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训练学角度浅析赛场气氛对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影响

2022-09-12

1 前言

所谓氛围是指周围的气氛和情调, 其中气氛则是在一定环境中给人某种强烈感觉的精神表现或景象, 情调是思想感情所表现出来的格调, 事物所具有的, 能引起人的各种不同感情的性质, 不同的大众喜爱及参与程度等诸多因素而导致具备不同的赛场氛围[1]。随着高水平竞技体育运动的发展, 运动员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赛场气氛成为当今运动中存在的普遍现象, 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运动员的竞技状态, 影响成绩的出色或正常的发挥。赛场气氛主要是指观众及裁判所形成的特有气氛, 汉语词典释义:气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但却是客观存在的, 一定环境中给人某种强烈感觉的精神表现或现象[2]。文章主要研究主客场因素对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影响, 运动员如何通过系统的训练适应主客场的环境以取得良好的成绩和结果。

2 相关文献综述

刘建和教授将竞赛环境定义为竞赛活动赖以在其进行的环境。曲科宇《赛场氛围与运动员心理的关系》中提到:在竞技体育运动中, 赛场氛围与运动员心理的关系是十分微妙的, 也是在相互制约下决定其胜与负。一般情况下, 和谐的氛围产生平和的心理;紧张的气氛, 产生相悖的心理;不和的情形, 产生焦虑的心理。有些不利的赛场氛围, 急需运动员自己去调整的, 这就是心理因素在竞技体育中的作用。

孙克双《论CBA与NBA赛场氛围及场地设施的差异》中提到:在当前竞技体育中, 良好的赛场氛围及设施可以激励参赛运动员更好的发挥出自己的竞技水平, 同时还能提高比赛的观赏性。本文试图通过对CBA与NBA不同的赛场氛围以及器材设施进行比较分析, 有利于进一步促进CBA联赛在我国的开展, 扩大竞技体育的经济效益, 提高全民健康意识和参与篮球运动的积极性。

曲科宇《赛场氛围与运动员心理取向》根据赛场氛围的客观因素, 加上运动员的主观心理职淀, 在竞技场上的运动员心理取向, 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 赛场氛围与运动员心理态式相谐时, 产生共鸣的心理取向;第二, 赛场氛围与运动员心理态势相悖时, 产生逆反的心理取向;第三, 赛场氛围与运动员心理态势相左右时, 产生焦虑的心理取向。

Bauer, Sauer和Exler通过对体育文学的研究, 认为体育赛场中特殊的气氛是人们在参加体育活动时所创造出来的, 在体育赛场内的气氛不仅创造出额外的价值, 而且创造独特的娱乐价值。

范·甘迪的观点大概更为客观, 好的工作条件并不一定会带来胜利, 但工作环境的改善还是会给球队带来积极影响, 球员们可以确信他们受到了重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卡尼亚和卡伦将主场优势的操作定义描述为:“在主场与客场比赛次数相同的情况下, 比较主场和客场比赛的赛程, 一致发现主队在竞赛中获胜的比例超过50%。”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阿·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 才会出现比赛兴趣。”竞技状态是指运动员获取本人最佳成绩的最适宜状态 (身体、技术、战术、心理、智力等的综合体现) , 它主要取决于运动员通过训练后机体内部各系统功能的和谐积聚, 即运动员的运动素质、技术水平和战术水平已形成一种较高级的平衡, 神经系统调节能力达到顶点, 所以, 表现竞技状态最重要的特征就是运动成绩。

马特维也夫认为:竞技状态是运动员在训练大周期范围内形成, 在一定时间限度内保持和规律性变化的对运动成绩的最佳准备状态。

Nideffer认为最佳竞技状态状态是一种理想的唤醒水平, 这种唤醒水平导致心理和生理加工过程达到比较好的统一, 从而产生比较好的成绩。

曼德勒在自己的教科书中这样解释说:瓦解和失助可能导致同一种情绪状态。最后, 如果失助是极端的或不断发展的, 它可能转为绝望和抑郁。

有些专家对奥运会和各大洲田径、游泳比赛的一些冠军进行了统计, 发现其中只有15%~20%的运动员在比赛中表现出了自己的最高成绩, 而80%~85%的人都低于自己平时的最高水平。显然, 成功地调节和保持运动员的最佳竞技状态, 已成为一个普遍的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3 研究方法

1) 专家访谈法。在研究过程中按照拟定好的访谈提纲, 就本研究相关问题征求专家、同行的意见与建议, 并与他们研讨, 从中得到许多启发, 对本研究起到重要的作用。

2) 文献资料法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 通过重庆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涪陵区图书馆、中国期刊网及中国知识资源总库, 详细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30余篇。根据研究需要参阅了社会体育学、体育经济学、学校体育学、国家体育总局的相关资料和文件, 为本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提供理论支持。

3) 逻辑分析法。对查阅的文献资料、访问结果进行分析、综合和归纳, 找出问题存在的原因, 并提出自己合理化的建议。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4.1 赛场气氛对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影响因素

赛场气氛应是:以运动竞赛活动为中心的自然体育环境和社会体育环境以及与运动竞赛相关联要素的总和[3]。运动员、教练员以及裁判员是其主要的内部影响因素, 而观众、比赛场馆、主场服务、温度等是其主要的外部影响因素。本文中赛场气氛对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影响主要从观众行为、教练员的行为、裁判员的行为三方面因素进行分析。

1) 观众行为。Kotler Barker认为体育赛场是有空间局限的, 观众在这样的环境空间里对赛场的刺激做出反应, 从而创造出相应的比赛氛围。赛场气氛主要受两个方面影响:唱歌/欢呼 (声音的分贝) 和拥挤的人群 (人群大小/容量) 。随着比赛越来越精彩, 以及人们对精神生活的更高追求, 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向赛场, 去观看比赛, 去体验比赛所带来的激情, 现场观看比赛己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此, 分析观众的特点是非常有意义的。

(1) 观众的数量。研究表明, 大多数运动比赛的成绩不受观众绝对数量的影响, 增加观众数量, 只会自然地提高运动员的唤醒水平, 但是达到一定的限度后, 运动员的兴奋情绪就不再提高了。博登指出:观众人数的多少对运动员成绩的影响依赖于运动员对情景的解释, 在运动中, 观众的绝对数量不是重要的, 重要的是他们的出现所传递给运动员的信息。Neave&Wlofson也同样认为, 有了观众的支持, 运动员们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成绩。

(2) 观众的倾向与评价。观众的倾向直接影响运动员的比赛情绪。运动员在主场比赛时, 面对的观众大多数是支持自己的球迷。他们所营造出的赛场气氛有利于主队技、战术水平的发挥, 而这种气氛往往给对方运动员造成心理上的压力, 从而影响客队运动员技能的正常发挥[4]。如比赛过程中观众会做出各种各样的行为。例如加油、呐喊、喝彩、起哄、嘘声、喝倒彩等。他们所做的行为其目的是为了对自己所喜爱的队伍产生积极作用。在主场比赛, 观众多数是主场球队的球迷, 他们大多期望主队获胜, 从而用各种行动来干扰客队队员的发挥。如当客队运动员控制球有上乘表现时, 客队组织进攻出现精彩场面时, 观众多以嘘声、起哄、喝倒彩等来干扰, 使客队队员不能正常发挥, 从而陷于被动状态。莱特妮和阿罗伍德进行了一次测验。发现观众消极的言语能使运动员产生烦恼, 观众的消极评价使复杂任务的成绩下降, 使简单的成绩提高。

2) 裁判行为。裁判在一定程度上是球场秩序混乱和球员乃至球迷暴力行为的“导火线”。在赛场气氛的影响下, 由于某些裁判员由于职业心理素质不过硬, 来自主场观众及比赛场外其他因素的压力, 使得裁判员在判罚过程中有意或无意, 自觉或不自觉地表现出偏袒主队的倾向, 出现错判、误判、漏判、反判, 尤其是在关键球判罚处理上的偏差, 为主队充分发挥技战术提供了契机。为了证实这种情况的客观存在, 美国体育科研学者Nevill做了以下的实验:让6位裁判在无主队观众反应的背景下判断, 6位裁判在有主队观众干扰的情境下判断。实验结果表明:在有观众反应干扰的情境中裁判的判断明显偏向主场队员。

3) 教练员行为。教练员的过激言行主要包括追问、指责裁判员, 对裁判员使用不礼貌、过激的言辞、违反规定不参加赛后新闻发布会等。教练员提出过分要求或对比赛的现状不满意批评运动员时, 运动员会感到沉重的压力, 比赛时出现极度紧张情绪影响成绩的发挥。Gayton、Brioda和Elgee调查了144名中教练员关于在他们各自执教领域中影响主场优势的潜在因素, 这些教练员认为对设施的熟知、旅行、观众支持、裁判偏袒和自我实现的期待会影响他们执教运动员的比赛和训练。

4.2 以美国职业篮球主客场制为例分析

为了避免某些项目的优秀运动员 (队) 除参加世界大赛之外, 相互躲避的不良现象, 同时为增加比赛激烈程度, 更有效的提高比赛的收视率和观赏性, 国内外很多的比赛体制都做出改革, 实行了主客场联赛制。NBA对常规赛成绩较好的球队的奖励是在季后赛时获得较多的主场之利, 历史上5战3胜制的比赛模式是:2个主场—2个客场—1个主场。目前采用的7战4胜制的比赛模式是:2个主场—3个客场—2个主场。篮球比赛由于主客场因素会对比赛结果产生很大的影响, 在双方实力接近的比赛中, 拥有较多的主场之利客观上提高了球队获胜的概率[5]。NBA的统计数据表明, 主场的比赛胜率明显高于客场多年来, 常规赛的主场胜率为63%, 季后赛的主场胜率一般在66%以上, 在客场比赛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影响运动员的竞技水平[6]。

1) 不适应客场气氛。由于观众的过度干扰和影响容易使球员出现生理负荷与心理负荷的过度积累, 比赛中的高度应激也会阻碍球员的技能发挥和球员的对所获得的技能知识的意识提取, 导致运动员竞技能力下降, 比赛时他们正常的运动感觉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影响运动员的自信心, 从而导致队员心理紧张, 情绪波动较大, 放不开手脚, 形成投篮不准、传接球失误, 战术组织失控的现象, 影响比赛的发挥[7]。

2) 不适应客场观众。在竞赛过程中, 观众为主队加油助威, 而向客队喝倒彩、奚落、起哄。特别是当比赛进行到白热化时, 整个赛场被观众的喧闹声、嘘声和口哨声所覆盖。客队运动员如对此没有充足的心理准备, 肯定会因此而情绪紧张, 惊慌失措, 发挥不出正常的技战术水平[8]。

3) 不适应客场裁判。某些裁判员职业心理素质不过硬, 在客场环境气氛的影响下, 确实潜意识或无意识地在某些判罚上偏向主队。客场运动员如果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认识这一点, 就会由于气愤和愤怒而使情绪波动, 因此而影响运动员技战术水平的发挥。

4.3 以我国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为例

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 只考虑主客场因素对竞技状态的影响, 我国运动员在参加这种世界范围内的大赛时所表现出来的竞技水平:1984年第23届奥运会中国队共夺得15枚金牌, 列金牌总数第4;1988年第24届奥运会上, 中国运动员共夺得5枚金牌;1992年第25届奥运会上, 中国运动员共夺得16枚金牌, 列金牌总数第4;1996年第26届奥运会上, 中国运动员共夺得16枚金牌列金牌榜第4名;2000年悉尼奥运会中国夺得28枚金牌, 金牌和奖牌总数首次进入世界三强;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 中国代表团夺得32枚金牌、17枚银牌和14枚铜牌, 列金牌榜总数第2名;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获金牌51枚, 位居世界第一。从我国运动员取得的成绩来看, 创造历史的佳绩是在自己的本土, 在本土作战对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产生了良好的循环和促进作用。

4.4 通过训练调整运动员的适应能力

最佳竞技状态形成主要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一个是教育学过程中的运动训练因素, 另一个生物学变化过程中的生物节律因素, 这里运动训练因素是第一位的, 是形成最佳竞技状态的基础[9]。马特维也夫认为:竞技状态是运动员在训练大周期范围内形成, 在一定时间限度内保持和规律性变化的对运动成绩的最佳准备状态。由于赛场气氛的影响, 在比赛前或比赛中对运动员竞技状态的调节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各种模拟训练减少因主赛场气氛而带来的不利影响, 保证运动员高竞技状态取得优异的成绩和结果。

1) 在注意比赛结果和队员表现时利用录音营造客场比赛气氛进行训练, 让运动员经常在人为模拟的喧闹环境中进行训练, 并尽量让运动员多参加有不同心理倾向的观众在场的教学比赛。

2) 在客场竞赛前, 教练员在准备会上一定要充分分析客场观众可能出现的气氛, 尤其要把某些观众可能怀有的敌意告诉运动员, 使他们在心理有所准备, 这样可防止临场慌乱和紧张。

3) 教练员在客场竞赛时要采取不同的指导方式, 对性格内向的运动员要多加鼓励, 对性格外向的运动员则要提醒他们保持镇静和遵守规则, 利用各种粗鲁动作 (注意不引起受伤) 来防守训练队员, 要求队员稳定情绪力争进攻得分。

4) 训练比赛中, 故意失误而要求队员迅速做出调整继续比赛, 运用各种助力模拟出场上的比赛气氛、赛场情景, 使运动员熟悉并适应这种情况, 使运动员主、客场作战心理趋于一体化, 使其主客场作战都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5) 运动员对客场裁判的适应首先是教练员本身的适应, 即教练员要认识到客场裁判的判罚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因此, 教练员在客场指挥时, 无论从态度到行为都应服从裁判的判罚。在平时训练中, 教练员也要以同样的态度去影响运动员, 这样, 一旦在客场比赛碰到裁判的不公或失误, 也不至引起运动员情绪大的波动而影响技术水平的发挥[10]。

6) 赛前阶段运动员心理状态起伏较大, 这一阶段心理调控十分重要, 直接影响最佳竞技状态的形成。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和借助不同条件、不同手段和措施来进行, 客场作战队员心理处于劣势, 多处于身体疲劳, 情绪低落或情绪波动时, 应对客场作战的队员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5 结束语

赛场气氛是无形的、不可控制因素, 由于赛场气氛特点的多样性、复杂性, 应根据具体的赛场气氛进行相应的训练, 促使运动员心理恢复正常, 有利于技能、技巧的充分发挥, 取得优异的成绩。理解赛场气氛的作用和价值, 对探讨运动员的训练有着重大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摘要:影响运动员竞技状态, 包括旅途、时差、气候, 赛场环境、气氛、裁判等诸多因素。作者以美国职业篮球为例, 从赛场氛围因素、训练学角度对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影响为切入点进行分析, 并通过合理的训练方法降低这种因素对运动员的影响。

关键词:体育训练,赛场氛围,运动员,竞技状态

参考文献

[1] 曲科宇.赛场氛围与运动员心理的关系[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 (3) ;170-17.

[2] 熊茂湘.体育环境导论[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3] 翁锡全.体育?环境?健康[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4:2—3.

[4] 程利群.论CBA联赛主场文化[J].体育与科学, 2005 (3) .60—63.

[5] 刘卫民, 柳建庆.体育比赛中主场优势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 2006. (3) .

[6] 王德喜.主场优势与主场文化的构成要素:NBA文化的社会学分析[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 (3) .

[7] 张辉.对影响篮球比赛结果的若干条件的研究[J].辽宁体育科技, 2001 (4) :17—19.

[8] 全国体育学院教材委员会.运动训练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0:20—21.

[9] 马红宇.主客场赛制中的客场劣势分析[J].体育学刊, 2001, 8 (4) .

[10] 薛岚.NBA主场文化探析[J].体育科学, 2005.2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析计算机网络管理中的安全风险分析与防范技术策略下一篇:让我们走出低效慢功的困境——谈提高农村体育教师备课的有效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