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光伏产业投资环境论文

2022-04-20

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日本光伏产业投资环境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一、全球及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情况(一)全球光伏行业呈现复苏增长态势,中国新增装机容量跃居全球首位全球光伏发电市场继2011年、2012年的行业不景气后,2013年呈现复苏性增长态势。

日本光伏产业投资环境论文 篇1:

新能源光伏产业的示范效应分析与对策

摘 要:在工业化进程深入发展的大背景下,全球变暖问题日益严重,而为降低碳的排放量,达到缓解全球变暖的目的,就需要加大新能源光伏产业的发展力度。作为一项新兴产业,新能源光伏产业拥有高新的技术以及密集的资金,发展前景非常广阔,具有非常强的示范效应。其中,新能源光伏产业的示范效应主要体现在可促进企业生态效率、社会贡献率与产业之间关联度的提高。本文从新能源光伏产业示范效应的相关概念、光伏发电系统的工作原理、光伏产业存在的问题出发,就如何扩大这一产业的示范效应展开探讨。

关键词:新能源光伏产业;示范效应;扩大对策

0 引言

新能源为所有非常规能源的总称,主要包括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等多种新型、无污染的能源。其中,太阳能具有清洁无污染、可持续使用、安全性高等显著优势,而光伏系统便是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的一种系统,此种发电系统具有零噪声、零污染、可持续发展等特点,是一项重要的新兴能源技术。此外,光伏产业指的是借助多种方式对硅材料进行开发与利用的一系列产业链条,包括太阳能电池等设备的生产与制造。当前,在科技飞速发展以及政府大力扶持的背景下,光伏产业的成本得到显著下降,并出现了大批新型的太阳能电池,而光伏发电也逐渐发展成为替代性的新能源,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然而,新能源光伏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为促进这一产业转变为社会支柱型产业,就需要对存在的问题展开深入分析,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对策。

1 新能源光伏产业示范效应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示范效应指的是企業的运行机制、经营管理模式等可以被其他企业借鉴,并有效提高这些借鉴企业的经济收益,从而产生积极社会影响力的一系列过程。其中,新能源光伏企业的示范效应指的就是企业凭借科学先进的经营管理模式,在社会领域产生积极的影响力,并发挥出带动作用的过程[1]。

此外,新能源光伏产业的示范效应应当将企业的关联程度、资本产出率、社会贡献率、生态效率以及新产品产值率等充分体现出来,因此,在计算光伏企业的示范效应时,应当将上述几点作为基础,并展开科学合理的计算。

2 以新能源为基础的光伏发电系统工作原理

经研究得知,太阳能电池为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部件之一,为让太阳能电池产生电流,就要使其正反两面具备数量不同的电子。而太阳能电池自身的电子在太阳的照射下,可发生迁移,从而使电池正反面具备不同数量的电子,随后采用导线连接电池的正面与反面,即可产生电流。

此外,并网与独立为光伏发电系统的两种主要形式。其中,并网光伏发电指的是将太阳能光伏发电直接与国家电网连接起来,此种直接输电形式把电力放进蓄电池这一环节省略了,这样一来,便大幅度降低了蓄电池储存及释放电力时产生的损害,从而充分、有效利用光伏发电系统中的电力[2]。而独立光伏发电指的是光伏发电不与国家电网直接相连,而是将蓄电池作为中介,此种系统的发电过程不但烦琐,而且存在较大的电力损耗,因而并不常用。

3 新能源光伏产业中存在的问题

3.1 电压存在波动及偏差

对于新能源光伏发电系统而言,天气状况会对其发电量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考虑到天气变幻无常,因而波动性及间歇性为光伏发电系统发电量常见的特征。除此之外,系统中的逆变器在将太阳能电池中储存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时,通常会包含一系列的电力设备。当在配电网中接入这些电力设备中,会对当地的电网电能质量产生不利影响,进而使得电压发生波动以及偏差等情况。

3.2 政府部门缺乏足够的重视与扶持力度

在新能源光伏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部门尽管提供了一定的补贴与支持,并将其纳入了国家能源的长期发展计划中。但是,日本、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在国家能源储备战略中纳入了新能源光伏产业,并给予了足够的技术及资金支持,与之相比,我国对新能源光伏产业的重视与扶持力度远远不够。

3.3 缺乏足够的平衡设备及先进技术

在相关平衡设备,如逆变器、控制器等生产方面,我国还局限于一些规模比较小的研究所或单位内,由于不具备专业的具有先进检测设备、生产设备及生产技术的大型工厂,因而难以生产大批量的新能源光伏产业高质量平衡设备,在对当前产品更新换代的研发方面,更是存在严重不足,从而使得生产的平衡设备缺乏一定的安全性及可靠性,不但价格高,且种类规格非常少。

3.4 产业关键领域技术水平不高

在新能源光伏产业方面,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导致新能源光伏产业核心技术水平不高,在关键领域的发展也难以获得突破,最终造成产业成本过高而生产效率低下这一局面的出现。此外,当国外的行情发生变化,技术得到更新后,国内企业由于无法跟上变化而出现产能过剩的情况。同时,由于受到生产技术的限制,我国只能以污染环境、消耗大量能源为代价来实现多晶硅的生产,然而,生产出来的大多数多晶硅却只能作为发达国家的清洁型能源。

3.5 产业尚未实现零污染

对于新能源光伏产业而言,零污染、可持续使用为其显著特点。然而当前,我国新能源光伏产业在生产硅料这一环节,依然会出现污染[3]。在此种情况下,政府部门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污染,减少环境受到的不利影响,就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刺激光伏企业加大自身生产技术的改进力度,不断减少污染的排放,例如,可向企业合理征收相应的排污费及其他费用,在促进企业外部成本内部化的基础上,全面加大新能源光伏产业的改革动力,从而实现良好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4 促进新能源光伏产业示范效应扩大的有效对策

4.1 确保电能指标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在新能源光伏发电系统中,为提高电力稳定性及可靠性,防止当地电网的电压出现波动,就需要确保因光伏发电系统而引起的各项电能指标充分符合相关标准及要求,并对当地电网相接时的电压波动、电压偏差及不平衡度,以及直流分量等指标进行严格控制。除此之外,还需在发电系统中应用考谐波及抗感染能力良好的保护装置。

4.2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新能源光伏产业的重视与扶持

为充分促进新能源光伏产业的长远发展,我国政府部门应当加强对新能源光伏产业的重视与扶持,给予更多经济补助。同时,还应加快吸引人才政策的颁布及实施,并制订出科学有效的人才培养计划,在将新能源光伏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的基础上,促进产业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

4.3 加大环保观念的普及力度

将低碳环保的重要性以及相关法律规定在群众范围内进行大力宣传,鼓励大家采取低碳的生活方式,在使新能源光伏产业得到广泛认可的基础上,为该项产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社会支持,从而将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阻力降至最低,充分促进光伏产业相关产品普及率的提高。

4.4 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环境的优化

为鼓励更多人才投身到新能源光伏产业中来,促进这一产业发展规模的扩大,就需要对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予以高度重视及保护,并对产业的投资环境进行优化,将行业的准入门槛进行合理降低,从而充分提高新能源光伏企业的竞争力,有效扩大产业的示范效应。

5 结语

新能源光伏产业具有零排放、零污染等显著优势,与当前的可持续发展理念相符,其中的光伏发电可进一步促进工业文明的发展。因此,政府部门应对这一产业予以高度重视,通过加大扶持力度,从而将全球变暖以及能源枯竭等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参考文献

[1]雷雨.新能源光伏产业的示范效应分析与对策[J].山东工业技术,2015,3(18):102.

[2]陈龙珠,王军.新能源光伏产业的示范效应分析与对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8(3):395-397.

[3]刘静.新能源光伏产业的示范效应分析与对策[J].企业技术开发,2015,34(36):29-30.

作者:成浩

日本光伏产业投资环境论文 篇2:

全球光伏产业发展形势与前景展望

一、全球及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情况

(一)全球光伏行业呈现复苏增长态势,中国新增装机容量跃居全球首位

全球光伏发电市场继2011年、2012年的行业不景气后,2013年呈现复苏性增长态势。根据欧洲光伏行业协会(EPIA)统计数据,2013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容量达3700万千瓦,较2012年增加714万千瓦,同比增长23.9%,增速低于2003年至2013年51.9%的年均增速,扭转2012年的负增长(-1.38%)。其中,欧洲新增装机1025万千瓦,同比下降41.68%,美国新增装机515万千瓦,同比增长36.54%,其它地区新增装机1030万千瓦,同比增长105.57%,中国新增装机1130万千瓦,同比增长22.9%,年度新增装机占全球总量30.5%,首次超过欧洲成为全球新增装机容量最多的地区。

从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来看,截至2013年,全球光伏累计装机容量达1.37亿千瓦,同比增长37.0%。其中,欧洲地区累计装机7995万千瓦,同比增长14.7%,增速为10年最低,美国累计装机1352万千瓦,同比增长61.6%,中国累计装机1810万千瓦,同比增长166.18%,占全球光伏装机总量的13.2%。

(二)全球光伏行业产能过剩得到缓解,中国产能过剩问题依旧严峻

2013年,面对行业低谷,多数光伏企业推迟或取消产能扩张计划,同时随着全球光伏下游市场需求的持续增长和上游制造企业的洗牌,全球性产能过剩得到一定程度缓解。根据NPD Solarbuzz的研究,2013年全球光伏组件“有效产能”为4500万千瓦,产量为3970万千瓦,产能利用率约为88%,相比较2012年65%的产能利用率显著提高。中国光伏组件产能约为3400万千瓦,产量约为2600万千瓦,产能利用率约为76%,组件产量占全球产量的65%,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在Solarbuzz最新发布的2013年十大光伏组件供应商排名中,除日本的夏普太阳能、京瓷与美国的Firstsolar等3家海外供应商外,中国供应商占据7席,包括英利、天合、阿特斯、晶科、昱辉阳光、韩华新能源、晶澳等在内的7家供应商光伏组件出货量约为1530万千瓦,约占全球光伏组件产量的三分之一强。

(三)全球多数光伏企业重回盈利轨道或缩减亏损,中国部分光伏上市企业恢复盈利

2013年,随着光伏应用市场加快启动及政府对光伏行业的政策扶持,全球光伏行业扭转了自2011年开始的颓势,多数企业实现全年盈利目标。光伏上市公司2013年财报显示,美国太阳能板制造商First Solar(第一太阳能)全年运营收入4.55亿美元,毛利率为26.1%,较2102年的25.3%略有提高。德国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商Solar World AG 税费前亏损额2.66亿美元,较2012年有所削减。晶科公司2013年总营收11.7亿美元,同比增长47.6%,实现利润3110万美元,而2012财年亏损2.48亿美元。阿特斯2013年实现利润4560万美元,而2012年亏损1.95亿美元。天合、晶澳、英利分别净亏损7790亿美元、7050亿美元、3.21亿美元,分别较2012年的2.66亿美元、2.75亿美元、4.92亿美元的亏损额实现大幅度缩减。

二、我国光伏产业发展面临的形势分析

(一)发展机遇

一是新兴市场加快发展推动我国光伏出口市场结构趋向优化。随着新兴市场的发展,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格局发生变化,传统市场份额下降,新兴市场份额不断上升。2013年,中国电池组件出口量1600万千瓦,占产量的61.5%,出口额127亿美元,同比下降27%。其中,对欧洲出口份额由2012年的约65%下降至2013年的30%,对日本出口约22亿美元,占出口额的22%,对美国、印度和南非的出口额分别占10%、5.2%和4.5%,我国对亚洲市场占光伏产品出口的44%,取代欧洲市场成为最大出口市场。2014年1-2月,亚洲市场出口占比52%,其中,对日本出口占比34%,对欧洲市场占比22%,未来新兴市场的加快发展将进一步弱化我国光伏产品对传统市场的依赖,在降低贸易摩擦可能性的同时,促进出口市场结构趋向优化。

二是光伏组件企业向下游环节延伸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点。受全球光伏行业供求失衡及欧美“双反”等影响,光伏组件企业逐渐转变单一销售组件的盈利模式,开始向下游电站拓展。根据SEMI的《全球光伏制造数据库》统计,中国排名前20位的光伏组件和电池制造商均已涉足电站开发业务。在2013年我国新增装机容量中,光伏大型地面电站约700万千瓦,约占70%。根据北美光伏市场季度报告,2013年美国光伏市场主要由大型电站项目主导,在新型项目中占比超过80%,其中地面电站占约70%以上。从国外一般经验看,光伏组件产品的毛利率约在15%左右,而从电池片生产到电站建设的毛利率约在25%-40%之间。因此,未来光伏企业向下游拓展将成为企业获得新盈利模式,加快推动高端技术和终端电站结合,实现以项目带动产品、以产品推动项目,提升行业投资回报率的同时,为组件销售提供更加稳定的渠道来源。

三是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开辟更广阔的空间。近年来,我国光伏企业积极开展海外投资,利用当地资源投资建厂,突破国外市场封锁。江苏昱辉阳光自2012年起开始规划在波兰、印度、日本等国家开设代工厂,通过中国设计、境外生产方式应对国外“双反”等贸易壁垒,其中2013年3月签约成立的波兰代工厂已经投产。中电光伏为规避欧盟“双反”措施,积极寻求在土耳其设厂。晶科能源也计划赴葡萄牙投资建厂。国内光伏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有助于企业规避高额关税,减轻经营压力,缓和日益激烈的贸易争端,同时也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四是宏观利好政策的密集出台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支撑。为规范和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2013年,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24号文),“国发24号文”提出,“2013-2015年,年均新增光伏发电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左右,到2015年总装机容量达到3500万千瓦以上”,在积极开拓光伏应用市场、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规范产业发展秩序、完善并网管理和服务、完善支持政策、加强组织领导等方面提出具体政策意见。继“国发24号文”后,财政部、发改部、工信部等先后分别出台《关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实行按照电量补贴政策等有关问题的通知》、《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发挥价格杠杆作用促进光伏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等9个配套政策文件,这些政策的出台和相继实施为光伏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未来随着这些政策及相关细则陆续发挥效力,将为国内光伏发电市场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二)面临挑战

一是国内市场供应过快发展可能引发新一轮产能扩张趋势。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国内外光伏市场规模化启动,闲置产能陆续复产,光伏产品呈现量价回升局面,光伏上市公司业绩呈现集体回暖态势。但是,国内外市场需求不容乐观,其中欧、美市场需求提升空间有限,日本、印度等新兴市场需求仍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未来国内光伏市场在政策等因素刺激下,国内产能持续扩张,如果不断提速的市场供应得不到市场需求的有效支撑,可能导致产能过剩重演。

二是光伏行业技术落后产能仍然偏高成为影响行业未来发展的主要障碍。目前,我国光伏组件产品结构仍不合理,高端产能与中低端产能同时并存,高端产能表现不足,中低端产能占相当比重。从上游多晶硅材料制造来看,国内企业单位产品能耗约为120千瓦时/千克,比国外先进水平高约20-30%。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使用的大部分高端设备仍需进口,薄膜太阳能电池主要生产设备与国外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单晶硅和多晶硅电池产业化转化效率普遍在17-19%之间,效率在20%以上的高端产品严重不足。根据德国研究机构PvXchangeGmbH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在2013年中国产品价格上扬、欧洲与日本产品价格下滑的前提下,中国光伏组件价格仍较欧日光伏产品价格低18-25%。未来加快推动中国光伏产业由重视规模效应向重视技术效应转变,推进产业向高端化、品牌化迈进的任务仍十分艰巨。

三是光伏行业整合难度较大造成未来行业发展仍面临结构性失衡压力。受政策引导和市场调整等因素影响,自2011年开始,产业无序发展得到一定程度遏制,行业企业兼并重组意愿强烈,但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举步维艰,未来行业整合推进难度较大,行业面临着“大”“大”兼并、“大”“小”整合难的困境。目前,我国大型光伏企业量级多在吉瓦级以上,由于实力相当,且受到地方政府保护主义影响,难以通过竞争进行优胜劣汰,推动行业整合。此外,现有大型光伏企业由于品牌、产品售后差距等因素不愿意吸纳整合中小型企业产能,导致大量不具备竞争优势的企业不能得到及时淘汰,未来光伏产业向重点和优势企业集中速度将有所放缓,进一步延缓产业整合速度。

四是产业对单一市场依赖度过高造成未来行业整体性风险犹存。随着我国光伏产品主要出口市场受阻,面对外部市场压力,我国光伏企业在2013年经历了目标市场的重大调整,由2011年90%以上产品出口调整为2013年的60%产品出口,即国内市场由承受不到10%的产量跃升到支撑约40%的产量,从对外依存度过高转而过度依赖国内市场,这种过度依靠单一市场容易造成行业整体性风险,单一市场需求变动对行业影响显著,一方面单一市场整体需求呈现的季节性上涨可能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或者非常规性外包生产,产生光伏代工企业;另一方面,对国内市场的过度依赖造成财政补贴需求增长过快,行业面临无序发展压力。未来由于光伏产业对单一市场依赖度偏高,行业整体风险仍然存在。

三、未来展望与政策建议

展望未来,随着光伏行业发展环境不断改善,预计全球组件产量有望继续增长,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高,部分闲置产能将继续启动,全球出货量和新装容量将形成中国、欧洲、美国和新兴市场四分天下格局。

但同时,光伏产业发展也面临着外需不稳定、国内市场发展过快、行业整合推进较难、对单一市场依赖度过高、贸易摩擦风险仍然存在等问题,均对产业规范和市场应用发展带来挑战,应积极加以引导和政策支持。

(一) 改革境外投资制度,鼓励光伏企业走出去

一是加强市场信息发布和预警体系建设。加强对光伏产业国别投资环境调研,及时发布各类投资风险预警信息,避免产业盲目投资;二是提升金融机构对产业发展的融资力度。鼓励国内金融机构灵活信贷政策,改革融资担保结构,支持光伏企业参与境外技术创新等投资项目;三是改革光伏产业境外投资管理体制。通过下放对外投资审批权限、缩短审批周期,鼓励光伏企业开展境外投资合作。

(二) 推动市场机制创新,坚持内外市场相结合

一是巩固传统市场份额。推进市场机制创新,发展产品、项目与服务全产业链出口模式,巩固传统市场份额优势;二是积极开拓新兴市场。采取积极市场策略,选择市场前景好、投资环境好的国家和地区,推动光伏产品出口;三是继续开发国内市场,加强光伏市场应用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结合,推动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发电的应用。

(三) 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推动优势企业兼并重组

一是继续加大光伏技术的投入力度。重视技术创新投入,促进光伏产业在技术、设备和工艺方面不断进步,实现高端设备国产化及应用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二是推动企业产品创新。鼓励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产品差异化发展;三是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重点支持具备核心品牌竞争力的光伏企业并购中小企业,加快淘汰技术落后企业。

(四)完善管理模式创新,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

一是加强政府的行业规划引导。加强光伏发电规划和政策引导,按年度做好发电规划及其方案,推动行业有序发展;二是重视地方发展规划的协调。统筹协调地方层面光伏产业发展,避免出现落后产能和重复建设现象,尤其避免出现利用政府资金盲目建设现象;三是加强光伏规划与电网规划的衔接。加快出台电网规划和调峰电源规划,并促进其与光伏发展规划有效衔接,避免出现季节性限电等问题发生。

作者:张丹

日本光伏产业投资环境论文 篇3:

光“伏”与光“能”神话

刀光血影,光伏行业遭遇寒冬

光伏产业是我国优先扶持发展的新兴产业,随着全球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光伏发电因其清洁、安全、高效等特点,受到各地政府的普遍关注,中国迅速成为全球最大的太阳能电池板生产国。为了获取高利润,众多地方政府、企业投资者一哄而上,拉开了光伏项目上马和产能扩张的序幕,一时间“光伏基地”遍地开花。盲目的投资与扩张,即使在遭遇美国“双反”时也没有停歇。许多企业对美国高额的惩罚性关税置若罔闻,一度进行自杀性销售,赔本也要扩大产能,进一步加剧了产能过剩。但2011年以来欧洲市场需求急剧下降,光伏组件价格跌幅超50%,风光一时的光伏产业迅速进入了寒冬。近几年光伏产业的现状并不乐观,中国光伏行业呈现了一幅悲喜交织的奇幻景象。喜的是,短短几年间,中国光伏产能占到全球一半以上,全球前十大光伏组件生产商中国包揽了前五名;悲的是,在欧美提起反倾销诉讼的大背景下,整个光伏行业陷入大溃败,几大巨头都接近资不抵债,光伏巨头们频频出事,被曝光出来的破产新闻更是屡见不鲜。那么,纵观中国光伏行业的发展史,究竟有哪些光伏企业昙花一现,还有哪些企业依然如长青树一般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呢?通过盘点如下4个耳熟能详的名企,让我们揭示光伏行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工业精神?这些工业精神曾经决定了光伏企业的命运,也将深远地影响着他们的未来。

电光石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曾享有全球太阳能面板制造商“带头大哥”称号,中国光伏产业传奇的尚德,突然陷入不得不破产重组的困境,令世人震惊,但尚德电力成为第一个倒下的光伏巨头,绝非偶然。董事长施正荣不是个完完全全的企业家,生性比较内敛,很多内部人对施正荣的评价,他或许是一个好的科学家,但不是一个好的CEO,更不是一个好的企业掌舵者和领军者。在大局未稳的早几年前,施正荣似乎有些兴奋,过早将精力放在了经营以外的地方,只任用听话的人,放任对企业内部的管理,造成了决策失误,盲目扩张。自2006年,面对多晶硅价格暴涨,尚德电力与美国MEMC签订了固定价格的多晶硅十年期长单。根据该长单合同,尚德电力可以80美元/公斤采购多晶硅,当时市场的多晶硅零售价超过150美元/公斤。然而,进入2008年10月后,多晶硅价格暴跌,到2011年年底仅为35美元/公斤。尚德电力不得不终止长单合同,并为此向MEMC公司赔付2.12亿美元。尚德电力还试图开发非晶硅薄膜电池,并在2007年投入3亿美元建生产线,但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晶硅和晶硅电池价格的急剧下跌,使该项目毫无竞争力,不得不停产。正如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分析道:“中国的光伏产业毕竟是新兴产业,在国际化经验不足的情况下,绝大多数企业的决策过于激进与冒失,尚德更是多头出击,冒险尝试。”就在2011年,光伏行业遭遇10年以来最严重的困境,各太阳能光伏应用国家大幅下调政策补贴,导致产品严重供过于求,全行业陷入亏损中。在未预计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扩张对尚德的打击是毁灭性的。更为致命的是,疯狂的产能扩张导致尚德债务剧增。光伏产业是一个非完全市场化的产业,最初的光伏企业家们,一直是“活在电价补贴、政府多种形式补助”的基础环境之上的,社会的信任、社会的支持是光伏企业重要的资本来源之一,更是市场不好时不可或缺的资本。在2012年7月爆发的一场“环球太阳能基金”欺诈案中,相关人士认为,施正荣利用公众公司的公信和资源,对私人企业进行了大量利益输送,使得公众公司投资者在美国起诉施正荣及其高管团队“掏空尚德电力、对关联公司亚洲硅业进行利益输送以及挪用16.8亿美元公司投资”。尚德的作法,最终换来了国际评估机构对其投资价值归“零”。 公司的发起人若没有信用,就没有社会资本的投入;公司产品没有信用,就没有市场机会;公司的资产没有信用,就没有信贷资金的支持,特别是当公司面临危机时的信用,更是命运之所系。所以,尚德的消亡是必然的。

与尚德合称“光伏双雄”的江西赛维,也以同样的速度坠入深渊。中国光伏行业扩张最为迅猛的企业——赛维,在过去几年曾一度保持300%的增长速度,该速度如董事长彭小峰名片上的一行字“Light DK Peng”所显示的那样,意为“超越光速”,但这种超光速行动,让赛维不堪重负。据一位熟悉彭小峰的人士透露,董事长彭小峰最初做劳保用品起家,与施正荣的“长短线失焦”相比,赛维的彭小峰更像是一个“机会主义者”,他善于言辞、为人随和、敢冒险、有赌性。2004年当他决定进军光伏行业的时候,还未满30岁,在这个年轻人急切寻找新的金矿的道路上,他曾考虑过房地产,甚至炒股,但后来一一排除。实际上,光伏上游的硅片领域,起初对彭小峰而言还很陌生,但在行业草莽期,彭小峰的外贸生产经验让其在光伏行业运营中如鱼得水。他一直采取最激进的策略,希望将所有潜在的竞争者在起点上就远远抛在身后。所谓“拥硅为王,达产成金”,赛维的硅片产能一骑绝尘,确实领先了好几年,两年后公司就在纽交所上市。就在那时,考虑到整个产业链中最赚钱的要属硅料行业,利润率曾一度达到50%;而且在这些硅料项目投产前就能和客户签订合同,拿到巨额定金;另一方面,赛维当时的硅片业务需要大批的硅料,而那时缺货很严重,于是彭小峰作出了向硅料业务扩张的决定。2011年,美国双反立案,为了维护形象,彭小峰选择了逆势扩张,他新成立了9家公司,包括4家生产公司和5家销售公司。彭小峰的逻辑就是要做强,先做大,哪怕现在市场不支持。正如该行业人士所说,光伏產业其实是披着高科技外衣的制造业,近年来没有重大技术突破,而竞争拼的主要是成本,只有扩大规模才能降低成本,可扩大规模又无异于饮鸩止渴,这恰恰是产业还不成熟的标志。赛维建造的硅料厂,按照彭小峰的计划,采用世界先进技术。这样的规模崇拜与价格血拼,依稀有家电业发展初期的影子。为此,他将整个工程和采购工作外包给了美国的一家工程公司,而且几乎所有设备都是进口的,这使得成本激增。赛维在自身财务紧张的状况下向硅料业务扩张,犯了一个错误,而在建造硅料厂的过程中成本过高,更是错上加错。

如今,“双雄”跌落神坛,创业者自然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二人性格迥异,但有趣的是成因他们的性格,败也因他们的性格。根据5D性格模型(宋联可,《从心管理》,2014),施正荣有典型的水性人格特征,彭小峰有典型的火性人格特征,恰好是两类相反的性格。施正荣理性分析优势让他看到商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商业帝国,但亦因过度关注自身利益而失去外界信任。彭小峰感性决策让他大胆地抓住机遇,迅速在陌生的领域崛起称王,但亦因对外扩张心切而导致内部积重难返。从经营管理上看,盲目擴张、生产成本高以及管理不善是两家起步早、实力强、追捧者众的公司迅速“早衰”的共同原因,这同时也凸显了光伏行业不同寻常的畸形状态。这种一味地专注于产能扩张,却忽视了成本的有效控制,导致资金链断裂,是这一新兴产业陷入泥潭的根本原因,正是光伏行业缺失工业精神的表现。当个人有极其大的影响力时,容易创业成功,但随着企业发展壮大,这种个人影响力往往成为发展瓶颈,甚至是毒药。一个成熟的行业,不是凭机遇发展,而要秉承优秀的工业精神,引领企业稳步前行。

日月重光,赢就需要一些精神

尽管目前的光伏行业现状不是很景气,令业内人士担忧,但值得庆幸的是仍然有经营管理成功的企业。例如2006年进入光伏行业的保利协鑫,目前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多晶硅、长晶和切片的光伏企业,其多晶硅片产出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位居全球首位。保利协鑫是一家混合经济成分的国际化企业,与其他光伏企业的不同在于:一开始就将人才作为企业第一资源,自始至终坚持“人才至上,坚持向人才管理要保障、要效率、要发展、要领先”的理念。保利协鑫始终坚信,无论是产品升级、技术创新,还是经营模式转型都离不开人才管理机制和模式的推陈出新、与时俱进,于是多年来保利协鑫一直以人才的招聘、培育和激励为切入点,着力构建保持人才活力、激发人才潜能的文化优势,继而培植“引、育、留”三位一体的人才管理创新体系。保利协鑫凭借着优秀的企业文化吸引人才,用完善的培训发展体系培养人才,用科学的薪酬激励体系激励人才,最终落实到“一切为了人才,为了人才一切”的人才培养观。并且,保利协鑫集团通过20多年的奋斗,沉淀出了诸如“家文化”“价值文化”“变文化”“快文化”“简文化”等适合自身的企业文化,提炼出“以人为本,追求卓越,和谐发展,创造价值”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形成 “诚信、敬业、尊重、合作、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秉承杰出的企业精神,公司还在太阳能系统集成和光伏电站业务方面致力于向太阳能电站投资者提供包括项目开发、设计、采购、融资及运营的一站式解决方案,形成保利协鑫在光伏领域的“两端战略”。上游这“一端”,至2013年年底,保利协鑫多晶硅产能达6.5万吨,硅片产能达10GW,这两个环节均已排名全球第一。下游“一端”,保利协鑫一直致力于在全球开发、运营光伏电站,通过技术创新、技术改造和规模扩张,使得多晶硅综合成本急速下降,形成规模领先和成本领先优势,为后段硅片环节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保利协鑫在光伏产业链的前端继续关注多晶硅、硅片技术的提升,保持多晶硅、硅片市场占有率持续领先,致力于成为稳定的高效高端产品供应商, 以技术创新争取让平价上网时代提前到来,提供优质的能源和服务,持续改善人类生存环境,实现绿色能源改变世界,努力成为全球最受尊重的国际化环保能源企业。

中国光伏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天合光能,自1997年成立以来,就拥有了一支来自数十个国家的国际化团队,公司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的拥有丰富光伏行业经验的众多人才,时刻都在为公司的成功贡献着力量。天合光能在不断加快全球化步伐的同时,始终不忘加强建设高层次人才队伍。董事长高纪凡先生深耕技术和管理,建设并整合出一套完整的产业链,让天合光能获益良多。2012年,在光伏产业持续遭遇寒冬之时,在尚德和赛维都挣扎在死亡线上的时候,天合光能虽然也曾受到业内人士的质疑,但却不像他们那样步履维艰,因为领导者高纪凡一直够稳健,很早就开始修炼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的内功了。在他的督促和严格监管下,天合光能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本,不断增加研发投入,形成国际领先的创新能力,并依托中国制造基地的供应链优势,迅速将科技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实现了综合竞争力全球领先。从2004年开始,天合坚持实施产业链垂直一体化的发展战略,建成并扩大了组件安装和单晶生产基地,涵盖了硅棒、硅片、电池、组件生产和系统集成,进一步优化和控制从硅棒到组件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工艺,协同优化的工艺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也将整体提高产品质量和公司盈利能力。这种垂直一体化战略模式在业内也被认为是目前最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模式,是低成本的必然要求。凭借技术创新为驱动力,天合光能将新技术新工艺快速应用并实现量产,在保持成本优势的前提下,规模化产线的单晶和多晶硅太阳能电池转换效率分别为19.2%和18.0%,达到行业领先水平;P型晶体硅高效电池Honey Ultra产品开发并实现了中试量产化,电池效率达到20.54%。如今,天合光能的足迹遍布中国、德国、西班牙和美国等地方,并且在欧洲各个主要国家都设有本土化的销售团队,为客户提供及时、专业的服务和支持。凭借遍布亚洲、欧洲、北美的当地的营销网络以及安装商合作伙伴,天合光能以提升太阳能行业的竞争力和能源的效率为己任,致力于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光伏产业,正如天合的愿景:成为提供优质、经济型太阳能光伏组件的企业,为全球提供一种具有电网价格竞争力的、洁净可靠的电能。

从保利协鑫与天合光能两家成功企业的成功因素中,可以看到一些极其相似的工业精神。第一,人才至上,保利协鑫非常重视企业文化与人才培养,无论是思想上,还是能力上,都不遗余力地培养自己的协鑫人;天合光能在世界范围内吸引人才,一直竭力打造国际化队伍。第二,深耕管理,保利协鑫持续完善管理制度,并在已有的管理机制与模式上不断推陈出新;天合光能管理稳健,在同行急于扩张时,不忘修炼管理内功。第三,科学决策,保利协鑫实施两端战略,抓住机遇抢占上游端成为世界第一,凭借多年电力板块的资源与经验顺利进军下游端;天合光能实施垂直一体化战略,涵盖了硅棒、硅片、电池、组件生产和系统集成,发挥强有力的协同效应。第四,控制成本,保利协鑫的多晶硅规模最大,成为业内为数不多的低成本企业,不仅产品具有竞争力,更有抵御外困与积蓄内能的能力;天合光能通过垂直一体化战略实现低成本,并且重视削减生产成本,从而在2013年年底实现盈利,渡过行业寒冬。实际上,剖析像英利、阿特斯这样的光伏巨头,也能发现类似的工业精神,甚至是笔者刚采访结束的收购无锡尚德的顺风光电这样的成功中型企业也具有如上的工业精神。一个成熟以及逐渐成熟的行业,必定有他独特而优秀的精神。

发扬光大,未来光伏改变未来

2013年光伏行业的回暖,让许多光伏企业看到了希望,2014年光伏产业发展将进一步得到政府的重视,外部投资环境也将得到较大改善,企业经营状况会逐渐好转。在光伏行业整体回暖的情况下,整个行业将会逐步转型升级,经历不断整合、去产能的阵痛期,从高速发展的导入期进入到相对稳定增长的成熟期,且与之前相比,之后提升的产能无论在质量上还是降耗方面都比以往有大幅度的提升。太阳能光伏产业是最具发展前景的清洁能源产业,薄膜化、柔性化是光伏产业发展的未来和总趋势。据相关资料调查表明,未来的多晶硅总体产能可以满足市场需求,硅片和电池由于前一轮的市场整合,许多过剩产能已经退出市场,未来两年的组件产能也将保持供需平衡的状态。

随着国务院常务会议《促进光伏行业发展六条措施》的出台,中国已然成为光伏年度装机量最大的国家。日本也因福岛核电站事故,光伏装机市场出现爆发式增长。美国市场则在相关各州的政策激励下稳定地增长。未来几年,这三大市场将接替日渐衰落的欧洲市场,成为全球光伏行业的主要驱动市场。光伏产业将为人类开启崭新的未来,我们对未来的光伏产业也充满了期待。一个行业的成熟与否,要看行业精神。今天的光伏沉浮录给了我们很多启示,相信在前行的过程中,还会沉积出更多宝贵的工业精神,引领光伏产业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崔小花)

作者:宋联可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供应链物联网物流管理论文下一篇:分析三河古镇历史文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