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2022-07-19

第一篇: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教师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教师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有哪些?

“教师职业能力”是教师以优良乃至完美的教学手段与教育方法完成以教育任务为特征的职业活动的能力,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完成教书育人,达到教学目标,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所必备的一切职业能力。教师的职业能力是在教师具有“教育教学能力的基础上,通过教育实践不断积累经验,不断完善自我,不断创新发展而形成的一个合格教师所应具备的全部能力”。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具备各种教学技能的教师,才是最受学生欢迎和喜欢的教师。

一、教学组织能力

课堂组织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需要教师灵活、恰当地运用各种教学技巧,它事关教学质量的高低和教学效果的好坏。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通过控制课堂秩序,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来创造适宜的教学情景,提高教学效率,才能达到教学目标。 1.教材组织能力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基本内容,教材编排是有一定目的的。教师要根据实际,对教材进行分析、综合,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有计划、有详略地进行教学。 2.语言组织能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主要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因此,语言的组织和表达能力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师语言生动形象、逻辑严密、简练准确、幽默诙谐,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到以声传情、以言动心、陶冶情操的效果;反之,语言模糊、混乱则干扰学生的学习,降低学习效果,使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失去兴趣,导致师生信心不足,成绩下降。

二、合理把握教材的能力

备教材是教师上好课的前提。所以,教师要把握好新课程教材的“度”,合理灵活地使用教材,发挥教材各种潜能,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式,在主动学习中参与教学的探究、思考过程,变“学会”为“会学”,努力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倡导教师要树立新的教材观,要善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作为一名教师,要充分认识创造性使用教材的意义,要在课堂上抓住机会对教材进行开发、重组、拓展,最大限度地发挥教材的功用,满足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的需求,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教学效率,达成新课程下的新型学习目标。

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既是教的材料,更是学的材料;它是知识的载体,但是惟一的教学标准。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学科特点、教学目标、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以教材为载体,灵活有效地组织教学,拓展教学空间。

三、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

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是上好课的关键。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课堂上活跃起来;精心把握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积极和学生互动,恰当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四、教师语言表达的能力

在学校,教师的语言是师生之间进行思想与情感交流的媒介,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何,直接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关系到教学效果的优劣,甚至关系到教育的成败。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加强自己的语言修养,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样才能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是人才不一定有口才,但有口才一定是人才。在现代社会,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强,好口才起来越被认为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能力。“说”成了一个人才华的直观体现。

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是知识信息的载体,是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苏霍姆林斯基就曾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果。我们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正如其所言,“说”是老师才华的直观体现。准确、流畅、生动、优美的语言可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引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能启迪学生思维,盘活大脑潜力,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得新知,巩固旧知,培养能力。这足见教师语言魅力之所在。

我们知道,有许多名师的课堂教学,都有一种内隐的“魔力”——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这种魔力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名师极富感染力的,充满艺术魅力的教学口语。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是诗,那么教学口语无疑是流动的韵律;如果把课堂教学比作是乐,那么教学口语无疑是跳动着的音符。教学口语是教学语言的载体,教学口语是教学语言的灵魂。教学口语作为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工具,它的艺术魅力,无疑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的效果。

五、教师组织开展活动课的能力

在课堂中,有理论课与活动课之分。而活动课则是知识的实际应用,通过课堂的活动,如讨论活动、表演活动、游戏活动、展示活动、竞争活动等来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因此,我们广大教师应积极实践,勇于探索,使活动课向着更科学、完善、实用、易教、乐学的方向发展。

六、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

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主要表现在提高教师板书设计的能力、写好教学设计的能力、运用好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能力和提高教师的实验操作能力上。

七、教师教育科研的能力

教育科研是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该明确自身在教育科研中的定位,在实践中确定研究课题,运用常用的教育科研方法,开展课题研究。教师只有勤学不厌,勤思不怠,大胆实践,努力创新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素质,把自己培养成合格的研究型教师。

八、教师心理疏导的能力

在面对心理疏导的过程中,教师首先应该加强自我心理疏导工作,及时疏导自己的自我压力和不良情绪。其次,在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的工作中,教师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出学生不良心理产生的根源,从而对症下药。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从外部环境入手,为学生健康心理的养成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保证学生身心健全发展。

九、指导学生生活的能力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但育人又是重中之重。育人就是要教给学生生活做人的道理,让他们懂得如何做人、做怎样的人;育人更要注重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责任心方面的培养、熏陶。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价值取向,教给学生正确对待挫折的态度和方法。

十、教师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师应该具备基本的交往素养,懂得与人交往的语言技巧,正确处理与学生、同事、领导以及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第二篇: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一、教师既要有广博的的知识,又要通晓基本的社会学科、自然学科的知识,做到博学多才。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教师的博学多才是至关重要的。

1、教师要精通自己所教的学科,具有扎实而渊博的知识。

对每一个教师来说,不仅要熟悉所教教材的基本内容,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还要加强进修和不断学习,跟踪学科的学术动态,了解新观点,掌握新信息和新技能,不断更新知识,站在学科前沿,实现教师由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化。

2、教师应该博学多才

作为一个教师,跟其他的专家不同,他需要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力争“样样通”。一个知识面不广的教师很难给学生以人格的感召。学生年龄越小,他们对教师的期望就越大,他们常常把教师当成百科全书,在他们眼中,教师是无所不知的,无所不晓,如果教师一问三不知,或者经常被问住,学生会非常失望,对教师的信任度和崇拜程度将会大大降低,也将直接影响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勤于学习,不断完善和充实自我,做一个知识渊博的教师。

3、教师应具备教育科学的理论修养

科学的教学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师要较好地实施素质教育,就必须要掌握好教育学、心理学和学科教学法的理论基础知识,教师不仅要懂得教什么,还要知道怎么教,以及为什么这么教,用科学的理论去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较强的教育教学和研究能力

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知识,还要有具有学科特点的教研能力。

1、驾驭教育教学的能力

教育教学能力是教师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也是最根本的能力素质。它要求教师能根据教育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遵循教育教学应有的规律,以及学生的发展的规律,运用恰当的方式方法,,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达到理想的效果。

2、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表达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必备的主要能力。由于条件限制很多实事不能一一再现,常常需要教师通过语言来描述,把丰富的知识通过语言描述来传授给学生,这就需要教师的语言准确清晰,具有科学性;简明练达具有逻辑性;生动活泼,具有形象性;抑扬顿挫,具有启发性。

3、 较高的创新能力

教师要想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不能被动地等待运用别人的研究成果,或者生硬地照搬照学,而应该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认真分析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找出新的解决方法。同时依据时代要求,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科研成果,并把它创新地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育教学效率。教师的创新包括:独到的见解、新颖的教学方法、创新的思维、凸现的个性、探索的精神、民主的意识等等。只有教师具有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才会持续地发展,教育教学水平才会稳步地提高。

4、较强的组织能力

组织能力是一名教师取得教育和教学成功的有力保证。缺乏组织能力的教师,无论其知识如何广博,都难以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1)、组织教学能力

组织教学能力是指教师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灵活调节教学过程,活跃课堂教学气氛,控制教学环境,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维护课堂秩序,处理课堂偶发事件等。

(2)、课外活动组织能力

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很多时候,需要走出去,参加类似于讲座、讲演、展览、表演、制作、考察、竞赛、社会实践活动等,教师应有能力组织并指导这些活动,使之形成人人参与、自己动手、发挥特长、凸显个性的开放式学习氛围。

5、较强的教研能力

教师不仅仅是“教书匠”,更应成为教书育人的专家,成为教育教学研究的复合型人才,教研能力也是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1)、教学研究能力

把教学和教研结合起来,对自己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理论升华,成为规律性的共识。对教学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进行理论研究,进而探索和发现新的教学规律、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

(2)、学术研究能力

当前,大多数教师的教研大多都停滞在对教材的分析、教法的探讨、教具的使用、考试的研究,限于一些教学技巧和教学经验的陈述等方面,而对于教学理论的研究相对薄弱,缺乏对教学创造性的思考,也缺乏批判的精神。教师只有由教育型向学者型的转变,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和素质教育的需求。

三、较强的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能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深入,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掌握和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通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其教育资源,进而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从而适应信息化社会提出的新要求。现代教师必须具备现代信息技术和资源的整合能力:一方面,要具有高效获取、批判性吸收、存储、创造性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能力,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知识成倍增长和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另一方面,要有其整合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改革的能力,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学习方式,以及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式、教学信息反馈方式的变革,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总之,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还要做到很多很多,如:胸襟宽阔、为人真诚、乐于助人、具有合作精神、敢于挑战自我等等。只要我们能坚持不懈认真地完善自我,用我们一腔爱生、敬业的热血,去做好教育工作,就会成为家长欢迎、学生满意的合格的人民教师。

第三篇:远端课堂教师应具备的能力

--------仲健康 刘谋琴

区域化同步课堂的开展,有效解决了村完小师资配备不齐、师资数量不足的问题。区域化同步课堂的开展,让村完小学生享受到了专业艺体学科教师的课堂教学,对于实现“三开减负”即开齐课程、开足课程、开好课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区域化同步课堂的开展,对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起到了促进作用。

区域化同步课堂的开展,给村完小师生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广大师生带来了新的挑战。要求广大远端课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能力水平,以适应新教学模式的需要,提高新教学模式的课堂教学效果。

作为远端同步课堂的任课教师,究竟应该具备哪些能力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

一、教育观念的转变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给学生学习方式带了了巨大变化。学生除了在传统课堂上学习知识外,网络是其学习知识的又一重要场所。教师要充分提供并引导学生在网络上安全有效地进行学习。区域化同步课堂只是其中一种,只有充分认识到开展区域化同步课堂的重要性,教师才能积极主动配合主课堂、组织好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师角色的转变,区域化同步课堂的开展,不是削弱了远端课堂教师的作用,而是对远端课堂教师的作用重新定位,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维护好课堂纪律,还要让学生有所收获。

二、硬件设备的维护

“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区域化同步课堂的开展是依托网络进行的,

1 电脑、摄像头、话筒等硬件设备是保障网络畅通的基本因素。远端教师要学会使用、维护支撑网络正常运行的每一样硬件设施,要维护保养好,使之处于最佳状态,便于接收主课堂信息。

三、软件的安装与操作

远端课堂的教师,必须要熟练掌握同步课堂设备和软件的使用技术,要和主课堂同步进入、同步听课、双向互动,落实好 “同步”二字。否则就会出现课一开始就调试设备,不能正常使用,课上完了设备才正常或还没有正常。或者同步过程中出现问题,还要找懂技术的来帮忙调试,一节同步课需要一个小组教师来保障,不但没有起到资源利用,反而严重浪费资源。远端课堂教师要学会软件安装、软件操作,自己能够独立解决一些软件技术上的问题,确保区域化同步课堂的效率。

四、课堂调控技能的提高

区域化同步课堂与传统课堂的组织与教学区别较大,远端课堂的教师和学生均要与主课堂师生同步、互动,这就需要重新定位远端课堂教师的地位,重新研究调控课堂的技能技巧。区域化同步远端课堂教师应该从哪些方面来提高自己的调控能力呢?

(一)提前熟悉教学内容,预知主课堂教师教学设计。远端课堂教师必须先熟悉内容,知道主课堂教师教学步骤和教学方法,才能提前做好准备,有效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主课堂活动,远端课堂教师才不至于手忙脚乱,不知所措。

(二)组织教学能力。远端课堂由于远离主课堂,与任课教师没有传统课堂上的亲近感,所以远端课堂的学生容易疲劳,精力分散,学生学习效果大打折扣。这就要求远端课堂教师采取有效的课堂组织方法,多种多样的形式,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2

(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部分教师认为,区域化同步课堂的开展,有了主课堂教师的教学,远端课堂教师就没有任务了,就好耍了,自己只要看住远端课堂学生,不出安全事故,远端课堂教师的责任就完成了。这种认识是极其有害和不正确的。如果只有主课堂教师的教学,而没有远端课堂教师有效地组织参与,远端课堂学生参与程度就会大打折扣,学生学习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所以要求远端课堂教师要有较强的责任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组织学生跟上主课堂教师教学思路,积极开动脑筋,积极参与主课堂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完成教学任务,达成教学目标,真正实现开齐开好每一门学科。

3

第四篇:声乐教师应具备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1 声乐教师应具备的思想素质。声乐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作为声乐教师应清楚地看到时代对自身素质的要求,教师素质对学生的影响,音乐教师所处的领域是独特的,责任是重大的。一个称职的声乐教师应具备上述几方面的素质和能力;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完善和超越自我。为培养更多更好的声乐人才而做出应有的贡献。

(1)思想品德。声乐教师也是教师队伍的一员,和其他的教师一样,要做到遵纪守法、热爱祖国和人民、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一言一行为人师表、有上进心、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很对学生的责任心、有理想、有追求、在声乐教学领域里,不断探索、不断提高、不断进取。声乐教师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尽管在知识和能力水平上教师们有高有低,但作为声乐教师首先要在教学工作的任何一个环节,承认现实、廉洁自律、发扬正气,即使教师的天职是教学,就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一视同仁,用自己的美德感染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为学生做好典范与榜样。

(2)理论方面。声乐教师不仅要在思想和职业道德上注意自身的修养,更应该源源不断的注入新的专业理论提高文化艺术修养。声乐教师必须多读书。古人云:“三日不读书便会言语无味,面目可憎。”声乐教师要不断学习,及时了解声乐学科的最新研究和发展趋势,广泛吸收相关学科如教育学、心理学、专业教学法等,善于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和手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以正确的方法传授知识。

文学与艺术是相通的,声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对作品思想内容的挖掘和表达体现出文学性、艺术性的完美统一,能使演唱进一步升华。声乐教师应掌握声乐发展史,及与之相关的宗教、语言、政治、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把握作品风格,了解中外音乐史,以帮助学生理解作品,使其演唱能做到声情并茂,较好地传达出作品的内涵来。在教学中还应不断地获取飞速发展的社会的新信息,以补充教学内容。

2 声乐教师应具备的业务能力。

(1)声乐教师要有良好的声乐基础。良好的嗓音是声乐教师教学的首要条件,很难想像一个声音嘶哑或经常失声的人能教好声乐。这就要求声乐教师的嗓音必须位置统

一、音质纯正而又能灵活多变。在教学上既能担任歌曲的演唱或示范,又能根据学生嗓音的缺点和错误进行纠正,正确地教学生演唱。音域宽广,音质纯正,音色优美。做到高声区高亢、明亮、灵活多变;中声,柔和圆润、丰满、清晰;低声区低沉、稳健、雄厚、有力。上下声音一致,位置统一。换声点明确,呼吸支点坚实。达到各种方法运用自如。

(2)敏锐的听辨力和较好的记忆力。声乐教师必须有超人的听力,除对音准的听辨。还有学生的发声也需教师敏锐的听觉去予以肯定或指正。乐理基础薄弱,视唱练耳低能,是难以胜任的。人们的生理条件不一,听音的感觉不尽相同,有人唱高音偏高有冒调的情况;有人唱低音偏低有凉调现象。要把这些偏高或偏低的音,统一到正确的音高上来,及时予以纠正。声乐教师就必须有敏锐的听辨能力和较好的音乐记忆力。发现错误及时纠正,以保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3)较强的模仿能力。声乐的模仿能力就是学别人唱歌。声乐教师既要能模仿名人的正确演唱,又要能模仿学生原始的错误演唱。通过自身体会帮助学生了解错误在哪里,怎样纠正。只有具备灵活多变的模仿能力,才能纠正错误的演唱,而保证正确的方法得到发现和提高。

3 声乐教师要具有超高的教学能力

(1)鼓励方法,教学良方。教师必须懂得教育心理,表扬与指责下的学生学习成果完全不同。当然,表扬要讲究艺术性,在每一节课上要给学生充分的鼓励,用最恰当的语言和学生交流。教师一定要敞开心扉和学生沟通,最重要的是建立一个和谐、美好的气氛,使学生真正在课堂知识、受到熏陶、增强自信。同时,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师德,对每一个学生都要认真对待,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2)善变角色,生动教学。声乐课教学应在一种温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课堂上,教师应尽量隐藏严师的一面。变严师为益友,与学生做朋友,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交流,讲解音乐知识,和学生一同走进音乐世界。

好的声乐课应该是教师变演员为导演,教师导,学生演,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再创造力。这样的教学才会生动,才能提高学生的能力。

4 声乐教师应具有扎实的钢琴伴奏能力。钢琴伴奏是一门特殊的、独立的学科,也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它对于完美表达一个作品的内涵,起到于学生同等重要的作用。以是扎实的技能功底是钢琴伴奏的前提。钢琴演奏本身是一项复杂的艺术思维和实践活动,它是脑力和体力、技能和技巧、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相结合的综合性艺术。

钢琴演奏需要具备一定技能手段,钢琴伴奏更需要具备完美的艺术效果,甚至在一些方面还要超过钢琴演奏的要求。例如:钢琴伴奏的特殊性,并非只是一人在演奏,它有合作伙伴学生,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一部作品。人声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声色,怎么才能使机械运动发出的琴声与人声完美地结合呢?这就对钢琴伴奏提出了更高的技能要求,相同的一首歌曲,与不同音色的演唱者合作,钢琴伴奏触键音色是不同的,在千变万化的音色中,这无疑又对钢琴伴奏者的技能及多重触键的方法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二是深入的理解作品是表现音色的关键。在声乐艺术教学中,由于伴奏要与学生一道共同进入“角色”,因此,共同研究作品,加深对作品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由为重要。要加深理解,就必须对歌曲作品的歌词、旋律、伴奏音型进行深入地分析,准确把握三者结合的奥妙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在演唱时,行腔、换气始终配合默契,保持统一,融为一体,相映生辉。伴奏者心中要有音乐,感情、艺术表现的投入,要与歌唱者拧成一股劲。伴奏者不仅要“跟”好、“托”好、“带”好,还要准确把握作品的风格处理,作品的内在意境,体会其轻重缓急的特点及乐句呼吸的深浅,敏捷的细微的感情变化,以便做出最快速额反应,为演唱者展示音乐的烘托,提供丰富音乐的氛围与再创造,最终到达珠联璧合,交相辉映的艺术境界。较强的钢琴伴奏也是作为一个好的声乐教师不可缺少的,好的钢琴伴奏可以把学生带到一个歌唱的意境中去,可以提高学生歌唱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把歌曲和歌曲中的情感交融在一起,更好地投入到作品中,更加尽善、尽美地表达作品。

5 声乐老是应具有丰富的舞台经验。一个具有良好的舞台经验与表现能力的声乐教师,可以使“言传”与“身教”有机地结合起来,他不仅能在课堂上说给学生听,教给学生唱,还能在舞台上唱给学生挺,做给学生看。一个不具有良好舞台经验与表演能力的声乐教师,在他的教学环节中就会因缺少这重要的一步而令人遗憾,学生从他那里无法得到完整的声乐表演的学习,对学生的发展来说也是有缺陷的。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顾雪珍老是曾说过:“要教好学生,教师本身也要进行舞台实践,只有通过演唱,才能懂得演唱心理,才不会对学生提出不切实际的要求·····我尽量通过自身的艺术实践,提高自己的演唱水平,同时细致地体会台上的心理状况,以帮助学生克服演唱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鼓励他们继续实践。”我想,这是我们每一位声乐教师都要借鉴与学习的。

《新课程标准》对高师声乐教学的要求

作为美育的音乐教育,要充分发挥音乐的各种审美特长,让音乐更富有艺术魅力,吸引更多的学生投入到音乐学习中来,并且从中得到美的熏陶,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音乐基本素养。柏拉图曾说:“音乐教育除了非常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以外,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究,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而声乐艺术作为离人民大众最近的音乐种类,更要充分展示它的审美特征,让美育在声乐教学中与声乐技巧完美结合,使声乐艺术成为陶冶审美情趣的一种工具,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我国建国后第一部《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标准》)于新世纪初正式出台,这是我国普通音乐教育课程建设新的里程碑,也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要成果。。《新标准》全面体现素质教育的观念 ,突出了音乐课的审美价值 ,强调了音乐艺术对于人的全面素质培养的重要作用。这不仅对于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而且对于从事高师音乐教育的广大教师都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标准》明确指出:“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自信的歌唱、演奏能力,即综合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和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

而《新标准》的实施,依赖于良好的师资。因此,如何培养出合格中小学音乐教师,成为当前高师音乐教育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为了适应新的课程标准对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要求,需要在当前高师声乐教学中继续关注情感因素,更加充分地认识情感因素对教学的影响,从而最大限度发挥对其声乐教学的积极作用。

目前,在声乐教学的目的、任务中,基本上突出掌握基本知识对基本技能,分析一般的声乐作品,有一定的范唱能力为主,相对而言,对教学中情感因素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因此,根据《新标准》的要求,如何从事声乐审美教育的能力,这是当前高师声乐教学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而“以情优教”正是从教学中的情感角度寻求优化高师声乐教学的途径和方法以顺应时代对音乐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第五篇:论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及其教学能力

教师的良好形象是其素质的综合反应,“为人师表”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树立好的威信,才能迎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近年来随着初升高比例的不断扩大,中职学校的生源生源质量越来越差,文化基础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适应现在新形势职业教育的实际,从以下几方面提高自身的素质:

1、优良的品德,宽广的胸怀;

2、渊博的知识,灵活的教法;

3、丰富的表达,娴熟的技能。

一、优良的品德,宽广的胸怀

优良的品德是教师的首要条件。所谓“德行”则要求德高而行正。“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教师的工作主体是学生。学校教育不仅是为了使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其学会做人。教师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爱岗敬业、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对学生进行良好教育的牢固根基。现在的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日趋提高,初升高比例的不断扩大,中职生源基础知识偏差,许多学生表现出贪图享乐,怕苦怕累、意志薄弱、纪律松弛等缺点。针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言传身教尤为重要,教师要以自身的品德为学生树立起良好的道德风范,从而使学生因敬师而乐业,因崇拜教师的人格而把他们作为学习榜样,从而形成教师的威信。倘若教师不注重自身修养,品德一般甚至低下,对工作缺乏热情,对学生缺乏热心,势必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宽广的胸怀是教师必备的另一基本素质。具有和蔼通理,宽以待人的情怀是实施良好教育的坚强保证。新时期的学生处在一个开放的社会环境中,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很深,思想开放而处理问题思路狭隘,事事以金钱为重,个性表现力强,势必与我们的教育存在着许多矛盾,在教师实施教育过程中有着更多的冲突。作为高素质的教师应该允许这些矛盾的存在,要以宽大的胸襟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对待新时期的中专生,我们教师要允许学生犯错误,因为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阶段,所以没有不犯错的,但不能犯同样的错误。改正过去错误,纠正现在错误,避免将来错误。要做到这点,教师就不能歧视学生,应该放下教师的架子,勇于和学生交朋友,通过教师优良的品质直接影响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敬业精神。若不然,教师不能以宽广的胸怀对待学生,高高在上,鄙视学生的缺点,只能使矛盾激化,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影响学校教育的充分实施。

二、渊博的知识,灵活的教法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要教好书、育好人,教师除了加强自身师德修养外还要努力提高业务水平,认真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掌握教材的体系。现今的职高学生,思维开阔,获取信息的途径广泛,知识杂,但往往是一知半解,时常会问一些课本以外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要坚持严谨治学,博览群书;有真知灼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开阔学生的视野,鼓励学生创新。假如你的工作、学问和成绩都非常出色,在你评审职称、评比先进时,那你尽管放心,领导和老师都会站在你这一边,决不会背弃你;相反地,不论你是多么亲切,你的话说得多么动听,态度多么和蔼,不论你在日常生活中和休息的时候是多么可爱,但是假如你的工作总是一事无成,总是失败,假如处处都可以看出你不通业务,假如你做出来的成绩都是废品,那么除了蔑视之外,你永不配得到什么。因而,教好功课是教师能力最基本体现,亦是教师威信形成的重要条件。

教师除具有渊博的知识外,还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自己的讲授为学生所容易接受。在学生中不乏有“混证”思想的,这些学生本无学习兴趣,把课堂当作“睡吧”,教师的授课也成了他们的“催眠曲”,由于“底子”薄,而真正能听进课的学生寥寥无几。这就要求教师应具有灵活的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设计成生动、活泼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争取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教学中。教师具有灵活的教法,不但表现在课堂教学,还应体现在个别教学中,对于那些还不善于接受课堂教学的学生,可以根据个体情况,实施个别教育。如,对于钟爱计算机和网络的学生,可以组织和指导他们制作一些小教学课件,并适当应用于课堂教学中,从而激励他们的自信和学习兴趣,逐渐将他们吸引到课堂教学中。

三、丰富的表达,娴熟的技能

语言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重要媒体。“教师是靠一张嘴挣工资的职业”,从一方面说明了教师的职业特征。如果教师是茶壶煮饺子——肚里有货倒不出,就不可能达到将自己的知识变成学生的财富这个目的。语言表达要做到准确、生动、风趣。语言是思想感情交流的工具,学生对教师语言中表现出来的情感非常敏感。因此,教师上课时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情、言之有序、言之有趣。言之有理不能离开言之有情,理寓情中,以情表理;言之有序也不能离开言之有趣,离开了就变成了枯燥的说教。教师一旦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高超的语言技巧,学生则兴趣盎然,并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汲取知识,达到余味无穷,百学不厌的境地。另外形体表达也是教学中的一重要因素。在课堂教学中恰当的形体表达不但能活跃气氛,而且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师是学生注意的焦点,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神态表情。要做到行为专注,举止大方。面目表情是“心灵的镜子”,微笑是最美的语言。这里教师是一名充满激情的导演,在课堂上要有坚定不移的决心,满怀胜利的信心,全神贯注的爱心,坚决地实施预定的教学过程.要用振奋的激情感染学生,不能以丝毫的倦怠涣散学生情绪。例如,有的教师在授课时面目表情呆板,声调低沉,时而俯视地板,时而仰望天棚,这样只能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提不起学生的学习热情,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名合格的教师,光有优良的品德和较强教学能力尚嫌不够,还应具有娴熟的教研、科研和实践技能。因为教研与教学关系密切,教师要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教学成果、教改方案等用文笔表述出来,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实践、研究才能获得。培养学生为实用型人才是中等专业教育的主要目标,因此教研、科研和实践能力是衡量一个教师水平的重要指标。学者型教师,既是实践家,又是教育理论家。这样一个教师,是既能照亮别人又能照亮自己的火烛,也是一名人民教师应具有的风采和追求境界。

总之,教师的素质是教育实践中能力、品德、形象等诸多因素得到最佳体现的综合结果,值得注意的是教师的道德品质、心理品质和业务能力是处于积极发展的状态。因此,教师应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强化自我思想品质和心理品质的修养,不断增强“自我造血”功能,更新知识提高业务水准,开拓进取,不断完善自己,为教育事业做出新贡献。

在教师素质的结构中,有一种素质可以称之为才华,即教师的教育能力。一种是教师的教学能力,一种是教师的教育能力(又称教师的德育能力),这两者加起来构成合格教师教书育人的才华。

教师的工作主要表现在教学上,尤其是课堂教学上,因此教师素质突出地表现在其教学行为上。换句话说,教学行为是教师素质的外化形式,它既是一种技术,也是一门艺术。

教学是教师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认知,达成教学目标的师生共同活动,在这一活动中,教师的教学行动起着关键的作用。一个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地决定于其教学行为的合理与否。虽然我们强调 调的知识、观念、工作积极性和教学监控能力对其教学的作用,但很明显、这些因素必须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体现出来。学生也是通过教师的教学行为来理解教师的要求,掌握知识、发展自身能力、培养健康的个性品质的。因此,调整教师的教学行为,使之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师教学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语言表达能力,组织教学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兴趣的能力,传授知识的能力,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应变能力,因材施教的能力,创造性设计教学过程的能力,调查学生心理变化的能力,渊博的知识(知识面广,水平高),思维能力,概括能力,教师的兴趣爱好,及时发现、纠正学生错误的能力,阅读理解的能力,设计问题的能力,教学反馈能力、系统操作能力,教学诊断能力,控制自身情感的能力,教具演示的能力,科研、教研能力,板书能力,把握相关学科发展并渗透到本学科的能力,写作能力。

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大致有五个方面:

第一,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这是教师成才的基本点,也是前进的动力,作为一个好的教师必须解决好三种力的问题:即动力、能力、精力。缺乏动力不愿干,缺乏能力不会干,缺乏精力不能干。

第二,求知欲强,有广泛的爱好和兴趣,钻研业务,精益求精,永不停步。

第三,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强,思路缜密,善于观察、善于分析、善于创新,课堂语言简练、准确、生动、形象,富有吸引力、说服力和艺术感染力;教态自然大方,教容朴实无华。

第四,善于总结点滴教学经验,及时改进,及时提高,重视教学资料的搜集和积累。

第五,虚怀若谷,勇于进行自我批评,受表扬不骄傲,遭挫折不气馁。

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

如果说教学是一种技术加艺术,那么这种技术和艺术主要表现在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上。教无定法,选有法则,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选择备课、讲课和处理好若干关系的规范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基本功。

备课的要领:

备课是上好课的关键和前提。什么叫备课?顾名思义,备课是教师在讲课前准备讲课的内容。但是,备什么?怎样备?都存在不少问题。我们提倡备课应考虑17个字,那就是“三的、三点、三实际、二基本、一灵活、纵横关系”。

1、三个目的

备课首先要备目的,使我们课堂教学做到有的放矢。备课应备哪些目的呢?主要是“三的”,就是要备出教学大纲的目的,单元或章节的目的、课时的目的。

2、重点、难点、疑点

课堂教学要突出重点,讲好难点,说明疑点。

在任何一篇教材,都有一些在同类知识中分量大,重要的或主要的内容,这就构成了课堂教学的重点;也有一些学生难懂、费解和不易掌握的内容,这就构成课堂教学的难点。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找出重点和难点,备课要备一篇教材的实质性内容,掌握其重点与难点,熟悉它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了解它和前后教材相互联系之处。所谓疑点,就是课堂上学生混淆不清,容易误解且产生疑惑的地方,讲课时需要特别强调,不然学生容易造成概念的混乱。这也是我们在备课时要注意的。

3、从三个实际出发

在教学中,要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材实际出发,从社会实际出发。

首先是备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便于因材施教。接一个班级的教学任务,先得摸清这个班级在某门学科的学习水平,要熟知这个班级学生在这门学科的分化表现,多少人学习有困难;接着要摸清大多数学生对教材的哪些知识已经了解了,哪些还不了解,教材中哪些内容可能成为难点或疑点;还要摸清用什么样的方法能够提高大多数学生的学习质量,并带动两头,使好的更好,差生也能有进步。

其次是备教材,“吃透”自己所命使用的教材,从教材实际出发,便于因“教材”制宜。所谓备教材,有三层含义:一是在目前“一纲多本”的情况下,了解自己使用教材的特点;二是正确理解教材的实质和各项知识内容,并能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与实际知识,使教师本体性知识、文化性知识与实际知识融会贯通;三是在“熟”字上下功夫,通过钻研教材,熟练地掌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避免偏离主题;熟练地理解教材中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要求,避免脱离教学大纲的指导;熟练地掌握教材的内部联系,避免完全被教材所束缚,这样教师在课堂上,不论从哪个方面组织教材,不论从什么角度进行讲解,都能运用自如。

第三是备社会发展实际,要求教师联系社会发展实际,平时加强学习、关心社会,搜集资料。

4、抓好“双基”

备课要备“二基本”,又称“双基”,即基本知识和概念,基本技能和技巧。

5、灵活地发展智力与能力

在备课中注意到如何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其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能力。

6、纵横联系地备课 备课时要常常想到四个字:纵横联系。

纵的联系是一门学科的上下联系、年级之间的联系。知识是循序渐进的,每节课必须考虑到新旧知识的联系,学生才能温故知新。所以教师在备新知识或新概念的引领时,必须考虑如何利用学生原有的知识或概念,尽快地将新东西纳入他们已有知识结构中去。

横的联系,就是各学科之间要彼此照顾。 讲课的艺术:

要上好课,就讲究讲课的艺术。衡量课堂教学的六个标准,即明确性、任务取向性、启发性、参与性和及时评估教学效果,正是体现讲课艺术的要求。讲课的基本功可以概括的五个字,这就是讲、写、作、画、演,这五个方面是相互制约,密不可分的。“讲”:讲课当然以讲话为特色。一位优秀教师,上讲台用不了多少话就能够吸引住学生,讲好课的三个前提,一是精神面貌:精、气、神,二是感情投入,就是把感情融入教学全过程中去,这叫真正进入角色,以情动人,移情于听讲者,引起共鸣,达到讲课的目的;三是激发兴趣,就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讲课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的知识,而在于传授知识的前提——激励、唤醒和鼓舞。讲课的语言要求:讲课主要靠教师的语言,做到确切、明白、简练、通俗、优美、形象。提倡多种授课方法:课堂上的“讲”,方法是多种多样。按照教学要求,可以是讲授式的,也可以是谈话式的,还可以是读书指导式的。同样是讲授,对教材进行系统的讲述和说明,称作叙述;

写就是板书,上课要善于运用板书;作就是动作,教师的教态起着很大的辅导作用;画是指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应及时画出图表、状物,按学生的思维发展的特点,提供具体形象的材料;演即演示,直观使用教具,也包括使用现代化的教育技术,总之衡量课堂教学的标准,即明确性、多样性、任务取向性、启发性、参与性和及时评估教学效果,正是体现讲课艺术的要求。

要取得课堂教学的效果,必须处理好其中一系列的关系。解决好德、智、体、美的效果,处理好讲和练的关系,处理好尖子学生与一般学生的关系,处理好留作业与批改作业的关系,处理好课内和课外、校内与校外的关系,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越来越多,在教学中如何应用这些技术手段,以提高教学质量,已成为教师教学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师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教师应具备自学能力、 现能力、指导能力、研究能力、创新能力、信息能力、操作能力和预测超前教育的能力。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师下乡支教总结下一篇:交通道路风险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