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政治教育范文

2022-06-12

第一篇:中学政治教育范文

中学生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浅析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浅谈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同时面临着三大问题: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受到转型期复杂社会环境的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健全,缺乏人文关怀;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存在学校忽视、老师厌教、学生逆反等问题。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党和国家提出并始终坚持着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两大战略,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教育理念并加以中国化的创新。中学生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其的教育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也由此显得十分重要。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不断发展与深化,我国建立了一批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改革和发展时期。各个中学都在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但是在看到这些成就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当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转型期社会环境的不利影

响、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健全、教育过程偏误等诸多的问题。

一、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面临着转型期复杂社会环境的挑战

我国转型期社会环境的变化在为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创

造良好社会条件与环境的同时,也因为社会变革涉及范围和程度的广泛性、深刻性和复杂性,将不可避免地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一定的困难。

1.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冲击着社会主义的主导价值观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影响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们的社会尚具有不成熟性、不定型性。经济政治的转型也促进着社会文化的转型,社会存在多变性的特点,与之相联系的社会的主体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出现了多元化的特点。

2. 消极的社会现象与思想影响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

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成熟,造成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特殊情况都衍生了各种社会腐败和消极现象。这些社会消极现象和极端的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价值观极容易导致青少年产生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倾向,使他们的人生观向“自我”倾斜,被“金钱”扭曲,出现了“功利化”、“多元化”的倾向。所有这些都在侵蚀着尚未成熟的青年中学生的思想,并对其人生价值观产生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这可能也是困扰多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高问题的症结所在。

二、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不健全,教育缺乏人文关怀

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当以人为中心,以疏导人的思

想、转变人的观念、塑造人的灵魂为目的,以尊重人、关心人、激励人、完善人、发展人为宗旨;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上就是一种人文关怀,蕴涵着深刻的人文精神。但是,由于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不健全,长期的中学思想政治教育过于强调社会本位、集体本位,忽视了对中学生个人思想动机的尊重和精神需求的满足,从而缺乏人文关怀。

1.教育目标定位不当

当前我国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往往忽视个性差异,企图用统一的模式去塑造所有的学生,对于中学生说来,一些政治术语和德育要求过于高深和抽象,他们根本无法理解,更别说内化为其自身的道德素养和行为动机了;为应付检查和考试,他们甚至养成了说空话、假话的习惯。对于教育者来说,由于自身认识不够和思想上并不认同,虽然口头上一直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处于中学教育的首要地位,但实际上却将其置于首而不要的境地;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他们往往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定位于取得思想政治课的高分,追求升学率和分数至上,这使得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其本来存在的意义,而沦为可有可无的陪衬。

2.教育内容编排不合理

当前的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

和相对滞后性。首先,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容是马克

思主义哲学、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这些内容往往理论深刻、高度抽象、缺乏具体化和灵活性的实例,这使得中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难以理解和接受,缺乏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因此也难见实效; 其次,当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还停留在几十年前,这就严重滞后于社会现实的发展,其理论内容难以解释日趋多变而复杂的社会现象,从而与实际脱节。

3.教育方式缺乏互动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应当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互

动的过程,其主体不仅包括教育者,也包括被教育者。但在实际教育的过程中,往往只强调教育者的主导作用,由教育者进行单向的灌输与说教,偏重认知、注重说理、忽视践行

[2];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作用,使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大大降低。

4.教育评价方法片面

长期以来,分数至上的价值观始终再教育体系评价中位于主导地位,对现在思想政治教育课的评价亦是如此。只要学生考的分数高,就会认为学生具备了思想政治教育所要求的德育发展目标;学生考的分数低,就会认为学生不符合要求,这种评价方法忽视了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极具片面性。

三、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存在学校忽视、教师厌教、学生逆反的问题

1.学校的重视不够全面

由于中学面临着升学的压力,所以学校更强调文化知识的学习,取得高分,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表现在:(1)总量上看,思想政治课的总课时量不够;(2)时间安排上,不是在34节,就是在下午,有时还被一些所谓的主干课程占用;(3)在师资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课缺乏专业的教师教学;即使有专业教师,由于待遇职称评定、进修和培训等得不到保证,教师无心钻研此课程的教学。

2.教师认识上的偏误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影响到思想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在市场经济尚不成熟的转型期社会,普遍的实用主义论和转型期社会中的种种不良现象,与社会主义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形成强烈的反差,这使一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对于社会主义的道德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讲得不理直气壮;或是底气不足,对一些实际问题也难以作答。这都与教师自身的素质和对思想教育认识的不足有很大关系。

3.学生的自闭心理

由于自身心智尚不成熟,以及易受家庭、同龄人、大众传播和社会文化的影响,一些中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时存在逆反心理。主要变现在:反感思想政治课,认为其假大

空;在犯错受教育时,不能虚心面对;崇拜西方思想,认为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已经过时等等。

四、结束语

目前我国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教育环境不稳定、制度不健全和教育过程失当等诸多问题。因此,要提高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进一步发挥它育人的重要作用,就必须正视当前存在的问题,积极找出对策,努力促进中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使之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篇: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

案例:罗某的思维能力很强,小学时成绩很优秀,深得老师的关注和喜爱。在这种氛围中,罗某的成绩一直很好,直至毕业。升了初中,罗某表现的有点贪玩,不爱学习。但他的班主任很重视他,对他的要求非常严格,并给予了他特别的关心和引导。在老师的监督和管理下,罗某的进步很快,成绩一直领先。在参加全县组织的拔尖考试中,罗某以优异的成绩直接考上了省重点考中。当时,班上只有3名同学考上了。升了高中后,由于缺少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罗某逐渐放松了学习,成绩下降,并产生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加上缺少老师和家长的监管(罗某的父母都是农民,常年外出打工,没时间引导和教育罗某),罗某开始和社会上的一些无业青年来往。在一次骑摩托车抢劫中,罗某被送进了监狱。一个很有潜力的学生最后沦陷成这样,我们都替他感到惋惜。

一、中学生的时代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

(一)人生态度积极向上与消极混日子并存

中学生正处在生理成熟的高峰时期。他们具有旺盛的精力和充沛的青春活力,而且思维能力很活跃。他们在社会积极因素的影响下,能够正确地认识社会现实,理解社会需要和看待社会与个人的关系。同时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他们的竞争意识也更加强烈。反之,在消极因素的影响下则会错误地认识社会以致走入歧途。像罗某由于缺少正确的认识,与社会上一些无业青年来往,接受了一些消极行为的影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人生情感上优越感与失落感并存

中学生正处在蓬勃向上,风华正茂的青春岁月。他们在认识社会和人生的时候,往往怀着乐观的情绪,充满了自信,充满了热情。有些青年学生在生活顺意、获得成功的时候,容易滋生出放荡不羁和骄傲自满的情绪。有些学生在遇到困难和失败时,易产生自卑感和失落感,表现出一种悲观颓废和萎靡不振的情绪。像案例中的罗某在进入高中后学习上遇到了挫折,缺乏正确的认识和引导开始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想法。

(三)人生理想上高尚健康与享受堕落并存

理想是激励学生为开创美好未来而勤奋学习不断进取的内在动力。理想是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并指引着人生观发展的方向。中学生进入学校以后,随着生活领域的扩大,科学知识的增加以及自我意识的成熟和独立性的发展。能够按照社会的客观要求和自己的主观条件来思考人生。但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上,由于对社会的认识不足,容易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以致产生对社会的不满情绪和对理想的悲观失望情绪。因此,必须加强对中学生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

二、影响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因素

(一)社会环境与思想政治教育

1、学校

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不够,由于学校面临升学的压力,有些学校较强了学生的文化知识学习,而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有些老师只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而缺少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导致一些学生出现了思想上的问题而得不到及时有效地引导和解决。罗同学开始和社会上的一些无业青年来往,受到了一些不正确的思想和观念的影响,而没有被及时地改正而走上了犯罪之路。

2、家庭

很多农村家长迫于生计,常年外出打工,缺少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有些家长由于自身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有限的原因,缺乏正确教育、引导孩子的方法,这些都导致了中学生出现了思想问题而得不到有效地解决。罗同学的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忙于生计,缺少对他的监督与引导,以致他出现了思想问题而没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3、社会

中学生随着交往的不断扩大,与社会的接触越来越多,很容易受到社会环境中各种思想和观念的影响。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帮助中学生形成好的观念和作风。反之,则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罗同学由于经常与社会上的一些无业青年往来,受到了他们的错误的思想观念的影响,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二)世界观、人生观与思想政治教育

人生观包括人生的目的、态度和信念三个方面。人生的目的是指人究竟为什么活着;人生的态度是指怎样对待人生;人生的信念是指对理想坚定不移,并为实现这种崇高的理想而百折不挠、英勇奋斗的意识和倾向。世界观,是指人们对一切事物的是非、善恶、美丑等的评价标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有助于中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向上的状态,保持正确的方向,少走弯路。罗同学由于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受到了社会上不良观念和行为的影响,追为求利己主义,享乐主义,走上了不法之路。

(三)学习观与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的学习观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学习效果的好坏与学生的学习动机密切相关。学生的学习动机可以分为正确的动机和错误的动机;近景性动机和远景性动机等。当前学生的学习动机复杂多样,有的是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有的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赢得别人的尊重。有的是为了光宗耀祖,获得个人功名。因此,要帮助学生竖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能够把个人利益和国家、集体利益相结合,形成高尚的学习动机,才能使他们的学习活动富有生气,才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动力。不至于在遇到一时的困难和挫折而自暴自弃、一蹶不振。本案例中罗同学由于缺乏正确的学习动机,在遇到困难时产生了了破罐子破摔的想法,这是不正确的。

三、加强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加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强学校教育,学校要重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老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与沟通,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氛围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家庭教育,父母要加强与孩子的交流与沟通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和能力,树立榜样的作用,以身作则,引导和教育子女。加强社会教育,利用社会传媒和多种社会力量,积极宣传健康向上的思想和观念,引导学生的发展。

(二)加强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教育

首先,提高学生对社会及其规律的认识。只有深入认识社会及其发展规律,学生才能正确把握社会要求,形成合理的社会态度,明确未来的生活理想。要提高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和扩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领域。其次,把共产主义理想内化为学生的内在信念。应该注意把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将社会的需要转化为他们的内在需要,把共产主义的理论知识转化为他们的内在信念。再次,提倡榜样教育。采用树立先进榜样的方法,使学生通过与榜样的对照,加深对社会要求的理解,获得评价自己的客观标准,使他们有方向,有目标,促进学生在人生观等方面的自我调整和完善。

(三)端正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首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庄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的学习目标。使他们在学习活动中产生一种持久而深刻的意志努力,帮助他们把有低级的生存需要而引起的学习动机升华到由社会需要而引起的高级的学习动机上去。其次,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浓厚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上的弱点。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结合各门专业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寓思想政治教育于专业教学活动之中。

第三篇:中学生 思想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

论文摘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培养人们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正确认识和分析教育对象的思想特点并根据对象的思想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工作,这在当前环境下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0引言

正确认识教育对象,了解和掌握教育对象的客观实际状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前提。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有效的组织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范围很广,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将其分为不同的类的类型。本文主要根据文化程度来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中学生的思想特点,并探究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行对策。

1中学生的思想特点

中学阶段也就是一个人的青春期阶段,这是人从幼稚顽童向成熟个体的过渡时期,随着生理发展尤其是性的成熟,此时他们的心理发展也渐次成熟,认识水平、情感体验和自我调控能力都在这一时期有了飞速的发展,他们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慢慢地形成和定型,这为他们走向社会、步入人生定下了基调 。

1.1 中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落,正处于特定的发展阶段,思想上有其独特而鲜明的特点,调查发现:中学生思想品德的整体情况是好的,主流是健康的。

1.1.1 较强烈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91%以上的学生认为“每周一学校升旗仪式”有必要,愿意参加。“假如现在有外敌入侵或有人分裂国家,使国家的领土和主权完整受到威胁,需要大批青年应征入伍”,有83.14%的学生表示积极主动应征。”但这种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在不同的地域表现也不同,农村相对于城市就稍差一点。

1.1.2 比较关注社会。调查显示,中学生对社会问题较为关注。在“我国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最主要的问题”中做出选择最多的前三项依次是下岗职工再就业(47%)、腐败现象严重(37%)、农民工问题(31%)。高等学校扩招、家庭收入等也是学生十分关心的问题。说明中学生对于自己和家庭密切相关的大事比较关注,所关注的社会问题有一定的层次和水平。

1.1.3 高度认同传统道德。大部分学生都反对“助人为乐已经过时了”、“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已经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了”等典型错误观点。这也反映出我们传统的道德教育是成功的、有效的。

1.2 调查发现:中学生身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1.2.1 对道德判断存在偏颇。有40%的中学生认为目前社会的道德生活是假恶丑多于真善美,而认为真善美多于丑恶的仅占12%。有52%的中学生赞同“现在很多事情使人说不清楚是好是坏,不知道如何才好”这一说法。中学生的社会道德观需要积极的引导。

1.2.2 自我中心较为突出,行为选择更趋实际。如在处理人际关系的原则中,65%的中学生选择“两方面兼顾,既利己又不损人”。 主张奉献与索取并重,提出“等价交换合情合理”等主张。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自私自利行为普遍,不善合作,对他人的痛苦和不幸视而不见;在学习的目的中,以自我发展为目的的选择竟占了50%左右!

第四篇:强化中学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教育

中学政治教学资料大全

三生石编辑

摘 要: 中学思想政治课除传授知识外,还是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课程,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但是目前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存在着德育教育的时效性不高,教育功能下降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教师自身素质不高、中学教育现行“重智轻德”的实际、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等。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时效性。

中国论文网

关键词: 中学思想政治课 德育教育 时效性

中学开设思想政治课的目标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理论知识来武装学生头脑,培养学生识记、理解、运用基本理论的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不仅是我们国家学校教育的任务和社会主义办学的方向,还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可见中学思想政治课在中学教育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五条,我们可以明确,国家在教育目标上把德育放在首位。这就要求在开展思想政治课的时候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切实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然而,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作为德育主渠道的思想政治课存在着学生普遍对其不感兴趣,德育实效性不高的普遍现象。因此从事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教师,必须寻找解决良策,强化思想政治课的德育教育,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时效性。

一、影响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环境的不良因素干扰。

思想政治课外部环境分析包括学校、家庭和社会中一些有利、不利因素对思想政治课及学生带来的影响,特别是一些不利因素对学生行为习惯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

1.学校环境的不利因素分析

学校是开展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场所,是直接影响的一个外部环境,但是目前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下,学校对课程教学的评价仍以升学率为评价标准。在成绩或者升学率的影响下,一些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忽视了本学科德育的渗透功能,单纯传授理论知识,不注意利用课程对学生开展思想道德和高尚情操的熏陶。并且在学校教育中,涉及校园的安全稳定及其他原因,部分课外活动或课外社会实践难以开展,难以激发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这些因素都影响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的发挥。

2.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向的不一致

思想政治课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是为培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接班人。学校教育在学生的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品德修养等方面发挥着主渠道的作用。但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个别甚至部分家长受世俗化的影响,导致对功利化的盲目追求,对学生起着言传身教的负面影响,导致学生不重视思想政治课的学习。

3.社会负面因素对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影响

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推动着社会高速发展,随之也有负面因素层出不穷地暴露,对思想政治课德育功能的影响越来越大。主要表现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种非

宜城 iyd

马克思主义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冲击;政治多极化的影响,世界多种文化、思想的不断碰撞,影响到国内的思想与人民的生活;西方部分国家对我国的西化、分化的政治阴谋仍如影随形;国内各种新问题、新情况不断出现,各项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并持续对立。这些负面因素都对中学生的思想带来冲击与对社会问题的困惑,增强了思想政治课德育教育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二)教师自身责任感下降,素质下滑。

市场经济多样化的冲击,教师的责任感日益下降,表现为一定的师德下滑,教师功利主义严重,很多个别现象发展成为社会普遍现象。例如:个别教师将上课应该讲完的教学内容或重点内容省略,而引导学生去家教补习;为在考核中取得好名次而让学生弄虚作假;为达到目的对学生只下简单粗暴的命令,不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近年来甚至出现恶意体罚学生等现象;教师言行不一的结果是直接导致了学生的信仰危机,表现出学生对教师及教师所授德育内容的怀疑和不信任,严重地影响了思想政治课德育的实效性。

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课程内容的增加,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教师对发展中的政治学、经济学的把握不深刻,需要及时加强对学科知识的更新与补充。落后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需求之间产生矛盾,这影响到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兴趣,也影响到思想政治课德育教育的开展。

(三)教育教学理论和社会实践的脱节。

由于社会现实的复杂性,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出现的各种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崇尚消费主义所导致的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盛行;市场经济对利益最大化的追求,导致极端功利主义的出现;这些社会现象都对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上的思想、理论和观点与现实的反差产生了很大的反感,并对思想政治课的内容持怀疑态度,甚至排斥和逆反,这是造成思想政治课德育实效性差的一个重要原因。

另一个理论与实践的脱节,还表现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需要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的,但是在教学中,限于时间、成本等限制和学校对学生人身安全的考虑,本应该开展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都难以开展。例如,讲解货币职能时,应该带着学生到银行、财政、税收等单位开展交流等活动,让学生直观学习货币流通时的各种职能,并且通过活动开展让学生了解改革开放以来的伟大成就,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二、中学思想政治课中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对策

(一)教师应该把握思想政治课教学发展的科学性原则。

所谓的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遵循教学过程的规律而制定的对教学的基本要求。”①在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对于德育教育的开展,也应遵循这样的原则。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已经取得的成果加以继承与发展,敢于把不合时宜的方法和手段坚决抛弃,始终坚持思想政治课教学要有鲜明的时代性。另外,在教学中要注重因材施教,坚持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助思想政治课这个阵地灌输到学生头脑中。

(二)教师应做到教学内容的时代性与针对性的结合。

思想政治课是一门具有较强思想性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用党的最新理论知识教育学生,使思想政治教育课的理论教育时刻保持与理论创新的同步性,充满着新颖性。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现实问题和社会消极现象,并且指导学生正确分析社会中各种现象的利弊与正误,使学生保持清醒头脑,认清各种消极现象的危害,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师应改进教学方法。

1.改进课堂讲授法

讲授法是思想政治课最主要的方式,但是在教学形式上,要把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与课堂讲授充分结合起来,利用幻灯、音频、视频及其他计算机辅助软件进行教学应用,把多媒

体教学的及时性、互动性、直观性发挥出来,激发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使课堂讲授生动活泼,改变传统讲授法中理论教学枯燥和注重说教与理论的灌输的现象。

2.运用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法就是指:教师根据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而设置的具体教学案例,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达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积极思考和探索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在课堂中充分运用案例教学,可以把中学思想政治课程中的法律知识、经济学常识、政治学常识、马克思主义哲学常识、社会学常识等与现实紧密结合的知识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把课堂由教师为主体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兴趣融入思想政治课中。

3.注重社会实践与课外活动的开展

思想政治课教学既是知识的灌输,又是对知识的运用。教师在进行教学中一定要以课程内容为中心,合理安排社会实践,进行社会调查,参观学习,让学生真正体验生活、了解社会,并且有意识地组织感受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通过实践,让学生增强对社会主义的坚定信念。

思想政治课中除理论的学习外,还包括公民道德、法律意识、心理健康等内容,因此教师除进行教学外,还应组织相关的课外活动。例如,在讲授法律常识的时候,可以利用课外时间,组织模拟小法庭的形式,组织学生按照法庭庭审现场的模式,就某一简单法律问题开展模拟审判。这样的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并且发挥宣传、示范的作用。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通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思想政治教材仅内容而言,就有着丰富的德育资源,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要牢记德育目标,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在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正确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判断是非的能力。要通过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培养一批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注释:

①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72.

参考文献:

[1]陈茂.新时期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教研论坛,2006.(04).

[2]杨维风.改进思政课教学,提高德育实效性[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07).

[3]谢树平,李宏亮,胡文瑞.新编思想政治(品德)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王宇琴.在思想政治教育课中渗透德育教育[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5,(12).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第五篇:“中学思想政治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之我见

贵州省福泉市第四中学 孟信炎

思想政治课是进行中学生德育培养的重要阵地。当前,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中国的社会正在转型,对思想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性逐步增强,他们的身心迅速发展,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范围逐渐扩大,处于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在思想品德发展上得到有效帮助和正确引导。

一方面是因为中学生是祖国未来,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身心正处在巨变期,可塑性非常强,同时接受新事物,新思想,新潮流,新观念的意识和能力也非常强,并且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同时有一个现象值得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一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率直线上升,二是青少年违法犯罪渐趋低龄化。

另一方面是中学生的这种生理心理特点和现实社会的状况,迫切需要我们广大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尤其是我们思想政治课教师引起重视和反思,更值得我们去认真总结和反省自己的教育与教学实践。

因此,我认为在思想政治课中渗透法制教育尤为重要,以便更好地纠正学生的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成为有健全人格、有责任感的“四有”公民。

首先,平时要注意收集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以备上课的时候使用。 今天这个时代的学生拥有非常广泛的获取知识的渠道,所以,在讲述课堂知识时,可以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的形式,让学生讨论分析,最后明辨是非,掌握法律知识。这样可以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比如我们政治教材中的“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等知识,完全可以结合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案例进行理论结合实际的教学工作。比如科学发展观可以联系《生活与哲学》中有关联系的知识;民主与法制建设可以联系我们的《政治生活》中的政治制度方面的知识等等。只有贴近学生实际的案例,对学生的感染力才深刻,教育效果才会最佳。因此政治老师平时要做有心人,注意收集整理发生在学生身边的典型案例,这样在讲课的时候才能信手拈来,搞好法制教育。

我曾用过这样一则案例:中学生张某由于平时组织纪律涣散,无视校规校纪,经常迟到,旷课,经过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多次教育,仍然不思悔改,还沾染上了抽烟,喝酒等不良恶习,而且尤其喜欢玩电子游戏,输掉了不少生活费等。有一次,将报名费500多元全部输掉,还将与同学借来的200元也输得精光。于是就伙同一位同学手持匕首趁学生下晚自习的时候,潜伏在僻静的一条街道拐角处挟持一名七年级的同学李某,实施持刀抢劫,刺伤李某同学,一共抢得人民币5元8角。事后李某拨打了110报警,张某及同伙被民警抓获,移交人民法院审理后,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和两年。这一案例适合讲解“小错不改就有可能犯下大错”的内容时使用。当然收集案例还可以通过观看法制节目获取,也可以通过阅读法制报刊杂志获得。收集好案例后,还可以进行分门别类,并注明该案例适合讲解哪些知识点时使用。

又如在讲到“维护公民政治权利”一节时,可以由教师讲述,学生分析;也可以由几个学生安排一个情景让学生来模仿,从中的出结论;还可以就一个生活

中的侵权的案例拿来作为素材进行分析。通过分析让学生明白:公民合法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进行维权,每个公民都有维护法律尊严的义务,法律的尊严神圣不可侵犯,等等,让政治课堂在灵活的安排和灵活的施教中渗透法制思想和法律意识。

其次,还可以通过法制安全讲座进行政治课的法制教育。在法制讲座中,尤其以在押的少年犯现身说法这样的形式最为有效。例如:记得在2008年,我校特别邀请龙昌监狱的领导来我校进行法制宣传,就以3名稚气未脱的十

六、七岁的少年犯讲述他们犯罪的经历,以便警醒在座的中学生牢记“小错不改则会犯大错”的深刻道理,让学生深深地明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理。我从在场的学生鸦雀无声的仔细聆听,深知这种教育方式的有效性。

第三,通过观看公捕公判大会,让学生得到法制教育的洗礼。各级人民法院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一些重大犯罪分子,尤其对社会影响大的案件进行当众宣判,这对青少年有一定的威慑作用,让青少年明辨是非,分清善恶美丑。

第四,通过组织模拟法庭,让学生熟悉庭审过程,了解审判程序,知晓通过法律维权的有效途径,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第五,适时给学生介绍一些增长法律知识的电视栏目或法制宣传教育片,让学生择时观看。例如,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中的《今日说法》,每周的《说法周刊》;中央电视台第2套的《经济与法》以及中央电视台第12套的《法律讲堂》、《普法栏目剧》、《庭审现场》、《一线》等法制节目。还可以组织观看法制宣传教育片《少年犯》等。

第六,让学生收集身边的案例,编写案例故事比赛。例如,学生收集到一则关于强制执行的案例,即牛场东门河边上有一处违章建筑,由于法院下令近期拆除,该房主不予理睬,最后,由法院用挖机强制拆除。这体现了我国法律具有强制性的特点。又如,维修牛场南门坎到三岔路的马遵公路时,大园干有一口井需要填平,当地老百姓不允许,在井边静坐,经劝无效,最后公安机关以干扰公路建设,依法拘留了这些老百姓。从而教育学生懂得法律是一个体系。所以法制思想的渗透同样要有目的和计划,要形成自己的体系,有计划按部就班的进行,并且要不时的巩固一下。又如我们在讲到:“12315”相关知识,“三鹿奶粉”事件,非典时期板蓝根生产经销商哄抬物价,西藏“3.14”打砸烧抢事件,2012年钓鱼岛事件中出现的打砸日系车辆、抵制日货等费理性爱国事件时,要不时的向学生有意识的灌输和渗透一些相关法制观念和理性爱国思想,并且可以顺势联系到我们广大公民要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并且说明这是宪法和法律赋予我们的神圣权利和职责,同时顺便向学生点拨到:我国的法律体系是由宪法和法律构成,另外还有行政法规。从而把法制思想和法律意识寓教于无形的课堂教学和时事分析中,实现我们的教育目的。当然,这种教育不能只靠三分钟的热情,而且要经常化,定期化,配合学雷锋,法制宣传的活动一并进行,这样可以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

总之,法制教育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它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在一起再出发范文下一篇:职业自尊自爱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