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网络资源应用功能研究论文

2022-04-10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信息网络资源应用功能研究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本文针对网络信息资源集成应用的需要,通过探讨WebServices技术体系,构建了基于WebServices的网络信息资源集成框架,并结合国内外有关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了案例的分析和研究。

信息网络资源应用功能研究论文 篇1:

继续教育教学中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分析

摘要:为了引入教育数字化这一概念,需要从教育教学的要求上进行探讨与分析,同时,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还可以让更多的教育资源得到利用,易于教师依次总结不同教育资源中的重难点之处。除此之外在继续教育中运用此项技术,还是对教育数字化概念的积极探索,也是达到教育教学一体化要求的基础条件。正因此,需要在教学组成、教育影响因素的角度,分析与探讨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方法,并从中带动应用信息化技术的效果提升,对继续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全新的尝试。

关键词:继续教育教学;信息化技术应用

引言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不仅是简化继续教育教学工作的难度,更重要的是从中进行更多的教育教学尝试。因此,继续教育教师应通过课程信息化的设计,以不同课题下的内容为主体,构建出层次分明的教育教学课堂,引导学生关注到重难点内容外,避免实际教学工作陷入低效化的窘境之中。除此之外,把继续教育与信息化技术结合起来,有利于减少时间、空间对继续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让参与继续教育活动的人,能够从中了解到更多的专业技术知识,并依据教师提供的内容,从不同角度补充和更新自身固有的知识。此外,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还利于开展与组织课后服务,实施具备教育教学弹性的方法外,达到拓展课程的要求。正因此,探讨继续教育教学问题时,应将积极地将信息化技术融入其中。

一、继续教育教学中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要求

繼续教育应将更多的理论知识融入课堂之中,以信息化教学的方式利于提升继续教育课堂效率,这是因为,信息化技术本身就具备较好的便捷性,能将多种知识组织在同一个教育平台,也利于在实际教学中融入各个学科的知识。正因此,除了要提出挖掘可用教育资源的要求外,还应从资源的实践应用层面,探讨各领域的知识,以确保知识内容具备先进性和典型性的特点,从中为参与继续教育的人员提供更多的支持。其次,还应结合当前的社会发展环境,从多个角度探讨继续教育中的问题,以此在继续教育中开展相关的主题活动,组织参与继续教育的人,通过多元的形式认识相关的理论知识,用不同的视角参与进学习和理论研究中,这就对继续教育教师提出了第二项要求,那就是了解每一种信息化技术所提供的功能,以及功能价值。最后,在教育教学工作的视角看,好的教育,要有简单易懂的流程,也要有简化理解的作用,以便帮助参与继续教育活动的人员,从中提取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并能够根据不同资源,认识学科规律和继续教育教学的模式。

二、继续教育教学中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方式

(一)内容整合

对应用信息技术的要求进行研究,可以发现内容以及内容的形式是影响继续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内容。为此,应在基于继续教育教学的要求,从各种平台搜索可利用的教学资源,并在继续教育教学课堂中罗列出来。以此,明确继续教育的形式和方法,才能利用音、视频资料等不同形式的内容,开展教育教学工作计划,使参与基于教育的人员能够从多个角度,接受到理论知识。同时,依靠对继续教育内容的整合,循序渐进地组织教育教学计划,才能使整个教育工作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由选择继续教育资源的过程中,改变继续教育教学课堂的内容组成,可以真正做到让资源带动参与人员学习的效用,从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知识,讲解和传授给活动参与人员,还能够更好地形成对外辐射效应。

(二)数据库建立

着眼于提取和记录可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并将其融入继续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可不断推动继续教育教学工作向外拓展。同时,以继续教育教学工作要求为中心,结合数字技术对课程内容进行处理,并将其制作成微课录入数据库平台,有利于参与继续教育教学的人员,在不同时间段提取和反复观看,进而解决继续教育教学工作时效低、成效慢的问题。此外,以音视频内容的形式,创新继续教育教学方法,并从中转变呈现知识的方式,还可以为参与继续教育教学的人员提供更多帮助。而在教学信息化的方向探讨,数据库的建立还利于使其成为继续教育教学工作的载体,在此基础上加强教学成效,并且能够开发出形式不一的教育方法,协同继续教育教学工作理念,满足不同阶段参与继续教育教学人员的学习要求。

三、继续教育教学中信息化技术应用的价值

(一)丰富功能

通过信息化技术为继续教育教学工作赋能,制作出符合继续教育教学参与人员的需求,并制定出具备教育弹性的课程体系,可丰富继续教育教学工作的途径。除此之外,利用这类技术还能激活对网络资源的使用,能够在继续教育教学工作中,建设出科学的教育方法,达到教学资源共享、教学流程线上化的目的。这也是应用信息化技术丰富继续教育教学途径的另一种体现。其次,资料库、微课、信息共享平台的出现,也使得继续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空间变大。基于此,除在重难点环节,设置相应的信息化教育方法外,还需对教学工作进行细化,提高继续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度外,扩大对参与继续教育教学活动人员的影响。由此可见,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丰富了继续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方法,需要教学人员投入更多的关注,以此通过技术赋能课堂,给予学生更多的基础性帮助,最终,把此项技术作为主体工具,提高继续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

(二)教学虚拟化

根据信息化技术的特点,研究此项技术对继续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首先应从这一技术的虚拟化特征的角度出发,将教材编写、教学实践与技能培训与之结合,对配套的教育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并在教学内容的编排上兼顾理论和实践知识的学习要求。以教育虚拟化这一特点为方向,探究实际教学方法,可以利用网络课程、虚拟实验强化学生的能力,培养参与继续教育教学活动人员的思维水平。基于此,继续教育教学人员应提高对此项技术的认识,更好地体现出信息化技术教学的科学性,这符合继续教育教学的要求,也符合学生的认知与学习理论知识的客观规律。除此之外,信息化技术的出现,也解决了当下继续教育教学工作在课时、内容方面的问题,通过网络课程在有限的课时下,提供更多的学习发展机会,结合网络资源规避教学内容有限等问题的影响,可以确保整个教学工作的质量,也能构建出开放、共享的教育平台。

四、继续教育教学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

(一)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面对继续教育教学工作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效率及效果问题,应从工作流程和方法的角度探讨,对教学要求进行补充,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可有效破解继续教育教学的内容组织问题。同时,由于教学资源库的组织是构建信息化课堂的第一条件。首先,需要针对教师堆信息化技术掌握程度和应用比例过低的问题,提高师资队伍的工作水平,对现有的教师队伍进行定期的技术培训,并加大继续教育教学工作信息化技术应用的设备投入,建立出刚性机制,来确保信息化教学的流程稳定,质量、效率得到双提高。其次,继续教育教学教师掌握了具体的教学流程,如若缺乏对信息化技术的了解,那么就难于提供优质、覆盖度强的教育内容,这将导致继续教育教学工作与信息化技术的融合度不足,难于明确教育教学主体内容的同时,也无法以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以信息技术辅助学生的理解。为此,需要从软硬件层面,以及教学流程和实际操作层面,帮助继续教育教学人员掌握这一技术的应用规律,确保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提高。

(二)建立教学资源库

教学资源库普遍不受重视,这将导致部分教学工作缺少必要的技术支持,也难于减少时间、空间对继续教育教学参与人员的制约。同时,教学资源库的组织和构建,可避免对参与继续教育学生的限制,使其能够自由安排学习及预习的时间。为此,应对组织教学资源库的方法和要求进行探讨,从教育教学工作的安排层面出发,首先应明确继续教育教学教师在组织教学资源中,所承担的责任和负责的工作内容,将繁杂的网络资源录入统一的教学资源库,并按照要求、按照内容别类进行分類,可以支撑参与继续教育的人员,根据资源库内的资料,自行进行查阅和学习。而从组织教学实践计划的层面出发,资源库的建立可补充参与继续教育人员缺乏的理论知识,使其根据不同阶段的要求,整理和构建学习框架。最后,教学资源库中的内容相较于书籍之类的载体,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查阅便捷性上,都具有更多的优势,这也使得继续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少教师会以视频等微课内容取代传统的教学方法。

(三)加强体系构建

推进继续教育教学工作信息化发展,需要教育教学体系的支撑,也需要基于教育体系进行教学层面的设计。然而,当前阶段继续教育教学工作普遍存在知识碎片化堆积的问题,正因如此,需要根据这一普遍性的问题,从中明确继续教育教学体系,优化教育流程外,使整个教育教学工作具备内在联系,以增加继续教育教学工作的系统性和逻辑性。除此之外,教育体系、管理体系以及技术应用体系,都是将教育信息化这一理论应用于教学实践中的方法,其不仅解决了继续教育教学思想不够全面,还规避了理论实践结合体现不够彻底的问题。为此,应从技术更新和教育教学理念转变的层面出发,将继续教育教学的标准、内容以及方法作为构建教育体系的分项,才能从中规范继续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法,使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具备一定的标准和依据,逐级推进继续教育教学工作数字化发展的步伐。在最后,继续教育教学工作本就与其他教学理论存在偏差,这是因为教育主体对象差异所导致的问题,基于此,制定信息化技术应用体系时,不能简单地照搬其他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标准,而是要从教学实践中出发,打通知识与理论的联系,内容与教学实践方式的衔接度。

(四)进行技术创新

统筹资源、构建数据库、统一基于教育教学平台是当前阶段应用信息化技术对教育教学工作赋能的三大要素,也只有这样,才能运用此项技术更好地实现继续教育教学工作的价值,当然这也是进行继续教育教学工作转型的本质需求。为此,参与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应从技术创新中,探讨利于进行教学实践的方法,完善继续教育教学工作的流程,使参与继续教育教学活动的人员,能够得到更多的实践培养。值得注意的是,在利用技术创新为教育教学工作赋能时,应避免整个继续教育教学工作,出现信息化技术使用泛化、形式化的问题,将此项技术作为一类载体工具,解决实际教学层面的问题,才能在保障继续教育教学工作主体价值问题的同时,达到更优秀的技术应用效果。基于此,在深入分析不同信息化技术的使用特点外,还应根据网络资源逐渐形式化的问题,将教育教学重心放置在教学创新和技术创新两个方面,以此将信息化技术作为载体工具,解决当前阶段继续教育教学工作的困境,这是使用直播、数据库等信息化技术的原因。正因此,需要在信息化技术的理论基础上,提出三大点技术创新要求,以便确保继续教育教学工作的可行性更高,工作路径也更宽泛。

五、结束语

应用信息化技术为继续教育教学工作赋能,最重要的是,从中进行更多的教学尝试和技术创新,以此打通课程信息化与教学实践化的联系,并将不同课题下的教学任务和工作安排为工作重心,打造出层次分明的课堂,并引导学生关注到重难点内容,发挥信息化技术应用的价值,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除此之外,还需对应用信息化技术的意义、要求和价值进行 探讨,从中构建教育教学工作体系,并通过将教学资源组织于数据库的方式,减少时间、空间对继续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让参与继续教育活动的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补充和更新知识,将信息化技术应用于自身的学习和实践中,确保基于教育教学工作的质量外,打造出集开放、共享功能于一体的教育平台。

参考文献

[1]涂郑禹,柳琦,李磊,李文彬.信息技术在继续教育化工专业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天津电大学报,2014,18(04):35-39.

[2]陈岚.论信息化技术在继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通报,2014,30(05):221-225+248.DOI:10.13774/j.cnki.kjtb.2014.05.047.

[3]张幻玲. 教育教学信息化背景下探讨微课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C]//2020年“互联网环境下的基础教育改革与创新”研讨会论文集.,2020:22-23.DOI:10.26914/c.cnkihy.2020.013501.

[4]郭春雨.信息化环境下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教育教学中的应用[J].华夏教师,2020(04):94-95.DOI:10.16704/j.cnki.hxjs.2020.04.062.

[5]王子琪.基于信息化技术的“半翻课堂”教学改革在中等职业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探索与研究[J].亚太教育,2019(12):130.DOI:10.16550/j.cnki.2095-9214.2019.12.108.

本文系2021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立项课题《基于信息化的继续教育管理创新研究》(课题立项号:2021SJA1628  )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江文(1977.10-),男,汉族,江西都昌,硕士,助理研究员/高级技师,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南通理工学院继教院,研究方向:继续教育。

作者:江文

信息网络资源应用功能研究论文 篇2:

基于Web Services的网络信息资源集成研究

[摘 要] 本文针对网络信息资源集成应用的需要,通过探讨Web Services技术体系,构建了基于Web Services的网络信息资源集成框架,并结合国内外有关研究和应用进展,进行了案例的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网络信息资源;集成;Web Services;XML

针对当前跨平台、跨数据库的网络信息资源集成所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介绍Web Services技术的体系结构和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Web Services进行跨平台、跨数据库的网络数据集成的解决方案,利用WebServices松散耦合等特性,把现存的各种网络信息资源集成整合起来,提取出有用信息来满足各种信息用户的信息需求,从而在不改变现有应用系统的基础上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共享。

基于XML标准的Web Services技术的发展促使Web Services应用不断成熟和完善。Web Services的主要目标就是在现有的各种异构平台的基础上构筑一个通用的与平台、语言无关的技术层,各种不同平台之上的应用依靠这个技术层来实施彼此的连接和集成。

1 网络信息资源

网络信息资源(Network lnformation Resource)是指以电子数据的形式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放在光磁等非印刷质的载体中,并通过网络通信、计算机或终端等方式再现出来的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从字面上可以理解为“通过计算机网络可以利用的各种信息资源的总和”;从目的上看是“为了提高信息系统效率从而实现资源共享而采用计算机网络整理、传递、获取的各种信息”;在范围上看不仅包括因特网上的各种资源,也包括各种局域网、城域网和广域网上的信息资源。与传统信息资源相比,网络信息资源在数量、结构、分布和传播范围类型、载体形态、内涵、控制机制、传递手段等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这些特点赋予网络环境下信息资源集成许多新的内涵。

所谓集成,是指某一系统或某一系统的核心把若干部分、要素联接在一起,使之成为一个统一整体的过程。从管理的角度来说,集成是一种创造性的融合过程。只有当构成一个系统的要素经过主动的优化、选择搭配,相互之间以最合理的结构形式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由适宜要素组成的、优势互补的有机体,才能被称为集成。而信息资源的集成,是指以信息为对象、信息资源为本体、服务为动力、网络技术为手段,把信息资源诸要素有机地链接成一个整体的动态过程。

据统计,截至2001年4月30日,中国互联网络域名总数约为69.2万个,网站总数约为23.8万个,网页总数约1.6亿个,在线数据库达到约4.6万个。然而,网络的迅速发展并不代表着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率越来越高,网络信息资源的无限、无序和优劣混杂以及存储这些资源的系统和数据库的异构性已成为人们有效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主要障碍。由此可见,如何从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以及不同应用系统和异构数据库中筛选出高质量信息显得日益重要,它直接影响图书馆及其信息用户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整个人类世界已经或正在通过网络建设成一个前所未有的超级数据库。今后,在网络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人将面临如何从网络分布在异地的大量异构系统和数据库中选择有用信息的问题。

由于网络信息资源存在地域分布不均衡,大量重置和浪费现象,且基础设施软、硬件平台不统一,造成资源不能共享,并且网络信息资源关联度差,信息资源库、应用系统异构程度高,造成大量“信息孤岛”。由此不难看出,传统的建设模式带来的结果是:一方面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制造信息孤岛;一方面各种信息用户苦于基础数据库没有信息、没有信息渠道和更新渠道,而另一方面大量已掌握的第一手、真实的数据又没有被充分有效地利用。这种状况不仅使人们投资建设的许多信息采集、通信和应用系统没有充分发挥作用,也制约了应用的进一步发展。

网络信息资源集成整合是突破现状的惟一途径。怎样才能突破目前的局面,实现网络信息资源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呢?若将现有系统推倒重来,建设综合的新系统,是不可能也是不现实的。现阶段要花钱少、见效快地大幅度提高行业信息化、信息资源建设质量和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惟一途径就是整合、集成现有网络信息资源。网络信息资源集成主要涉及两种方法:一种是对现有各种网络信息资源的集中,就是把现有网络信息资源集中起来,形成数据仓库,通过数据的抽取、转换、清理和装载,将数据从一个系统传输到另一个系统,同时对其进行整理和修改,从而符合数据仓库的需求,达到数据集成的目的;另一种是数据交换,根据信息用户的需求,不是形成数据仓库,而是在保存现有数据资源库独立性的基础上把现有网络资源通过统一的接口抽取整合起来,利用WebServices技术进行数据集成和数据交换。而本文则重点针对第二种方法进行论述,给出网络信息资源集成解决方案。

2 Web ServiVices技术

Web Service可以被认为是一种部署在Web上的对象(Web Object),因此,具有对象技术所承诺的所有优点。同时,Web Services的基石是以XML为主的、开放的Web规范技术,因此,具有比任何现有对象技术更好的开放性。

2.1 Web Services体系架构

WebServices体系结构基于3种角色(服务提供者、服务注册中心和服务请求者)之间的交互。图1显示了这些操作及提供这些操作的组件及其之间的交互。

(1)服务提供者。从企业的角度看,这是服务的所从体系结构的角度看,这是托管访问服务的平

(2)服务请求者。从体系结构的角度看,这是寻找并调用服务,或启动与服务交互的应用程序。服务请求者角色可以由浏览器来担当,由人或无用户界面的程序(例如另外一个Web服务)来控制。

(3)服务注册中心。这是可搜索的服务描述注册中心,服务提供者在此发布他们的服务描述。在静态绑定开发或动态绑定执行期间,服务请求者查找服务并获得服务的绑定信息(在服务描述中)。对于静态绑定的服务请求者,服务注册中心是体系结构中的可选角色,因为服务提供者可以把描述直接发送给服务请求者。

2.2 Web Services协议

Web Services区别于其他类似计算模型的部分原因在于Web Services使用了XML和基于XML的标准。最常见的是SOAP、WSDL、UDDI。这些技术使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能够以一种独立于特定编程语言、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的方式进行。笔者在这里仅对这些标准和协议作简要的介绍,详细阐述可以参阅文献柴晓璐等编著的《Web Services技术、架构和应用》一书(见图2)。

(1)XML规范。XML(可扩展标

记语言)由标准通用标记语言(SGML)发展而来,现已成为一种人们广泛接受的用于描述数据和创建标记语言的标准。同许多由专用走向标准的技术不同,XML是由W3C所定义的一种开放的、标准的技术。

(2)SOAP协议。SOAP(简单对象访问协议)是一种基于XML的、不依赖传输协议的、用于在应用程序之间以对象的形式交换数据的表示层通信协议,是Web Services的核心,可以看成是用户端与服务器端之间进行沟通的特殊语言。

(3)WSDL协议。Web Services的另外一个重要标准是WSDL(Web服务描述语言)。其被用来描述WebServices的相关信息,它把网络服务定义成一个能交换消息的通信端点集。

(4)UDDI协议。UDDI(统一描述、发现和集成协议)是一套基于Web的、分布式的、为Web Services提供的信息注册中心的实现标准规范,是一个跨产业、跨平台的开放性架构,可以帮助Web Services开发商在Intemet上公布自己推出的Web Services,同时也可以被企业发现。

3 基于Web Services的网络信息资源集成框架

3.1 Web Services集成的特点

Web services基于Internet的标准协议,其接口仅定义了能够被收发的信息,没有系统平台和编程语言专用格式的要求,非常适合于动态的Web应用系统集成,它有如下特点:

(1)良好的封装性和松散耦合性。Web Services是部署在Web上的一种可调用组件对象。调用者仅能看到该Web Services的功能列表,而无须了解其功能实现。

(2)跨平台的应用集成。Web Services以XML语言作为服务界面和协议描述的规范,完全屏蔽了不同软件系统平台的差异,无论什么平台下的程序都可以通过标准的协议进行互操作。

(3)集成的动态性和自主性。这些被封装为服务的系统可以动态地根据UDDI的信息进行匹配和连接相关的服务,被调用的服务又可以自主地再调用其他的注册服务,由此动态地形成柔性的应用服务链。

3.2 基于Web Services构建网络信息资源集成框架的可行性分析

(1)从应用角度来讲,由于Web Services所采用的技术是完全基于现有标准的,并且有的已发展为事实上的行业规范,这会增加信息用户的认同感,同时,各种Web Services技术平台,如Microsoft.Net、SunONE的出现,也使Web Services的开发、部署变得十分容易。这些因素都有利于Web Services被信息用户所广泛接受,并在实际中使用。另外,在进行Web Services开发时,用户不必推翻自己原有的底层架构,无须担心由此带来的投资风险和开发费用问题。

(2)从技术角度来讲,基于XML/SOAP的Web Services可以满足不同应用系统集成的要求。XML提供了异构系统之间相互通信所需要的统一的数据格式,可以解决不同应用系统由于信息格式和数据处理方式不同而造成的交互困难问题。SOAP基于XML和HTTP,使异构系统间的相互通信成为可能,同时还可以消除防火墙的阻隔,使处于不同防火墙内的应用系统可以通过Internet相互交换数据和文档。

(3)从发展前景来看,Web Services作为一种新兴技术,一开始便显露出旺盛的生命力。Microsoft、IBM等各大公司积极参与相应技术的研究和规范的制定,同时也投入巨大的力量在其产品中增加对Web Services的支持,这将使得Web Services的应用成为一种趋势,WebServices的发展将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由此可见,与传统方式相比,Web Services的设计和应用更加简单,此外,由于Web Services基于XML等开放协议,因此它能够被广泛接受并向前兼容,潜在地消除了日后为支持新技术而需要进行二度投资的风险。再者,Web Services的服务接口可以动态改变(当发生这种改变时,Web Services使用者可以通过到UDDI自动重新查找、绑定而适应这种改变),因此可以实现一个动态的集成,这在不断扩大/变动用户需求和商业应用的情况下,对实现其应用集成也有很大的好处。所以,针对网络信息资源在网络环境下的特点,利用Web Services技术进行集成是可行的。

3.3 基于Web Services的网络信息资源集成框架

网络信息资源的分布是不对称、不均衡的。网络信息资源的集成是信息资源的有机组织。网络信息资源集成是由多种网络数据库组成的标准、有序、完整的信息体系,能任意拆分、组合、编辑、检索、输出信息产品,能揭示信息表征、内容和关系,满足用户的各种需求。数据库集成管理形态包括对象数据库、分布式数据库、工程数据库、演绎数据库、知识库、模糊数据库、时态数据库、统计数据库、空间数据库、科学数据库、并行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参考数据库、源数据库、混合数据库和虚拟数据库等。因此,我们在这里谈的集成主要是指基于异构数据库的数据集成。我们知道在网络中存在着大量的应用系统和资源数据库,但是它们大都是彼此异构且独立的。从而,如何进行异构数据库的数据集成是本文关注的焦点。

(1)传统解决方案

一般地,应用系统的开发大多采用“独立的解决方案”,在特定的操作系统平台上,在特定的集成开发环境下,基于特定的数据表达格式,进行特定应用软件系统的开发,很少考虑应用的可集成性、可重用性、可定制性和可移植性,造成了众多软硬件平台及各类应用系统并存的局面,结果往往形成了众多的数据孤岛和小规模的紧密集成””。人们最开始是以编写代码的方式实现异构系统和数据库之间的对接和通信,后来产生了组件对象技术,如微软的DCOM、SUN的EJB、OMG的CORBA等。这些技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问题,但它们仍然不够便利,而且也不能提供一个整体的构架,使所有的网络数据资源真正无缝地集成在一起。

(2)Web Services应用解决方案

1)网络信息资源集成主要面临的问题,

——无序性:网络信息资源组织和发布没有使用统一的标准与规范,造成网络信息资源之间关联度差,从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低重用性网络资源。

——异构性:网络信息资源存在形式各异,分布环境千差万别。目前的网络信息资源以文本、多媒体、网站等多和形式存在,分布环境由于操作系统、数据库类型、网络条件的不同而多种多样。

——封闭性:现有各种网络信息资源各自独立,缺乏有效的互连互通机制,导致其互操作性差,协作困难,很难产生各种资源的聚合附加值。

正因为存在如此问题,所以如何把各种网络信息资源集成起来,更好地为各种网络信息用户提供信息服务,是我们利用Web Services集成网络信息资源的目的所在。我们使用Web Services集成网络信息资源,并不是要完全地替代传统的应用集成模型。实际上,我们看到在同构的系统内部,传统的分布式技术如DCOM或者CORBA等,能够很好地工作,Web Services所需要做的,是支撑现存的下层机构,把不同的异构系统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2)提出方案框架(见图3)

——建立一个中心交互界面,如数据库,在其服务站点上提供Web Services接口,用来实现中心数据库与异构网络资源服务器的数据库之间的通信功能。

——设置一个基于Web Services实例实现的服务,通过适配器在各异构数据库所在局域网的对外服务器上实现代理数据接入网关对异构应用系统的数据库进行访问,以解决无法访问数据库的问题。

——实现与数据库无关的数据描述。充分利用XML语言的描述能力描述各种SQL语句及数据集。

3)应用案例

下面将以物理上分布分散、使用不同语言开发、不同操作系统平台和数据库的应用系统为案例,用Web Services实现其基于Internet的整合集成。

——需求分析。由于各种系统的开发语言、平台和数据库都存在异构性,决定选取基于Web Services的整合集成框架。

——功能分解。详细分解各系统提供的功能和服务,并编写对应的接口,封装成Web Services实例。

——步骤实施。利用SOAP和HTTP协议通过Internet发布封装的Web Services,用WSDL描述各WebServices的功能和访问接口等信息,在UDDI注册中心进行注册;客户端通过自己的用户界面,进行服务请求。用WSDL描述需要访问的服务,通过Internet用SOAP消息向注册中心发出查询请求;注册中心通过查找将对应服务的WSDL描述返回客户;客户用得到的WSDL描述生成SOAP请求消息,通过Internet绑定服务提供者。SOAP请求被作为一条HTTPPOST请求发出,交由Web服务器处理。Web服务器分析HTFP头信息并找到SOAP路由器的名称,然后将请求消息传递到指定的SOAP路由器。SOAP路由器分析HTTP头找出某个Web Services适配器的位置,将该请求传送到所请求的适配器;适配器激活应用。拥有单一或多种数据库的应用系统处理请求,并将结果返回各适配器;适配器将得到的结果打包成SOAP消息,返回给SOAP路由器。SOAP消息再返回到Web服务器。

——最终结果。客户最终得到包含执行结果的SOAP消息。

4 结 语

正如前文所介绍的那样,Web Services的提出就是为了解决异构的数据集成问题,所有上面所提到的一些异构性都可以通过Web Services技术进行整合,对服务进行定义,从而隐藏旧的应用接口的一些复杂性,异构系统间的交互(如数据交换、数据挖掘等)难题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基于Web Services技术的网络信息资源集成方案,可以方便地实现已有系统、新开发的Web Services应用等各种系统的数据集成。只有对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有效集成,才能使网络环境下的信息资源变为有序的信息空间,实现信息资源效用的最大优化,使网络信息资源发挥更大的效益,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作者:屈 良

信息网络资源应用功能研究论文 篇3:

提高中学物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策略

摘要: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是教师的基本技能。为了全面提升中学物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整合,文章提出了提高中学物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几点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中学物理教师;信息技术;策略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基础教育教学的技术得到提升,教学效果得到提高,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参差不齐,如何提高中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的水平,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将针对提高中学物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策略进行初步探讨。

一、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是中学物理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

1.信息技术的含义及其对基础教育的影响。信息技术,是指信息的获取、传输、加工、再生和施用等功能的一类技术。信息技术的基本功能就是扩展人的信息感官的功能。教育活动离不开信息传递与交流,因此,信息技术用于教育也是自然的事,语言、文字、纸、笔、课本、幻灯、投影、电视、电影、计算机、网络等,它们在信息的记录、传递、处理、呈现、交流等某方面或几个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而为教育所用。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或学习不可缺少的构成要素,它既构成了当代教育变革的社会文化背景,也充当了这场变革的助推器和核心内容。

2.信息技术对物理课堂教学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促进者,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兴趣。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手段取代了粉笔在黑板上涂抹,变成了优美的图片、影视资料在荧屏上展示,学生们在直观的感受中创设了情境,课堂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诱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锻炼学生的思考及探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3.信息技術应用技能是中学物理教师必备的基本技能。信息技术对物理教学有着积极作用,它既能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于物理概念规律的概括总结以及物理现象的解释,也能通过网络实施个性化教学和开放性教学。同时还能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信息技术环境下虚拟教学研究模式,为教育实践提供资源、技术、环境支持,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实践能力。最近,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的《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指出:“创新教师教育模式,培养未来卓越教师。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师范生生源质量显著提高,用优秀的人去培养更优秀的人。注重协同育人,注重教学基本功训练和实践教学,注重课程内容不断更新,注重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师教育新形态基本形成。”从中可以看出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又提出新的要求。

二、提高中学物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策略

1.采取措施引导教师树立先进教学理念,提高信息技术的认识。理念是灵魂,教学理念是指导教学行为的思想观念和精神追求。现代社会,科学技术日益发达,计算机和信息科学技术智能化、网络技术已走入校园为现代教育服务。21世纪对教师队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受到社会的肯定与重视。习近平同志在2014年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的讲话也谈到:“国家繁荣、民族振兴、教育发展,需要我们大力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需要涌现一大批好老师。”在这种时代大背景下,必须采取措施引导教师树立先进教育理念,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1)通过使用信息技术体验信息技术的魅力。只有通过自己在教学科研或学习中亲自运用信息技术,才会从切身体验中感悟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性,以及运用信息及技术支持教学创新的魅力所在。(2)聆听专家讲座,促进教学观念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已经深入教师的教学行为活动中。在信息时代支持教学的背景下,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接受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转变教学观念。

2.建立完善的中学物理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机制。在《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年)》中为了培养未来卓越教师,提出“互联网+教师教育”创新行动。充分利用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教学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推动以自主、合作、探究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变革。研究制定师范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提高师范生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能力。

对教师的培训,一般的分为职前培训与在职培训,对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措施。(1)职前培训中提高物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措施。中小学教师较低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教师的职前培训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各类高等院校尽管对师范生进行了信息技术方面的教育,但多数师范生的掌握程度还远远不够。为了与中小学教学需要相一致,近年来,大多师范院校都在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方面做出了切实的努力。师范院校一般都设置了计算机必修课,也设置了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院系并开设教育技术公共课程。(2)在职培训中提高物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技能的措施。由于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在职教师要不断学习,才能与时俱进,利用信息技术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才能使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不断提高。在职教师的培训途径,主要有:第一,利用好国培、骨干教师培训等形式使一部分骨干教师获得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机会。培训机构要认真设计培训课程结构,重点突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培训,要针对学员实际水平,有目的地培训。第二,县区级教育局要定期组织全员教研活动,进行关于信息技术应用的专家讲座,或示范课观摩和研讨活动。第三,学校为教师创造信息技术应用的条件,提倡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鼓励教师制作课件并参加各种大赛。

3.促进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与目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相整合,就是在物理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教师变革教学方法、变革教学手段的工具,为物理教学提供辅助教学资源,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目的:第一是整合运用使物理课堂教学模式由直接传授向体验探究转变。第二是信息技术的整合运用使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向模拟实验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转变。现在,许多教师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有的教师将数字化设备合理地应用于物理教学,例如,在讲超重、失重时,课前让学生观察、体验人在电梯里的感觉,课上展示教师自己用摄像机拍下的在电梯里人站在体重计上时,体重计随电梯升降而示数变化的画面,用以分析什么时候会超重,什么时候会失重,效果非常好。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的形式与方法。(1)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电子备课、演示教学内容。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教师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备课、教研、上网查淘资料、编写电子教案,利用目前流行的教学软件,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演示文稿或教学课件。(2)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资源环境。利用网络资源信息量大、有较强的针对性、互动方便、更新速度快的特点,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到指定网站进行有目的的自主学习或进行探究性学习。

4.开展信息技术应用技能考试或利用信息技术技能比赛等活动。(1)为提高中学物理教师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主管教育的市级或县区级行政部门可以组织中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能力考评,考试合格后发合格证书,并影响到评优评先以及职称评定。利用这种方式调动教师们学习信息技术的热情,促使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得到了一定的提高。(2)举行计算机应用技术的比赛活动,能促进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的提高。通过比赛促进信息技术的学习和应用,这是提高教师信息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市或县区教育局及教科研部门每年举行一次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评比活动,每两年举行一次运用课件进行上课的优质课比赛活动,这对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高,会起到示范、引领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给物理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促进学生的发展,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都有积极作用,所以中学物理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技能是一项必备的基本技能。教师应该首先转变观念,意识到信息技术对教学的作用,然后通过有效途径和措施提高自己的应用信息技术的实践技能,提高教师的教学素质。

参考文献:

[1]贾宁闯.我国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模式研究综述[J/OL].中小学电教期刊,2015,(12).

[2]荆永君,杨薇.现代教育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作者:赵淑梅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威客平台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论文下一篇:公路工程建设合同变更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