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教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建设——以某教育系统为例

2023-02-25

1 引言

近年来, 审计工作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监督管理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令第11号《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自2018年3月1日起施行。内部审计工作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

2 背景

某教育系统有直属单位56个, 均属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其中处级单位6个, 科级单位50个, 在校学生约6万人, 在职职工4700余人。某教育系统充分认识内部审计的作用, 分析内部审计面临的难题, 通过加强内审工作规范化建设, 以提升内审工作的履职效能, 进行了一些探索实践。

3 当前内审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 内部审计组织体系建设尚不健全, 内审机构独立性不强, 报告关系不明, 在系统内的认可度不高。内部审计往往与财务科或纪检部门合署办公, 影响审计的独立性, 不易理顺报告关系, 在直接向主要领导报告还是向部门负责人报告时左右为难, 间接影响审计结果的利用;同时因为内审机构不独立, 相对的执行力较弱, 对促进被审计单位完善治理、实现目标这一审计目标体现不够, 在系统内的认可度不高, 有时还易被曲解为找茬。

(2) 内部审计工作机制建设不健全, 审计作业不规范, 审计质量不高。首先内审工作能依据的法律法规不多, 需借鉴国家审计的一些作业规则, 内审工作存在一些工作底稿、作业流程不规范的情况, 可能会导致漏审等影响审计质量的情况发生;其次利用社会审计机构的制度不健全, 难以保证外部审计的质量, 易被社会审计机构牵着鼻子走。

(3) 审计队伍建设不完善, 审计人员综合素质不足, 审计新技术运用不足, 不利于提高审计的质量和效率。内部审计人员往往是由财务人员转型而来, 知识结构相对单一, 文字综合能力、综合判断能力、工程项目审计能力、计算机审计能力有所不足;审计方式也多是传统审计方式, 对计算机审计、大数据审计方式还在起步中。

4 改进内审工作履职效能的一些措施

4.1 加强内部审计组织体系的规范化建设, 增强独立性及权威性

2014年12月某教育系统成立了独立编制, 财政全额拨款的内部审计中心, 将内部审计工作从原财务基建科独立出来, 改变了财务基建科在审计工作中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情况。内审中心在人员和经费上完全独立, 教委主要负责人主管内部审计工作, 内审中心直接向教委主要负责人报告, 职责定位更加明确, 审计结果利用更加及时有效, 保障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及权威性。

4.2 加强内部审计工作机制的规范化建设, 提升审计质量及结果利用率

(1) 从教委层面加强工作机制的规范化建设。从教委层面进行制度化建设, 不仅体现了领导的重视, 而且推行的力度也更大更快。教委先后出台了《内部审计工作规范》、《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实施办法》、《内部控制审计实施办法》、《建设工程项目审计实施办法》、《教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通知有关内部审计工作管理的规定》等多个文件, 全面规范指导内审工作。

这些文件明确规定实行审计全覆盖, 制订了五年轮审计划, 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与离任经济责任审计相结合, 做到系统内科级单位全覆盖。开展内部控制审计, 专项审计等, 做到业务全覆盖;明确年度审计计划由内部审计中心征求党工委、纪检部门、干部监管部门, 业务科室意见后编写, 报教委主要负责人批准后执行, 保证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审计工作, 同时也使内审工作成为一种常态工作, 正确引导被审计单位的观念, 打消其对内审工作的抵触情绪;明确审计报告会商由纪检部门、干部监管部门共同进行, 促进审计结果的运用。明确了内审中心工作范围、内容、工作程序、人员经费保障, 使内审工作有序开展。

(2) 从自身层面加强工作机制的规范化建设。规范细化审计工作流程, 内审中心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先后制订了《内部审计工作办法》、《内部审计工作手册》、《内部审计管理制度汇编》等一系列规范性制度, 根据本系统业务特点, 梳理业务流程, 细化了执行标准, 可操作性强。保障了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化运行。

建立质量控制制度, 落实岗位职责, 审计项目实行组长负责制, 明确二级复核, 三级复核的岗位职责, 将责任落实到人。在业务上还接受审计机关的抽查, 定期接受外部审计机构的复查, 将审计复核作为审计质量控制的长效机制。

建立年度报告制度, 报告本年度工作情况, 针对本年度发现的重点问题, 典型性、普遍性、倾向性问题进行归纳反映, 为教委进行系统性规范提供资料, 将可能发生的系统性问题消除在萌芽阶段, 切实防范系统性风险, 实现审计“预警职能”。

建立整改制度, 审计整改是落实审计成果的抓手, 内部审计中心对审计整改进行跟踪检查, 对未落实的整改事项深入分析原因, 提出处理措施, 对屡审屡犯、整改不力的学校进行通报, 实现审计工作的闭环管理, 促进审计结果的运用。

4.3 加强利用外部审计力量的规范化建设, 保证审计质量

教育系统工程项目的审计较多, 因工程审计涉及专业知识较多, 一般内审人员无法胜任, 教委因此对工程投资项目审计业务进行了公开招标, 择优选择了多家社会审计机构, 由内审中心对社会审计机构的工作进行把关。内审中心制定了《外聘审计人员参与审计工作管理办法》、《中介机构参与本系统建设项目审计服务考核办法》、《建设工程项目审计管理制度》、《建设工程项目竣工决 (结) 算审计程序》等制度, 首先对系统内单位进行划片, 社会审计机构抽签决定当年审计片区, 一年后轮换, 避免双方长期合作, 影响审计的独立性, 同时在选择社会审计机构时, 内审中心会将参与了预算编制的社会审计机构与工程决算审计分离, 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年终内审中心会对社会审计机构进行考核, 不合格的将被取消资格。其次对外包的审计项目进行全方位、全过程跟踪管理, 全面参与审计报告的会商, 全面复核审计报告, 保证审计质量, 提高审减率。

4.4 加强审计队伍的规范化建设, 适应审计新要求

优化审计队伍。随着大数据审计时代的来临, 审计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审计思路、审计理念及审计方式方法与时俱进, 审计队伍建设也需适应审计新要求, 教委有重点地引进工程技术人员、计算机审计人员充实内部审计队伍, 为实现“多专业融合、多角度分析、多方式结合”数字化审计模式储备人才资源。

壮大审计队伍。内审中心承担的审计业务范围逐渐增大, 专业审计人员不足, 为解决这一矛盾, 创新地在各学校成立内审小组, 负责小型工程投资项目的初审, 初审报告报内部审计中心审核, 很好地缓解审计人员不足的矛盾, 同时也将审计向基层延伸, 强化系统内各学校的内部治理。

提升审计人员综合能力。每年结合教育系统业务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 提升审计人员的查证能力, 掌握政策, 把问题查深查透, 确保定性准确。提升综合判断能力, 分析问题尽量有法人思维, 避免碎片化、机械化、孤立地判断问题, 而要以小见大, 由表及里分析问题根源, 归纳、提炼具有本质性、规律性的风险问题以及管理制度中的薄弱环节, 善于从体制、机制、制度层面提出有针对性、有价值、可行有效的审计建议, 为高层的科学决策提供服务。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审计中实施双人调查取证, 几级复核签署底稿的作业方式, 形成团队协作审计, 规范审计组内部沟通机制, 进行组内会商和讨论, 利用团队的智慧开展审计, 既有利于分工协作, 又有利于传帮带, 推进审计队伍梯次化建设。

摘要:本文就目前内部审计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以某教育系统近年来开展的工作为背景, 提出通过规范化建设来改进内审工作履职效能, 提高内审工作质量。

关键词:内审工作,规范化建设,建议

参考文献

[1] 张亚军.谈内审工作底稿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J].中国内部审计, 2017 (4)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隧道渗漏水诱因及治理措施论文下一篇:论“互联网+”背景下的高职院校会计教学的创新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