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学论文

2022-05-14

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文学理论教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文学创造一直是英美文学理论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说只有学好文学理论才能够实现文学创作,由此可见文学理论的重要性。高职英语专业对学生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文学理论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各个时期的文学理论与相关的文论家。文学理论教学当中,理论讲授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主要方式,对提升学生英美文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

第一篇:文学理论教学论文

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研究

摘 要:高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要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深化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大纲,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深度融合,以顺应高校应用型、实践型、综合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深度融合

中国古代文学从远古时期的歌谣、神话一直到近代文学革命,涉及到诗词歌赋、散文、小说、戏曲等多种文体,包括众多的作家作品、独具特色的文学流派和异彩纷呈的文学现象,教学内容丰富繁多,主要分为先秦两汉文学、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宋元文学、明清文学四个阶段,教学过程持续时间长。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基础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都起到重要的作用。

近些年,高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紧紧把握时代契机,“深化教育改革,把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任务”[1],“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能力、创业能力”[2],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为教学目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逐渐改变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不断探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方式。但是,从目前教学实践来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依然存在诸多不足,需要不断深化教学改革。

论文立足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实际,在深入研究高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试图通过教学实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断深化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大纲,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探索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方式,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高校应用型、实践型、综合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一、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现状分析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一直秉承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理论讲授为主,教学过程偏重知识,理论性和学术性比较强,不太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适应高校应用型、实践型、综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适应现代人才发展需求,深化教学改革,在培养方案、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质量、教学评价等方面对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和教学创新。

目前,高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经过深化改革,开始逐渐改变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学理念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但是,伴随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深化,高校和教师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认识还不清晰,不能有效处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出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各自独立、各自分离的现象,需要继续深化教学改革。

从教学实践看,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不能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经过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有效的成果,基本上摆脱了教师以理论教学为主、一言堂的教学方式。但是,伴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新的矛盾也随之出现,教师被一些教学改革的条条框框束缚了手脚,教学过程中不能有效发挥教师的主导性作用。比如过于强调学生的重要性,淡化了教师的主导性作用;过于重视实践教学,轻视教师理论教学的成果,导致教师参与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高,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研究不能顺利开展。

(二)教学理念不清晰,或重理论教学,或重实践教学

高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理念不清晰。有的教师从中国古代文学知识性、理论性、学术性的角度出发,认为高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应该重视理论教学,以奠定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有的教师从高校现代教育培养目标出发,认为高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应该重视实践教学,以培养的学生实践能力;也有的教师认为高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应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并重,以培养应用型、实践型、综合型的专业人才,但是又缺乏必要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经验。

(三)教学大纲不能体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理念

高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从现代人才培养目标出发,切实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进一步优化教学大纲,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但是由于制定教学大纲的过程中,没有处理好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理念不能贯穿于教学大纲始终,教学设置不合理,导致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能有效融合。

(四)教学方式不能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

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既要有理论知识的讲授,又要有实践环节的配合,二者要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但是,由于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过度强调理论教学或者实践教学,教学过程或重理论教学,或重实践教学,教学过程不能合理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导致教学内容安排不合理,教学方式单一,不能有效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

究其内在原因,高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还没有真正认识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相互作用、深度融合的关系。因此,深入探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是深化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教学改革和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的必然。

二、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关研究成果

从目前相关研究成果来看,高校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方面,已经取得了比较丰富的研究成果,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形态,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研究奠定了一定基础。

赵国平《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3]、胡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若干问题思考》[4]、肖伟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與实践》[5]等论文,对高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进一步提出有效的途径和方式。方卫星《论地方高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重点及最高境界》[6]、田瑞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研究》[7]、任晓燕《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探析》[8]等论文,进一步从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角度,对高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效模式进行了研究。

同时,薛峰等人《融合理论教学的高校实践教学强化探索—以交通运输专业为例》[9]、蒋庆珍等人《高校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与创新实践—以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为例》[10]、徐翠艳等人《信息技术与大学物理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11]等论文,从专业、学科的角度,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问题进行具体研究。

但是,具体到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取得的成果还非常少,需要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深化。不过,一些中国古代文学相关研究成果,或多或少涉及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融合的研究,为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借鉴。尤其是高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融合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进一步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研究和实践。

三、高校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探讨

中国古代文学由于时代久远、内容繁多、语言不易理解、教学方式单一,课堂教学不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不是很好。因此,中国古代文学必须深化教学改革,而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是深化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仅是以学生为主教学角色的转换和以实践教学为主教学方式的改变,而是应该在充分认识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特点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在教学理念、教学大纲、教学方式等方面,理论和实践深度融合的教学改革。

(一)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依据教学大纲,以学生为中心,深入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开展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使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

教师的主导性作用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理论教学,对中国古代文学发展脉络、文学现象、作家作品进行介绍,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学常识和文学理论,然后通过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诵读、讨论、分析、阐述等实践环节,深刻理解作品内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环环相扣、水乳交融,实现学生专业基础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双提升。例如“建安风骨”一节中,传统的以知识和理论为主的课堂讲授,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那么,这堂课亏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深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理念,展开课堂教学。课前,教师要精心进行教学设计,比如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如何安排,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式,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性,让学生回归课堂,学有所成。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积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通过讨论、阐述的方式,让学生回顾东汉末年的历史、文化的相关情况,从而了解“建安文学”的背景,进而理解“建安风骨”的内涵;通过朗诵、分析、鉴赏的方式,让学生对“三曹”“七子”的代表作品进行深刻理解,反过来又促进了学生对“建安风骨”的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并通过实践教学,提升学生诵读、分析、鉴赏等实践能力,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融合的方式,圆满完成课堂教学的计划和任务。

(二)教师要牢固树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理念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牢固树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大纲,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创新教学方式,为培养应用型、实践型、综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

理论和实践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也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深度融合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教学主要是古代文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作家作品的讲授,侧重于对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而实践教学则是在理论教学基础上的进一步提高,侧重于学生阅读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分析能力、鉴赏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理论教学是基础,为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的培养奠定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实践教学则是在理论教学基础上的进一步提升,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又反过来进一步巩固理论教学的成果。

因此,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应该是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深度融合的关系,任何把二者截然分开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三)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要优化教学大纲

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必须要始终贯彻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大纲。教学大纲的制定是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中国古代文学教师要紧紧围绕教学大纲,编写教案,安排教学内容,确定教学方式,开展课堂教学。

具体而言,在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大纲中,要倡导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方式;要合理分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保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够得到有效开展;要明确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关系,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使课堂教学既有理论又有实践;要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成果,合理设置课程考核方式,形成全面、综合的考核方式。

(四)中国古代文学教学过程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中国古代文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的理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式。

1.课堂教学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环相扣

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都离不开课堂教学。教师要充分考虑到中国古代文学的学科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使课堂教学既能保证理论教学的完成,又能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环节,为学生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让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以实现应用型、实践型、综合型的人才培养目标。

中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必须要合理安排理论教学的内容。传统的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已经受到人们的非议、批评。其实,现代教学依然要重视理论教学,合理、适度的理论教学有利于学生专业基础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建安风骨”一节,课堂理论教学部分可为建安文学的背景、建安风骨的内涵、建安时期的作家作品等几个部分,理论教学依然是课堂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手段,但是具体教学过程中不再是教师一言堂、满堂灌,教学方式要灵活多变,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恰当融入实践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在课堂教学中,实践教学往往是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通过灵活多样的实践环节,实现学生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提升。

中国古代文学课堂教学要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内容,二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环环相扣、深度融合,共同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例如,在“建安风骨”一节中,课堂教学既应该有理论教学的讲授,又应该有实践教学的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要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建安文学的背景部分,教师要通过理论讲授,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同时通过实践教学的方式,积极引导学生结合熟悉的历史人物、历史故事,让学生去讲述、去理解,从而实现把握和理解时代背景的教学目的;建安风骨内涵部分,理论教学是侧重于建安风骨概念的把握,而实践教学则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师生对“风骨”由来的回顾,让学生去总结和概括“建安风骨”的内涵,从而让学生加深对建安风骨的理解;建安时期作家作品部分,理论教学主要结合“三曹”“七子”的作品进行分析,而这一过程恰恰可以融合实践教学展开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诵读、鉴赏相关作品,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并真正理解“建安风骨”的内涵和特点,学以致用,从而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

2.实践环节要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相互促进

目前高校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的培养,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实践环节,比如实践课题、实践小学期、教学实习等。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进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在课下指导、实践环节中也要充分认识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过程中的重要性,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环环相扣、相互转化,促进学生理论、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

中国古代文学教师可以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根据教学进度,设置一定的实践课题,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真正实现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比如在讲“建安风骨”一节之前,教师就要设置实践小课题,先布置给学生,让学生查阅相关文献,通过与教师交流,形成自己的体会,撰写学习汇报或者小论文,最后,以实践教学的形式在课堂随机找学生上讲台,利用课件汇报自己的学习心得。这样的实践课题充分利用了课上课下进行学习,实现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不仅实现了实践教学的目的,也加深了学生理论功底,一举两得。同时,教师也要充分利用诵读活动、人文知识竞赛、作品鉴赏、实践小学期、教学实习等实践环节,充分发挥理论和实践的优势,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以巩固了学生专业基础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综合素质。

(五)探索有效的考核方式,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

中国古代文学课程的考核方式要兼顾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成果,全面、综合对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评价,同时,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也会促使教师不断创新教学方式,进一步促进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

传统的考核方式以知识为主,往往采用考试的方式,考核形式单一、僵化,不能对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评价。现代教学的考核方式要以知识和能力为主,既要考察学生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也要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和能力评价。中国古代文学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具体说,中国古代文学可以采用“理论考核+实践考核=综合考核”的考核方式,实现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相结合。理论考核和实践考核要实现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可通过闭卷、开卷、讨论、诵读、鉴赏、实践小课题等多种方式进行考核,最终形成综合、全面的考核方式。

综上所述,高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为培养应用型、实践型、综合型人才的需要,正在不断深化教学改革,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高校中国古代文学教学必须践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深度融合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合理安排教学内容,深入探索适合中国古代文学教学的有效方式,以实现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促进中国古代文学的教学改革和教學创新。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11-04.

〔2〕新华网.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12-04-06].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10/18/content_5218639.htm.

〔3〕赵国平.论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J].中国成人教育,2010(17).

〔4〕胡芳.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若干问题思考[J]中国电力教育,2012(11).

〔5〕肖伟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04).

〔6〕方卫星.论地方高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重点及最高境界[J].宜春学院学报,2017(05).

〔7〕田瑞霞.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高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9(07).

〔8〕任晓燕.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模式探析[J].教育时空,2014(23).

〔9〕薛锋,马晓晨,罗洁.融合理论教学的高校实践教学强化探索—以交通运输专业为例[J].辽宁师专学报,2016(09).

〔10〕蒋庆丰,游珍.高校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融合与创新实践—以南通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为例[J].科技导刊,2016(06).

〔11〕徐翠艳,邱忠媛.信息技术与大学物理教学深度融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J].高教学刊,2017(06).

(责任编辑 赛汉其其格)

作者:黄志程

第二篇:高职英美文学教学中文学理论的有效引入

【摘 要】文学创造一直是英美文学理论的最终目的,也就是说只有学好文学理论才能够实现文学创作,由此可见文学理论的重要性。高职英语专业对学生英美文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文学理论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各个时期的文学理论与相关的文论家。文学理论教学当中,理论讲授与文本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教师经常使用的主要方式,对提升学生英美文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高职英美文学教学当中引入文学理论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高职;英美文学教学;文学理论;引入

自20世纪初,各种形式的文学理论呈现百花齐放的形势,不同形式的理论文学也从不同方面阐释了对文学的理解,基于不同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问题。这些流派的文学理论不仅为理论发展史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还对文学创作、人们对于世界文学的理解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英美文学教学与文学理论之间的关系

英语专业在进行课程设置时,英美文学属于重要的部分,占据的教学时间也较长。该课程在设置之初,主要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英文原著阅读能力以及英文文学名著的欣赏水平,通过这门课程为学生介绍西方文化,提升学生的人文素质,同时也存在着塑造学生健康心灵的重要任务。在英文教学当中引用文学理论主要是为了发挥它的借鉴作用,之所以具有借鉴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原因一,英美文学教学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掌握文学鉴赏以及知识的基本方法,这些都属于英语专业教学的教学大纲内容,由此可见文学理论自身就属于英美文学教学的内容之一。原因二,文学教学与文学理论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文学作品与文学思潮在发展的最初阶段都需要文学理论对其做出相应的总结与回应,这也是各个时期,尤其是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发展迅速、影响深远的主要原因。原因三,现今,国内的一些学者联合研究者共同开展了关于英美文学教学中引入文学理论的尝试,例如文学教学中,教师会使用一些读者反映、伦理学以及心理学来作为教学指导。在国外的经典实验中,瑞恰兹曾经选择了一些不同的、隐去作者姓名的诗,将这些诗交给学生进行分析,结果发现一些好诗学生却弃之敝屣,毫不在意。针对此次试验,瑞恰兹写了一本叫做《实用主义批评》的书,他在书中提出了“细读法”理论,这一理论在学生教学中的指导作用就显现出文学理论的系统性可以与文学教学紧密联系起来,进一步实现有效率完成教学目标的目的。

二、英美文学教学中文学理论引入的必要性

英语专业中,之所以提出英美文学中引入人文理论的话题,主要是因为文学理论在英美文学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性。文学理论在存在上具有抽象性,在运用上多用于文本分析以及多角度阐释文学作品,所以文学理论还存在着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学历史与文学作品的作用。在文学理论中,跨学科性、思辨性以及多元性是文学理论的主要三大特征,所以它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对于文学史与文学作品的理解难度,还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升自我思考能力,增强自身的总体素质。英语专业人才的发展现状是许多专家担忧的焦点,所以对于英语专业进行的教学改革中,众多专家关于加强文学类课程比重的呼吁较高。所以应该着重加大英美文学课程的比重,提升课程的学分数与学习课时。

文学理论课程在众多的文学类课程当中属于非常重要的一门科目,所以英美教学当中应该设置与文学理论课程相应的学识与学分。但是在实际教学当中,偏侧重于介绍文学知识与文学作品阅读,对英美文学课程缺少相应的重视,尤其在文学理论引入这一方面。这种情况的发生并不是近期才有的,而是长时间的忽视导致的,出现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不是教师对于文学理论教学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重视,而是教师对于文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产生了一定的误区,教师认为文学理论一般都是晦涩、艰深难懂的,学生可能很难理解,所以教师在实际教学当中就逐渐将文学理论淡化处理。而事实却恰好相反,英美文学教学当中引入文学理论正是揭开文学理论神秘面纱的最好办法,揭开文学理论的面纱,学生就能够接触到文学理论的亲和面貌,也逐渐走出只有精英人士才敢接触文学理论的认识误区,置身于文学理论的神秘之中,臣服于文学理论的魅力之下。

三、文学理论教学应注重结合理论讲授与文本分析

英美教学当中想要实现预期的文学理论引入效果,文学史或文学作品在讲述的过程中只简单地涉及文学理论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文学理论导论”或“文学理论与实践”课程的开设就显得尤为必要了,这门课程可以简明系统的为学生展示西方的文论知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文学理论。文本分析与文学理论相互结合的教学方式讲授文学理论的主要方式,在文本阐释中应用文学理论,使文学理论褪去抽象化的外衣,去除神秘化的色彩,变得更加亲和化、具体化,让学生摒弃对文学理论神秘艰深的传统观念。学生之所以不愿意学习文学理论,觉得文学理论课程枯燥、难以理解,主要是因为文学理论比较抽象,没有具体的文本分析作为教学实例,教师只能为学生解读抽象的理论,文学理论不能够摆脱抽象化,学生自然也更加难以理解,由此便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俗话说得好,“实践出真知”,文学理论虽然属于理论知识,但是其初始来源始终是文学实践,当然,最终也要应用到文学实践中去,教师在传授过程中不能够将其作为单纯的知识进行传授,还要在文学解读、文学现象分析等方面中进行文学理论知识运用,这样理论才能够发挥其真正的作用,由此可见,英语文学理论课程的讲解形式必须采用文学理论结合文本分析的方式。教师在选择文学作品或者文学批评文章时,一定要选择比较经典的文章进行讲授,首先要求学生进行文章阅读,在阅读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讲解和讨论。教师可以对学生提出参考相关文学评论文章的要求,阐述观点时要结合自身对于文章的理解进行解读,锻炼学生的文章解读能力。

如果教师仅仅将文学理论课程当成是一门知识性的课程,只知道向学生灌输抽象的文学理论知识,那么学生的想象能力逐渐受到束缚,思维能力与文学学习兴趣的培养也会受到限制。为了加深学生对于文学理论的理解,教师可以选择在具体的文学实践中进行文学理论讲解,在实际中联合理论进行解读,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阐释文学理论中的丰富性以及多元性,激发学生的文学理论学习兴趣,引领学生走进文学理论知识的殿堂。学生在文学理论学习期间,自身理论思维与文本分析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不断的加强学生的文本分析训练。在文学课程的具体授课过程中,教师应该对文本分析进行着重讲解,简单明了的介绍西方文论的各种流派,以具体的文学作品作为不同流派理论分析的运用依据,这样学生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到文学理论知识,学会文本分析。

阅读实践是作品分析的基础部分,尤其要求教师熟悉作品以及相关的文学评论。首先,教师要大量的进行文学作品阅读,并引导学生有方法、有目的的阅读,养成学生进行大量阅读以及自我反思的习惯。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当中要把握好阅读环节,学生当今存在一个不读文本的普遍现象,学生没有阅读的体验与对文本的感受,文学理论与文本分析就无法进行.因此学生只有形成自己的观点,才能够真正的参与到课堂讨论中去。

高职英语的文学理论课程教学中,教师既要结合文本分析进行文学理论教学,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阅读爱好,带领学生逐渐走进文学批评的殿堂,还要注意为学生展示文学理论课程的多元性以及趣味性,提升学生对于文学理论的逻辑思维能力,这对学生今后的文学学习有很大的益处。

参考文献:

[1]程爱民,徐劲,柯可,等.关于我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J].外语研究,2002(6)

[2]张良丛,冯元元.文学理论教学的反思——从教材编写谈起[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0)

作者:陈霞

第三篇:论大学生文学素养的缺失与《文学理论》教学

摘要:文学素养作为人文素养的一个主要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文学素养几乎就是人文素养缺乏的表现。本文首先揭示了高校当代大学生文学素养缺失的现状,其次分析了学生文学素养缺失的原因,并进而探讨了《文学理论》教学在提升大学生文学素养方面所发挥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文学素养;缺失;《文学理论》教学

一、当代大学生文学素养缺失的现状

在知识经济时代,以人文素质为本位的教育理念将成为这一时代的必然选择。然而,据有关调查表明,当代大学生文学素养的缺失已经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程度。

1.文学作品阅读量少,经典作品没有精深研读。据一组调查数据显示,在当代中文系大学生中,有25%的学生不能完整说出“四书”的名称;10%的学生不知道我国四大名著的作者为何人;10.6%~24.9%的学生不能正确回答四大文明古国包括哪些国家。这说明文学素养的缺失已经成为一种不争的事实。笔者从事了七年的中文系的教学工作,在这几年中,一直主要教的是《文学理论》和《外国文学》。仅拿外国文学的授课情况来看,在上课时,讲到大部分的经典文学作品,如《奥德赛》、《浮士德》、《哈姆雷特》时,学生对这些文本的情节内容都不了解。一个班里只有少数几个人读过,大部分人只了解大概的内容。所以,这首先给教学带来很大的阻滞,再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体现出学生的文学素养确实不太高。对文学作品阅读的少,更谈不上对经典的精深研读,导致文学素养的低下。

2.文学和理论写作能力差。基于大学生的阅读量小,对经典作品没有比较深刻的领悟,导致其无论是面对文学的诗意写作还是客观科学的理论写作,都不具备基本的写作能力。从笔者授课过程中所收的学生的作业来看,大部分学生的小论文存在语法错误、错别字多、句子支离破碎,连读者顺利阅读下去都成问题,更不用提语言文字的流畅和意境的优美。

3.文学素养引发的人文精神衰落。经典的文学作品,无论是外国的还是我国古典的,因为其所共同体现的人文价值、人文关怀,对培养人的人文精神发挥着无比重要的作用。如,中国古代文学经典《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和刘兰芝的爱情,从中西方文学对比的角度来看,该文本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茱丽叶》有着相同的主题,这样的作品包含了人类对真爱的追求。有人曾经说过:莎士比亚《罗密欧与茱丽叶》中有对封建礼教的鞭挞,但真正的主题应该让位于对真爱的歌颂。对于这种人性人情的表达正是人文精神的绝妙注脚。反观一下现在社会上年青大学生的婚恋观,就会发现他们对于爱情的认识早已被物质和功利所遮蔽。

二、当代大学生文学素养缺失的原因

我们可以看到,目前对于大学生文学素养缺失的探讨一直也是一个比较热烈的话题,我们进行调查和总结后,发现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与某些高校,特别是某些民办高校的短视行为有关。某些高校的领导人,办学理念不够科学,不具备兴办高等教育学校的办学素质,从而将高校的教育事业变成了满足私欲的赚钱工具。这些学校的招生只有一个目标导向,即利益的巨细与否。对于带来巨大利益的专业,即使学校不具备招生资格和硬件软件设置,也强行招生。这样固然给学校带来了一时的巨额利润,但其实贻害无穷,最直接的受害者便是大学生。很多学生在这样的学校“培养”出来,所学的理论大而无当,与实践脱节。在这些被追捧的“热门”专业中,我们很难发现文学的影子。笔者在学校的一次招生咨询中就发现,金融、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咨询处人满为患,而中文系的招生咨询处却门可罗雀。在这样的招生导向下,学校无疑会加大对这些热门专业的投入,而相对来说投给中文系文学专业建设的经费就会少很多。在经费缺乏、学生不热衷的情况下,文学素质的培养当然成了空谈。

第二,学生的学习的功利心态作祟。现在大学生在学习中比较普遍地存在着功利的心态,那些学习热门专业的学生更是如此。对他们来说,大学就是为了拿一个毕业证和一个学位证,这是最重要的,至于取得这些东西的过程怎样则无所谓。在这样一个错误心态的引导下,学生对学习“有用”的知识就很感兴趣,“无用”的文学自然会被冷落。学习秘书,可以毕业当秘书;学习会计,毕业可以当会计;学习文学,难道毕业出去当“坐家”吗?

第三,与社会偏颇的价值观和错误的舆论导向有关。现在很多大学生认为,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标志不在于一个人是否情操高尚、道德高洁,不在于一个人是否拥有博大的胸怀,不在于一个人是否拥有渊博的知识和人文情怀,而是在于钱。有钱就成功,没钱就是窝囊。学生说:“老师,你可以看看,有多少博士生给小学还没毕业的人打工?那你告诉我,学习有什么用?”有时候,我们可能对于这样的“诘问”也没法在一时之间给一个满意的回答,毕竟,这个问题的根源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在这样的价值观的引导下,学生当然不会关注那些旨在提高人文素养、培养情操的文学了。对他们来说,赚来钱养家糊口更实际一些。

三、《文学理论》教学对提高大学生文学素养乃至人文素养的意义

《文学理论》作为中文系的专业课,是对文学规律性知识的提升和总结,是学生学习中外文学作品、运用理论进行文学批评和进行文学史解读的重要工具。《文学理论》是其他文学课程学习的前提。《文学理论》课程和大学生文学素养的提高可以视为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二者是互相促进的。《文学理论》教学对提高大学生文学素养乃至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1.重新激发学生阅读文学经典的热情。《文学理论》不乏对一些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理性思考,但这种理性思考绝对不是以漠视乃至扼杀作品和文学现象的审美价值为前提。如果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现象的总结和理性思考,那么,反过来,文学理论对文学作品的学习、对文学现象的分析和评价自然就承担起了价值指导作用。教师在《文学理论》的授课过程中,对涉及到的一些文学理论知识点,有时为了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总会列举很多的文学和人文事例。这些例子如果举得合适,会引起学生的共鸣或刺激到他们心灵柔软的角落,学生会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寻找教师所提到的文学经典作品加以阅读。久而久之,学生的文学素养就会大大提高,相应地,他们对于人生和自我价值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

2.消除学生学习文学课程的疑惑。很多学生从功利心态出发,总是怀疑学习文学课程的现实意义。我们说,《文学理论》课程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学作品的价值和意义。我们仅举一些例子加以说明。孔子在《论语·季氏》中说:“不学诗,无以言。”《论语·泰伯》中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可以看出,孔子认为,文学对于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成为一个完善的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孔子提出的诗、礼和乐均包含着丰富的教育、认识和审美意义。在学习中,我们都知道,文学理论的价值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这些价值功能都是可以反过来作为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的理论依据。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就是因为文学中包含了千百年来古今中外文人雅士积极的人生思考和人生体验,这些人生思考和体验通过学习会变成我们的间接经验,会对我们理解之后接触到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及处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人际事务人际关系形成建设性的指导坐标。

3.提高学生阅读和写作的能力。有很多学生喜欢看文学作品,却总不太懂得好的作品好在哪里,它的评判标准是什么。学生总是会说在读完之后,觉得里面有些他们说不清楚的东西在,而这些东西让他们隐约觉得所阅读的作品有一定的价值。通过《文学理论》课程的学习,它会教给学生很多阅读的技巧,某种文学体裁的阅读习惯以及如何把握文学作品中的意蕴等知识。另外,还有很多学生喜欢创作,但却不懂得创作的规律,不懂得其中的奥秘。《文学理论》会告诉你创作的过程有哪些,灵感有何特质,创作中有哪些悖论,帮助创作者按规律行动,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文学理论》课程的教学确实可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学乃至人文素养。

文学理论作为中文系的专业基础课,从它与文学批评和文学史这两个文艺学的分支的关系来说,对文学批评的实践和文学史的写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文学理论是中文系大学生进行文学鉴赏和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方法,其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文学理论教学大可以和大学生文学素养乃至人文素质提高紧密结合起来。

参考文献:

[1]张革英,龚文强,杨燕,曹益华.新时期大学生人文素质缺失原因与对策思考[J].黑河学刊,2013,(9):135-137.

[2]闫雪梅,第小明.《文学理论》教学与经典文本阅读的培养[J].榆林学院学报,2006,(5):65-67.

[3]殷学明,姜晶.《文学理论》教学中经典文本阅读与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8,(10):129-131.

[4]范建刚.“话语”时代的文学理论教学——对当下文学理论教学困境的思考[J].甘肃高师学报,2011,(16):20-23.

[5]孙桂芝,邴波.《文学理论》教学改革刍议——教学问卷调查分析[J].昌吉学院学报,2006,(1):78-81.

[6]凌建英,宗志平.“文学理论”课程的本科教学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6):33-35.

[7]吕明.从21世纪教师素质培养看文学理论教学改革[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1):24-25.

作者:王曼利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城市道路设计论文下一篇:建筑装饰装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