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产品质量的经济学论文提纲

2022-08-25

论文题目:经济复杂度与中国产业升级 ——基于产品空间理论的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加速融入全球化进程,借助融入全球化取得了被誉为“中国奇迹”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但是近期世界经济正面临深刻调整,由美国引发并不断升级的贸易等多领域摩擦引发学界和政策制定者的普遍担忧。主要焦点集中在外部环境的重大深刻变化可能将对中国经济发展动力和发展质量产生深远影响。2018年12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的经济主题政治局会议上指出,2019年的经济工作需要“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要辩证看待国际环境和国内条件的变化”,其意义何等深刻。目前中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内涵是从总量扩张向结构优化转变,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这也是决定中国是否能跨过潜在“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阶段。在外部条件变化下的经济增长动力、产业升级方向与产业政策制定等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需要新的理论提供支持,这也是本文的主要研究的问题所在。产业升级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在向产业高端攀升时能准确识别各类产业和产品的潜在收益,对促进中国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以及跨过中等收入陷阱的现实意义非常重大。但传统产业升级理论主要问题有二。一是以Gereffi等(1999)为代表的全球价值链理论(Global Value Chain,GVC)视野下的产业升级主要适应于产业内升级,即认为产业升级过程是一个企业在产业价值链上不断攀升的过程。这在Humphrey和Schmitz(2000)定义的四种产业升级的类型,即技术升级、产品升级、功能升级和跨产业升级中属于前三种,属于产业内升级或称为垂直升级(vertical shift),这是一种微观视角或企业视角。但当产业结构要求一种“产业网络视角”时,传统的GVC理论较难以适用。此时需要一种能将“产业链”拓展至“产业网”的新方法,而这正属于第四种产业升级的类型,即跨产业升级视角。同时这也属于宏观视角,即指公司一国生产的产品向全球产业网络高端攀升,代表其拥有的能力向复杂和高端延伸,这种转型升级的角度可以被视为水平升级(horizontal shift),更符合宏观结构性改革的本意,也更适于当下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政策内涵。二是传统产业升级理论的同质性假设在解决产品异质性方面存在一定缺陷。Romer的继承者如Grossman和Helpman(1991)以及Aghion和Howitt(1998)等基于同质性的Dixit-Stiglitz(1977)生产函数建立了质量阶梯理论,假设了完全同质化的产品空间,即现有产品与新产品间的距离仅由开发新产品的固定成本所决定,与该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无关。该假设显然没有考虑到国际分工带来的比较优势,尤其是Balassa(1965)提出的能衡量一国某产品国际出口地位的显性比较优势(Revealed Comparative Advantage,RCA)。这影响了产业升级理论的解释力和现实指导力,而这恰恰对中国的现实情况非常重要。从产业链到产业网的突破,要求一种异质性网络理论作为底层基础,而无标度网络理论(Scale Free Network)正为此提供了合适的理论支撑。无标度网络理论对传统随机网络理论的突破在于对异质性的刻画,被产品空间(Product Space)理论采用后,用产业网络的理论视角揭示了新发展观的内涵:如何在全球生产网络中,通过能力和技术积累改善本国所处的位置。产业升级不仅体现在传统产业链意义上的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而是向产品网络中更“密集”的区域跃迁,重点体现在对高通量中心节点的占有上。“密集”区域和高通量中心节点的经济内涵是该区域的产品具有更丰富的技术能力储备,对发展具有更强的带动性,因此对新时代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的产品空间理论即在这种宏观视角下指出,产业升级不是垂直地停留在同一产品上,而是水平地创新和拓展新产品,并拥有更多生产这些新产品背后的能力。一国拥有越多的产品或能力后,产品或能力结合所带来的多样性大幅上升,这种多样性积累进一步决定了未来产品复杂化的潜力,成为国家能力池或能力储备的基础。产品空间理论的建立者哈佛大学教授Ricardo Hausmann和Dani Rodrik与麻省理工大学教授Cesar Hidalgo共同提出产品空间理论以来一直引领着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前沿变革,也在世界银行、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组织中产生了广泛的实际影响。其利用了全球出口数据的方法为产业政策制定者提供全球视野下的国家能力定位,同时通过异质性网络为描述为产品间距离提供可视化参考。本文可能的理论贡献有三,一是补充了国内研究视角上的空白点。产品空间理论作为发展经济学、异质性复杂网络理论、认知科学、学习理论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其中最重要的是以复杂网络为代表的基础学科的突破带来了经济学的发展与突破。201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默(Paul Romer)曾评价“任何对经济学的未来数学理论有兴趣的人都应该阅读Hidalgo的书”。而国内现有文献尚未注意到这样的关联,这阻碍了国内研究者在理论变革的策源地进行拓展和创新。本文的第三章从思想源头系统地探讨了异质性网络理论对产品空间理论形成的具体影响,这在国内外文献中都属少见,这在理论上弥补了国内相关研究所缺少的跨学科完整视角,而这恰恰是产品空间最为突出且最具价值的特点。无标度网络理论帮助传统产业升级理论从产业链拓展至产业网的视角,在异质性网络中揭示发展的新内涵。本文提出产品空间所度量的空间,不是空间地理所理解的空间,而是刻画了以异质性能力距离构成的产品间网络。作为内生增长理论的一支,产品空间理论对经济增长的来源提出了与强调全要素生产率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所不同的见解。可能的理论贡献之二在于对理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索。本研究对产品空间理论思想形成及发展的全过程做了完整梳理,通过深入梳理相关学术脉络对其做了较完整的学术定位,并详细剖析了各指标的来源及发展。产品空间理论自身仍处在进展和发展中,如果缺少必要的深入理解易造成指标的误用和机械套用,甚至得出误导性的结论,本文对理论发展过程的深度梳理为现有文献的一些矛盾之处提供了解决线索,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必要的起点和基础。可能的理论贡献之三在于对Dani Rodrik教授提出的“中国出口有什么特殊”之间做出了理论回应。Rodrik教授提出了一个关于“What’s so special about China’s export”之间,提出了中国出口复杂度远超过高于自身GDP水平数倍的国家的水平的观点,这引起了学界和政策制定者对中国复杂度快速接近发达国家的普遍关心。本文在理清了Rodrik方法的基础上,认为Rodrik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但是使用的指标本身存在“循环论证”的问题,导致结论并不可靠。本文从新的经济复杂度ECI入手,对此做出理论回应:中国的复杂度并未明显地高于自身GDP水平,虽然在2000-2016年间中国的经济复杂度ECI实现了快速提高,处于发展中国家前列,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并不能得出Rodrik所做出的结论。随后本文利用有可得数据的61个国家的出口数据测算了各国2000-2016年的经济复杂度,通过面板回归实证检验了经济复杂度与经济增长的正相关关系,提高经济复杂度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来源之一,在理论上支持了知识与能力积累对增长的内生性影响。本文的现实意义是,提出在外部条件变化下应采用基于已有能力并以提升经济复杂度为导向的经济增长与产业升级政策,并提供现实具体方案作为应对。本文利用基于全球出口数据的产品空间理论制作出的各国能力网络图谱,在全球视野下提供了2000-2016年以来中国具体方位的变化。提出新形势下的经济增长理论和产业升级理论的落脚点应是强化能力积累与创新。在产业政策制定中应结合能力距离、机会收益、经济复杂度等三个维度进行考量,即基于“已有能力”向目标产品进行“聪明地跳跃”。长远来看,为了继续提高经济复杂度以促进经济的长远发展,应该通过政策不断引导知识和技能流入生产领域,促进知识流动,破除阻碍人才和知识流通的藩篱。让知识的流动充分释放知识存量的“多样性红利”,只有这样才能在应对外部环境变化时继续保持产业升级的创新基础。

关键词:产品空间理论;复杂网络;经济复杂度;产业升级;经济增长

学科专业:产业经济学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的问题与思路

第三节 研究意义与可能创新点

一、理论意义与创新

二、现实意义与创新

第四节 研究路径与方法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早期产业结构衡量方法

第二节 近期产业结构衡量方法进展:聚类与邻近性

一、产业结构衡量方法的进展:聚类

二、产业集聚的效应

三、聚类与邻近性

第三节 产业结构衡量方法的突破:产品空间理论

一、产业结构衡量方法突破:从产业链到产业网

二、产业网络视角下的产业升级

三、产品空间理论中的产业升级动力

四、产品空间理论的方法论

第四节 产品空间理论的地位与影响力

第三章 产品空间理论中的异质性网络

第一节 罗默要我们注意什么:产品空间理论的异质性基础

一、产品空间理论前沿

二、异质性邻近度的刻画

第二节 产品空间理论的网络基础:无标度网络理论

一、产品空间理论的思想源起:无标度网络

二、无标度网络定义

三、无标度网络理论的发展

第三节 无标度网络在产品空间理论中的应用

一、产品空间的异质性思想来源——节点和中心

二、产品空间的结构性思想来源

三、产品空间的未来发展方向----成长性和优先连接性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产品空间理论在产业升级中的应用

第一节 外部环境变化下的产业政策调整方向

一、产业政策的必要性

二、产业政策调整方向

第二节 对比视角下中国在产品空间中的结构演进

一、与美国横向对比:值得注意的“7764”

二、与自身纵向对比:加入WTO后的发展

第三节 对中国在产品空间中结构演进的讨论:一条“既快又慢”的路?

第五章 中国的出口复杂度:测算与争议

第一节 产品复杂度与出口复杂度

一、产品复杂度和出口复杂度的构造

二、相关研究进展

第二节 Rodrik之间:中国的出口有什么特殊

第三节 对出口复杂度测算的争议

第六章 复杂度的重新测算----基于改进的新方法

第一节 经济复杂度与反射法

一、经济复杂度:普遍性与多样性

二、反射法( Reflection Method)的构造及测算

第二节 本研究对Rodrik之问的回应

第三节 经济复杂度(ECI)与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

一、数据描述

二、实证检验

三、关于实证结果的讨论

四、国内外关于经济复杂度的相关研究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以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例的产业升级路径选择

第一节 基于已有能力、复杂度和机会收益的产业升级政策

第二节 “聪明地跳跃”:中国的跳跃难度和跳跃机会

一、以化学化工行业升级路径为例

二、以机械运输相关行业升级路径为例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启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关于产业政策制定和发展战略的启示与建议

第三节 研究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面板回归完整结果

附录二: 稳健性检验结果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本科院校继续教育论文提纲下一篇: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