出:“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时期,从2020年到本世纪中叶,共有30年,分为两个阶段推进。

2.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一个阶段

十九大报告指出,从2020年到2035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那时,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将大幅跃升,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人民生活更为宽裕,中等收入群体比例明显提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显著缩小,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现代社会治理格局基本形成,社会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第二阶段

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综上,这两个阶段是一个整体,中心内容都是实现现代化,第一阶段是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阶段是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者在成熟程度上所有区别。

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的不懈追求。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认识和阐释自上世纪中叶以来延续了近70年。1960年初,毛泽东同志提出“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的“四个现代化”国家。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同志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宣布实现“四个现代化”的任务,即“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同时,毛泽东同志也明确提出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被理论界称为“第五化”。

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对现代化的不懈追求,一方面体现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提出,另一方面体现在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表述。

4.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涵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这五个词汇,就是五个规定,构成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涵。富强是指经济强盛;民主是指政治进步;文明包含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谐是指国家、社会、人民团结一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美丽是指生态建设,绿水青山,环境优美宜居。这五个规定,总体上对应的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内涵的演进发展。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要努力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放开初期,我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规定只有两个。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里增加了一个规定——“富强”。2007年十七大进一步提出,要“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也就是说,到党的十七大又增加了一个规定——“和谐”。总而言之,党的十九大之前,我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有四个方面的规定。那么,党的十九大在这四个规定的基础上又增加了一个“美丽”,强调生态方面的资源和环境问题。由此,我们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规定就变为五个。

以上就是我围绕新时代新思想这一主题主线宣讲的十九大精神宣讲内容。也是我在学习中深刻体会的,与大家共同学习、共同提高,谢谢大家!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期末下一篇:设计部工作总结及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