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消费议论文范文

2022-05-14

想必大家在写论文的时候都会遇到烦恼,小编特意整理了一些《正确消费议论文范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摘要:“校园贷”基于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背景,利用金融市场的不规范或漏洞以及部分大学生不健康的消费观念和扭曲心理,形成的社会现象。“校园贷”以低门槛贷款为诱饵,利用部分大学生个人自制力较弱,社会经验不足,在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和超前的消费观念的共同作用下,造成悲剧一再上演。

第一篇:正确消费议论文范文

高职学生正确消费观培养

摘要:当代大学生正确消费观培养是一个重要问题。通过对大学生消费状况调查,发现许多学生有超前消费、借贷消费现象。因此,高职教师要加强学生消费观的引导,要让学生体会花自己赚来的钱的喜悦;要教育家长协助学校做好学生消费观培养;要引导学生学会理财;在校园营造平等的消费环境;教师要言传身教;树立合理消费典型;关怀特殊贫困生等。

关键词:高职学生;消费观;消费环境;消费公平

前言

消费观念是消费者使用一种价值判断来衡量事物、指导消费的观念,是人们对消费水平、消费方式、消费内容、消费目标和消费模式等涉及整个消费活动诸因素总的态度和基本观点。消费观念作为构成物品的选择和决定的主观形态,是个人价值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消费者的知识水平、道德状况、个体品味和人文精神。为了培养合格的高职学生,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消费教育也应当占一定比例,据统计2018年全国高职院校(专科)共有1418所,在校生约591万人,在校生基本是95后。由于95后高职学生这个群体身处鼓励消费、刺激消费的社会大环境中,他们日常消费活动所反映的消费观非常值得研究。同时专门针对高职学生这一特殊学生群体的消费观研究比较薄弱,通过文献分析,此类研究以研究生的论文为主,极少有国内知名学者专门进行此类研究。通过研究这些学生群体的消费,可从消费观念角度了解这个时代的高职学生的消费心理,从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采用科学方法帮助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在敢于消费的同时形成健康的消费观念。

一、学生消费情况调查

大学生是一类特殊的消费群体,消费分为校园内消费和校园外消费,其在学校内部消费也分为两大类,基本生活消费(包括就餐、通讯、洗浴、超市、校内交通、水电费等)、缴费(主要是考试费用、培训费用和其他一些学校临时缴费项目)。随着校园一卡通工程的普及,高职学生在校内的所有消费情况都必须使用一卡通来完成,这样每天就会由一卡通产生大量的消费信息,为研究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持。其中校内基本生活费可通过一卡通系统全部能够掌握,缴费这一块由于是集体行为,不作为研究的对象。校园外消费(主要是旅游、在外就餐、网络购物)这一块只能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分析,校园外消费主要通过微信和支付宝完成,通过愿意提供微信和支付宝账单的同学进行统计,虽然数据存在一定的失真,但基本是可信和比较完整的。

(一)学生校内消费调查

经过统计,学生主要在校内消费费用大部分在500—1000元之间,更多是在800—1000元,500元以下的主要是贫困生,1000元以上的是家庭比较富裕的学生。调查发现男女生总体消费水平无明显差异(男生餐饮消费高于女生,女生生活用品消费高于男生),经统计还发现,校内基本生活消费除部分贫困生外,大家的差别不大,原因是所调查的学校相对消费环境比较公平,没有高档消费场所,超市也不经营高档消费品,消费相对高的学生主要是高在经常购买水果和零食、乘坐校内交通。这也一定程度反应了部分学生还是比较注重生活品质和生活舒适度的。

经过统计,被调查学生全部使用智能手机,通过对学生预留电话进行统计,目前64%的学生使用移动公司服务,36%的学生使用电信公司的服务(由于统计学校目前只和移动和电信签订了网络服务协议,所以联通公司无人使用)。目前校园套餐非常便宜,几乎所有学生的网络费加电话费都不超过100元。91%的学生不超过50元。32%拥有笔记本电脑,家庭拥有电脑的情况是家在城市的学生全部拥有,家在农村的学生低一些,只有44%。其中高达90%以上的被调查学生的网络流量主要用于聊天、看视频、玩游戏、购物,只有不到10%的学生的网络流量主要用来学习和查找资料。这说明,在校学生主要是使用网络丰富业余生活,真正利用上网来摄取、补充知识的比例不高。通过网络流量技术手段分析发现,学生使用手机上网成为主流,达到96%,通过电脑上网比较少,而且多用来打游戏、准备考试和写论文。其中24.4%的学生使用苹果手机上网,16.5%用华为手机上网,其余用其他品牌的国产手机。这说明还是有比较多的学生使用的是高档手机,经对比调查,这部分使用高档手机的同学大多比他们的父母使用的手机要好,而且还经常换新手机,这说明部分学生在使用手机方面不太理性,盲目追求最新的高端品牌,感觉有面子,很新潮。

(二)学生校外消费调查统计

学生校外消费主要通过辅导员向部分班级的学生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3211份,全部回收,全部有效。

通过表1可以看出,高职学生网络购物消费额主要集中在100元到300元之间,说明学生网购非常活跃,学生主要网购的物品大多是食品(主要用来改善伙食和休闲零食)、书籍(大都是职业技能方面、漫画类)、部分生活用品及电子产品(属于消费额比较高的一类学生)。学生在旅游方面多是到同学家附近,住同学朋友家,总体花费不算太多,少数家庭条件好的经常旅游,甚至出国旅游。外出就餐消费这一方面比较集中在300—500元,主要是用于同学聚会和改换口味。这方面的消费并不離谱。着装这一块,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都是父母帮着买,学生直接自己出钱买的不多,这类消费多为了表现或者意外情况临时救急。娱乐活动方面学生主要是去看电影、唱卡拉OK、充值视频会员、充值游戏币等,主要消费额集中在100—300元之间,总体还算合理,只是少数学生在游戏上投入比较多,甚至有个别学生花较多的钱用于网络打赏,这非常不理智。

(三)学生负债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剔除贫困生外有6%的学生有负债消费的情况,极少数学生基本上每个月都借钱(包括向同学朋友借、使用花呗借呗等),父母生活费打来后还钱,但很快又没钱要借钱,处于恶性循环,有用多张信用卡循环透支的情况,甚至有借用校园贷被逼债的情况(被调查学校尚无所谓裸贷的情况),最终这些借债都在无法继续后被迫让父母买单。

二、思政教育对学生的消费观的引导措施

通过前期统计发现,当代高职学生的消费观念大部分比较理性和适当,对待自己的消费状况比较满意,但是消费行为中的盲目消费、超前消费、负债消费问题等依然存在,思政教育工作者在引导学生正确合理消费方面除了传统的思想教育外还应当根据当代高职学生的特点采取一些相适应的方法和策略。

(一)让学生体会花自己赚来的钱的喜悦和满足

除了少数贫困生外,现在的学生的生活费都来源于家庭的供给,而且绝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从来没吃过苦,对钱没有相应的概念,反正没钱用了就向家长要,或者向别人借,他们只知道钱来得很容易,而学校和老师除了让少数贫困生勤工俭学外还应当为其他学生提供通过劳动取得报酬的机会,引导学生努力靠劳动获得报酬,让他们体会赚钱是如何不易,只有当他们切身体会到了,才会懂得父母的不容易,知道不应当乱花钱。建议采取下面的一些措施。

1.创造更多地获得合法收入的机会

学校和老师应当广泛联系各种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和勤工俭学的机会,不仅要让高年级的学生参加实习,而且要创造条件让低年级的学生也能够参加进来,多让他们进行社会实践并取得合法报酬。

2.鼓励学生自主创业

高职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也应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在上学期间开始自主创业,但这需要引导和关怀,因为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创业除了搞餐饮业和网络营销外很少有成功的,要培养高科技的创业,老师要带领学生搞发明创造并申请专利,利用专利进行创业(江苏省各地方政府目前对大专以上学生专利创业给予比较大的支持和资助)。

3.引导学生利用新媒体获得收入

通过调查发现,新媒体的兴起也给大学生们带来了很多网上赚钱的机会,常见的有充当网络水军、游戏代打,自媒体发布,网络直播等,而当代的大学生也是愿意接受新事物的,部分大学生也开始了自己的网络赚钱。经统计,6%的学生当过网络水军,12%的学生当过游戏代打,8%的学生通过制作自媒体赚钱,2%的学生当了网络主播。网络水军和游戏代打收入不高,一般几百块一个月,相对来说收入高的是自媒体这一块,部分学生月收入过万,网络主播的收入不确定,学生不太愿意透露,但是通过网络平台的调查,主播月收入从几百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都有,所以对现在大学生非常具有吸引力。

(二)消费教育要先教育家长

学生的消费费用主要来自于家长资助,除贫困生外,基本上家长给的生活费用在1200—2000元之间,相差不大(但学生自由支配的费用相差比较大,主要是过年过节给的红包各家庭相差比较大)。家庭是学生消费观的养成的关键,高校平时的教育多关注于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较少关注学生的家庭,而高校思政老师要突破原有的习惯,努力学会思想工作要从学生家长这里做起,要联系有不合理消费行为的学生家长,让家长配合学校教育,这样才能使学校和家庭密切联系,共同发挥作用,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三)引导学生学会理财

调查发现部分学生理财能力比较差,甚至没有理财能力,大部分学生没有记账的习惯,要通过培训教会学生使用电子记账软件,养成储蓄和记账的习惯,开设选修课让学生了解各种让钱保值和升值的方法和途徑,当然也要把风险教育放在第一位,要让学生学会更理性地处理自己的可支配资金而不是用于浪费。

(四)在校园内营造平等的消费环境

在这一点上,调查涉及的几家高职学校做得相对不错,学校内部并无差异化比较明显的消费场所,比如咖啡厅、西餐厅等(这点可能有所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学校有这样的场所更有文化气氛,但高职学校有别于那些双一流高校,学生培养目标是高技能人才而不是研究型人才,校园文化可能更要接近于国情而不是国外高校)平等的消费环境我们认为更适合高职院校。

(五)教师要言传身教

做为教育工作者,要以身作则,平时有良好的消费习惯,这样才能让学生没有抵触情绪,教师不仅在课堂上,在生活中也要做学生的导师,让学生在离开家庭来到学校生活也能得到悉心关怀,以教师为榜样和目标,逐步改掉自己不好的习惯。

(六)树立合理消费的典型

要在学生当中发现消费观正确,消费行为合理的典型,把他们的消费习惯和做法向其他学生宣传,搞各种小活动让其他学生向他们学习(比如搞城市求生、生活大比拼等),争取做到以点带面,以一小部分学生带动广大学生一起共同成长。

(七)对于贫困生要给予特殊关怀

贫困生群体在学生中是少数,但属于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比较敏感,有的人比较自卑,甚至少数人有仇富心理,对待他们要用特殊的方法,要尽可能地给予他们帮助,让他们提高生活的信心,茁壮成长(对于贫困生的关怀是另一个重要方面的研究,本研究不做重点阐述)。

结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多次提及消费,包括“在中高端消费、创新引领、绿色低碳、共享经济、现代供应链、人力资本服务等领域培育新增长点、形成新动能”“完善促进消费的体制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建立绿色生产和消费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导向”“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等。以十九大报告为指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注意从家庭环境、社会环境、学校教育及个人自身等多方面采取措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培养勤俭节约的美德和合理消费的意识,要向大学生普及消费理财的基础知识、营造自身消费的合理环境、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普及信用知识、多渠道规范强化大学生的合理消费行为。

参考文献:

[1]刘丹,陈烦.大学生消费影响因素分析[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3).

[2]吕国辉,高鑫.浅谈校园新媒体在大学生消费观教育中的价值影响[J].新闻研究导刊,2019(24).

[3]马石迎,张伟.大学生消费状况与理财能力分析研究[J].全国流通经济,2020(6).

[4]范政,王淑合.大学生过度网贷消费的心理特征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2).

[5]吴嘉嘉,陈阳,许文炳.关于大学生日常合理消费的研究[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0(1).

作者简介:王沂(1976—),女,汉族,江苏南通人,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责任编辑:李直)

作者:王沂

第二篇:远离“校园贷”陷阱树立正确消费观

摘 要:“校园贷”基于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背景,利用金融市场的不规范或漏洞以及部分大学生不健康的消费观念和扭曲心理,形成的社会现象。“校园贷”以低门槛贷款为诱饵,利用部分大学生个人自制力较弱,社会经验不足,在发达的互联网技术和超前的消费观念的共同作用下,造成悲剧一再上演。本文基于真实案例,重在讨论如何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拒绝“校园贷”诱惑,远离市场陷阱。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产品;“校园贷”;消费观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19.064

1 案例简介

小宋(化名),性别男,家庭条件优越,毕业于北京一所私立中专院校,属于高一插班生,专业成绩一般,进入大学后,在中专养成的自由散漫习气凸显,进取心不强,自我管理能力弱,加之父母的娇惯和祖父辈的溺爱,很快就形成了攀比消费习惯。

小宋在大二期间经常旷课,由于学习成绩不佳,自卑心理加剧,遂把家长给予的学费用于高端消费,通过购买高端奢侈品在同学面前炫耀,以此填补自卑空虚心理。校园贷的平台多、门槛低、放款快,大三期间,曾多次在网络上进行贷款,并且借用同学、朋友及女朋友的有效证件进行诱骗贷款,前后贷款本金总额达五万元。

校园贷的贷款利息比正规银行的贷款利息高出很多,有的甚至高达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三十。不断膨胀的消费欲望和侥幸心理,让他失去理性拆东墙补西墙进入“连环贷”的陷阱,前前后后注册了近十家高息校园贷款APP。一步步从本金到还款金额的利息翻滚增长,高达数十万元之剧。小宋渐渐不知所措,最后选择了自杀。

2 案例定性分析

在这一案例中可以发现部分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面对市场诱惑,很容易掉入“校园贷”的陷阱当中。从小宋的身上可以总结出许多大学生的消费观念的特点。

第一,错误的消费观念,诚信理念缺失。市场经济背景下,价值多元化,社会分化严重,校园消费分层明显,青年学生自我迷失形成许多错误的消费观念,认为高消费就是代表个人成功。小宋的案例表明部分大学生在求学过程中存在用高端消费掩盖学业失败的心理困境。“校园贷”显然恰好利用了这一失败者的虚荣心理。在家庭供给无法满足个人需求后,小宋为了维护自己的荣誉,甚至不惜欺骗家人和朋友去借贷消费,其根源主要是心态失衡、消费观念扭曲的结果。

第二,家庭引导缺席,缺乏新的监护理念。家庭教育是人生的第一粒纽扣,对人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现实是,现代社会中大部分家长忙于工作或个人事业发展,对子女教育多所忽视,或没有能够及时抓住青年时期的需求特点和心理特点,或是只关注到了子女的物质需求,忽视了价值引导。加之父母与子女之间存在代际差异,家庭教育还停留在数十年前的个人经验,因此无法把握现代青年的社会心理需求,无法实施有效的监护。

第三,缺乏自控意识,自控能力较弱。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诚然很重要,可最终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自我价值观的塑造还是靠大学生自我。案例中的小宋是现实生活中大学生现象的一个缩影,他们的共同点是缺乏自控意识,自我约束能力、自我管理能力薄弱。

3 问题关键点

通过对小宋具体案例的定性分析,找到问题的关键点,对于更好的抓住校园贷的症结所在和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具有现实价值。

首先,健全制度监管,普及法律知识。要使小宋这样的案例不再发生,就需要做到提前使得“校园贷”潜在受害者认识到其庐山真面目,让相关金融法律法规知识融入大学生活,让相关知识走进课堂,做到提前预防,正确引导。银行贷款的目的本是为了解决个人或企业实际资金困难,可以有效刺激消费。但大部分“校园贷”却并不具有这种功能。为此,要强化校园网络借贷准入,对借贷平台资质严格审核,提高网络借贷准入门槛。目前,校园贷已经得到有效的遏制,亟须解决的就是在制度、法律、规则层面的细化,加强金融、公安等部门的权责分工,并进一步加强全社会的法律普及,使得更多的大学生知晓“校园贷”的本质和危害。

其次,创新教育理念,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和正确理想的塑造发挥重要价值,高校要突出思政教育在抵制“校园贷”骗局中的关键作用。除了必要的思想道德教育之外,思政工作更要对各类金融诈骗手段进行揭露,通过校园官网、宣传手册、知识讲座等形式进行安全教育,多渠道进行宣传,全方位进行保护。

最后,加强大学生自律意识,提高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精神。在个人层面,大学生要注意保护好个人隐私,懂得识别各类金融诈骗手法,對于“一秒到账分期付款零利息”“贷款一次爽一次,一直贷款一直爽”的骗局要坚决抵制。大学生阅历尚浅,思想单纯,容易感情用事。在面对纷繁复杂的金融产品时,要充分了解其相关知识,提高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时刻保持清醒。大学阶段是学习知识增长本领的黄金时期,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养成勤俭节约的习惯,切勿盲目攀比形成不良的消费观。

4 以案例为例,分析解决思路及实施办法

由于监管缺失,“校园贷”一度成为不法分子谋取学生隐私和利益的工具。考虑到受众的特殊性,需要全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形成合力作用,使得校园贷无处遁形,还校园一片净土。

4.1 思想教育在先

在面对校园贷频繁出现并侵害大学生的事件中,高校需逐步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思维、新举措、新方法,有力抵制校园贷的再次发生。在此案例中,小宋自控能力、责任意识缺乏,对校园贷并不甚了解是构成不良贷款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日常教育中,加强对学生德育教育的理念,多形式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提高其内容的质量和实效性,定时通过多种方式,如网络、会议、宣传片、案例宣讲,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讲座,通过案例使同学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案例的基础上分析校园贷的真实面目,让同学们有渐醒意识,了解校园贷危害性,不要盲目信任,否则即会造成不可挽回的创伤。可观察新生中有无消费不节制的学生,作为重点防护对象,防患于未然。发现问题,主动出击,找学生约谈。在单独的会谈中,学生更容易敞开心扉,说明自己的现状和心理,并且接受老师的建议,老师为其分析非法贷款公司的欺骗行为案例,及大学生信用缺失带来的不良后果,会带来更有利的帮助。

4.2 法律教育紧随其后。

在此案例中,小宋拆东墙补西墙的弥补措施,是最终酿成大祸的重要原因之一。小宋不了解高额利息是什么概念,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对高息这个词都比较模糊。不良贷款是造成校园贷的快速发展。网络化的快速发展直面冲击学生,可以随时在网络下载各个软件进行贷款。高校发现校园内有进行校园贷的同学,需要尽快联系有关部门,将此事进行报备。第一时间掌握贷款公司的营业模式,确定其是否为不良校园贷,是否會给同学带来人身危害,做好防范措施。之后老师将收集到的可公布材料,公布到学生中间,以防群发性的事件发生。尤其要说明校园贷利息和正规贷款利息之间的差别,进行简单金融知识的普及。法律制度及监管体系尤为关键,需要社会、家庭、学校、学生主体的共同参与,保护学生的财产及人身安全。

4.3 正面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

首先,在此案例中,小宋无节制的购买物品,进行炫耀和自我安慰,由此可以看出他内心自我迷失。因此学校需要坚持正面教育,启发诱导学生建立身边风向标,让学生能在身边感受榜样力量,寻找到真正的价值。老师可以辅助在本班级、本宿舍建立帮扶小组,并且带领学生积极参与学校及校外组织的各项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丰富有趣的经历。其次,在专业学习方面,小宋表示对本专业是很喜欢的。可因为自己的专业能力一般,加之自己懒惰的习惯,遇到困难时容易自暴自弃。这时,专业老师需耐心引导,在学业上多多督导,使学生感受到老师的重视,在学生进步的同时,还可以给予学生展示的机会,增强学生自信心,慢慢养成良好的学习观。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调动积极性,激发成就感,形成专业自信与行为养成相促进的良好循环。

4.4 家长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统一

家长在孩子的成长教育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此案例中,父亲和祖辈都宠爱小宋,家庭条件本就优越的他,很容易就形成养尊处优的观念,失去努力奋斗的动力,迷失在享受当中,不去追求真正的人生价值和美好。在这一点上,小宋无该有的自理及自控能力。由此可以看出,部分家庭存在教育的缺失,极端功利、盲目攀比体现在教育中。对子女培养方面也体现出学校和家长保持一致的重要性。学校需要及时和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相关情况,同时父母需要配合学校多给学生进行精神鼓励,陪伴和教育,对错误的价值观念及时纠正,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制力。

4.5 引导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认知

在此案例中,小宋只顾外部对自己的评价,却忽略了自己本身的认知,因此变得自卑,不愿意也不敢去承担责任。因此需要帮助学生逐步完成心理建设。即根据学生的成长环境,自身性格特点、外界环境等因素,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分析。让学生摆脱依附性,培养生活学习独立人格,逐步养成合理正确的学习观消费观。学习中学会制定学习计划善于思考,学会自主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可利用在外兼职赚取自己些许生活费,培养独立性。在锻炼能力的同时,获得相应的承担责任的意识。

5 经验与启示

近年来,随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校园贷现象虽然得到有效遏制,但要彻底根除还需要不懈努力。针对各种校园贷案例,以及对案例的归纳分类和应对措施研究,关于抵制校园贷的体系正在逐渐搭建起来。在构建合理有序的体系同时,要做好经验总结归纳。

第一,对于校园贷的学生,我们要在掌握学生安全的基础上,对贷款金额及还款程序与相关部门对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做好学生心里反复懈怠引起重复就范的心理准备,多进行常识教育。第二,多方面多角度关注学生成长。社会角度上应该加强校园贷的信用监督,加快大学生信用体系建设,找寻适合大学生贷款的有效途径。大学生是消费观养成期的重要部分,消费理念更应从家庭、学校、社会各个层面逐级关注。第三,大学生价值观在当下教育工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如不能加以正确引导而任其自由发展,将会导致大学教育的迷失,因此,要格外重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科学的人生理想。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发展迅速,校园贷假借网络平台,非法侵害大学生权益,干扰了正常教学秩序,以及对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造成恶劣影响。要想扭转这种趋势,需要政府、社会、家庭、学校、个人齐心协力,预防大学生陷入校园贷陷阱。全社会各股力量应凝聚成预防和打击校园贷犯罪的一股合力,维护高校学子风清气正的良好学习生活环境。并积极引导大学生树立健康的消费观,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婧涵,闫振宇.校园贷的危害及产生原因[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9,(05):48-50.

[2]莫灿灿.高校“校园贷”乱象的危害、产生原因与规避策略[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1):49-52.

[3]韩丽娜.“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校园贷”风险防范与教育引导机制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08):261-262.

[4]郑晓英,李力.运用法律手段严厉整治“校园贷”[J].人民论坛,2020,(Z1):134-135.

[5]蒋英燕.校园贷中大学生权利救济的法律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9,(02):80-83.

作者:阴菲菲

第三篇:小组工作:培养大学生正确消费习惯的有效方式

摘 要: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培养正确的消费习惯尤为重要。其不仅有助于大学生平稳度过大学生活,而且也有利于帮助大学生走向社会,受益终身。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学科的主要服务方法之一,在解决该问题上具有突出的优势,能够帮助小组成员在参与小组的活动过程中通过沟通与交流来获取不同立场的观点,吸取其他组员的经验教训,从而树立正确的消费心理,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关键词:小组工作;消费习惯;大学生

消费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消费习惯,而这些习惯有好有坏;其中好的消费习惯诸如适度消费、绿色消费等,不好的消费习惯诸如盲从消费、攀比消费等。著名电影《疯狂动物城》中有这样一个片段——主人公狐狸尼克骗了兔子警官朱迪15美元买了一根“巨无霸”冰棍,接着尼克用这根“巨无霸”冰棍制作了很多能够提供给小老鼠吃的“爪爪冰棍”,然后他掐准时间,在老鼠下班的时候来到它们公司门口开始叫卖。因为小老鼠是一只只排好队在往门外走的,这时有一只老鼠注意到了“爪爪冰棍”,而后这只小老鼠就带领着后面的队伍买走了尼克的冰棍。但其实只有第一只买走冰棍的小老鼠是真心想买冰棍的,它后面的小老鼠都不过是盲目地跟着它消费——这就是一个典型的盲目從众消费行为,也体现出一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来说,这种不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势必会造成金额不等的财产损失;尤其对于大学生来说,其正处于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和人生成长的过渡时期,培养正确的消费习惯尤为重要。如果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可能就会像跟在第一只小老鼠后面的那些小老鼠一样,陷入盲目消费,甚至形成恶性循环。从短期来看,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有助于大学生平稳度过大学生活。长期来看,也有利于帮助大学生走向社会,受益终身。

鉴于此问题的重要性,很多学科对此也有所研究,小组工作作为社会工作学科的主要服务方法之一,在解决社会问题上具有突出的优势。其具有康复、能力建设、矫正、社会化、预防、社会运动、问题解决和社会价值的功能。在小组工作过程中,小组能够帮助小组成员在参与小组的活动过程里建立正确的消费心理,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矫正不正确的消费行为,预防发生不正确的消费行为,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从小组工作的效益来看,小组提供身临其境的学习机会,首先在经济效益方面要远远高于其他的工作方法。诚如一个人虽然走得快,但是一群人走得更远,养成正确的消费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良好氛围的带动下,组员能够在互动中增进对他人的了解,相互督促,共同进步;其次,组内成员能够通过沟通与交流来获得不同立场的观点,吸取其他组员的经验教训,获得有价值的建议和看法。

一、小组工作培养大学生正确消费习惯的指导原则

社会学习理论强调人的行为、思想、情感反应和行为方式不仅受到直接经验的影响,同时也受间接经验的影响,行为和环境具有交互作用。众所周知的“孟母三迁”就讲述了孟母为了让孟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将自己的家搬了三次,最终搬到了一个学堂附近,让孟子在周围优良环境的影响下发奋读书,从此成了一代大家。具体到小组工作中,小组成员就可以通过观察和模仿组内其他成员的优秀行为形成新的行为方式和良好风气,这便更容易组员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在活动过程中,可以让组员列举其他组员身上良好的消费习惯和行为,比如说记账或者计划型消费,然后大家制定目标,列好计划,并开始尝试执行。同时也要说出不好的消费行为,比如盲目从众、跟风消费还有攀比行为,加以总结并改正,共同培养良好的消费习惯。

班杜拉的交互决定论认为人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人通过自己的行动创造环境条件,这些条件又会对人的行为产生影响。行为由个体产生,即个体发出行为,行为与个体是相互作用的。在小组中,工作者应该身体力行,做出良好的表率,为组员做好带头作用;使组员在工作者的影响下开始慢慢地转变自己的行为,这样就形成了组内良好的氛围环境。在这种良好的氛围环境之下,组员之间交流融洽、相互帮助、相互鼓励,形成良性循环,很容易达成共同的目标,一起进步。工作者要积极引导组员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在与组员的交流过程中让组员明白自己哪些消费行为是不正确的,及时协助成员纠正自我认识的偏差,形成更好的自我。

二、小组工作培养大学生正确消费习惯的模式选择

在小组工作四大基本模式——社会目标模式、互惠模式、治疗模式和发展模式中,最适合用来介入本文所涉及主题的有以下两种。

首先,互惠模式,其是一种互助性的小组模式,希望通过个人、小组和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从而达到增强个人和社会功能的目标。该模式可应用符号互动理论作为指导,符号互动理论认为经由符号沟通,人们可以从他人身上学习到大量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组员可以根据交换信息来从他人身上学习到良好的行为习惯,而符号互动理论指出思考是一个过程,透过这个过程可以抉择一个行为。一旦我们形成了良好的思维模式,那么我们就能够做到理性判断,做出正确的行为。习惯是需要长期养成的,在这个模式中,组员能够相互影响,相互激励,相互帮助,每个组员的社会能力能够得到增强,在小组中和组员一起共同进步。

其次,发展模式,该模式的运用十分广泛,希望通过小组的归属感,为组员提供支持。在培养正确的消费心理行为的过程中,组员需要清楚地认识到自己在扮演一个怎样的社会角色,学习符合各种角色的思考方式,养成适合各种角色的良好习惯。而生命周期理论提出人在每个阶段是逐步攀升的、成长的,因此在不同阶段也要养成不同的消费心理行为习惯,从而更好地适应生活,顺利度过人生中的各个阶段。发展模式能够契合这一阶段组员的变化和成长,在这个模式下组员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促进组员的共同发展。

三、小组工作培养大学生正确消费习惯的具体过程

在小组的形成阶段,工作者应当主动扮演引导者和桥梁的角色。因为在小组成立之初,组员在这一阶段还是十分依赖工作者的。小组成员对小组不了解,对小组的其他成员不熟悉,不知道自己要做些什么。工作者在这时应该对小组成员进行正确的引导,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认识、建立联系,创造良好、安全、信任的氛围。在小组成员了解小组的目标和过程中,帮助组员寻找在小组中属于自己的定位,确定自己在小组中应当担任的角色。

在小组的开始阶段,小组成员之间的联系开始从表面向内里加深,小组成员已经相互熟悉,也逐渐开始展示真正的自我,这个时候就可能会出现一些矛盾,比如意见不合、组员之间发生争吵等。这个时候,工作者应做好调解和疏导工作,一方面鼓励组员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意愿,同理和接纳组员的负面情绪;另一方面帮助组员将自己的防卫性行为转变为建设性行为。可以通過产生的矛盾找到突破口,让组员更了解真实的自己。

在小组的转换阶段,小组成员之间已经有了一种和谐良好的氛围,组员之间的交流互动变多,彼此之间互相信任与接纳。这个时候工作者应当协助组员更好地认识自己,明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思考最适合自己的消费行为和计划是什么,同时鼓励组员之间相互交流和帮助,谈谈自己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计划,让组员彼此进行借鉴和学习。

在小组的工作阶段,小组成员对小组充满了信心和希望,与小组的联系也更加紧密,认同自己也是小组的一分子,小组凝聚力变得很强。这时候小组成员的心中已经有一个大致的方向——自己想要养成什么样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工作者在这时就应该帮助组员制订具体的计划,及时纠正小组成员计划中有偏差、不理性的消费计划,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监督,消费行为一定要按照制订好的计划走,尽量避免不理性的消费行为。在培养习惯的这一时期里,可能会有组员出现消极情绪,中途产生想要放弃的心理。工作者应及时疏导组员的消极心理,让组员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同时让组员相互沟通交流自己在这条道路上遇到的困难,避免别的组员犯相同的错误,少走弯路,也可以与组内其他人来分享坚持养成习惯的喜悦,以及自身发生的变化,让组员有坚持下去的动力。

在小组的结束阶段,小组成员可能会有依依不舍的情绪,也不能很好地适应瞬息万变的消费市场,担心自己依然不能按照所列计划去理性消费。这时工作者要做好安抚工作,帮助组员树立信心,同时与小组成员一起巩固学习成果,对小组成员已经形成好的消费习惯进行强化训练,协助小组成员适应外界的环境。小组结束之后,工作者还应在某个时间,如一个月或者半年后定期举行小组聚会,对小组成员进行后续跟进,调查小组成员近期的消费记录,观察小组成员是否已经养成了正确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并做好记录,借此机会也可以巩固小组成果。

总之,大学生群体属于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正处于社会化的关键时期。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有利于其今后的发展,也有利于帮助大学生过好日常的生活,抵制生活中的不良消费诱惑。以小组工作的方式介入,可以使组员在小组中受到团体氛围的影响,对培养良好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都有好处。

参考文献:

[1] 李婕.社工工作方法介入贫困大学生诚信教育研究[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

[2] 魏三珊,赵辉.初探小组工作在帮助打工青少年群体中的运用[J].湖南农机,2007,(9):120-122.

[3] 戴静.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杜绝不良网络借贷[J].山东工业技术,2016,(23).

作者:吴雨薇 郭晓蓓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工程物探技术论文下一篇:物理概念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