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构成设计教学论文

2022-05-04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三大构成设计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摘要:三大构成课程是当前阶段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模式也要进行一定的调整,才能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将就三大构成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意义以及其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三大构成设计教学论文 篇1:

三大构成在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性

【摘 要】形态构成学是由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个部分组成。形态构成主要是通过学习艺术造型的内在组织结构和相应的内部关系,找寻艺术创作中的共性,是艺术设计专业必修的核心内容。在教学中,主要培养学生的艺术塑型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其中彻底掌握三大构成的内容是在训练中的第一步,也是人才培养的关键因素。学习并掌握好三大构成的知识,是能否培养出在艺术设计中将技术、技巧、技法及体现整体素质和艺术修养人才的至关重要的内容。

【关键词】三大构成;审美能力;艺术修养;综合素质

一、三大构成的来源

“三大构成”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三门课程的总称。又可称之为“构成原理”。提起“三大构成”,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些词都不会陌生。说起“三大构成”,对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第一个反应就是——包豪斯。谈到“设计”,就会联想到“构成”;谈到“构成”,就会联想到“包豪斯”。可以说:如果没有包豪斯,也许就不会有今天构成对设计的影响。说到“设计”,就不得不提到“包豪斯”。

“构成”起源于包豪斯的设计改革。“包豪斯”,1919年由德国著名的建筑设计大师沃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在德国魏玛市建立的第一所设计学院——“国家包豪斯学院”。包豪斯设计学院1919年成立,1933年被迫关闭,受战争的影响。从成立到关闭一共历经了三个重要时期,分别是魏玛时期的包豪斯(1919-1928)、迪索时期的包豪斯(1928-1930)、柏林时期的包豪斯(1930-1933)。在短暂的13年间,前后培养了一大批涉足在设计各领域的杰出人才。直到20世纪中期,日本艺术设计领域才开始引进三大构成的教育体系,并将它变成了一门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和完善。中国的设计构成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由香港引进,后便逐渐成为国内艺术院校通用的美术艺术设计基础的教学课程至今。

二、三大构成的含义和特点

(一)平面构成

平面构成是现代设计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三大构成之一。平面构成是指在二维空间内,将既有的物体形态,按照一定的规律和法则进行分解、打散、重新组构的训练方法。主要研究在二维空间内,结构构成的变化视觉规律。让视觉元素在二维平面上,如何按照美的视觉效果和力学原理进行编排和造型。研究形状和形状之间如何形成无穷变化而变化的构成图形。它主要是强调形态之间的对称与均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的同时,还强调图形给人的视觉冲击力。在教学中,主要是给学生讲授平面构成中的构成基本要素和构成的基本骨架。

平面构成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点、线、面。起初在教学中,先培养学生的构思构图能力。将基本构成元素点、线、面、转换成具体的视觉元素形象——形状、大小、位置、方向等重要元素,再加上通过基本骨架进行组合形式来完成视觉传达的功能性、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目的。常见的基本骨架为规律性骨骼——重复、近似、渐变、发射以及非规律性骨骼——密集、对比、特异。

在教学中,这三个方面的内容是相互结合,不能分割的。在教学的过程中,主要将这三个方面结合实际情况,通过命题的方式,灵活的运用这三个方面的知识,使学生的大脑中初步形成能将元素灵活合理的组合,创造出新颖、有趣等方面的视觉效果的新图形。因此,平面构成是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能力和设计能力的基本方法。它告诉我们如何在混乱与感性的思维中寻找规律和秩序,在以一种理性思维的方式来研究如何组织图形元素,达到创造设计的作品。在高校现代艺术设计基本训练中是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如何在设计初步建立新思维的重要方法。

如果说平面构成是创造形态的骨架,那么色彩构成则是将创造的形态赋予灵魂。从色彩本身上看,没有难看的色彩,只有选择不搭配的色彩。在色彩构成的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教授如何调色的理论原理。要分清楚色彩的物理理论的内容如下:色彩产生的原理(七色光谱、光源色、物体色、固有色)、色彩的基本分类(三原色、三间色、复色)、色彩的基本属性(有彩色系与无彩色、色相、明度、纯度)、色彩的混合(加法混合、减法混合、中性混合)、色彩与心理(生理知觉、心理感情效应)等内容。设计通过色彩的色相、明度、纯度等功能来传达作品的风格。但在颜色的应用上,更重要的是如何应用色彩视觉、色彩心理、色彩情感去创造更丰富的颜色,如何使作品更好的传达出作品的内涵含义,提高设计的品格和效果。如果能掌握好这几个方面的内容,多加练习和多加摸索,这样才能在以后的学习和设计创作中,更加突出作品的个性化和设计的创意性,使作品具有更加强烈的视觉渲染力和视觉张力。因此,色彩构成是现代艺术设计领域必须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

(二)立体构成

平面构成是表现在二维空间的平面上,那么立体构成则是表现在三维空间上的。立体构成这门学科是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富于个性的、多样的立体形态学科。它主要通过使用各式各样的材料材质来体现形态造型的能力和构成能力,将材料与立体形态进行重新组合,创造出新样式的形态。立体构成的核心内容主要是了解立体感觉、认知物体的结构和空间形态创造的基本课程。能将二维平面的形态带进三维立体空间中表现。在二维平面的物体上,将物体形态赋予高度、深度、宽度,在使用各种材料来表现出新形态。立体构成在结构上符合力学的原理,在加上材料和工艺的结合,是艺术和科学的完美的体现。通过对立体构成的学习,学生能在学习中感受三维立体的空间感、空间想象能力和控制立体空间的能力,能够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立体空间造型能能力。

三、三大构成的重要性

在艺术设计的教学中,学生通过对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的相关理论内容学习,能够明白构成的基本原理和表现方法,掌握基本构成设计的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关系元素、实用元素的特性及其作用;了解色彩构成中色彩形成的条件,理解色彩体系、理解色立体的原理,掌握色彩搭配的方法和类型,熟练运用色彩的心理知觉感,为将来设计出更好的设计作品打下良好的色彩基础。立体构成在三维世界中创造具有深度和体量的形态空间。通过教学时学生了解立体构成在于把艺术或设计上所需要的各种形态巧妙地配置在指定的空间中,以材料和纯粹的抽象形态为素材,并按照视觉效果,运用力学的原理进行组合,促使艺术构想源源不断,使自己的感觉获得提升。

参考文献:

[1]赵志生.对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改革的探索与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09.

[2]路家明.色彩与设计的转换—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教学研究札记[J].北方美术,2010.03.

[3]金玺铎,仁英.谈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体系建设[J].高教研究,2006.04.

作者:乐希

三大构成设计教学论文 篇2:

解读三大构成在高职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意义及改革

摘 要:三大构成课程是当前阶段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的内容以及教学模式也要进行一定的调整,才能更好的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本文将就三大构成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意义以及其在教学改革中的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三大构成;艺术设计;意义;改革

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中,三大构成课程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对于学生基础知识的牢固掌握具有重要的意义。三大构成的内容包括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以及立体构成。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三大构成课程已经深深的融入到我国高职院校艺术设计课程体系之中,因此,当前阶段针对三大构成课程的改革对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来说意义重大。

1 三大构成对于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的重要意义

可以说,三大构成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基础。三大构成主要是由平面、立体结构以及色彩研究三个方面组成。三大构成的为视觉教育提供了更加科学规范的理论基础,使得传统的依靠主观感觉进行视觉教育的模式得到改善。三大构成教学是美术与设计的基础课程,是现代造型设计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践基础。因此,三大构成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的艺术思维得到有效的开发,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此外,三大构成课程还能提升学生的归纳整合能力,使学生的色彩感知能力得到切实的提升,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为学生后续的艺术设计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2 现阶段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三大构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艺术设计专业教育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这门课程已经成为我国高职院校的重要课程之一。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社会环境的改变,艺术设计专业招生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但是与之相对的是,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却陷入了困境,其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学效率以及质量难以达到理想要求。究其原因,是因为字三大构成课程引入我国以来,一直是遵循既定的内容以及程序进行教学。但是近些年来,我国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我国的社会环境也随之改变,这就对艺术设计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这样的情况下,三大构成课程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要求,因此对其进行创新改革已经刻不容缓。此外,我国高职院校的三大构成课程普遍是参照本科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进行的,这将导致课程教学与实际情况之间出现巨大的偏差。需要知道,本科教学与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标准是有所区别的,将本科的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教育缺乏科学合理性。

3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三大构成教学改革策略探究

3.1 根据专业要求对课程设置进行优化

对高职院校三大构成课程的改革必须以实践为依据,针对当前阶段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需要对教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整合并结合实际要求进行优化重组。这就需要个高职院校对艺术设计各专业课程教学的特点进行充分的了解,之后以此为依据制定科学的教学规划,根据人才培养的实际标准对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探索。这种改革不应过度关注课程容量的增减,而应该注重课程的设置与各专业之间的有效衔接,为学生后续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并要结合实际案例加深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改革之后,课程的内容要有针对性,加强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在知识传授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学生们将知识融会贯通。此外,其内容也要与时俱进,通过丰富多彩的内容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通过多样性的教学手段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例如,在进行平面构成重复、近視的设计过程中,可以适当的添加一些实践性内容,如地板的设计。再如,在色彩构成的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图案设计的内容。在立体构成的教学中,添加一些模型设计的内容。这样就可以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辅助与实践,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

3.2 丰富教学方式

在对三大构成教学内容进行优化的基础上,还要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以适应新的教学内容。在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是课程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因此,教师要采取适当的教学方式去迎合学生的这种思维方式,这样才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所以,在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必须将形象教学的方式渗透到教学实践的全过程之中,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此外,教师也可以将计算机技术应用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使用更既生动形象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这样不仅可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还能促进学生创新探索能力的培养。

3.3 更新教学理念

新时期的三大构成课程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还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师必须对教学观念进行创新,更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认识到现阶段课程教学的实际要求,在教学实践中,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通过高效的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教师可以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优质的课堂设计实现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提升学生的艺术设计水平。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我国高职院校三大构成课程的改革过程中,要从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教学方式的创新探索以及教学理念的更新三个方面入手,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终实现教学效率的提升以及学生艺术设计专业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郑旭东.“三大构成”课程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中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轻纺工业与技术,2016,03:7173.

[2]黄有迪.高职艺术设计“三大构成”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18:109110.

[3]卞小燕,王文玲.艺术设计专业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学改革[J].纺织服装教育,2015,01:4345+49.

作者:李文雯

三大构成设计教学论文 篇3:

论三大构成与时尚设计相结合的教学创新

摘要: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在进入新世纪后,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课程的目标、形式、内容和方式上,都有较大幅度的升级调整。从传统三大构成设计教学模式浅析,到当前三大构成设计教学模式发展状况,再到时尚产品设计专业对于三大构成设计教学模式的一些创新尝试及成效,本文有针对性分析。

关键词:三大构成;时尚产品设计

文章编码:1672-7053(2019)01-0043-02

三大构成课程从八十年代开始成为所有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重要基础课,在我国设计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国内设计教育的标志性产物。但是随着社会进步、技术发展、产业升级、行业不断细分后对设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更细致而具体化的行业需求,需要根据不同专业对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调整与优化,在三大构成课程中导入面向职业岗位的多元化规范与标准,形成形式语言艺术化和创意化的设计基础课程。

1 传统三大构成设计教学模式浅析

三大构成课程,指的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及“立体构成”三个设计基础课程,对于中国艺术设计类型的专业学生,三大构成课程是大家最熟悉且无法绕开的专业基础课程,它们奠定了所有学生设计语言能力的基本结构。三大构成课程起源于上个世纪初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是划分传统艺术和现代设计教育跨时代发展的标志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课程被引入中国,最先开设于广州美术学院和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前身),随即在中国刮起了一股现代设计概念模式的飓风,是中国的设计教育发展前期最重大的历史节点。

本文所指的传统三大构成设计教学模式,指的是截止到上个世纪末中国通用的三大构成教学模式,以下为传统三大构成的教学模式。

1.1 平面构成课程

主张以抽象的形式来表现,放弃传统的具象写实手法,平面构成也因此以新的造型原则逐渐发展成为现代造型设计训练的基石出课程。

1.2 色彩构成课程

通过训练色彩之间的关系调和搭配,达到具备色彩审美能力、应用能力的设计基础课程。

1.3 立体构成课程

是一门学习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美的立体形态的基础课程。

1.4 三大构成课程核心特点

首先,三大构成课程不是孤立的学科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紧密相连,共生互补;其次,三大构成课程是以概括、提炼的方式进行能力培养,由繁入简,其基础理念是一致的,其教学受众对象也是单一性的;再者,三大构成课程针对的是共性的学习群体,在所有的设计学习中导入统一的理念和方式,从而形成一致的学习模式进入到下个阶段的课程学习。

2 当前三大构成课程的教学现状

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在进入新世纪后,有了长足的发展,在课程的目标、形式、内容和方式上,都有较大幅度的升级调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二

1)根据专业细分与不同需求,课程在设定上有授课区分。随着时代发展脚步,设计教育也在原来大专业板块上细分出多种专项学科类别,而传统的宽泛式教学模式无法应对多种行业设计需求,在整体的设计教学模式上,也升级为多元化、针对社会行业目标清晰的点对点专业教学板块模式。作为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三大构成,也在设定上根据不同专业进行了模块划分,明确对应细分背景下的专业课程体系。

①在平面视觉设计课程中,主干课程为“字体设计”、“标志设计”、“海报设计”等侧重平面的课程,在该专业类别的三大构成课程以系统平面视觉编排、图案、文字及艺术类插画手段训练,以培养平面视觉系统设计能力为目标开设的基础课,课程中占绝大部分比例的是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而立体构成多以结构性、功能性立体包装类别训练为目标。

②在产品设计课程中,主干课程为“造型基础设计”、“人机工学设计”、“产品专题设计”等侧重立体空间并研究具体结构的课程,在该专业类别的三大构成课程以结构、功能训练为主要手段,结合不同的圖案及表面肌理设计,是培养立体结构性设计能力为目标开设的基础课,课程中占绝大部分比例的是立体构成,而平面与色彩构成主要解决外观可视化美观效果及材料的肌理质感设计能力。

③在空间设计课程中,主干课程为“工程制图”、“工艺材料”、“空间专题设计”等侧重立体空间关系的课程,在该专业类别的三大构成课程以空间形态、造型、结构与功能为主要手段,结合平面图案、材料色彩肌理设计,是培养具有风格化空间设计能力为目标开设的基础课,课程中占大部分比例的是立体构成,而平面与色彩构成主要解决空间的立面美观效果、空间的材料肌理及色彩搭配等专业基础能力培养问题。

2)根据应用载体的发展,课程在训练技术上有明显转变。随着科技的发展,互联网行业主导了现代生产与生活,手机、PAD等可移动终端替代传统纸质媒体成为设计应用的主要终端载体,也同样决定了设计工具和技术的更新换代。

三大构成课程训练的方式和技术经历了二十年前由电脑工具代替手绘工具的转变,现在又面临着传统的静态式应用软件向多媒体动态视觉软件的转变,新的软件工具也成为课程训练的主要手段和工具。多媒体技术融入到三大构成课程,是目前课程训练方式和技术的重大转变标志。

3)根据设计服务对象的精准定位,课程在表现形式上有升级。传统的三大构成课程在表现形式上是概念性的图案、色彩和结构,由于现在设计教育模式的升级,不同的设计对象决定了三大构成课程在表现形式上的深度延展。

①“平面构成”课程,在平面视觉类别中由静态迈向动态,可视化的移动终端展现是其发展的目标;在空间或立体设计类别中,平面图纹图案结合材料质感,是课程展现目标。

②“色彩构成”课程,色彩已经融入到界面、排版、实物和商品中,色彩紧密结合心理学、商业模式和人机交互模式,展现到实际的应用效果中。

③“立体构成”课程,结构性、功能性与艺术性的高度融合是课程展现形式的新目标。

目前,三大构成课程在细分设计专业背景下,成为了点对点、精准定位的模块式教学模式,并更新了教学的技术和软件工具,其展现的最终效果也更趋向于实物化,并以动态效果呈现。

3 时尚产品设计专业对于三大构成设计教学模式的一些创新尝试及成效

笔者从事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多年,也同时承担了时尚产品专项设计课程教学,对于设计基础课程到专题课程的衔接和逻辑关系深有体会,目前细分到时尚创意皮具设计学科中,三大构成课程教学形式与创意皮具设计课程形式有很多共同点,经过近年来的授课,课程创新上个人有一点小尝试,在课程训练方式、设计概念创意形式及最终展现效果上,有以下几点体会:

1)在构成设计课程中导入时尚文化。作为时尚创意产品设计基础课程,三大构成课程应以特有的、专属的时尚创意文化为核心,在文化背景的引领下实施构成课程教学,在学生有限的时间空间内能最大限度的深挖视觉创意及美化效果,又能让三大构成课程与后续的专题设计课程形成统一的限定条件,对于设计基础的夯实有实质的教学成效。

2)在构成设计课程中实现电脑工具和手工制作的有机结合。在三大构成课程实施中,将立体构成的课程部分作为皮具产品结构实施课程,在此基础上进行皮质表面的纹理、图案及配饰的创意设计训练作为“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的命题,从而达到创意在电脑工具和手工制作复合创造过程中实现,平面、色彩、立体三大构成在软件中构思、继而在手工制作实操中完成,这个过程既有现代设计工作流程,更锻造学生学习设计专业所必须具备的“匠人”精神。

3)在构成设计课程中强调材料质感与肌理再设计的重要性。以往的三大构成课程使用材料单一(多为纸材),在皮质创意产品中以皮质材料的应用作为构成设计的基础材料,让课程学习在皮质材料上得以展开和深入,对于皮质的粗细、光滑程度、色彩搭配、作为“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课程必须进行的训练项目,强调基础构成设计中的材质肌理组合设计,让材质和肌理设计提前成为基础能力,有的放矢,使学生在三大构成设计课程中得到专属行业的基础能力锻造。

4)在构成设计课程中实现系统性设计。三大构成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的基础训练课程,是在时尚创意产品的概念、外观、结构、纹理、肌理质感和色彩上是整体连贯的系统化设计。平面构成课程实现纹理图案的创意组织、概括和美化,同时辅助立体构成完成外结构的比例和轮廓造型设计,融合材质搭配、肌理再设计和色彩搭配等能力训练,达到综合性复合型设计技能训练课程模式。

5)在课程中设定与后续專业专题课程的无缝链接通道。基于三大构成课程是概念性的半成品训练课程,在完成基础的图纹图案、肌理纹理和结构轮廓设计后,留下了很多课程未解决的问题,包括实施成品的工艺流程、图纹应用到实物的效果、皮质结构的多样化制作方案等,都是学生在三大构成课程结束后留下的问题,这些问题,自然地打开了一条通往后续专业专题课程《皮具设计》、《皮具制作》、《产品专题设计》……的路径,学生在了解基本的造型、素材与视觉美学原则,初步制作半成品产品基础上,渴望进一步掌握制作工艺,提升设计技法,完善产品包装及结构,这些都形成了推动后续专业课程无缝对接的捕垫,从而构建出一套符合行业规律一体化高效率的教学体系。

4 结语

三大构成课程学习是一个有机整体、系统学习的设计课程,其成果反应在多元化的设计制作半成品上,优化、细分行业标准的整体模块课程,并与后续专业专题深化设计课程形成逻辑体系,三大构成基础课程才能成为新形式下设计教学的支点。

参考文献

[1]何颂飞.立体形态构成[M].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2]王安霞.构成设计[M].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作者:卓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东亚经济发展研究论文下一篇:施工安全电力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