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德育渗透案例

2022-08-12

第一篇:英语德育渗透案例

英语学科德育教育渗透案例

在教学jobs一课时,对于学生瞧不起farmer职业的思想,我是这样引导的: T:Why don’t you like farmers? S1: They are very tired and dirty. T:Yes, they are very tired, because they have to work every day. 我边说边用简笔画描绘出一幅农民的画像:头戴草帽,肩搭毛巾,大汗淋漓地在田间劳作;同时,我还板书单词sweat。 T:But they are very happy during the harvest time. 我边说边画出秋天一位农民收获庄稼的情景,并板书单词sweet。然后在单词sweat和sweet前分别添加一个单词,便组成了一句谚语:No sweat, no sweet.

在这个案例中,我对学生的偏差思想没有用“We shouldn’t look down upon farmers. Their work is very important. We can’t live without farmers. ”等生硬的话语进行说教,而是巧妙地利用形象的图画,配以简练和寓意深刻的谚语,向学生渗透了正确的价值观,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德育教育。

徐长梅

2011年6月20日

第二篇:七年级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案例

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人才的素质高低 。《英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活动,逐步掌握英语知识和技能,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过程;又是他们提高人文素养的过程。初一英语教科书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渗透了德育因素,为此,在教学中我要挖掘这些德育因素,让学生在学习英语中,在思想上也能得到良好的熏陶,树立正确的思想和培养良好的品德。

一、挖掘教材的德育因素,渗透教育

要在教学中有效的实施德育,就应在研究教材上下工夫,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育目的,抓住结合点,把教材本身固有的思想性挖掘出来。

七年级英语教学是中学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在教学中,教我要善于找好德育的切入点和结合点,进行自然的渗透,使学生在接受英语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切忌长篇大论。

例如,“Good morning!”“How are you?”“Hello!”“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 !”“Sorry.”等礼貌用语,是学生学习英语最初接触的内容。我要善于利用学生初学英语时的兴趣,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在学生进行语言操练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实践表明:通过教学,学生比刚入学时文明了,爱说一些礼貌用语了,同时对英语显得特别感兴趣了。

二、善于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有机渗透

“文道统一,文以载道”是实现当前德育目标的有效途径。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有机渗透。作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热爱祖国的情感首当其位,这种情意应自然地体现在教学之中。

例如教材中“Where are you from ?”我要课堂中放一段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录相,雄伟的音乐,欣欣向荣的社会面貌使学生的情感受到极大的鼓舞。我要不失时机地引出“This is our country , China .”要在黑板上板书一个大大的“China”,并引领学生有感情的读:“I’m from China ,I love China , I’m Chinese .”爱国情感油然而发。此外,作为一个社会的人,遵守社会公德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因此,我们也要培养学生相互关心,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守公共秩序等社会公德心。

三、善于抓住教育契机,进行有意渗透。

在课堂教学中,随时随地都会发生一些看似平常却又蕴涵教机的事件,关键是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捕捉契机,选择好英语教学和思想教育的结合点,进行有意的教育,使德育在课堂上得到切实的渗透。教材中 “My father is a doctor .”“My mother is a teacher .”“My uncle is a boss .”气氛挺活跃的。教学时,教育学生“My father is a worker , my mother is a cleaner , I love them so . ”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谁是最可爱的人。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你处处留心,事事用心,你就能够掌握它。

英语学科的德育过程,是根据教材的总体内容,将外来优秀文化、现代文明与健全人生融为一体的教育过程,教学中应努力挖掘这些德育资源,恰当运用各种传统的、现代化的教育媒体,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好一个设计者、组织者,按照英语教学的自身规律,自觉地培养具有高尚人格、美好心灵和丰富知识的一代跨世纪新人。

第三篇:英语教学德育渗透教学案例

孙丽华

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教育的本质包含着两个层面,即“教书”“育人”。“教书”“育人”两者同等重要。忽视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教师的失职。但是很长时间以来,由于课时紧,内容庞杂等原因,我们很容易忽视“育人”,因此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应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德育渗透。因为英语不仅是门学科,更是一门语言,是信息的载体。学生在学英语的同时,接受了由之带来的相关的信息。如今是信息社会,琳琅满目的信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促使我们有责,.在教学中深刻挖掘课文中的德育思想,精心设计具有启发性、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围绕提问题去思考,提高学生的德育意识。帮助学生了解中西方文化,同时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必要的德育渗透,使静态的书本知识化为解决多变的实际生活中道德问题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美熏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道德思维。通过合作互动,不仅发展学生的求同存异的思维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使学生的道德认识和情感在教师的“润物细无声”中积少成多,从量变到质变中得到发展,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目地。如何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呢?下面谈谈我在教学中的一些尝试。

案例描述:这是一堂阅读课,通过报刊文章的阅读,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技巧,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引导学生由课堂阅读向课外拓展。在大量输入信息的同时,进行必要的德育渗透,变静态的书本知识为解决多变的实际生活中道德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阅读Dealing With It,从“奶酪故事”里学习应对变化的智慧和勇气。阅读Teaching him responsibility? 网友“桐柏”打算与即将过18岁生日的儿子签订经济补偿协议。你支持他的做法吗?引导学生各抒己见,从而激发学生对责任感的认识。China goes global是一篇时政新闻,通过对文章的阅读,使学生了解中国和美国的关系,了解世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学生的政治敏感性。教学片段描述: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读前活动、阅读活动、读后活动三个环节。在阅读Teaching him responsibility?时,我先让学生谈谈他们对桐柏这种做法的认识,引导学生复习他们已具备的词汇,如:responsible,agree with,disagree with,等,以启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在交流过程中,学生们谈到责任的重要性,在阅读文章之后,学生们更责任感的形成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它不是一纸协议所能促成的。需要我们的父母理解尊重我们的基础上,自觉去培养。奥巴马访华是目前的热点话题,中美关系又一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我在教学这篇材料前,先在大屏幕上呈现奥巴马的一些照片,然后问学生:Who is this man? What has happened to him? 学生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于是纷纷举手回答:He is Obama. He visited China recently. 接着我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阅读:

1)、Why did he visit China?

2)、On which aspect did China influence America?

3)、Is there some trouble China have with America?

学生阅读的欲望在读前活动中被激发出来。我安排了一名学生充当Obama,其余同学都是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记者,对Obama访华的目的进行采访。在这一活动前,我让扮演 Obama 的学生事先对同学有可能提出的问题作了一些准备。在采访中,一些学生提出了What do you come to China? How do you like China? Since the US didn’t find 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 do you still think it right to go war with Iraq? What are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 等比较有思想深度的问题,深化了阅读的内容。学生在“采访”过程中开始用幼稚的观点抨击美国发动的伊拉克战争,学会了用自己的眼光看待中美关系,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激发了爱国主义精神。 案例反思:

《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当前英语教育改革的重点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和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型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正是从这理念出发,我在课堂教学中设置了全班活动、小组活动、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很自觉地参与到语言学习中来,十分自然地把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结合在一起,把德育渗透到教学当中。因为教材内容都具有教育性的,因此从备课到授课只要精心研究,就可挖掘文中思想内涵与学生学习、生活相联系的题材,使学生耳濡目染,潜移默化。

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仅仅依靠课堂45分钟的教学过程进行道德思想的渗透是不够的。学生在自主认识过程中,民主意识参与意识、独立意识逐渐增强的情况下,一些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外活动也是必要的,课堂教学中所认识的道理,激发的情绪,最终要转化为道德行为。所以应充分挖掘课外时间,要采取多种方式,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增加学生知识面,多方面、多层次渗透德育,如举行英语朗读、英语小品比赛,唱英语歌,英语角,英语日记等活动,让学生在各种气氛和多种情景下接受教育与熏陶。

总之,要寓德育于英语教学中,必须凭借教学材料。

第四篇: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英语课堂中的话题讨论与德育的有机融合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个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教书,不是简单地说教,而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是一种深厚的知识内涵和文化品位的体现!学生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成功的教育虽然是多元的,但其前提是受教育者正确道德观的形成。而不同时代有不同的道德观,不同职业有不同的道德内涵,但无论哪个时代,也无论何种职业,道德观念必有其共通的地方。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不仅要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要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师德修养,为学生创设语言交流环境,使之说得出、听得懂,指导学生在获取并掌握语言文化知识及丰富语言材料的同时,围绕主题进行语言综合应用能力的训练。不仅要努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而且还要结合教材挖掘深层含义。与此同时,将教材内容的含义外延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打通。这样,教师便能更有效地将德育内涵融于教学当中。这样才能做到与时俱进,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要,完成教书育人的工作重任。有了师德修养,自然教学水平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这是相辅相成的。

如何在英语课堂中把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与教材中的德育内涵有机融合?

这是一个范围很大的命题,然而语言是思想、观念及文化的载体,对学习者不可避免地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以下是我觉得自己在英语课堂中的话题讨论这一教学环节中渗透德育的一个案例:

1、思考问题: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体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2、案例片段描述:我在讲解unit5 If you go to the party,you will have a great time .的基本句型 “If„ ,„ will„”后,设计了这样一个片段:

T:If you grow up, what will you do?(如果你长大了,你将会做些什么?)大部分学生谈到长大时,他们说会买房,买车,周游世界„„,他们在谈及这些理想时很少表达对父母和家人的感激之情。那他们会不会表达自己对家人的感激呢?所以我又顺势问学生:

T:Do you know how old your parents will be when you grow up? (你们知道当你们长大的时候,你们的父母都多大年纪了吗?) What do you usually do for your parents? (你们平日里为父母做些什么?) Have you ever given your parents a present? (你们曾经送过礼物给父母吗?)

学生沉默片刻,我转移话题What will you do for your parents if you grow up?(如果你们长大了,你们将会为父母做些什么呢?) 沉

闷的气氛一下子打破了。学生们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I will give them some flowers(我将送给他们一些鲜花);I will make my parents happy every day(我将使我的父母快乐每一天);I will buy a big house for them, I will take care of them „(我将给他们买幢大房子,我将照顾他们„„)”

3、教学反思:如今的孩子都觉得自己目前所享受的一切幸福都是父母应该给予的,关于对父母的感恩,大多数学生都很少去思考。之前也很少有学生在父母面前表达子女的孝心。设计话题“What will you do for your parents if you grow up?(如果你们长大了,你们能为父母做些什么?)”, 通过有效的方法,教育学生关心并感恩长辈,引导学生学会关心他人,营造一种爱的氛围。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体现英语学科的育人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力求创造气氛陶冶学生,让教材中所展示出来的鲜明、真实、感人的形象打开他们心灵的大门。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思维方式进行有效的学习,设计一些与课堂讨论有关的问题,以便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能对生活有所感悟,能换位思考,同情理解他人,提升自身道德修养。例如,我在讲Unit2 What should I do?,讲到句型“„ should do„”时,通过结合当前社会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如“Many people in the earthquake don’t have enough houses to live in(震区的许多人没有足够的房子住);there is too much pollution around us(我们周围的环境污染很严重);there is an old man on the road who lost his way(路上的

一位老人迷路了);many kids in the poor countries can’t get an education(许多贫穷地方的孩子上不起学)„„”,布置学生用英语给他人提出意见或想办法帮助他人度过难关,用文字记录下来,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达到学以致用,又增强了学生的同情心,让他们学会关心帮助遇到困难的人,关注环境问题增强环保意识等等。我还注意学生在发言中的语言知识的运用是否准确,以话题讨论的方式一方面激发学生作更深层次更有创意的思考,另一方面可以无形的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使学生逐步增加自信,理解别人的观点和看法,进而正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在课堂活动中,我认为教师所要把握的是,不要因为只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而机械地去训练,以至于肢解了教材内容,也不要因侧重道德教育而虚化了语言的学习。我们应该为语言训练与道德教育找到最佳平衡点,真正做到语言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训练与道德教育的有机融合。

总之,做为一名英语教师,我要在钻研专业知识的同时,努力掌握和提高德育知识,把德育渗透贯穿到英语教学的始终,因为中学英语教学的德育渗透是个“度”的把握问题,不可能一蹴而成,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争取在英语教学与德育渗透方面取得更大的进步。

陕西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参评

英语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案例

—英语课堂中的话题讨论与德育的有机融合

第五篇:数学德育渗透案例

三年级上册德育渗透案例

周长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通过观察、操作,感知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 (2)使学生建立周长的观念,培养学生合作意识以及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方面:

经历周长含义的形成过程,体验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知识内在的美,陶冶学生热爱数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周长的意义,学会探索图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突破方法:通过观察、测量等活动来突破。 难点:周长意义的理解,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突破方法:情景教学与直观演示的方法。 【教具准备】

钟面、树叶、作业卡、若干平面图形、多媒体课件、绳子、学生准备尺子。 【教学策略】 本节课的教学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周长的概念是比较抽象,不易理解。本节课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等操作活动,使学生对周长的意义从初步的感知一步步变为深刻的理解。 【学科与德育有效融合点】

在教学设计中利用学生们非常喜爱的情境引入新课,介绍学生认识一位新朋友:小蚂蚁。通过小蚂蚁的行动和语言初步感知“一周”和“周长”这两个词语,把比较陌生的知识和平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了;使学生深刻地感受到生活中处处的数学,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算一算等操作活动,既培养学生动脑又培养学生动手动笔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积极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认真倾听别人意见的习惯,培养学生好学、乐学、善学的优秀学习品质。

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对知识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知识形成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热情。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今天我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想认识它吗?(课件)

2、它是一只喜欢运动的小蚂蚁。瞧,它已经整装待发,开始锻炼了。)(课件:蚂蚁绕树叶跑)同学们要认真看小蚂蚁是怎么运动的。 (设计意图:由小蚂蚁这只可爱的小动物引入新课,能较好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动画的形式出现也是学生所喜爱的,所以观察和倾听也很主动积极,为后面学习新知,做好了充分心理准备。)

3、小蚂蚁告诉了我们什么?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周长”。板书课题。

4、说说你对周长的理解。

(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已备在后面的教学中不断补充和完善学生对周长含义的理解。)

二、探究新知,解决问题。

(一)初步感知,理解周长。

1、通过观察,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 1) 课件:播放赛车绕跑道跑一周。

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帮助学生把话说完整)

(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初步感知周长的含义,让学生说一说,一方面了解学生对周长的认识程度,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完善对周长的认识。)

2) 课件:出示不规则泳池,逐步完善周长的含义。 你能指出它的周长吗?

2、亲身参与,体会周长的含义。

出示一组图形,学生小组活动,在小组内说一说、找一找每个图形的周长

3、小结周长的含义。

我们把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叫做它的周长。

(设计意图:通过“找一找”周长的活动,强化学生对周长的理解。)

(二)自主探究,探究周长的测量方法。

我们认识的这些图形的周长,你们想自己测量这些图形的周长呢?

1、出示:长方形。

你打算怎样测量长方形的周长?说说你的想法。 1)、学生分小组测量并计算规则图形的周长

2)、学生汇报测量和计算结果,每种图形分别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测量和计算的。

(设计意图:通过实际测量活动,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周长的理解,特别是在对不规则图形周长的测量中,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为后续学习奠定良好的认知基础。)

2、出示:圆形

问:那象这样的图形还能象刚才那样量吗?怎样才能量出圆形的周长呢?你打算怎样做?把你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

1)、同桌合作测量不规则图形的周长,教师巡视,并及时辅导帮助。 2)、全班交流汇报测量结果和方法。

3、提问小结:什么图形可以直接用直尺测量?什么图形不能用直尺测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汇报,了解学生对周长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各种图形特征的把握,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巩固练习,拓展应用。

1、找生活中的周长 。

1)学生说说周长在生活中的应用。

(设计意图:数学来源与生活,又应用与生活,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数学,掌握数学。) 2)课件:

A、树桩面一周的长。 B、小朋友的胸围、腰围

在我们的身上也有很多周长,你能找一找吗?(腰围、胸围、头围……)

2、思考题:把一张长方形纸沿对角任务撕开,这两部分的周长相等吗?(课件)

先猜一猜,再播放课件演示验证。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的过程,使学生对周长的概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四、课堂小结,评价反馈。

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通过小结,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及时帮助学生梳理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深化对周长的认识和理解。) 【板书设计】 周长的认识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叫做它的周长。 贴各种图形

数学德育渗透案例

砚山镇中心校 三年一班 2017.12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医院对口支援制度下一篇:英语家教实践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