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心理论文提纲

2022-10-11

论文题目:隔代教养方式对留守初中生学校人际关系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作用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快速转型发展,大量农村劳动力得到释放,剩余劳动力纷纷转向大城市,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留守群体。在庞大的留守群体中,留守初中生因处于人生关键期而备受关注。这主要是留守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三观尚未完全建成,是属于极易产生自我认知失调的冲突阶段,加之留守初中生父母外出打工,其教育和抚养更多由隔代即祖辈承担。祖辈与孙辈普遍存在代际鸿沟,彼此观念差距大,使得祖辈与孙辈在看待问题时极易产生冲突,这种冲突会直接体现在隔代教养方式上。同时,留守初中生所处的环境大多是家庭和学校,因此在家庭和学校中的表现值得关注。留守初中生学校人际关系作为人际关系的一种,在学生时代尤其是初中生群体身体、思维发生快速变化的时代,但是身体、思维的发展并不是同步的,极容易产生冲突。留守初中生在日常生活中受隔代教养方式的影响,也会逐渐形成稳定的处事思维和行为倾向,这对留守初中生处理学校人际关系也产生重要作用。因此,本文设想,在不同的教养方式下,学校人际关系如何表现?除了隔代教养方式影响学校人际关系外,是否还会有其他因素共同影响学校人际关系?这是本研究所关注的核心问题。本研究以重要他人理论和首属群体理论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采用隔代家庭教养方式量表、师生关系量表、友谊质量量表和心理弹性量表,对山东省菏泽、德州两个地区三所初级中学的474名留守初中生、320名非留守初中生进行了调查,对数据进行主成因子分析、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共同偏差方法检验、回归分析,探讨留守初中生隔代教养方式、心理弹性对学校人际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留守初中生与非留守初中生在学校人际关系和心理弹性上存在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留守初中生在与老师的相处中要比非留守初中生更具冲突性,但是留守初中生的同伴关系要比非留守初中生更亲密,冲突较少。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弹性水平整体较好,但是低于非留守初中生,且在情绪控制和人际协助存在问题。第二,隔代教养方式、心理弹性和学校人际关系在人口学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在:(1)在性别上,男生以专制型教养方式为主,女生以情感温暖型教养方式为主;女生同伴关系要好于男生,但在师生关系上无差别;男生心理弹性要明显好于女生。(2)在年级上,初一以专制型教养方式为主,初三以溺爱型教养方式为主;初一的师生关系要明显好于初二、初三,初三的同伴关系最好,初一的最差。(3)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隔代教养方式没有显著差别;非独生子女同学关系要好于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心理弹性要好于独生子女。第三,隔代教养方式、心理弹性、留守初中生学校人际关系三者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情感温暖型能显著提升留守初中生的心理弹性水平,促进留守初中生学校人际关系的发展。专制型阻碍高水平心理弹性的形成,不利于留守初中生高水平学校人际关系的形成。高水平心理弹性促进留守初中生高水平学校人际关系的形成和发展,低水平心理弹性不利于留守初中生高水平学校人际关系的建立。第四,心理弹性在隔代教养方式与留守初中生学校人际关系起部分中介作用。心理弹性在情感温暖型教养方式和留守初中生学校人际关系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心理弹性在专制型和留守初中生学校人际关系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针对师生关系和同伴关系存在部分冲突的现象,本研究从学校人际关系中的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两个角度,提出如何提升留守初中生学校人际关系质量对策,为留守初中生正常社会化保驾护航。

关键词:留守初中生;隔代教养方式;学校人际关系;心理弹性

学科专业:社会学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文献综述

1.2.1 隔代教养方式的研究

1.2.2 学校人际关系的研究

1.2.3 心理弹性的研究

1.2.4 隔代教养方式、学校人际关系和心理弹性的关系研究

1.2.5 简要评价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图

1.4.1 研究思路

1.4.2 技术路线图

1.5 研究意义与创新性

1.5.1 研究意义

1.5.2 创新性

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留守初中生

2.1.2 隔代教养方式

2.1.3 学校人际关系

2.1.4 心理弹性

2.2 理论基础

2.2.1 重要他人理论

2.2.2 首属群体理论

第3章 问卷制定与调查

3.1 问卷制定

3.2 问卷预调查

3.2.1 预调查样本情况

3.2.2 预调查问卷信效度检验

3.3 问卷正式调查

3.3.1 正式调查样本选取

3.3.2 正式调查样本情况

3.3.3 正式问卷信效度检验

第4章 隔代教养方式、留守初中生学校人际关系、心理弹性现状研究

4.1 隔代教养方式、留守初中生学校人际关系、心理弹性现状

4.1.1 隔代教养方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1.2 留守初中生学校人际关系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1.3 留守初中生心理弹性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4.2 隔代教养方式、留守初中生学校人际关系、心理弹性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4.2.1 隔代教养方式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4.2.2 留守初中生学校人际关系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4.2.3 心理弹性在人口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

第5章 隔代教养方式、心理弹性对留守初中生学校人际关系的影响

5.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5.2 研究假设

5.3 隔代教养方式、留守初中生学校人际关系、心理弹性间相关关系研究

5.3.1 隔代教养方式与留守初中生学校人际关系的相关分析

5.3.2 隔代教养方式与心理弹性的相关分析

5.3.3 心理弹性与留守初中生学校人际关系的相关分析

5.4 隔代教养方式、心理弹性对留守初中生学校人际关系影响的回归分析

5.4.1 隔代教养方式对留守初中生学校人际关系影响的回归分析

5.4.2 隔代教养方式对心理弹性影响的回归分析

5.4.3 心理弹性对留守初中生学校人际关系影响的回归分析

5.5 隔代教养方式对留守初中生学校人际关系的影响: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检验

5.6 隔代教养方式、心理弹性对留守初中生学校人际关系影响的结果分析

5.6.1 隔代教养方式对留守初中生学校人际关系影响的结果分析

5.6.2 隔代教养方式对心理弹性影响的结果分析

5.6.3 心理弹性作为中介作用影响的结果分析

第6章 结论与讨论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对策

6.2.1 师生关系的改善

6.2.2 同伴关系的改善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致谢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弱势学生群体教育论文提纲下一篇:新时期企业会计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