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上册历史习题

2022-07-04

第一篇:初二上册历史习题

初二上册历史试题

八年级(上)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01.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逐步沦为(

)

A.封建社会 B.殖民地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02.虎门销烟显示了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是(

)

A.林则徐

B.道光帝

C.关天培

D.琦善

03.英军先派兵强占,然后通过《南京条约》正式割占的地方是(

) A.台湾

B.香港岛

C.九龙司

D.澳门

04.八国联军侵华,是为了镇压中国的反帝爱国运动,这次运动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洋务运动

D.辛亥革命 05.马克思说:“俄国不要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次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06.该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社会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07.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C. 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08.“戊戌六君子”之一谭嗣同就义前曾大声说: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这里的“贼”指的是(

)

A、慈禧太后 B、帝国主义侵华势力C、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D、李鸿章 09.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俄国共割占我国多少领土(

)

A.100多万平方千米

B.150万平方千米

C.60万平方千米

D.40万平方千米 10.标志中国近代化开始的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1.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反映了(

)

A.清政府安抚政策的结果

B.义和团对中外反动派正确的认识 C.当时帝国主义与清政府矛盾尖锐对立

D.当时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尖锐

1 12.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是(

) A.总理衙门的设立

B.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C.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D.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13.推翻清朝统治、结束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爱国运动

D、戊戌变法

14.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为代表的激进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

)

A.宣传马克思主义

B.提高工人阶级觉悟

C.建立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D.同封建复古思想斗争 15.中国最早的近代工业企业出现于(

)

A.鸦片战争期间

B.洋务运动中

C.戊戌变法时期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16.史学界认为: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主要是就其(

) A.是一场文化运动来说的

B.作为反复辟运动来说的 C.要求民主与科学来说的

D.作为反封建运动来说的 17.在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

A.湖北军政府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清帝退位

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18.19世纪末20世纪初,面对内忧外患,中国人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其中三次历史事件,谱成了中国近代化的三步曲,这三次历史事件是(

)

①洋务运动

②戊戌变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运动

⑤五四运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19.中山装的命名依据是(

)

A.产于中山市 B.孙中山设计C.象征革命 D.为了纪念孙中山 20.三民主义中,“民族主义”的含义是(

)

A.推翻腐朽的清政府

B.结束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贯彻“平均地权”的主张 二.材料解析题(共计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继葡萄牙人之后是荷兰人和英国人,他们也是由海路到达中国;而在北面出现了俄罗斯人,他们是从陆路到达阿穆尔河流域的。中国人坚决避免同所有这些入侵者亲近。他们将贸易关系限制在少数几个港口,拒绝在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事实上,中国人对外部世界毫无兴趣。这表现在他们对欧洲和欧洲人一无所知方面。他们几乎不知道欧洲的

2 位置,而且也很少问津。关于欧洲的各个民族,他们完全混淆不清,只是笼统地称他们为„长鼻子蛮族‟。”

——摘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乾隆语,摘自《口岸开放与社会变迁》 (1) 你认为材料一介绍的情况与史实吻合吗?(5分)

(2)结合材料

一、材料二,归纳出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对外关系的基本情况。(10分)

22.阅读下列材料

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

——摘自《马关条约》 根据材料回答:日本取得了什么权益?有什么严重的危害性?(10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了一系列全面批孔的文章,论证孔子旧礼教不适合现代社会。他说:“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鲁迅对封建礼教的攻击最为猛烈。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深刻揭露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统治和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提出了“将来容中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的社会理想。“吃人的礼教”一语,就是从这篇小说来的。

材料二 2003年9月28日,身着古装的表演者在祭孔大典上表演皇帝祭孔时行三跪礼。当日,纪念孔子诞辰2554年祭孔大典在孔子故里山东省曲阜市孔庙举行,1000多名海内外人士参加祭孔仪式。300多名身着古装的表演者再现了清朝乾隆年间祭奠孔子的盛大场面。整个祭祀活动分为开庙、祭孔游行、舞乐表演以及各界人士的祭拜等6部分。

3 材料三

孔子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他的思想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形成、发展起到了重大而又积极的推动作用,影响了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进程。孔子思想已成为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得到了国际社会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接受。印尼孔教最高委员会主席团协调员钟成康(Wastu pragantha Zhong)说:“孔子提倡的„仁、忠、恕‟等思想,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他说,特别是在21世纪的今天,孔子思想在处理国家间、宗教间以及人际间的冲突方面,将发挥重大的作用。 请回答:

(1)你如何看待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鲁迅等的批孔行为?(5分)

(2)你怎么看待现在的祭孔活动?(5分)

(3)你认为孔子的思想会在21世纪的今天发挥重大的作用吗?请说明理由。(5分)

三.问答题(共计20分) 24.简述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时间、签订的条约,并说明我国是怎样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 (10分)

25.在中国近代历史时期,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为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不断地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请举出两人并说明他们是如何探索救亡图存道路的。(10分)

参考答案

1.C2.A3.B4.B5.C6.D7.C8.C9.B10.B11.D12.B13.B14.C15.B16.D17.B18.A19.B20.A

21.(1)材料一介绍的中国情况与当时的史实基本吻合。(2)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闭关自守,与世界隔离,且妄自尊大。

22.开设工厂。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在中国销售,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更加直接、方便。

23.(1)陈独秀、鲁迅等的批孔行为是批判以孔子思想为核心的儒家传统道德,因为它要维护的是维护封建专制;他们的批孔是反封建专制的行为,目的是为了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但他们全盘否定传统思想文化的作法是不足取的。(2)点拨:此问较开放,可从历史文化遗产,孔子优秀思想的现实意义,经济的角度等回答。(3)点拨:只要言之有理,能自言其说即可酌情给分。

24.鸦片战争:1840-1842年,中国战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中国战败。1895年,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 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八国联军侵华:1900年。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25.所选人物应与探索救亡图存道路有关。点拨: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发动戊戌变法,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最后变法失败。孙中山成立同盟会,提出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等。

第二篇:初二历史上册教学反思

反思一:初二历史上册>教学反思

本学期我担任初二(6)——(11)班的历史老师,回顾这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我认为有很多地方值得深思。

作为6个班的科任老师,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学生在个人能力、个人素质、个性心理特征等方面均存在着个体差异。由于存在着差异,也就导致:相同的课程在不同的班级,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方式。

针对不同的班级,在课后不仅要备好课,保证课堂授课质量,而且要"备学生",通过多种渠道了解学生的特点,以便在课堂上进行适时引导,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例如:有的学生对历史人物感兴趣,有的学生对历史事件感兴趣,还有的学生对战争感兴趣。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在课堂上寻找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兴奋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本学期共进行了三次考试,在考试过程中也反映出一些问题,还无法从死记硬背的思维模式转以理解记忆为主的思维模式,在期中考试中可以看到:基础知识题,学生掌握的较好,失分不多;主观题,即材料解析题,学生在回答时能够把握材料,说出材料的主旨,但在回答定性问题时,在语言运用方面,还有欠缺,不能运用历史的语言来准确的表述问题,需加强训练;问答题,学生在回答时,明确具体的史实,以及史实所反映出的经验、教训,只是缺乏一定的条理性,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应重点强调解题的条理性。

历史学科中记忆性的东西较多,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清晰、准确地记忆史实,课后督促学生及时复习、巩固、预习,只有这样才能记忆的扎实,在做题时才能得心应手,在考试时才能稳操胜券。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摸索一些帮助学生记忆时间、地点、事件的方法,让学生轻松、无负担地学习。在检查学生复习情况时,科任教师单方面的努力是不够的,要及时与班主任沟通,双方合作,双管齐下,这样才能保证学生顺利的通过会考。

反思过去,这本身已成为历史,要放眼新学期,发扬以往工作中的优点,弥补工作中的不足,与时俱进。

反思二:初二历史上册教学反思

上半学期主要学习中国近代史,线索明确,但内容较多,容易混淆,且知识点难度大,具有一定深度。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一些方法:

一是看地图,学历史(识图学史法)。通过看地图,将比较空洞的历史事件还原于具有空间立体感的历史真貌中。

二是列表格。如《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这三大条约几乎都有赔款、割地、开设通商口岸,学生很容易混淆。我指导学生将每个条约都制成表格,使知识在轻松的学习中被记得更牢。

三是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学,激发学生上历史课的兴趣。

四是开展探究性学习。比如绘制"鸦片战争前期清朝疆域图"、开展社区历史小调查等活动,培养学生能够寻求多种途径获取知识的学习能力了和>学习方法,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

从这次期中测试的成绩来看,学生总体上考得比较正常,班与班之间的差距不大,不及格的人数也不多。但是八年级的学生基础较差,这是所有任课老师的共识。学生的学习态度、审题能力、学科知识的渗透融合的能力以及书写表达能力均与八年级学生的要求有较大的距离。同时,学生仍未重视历史这门学科,仍然抱着学不学无所谓的态度。学生现状如此,过多的埋怨责怪都无济于事,只有在今后的教学中,针对现状,不断地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探讨教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反思三:初二历史上册教学反思

在历史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知识的价值。历史知识的过去性特点,使得很多学生感觉历史"无用",若教师再不充分发掘历史学科知识的价值,把课上得枯燥乏味,就很难使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热情。众所周知,历史知识是丰富多彩的,历史又是与现实紧密联系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要注重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社会实际,让学生认识到学好历史知识用处很大,就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唐朝历史时,可以让学生深入思考"贞观之治"和"开元之治"带给我们的启示,教师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总结出:一个国家要强盛,必须重视人才建设和制度建设,注意减轻人民负担,大力发展社会经济,重视文化教育事业。今天,我们的改革开放事业要推向前进,也需要处理好这几个方面的问题。这样一分析,学生就感到学历史很有用处,从而,就对学好这门课程有了积极的认识,学习的兴趣也就提高了。

其次,利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引发和维持学生的兴趣。传统的历史教学大多是"一支粉笔一本书",教师讲重点,学生划重点,考试考重点,一味的"满堂灌"自然提不起学生的兴趣。现在,各学校电化教学手段都比较齐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投影仪、录象片等先进教学方式,适时播放一些历史或考古记录片,展示一些图文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设计上,可以采取自由辩论、小品表演、论文答辩等适合学生特点的活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学生走进历史遗迹,走进历史博物馆,搞社会调查,让学生体验"走进历史"的真切感受。

第三,多角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究欲和思维的积极性。历史课堂提问应该摒弃那些只做"是"或"不是"之类简单判断的缺乏思维性的问题,多设置思维含量高的有效问题。一是要设置揭示教材隐性知识的问题。所谓隐性知识就是教材中隐含的、并非一目了然的知识点,如知识的实质、知识的区别和联系等,将这些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有一定的深度,既能提高学生的探求兴趣,也能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比如,让学生分析康有为和孙中山思想的不同特点,并分析产生这些特点的原因,就可以有效地激起学生探究的兴趣。二是要多设置一些指向明确,符合学生思维实际的小切口、深分析类问题,避免那些大而空的问题出现在课堂上。举例来说,讲授唐朝晚期的历史时,让学生分析"开元之治,几于家给人足,而一杨贵妃足以败之"这句话是否正确?为什么?就是小切口深分析的题目,思维含量相当高。通过这么一个问题的剖析,就能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唐朝灭亡的原因,并很好地锻炼了其历史思维能力。中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逻辑思维转化的时期,他们已经不满足于只是简单地、机械地记忆历史知识,而是渴求利用历史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提高自身的素质。因此,在课堂上多提出一些思维含量高的问题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

第三篇:初二数学上册练习题(整理)

初二(八年级)上册数学书练习题答案

三角形横向被压缩了一半.

2,先分别作出A,B,G,D,E点关于Y轴的轴对称点的位置,再按原来的方式连接相应点即可,所得图形相应各端点的坐标依次是(4,0),(4,3),(2.5,0),(1,3),(1,0),

复习题

知识技能

1.略.

2.点(0,a)在纵轴的正半轴上;点(b,0)在横轴的正半轴上.

3.答案不唯一,如果以矩形左下角的顶点为坐标原点、过这个顶点的两条边所在的直线为坐标轴,建立直角坐标系,那么四个顶点的坐标分别为(0,0),(8,0),(0,6),(8,6)。

4.(1)与原图案相比,图案纵向未变,横向被压缩为原来的一半;

(2)与原图案相比,图案被横向(向右方向)平移3个单位,形状、大小未发生改变;

(3)与原图案相比,图案被纵向(向上方向)平移3个单位,形状、大小未发生改变;

(4)所得图案与原图案关于纵轴轴对称:

(5)所得图案与原图案相比,形状不变,大小放大了一倍;

(6)所得图案与原图案关于横轴轴对称.

5.略

6.(1)与原图案相比,图案横向未变,纵向被压缩为原来的一半:

(2)与原图案相比,图案被横向(向右方向)平移3个单位,形状、大小未发生改变;

(3)与原图案相比,图案被纵向(向上方向)平移3个单位,形状、大小未发生改变;

(4)所得图案与原图案关于纵轴轴对称;

(5)所得图案与原图案卡羁比,形状不变,大小放大了一倍:

(6)所得图案与原图案关于横轴轴对称.

第四篇:初二历史上册教学计划

2017—2018学第一学期初二历史教学计划

照旺庄中心初级中学

梁宏昌

一、指导思想

为更好的推进素质教育,本学期初二历史传授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情感教育,使其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二、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三个班的学生共120名,他们已经学习了一年的历史,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及历史学习的方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进一步提高历史学习能力至关重要。

三、教材分析

1、本学期初二历史上册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共七个单元,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六单元禁忌和社会生活,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共24课。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

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四、教学目标

1、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1)、目标统一,准确,(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2、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3、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4、学习各种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五、教学措施

1、加强集体备课,发挥集体优势,认真备课,既备教材、教法,又备学生。

2、严格落实教学常规,精心设计教案,教案的设计力求做到符合教材需要和学生实际。上课精讲多练,努力提高课堂质量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大课堂容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努力做到整体优化。

5、按时参加听课、评课活动,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

六、教学进度 :

新教材初二历史上册总共有24课,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四个课时。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第四单元 第五单元 第六单元 第七单元

侵略与反抗 6近代化的探索 5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4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3经济和社会生活 2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课时 6 2

第五篇:初二年级上册历史课堂检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说法正确的有( )

①受三座大山压迫,比较落后②从行业上来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重工业落后③从地区之间的发展来看,上海、武汉等沿江海大城市较发达,内地薄弱④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经历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时代”

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②③④

2.中国出现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是( )

A.粤汉铁路B.凇沪铁路C.滇越铁路D.京张铁路

3.魏源和严复的共同点有( )

①都主张学习西方长处②都有一颗爱国心③都主张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制度④都主张反对外国侵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4、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什么时期创办的(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1905年 D.辛亥革命时期

5、下列属于解放区文艺工作者创作的优秀小说是( )

①《太阳照在桑干河上》②《小二黑结婚》

③《屈原》 ④《黄河大合唱》

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

二、主观题

1、自洋务运动以来,中国近代民族企业曲折发展,困难重重。

①左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面粉业出口增长表。当时中国面粉业的发展呈什么趋势?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趋势?

②右图人物是_______。他为挽回中国利益,发展本国企业,提出了“_______”口号,并身体力行,创办了_______等一系列企业。

③你能说说他创办的企业的发展情况吗?

④纵看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其发展有哪些特点?

2、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回答下面问题。

①近代中国引进了西方发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近代交通通讯技术。

②近代中国最著名的中文报纸是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

③你能简单说说近代中国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吗?

3、近代以来,中国出现了很多进步思想家,他们认识到要改变中国现状,就必须向西方学习。据此回答。

①图1是_____________。他的代表作品是《》,书中系统介绍了南洋、欧美各国的_______,并说明编写的目的是“_______”。

②图2是___________。他影响最大的译著是《》,书中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进步观点。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采购工作时限规定下一篇:春风化雨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