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扶贫片区范文

2022-06-26

第一篇:武陵山扶贫片区范文

加快推进武陵山片区城步扶贫开发

熊少华 冯世民 陈量文

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位于湘西南边陲,古称“南楚极地”之苗疆,是两省(湖南、广西)、三市(邵阳、怀化、桂林)交界之地,地处武陵山西南端,与武陵山山水相连,属沅江、资江的发源地,革命老区县、全国5个苗族自治县之一和邵阳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总面积2647平方公里,平均海拔696.8米,最高海拔2021米,南北高差1671米,地面坡度大,10度以下面积仅占7.03%,20度以上的占55.1%,山林面积355.6万亩,占总面积89.5%,耕地面积23万亩,占总面积6%,水域面积占总面积的3.5%,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高寒山区。全县辖11个乡镇,292个行政村(居),总人口27.2万,其中农业人口21.8万,境内居住着以苗、侗、瑶为主。12个少数民族15.2万人,占总人口的62.72%。

一、近年来扶贫开发工作的成效

针对城步县贫困实际,近年来,城步县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积极落实“基础、产业、科技、生态、信贷、社会”等综合扶贫措施,加强扶贫项目、扶贫资金、扶贫人员三大管理,全力推进“一体两翼”扶贫,取得了良好成效,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向前发展。一是着力强化“企业+农户”基地建设,加快脱贫工程。我县先后投入扶贫信贷资金8400万元,财政扶贫资金8500多万元,重点支持亚华南山分公司、南山牧场、雪峰果业、三和木业等龙头企业,推进全县畜牧养殖和乳品加工业、竹木加工、延季蔬菜种植等基地建设,带动2万多户7万多人增收脱贫。目前,全县有102个村(居、分场)、2200户农户饲养奶牛1.85万头,已建成奶牛养殖小区1个,正在规划建设的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区32个。楠竹开发近10万亩,其中深度开发达3万亩,形成了“玉竹牌”竹胶板、 “翠竹牌”竹砧板、“雪峰牌”清水竹笋罐头、国家定点生产水印发票纸等为主体的楠竹产品加工体系。全县发展延季蔬菜种植专业村84个,在11个乡镇161个村(居)建立基地,建立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12个、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9个和供港蔬菜基地4个。

二是着力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切实改善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共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2163.5万元,动员群众筹资1081.75万元,发动社会捐款1540.8万元,群众投工127万个工日,新修县级公路6条,总长192公里,修筑村级公路、机耕道131条总长493公里(其中实施通达工程项目29个,新修、维修村级公路70多公里)。修筑标准渠17.2千米,修复和修建河堤、拦水坝、渡槽203处,新修和维修山塘90口,购置抗旱、排灌设施121套,改造中低产田5.6万亩,其中低产田3.01万亩,农民人均旱涝保收水田达到0.4亩。修建了7个村小学校舍,帮助13所村小改造修缮校舍危房。扶助20个村152个村民组架设了高低压输电线路104千米,使2463户农民用上了照明电和电机碾米,为26个行政村实施了农网改造项目。建设移动基站107个,为28个村安装了自来水,解决了4.12万农村人口和2.6万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帮助农民新修住房4840座,改造危房2087座。

三是着力强化科技培训,切实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围绕贫困户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两大工作重点,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培训力度,强化跟踪管理和维权服务,拓宽贫困人口的增收收渠道。培训转移就业5000多人,就业率高达95%,共培训农村党员干部1万多人次,农村科技示范带头人1000多名,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村党员普遍掌握了1—2门实用技术,基本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家”的目标,有效提高贫困群众整体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促进了贫困地区农村经济的发展。近年来的扶贫开发实践,使我们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有益经验:一是坚持开发式扶贫,实施资源整合,项目捆绑战略,是扶贫开发的有效方式;二是坚持扶贫进村入户。实施项目开发、“两项制度”“互助资金”小额信贷扶贫战略,是提高扶贫开发效率的有

效手段;三是坚持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扶贫实施定点帮扶战略,是扶贫开发工作的推进。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实施扶贫与扶智,输血与造血并举,是从要本上解决贫困问题的途径。

二、城步县扶贫开发主要工作基本经验及做法

实施片区扶贫开发极大地调动了基层干部的工作热情和广大群众的参与意识,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群众参与、社会帮扶、全力攻坚的良好局面,扶贫开发工作呈现出一些新的态势,主要表现在: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选准扶贫开发突破口

1、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在实施片区扶贫开发中,全县统一了思想认识,牢固树立大扶贫观点,积极探索新的扶贫开发模式,紧紧围绕国家“一体两翼”扶贫开发战略,不断强化对扶贫工作重要意义的认识,全面分析当前形势,认真解决存在问题和不足。从全局的高度,认真落实有关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以整村推进为载体,大力实施产业开发扶贫、基础设施建设扶贫、劳务技能培训扶贫,确保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2、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在“统一规划,加强协调,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原则下,我们采取领导决策,部门协作,多方投入,联合共建的办法,根据部门分工,发挥各部门的优势,上下联动,部门协调,并且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整合各种不同渠道的片区扶贫资源,形成合力扶贫的良好局面。

3、因地制宜,分步实施。根据县情,针对贫困乡、村和贫困农户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灵活选择扶贫办法,从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种养业、调整产业结构、两项制度、实施产业化经营、开发劳务输出等方面着手实行综合扶贫开发,坚持最贫困的农民先扶持,最贫困的村先集中力量扶持,先难后易,分期分批解决贫困问题。

(二)抓重点项目建设,夯实扶贫开发基础

1、抓基础设施建设。我们改变过去“撒胡椒面”使用扶贫资金的做法,集中各方面的扶持资金,集中力量,重点实施片区扶贫工程,有效推进了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开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目前,城步县交通便利、基础条件较好的村基本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是高寒山区部分偏远村和基础条件较差的村发展步伐比较缓慢,这些村组内部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相差也比较大。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群众脱贫致富信心不足是特困村的表现。因此,对特困村帮扶要从基础设施建设上求突破,通过迅速改善其生产、生活条件,使群众看到希望,激发建设热情。经过帮扶,特困村的基础设施条件有一定的改善,发展思路更加明确。今年我们要继续坚持“领导联系、乡镇负责、部门帮扶”的建设扶贫工作机制,做到脱贫规划落实到村,扶贫项目落实到户,工作责任落实到人,资金捆绑明确到部门,全力实施以路、水、电、讯、房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特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力争2015年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喝上安全水,稳定用上电。县扶贫部门和各乡镇要结合城步县的实际,积极探索集中搬迁、特困安置等扶贫搬迁形式,把生产生活条件确实困难,不搬迁就难以生存和发展下去的贫困群众,作为搬迁的首要对象,给予资金扶持,统一规划建设用地,有效改善搬迁户的生存发展环境。

2、加大产业扶贫力度。依托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紧紧围绕培植支柱产

业,帮助贫困群众增收这个重点来抓,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无公害农业,培育有特色的优势农产品。并作为片区扶贫开发的载体。为此,我们应从如下四个方面着手:一要立足草山、温差等自然资源优势,推行“企村联合”模式,加大主导产业,龙头企业、三农经济的发展投入力度,特别要发挥亚华种业科技园、十万古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三和木业有限公司、雪峰果业有限公司、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农产品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效益最大化的发展格局。二是突出产业扶贫,建立一套服务机构培育基地建设专业市场来吸纳一批农民,带活一方经济,协调好银信部门支持培育发展奶业、菜业、竹业、药业等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带动贫困村经济快速发展,促进产业提升,

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全县发展奶牛1.7万头,农民增收8700万元,种植番茄、红茄、四季豆、南山萝卜等反季节蔬菜2.6万亩,实现产值1.3亿元,为农民增收8000万余元。已直接带动2万余人脱贫致富,从而引导全县贫困群众走产业化之,路获得无限商机,在此基础上坚持走产业招商与产业化相结合发展路子吸引外来资金,目前已有12家企业进行农产品深加工,逐步形成产业规模气候。三是优化配置生产要素培育市场主体。尤其是菜业要建立市场营销网络及冷冻的贮存,要尽力为农户拓展农产品市场,解除销售后顾之忧。与此同时要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产业链,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农业标准化,把产加销环节紧密链接起来,经过近年来的努力拥有自己的奶粉、西红柿、竹木商标,已打造产业知名品牌。四是必须加快市场联络。要着力选准产业增强产业市场意识,因产业而成具有一大批中介组织,民间流通组织,农民经纪人,活跃产业舞台,并形成以种养加为载体辐射周边乡镇,把优势农产品变成商品变成货币,实现人均新增收600余元。

3、抓好劳动力转移培训。要本着“治穷先治愚、扶贫先扶智”的指导思想,我们着力加强了对贫困农民的技能培训,以此来提高贫困农民素质和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造血功能。根据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联合科技、农林、畜牧等涉农部门通过短期培训、现场培训、专业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农村实用技术的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的农村实用技能和科技水平。与此同时,根据劳动力市场的要求,采取联合办班等形式,搞好劳务输出技能培训。尤其要以区域片区的年轻人为重点对象,开展形式多样的职业技能和适用技术培训,促进贫困农村的劳动力稳定转移,切实提高青年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仅去年,该县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62期,受训2044人次,发放资料7253份。投入资金64万元,完成劳务技能培训371人, 实现劳务收入50万元以上。实践证明,抓好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实施有组织地外出务工,是增加贫困群众收入的一条有效途径。为确保贫困劳动力外出务工能挣到钱,必须强化组织,加大劳动力转移“雨露计划”培训力度,努力提高贫困人口创业能力。2012年要努力完成400名贫困户劳动力技能培训计划,各乡镇和扶贫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落实招生任务,注重培训过程中的跟踪管理,加强培训就业后的维权服务,特别要对片区28个特困村及12个高寒山区扶持村的特困户的返乡青年组织进行专业技能培训,使这批人拥有一技之能进入社会,达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带动一户致富的目标。

(三)引导群众广泛参与,激发贫困户脱贫的内在动力

1、组织群众参与制定村级规划。重点村村民全程参与了村级规划的编制。一是组织引导群众分析致贫原因,讨论脱贫对策,确定脱贫规划。二是公选扶贫开发项目,组织贫困户自主选择适合自身条件的脱贫项目,每个重点村的项目集中到1—2个养殖业项目上;基础设施和社会公益项目均由村民民主选定,并排了实施顺序。三是公选贫困户。通过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大会民主公选,以投票的方式选出贫困户,在村内张榜公布10天,村民无异议后,由乡(镇)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

2、动员群众参与项目的实施。在实施到户项目时,我们组织贫困户参与,不仅让他们参与了扶贫项目的政府集中采购,自主议价定价,而且还以出工投劳方式参与了通水、架线、修路等项目建设的全过程。参与式的扶贫增强了贫困户的项目实施中的知情权、发言权和决策权,激发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了扶贫开发的责任心。

3、发动群众参与项目监督。我们把实施的项目在重点村公示,增加透明度,把扶贫开发项目变成“阳光工程”,交给贫困群众监督,从而保证了建设项目高质量、高标准的完成。

4、突出扶贫富县,推进跨越发展。武陵山区片区发展,必须以扶贫攻坚为统揽,纵深推进扶贫开发,努力实现后发赶超。一是坚持“输血”与“造血”并行。扶贫攻坚既要注重“输血”,更要注重“造血”。要把“两项制度”衔接和“雨露计划”有机结合起来,利用“两项制度”帮助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利用“雨露计划”帮助贫困群众提高致富能力,加快脱贫步伐。二是坚持扶贫开与连片开发结合起来,充分考量区域贫困状况,科学选择新一轮扶贫村

范围,依据区域扶贫开发规划,整合涉农资金,延伸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产业扶贫覆盖,提高区域扶贫开发规划,整合涉农资金延伸基础设施建设,扩大产业扶贫覆盖,提高区域协作能力,以点带面,统筹推进,整体开发,确保推进一个村,脱贫一个区域。三是坚持产业扶贫和搬迁并举。在生存条件优良、产业发展前景大的地区,大力实施产业扶贫,确保群众能脱贫,会致富,不返贫。在生存条件恶劣地质灾害严重、生态保护重点地区,大力实施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确保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四)创新完善扶贫开发机制,确保扶贫开发顺利实施

1、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按照中央“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要求,落实扶贫开发党政一把手责任制,完善定点挂钩扶贫责任制度、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定点挂钩扶贫责任制和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到户到人责任制。每个整村推进的项目村,都有一名县级以上领导联系,有2名干部驻村,1—2个以上单位挂钩帮扶。

2、强化管理,提高效益。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坚持“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管跟着资金走”原则,完善项目、资金公示制度,认真执行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度、项目验收制度,建立工作交叉检查和交流制度,严格实行专款专用。

3、督促检查,实行奖惩。为确保责任目标、建设任务、管理措施三到位,建立了上级监督、部门监督、监察审计监督、群众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五道防线”,加强了督促检查和绩效考评工作,对积极完成建设任务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对不能按期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的,要给予通报批评。

4、调整帮扶思路,转变帮扶工作方法。坚持扶贫开发工作要开发式扶贫为主,救济方式扶贫为辅的原则,抓落实,工作到村,措施到户,同时要结合单位实际,充分发挥部门的职能作用,从根本上改变贫困乡村的生产生活条件。

5、突出扶贫开发重点,大力推进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不断提高扶贫对象自我发展的能力。一要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和利用当地资源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发展特色优势产业,通过扶贫贷款贴息,互助资金,连片开发等措施,优化基地布局,扶持农户生产,培植中介组织,壮大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就业企业协调发展,二要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传授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促其不断增加收入。三要引导和帮助他们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市场经济开辟就业门路、扩大增收渠道。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存在问题

虽然武陵山区片区扶贫开发工作推进顺利,但在计划衔接、财政扶贫资金安排、社会帮扶、扶贫村选定等方面还存不尽人意的地方,需要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1、扶贫开发形势依然严峻。扶贫对象数量仍然较大,返贫问题还很突出。按照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贫政策和新扶贫标准确性,全县农村尚有17.8万低收入人口,这些困难群众80%以上集中高寒山区和边远困难山区,低收入贫困人口虽已解决温饱,但收入仍不稳定,城步因灾返贫人数达18万以上,应对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严重不足,返贫现象十分严重。

2、片区扶贫工作进展不平衡,资金整合力度差。在实施片区扶贫村工作中,贫困村群众参与项目实施的积极性非常高,而上级项目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据估算,在该县要让贫困村基本实现脱贫,每个村至少需投入有效资金100万元以上,而每一轮国家、省扶贫重点村安排28个重点村,每年财政扶贫资金及自筹资金与实际需求相距甚远。重点村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有的村仅修一条路,建一座桥、架好人畜饮水工程就需几十万元,剩余的生产发展项目只能望而却步,达不到脱贫的目标。另一方面,绝大多数省扶重点村由于安排不进省、市工作组的扶持计划,只靠县直机关后盾单位每年支持扶贫资金1-2万元,根本达不到脱贫的目的,致使规划好的项目不能实施,延缓了片区整村推进步伐,群众意见很大。

3、财政扶贫项目资金安排不合理,村与村之间差距太大。一是标准不统一,同样是国家、省扶贫村,有工作组进驻村每年安排资金20万元,有的村只有8万元。二是不对等。同是贫困村,条件一样,可安排财政资金,却不一样,扶持不对等。三是“一刀切”。搞“一刀切”使财政扶贫资金得不到很好的利用,甚至造成用不着的状况。

4、社会帮扶效果不佳,工作组内力没有动力。主要表现在帮扶后盾单位资金投入不足,积极性不高等。长期以来,因财政扶贫资金的严重不足,部分重点村缺少项目资金支持,每年依靠后盾单位支持,根本解决不了村里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并且还要出人出钱,部分后盾单位产生了消极松懈的情绪,造成每一轮整村推进中都有部分重点村建设扶贫有名无实。而有财政资金支持的个别工作组,每年都是用财政定向支持的几十万元打转转,自身资金投入不大。

5、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基础十分薄弱。由于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和传统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群众商品意识低,仅满足于自给自足,缺乏长远综合开发利用山区优势资源的意识和有效途径,除西红柿、红茄外还没有寻找到一个适合当地实际又有市场前景的稍有规模的产业。总体上看,产业结构单一,且不稳定,商品率低,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增收困难,贫困面比较大。大部分村需要扶贫,但仍然没有轮到。

6、扶贫村村选点不够合理,部分贫困村仍需扶持。该县是个自然条件很差的少数民族边远贫困县,县自然灾害十分频繁,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的现象十分严重。为此,过去扶过的贫困村还很脆弱,应继续列入扶持范围。

(二)几点建议

1、完善扶贫战略机制。要把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作为扶贫战略的三个重要支点,完善有利于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发展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在财税支持,投资倾斜、金融服务,产业扶持,土地使用,生态建设和人才保障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责任,打好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确保城步县2020年扶贫开发“两不愁,三保障”目标任务如期完成。

2、加大资金投入,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片区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从该县实际情况看,绝大多数贫困村都是地处自然条件恶劣的边远山区,解决水、电、路问题是群众多年的梦想,也是群众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在资金投入方面,要增加的部分主要用于边远少数民族地区,确保贫困村财政扶贫资金基本满足。同时,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因地制宜实施片区连片开发。

3、发展特色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产业扶贫是农民摆脱贫困的根本,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要抓好调查研究工作,特别是要抓好本地特色产品、特色资源、信息的搜集分析整理工作。在选准项目后,扶贫部门要给予资金支持,农技部门要给予技术指导,在形成一村一品,一户一策基础上逐步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同时,要加大市场投入开发力度,发展协会组织,为产业发展架桥铺路,增强“三农”发展能力。

4、加大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根据片区贫困村所实施的项目要求,下派科技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农民易掌握的种植业、养殖业等新型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增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本领并要安排科技补助资金;有针对性地开展科普宣传、科技示范基地建设,以及科技下乡服务工作等,带动农民学科学、用科学、走科技致富之路,进而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的综合效益。

5、整合财政、社会扶贫资金,创新财政扶贫资金管理使用方式。一是整合财政扶贫资金、以工代赈资金、少数民族发展资金、通畅工程资金和各类涉农资金,以规划为前提,以项目为龙头,涉及到哪个性质的项目,由哪个部门配套使用,重点支持片区贫困建设。二是实行资金管理报账制。在县财政局设立财政扶贫资金专户,封闭运行,专款专用;资金使用严格履行审核手续,一律实行报账制。三是实行项目管理合同制。扶贫项目一律实行合同制管理,

对项目实施的内容、质量、时限、责任等进行明确规范;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投资大的项目实行招标制、投资小的项目实行议标制的办法,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四是实行审计提前介入制。审计部门提前参与扶贫资金使用管理,保证扶贫开发资金和项目按计划执行;五是实行扶贫资金项目公开、公示制。各部门在扶贫资金使用和项目实施各主要环节中,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做到进村到户项目在贫困村公示,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项目实施规范运作,使贫困村、贫困户真正受益。

6、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在项目选定、技能培训等工作中,要遵循市场规律、自然规律、科学规律,尊重农民的意愿,找准“致贫”的根本原因,抓住扶贫的关键环节,减少盲目性,少走弯路。农村建设扶贫群众最拥护、最关心的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因此,规划项目时应让大多数群众说了算,让广大农民充分享有扶贫开发的知情权、表决权、实施权、监督权和受益权,真正让贫困户成为扶贫开发工作的主体,使群众增强信心,看到希望、满足欲望。如通达、通畅工程,扶贫部门和交通部门要相互配合,在确定道路里程时不能搞一刀切,全部以村部所在地为准,要充分考虑通村公路给绝大多数群众带来的实惠,基本达到群众意愿。项目实施后要让群众全程参与,实现由“要我干”向“我要干”,由“被动”向“主动”的根本性转变。

7、调整扶贫范围,增列各类实际贫困的村为重点村。严格按照中央提出的“统筹规划、集中成片、片区推进”的要求,把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等把应列未列的贫困村列入扶持对象,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利用这次国家贫困标准重新调整的契机,重新确定扶持范围,实行一个村一个村地规划,一个村一个村地扶持,分期分批地改变面貌,做到“真扶贫、扶真贫”。

第二篇:如何贯彻落实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开发规划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已获得国务院批复。贵州省铜仁地区10个县市区及遵义市道真自治县、务川自治县、正安县、湄潭县、凤冈县、余庆县16个县区列入武陵山区范围,这是继西部大开发后,国家对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实施的又一战略性政策支持。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中明确,武陵山片区共涉及湖北、湖南、重庆、贵州四省市的11个地(市、州)、71个县(区、市),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于一体,是跨省交界面积大、少数民族聚集多、贫困人口分布广的连片特困地区。国土总面积17.18万平方公里,2010年末,总人口3645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53万人,乡村人口2792万人。规划提出要将武陵山片区建成扶贫攻坚示范区、跨省协作创新区、民族团结模范区、国际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到2020年,与全国基本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规划确定的武陵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涉及贵州省16个县市区,总面积2.9万平方公里以上,占贵州省总面积的16.6%以上;总人口611.8万人以上,其中农村人口583.3万余人。新世纪以来,贵州省武陵山区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2000年—2010年,减少贫困人口83.7

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了6.6个百分点,但总体上该区域仍较落后,16个县中,有10个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是贵州扶贫开发的主战场之一。

“十二五”期间,贵州省将在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产业、茶产业、油茶产业、中药材产业、扶贫攻坚、民生改善、生态建设等方面获得一系列国家重大政策扶持和项目资金支持,解决投资不足的问题,这将为这些县市区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纳入试点范围,对于这些县加快建设经济强县,推进各县市区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为黔东门户的铜仁必须把握这千载难逢的机遇,加快发展。

一、加强学习,加强政策的宣传力度。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基本思路,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建设,不断优化发展环境;着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着力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不断夯实农村发展基础;着力促进人力资源开发,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着力发展社会事业,深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着力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努力形成全社会扶贫和全方位协作新格局,促进武陵山玉屏片

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率先实现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目标。

二、加强规划项目等工作的对接

坚持加快发展与扶贫攻坚相结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片区发展为扶贫攻坚创造更好的基础条件,有效提高扶贫攻坚整体工作水平,使各民族群众特别是贫困人口共享发展和改革成果;通过扶贫攻坚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激发广大群众参与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力推动和加快片区发展。

坚持加快发展与改革创新相结合。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探索、锐意创新作为推动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的强大动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允许在相关领域先行先试。促进区内优势互补与协作发展,积极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加强对外交流合作,打造全方位对外开放和全社会扶贫新格局。

坚持加快发展与保护生态相结合。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以产业园区为重要载体,优化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集约节约利用资源,严格保护耕地,改善生态环境。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要求、高水平建设,走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形成良性互动格局。

坚持市场调节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

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步伐。更加注重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作用,大力促进各种资源向最困难的地区、最贫困的人口倾斜,确保贫困群体优先受益。

坚持统筹协调与突出重点相结合。促进连片特困地区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着眼长远打牢发展基础,又要立足当前解决突出问题;既要统筹区域整体发展,又要着力突破最薄弱环节;既要通盘考虑总体规划,又要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坚持自力更生与国家支持相结合。片区广大干部群众是促进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主体,要继续发扬不等不靠、自强不息和艰苦奋斗精神,不断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国家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指导,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并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扶贫开发,解决片区发展的特殊困难。

三、加强培训新型农民工作

一是切实加强领导。组建新农村建设教育培训协调管理机构,督促相关部门形成合力,防止出现“多龙不治水”的局面,建立政府牵头、部门相互配合、社会各方面参与的培训工作机制,要将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服务和培训置于城乡就业工作的大范围中统筹考虑,要充分利用教育、科技、文化等各行业、各部门的现有资源,形成农民教育培训合力。

二是整合培训资金,强化项目监管,保证资金专款专用。 三是整合培训机构,加强对培训机构的管理,对各类培

训机构应梳理 登记,考证资质,按照培养新型农民和转岗

二、三产业的技能要求设计科目,优化内容,调整师资,要充分调动教育培训机构的积极性,使隶属于不同行业和部门的教育培训机构广泛参与。

四是整合人力资源。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培训信息库,要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切实增强他们增收致富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五是灵活施教,对不同文化基础、不同年龄层次的培训对象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因人因地因情施教,使新型农民的培养和新农村建设协调发展,齐头并进。

六是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纳入就业工作整体计划, 建立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市场体系和职业培训体系

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

地处武陵山腹地的贵州省铜仁市,以建设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快工业化、城镇化以及农业产业化步伐,积极探索“后发赶超”之路。

按照贵州省“十二五”产业园区发展规划,铜仁市重点规划布局了包括省级循环经济试验区大龙经济开发区在内的12个工业园区,园区总规划面积超过600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300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1亿元。开工建设产业项目186个,累计完成投资超过65亿元,已投产项目55个,全部达产后预计每年可新增工业产值3

5亿元。

铜仁市依托贵州东大门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积极承接东中部产业转移,发展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民族制药业等新兴产业。目前,铜仁市初步形成了玉碧松工业循环经济产业带、乌江特色产业带的空间布局和冶金、化工、建材、能源及农特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园区产业格局。

面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纵深推进,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并启动实施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计划的历史机遇,铜仁市将坚持以发展新兴工业为突破口,以扩大投资为推力,以产城一体化为主抓手,以保障民生为落脚点,加速发展,加快转型,实现从农业主导型经济向工业主导型经济转型。

第三篇:武陵山片区石门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势头良好

袁智勇 李道政

按照中央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的战略部署和国家区域发展的总体要求,石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抓住机遇,积极行动,确立了“一个中心,打造三个石门,实现四个翻番”(既建设湘鄂西区域中心,打造现代石门、活力石门、生态石门,实现生产总值 、财政总收入、城乡居民收入,较2010年翻一番)的奋斗目标,扎实推进全县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的各项工作,片区发展与扶贫工作,保持着良好的势头。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我县的基本情况

石门县地处湘鄂边陲,武陵山脉东北端,西南与湖南张家界市桑植县、慈利县毗邻,西与湖北恩施州鹤峰县接壤,北与湖北宜昌市五峰县、松滋市交界,有“武陵门户”与“潇湘北极”之称。全县国土面积3973平方公里,辖20个乡镇(区)、5个农林场、713个村居,总人口67.9万人,其中乡村人口57.4万人。70%以上国土面积为山区,人口占到全县人口的45.2%。石门是少数民族过半县。常住居民除汉族外,有土家、苗、白、回、侗、蒙、维吾尔等26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总人口38.9万,占全县总人口的57.3%,是湖南6个少数民族人口过半之一。石门是革命老区县。石门曾是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一部分,与湖南桑植、湖北鹤一起是红二方面军的核心根据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间,石门诞生了2182名革命烈士。1952年,被湖南省民政厅批准为革命老根据地县;2006年,被认定为100%革命老区县。石门是常德市唯一的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1986年,被省人民政府确定为贫困县。按国家2011年确定的人平均纯收入2300元的贫困标准,全县还有农村贫困人口17.6万人,贫困发生率29.8%。

二、我县已完成的工作

1、编制了《武陵山片区石门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在获得我县被列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县的消息后,引起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专门会议,成立了石门县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并由县发改局牵头组织成立规划编制小组,在征求各单位意见的基础上,编制了《武陵山片区石门县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草案)》,并已报送县政府常委会、县委常务会研究通过。

2、成立了石门县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为了加强石门县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我县立即成立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县长杨琦明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常务副组长谭登平、常委、副县长李庆福担任常务副组长,李金生、胡元琴、李宏岸、李绍南、陈云谋、徐郁平、伍林支、李世权、万义元为副组长,有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县发改局。

3、完善项目入库工作,主动落实规划对接。我县在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启动会议召开以后,全县各单位已经开始全面分析行业状况,着手掌握真实反映困难和问题的“一手资料”。同时按照省实施规划工作部署会议要求,我县集中力量对武陵山片区规划重大项目开展了新一轮的基础数据收集和整理工作,结合“十二五”规划共筛选2012-2020年重大项目690多个,规划投资总额达1916亿元,其中:重点基础 设施建设项目117个,规划投资额818.7亿元;产业项目371个,规划投资额712.3亿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项目47个,规划投资额129.1亿元;公共服务类项目94个,规划投资额135.1亿元;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类项目8个,规划投资额8.7亿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项目56个,规划投资额112.5亿元。这此项目都已纳入省规划项目储备库,其中S303延长线、自来水水厂扩建、城区燃气管网扩建等十个项目进入了省重大专项项目库,即将先行启动实施。如总投资1.3亿元的S303延长线新闫段工程已被纳入省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开工仪式宣布开工项目,将于今年6月正式动工。加强项目对接工作,截至3月底,全县申报国家和上级投资项目117个,资金计划11.9亿元,争取并到位国家和上级资金3.95亿元,部分项目已落户并进入实施阶段,壶瓶山镇申报武陵山片区示范镇,新关镇五桂村、楚江镇二天门社区申报武陵山片区示范村等项目已报省发改委核准。

三、扶贫攻坚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第一,经济发展不平衡,贫困人口基数大。石门县近些年经济发展速度明显加快,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但由于中西部山区和县城周边地区自然条件迥异,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全县80%以上的生产总值由县城及周边地区完成,而国土面积占70%、人口占45.2%的中西部山区仅完成20%左右,两地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差距达1400元以上。中西部山区是石门县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区,是贺龙、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事革命活动的重要区域,与本省桑植、慈利和湖北鹤峰、五峰等国家、省级扶贫开发重点县接壤,可以说石门老、少、边、穷县的状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改观。第二,自然条件较差,气候环境恶劣。石门县地处武陵山区,属典型喀斯特地貌,土地瘠薄零散,旱、洪、风、冰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抗灾减灾能力差。农业生产受自然条件影响大,产量低而不稳定,经济效益差。部分山区群众丰年温饱,灾年返贫现象较为普遍。 第三,基础设施落后,建设任务艰巨。石门县有32.07万农村人口居住在石山区、深山区、高寒山区、地方病高发区以及水库库区,有107个村缺路少桥,交通不便,305个村人畜饮水困难,广播设施、学校、卫生院(室)、灌溉渠道等普遍年久失修,导致信息闭塞,技术落后,严重制约经济发展;皂市水库建设也使库区基础设施得到较大破坏,恢复重建任务相当繁重。

第四,产业仅初具规模,农民增收困难。柑桔、茶叶、马头羊、高山蔬菜等特色产业虽初具规模,但由于资金、技术等要素制约,导致产品优势不突出,产业链条不长,竞争力不强,影响了农民增收。

第五,文化素质偏低,制约群众脱贫。我县贫困地区的一部分学生由于经济等条件的限制,接受学校教育时间短,文化程度低。他们自身反贫困能力非常弱。

第六,缺乏生产技能,阻碍群众增收。贫困地区的群众大多数人都只掌握有简单、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技能。在土家族村落调查,家家户户的经济方式、经济来源都大体相同,基本上都来源于种植或养殖收入。况且,劳动生产率低下,挣的都是来之不易的“辛苦钱”。劳动力的继续教育工作基础薄弱,无以为继,劳动者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劳动技能来致富的想法实现难度很大。

四、今后扶贫开发工作的总体思路

(一)实施好《武陵山片区石门县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实施方案》。按照上级要求,结合我县的实际,认真实施好《武陵山片区石门县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总体思路是:建好石门段“慈利——石门——澧县”的高速公路, 以及S303延长线等高等级公路,结合焦柳线石门——柳州的扩建工程,宜昌——石门铁路,石门——怀化复线工程,搞好石门段的建设,加强石门火电厂的电力建设,石门东山峰的新能源建设,开发石门壶瓶山、夹山寺、皂市古镇和仙阳湖旅游业,连接石门与长江三峡、石门至桂林的精品旅游线,开发石门五香丸、石门璞谷雕彩岩画的旅游商品。搞好石灰岩、矽砂、磷矿、石膏等矿产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打造茶叶、蔬菜、烤烟、水果、中药材、水产等特色农业基地,保证贫困村有1—2个主导产业,每个扶贫对象户有1个增收项目。

(二)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放在扶贫开发工作的首位。基础设施和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始终是决定和影响我县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问题,要把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放在扶贫开发工作的产位,重点抓好水、电、路、气、房、环境改善等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

(三)把深度开发特色优势产业作为扶贫开发的关键举措。石门的柑桔、茶叶、高山蔬菜、烟草、养殖、干果林等特色农业产业已具有一定的基础,柑橘、茶叶形成了“石门柑橘”、“石门银峰”两大品牌,是“全国柑橘之乡”、“全国早熟蜜橘第一县”、“全国名茶之乡”、“湖南省有机茶第一县”、“湖南省烤烟生产重点县“,加之石门处在武陵山区与洞庭湖区域相连的结点位臵,发展这些优势产业,既可以辐射带动武陵山区特色产业发展,也有利于武陵山区农产品的输出,提高山区特色农业的经济效应。

五、几点建议

1、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完善对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的规划。

2.要尽早出台扶贫工作的新机制,建立长效的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机制。

3、要尽早落实扶贫开发的新规划,大力推进项目捆绑、资金整合的措施,全面实现新规划的目标。

4、尽早享受武陵山片区县的新政策,加大对石门的扶持力度。

第四篇: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梳理稿)

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

领导小组会议上的讲话

张 霞

(根据录音整理,2012年4月9日)

同志们:

这次,我们召开高规格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领导小组会议,目的就是要审时度势,加大工作力度,紧抓发展机遇,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的重大机遇中把握先机,争得项目,赢得发展。首先,要充分肯定各级各部门前期所做的工作,通过大家的努力,我县扶贫攻坚工作取得了谋划早、行动快、对接实的阶段性成果。“谋划早”,是因为我们在国家战略出台前,就已经谋划*****的发展规划了;“行动快”,我县在2月份就成立了协调工作领导小组,并拨付工作经费、抽调专人、调剂办公场所,全面启动了这项工作;“对接实”,刚才听了汇报,我认为在项目对接上还是有实效、有成果的,特别是南蛟同志,工作非常主动,牵头跑省进京,做了大量的工作。在此,我谨代表县委、县政府对各位的辛勤工作表示衷心感谢!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正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在认识上还不够深刻。当前,有些部门甚至有的分管领导还没有真正地把思想统一到《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上来,对重大机遇的敏感性不够,没有深入地去研究各口的战略规划,认为这是协调办、发改局、扶贫办等部门的事

1 情,特别是一些部门还没有主动深入研究如何与国家、省战略对接问题,还是等字当头,工作简单地停留在被动接受的状态,主动研究政策、主动对接项目的积极性还不够强,思想上还没有形成自觉意识。二是在信息上还不够灵敏。刚才扶贫办主任也汇报了,去年我县只争取到了210万扶贫资金,今年2月20日省扶贫办研究了第一批资金的使用问题,给相关县市下拨了1个多亿的项目资金。我得知消息后于2月22日带队去省里,结果还是晚了,争取到的扶贫资金不多。虽然我们以前的扶贫资金基数较低,省里也就此做了解释,但我们不能把这个当做理由,因为*****县已进了《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是进入规划范围内的43个县市区之一,除了省里同意比照执行武陵山片区相关政策的邵阳市一县三区,*****市洪江区、鹤城区、洪江市等12个县市区外,片区内的其余31个县市区包括我们*****县均享受国家连片特困地区的扶贫开发政策,可以获得扶贫资金转移支付、扶贫项目等方面的支持。三是在对接上还不够快速。我们在规划的对接、项目的对接,包括与人的对接上还不够迅速。主要表现在*****县的《规划》编制尽管启动早,但跟省相关部门对接还不够快,省里面2月21日还没正式出台《规划》,就要拿到草稿,这才算是快。在这方面,我们要向沅陵县学习,2月17日,我在长沙参加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的时候,沅陵县的同志就拿到了省里《规划》的草稿,我复印了1份回来传阅给相关部门。其实相关部门应该主动在第一时间拿到这些材料,早研究、早布局。

2 在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这一块工作,我们凡事要讲个早,项目包装要早,对接工作要早,规划编制要早,加强汇报衔接,做好项目引进的前期工作,不要等,一等也许便错过了机会。四是在沟通上还不够多。目前我县个别部门工作主动性不够,不是主动地去对接横向联系的相关部门,而是被动地等着其他部门来找他,此事在对你的部门也许是件小事,但对其他部门来说可能是件大事。在一些规划资料的收集整理上,编制部门一定要主动沟通,主动协调,主动落实,在规定时间内,尽可能把数据摸准搞实。基础数据非常重要,《2011-2020年规划》的数据基期是2010年,也就是说2001-2010年的各项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数据的采用,是以我们各相关部门上报数据为依据的。下一步上报的数据能不能达到扶贫开发政策倾斜的标准,那就要看我们的数据是不是真实的。如果与县里各部门、与上级部门协调沟通不好,不及时,不准确,会造成部门之间的统计数据不一致,形成数据打架,就会影响省里对我们*****县的整体看法,认为各部门既没做到统一协作,也说明工作不细致,会对*****的项目申报带来很大的障碍。现在到国家、省发改部门、银行机构及相关部门跑项目,争资金,他们首先就是要看你的规划、可行性报告,这些材料都涉及大量的数据。所以,财政局和发改局作为综合经济管理部门,要时刻与上级部门保持联系,一有什么资金、项目信息,要及时同各部门协调沟通数据,做好资料资料的收集、项目的编制,确保我县项目资金的申报成功。

3 下面,就如何抓好下一阶段的扶贫攻坚工作,我再讲几点意见。

第一,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我县纳入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范围,是加快*****发展的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将给我县带来更多的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有利于我县加快脱贫致富步伐,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可以说,我县已经站在新的起点上,处在科学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也进入了新的十年扶贫开发攻坚时期,我们对此要有深刻的认识。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要求。实现好、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共产党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人民群众过上幸福生活,让贫困群众吃饱穿暖、脱贫致富,这是实践党的宗旨最直接、最现实的体现。作为后发展地区,我县经济基础仍然薄弱,部分群众生活仍然贫困。我每次下去调研,看到贫困群众的生活现状都寝食难安、食不甘味。不实现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就谈不上全县人民的共同富裕。为此,我们一定要站在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高度,切实把加快扶贫攻坚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作为重中之重的紧迫任务抓紧、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扶贫攻坚承担着增加收入、脱贫致富的重任,超过全县总人口三分之一的贫困人口不脱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无以实现。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是建设和谐稳定*****的要求。如果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长期得不到改善,

4 我们不仅愧对一方百姓,更为严重的是还可能会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影响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很多社会问题,都是由于贫困造成的。只有彻底消除贫困,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社会才能趋于稳定、和谐。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是中央和省市的部署要求。中央和省市始终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2011年底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确定了新十年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即把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作为主战场;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坚持政府主导,坚持统筹发展;更加注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注重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更加注重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更加注重解决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今年3月31日,省委在湘西州召开了扶贫开发工作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工作推进会议,提出要举全省之力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市委也召开了专门会议,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提出了打牢基础、抓好基层、完善机制的总要求。所以,我们一定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出发,充分认识做好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二,要进一步加快规划对接。国家出台实施的《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是武陵山片区发展的总纲领,各部门要认真加以研究,进一步加快规划对接。要把握好中央精神。首先,要把握规划的基本思路。国家启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我们要组织人员认

5 真学习《规划》,了解《规划》的基本思路、工作重点、工作举措,要研究透彻,入耳入脑入心,这不是一句空话套话,因为《规划》字里行间都有实际项目对接的。《规划》的基本思路就是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扶贫的目的就是要促进发展,这也是中央提出的扶贫开发工作的基本思路,我们要准确把握这一点。其次,要把握三大重点。绿色发展、扶贫攻坚、民生保障是《规划》确立的三大重点,我县的规划编制、配套政策、项目工作都要围绕这三大重点来做。虽然国家具体政策还没有出台,但大体方向已经定了。我们提出的“生态立县”完全符合绿色发展的理念,符合绿色发展的大方向。绿色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总的来讲就是要实行森林碳汇政策。县林业、环保等部门要深入研究我们要达到什么指标才能符合绿色发展,达到森林碳汇补偿标准。现在看,森林碳汇政策还没有进省《规划》的笼子,但国家《规划》里有句话,说是“适当时期出台碳汇补偿机制”,说明森林碳汇政策肯定会出台的。目前国家正在对生态功能区进行补偿试点,在实施过程中,各地对这个补偿政策有些意见,因为同处一个区域,有的县享受到了,有的县还没有,总之,政策惠及还不均等。我认为,下一步国家会改进方式,考虑以各地的数据为依据,比如森林覆盖率、环评达标率、污水排放率等,谁达标了就补偿给谁,谁没达标谁就要付钱买单。这也是我再三强调数据要统筹的缘故。根据新情况、新问题,中央扶贫开发政策肯定会有大的调整,在这个问题上,扶贫开发工作部门要当好县委、县

6 政府参谋,及早谋划、及早应对,把握好数据的调整。按照国家制定的《规划》,民生事业是重点保障领域,包括农村低保、医保和新农保都要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全面推开。我们能不能争取保障配套问题,新农保是需要地方政府资金配套的,由于以前我县不是贫困县,配套资金比例就高,现在我县进入《规划》范围,那我们的配套资金比例就应该低了,县人社局要好好研究配套资金能不能享受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政策。要把握好四个方面。一是把加快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结合起来;二是把加快发展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发展方式转变将是一个重点,是一个大的方面;三是把发挥各自比较优势与跨省协作结合起来。要站在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的高度,要融入《规划》来统筹考虑*****的发展定位。我提出的“跳出*****看*****”就是要以*****乃至武陵山片区的视野来审视*****的产业优势,比如油茶、葡萄产业,还有文化旅游,要通过产业布局、产业调整的进一步优化,来加快我们的产业发展;四是要把握加强政府引导与发挥群众主体作用相结合。在规划编制、项目申报方面,一定要注重群众自力更生的力量,比如申报水利建设项目,要突出农民义务投工投劳,如何自筹资金的内容。要把握好规划体系。武陵山片区43个县市区中,进入国家级《规划》笼子的只有*****县在内的37个县市。进了《规划》就等于是贫困县,就可以享受同等国家级贫困县的扶持政策,大家要深化*****已是贫困县的意识,不要妄自菲薄。要进一步了解国家《规划》的发展目标,第一个层面是实现“两

7 不愁、三保障”,即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第二个层面是农民人均纯收入要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领域指标接近全国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关于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中央已经明确: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因此要增强工作紧迫感,进一步加强与省级部门的衔接汇报,力争更多的项目进入省《规划》。我县《规划》布局的项目能不能挤进省里的《规划》,关系到今后*****的具体项目能得到国家层面的支持,因为进了省《规划》也就等于进了国家层面的发展规划。要加快*****《规划》的编制。前段时间,由于同志们的努力,我县《规划》编制工作初步铺开。现在省《规划》草案出来了,由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以县发改局为主,会同县扶贫办抓紧对接好省里《规划》,逐一对照分析,不能有漏项,别人有的,要想办法争到,别人没有的也要力争,比如要把*****作为鹤中洪芷一体化先导区纳入省里《规划》。并积极谋划,仔细筛选,把一些事关我县经济发展和民生保障的项目挤进去。至于*****《规划》如何定位,我以为,经验来源于基层,很多新思路、新改革也来源于基层。*****作为全市最年轻的县,并且曾经是全国最年轻的县,县城建设规划是高标准、高品位的,彰显了生态宜居特色。通过近年来旺市融城战略的实施,城市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生态人居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已经初步具备向省里申报创建生态先导区的条件,在全省率先打造成为低碳型、生态型的新县城,力争建设成为国家级绿色城

8 市。

第三,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规划编制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涉及方方面面,必须统筹安排,明确任务,全力推进。一是完善组织机构。各位副县长都担负着分管工作的政策对接、项目衔接、项目申报、上传下达的任务,大家要认真研究政策、研究规划、研究项目,尤其是要主动到省里相关部门汇报工作,加强沟通。谁积极研究、超前准备、主动对接,谁争取支持的可能性就越大就多。二是加强日常管理。协调办公室成立以后,要正常运行起来,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抓,各部门主动配合抓的工作格局。三是健全工作机制。要实行目标管理机制。协调办公室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和分工,根据省市会议精神以及规划文件,列出单子,对所有涉及到的相关领导、成员单位进行分工,签订目标责任状。要实行绩效考核机制。我们在这一轮能不能有更多项目进入规划,关键要看大家的工作。部门有没有争到上级的转移支付,有没有争到上面的项目政策,要跟资金调度结合起来,跟干部使用结合起来。县委衡量干部的绩效主要是看群众对你评价有多高,看上级部门对你评价有多高,看你争取的项目有多少。在这里我要进一步明确,在新一轮竞争中,争项目、争政策、争资金是县直部门的责任,是县直部门的基本任务,县里对此进行绩效考核。要实行例会协调机制。这次协调会后,协调办公室要实行例会制,一季大调度,一月小调度,大家一起研究武陵山片区扶贫攻坚工作,形成工作常态化。最

9 后希望大家强化时效意识,倒排时间,加快进度,确保按时完成任务。

第五篇:武陵山片区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武陵山片区七十一个村寨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日前,由国家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联合下发通知(建村〔2013〕124号),决定将北京市门头沟区斋堂镇马栏村等915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武陵山片区共有71个村落入选,其中:湖北武陵山片区9个、湖南武陵山片区29个、重庆武陵山片区1个、贵州武陵山片区32个。第一批武陵山片区共有60个村寨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自此武陵山片区目前共有131个中国传统村落。

根据三部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的指导意见》,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三部门此次通知要求,各地要抓紧建立中国传统村落档案,编制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探索开展保护性修复试点。三部门将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予以监督指导。

附名单:

一、湖北省武陵山片区(9个)

1、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谋道镇鱼木村

2、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忠路镇老屋基老街

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沙溪乡张高寨村

4、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花坪镇田家坝

5、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尖山乡唐崖寺村

6、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百福司镇舍米湖村

7、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大河镇五道水徐家寨

8、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革勒车乡鼓架山村铁匠沟

9、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三胡乡黄柏村下黄柏园

二、湖南省武陵山片区(29个)

1、邵阳市绥宁县李熙桥镇李熙村

2、邵阳市绥宁县东山侗族乡东山村

3、邵阳市绥宁县在市苗族乡正板村

4、邵阳市绥宁县乐安铺苗族侗族乡天堂村

5、邵阳市绥宁县黄桑坪苗族乡上堡村

6、邵阳市新宁县一渡水镇西村坊村

7、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丹口镇桃林村

8、邵阳市城步苗族自治县长安营乡大寨村

9、邵阳市武冈市双牌乡浪石村

10、益阳市安化县东坪镇唐家观古镇

11、益阳市安化县江南镇洞市老街

12、益阳市安化县江南镇梅山古寨

13、益阳市安化县古楼乡樟水凼

14、益阳市安化县南金乡滑石寨

15、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坪坦乡坪坦村

16、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锦和镇岩口山村

17、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郭公坪乡溪口村湾里

18、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尧市乡小江村

19、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大桥江乡豪侠坪

20、怀化市鹤城区芦坪乡尽远村

21、娄底市新化县奉家镇上团村

22、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峒河街道小溪村

2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社塘坡乡齐心村

24、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排绸乡河坪村

25、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山江镇老家寨村

26、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山江镇凉灯村

27、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达岚镇岩门村

28、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靛房镇万龙村

29、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镇长春村

三、重庆市武陵山片区(1个)

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可大乡七分村

四、贵州省武陵山片区(32个)

1、遵义市湄潭县茅坪镇平顺坝

2、遵义市湄潭县西河乡石家寨

3、遵义市湄潭县抄乐乡石家寨

4、铜仁市碧江区漾头镇茶园山

5、铜仁市江口县桃映乡漆树坪

6、铜仁市江口县民和侗族土家族苗族乡封神懂

7、铜仁市江口县怒溪土家族苗族乡黄岩

8、铜仁市石阡县花桥镇施场村

9、铜仁市石阡县五德镇董上村

10、铜仁市石阡县聚凤仡佬族侗族乡指甲坪村

11、铜仁市石阡县青阳苗族仡佬族侗族乡青山寨

12、铜仁市石阡县坪地场仡佬族侗族乡石榴坡村

13、铜仁市石阡县甘溪镇铺溪村

14、铜仁市思南县许家坝镇舟水村

15、铜仁市思南县文家店镇龙山村

16、铜仁市思南县青杠坡镇四野屯村

17、铜仁市思南县思林乡金龙村

18、铜仁市思南县思林乡黑河峡社区

19、铜仁市思南县板桥乡郝家湾古寨

20、铜仁市思南县兴隆乡天山村

21、铜仁市思南县杨家坳乡岑头盖村

22、铜仁市印江县永义乡团龙村

23、铜仁市德江县枫香溪镇枫香溪村

24、铜仁市德江县复兴镇棋坝山村

25、铜仁市德江县共和乡焕河村

26、铜仁市德江县沙溪乡大寨村

27、铜仁市沿河县思渠镇荷叶村

28、铜仁市沿河县黑獭乡大溪村

29、铜仁市沿河县新景乡白果村

30、铜仁市沿河县后坪乡茶园村

31、铜仁市松桃县普觉镇候溪屯

32、铜仁市松桃县正大乡苗王城

附二:武陵山片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共60个)

一、湖北省武陵山片区(15个)

1、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高家堰镇向日岭村六组

2、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崔家坝镇滚龙坝村

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白果乡金龙坝村

4、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铁炉白族乡铁炉村

5、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铁炉白族乡细杉村

6、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五里乡五里村

7、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鹤峰县中营乡三家台蒙古族村

8、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百福司镇新安村

9、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来凤县大河镇冷水溪村

10、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利川市凉雾乡海洋村

11、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大路坝区蛇盘溪村

12、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甲马池镇马家沟村王母洞

13、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丰县清坪镇中寨坝村郑家坝

14、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椒园镇庆阳坝村

15、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宣恩县沙道沟镇两河口村

二、湖南省武陵山片区(23个)

1、邵阳市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崇木凼村

2、张家界市永定区王家坪乡石堰坪村

3、益阳市安化县东坪镇黄沙坪老街

4、益阳市安化县马路镇马路溪村

5、怀化市辰溪县上蒲溪瑶族乡五宝田村

6、怀化市会同县高椅乡高椅村

7、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夯沙乡夯沙村

8、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碗米坡镇首八峒村

9、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阿拉营镇舒家塘村

10、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都里乡拉毫村

11、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麻冲乡老洞村

12、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高峰乡岩排溪村

1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红石林镇老司岩村

14、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默戎镇龙鼻村

15、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边城镇磨老村

16、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排碧乡板栗村

17、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矮寨镇德夯村

18、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吉首市矮寨镇中黄村

19、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苗儿滩镇六合村

20、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苗儿滩镇惹巴拉村

21、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大坝乡双凤村

22、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灵溪镇老司城村

23、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小溪乡小溪村

三、重庆市武陵山片区(8个)

1、石柱土家族自治县金岭乡银杏村

2、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石家乡黄龙村

3、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悦崃镇新城村

4、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梅江镇民族村

5、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苍岭镇大河口村

6、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水河镇河湾村

7、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酉水河镇后溪村

8、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南腰界乡南界村

四、贵州省武陵山片区(14个)

1、遵义市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大坪镇龙潭村

2、遵义市凤冈县绥阳镇玛瑙村

3、铜仁市德江县楠杆土家族乡兴隆社区上坝自然寨

4、铜仁市江口县太平土家族苗族乡云舍村

5、铜仁市石阡县白沙镇马桑坪村

6、铜仁市石阡县白沙镇箱子坪村

7、铜仁市石阡县国荣乡楼上村

8、铜仁市石阡县国荣乡葛容村高桥自然村

9、铜仁市石阡县河坝场乡小高王村

10、铜仁市石阡县聚凤仡佬族侗族乡黄泥坳村

11、铜仁市石阡县聚凤仡佬族侗族乡廖家屯村

12、铜仁市石阡县聚凤仡佬族侗族乡瓮水屯村

13、铜仁市石阡县石固仡佬族侗族乡公鹅坳村

14、铜仁市石阡县五德镇大寨村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文明办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我永远永远爱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