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误区,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能力

2022-11-08

现代文的阅读, 主要是理解内容和形式, 而正常的途径是通过形式去接触、感知、理解、鉴赏内容。从”观文“的角度看, 倒是先从语言文字入手去理解篇章结构和作者立意的所在, 所以观文的能力就是我们要培养的阅读能力。“观文”是一个内涵很丰富的概念, 同是一种文体的文章, 还有表现技巧的不同, 谋篇方法的不同。同一题材的伤口, 也有作家不同的语言和风格, 总而言之, 这个“文”是千变万化, 千差万别的而不是千篇一律的。而这些特点都应该是阅读中让学生认识并有运用于阅读实践的能力, 但这些方面不能没有主次, 不分巨细, 什么是阅读中的“主”呢?

1 通读全文, 感知语言

(1) 高考现代文主观阅读试题, 不单单考查对段落和某些主旨句、关键句、关键词的理解阐释, 还要考查对整个全文内容的总体把握。因此, 我们要观其大略, 通读全文。只有这样, 才能总体把握全文的主要内容, 才不会在做题时犯断章取义、以偏概全的错误。面对一篇文章, 先整体快速阅读, 弄清文章的体裁及大致内容。是说明文, 则先弄清说明对象和说明中心;是议论文, 则把握中心观点;是散文, 则看懂描写对象, 抒怀基调;是小说, 则抓住中心人物和中心事件。捷径:一看前端标题, 二看文后注释。

标题是文章最重要的信息。说明文的标题往往直接点明说明对象或说明中心, 就像《景泰蓝的制作》、《神奇的极光》等。议论文的标题无非三种, 一种是直接点明中心观点, 像《改造我们的学习》;一种是间接点明中心观点, 如《别了, 司徒雷登》;一种是确定论述对象或范围, 如《中国艺术表现里的虚和实》、《孔孟》等。散文的标题则主要是确定描写对象, 如《故都的秋》、《我的空中楼阁》等;其抒情基调蕴含在与标题紧密相关的关键性语句中, 如《故都的秋》中“北国的秋, 却特别地来得清, 来得静, 来得悲凉”句;这些关键性的语句往往也是散文主旨所在。

如果文章的末尾还有注释, 则这些注释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注释如果是交代文章的出处及创作时间, 实际上是提示你要“知人论世”。只有结合作者及时代背景, 才能准确把握文章的中心。

(2) 这里所说的对语言的感知, 不是指语言的基础的常规性的认字、正音的静态教学, 而是指语言在表达思想情感的动态教学, 也就是说是指语言如何准确、有分寸的表情达意, 或如何周密有条理的表情达意, 或如何形象、生动, 爱憎分明的表情达意, 这就关系到课文中的一些语言现象的分析、理解和运用。

我们首先要考虑用词, 语词孤立起来是静止的, 单一的东西, 而实际运用起来即是活的动的东西了, 我们对语词的理解, 只有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才能做出对语词含义的优劣正误的判断, 只有理解了语词的语境义, 才能对句段做作出真正的理解。总之对语言的感知力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一个重要的内容, 在这方面, 可以调动语法, 修辞等语文知识, 作为理解分析的依据, 把静态的语言知识, 化为动态的语言的理解能力, 这是阅读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

2 理清脉络, 划分层次

文思是“行文思路”的简称。行文思路是作者反映生活, 或者阐述看法所走的路子。阅读文章必须能理出作者思维发展的过程。只有理清思维发展的过程, 才能理解文章的全貌, 准确领会文章达意的真实本质。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可以设计几个问题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思路。第一个问题是:恩格斯在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情形后指出“这个人的逝世, 对于欧美战斗着的无产阶级, 对于历史科学, 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句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后明确, 这是全文的总纲, 是全文思路的出发点, 在些基础上, 又推出第二个问题:课文如何紧扣这个纲来阐述?学生读读议议后明确了, 课文3~7自然段扣紧这个纲来阐述, 先论述马克思“对于历史科学”的伟大贡献, 接着又问第三个问题:最后两段写什么?与前面论述有什么联系?学生明确最后论述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 爱戴和悼念”“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前面的论述是因, 后面两段是由因推出的果, 这样思路层层推进, 水到渠成, 经验丰富变样的思路分析, 使学生不仅能领会本文严谨的结构, 雄辩的逻辑力量, 而且更深切地认识马克思形象的伟大。

阅读全文如此, 阅读一个段落也是如此。全文有全文的思路, 段落有段落的思路, 全文思路的表现就是篇章结构, 段落思路的表现是段落的层次, 在分析段落层次时应特别注意段与句群的关系, 有的段就是一个句群, 有的段包含两个以上的句群, 如果段落是由句群组成, 搞清句群的特点, 分析句群对理解内容, 读懂文章有很大的帮助, 《在北京大学成立一面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的第七自然段是一个句群, 正确地分析这个句群就能领会作者在这一段中的思路, 这是一个总分关系的句群。第一句话总说对全国青年的希望, 其中有两个重点词语。下来的几句话就对应这两个词语分别阐述。层次十分清楚。学生如果能领会这点, 再举一反三, 对其它类似的语句就能理解了。

研究全文文思必须和文体特征结合, 记叙文应着重研究事件的起因, 经过、结局, 议论文应着重研究论证过程, 说明文应着重研究说明顺序, 这是文思在不同文件中体现的特点。在分析理解一般行文思路时, 还应注意一些艺术化了的文思, 如《祝福》一文写祥林嫂悲苦的一生从而揭露封建礼教对劳动妇女的摧残。但鲁迅却不从祥林嫂的第一次丧夫初到鲁镇, 第二次丧夫再到鲁镇, 最后在鲁的祝福声中死去一路写来, 而是用倒叙法, 让社林嫂在鲁四爷年祝福的鞭炮声中寂然死去, 因而造成悬念, 引起人们思考, 祥林嫂为什么会死?她是一个怎样的人?鲁迅一开始就抬出一具尸首向封建社会宣战, 这样的构思就能达到更好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目的。

研究全文文思还可以从开头结尾的谋划, 详略主次的安排, 行文线索的贯穿, 过渡照应的勾连, 伏笔悬念的设置方面去考虑。帮助我们更好的找出层次, 把文章化繁为简。

总之, 对文章层次的理解力是培养阅读能力的第二个重要内容, 在这方面调动记叙文的结构法, 议论文的论证法, 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乃至句群的知识, 化为对文思的理解力。

摘要:提高学生阅读现代文能力, 首先要从整体上感知全文, 弄清文章体裁, 准确把握文章中心。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 准确把握词语的含义, 真正理解句段。其次, 理清文章的行文思路, 理解文章全貌, 准确领会文章主旨。

关键词:现代文,阅读能力,培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怎样养好大蚕下一篇:从归化异化角度浅谈英语习语的翻译——以与动物相关习语的翻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