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医药类教材发展商榷

2022-10-28

高校医药类教材教辅是体现医药特色教学内容和特殊教学方法的载体, 是大学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材建设在医药创新型人才培养中也起到巨大的作用。两者结合在一起, 才能和谐快速发展之效。

1 高校医药类教材教辅发展的大环境

1.1 基于理论层面指导的科学发展观

十七大报告始终贯穿着一个鲜明的主题, 就是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深刻指出,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要优先发展教育,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材不仅是传承知识的载体, 也具有育人的功能, 必须体现国家意志, 体现爱国主义精神, 体现各民族的团结和祖国的统一。高等学校作为国家科技研发、转化、提高的中坚力量, 教材的编写, 不是知识的简单堆砌, 不是知识点的随意呈现, 而必须适应学生的认知特点, 必须遵循教学规律, 尤其医药类教材必须符合中国国情。

1.2 基于高校扩招形势下的需求增长

高校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 为高校教材教辅提供了广阔的市场。从1999年起, 我国开始了大规模的高校扩招[1]。此后的数年间, 我国高等教育在规模和数量上急剧增长。199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108万人, 2002年增至275万人, 至此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达到15%, 已经进入了大众化发展阶段。随后的5年间, 毛入学率度大都以2%的速度增长, 截止2006年普通高校招收本专科生超过546万, 净增势头回落, 但是仍保持较高水平增长。本专科生的增长直接刺激了研究生教育的培养模式转变, 但就招生人数来看, 增长依然迅猛。高校扩招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效应, 首当其冲的就是教材教辅的出版发行和制度建设。

1.3 基于行业利润的社会资本转移

社会资本的流动方向总是从低利润率、低回报的行业到高利润率、高回报的行业, 在国家政策支持, 高校扩招等利好因素刺激下, 我国出版业一直是教育出版一枝独秀。2004年, 我国出版社资产总额为443.44亿元, 其中教育类出版社占出版总资产的63%, 为279.54亿元。33家教育社总资产为101.76亿元, 占总资产的近23%。就盈利能力而言, 教育类出版社的平均税前利润3946.80万元, 远远高于其他类出版社, 这表明了教材教辅类图书对出版社盈利能力的影响, 也说明教育市场仍然是中国图书出版产业利润的重要来源[2]。在这样的情况下, 不少非专业出版社纷纷涉足医药卫生类教材的出版, 都想从这里分得市场份额。国家出台相关的中医药振兴计划也为中医药类出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2 新形势新要求下产生的问题

医药卫生出版工作在卫生事业改革和发展中, 尤其是在培养医药人才传播医药知识和文化, 推动医药科技进步, 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我国医药类高校有160多所 (其中高职、高专有100多所) , 在校学生有十多万人。这样庞大的群体规模, 再加上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医药类教材市场自然成为严重诱人的大“蛋糕”。国内570多家图书出版社中, 有400来家出版社或多或少地出版过医疗保健类图书以及教材教辅, 更有不少的民营书店也介入其中。高校医药类教材良莠不齐, 普遍缺陷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利益驱动, 盲目出版不规范

为了赚钱, 有些非专业出版社在缺少出版质量保证体系 (高职业水准总编和编辑、高专业素质作者) 的情况下, 临时拉上几个人组成所谓的“编委会”, 就开始编写出版市场上热销的医药类教材和教学辅导材料, 这样编写出来的教材通常质量不高。高校教改以及招标也成为教材教辅类出版的幕后推手, 一些教师出于评职称以及个人私利, 不顾受众, 不计质量, 这种情况下出版的图书势必造成很坏的影响。

2.2 压缩成本, 印刷质量差

教材印刷质量不好, 价格偏高是大学生历年来反映最多的问题之一。由于教材出版季节性比较强, 一些出版社为了赶时间, 压缩出版周期节省成本, 选择一些工价低廉、设备陈旧、印刷专业人员严重不足的中小印刷、装订厂, 用纸也一味追求价格的低廉, 而忽略品质保证。这样就出现了书没翻几遍就破了的现象, 学生根本无法长期保存。

2.3 淡化特点, 缺乏生动性和趣味性

医学、药学的实用性相较其他学科为强, 然而现今出版的一些教材往往淡化这一特点, 无论从章节设置上, 还是从文字表述上, 以及出版印刷上都没有突出这一特点。主编和编辑都未对出版的教材进行严格推敲把握。主编驾驭文字内容的能力缺乏, 再加上出版社利益成本的考虑, 往往忽略了当今时代的快速、快节奏发展, 缺乏图文并茂、紧密联系生活、生产实践、联系临床的医药类教材。

2.4 各版本内容重复严重, 新学科教材缺乏

现代医学、药学发展迅速, 很多新的学科不断从大专业中独立出来, 拿药剂学来说, 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临床药剂学、医药情报学、药用高分子材料学等分支学科相继建立, 新兴学科缺乏权威教材。由于缺少权威部门统一的有效衔接, 各学科教材之间的重复现象日趋明显。如基础课里有病理学, 而免疫病理学又与专业课中的免疫学重复。现在一些高校开设了新的学科和专业, 有些以前相对独立的学科在实际应用和科学研究中被频繁地共同应用, 但这些变化并没有在教材中体现出来。大多数传统学科教材重复现象十分严重, 而一些新兴学科的教材仍然缺乏。除此之外, 各学科教材对本学科外的相关知识涉及很少, 教材普遍存在内容重复现象、学科交叉现象、缺乏横纵向联系情况, 从而导致学生无法灵活应用各学科知识[3]。

3 多方合作的和谐发展之路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在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经验作出总结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其核心内容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 坚持以人为本, 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根本要求就是统筹兼顾。十七大更是点明了: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正所谓有什么样的发展观, 就有什么样的出版发展, 因为发展观对于出版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鉴于“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 笔者认为医药类教材教辅必走和谐发展、科学发展之路, 才得以做好, 做大, 做强。

3.1 教育主管部门着力体制、机制建设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 是进行教学的基本工具, 也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教育主管部门在这当中应当起着协调、监督的作用, 力求建立一种“教育行政宏观管理、各领域专家严格把关、高等学校积极参与、出版社能者为先”的教材教辅建设机制。加强教材建设, 势必体制、机制先行, 逐步实现医药教材的多样化、个性化、现代化, 形成具有层次、专业特点的高质量医药学教材、教辅体系。

3.2 教材编写者要提高专业素养, 力求质量, 服务受众

医药类教材教辅出版的目的是服务教学、培养人才, 是一件十分严谨的事。市场经济条件下, 高校扩招众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需求、经济利益的刺激、评职称压力等众多利好因素的影响, 医药类教材教辅大量涌现, 其中不乏不顾医药学科特点、专业水平不高、内容拖沓冗长、知识未被充分验证的教材教辅, 这对学生的医药学知识学习、专业把握, 甚至对人民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社会经济的发展都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由此可见教材编写者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 要排除外界的干扰因素, 潜下心来, 耐心细致造精品。

3.3 吃透政策, 领会精神, 出版社能者为先

对以教材为产品支柱和利润支柱的出版社, 高校教材招标制度及全球经济危机的到来使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变局、及时调整是很多出版社不得不深思的问题。可以肯定的说, 只有吃透政策, 领会精神, 抓住医药学科特色的出版社才能先发制人, 占领市场, 做大做强。出版方式从以往的粗放型向精耕细作的集约化增长方式转变, 及时突出特色;从品种规模扩张向市场规模扩张的转变, 理顺发行链条中的各种关系, 规范教材发行市场;从产品的内容提供商向内容与服务并重者转变, 做好终端市场等, 这些都是亟待出版社考虑和解决的问题[4]。

以上三个方面并不是孤立的, 而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统一整体。只有协调做好这三个方面的工作, 医药类教材教辅才能走上良好的出版发行之路, 学生才能学的好, 教师才能教得好, 高等教育才能满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摘要:自1999年普通高等学校扩大招生规模以来, 我国医药类高等学校及在校生人数有较快增长, 这直接导致了医药类教材教辅的需求增加。由于经济利益的刺激等众多利好因素影响, 高校医药类教材教辅的出版发行出现了诸多的问题。本文阐述了医药类教材教辅发展的背景及出现的诸多问题, 提出了高校医药类教材教辅应该走和谐、科学之路, 才能有更好发展。

关键词:高等学校,医药类教材

参考文献

[1] 闫广芬, 苌庆辉.高校扩招政策的制定、实施、效果及其调整[J].现代大学教育, 2008, 3:70~75.

[2] 周蔚华.中国教育出版:现状、问题及对策[J].出版发行研究, 2006, 6:17~22.

[3] 胡文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高校医药教材出版应着眼未来[N].中国医药报, 2005-11-29:B6.

[4] 杨秦予.谈高校教材招标后出版社的应对策略[J].学术论坛, 2007, 12:180~18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长输管道穿越地震断层抗震措施下一篇:计算机网络通讯安全中数据加密技术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