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秋天教案范文

2022-06-13

撰写教案是教师备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教师备课信息经过思维加工后的输出结果。教案撰写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果,一份优秀教案应是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智慧、教学经验、教学个性、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的综合体现,教师应尝试编写具有个性、富有创意、具有活力的教案。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部编本秋天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一篇:部编本秋天教案范文

部编本一年级语文上秋天教案

秋天

教学目标:

1、 图文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

2、 认识三个平偏旁,会认十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

3、 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 练习用“秋天”“一会儿”口头造句

5、 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认识三个平偏旁,会认十个生字,会写四个生字。 教学难点:

知道秋天的一些特征,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的情感 教学准备:

图片、卡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认识生字词。

2、 初步认识自然段

3、 朗读课文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一年有几个季节吗?谁愿意说一说你喜欢哪个季节,你为什么喜欢这个季节呢?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看拼音,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画生字

3、请我们的生字宝宝一起出来跟我们见见面吧(秋、到、了、气、片、来、蓝、高、飞、会、个)自己练习读一读 指名读,开火车读

4、 认识带拼音的词语

秋天、天气、树叶、天空、蓝色、一片、南飞

5、 我们把生字宝宝放到课文中看你们会不会读

三、再读课文

1、认识自然段

教师介绍自认段:一篇课文通常是由几个或者一个自然段组成的。自然段是一种段的表现形式,在第一句话的前面空两格,也就是两个字的位置,这样的段就叫做自然段。

现在我们一起去看看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你是怎么找到他的。

2、分自然段朗读

(1)读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他讲了什么?生带着问题自己练读,后教师指明读。

(2)读读第二自然段。先练习,后指明读 (3)指三名同学读,后全班读. 板书设计:

秋天 有3个自然段

第二篇:部编本一年级上册教案《天地人》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

1 天地人

教案A

教材解析

本课是识字单元的开篇,以国画为背景,展现了6个汉字,引导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第一组3个字向我们呈现了画面中3个主要的事物“天地人”。“天”覆盖万物, “地”负载万物,天地之间以“人”为贵。第二组生字“你我他”是生活中常用的3个人称代词,不仅反映中华文化对“人”的重视,还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交往。这6个生字是生活中常用的汉字,要紧密联系生活来学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天、地”等 6 个生字。 2.初步学习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听读、观察图画、联系生活等方法,认识生字。

教学难点

读准“人、你、我”的字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天地人”

活动一:同学们玩过“相反动作对对碰”这个游戏吗?老师说举起右手,你们就举起左手。我说什么,你们就做我说的相反的动作,明白吗?

活动二:同学们反应真快,如果我把这个游戏变成“相反词语对对碰”,你们会吗?比如我说“左”,你对“右”。

过渡:上有天,下有地。我们生活在天和地之间,我们是——人。(板书“人”)

二、利用字卡,认读“天地人”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天地人”,学生充分认读。

2.出示生字卡片,同桌互读互考。如果同桌读错了,学生可以当小老师教同桌读字。

3.开火车轮读字卡,有错及时纠正。注意“人”是翘舌音;“天”是前鼻音。

4.自主识字:我们怎样才能把它们记住呢?选择一个你喜欢的字,一边观察字卡,一边说一说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这个字。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5.学生举字卡到黑板前汇报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天:①联想识字。独体字,“大”字多一横就是“天”,“夫”字不出头也是“天”。 ②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天”字像正面站着的“人”形,用方框突出了人的头,引申为头顶以上的天空。

③组词识字:天上、天空、每天、天真。 (2)地:①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土”。 ②“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土”,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地”。 ③组词识字。大地、地面、土地。

(3)人:①数笔画识字。独体字,第一笔是撇,第二笔是捺。

②字理识字。象形字,出示图片,古时候“人”字像一个人的侧视形象,头、臂、身、腿、足齐全,突出了人直立行走和有手的特点。

③猜字谜识字。“天下一绝”或者“春节放假三天”。 ④组词识字。大人、人民、人们。

低年级识字教学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复现,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当堂抓好多种形式复现和认字显得尤为重要。利用玩生字卡片识字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时间充裕,全体参与,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也提升了识字能力。

三、欣赏童谣,认识“你我他”

1.播放童谣视频。

你是妈妈,他是爸爸,我是乖巧的小娃娃。妈妈对我说:“孩子,孩子,你是妈妈的好娃娃。”爸爸对我说:“娃娃,娃娃,妈妈对你说的啥?”我对爸爸说:“爸爸,爸爸,妈妈说我是她的好娃娃。”你和我,我和他,你我他是一家,什么都不怕。

2.学生尝试朗读最后一句话。回忆我们刚才的童谣,“你”指谁?“我”指谁?“他”又指“谁”?

3.互动活动。教师面向全体同学,用手势分别指自己、一名同学和另外一名同学,引导学生交流:“我”是谁,“你”是谁,“他”是谁。然后,学生小组内进行交流表达。

4.教师板书“你 我 他”,学生认读。

童谣激发兴趣,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观察体验中体会“你、我、他”的基本意思,然后进行互动交流,在实际的情境中再一次感受三个人称代词的不同含义。

四、利用字卡,认读“你我他”

1.你:(1)部件组合法识字。左右结构,“亻”加“尔”。 (2)组词识字。你的、你们、你家。 2.我:(1)联想识字。独体字,“找”字头上多一撇。 (2)组词识字。我们、我的、我家。 3.他:(1)熟字加偏旁识字。左右结构,“也”字左边加个“亻”。 (2)“加一加”的方法识字。左边是“亻”,右边是“也”,合起来就是“他”。 (3)组词识字。他们、他人、他乡。 (4)形近字比较识字。“地”和“他”的右边都是“也”,字的左边不同,“他”与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一年级上册

人有关,所以是“亻”,“地”与土有关,所以是“土”。

五、游戏巩固

课件出示识字大转盘(转盘上面标有本课生字)。学生转转盘,转到哪个字,就用那个字扩词并说一句话。

六、课堂小结

我是老师,你是我的学生,他也是我的学生。我们共同生活在天和地之间,一起做热爱学习、勤奋努力的人。

教案B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学习基础和在生活中识字的方法,认识“天、地、人、你、我、他”6个生字;读准“人、你、我”的字音。

2.在儿歌、游戏等各种形式的复现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生字,理解字义,对生活中识字产生初步兴趣。

3.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天、地、人”被称为“三才之道”,从字体演变图中了解“天、地、人”字体的本义。

4.在学习、游戏过程中,学会与小伙伴一起合作学习、友好相处。 教学重点

认识“天、地、人、你、我、他”6个生字; 教学难点

读准“人、你、我”的字音。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诵读《上学歌》,导入新课

小朋友们,还记得我们在前面学习的《上学歌》吗?(记得)现在请同学们集体朗诵一遍。(学生朗读《上学歌》。)

过渡:我们说到也要做到上学不要迟到。那么,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识字。 (教师向学生逐个出示汉字“天、地、人、你、我、他”,让学生齐读;最后显示课题:天地人。) 教师备课系统──多媒体教案

二、学习“天、地、人”

1.出示甲骨文的“天”,猜猜是什么字。 2.出示“天”,读一读。

3.配合图片,结合甲骨文,教师讲解“天”的本义。 4.认识田字格中的“天”,初步感受汉字书写的美。 5.同“天”的教学方法类似,教学“地、人”。

6.读一读《三字经》中“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了解“天地人”的含义。三才,就是天、地、人。 天地人合一,有了这三个方面,世界才开始。

三、学习“你、我、他”

1.教师从“人”字,引出 “你、我、他”三个生字。 2.仔细观察,认识“你、我、他”。 引导学生观察汉字,找一找“你、他”有什么共同点。教师移动单人旁的笔画,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3.根据句式“你是______,我是______,他是_____, 我们都是___________。”找3名小朋友上台做互相认识的口语交际小游戏,从而巩固生字“你、我、他”。

四、巩固游戏

1.摘苹果游戏:可重复玩几次。

2.找朋友游戏:找找图片中认识的字,学习在生活中认识更多的字宝宝。

3.开火车游戏:除了读图片上的词语,还可以给“天地人你我他”找更多的朋友口头组词。

五、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认识了哪些字宝宝?

希望你们在以后的每天里,无论在哪里遇到这些字宝宝,以及其他你认识的,想认识的字宝宝,都留心读一读,比一比谁交到的字宝宝朋友最多。

第三篇:部编本语文公开课项链教案详案

《项链》教案

学习目标:

1、能准确流利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白、又”两个汉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板书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几幅图片,(屏幕展示大海图片)谁能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一下图片内容呢?请你来说(第一幅图片是蓝蓝的大海……)多么美丽的大海啊,今天就让我们光着脚丫走进大海,一同体验一下大海的魅力吧!

2、板书课题:小手伸出来请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

3、跟老师一起齐读课题《项链》

二、范读课文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过渡:同学们,文章的题目是《项链》那大海的项链到底是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读课文,从文中找出答案。注意:小手指字,耳朵认真听老师读,小脑袋思考这个问题,好吗?(注意话语的轻重及要快连接,怕问题一提出就有同学喊出来)

2、范读课文。(边读边用眼睛教育没有认真听读的孩子,读的时候一定要把问句读出来!)

3、了解课文大概内容:谁听得最认真?(眼神鼓励,送出大拇指,表扬:一几班的小朋友真棒!)大海的项链是什么?请你来说。(大海的项链是小娃娃在沙滩上留下的脚印。注意倾听和指导孩子把话表达完整。)这位同学不但听讲认真,而且回答问题非常完整。(注意依据孩子的回答随机给予恰到好处的评价。)

三、自读课文 学习生字词

过渡:大家想不想像老师一样读课文?好,请同学们像老师一样自己读一读课文。要求:

1、出示自读要求:(1.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采用自己已有的识字方法认读本课11个汉字;)一会儿老师来检查,看谁完成的漂亮,开始吧。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四、检查生字词。

过渡:同学们,老师为你们的爱读书、会学习点赞!生字都学会了吗?(学会了)那老师来检查一下吧?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

带拼音齐读:首先请同学们一起拼读一遍。(注意倾听纠错反馈)

2、出示去拼音的生字。

1)去掉拼音你还认识这些汉字吗?请大家读一遍。 2)交流识字方法识字。

过渡: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分享:和:口加上禾木旁;娃和挂可比较字形,根据女字旁、提手旁推测意思。笑,为什么是竹子头,原来是表示竹被风吹弯且发出声响,像人弯腰时发出的笑声。重点随机复习:三点水、草字头、人字头,随机讲新的偏旁:禾木旁、。) 3)小老师直呼领读识字。

过渡:通过刚才的分享,想必大家更把这些字记到脑间了。下面谁愿意展示一下自己识字的效果?好,请你来直接读出这些生字的读音,他若读对了就请大家跟读一遍,若是他读错了大家帮他纠错好不好?(读后或读时老师要给予恰当的评价。举例a.读全对的评价:如,小老师发音准确,同学们跟读的声音洪亮;b.遇到读错并纠正的给予评价:同学们刚才学的真认真呀,这位小朋友记住正确的读音了吗?老师为你现在完全学会生字伸出大拇指。)

4)开火车直呼、拼读、组词读。这些生字大家都掌握了吗?那老师要加大难度了,下面咱们来开火车读,读的方式是:直呼、拼读、组词。其他同学认真听看谁错了没?火车火车哪里开?开到这一组。(全对的恰当表扬,不对的及时反馈。)

3、出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齐读词语。过渡:同学们棒极了,加大难度也没有被难住。老师现在要把这些生字送到词语中,看看谁会读,并且能读明白每个词语的意思。老师从你的读音中都能判断出来你会不会读,读懂了没有。来,请同学们一起读。

五、再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过渡:同学们真了不起!生字、词语我们学会了,那我们再读课文,不但能把字音读准,而且还能把句子读流畅。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试试。项链,预备起…… 齐读课文。

六、学习两个一类字。

过渡:同学们读的既准确又流畅,还读出了语气,真棒!相信学写汉字更难不住大家。

1、出示:白。

1)学习读音及意思。大家看,它读什么?文中怎么用它的?它和谁是一对反义词?可以说出一个词:黑白。观察这个字的写法。这个字第三笔是什么?(横折钩)写的时候横折钩的横要长。这个字怎么写?请你来说?老师表扬你真会预习!

2)范写。好,小眼睛——看老师,看老师怎么书写。边范写边强调:注意,起笔撇占在竖中线上,撇画短小,二笔(重点停顿强调)横折钩的横较长,折向左略斜,最后一横封口。我们来一起书空一遍。

2、出示:又。

1)这个字读?对,就是又。在课文中它出现在哪里?请你来说(又宽又远)请同学们翻开书认真看语文书83页,看笔顺是什么,并观察到这个字怎么写才能写得漂亮,一会儿分享给大家。 2)学生自学笔顺及占位。

3)指名分享,师跟着范写。请你来分享,同学们边认真听,边看老师写,说的好极了,这个字在写横撇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撇的走势,捺的起笔位置在横略下,不能挨着横撇的横,我们像他一样也来书空一遍。

3、描红。下面大家动手也来像书上那样漂亮地写出这个字吧。描二写一。(教师巡视,边指导边表扬书写优秀的,坐姿准确的同学。)

七、总结、延伸。

1、总结:这节课小朋友们表现的棒极了,不但会写白、又这两个汉字,还认读了这些字的生字,我们再叫出它们的名字吧(出示齐读);不但能准确、流畅朗读课文,还知道了大海的项链原来就是小娃娃们的小脚印。延伸:那这些娃娃们在海滩上干什么呢?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下课。

第四篇:部编本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12雪地里的小画家

教学目标:

1. 认识“群、竹”等 10 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着”的字音;会写“竹、牙”等 5 个 字和横折弯钩 1 个笔画。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3.结合插图,知道小动物脚印的不同形状,了解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感受“小画家”雪地作画的快乐之情。 教学难点: 会写“牙、马、几”等字。 教法:谈话法,引导法 学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

教具准备: 图片(竹叶、梅花、枫叶),田字格小黑板, 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板书课题,理解题意。

板书: 雪地里的小画家

1.“雪地”是什么样子的?(下大雪以后,地面上积了一层厚厚的雪,大地都变成银白色的了)

2.什么是画家?(绘画技艺很高的人)

3.课题讲的谁?(小画家) 4.什么地方的小画家?(雪地里的小画家)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读准生字的音。

1.学生自练看拼音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记住生字的读音要读通顺。(读几遍后教师检查,指名读)

2.出示生字卡片,读准字音。 3.这篇课文有几句话?

4.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些什么知识?(四种小动物的爪或蹄子的形状不同,青蛙是冬眠动物)

三、细读课文,理解词句意思,理解课文内容。

1.读第1句,问:小动物们要在雪地画画,看到下雪了高兴吗?你从哪里看出它们很高兴?这句话最后的标点符号叫感叹号,在这里是表示高兴的语气。你们自己练习读出高兴的语气。

2.读第2句,自由练读,指名读。

(1)这句话讲在什么地方?来了谁?(雪地里来了一群小画家) (2)“雪地”与上句有什么关系?(冬天下了大雪,才会有雪地) (3)“一群”是多少?(好多个)

(4)这一群小画家和“雪地”有什么关系?(雪地是小画家画画的地方)

3.读第3句话。自由练读,指名读。

(1)谁在雪地上画画?(小鸡、小狗、小鸭、小马在雪地上画画)

(2)它们都画了什么?(小鸡画竹叶,小狗画梅花,小鸭画枫叶,小马画月牙) (3)说说小画家画的画是什么?(是它们在雪地上踩出的脚印)

(4)为什么说小鸡画竹叶呢?(小鸡的爪子印出的形状像竹叶)其它小动物为什么画的不一样?

4.读第4句话。(自己练读后指名读)

(1)你们平常画画时要用什么?”

(2)这4位小画家是怎样画画的呢?(不用……不用……几步就成一幅画)

(3)“几步就成一幅画”是什么意思?

5.读第

5、6两句话。想一想,青蛙为什么没有参加?它为什么大白天“在洞里睡着”了呢?(因为青蛙是一种冬眠动物)

四、指导朗读。

你们觉得这篇课文有趣吗?读出小动物的快乐的情趣。

五、进行创造思维训练。

除了课文中的四种小动物,还会有谁也会来雪地里画画呢?它们画了什么?

六、作业布置:背诵课文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小组合作学会5个生字。

1.竹:zhú,拼读音节,读词语:青蛙 (1)识记字形,自学后指名提问。 (2)自己默记字形,同桌互相检查。

(3)口头组词语。

2.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牙、马、用、几”四个生字。

三、指导书写。 1.认识新笔画横折弯钩。

2.学生观察这些字的特点及在田字格中的位置,然后教师示范,学生练写。

3. 提示5 个字的书写要点。

四、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在学生熟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想象、表演、朗读等形式,感悟动物们雪地“作画” 的快乐心情,体会课文的趣味和意境,启发学生展开想象。

五、实践活动

1.你知道哪些动物也会来雪地“画画”,还有哪些动物也冬眠,并说出自己是从哪里了解的。

2.如果在下雪天,可以带领学生去雪地玩耍,亲自感受。

六、作业布置:书写生字

七、背诵课文。

板书设计:

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 竹叶

小狗 梅花

小鸭 枫叶

小马 月牙 教学反思:

13乌 鸦 喝 水

教学目标:

1.认识“乌、鸦”等 11 个生字和1 个偏旁反文旁;会写“只、石”等 5 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乌鸦喝水的过程。

教学重难点:

认识反文旁;会写“多、出”等字。

教法:讲授法 实验法 学法:朗读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瓶子、石子、水。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谈话:出示乌鸦图,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知道它的一些故事吗?今天我们来认识一只聪明能干的乌鸦,你们愿意吗?(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组织学生自由读文,勾画出生字生词并自学。

2、认识偏旁反文旁。 3.检查自学情况

(1)利用字卡,互相指读生字,适当组词,同学间相互评价,纠正读音。

(2)多种形式读文。

4、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5、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内容。

三、巩固识字,提高写字水平。

(1)再认生字,交流识字记字方法。如:谜语法、比较法、编顺口溜等。

(2)自选生字进行书写。教师巡视,指导学生写字。学生书写展示,组织互相评议。

(3)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多、出、见等。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指名读课文

二、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

1、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来体会乌鸦喝不着水,想办法的心情。结合进行朗读训练。

2.结合看图,理解乌鸦喝不着水的原因。 指导朗读“怎么办呢?” 启发学生想象,说说乌鸦会想什么办法。

3、引导学生再看第一幅图,并要求学生思考:乌鸦想出什么办法? 这个办法是怎么想出来的?

4、利用第二幅图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乌鸦是用什么办法喝到水的。

让学生上讲台做实验:把小石子一个一个放在瓶子里。要求学生看清楚水是怎么升高的。 要求学生讲出瓶子里的水是怎么升高的,书上是怎么写瓶子里的水升高的,理解“渐渐升高”。并用“渐渐”说一句话。

三、指导朗读,体会情感。

1、第一句用坚定的语气读“一个一个地放在瓶子里”。“水渐渐升高”要读得慢。“乌鸦就喝着水了”要用轻松的语气朗读。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并试着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背下来。

四、深化主题 拓展延伸

1、讨论:瓶子旁边要是没有小石子,乌鸦该怎么办呢?(创设情境,组织讨论,发展学生思维。)

2、学生讨论,合作交流,表达看法。

五、作业布置:书写生字

板书设计: 乌鸦喝水

水不多、瓶口小──喝不着

想办法:放石子──喝着水

教学反思:

14小蜗牛

教学目标: 1. 认识“住、孩”等 12 个生字和王字旁 1 个偏旁;会写“对、妈”等 4 个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教学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法:谈话法,引导法 学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 教学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歌曲《蜗牛与黄鹂鸟》MV;制作蜗牛图片、生字词卡片和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头饰;查找资料了解四季特点,搜集描写四季的古诗词。(教师)

2.预习课文,拼读生字,自主朗读课文;了解四季的特点。(学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歌曲《蜗牛和黄鹂鸟》,请同学们听一听这首歌唱的是哪两种小动物。你们见过蜗牛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小蜗牛的故事。(板书:小蜗牛)

2.学生齐读课文题目。(出示蜗牛图片)师生简介。

3.学写“牛”字。强调书写时要注意第一横短,第二横长,竖写在竖中线上。

4.这篇课文讲的是小蜗牛的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二、整体感知,扫清障碍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停顿。 2.学生自由读课文,同桌间互助认读生字。 3.检查识字情况。

课件出示带拼音词语:

zhù zài hái zi wán quán biàn huí fā yá 住 在

发 芽

hǎo jiǔ wō niú wán bɑ

pá yɑ pá

好 久

呀 爬

指名开火车认读,师生正音,注意下列生字的发音:“子”是平舌音,在“孩子”一词中读轻声;“住、树”是翘舌音;“吧、呀”是轻声。有错及时纠正。

4.学习新部首王字旁。 5.整体感知,学写生字。

导学:生字我们都认识了,再读课文,你能把它读好吗?请大家再一次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争取把字音读得更准确,句子读得更通顺,同时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1)学生大声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师生以“五不”要求(不错读、不添读、不漏读、不回读、不破读。)评议学生朗读情况。

(3)想一想,这篇课文是通过什么形式来向我们讲述这个小故事的? (3)(4)学写“对”字。

①观察“对”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②教师范写,强调“又”变成部首时第二笔是点,不是捺,右边的“寸”要比“”低一点,最后一笔点写在田字格的十字交叉点上。

③学生动笔写一写。

三、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小蜗牛和妈妈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你是怎么找到的?在学生的交流中,认识冒号、引号,并简单了解用法。

2.你能找到他们的第一次对话在第几自然段吗?指名朗读第

2、3自然段,教师相机正音。

3.这次对话讲述的是什么时候?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哪干什么?

(1)指名读第2自然段。

(2)交流、汇报教师提出的问题。

(3)学写“妈”字。

①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这个字。

②观察“妈”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③教师范写,强调“女字旁”。

④学生动笔写一写。

4.从这个自然段中,你还知道了什么?(春天来了,小树发芽了。)你知道春天还有哪些特点吗? 预设: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小草从地下钻出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

5.图文结合,指导朗读。

导学:蜗牛妈妈是怎么对小蜗牛说的呢?

(1)看第一幅图,观察小蜗牛和蜗牛妈妈在一起时的表情和姿态,想象一下,这对母子感情怎么样?(很好、很幸福)蜗牛妈妈会怎样对小蜗牛说话呢?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朗读,注意声音要轻柔,语速可以稍慢,读出妈妈对小蜗牛的疼爱。

(3)小蜗牛看到蜗牛妈妈说的景象了吗?(没有)为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指导读第3自然段第1句话。(“爬呀,爬呀”和“好久”要重读,而且语速要慢。)

(4)那他看到了什么?出示第二幅图,说一说小蜗牛看到的草莓什么样?(又大又红)

(5)指导朗读第3自然段小蜗牛的话,要读出小蜗牛的天真无邪。 (6)同桌分角色朗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并评出最优秀的到前面戴头饰表演。

6.小蜗牛在春天出发,爬了好久才回到家,告诉妈妈他看到的景象,接下来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呢?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认读生字新词。指名读、齐读。

2.学生看图复述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一次对话。

3.小蜗牛又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呢?让我们快到课文中去找找吧!

二、自主学习,感受四季特点

1.自然过渡,学习第二次对话。 谁知道小蜗牛接着看到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请同学们读一读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第二次对话。你是从哪句话知道是夏天的,用横线画出来。

出示第二次对话内容:蜗牛妈妈说:“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它说:“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1)这部分是谁说的?请你读一读。你能用妈妈对孩子说话的语气来读一读这部分吗?

(2)理解“已经”一词,用“已经”说一句话。预设:我已经是一名小学生了。我已经吃完早饭了。(指导朗读蜗牛妈妈的话,注意重读“已经”这个词。)

(3)从蜗牛妈妈的这句话中你还知道了什么? 预设: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几颗草莓。

(4)小组交流:小蜗牛摘到草莓了吗?为什么?它又看到了什么? 预设:小蜗牛没摘到草莓,因为草莓没有了,它看到了树叶黄了,地上长着蘑菇。

(5)指名全班交流。

(6)指导朗读第二次对话。注意读出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不同语气。

①自由练读。

②指名朗读。

③分角色朗读。

2.自主学习第三次对话。

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去摘草莓,可它没摘到,这是为什么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自学第三次对话。

(1)出示自学提示:

①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这次对话与前两次有什么不同?

②用横线画出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干什么的句子。

③用浪线画出小蜗牛说的话,多读几遍,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④从最后一个自然段中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之间交流,教师巡视。

(3)指名交流。

三、角色朗读,情境再现

1.三人小组合作分角色练读。提示:注意角色分配(一人旁白、一人小蜗牛、一人蜗牛妈妈)。

2.指名分角色朗读。

3.评选出最佳选手。

四、仿照课文,练习对话

导语:同学们,这篇课文通过小蜗牛和蜗牛妈妈的三次对话,向我们介绍了一年四季的不同景色,你能用对话的方式来介绍一下你眼中的四季吗?

小黑板提示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春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夏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秋天了!”

________对________说:“__________________。已经是冬天了!”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相机指导。

2.指名说一说,师生评议。

五、指导书写

1.出示“全、回”两个字。

2.尝试给生字组词。

3.观察字的结构,说说书写注意点及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4.学生独立书写,同桌互评,互相借鉴,教师巡视指导。

5.学生书上描红,体验自己书写与书中不同之处。

6.学生再写,班级展示。

7.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评选“小小书法家”。

板书设计:

小蜗牛

春天 小树发芽了

夏天 小树长满了叶子,地上长着许多草莓 秋天 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黄了 冬天 地上盖着雪,树叶全掉了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 小兔运南瓜

教学目标:

1.乐于与别人交流,把自己想到的方法说清楚。

2.积极参与讨论,能选出自己喜欢的方法,并能说出理由。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借助简笔画、图片、关键词呈现搬运南瓜的方法

教学难点:把自己想到的方法表述清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想方法 1.可以让 学生先连贯地看 3 幅图,看懂图意,明白第二幅图中的大问号就是指小兔可以用哪些方法 把南瓜运回家。

2.引导学生针对南瓜的“大、重”,大胆想象可以有哪些方法。可以先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想象,借助简笔画、图片、关键词呈现搬运南瓜的方法。

3.指导学生用一两句话把自己想到的方法表述清楚。

二、讨论评议

1.学生小组讨论和评议黑板上呈现的运南瓜方法,哪一种最好,理由是什么。

2.进行全班交流,说说各自不同的想法。

三、实践活动

1.根据自己想出的办法,邀请同学分角色演一演小白兔运南瓜的故事。

2.同桌合作,讲一讲小兔运南瓜的故事。回家后,讲给爸爸妈妈听,听听爸爸妈妈 还有什么方法来运南瓜。

3.选一种运南瓜的办法把第二幅图画出来,在班里举办“小兔运南瓜”画展。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识记了 4 组表示职业和工作地方的词语,引导学生识记 5 个生字, 会写“工、厂”两个生字;

2.扩展积累12 个词语并尝试写一句新年祝福的话;

3.了解汉字“先中间后两边”和“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按规 则书写汉字,培养学生按笔顺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

4. 朗读和背诵古诗《风》;

5.通过和大人一起阅读,了解春节的风俗,体会童谣中的淳朴情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识记 5 个生字, 会写“工、厂”两个生字; 教学难点:了解汉字“先中间后两边”和“先外后内”的笔顺规则,按规 则书写汉字,培养学生按笔顺正确书写汉字的习惯;

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好一张贺年卡,自己画好图案,留出写话的位置;生字、词语卡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识字加油站

1.通过读读说说,让学生感受职业和工作的地方之间的从属关系。 2.结合词语认识“工、厂、医、院、生”5 个生字。 3.说说自己知道的职业和工作的地方。

4.学生观察田字格,正确书写“工、厂”,注意利用横中线、竖中线在定位中的平分作用,把字写端正。

二、字词句运用

(一)读一读

1.读一读6组新词,说一说每组词语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知道不仅同一个字可以组成不同的词,在不同的词里它们的含义可能也不同)

2.多种形式的读,并让学生适当进行扩词练习。

(二)写一句新年祝福的话。

1.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一张画好图案的贺年卡。

2.先想想自己想要祝福的人是谁,再把想说的话写下来。写的时候注意参照图示上的贺卡书写格式,把祝福的人写在左上方,自己的名字写在右下方,别忘了写上日期。

三、书写提示

1.指导学生书空同组的两个汉字,观察发现两个汉字共同的书写规则:“先中间后两边”和“先外后内”。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每个生字的位置,交流提醒关键笔画所在位置,再进行书写。 3.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汉字中,哪些运用了“先中间后两边” 和“先外后内”的书写规则。

4.总结回顾本学期提示的 3 条笔顺规则:从上到下,先横后竖;从左到右,先撇后捺;先中间后两边,先外后内。

第二课时

一、复习:认读词语

二、日积月累

1.学生借助拼音自己读古诗,把诗读通顺。

2. 感受风的多变,想象它在春天、秋天、水面和竹林间掠过的画面,用上不同的音量和速度来朗读。

3.简单交流读不明白的地方。

4.鼓励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想象画面,进行背诵。

三、和大人一起读

1.鼓励学生自己借助拼音,把这首童谣读通、读顺,并读给大人听,不正确的地方,大人再给予指导。

2.在熟读的基础上,了解春节的习俗,体会过年的快乐。 3.读完以后,大人和孩子可以一起聊聊,说说现在过年的方式和童谣讲述的内容有哪些不同,大人也可以讲一讲自己小时候是怎么过 年的,还可以让孩子说说过年最喜欢哪些活动。

四、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一年级上册语文期末检测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看谁写得最漂亮。

zǎo shànɡ kāi xīn shū

běn shuǐɡuǒ

( ) ( ) ( ) ( ) lì

zhânɡ

xiǎo dāo

chǐ

zi

zì ji

( ) ( ) ( ) ( )

wǒ men wǔ yuâ ( ) ( )

二、我会写音节。

ú y y n

â

y sh z

ú 鱼

服 ìn

áng b sh l

ǐ sh h zh 进

绿

诗 很

三、我会变魔术

1.加一笔变成新字,再组词

云(

)

目(

)

月(

)

2.加两笔变成新字,再组词。

口(

)

巴( )

(

)

3.减一笔变成新字,再组词。

禾(

)

田( )

(

)

四、我会按要求填一填。

1.“四”字共(

)画,笔顺是( ),第四笔是(

)。

2.“地” 在“土地”中读(

),在“慢慢地”中读( 3.“书”字共(

)画,笔顺是(

),第二笔是(

)。

4.“女”字共(

)画,笔顺是(

),反义词是(

)。

5.“林”是(

)结构,“早” 是(

)。 )结构。

6.“东” 共有(

)笔,第二笔是(

),可以组词为(

)。

五、在正确的读音上画“√”。 青蛙在洞里睡着(zhe zháo )了.

小猴子长(cháng zhǎng )一条长(cháng zhǎng)尾巴。

一(yī

yì)群大雁一(yí

yì)会儿排成个“人”字,一会排成个“一” (yī

yí)字。

六、比一比,再组词。

刀(

) 去(

) 木(

) 作(

)

工(

) 力(

)云(

)本(

) 昨(

)

公(

) 把(

) 牙(

)自(

) 力(

)

和(

) 巴(

)芽(

) 白(

)立(

)禾(

)

七、我会把下列的句子补充完整。

1.远看(

)有色,近听(

)无声。 春(

)花还在,人(

)鸟不惊。 2.锄(

)(

)当午,汗滴禾(

)(

)。 谁知盘(

)餐,粒粒皆辛苦。

3.众人一条(

),黄(

)变成金。

4、一(

)之计在于春,一(

)之计在于晨。

5、早晨起(

),面向太阳。前面是(

八、连一连,组成句子。

白马

在水里

小鸡

在草丛里

妈妈

在山坡上

弟弟

在学校

水牛

在家里

九、读一读,连一连。 前

远 关

十、看图说话,不会写的字可以写拼音。),后面是(

) 洗衣 吃草 捉虫游泳 上课

什么时候?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第五篇:部编本二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22、狐假虎威

教学目标:

1、学会1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体会寓意,使学生受到启发和教育。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懂得“狐假虎威”的意思。 教学难点:揭示寓意。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我们就已经学过寓言了,谁来说说什么是寓言? 找学生说,出示课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片关于狐狸和老虎的寓言故事: 他们俩之间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 2.板书课题:“狐假虎威”领读课题。 问:“假”有几个读音?(两个读音:jiǎ、jià)在这里应读jiǎ,为什么这样读,是什么意思呢,这就需要大家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了,大家加油啊!

二、初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

2.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同时思考:课文讲的是什么事? 假(假如)(假设)威(威风)(威力)寻(寻找)(寻人) 扑(扑向)(扑倒)转(转动)(转轮)扯(扯开)(扯断) 嗓(嗓音)(嗓门)派(派人)(门派)抗(对抗)(反抗) 爪(鸡爪)(爪子)趟(一趟)(赶趟)猪(小猪)(母猪) 纳(容纳)(收纳)闷(闷闷不乐)(纳闷)受(接受)(受到) 骗(骗人)(骗子)借(借钱)(借书) 3.再读课文,思考:“假”可能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会猜到是“借”的意思。) 4.为什么你确定是“借”,让学生结合故事内容谈理由: 5.查字典,我们来看看字典中有没有“借”的意思。 6.这下我们明白了,“狐假虎威”的“假”是借用的意思,狐狸借用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了。查字典确定“假”的意思(板书:借。)

三、精读课文、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虎之威”

(1)出示练习:你觉得狐狸是一只()的狐狸,老虎是一只()的老虎。那谁厉害呢?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2)结合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思考:究竟是狐狸厉害还是老虎厉害,说说你的意见。(窜,逃窜;扑,拍打;窜说明狐狸本来是很害怕老虎的,想很快逃走。“扑”时间短,动作快,说明老虎是很厉害的。)

(3)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老虎的威风来。 2.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体会“狐之猾”

过渡:面对饥饿、凶猛的老虎,狐狸的生命危在旦夕。它被老虎逮住以后怎样了呢?我们学习第二至五自然段。

(1)各自轻声读第二至五自然段,思考:这一部分,狐狸讲了几次话?(三次)应该怎么读?

(2)想像一下当时的情景和狐狸、老虎的心理。同桌练习分角色朗读,探究哪中读法更合适?

(3)学生练读。指名读。(如果学生读得好,提问他为什么要这样读?如果读得不足,则引导学生对“骨碌碌、”“扯着嗓子”、“老虎一愣”进行理解。第一句话扯着嗓子是想掩饰它内心的恐惧,用气势来吓唬老虎,第二句话讲老虎不敢吃的理由:我是老天爷派来管理你们百兽的„„第三句话讲狐狸故作镇静:你不怕,那你就吃吧。让学生想一想,用什么样的语气才能把老虎镇住、蒙住、骗住。) 练习:孩子们,你们看狐狸真是一只()的狐狸!放了狐狸是因为老虎被()。 (4)老虎被蒙住了,松开了爪子。发挥你的想象,想一想这时老虎会怎么想? 老虎的“愣”正表现了它勇猛有余而智慧不足的特点,狐狸正是利用了这个特点才骗到老虎的。

(5)学生合作学习讨论。

(6)讨论后回答。回答后学生联系朗读。师生共同评议。

第二课时

一.学习

六、

七、八自然段。明白“谁之威” (1)仔细观察课文中的插图,说说图意。

(2)看看课文是怎么说的。默读

六、

七、八自然段想一想:狐狸、老虎和其他野兽的表情怎样?

随着学生的回答,出示下列板书: “狐:摇头摆尾神气活现”“虎:半信半疑东张西望” (3)指名表演:请五位同学戴上头饰分别扮演狐狸,、老虎、猴子、小白兔、野猪、梅花鹿。其他的小朋友当导演,看看他们表演得对不对? 通过导演理解:狐狸和老虎谁在前,谁在后,为什么? “神气活现”,“摇头摆尾”,“半信半疑”,“东张西望”这些词什么意思?

(4)纳闷什么意思?(因为疑惑而发闷)野猪、小鹿、兔子为什么纳闷?它们纳闷的原因是:过去狐狸可没有这么威风呀,今天它怎么会这么神气活现起来,走起路来也跟往常不一样,摇头摆尾的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5)为什么它们撒腿就跑?读“再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

(6)体会老虎、狐狸和野兽的不同表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出示练习:事实上狐狸是借着()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所以“狐假虎威”的意思是说()

“假”的意思是()。板书“假”“威”的意思。

(7)从什么地方我们可以看出来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狐狸走在老虎的前面,摇头摆尾,神气活现,百兽往狐狸身后一看,呀,一只大老虎!大大小小的野兽撒腿就跑——百兽是看见老虎才跑的。所以说,狐狸是借着老虎的威风把百兽吓跑的)。

4.总结归纳:我们不仅从语言上,也从动作神态上感受到狐狸的狡猾。它假借老虎的威风吓跑了百兽。人们就用“狐假虎威”这个词语比喻一种人,什么样的人呢?(自己没有本领,却仗着别人的势力欺压人的人。) 5.分角色朗读(表演)课文。

二、拓展思维:接着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呢?想一想,说一说。 1.把这个童话故事讲给你的爸爸妈妈听。

2.以“狐狸到处行骗干坏事”为题编一个小故事。

三、教学生字。

1.观察生字结构,交流识字方法。 2.讲解书写要领,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

四、反馈检测、课后训练: 1.()头摆()东()()望 ()气()现狐()虎() 2.比比组词

派()爪()胆() 旅()瓜()但()

板书设计:

狐→(假)虎 先行随后 ↘↙ 百兽都跑

23.狐狸分奶酪

教学目标:

1、会认识捡、酷、俩、始等12个新字,会写奶、吵、急、第等8个生字。

2、读懂故事中狐狸做了什么事。

3、能用关键词概括故事中的狐狸的品性。

4、能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重难点:联系生活实际,体会狐狸的形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谈话激发兴趣

同学们,打开你的回忆的闸门,想想,你们曾读过哪些有关狐狸的故事,想好后告诉我。并说说讲了狐狸干什么了?它们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狡猾)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另一个关于狐狸的故事(课件出示故事题目)《狐狸分奶酪》

二、走进故事感悟道理

我们先来学习《狐狸分奶酪》

(1)这篇课文讲了狐狸干了什么事?

(2)再次默读课文,边读边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熊哥哥和熊弟弟在路上捡到了一块奶酪,高兴极了,可是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分这块奶酪,小哥俩开始拌起嘴来。 这时有只狐狸跑了过来。

“小家伙们,你们吵什么呀?”狐狸问道。 “我们有块奶酪,不知道该怎么分。”熊弟弟对狐狸说。 “这事好办,我来帮你们分吧!”狐狸笑了笑,把奶酪拿过来掰成了两半。 “你分得不匀!”小哥俩嚷着说,“那半块大一点儿。” 狐狸仔细瞧了瞧掰开的奶酪,说:

“真的,这半块是大一点儿。你们别急,看我的--。”说着便在大的这半块上咬了一口。

“可是现在没咬过的那半块又大了一点儿!”两只小熊又嚷了起来。

于是,狐狸在那半块上咬了一口,结果第一个半块又大了点儿,狐狸就这样轮流地咬着两半块奶酪。咬着咬着,奶酪全被他吃光了,一点儿也没剩下。 “你可真会分!”两只小熊生气了,“整块奶酪都被你吃光了!” “小熊,我分得可公平啦,”狐狸笑着说,“你们谁也没少吃一口,谁也没多吃一口。”

狡猾、聪明、奸诈、善辩

(3)你从文章的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小朋友,故事中的狐狸是不是够狡猾的?狐狸一口一口吃掉奶酪。假如,两只小熊相互谦让,不给狐狸可乘之机,那块香甜的奶酪不就不会落入狐狸的口中了。狐狸分奶酪的故事告诉我们小朋友在面对物资分配的时候不能让外人来插手,要有团队信任,要相信自己的队友,过分得斤斤计较反而失去的更多,对自己的小伙伴不应该内讧,要一致对外不能让敌人钻了空子。相信自己的敌人不相信队友的人最后只能让敌人抢夺你们的胜利果实。 (4)指导朗读

分角色,注意对话。两只熊,一只狐狸

3、让我们回顾一下是怎么阅读《狐狸分奶酪》这篇故事的内容。

4、简单汇报

狐狸说,他分得很公平,谁也没少吃一口,谁也没多吃一口。你同意狐狸的说法吗?如果你是小熊,会怎么做?

狐狸是故意分成半边大,半边小的,对吗?

三、童话的特点: (1)拟人化描写 (2)想象丰富 (3)有趣有理

四、总结收获布置小练笔 假如你想写一个狐狸,你笔下的狐狸有是怎样一只狐狸呢?下课后,自己编一个关于狐狸的故事》,老师期待着„„

一只乌鸦蹲在树杈上,嘴里含着一块奶酪。这时,一只狐狸从树下经过,看了看乌鸦,对她说:“乌鸦小姐,你去参加选美吗?”“去”乌鸦一张嘴,奶酪掉了下去,狐狸叼起奶酪走了。乌鸦一拍大腿,恨恨地说道:“哎呀,刚才说不去就好了!”

拓展练习,仿编故事狐狸还会有那些故事?想一想,在小组内说一说,然后编一则与狐狸有关的故事。

五、推荐阅读拓展提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想一想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二、检查学习生字

1、认真读一读课文,圈画出课后生字和新词,在组内互相检查。 区分:拌与伴,分别组词

2、小组展示学习。

3、全班交流。

三、学习词语 读一读,记一记。

开始起始始终帮忙帮助帮手

方便便利便于整个整数完整

四、指导书写

1、找出难写的生字。两个复杂的字:掰、嚷

2、指名说说难写的生字。

3、练习组词。 捡(捡到)(捡拾)酪(奶酪)(乳酪)俩(他俩)(我俩) 始(始终)(开始)拌(搅拌)(拌饭)帮(帮忙)(帮助) 嚷(吵嚷)(叫嚷)瞧(瞧见)(瞧着)便(方便)(便利) 轮(车轮)(轮胎)剩(剩下)(剩余)整(整个)(整齐)

4、教师示范。

5、学生练习。

五、作业

1、生字词语抄写。

2、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23.狐狸分奶酪 一半大一半小 左一口右一口 成员不团结奶酪被吃光

24狐狸养鸡

(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养、偷、数、盘、算”等16个生字,会写“围、何、觉”等8个生字。 2.体会拟声词,如咔嚓咔嚓、叽叽喳喳、叽叽叽,叠字词如湿漉漉、挤挤挨挨使文章生动活泼。

3.体会狐狸养鸡的初衷,是什么情况下决定养鸡的。

4. 初步掌握读懂童话人物和道理的方法。能在老师的引导下简单说说童话中的故事情节。

教学重难点:借能简单说出通过阅读,知道了什么,能主动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激趣,导入童话 1.前面学过狐假虎威,后来学过狐狸分葡萄,你觉得狐狸是哪种形象的。看教材的图片,发生什么事?(如果有同学知道其中的故事,想讲讲其中的故事,可以让学生简单说说,为以后的复述故事做好准备。) 2.最近一段时间,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一组狐狸的童话世界,畅游在童话的天地里,去认识狐狸。板书,狐狸养鸡。

学生交流:预设:狐狸:有爱心,值得同情。童话,由一个个想象的人物构成,它们有生命,它们有思想,它们有故事,它们能给我们带来启示。

3.童话中的人物语言非常有意思,我们在读的时候,要努力让自己读出人物的特点来。读童话的时候,我们要把自己的心放到文章中去,和文章中的人物同思想共命运,你的语文能力能得到提高的。

二、读准本组课文中出现的生字新词。

1、自由读文,教师提出自读要求: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多读几遍。 ②遇到不认识的字,试着猜一猜它们的读音。 学习“养、偷、数、盘、算”等16个生字

2、同桌,前后桌自主交流识字方法。 养(保养)(养护)偷(偷窃)(偷走)数(数数)(数星星) 盘(盘算)(盘子)算(算数)(算术)突(突然)(突发) 破(打破)(破坏)何(何时)(为何)乎(在乎)(胖乎乎) 挤(拥挤)(挤来挤去)抖(发抖)(抖动)伟(伟大)(雄伟) 改(改正)(修改)拥(拥抱)(拥挤)挨(挨着)(挨挨挤挤) 而(而且)(而是)

(3)出示含多音字的词语,强调读音。 数、壳、觉

4、开火车认读词语

(1)指名读,教师正音。 (2)齐读 (3)开火车读

(4)自主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喜滋滋、盘算、满不在乎、保护、奇异、前呼后拥、夜深人静、凶狠等

5、试着不出声地读课文,找出文中不认识的字,猜猜他们的读音,再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6、读了课文,想一想:天生爱吃鸡蛋的狐狸,怎么成了鸡妈妈了?

三、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1、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围、何、觉、感等,观察生字,说说他们在田字格里的占位及结构。

2、教师示范书写,生观察,跟着书写。

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

4、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 出示上节课的词语,认一认。 叠词的积累:湿漉漉、挤挤挨挨

2、小组比赛读。

3、想一想,上节课什么问题我们没有解决?(天生爱吃鸡蛋的狐狸,怎么成了鸡妈妈了?)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学生听录音,要求:

a 你不认识的字,抓紧时间注音。

b 听听他们怎么处理童话中的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的。 学生根据刚才听录音的感觉,初读这几篇课文。要求:

a 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努力读通课文,继续把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语摘录下来,等会互相交流。 b 感觉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思考:你从哪儿看出这是只善良的狐狸?找出相关句子。

十五只小鸡却满不在乎。看看天,看看地,几下就蹦出了筐子,“叽叽喳喳”围着狐狸叫个不停,有几只甚至钻到了狐狸的肚皮底下,弄得狐狸浑身都不自在。原来,小鸡们把狐狸当成妈妈了。

就在这时,来了一只老鼠,小鸡们吓得叽叽叽惊叫着,一起挤到了狐狸身边。狐狸急忙俯下身子,护住他们。狐狸感觉到小鸡们在发抖,又觉得自己好强壮、好伟大,这种保护弱者的感觉真好。

想吃鸡蛋时,鸡蛋孵出小鸡,想吃小鸡时,来只老鼠,用力保护小鸡。发生意外的事情,狐狸先放弃了吃鸡。 狐狸矛盾显善良。 出示句子: 有几次他也曾试着凶狠起来,可是看着这些在身边睡得很香的小鸡,他又下不了口。

唉,算了,我就先养着他们吧,等养大了再吃!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狐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不同的印象? 2 、学着复述,复述课文。

3、猜一猜,狐狸后来吃小鸡了没有? 教学板书:

24狐狸养鸡

狐狸偷鸡蛋→鸡蛋孵出鸡 老鼠想吃鸡→狐狸保护鸡 狐狸先养鸡→养大了再吃鸡

25狐狸养鸡

(二)

教学目标:

1. 认识“特冠”等1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吵嚷冲扇”的读音;会写“挤挨”等8个生字。

2. 学会不出声地读课文,通过多种方法猜生字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3. 抓住狐狸的矛盾心理,体会狐狸善良的一面。 教学重难点:

借助图画,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特点,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猜字音;学会默读课文,了解狐狸也有善良的一面。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

1、指两名同学分别讲一讲《狐狸分奶酪》《狐狸养鸡一》的故事。

2、教师导语:狡猾的狐狸在养鸡的过程中,和小鸡日夜相处,慢慢变得善良了,但是狐狸天生爱吃鸡,那他到低有没有吃掉这些鸡呢?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狐狸养鸡二》。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文,教师提出自读要求:

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并多读几遍。 ②遇到不认识的字,试着猜一猜它们的读音。

2、同桌,前后桌自主交流识字方法。

3、多种方式识记生字,读准多音字“吵嚷冲扇”的读音。 (1) 带拼音读,去拼音读。

(2) 加一加,换一换的方法识记生字,如: 中----冲间---简票---漂少---吵爪---抓贝---败 诗---特很---恨船---般

(3)出示含多音字的词语,强调读音 吵吵嚷嚷冲着扑扇

4、开火车认读词语

特别冠子漂亮训练抓到冲着凶相另一番扑扇一般一圈即使简直吵吵嚷嚷气急败坏

(1)指名读,教师正音。 (2)齐读 (3)开火车读

(4)自主选择一个词语说一句话。

5、试着不出声地读课文,找出文中不认识的字,猜猜他们的读音,再说说你是怎么猜出来的。

6、读了课文,想一想:天生爱吃鸡的狐狸,最后吃了这只鸡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7、过渡语:这两个问题特别值得我们研究,下节课我们再继续学习课文。

三、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1、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挤挨败凶,观察生字,说说他们在田字格里的占位及结构。

2、教师示范书写,生观察,跟着书写。

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

4、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出示上节课的词语,认一认。

2、小组比赛读。

3、想一想,上节课什么问题我们没有解决?(狐狸吃了这些鸡吗?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过渡语:狐狸最终并没有吃这些鸡,而是在一个黑漆漆的夜晚,偷偷地溜走了,这是一只怎样的狐狸呢?

2、默读课文,思考:你从哪儿看出这是只善良的狐狸?找出相关句子。

(一)狐狸矛盾显善良 出示句子: ①这时,狐狸有点儿恨这群鸡了:傻瓜,干嘛不逃掉?他突然想了个主意,训练这群鸡,把他们训练的像鸟一样。如果到时候,他们不能像鸟一样飞翔,我抓到他们,可就别怪我狐狸无情了。

②狐狸真是又好气又好笑,望着一天天肥壮起来的鸡,心里矛盾极了。他真想告诉鸡们,自己是一只狐狸,天生爱吃鸡。他非常非常想吃掉他们,只是怎么也说不出口,即使说了,恐怕鸡们也不相信。不是自己叫他们学飞的吗?干脆趁天黑咬死他们,吃掉他们。可是一到夜里,看着鸡们挤在自己身边,安安静静地睡着,他无论如何也下不了口。

1 、反复读这些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小组内交流学习。

3、指名说一说。

4、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体会狐狸矛盾的心理。

5、过渡语:我们从狐狸矛盾的心理和狐狸的行动中感受到了这是一只善良的狐狸,你还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狐狸是善良的?(提示:请大家观察观察小鸡)

(二)小鸡表现显善良

1、指名说一说你还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狐狸的善良。

2、学生默读课文,找出相关句子。自由交流。

3、出示句子:

①只是夜晚,鸡们还是挨挨挤挤卧在狐狸身旁。 ②可是鸡们吵吵嚷嚷:“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就不飞,就不飞,就不飞!” ③这些鸡还是第一次看到狐狸的凶相,以为狐狸真的生气了,他们只好乖乖地练习。

④鸡们飞了一圈后都落到了狐狸身旁,争先恐后地向狐狸描绘飞翔的感觉。有只鸡还对狐狸说:”你也飞吧,可好玩了。”

⑤一群鸡在四处寻找,叽叽喳喳地叫着,寻找一只狐狸。 4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5小结:这些鸡在和狐狸一起生活中,渐渐把狐狸当朋友,当妈妈一样信任依耐,说明狐狸也像朋友,像妈妈一样对待这些鸡们,也可以让我们感受到狐狸是善良的。

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学了本单元的课文,狐狸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 、总结:通过本单元课文的学习,让我们明白了,很多动物并不是天生的狡猾凶残,通过后天的环境改变,和睦相处也可能产生很好的感情的。人与人之间更是如此,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只要人人都有一份爱心,多一些关爱,相信世界一定会更加和谐美好的!

3、还有许多与狐狸有关的故事,请同学们找一找,读一读。

四、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1 、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坡另诉信,观察生字,说说他们在田字格里的占位及结构。

2 、教师示范书写,生观察,跟着书写。

3、学生描红,写字,教师指导点拨。

4、展示评价。

教学板书:

25狐狸养鸡

长大的鸡→还是依恋狐狸→狐狸恨鸡→狐狸训练鸡→狐狸追鸡 天生爱吃鸡(痛苦不吃鸡→狐狸溜走→一群鸡寻找一只狐狸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学习根据生字的特点和构造进行识字,认识生字厅、厨、厢、厦、穴、窑、帘。感受中国汉字的趣味,激发学生对汉字的喜爱。

2、规范学生生字的书写。会写生字领、群、船、野。

3、认识象声词,了解他们的作用,并能根据句子的意思选择恰当的词语。。

4、熟读并积累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并能选择一两个说话。

5、有主动识字的愿望,继续培养爱阅读,爱积累的好习惯。通过阅读,体会“酸葡萄心理”。 重点难点:

1、学习根据生字的特点和构造进行识字,认识生字厅、厨、厢、厦、穴、窑、帘。

2、熟读并积累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并能选择一两个说话。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制作生字词卡片。(学生) 课时分配: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学生认识两个偏旁部首:厂、穴。 客厅厨房车厢大厦 鸟窝窑洞窗帘空间

2、自由读一读含有这两个偏旁的生字。 厅、厨、厢、厦、穴、窑、帘

3、看看这些字有什么共同点?

4、你还知道哪些“厂、穴”旁的字?说一说,写一写。

5、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6、师:你们觉得我们国家的汉字有趣吗?

二、字词句运用。

1、试着读一读,看谁能将这些字读准。

猜猜下面词语的读音,再选择合适的放在句子里读一读。 啪唰吱呀

嘟嘟嘟呱呱呱咚咚咚

哗啦哗啦叽叽喳喳嘻嘻哈哈

大家都睡着了,突然响起()的敲门声。 (),雨不停地下着。 ()鸟儿在树上地叫着。

2、你知道这些像声字都表示的是什么的声音吗?试着说一说。

3、在上面选择正确的象声字填在句子中。

4、请同学汇报。

5、拓展:我也会选填象声字。

(1)吃中午饭时,突然飞来一群小鸟,(),叫个不停。

(2)看着不争气的小明,妈妈生气极了,只听()的一声,小明的脸上多了五个手指印。

(3)上班高峰堵车了,只听(),喇叭声响个不停。

三、书写提示。

会写生字领、群、船、野。

1、先观察,同学们互相提醒写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老师提示:

(1)先看后写,才能减少修改次数,确保页面整洁。 (2)有些字,左右两边的宽窄差不多,写的时候要均衡。

3、请学生描红,描红以后再说说自己在写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学生书写,老师巡视指导。

5、进行全班评比。

四、谈感受,说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动物引入新课。

1、师:孩子们喜欢哪些动物?

2、全班交流。

3、下面这些歇后语,表达了人们以前对狐狸的印象。读一读,和同学交流它们的意思。 歇后语:

狐狸尾巴————藏不住

狐狸吵架————胡( 狐) 言乱语 狐狸给鸡拜年————不怀好意 黄鼠狼和狐狸结亲————臭味相投

二、日积月累

1、出示成语,读一读。

狼吞虎咽惊弓之鸟胆小如鼠龙飞凤舞 漏网之鱼如虎添翼鸡呜狗吠害群之马 如鱼得水

2、指名朗读,同桌读,全班齐读。

3、请圈出成语中的动物名称。

4、大概理解成语的意思。

5、再读成语,边读边体会。

6、你还了解哪些成语里也含有动物名称?说一说。

7、我会选择一两个成语说话。

如:妈妈做的饭真香,我狼吞虎咽的几下就吃饱了。

三、我爱阅读:狐狸和葡萄

1、读一读。

狐狸和葡萄

一只饥饿的狐狸钻进了果园,果园里一串串葡萄已经成熟。狐狸见了眼睛发红,口水直流,水灵灵的葡萄像红宝石一样晶莹剔透;可惜的是,它们都挂得太高,狐狸无论如何也够不到,虽然眼睛看得见,可是牙齿碰不着。狐狸白白折腾了整整一个钟头,最后还是不得不悻悻溜走。它懊丧地说:“算了!这葡萄看上去挺好,其实酸酸的——它还没长熟:吃一口定会倒牙,涩得难受。”

2、谁能说一说这篇文章讲了什么的故事?

3、全班交流。

4、师总结:

这个故事和《伊索寓言》里的“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意思相近,表示对于得不到的东西,就找借口贬低他,以此达到平衡自己心理的目的。在心理学上称之为“酸葡萄心理”。

比喻有些人无能为力,做不成事,就借口说时机未成熟。

四、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贝贝之声广播稿范文下一篇:碧桂园凤凰酒店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