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怎样当老师读后感

2023-02-22

第一篇:今天怎样当老师读后感

《今天怎样当老师》读后感

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感谢大家给了我这次演讲的机会。

人们冠以教师的美称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我则称谓体育教师为人类强身壮体的“建造师”和“保健师”。她的主要任务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培育和训练,传授体育运动技术技能,造就他们的健康体魄和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体育风尚。

那么,读了《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我从中体会到一下几点:

一、要严于律己,做好学生的楷模。

教师在学生中严于律己的良好形象和精神品质,会影响到学生积极因素的发挥,使其无论是上课时的有组织训练,还是平时的自我练习,都会严格要求自己,认真积极地练。

二、要爱生如子,耐心细致做工作。

教师要和蔼亲切地关爱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疾苦,亲近他们。在学生违反纪律时不能粗言恶语地批评和体罚他们,要耐心细致地做思想教育工作。同时也要“一碗水端平”。只有这样,教师才会在学生中有威信,学生才会尊重你敬仰你,听从你的教导,自觉守纪,积极锻炼。

三、要有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在上课或平时生活中,会突然发生学生打架或运动性创伤、中暑等现象,体育教师见了就得挺身而出,迅速去劝解、制止事态的发展;就得不慌不忙地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急救,如止血、按摩、回位、人工呼吸等,严重者应及时送医院治疗。

四、内容要丰富,教法要灵活。

上课的内容要丰富多彩,相互穿插,教、练方法要经常变换“花招”,学起来才有新鲜感。不枯燥,学生兴趣性才大;兴奋性高,学生才会积极练,收效好。

五、思想、技术上要有超前意识,不要故步自封,墨守陈规。

体育教师不但要与时俱进,而且更应有超前意识。社会在发展,运动技术也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为了更好地迎合时代的需求,中小学的体育技术教学应走在体育运动竞赛的前面,创造性地进行技术、素质、活动能力的教学与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六、平时注重业务知识的积累和提高,提高自身的素质。

体育教师的素质包括许多方面,如文化素质、业务素质、自身的身体素质等多方面。只有通过刻苦的钻研,虚心的学习,积极的锻炼才能不断的提高自身的素质。这样无论是上课还是课间的体育训练、体育活动都能给人以一种健康的、向上的感觉,吸引学生能积极的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去。

七、要认真负责,自觉做好常规工作。

“德育之道,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由此可见,体育工作何等重要。因此,体育教师要抱着认真负责态度,根据教材内容和场地、器材、学生实际,备好课、写好教案,上课时安排好场地、布置好器材,积极勤恳地上好每一节课。

2017.3.18

第二篇:今天,我们怎样当老师

沙湖小学

徐科群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人,上学的时候就遇到了好老师,工作后又遇到了好领导、好同事。真的很感谢平日里同事的关心和帮助,也感谢校领导能给予年轻老师一次次的学习机会。

人们常说 “眼界决定境界”。 我想:首先我们要确立一种全新的思想,问问自己,我今天的工作究竟为了谁?广义上说是为了学生的成长,崛起的中华民族,而狭义的说就是为了自己能成为一名真正的老师。而老师唯有把工作时全部的精力和智慧献给学校的发展,才能获得自身的发展。下面我就谈谈我的一些浅见吧:

首先,我认为作为一名老师一定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因为在平时的生活中除了有工作中升学的压力,还要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褒贬不一的舆论。人们忽视了教师群体也是一些有着七情六欲的人,也需要物质与精神的需求。在这种状态下如何调压,我认为应该重新确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不要把学生当成自己的面子、牌子,而是自己的孩子。学生每天在学校学习、生活,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可是怎样的批评才能让学生虚心接受呢?

记得我刚做班主任的时候火气很大的,很容易在课堂上发脾气批评学生,有时弄得自己也很难堪下不了台,而且我发现这样批评学生,即使他表面上服气了实际上他只是摄于你做班主任的威严而心里不是真的服气。后来我在做班主任的过程中不断的反思和探索,也有了一些比较有效的“招数”。是为了更好的向前进攻!我们批评学生一个缺点的时候不妨先表扬她的三个优点,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捕捉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闪光点,但很可能你通过这个小小的闪光点可以挖掘出埋藏在他心里头的大金矿。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学家马卡连科曾经有这样一句话:“用放大镜看学生的优点,用缩小镜看学生的缺点”,我国著名的文学家刘心武先生在他的一篇作品中也有这样一句经典的话:“一个丑恶的罪犯也有他自己的心灵美!”我们的孩子再怎么调皮也不至于将他同罪犯等同起来吧?孩子们能感受到我们对他的一点信任和温情,他也是知道回报的。每当我感受到和孩子们的那份浓浓的师生情时,就让我对自己的这份工作越来越热爱,而且情有独钟。事实证明教师的爱不仅独特,而是魔力般的神奇。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 ”。也有

人说“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

今天的教师难当,今天的学生难教,这是大家的共识。如果仅仅只有爱,还远远不够。有人认为是信息化社会造成的,有人认为是教育大环境造成的,有人认为是启动实施新课程造成的,这一切我们都管不了。我们唯一的应对策略只能是,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充满教育智慧、充满教育激情、充满教育艺术,以走出教师工作的无奈和尴尬。比如有时我常给自己一点精神胜利法,告诫自己:我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高尚,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奉献,我选择了教师就是选择了用心去承受。承受学生给我带来的一切大麻烦和小麻烦。对待学生的态度和对待工作都不要太急躁。这样工作起来会更自然一些。自然了也就自如了,我想在自如的状态下工作,一定很自信。而一个人一旦充满了自信,再大的困难不是也不怕了么?

第二步:上好自己的课,让自己的课堂能够吸引学生。一位老师如能在自己的课堂上一展风采,学生必定会感受到你的魅力,为你折服。很多培训者都说最好的德育就是上好自己的文化课。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具备深厚的学科功底。在此基础上还要提高自己的教学常规艺术。那就要讲究自己上课时的语言艺术,要学会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进行教学。还应该注意课堂上教学节奏的调控艺术。我们在教学实施过程中,既要有波澜起伏的流程美,还要有水到渠成的衔接美。要重视教学的启发艺术和评价艺术。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赞扬学生的一切结论,鼓励和保持学生的一切创造欲望和尝试。

其次,第三步:一定要走专业化发展道路。作为教师必须树立终身教育的观念。教师并不是单纯的授业解惑者,学生也不是单纯的知识接纳者,师生应当都是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动参与者。通过师生的相互交流,讨论,总结,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所要学的知识,教师同样也能从学生那里学到自己尚未获取的知识。

特别是现在随着计算机、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出现,教师工作受到严重的冲击,稍不注意就落在学生的后面。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更应强调学生思维活动为主体,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过去都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操作学生看的教学活动方式,这种教育方式极大地遏制了少年儿童思维机能的发展,是创新教育的显形障碍,必须坚决清除。

我们每天面对着的是我们的学生,他们天真、可爱、充满生命的活力和幻想,他们对我们无限地信任和敬慕。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在对话和交流中,他们求知,他们长才,他们立志,他们成长,成为自立的个体,成为家庭的支柱,成为社会的栋梁。而我们每一位教师,除了岁月的流逝之外,没有失去任何东西,我们的知识在教学中更充实,我们的智慧在交流中更增长。我们付出了多少爱,得到的是更多的爱;我们对学生有多少理解,他们会给我们更多的理解。这就是我所认为的最大的成就和幸福吧。

我想,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更要主动地把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位置让给学生,把课堂教学活动的时间多分给学生使用,把课堂教学活动的内容多留给学生处理解决,教师做好组织设计、指导或点拨,主导者要让贤于主体者。这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本要求。总之,教师要设法让学生动起来,让学生的脑、口、眼、耳、手都动起来,这些部位动的次数多了,范围大了,便会使人的思维从量变发展质变,思维的运转质量越高,创新能力就会随之提高,创新精神就会随之形成并发挥作用。

现在教育手段飞速发展,若还是死搂着一本书加一本教案,两耳不闻窗外事,不要说和其他学科知识的整合,甚至连自己本学科的知识也落后或不全,甘当应试教育的遗老遗少,何谈为人师表。为此,现代教师必须走出一次性教育的误区,不失时机的进行二次教育以及终身教育,要加强继续教育,走专业化发展之路,不断完善自我,实现全面发展。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科学,科学的价值在于求真;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我们只要把信任和期待洒向每个学生,把关爱倾注于每次教学过程中,多俯身倾听学生的心声,就会赢得学生的信赖,难道离成为一名出色的老师还远吗?。

今天的教师,要做经师,更要做人师,所以我们要坚守“三个相信”: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相信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潜能,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功。

第三篇:《今天怎样当教师》读后感

沁水县土沃初中樊刘军 我是一名中学教师,也是一名中共党员,我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因此参加工作以后特别是加入中国共产党以来,我一直以“活到老学到老”为标准来要求自己,十几年来,我的脑海中时刻想着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做一名合格的教师?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学校、家庭、社会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面对着21世纪的中学生,做为教师的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才能当好教师呢?前段时间我有幸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著作《今天怎样当教师》,这给我指明了努力的方向,读了她的教育案例,我对今天怎样当教师又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我认为教师应该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良好的师德,对学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催化作用。我们教师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对学生要有慈母般的爱心,要有乐于奉献的精神,要有甘为人梯的精神,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家长满意的教师。热爱学生,这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好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作用。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爱,才会主动地、愉快地接受教育。陶行知曾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要用自己的爱去创造爱的氛围,从爱的氛围中教书育人。作为一个人民教师,负担着培养祖国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这就要求教师

要时时处处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良好的师德是教书育人的一种动力,每个教师都要努力把自己培养成为具有良好师德的人,才能完成"传道授业解惑"这一光荣而伟大的任务!

其次,在工作中,对待问题要学会理性的思考并进行分析。书中有一则案例讲的是一名老师帮助一个学习成绩差且没有兴趣的孩子培养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案例中,那名老师的耐性让人佩服,他真的是倾注了自己的爱给学生。感动之余我也扪心自问了一下,我真正做到喜欢每一个学生了吗?细细想来,对于后进生我做得还不够,虽然总会默默提醒自己要爱他们,但事实上跟给予优秀生的爱还是不完全一样的,爱中难免参杂了些许埋怨。当教了一遍又一遍后难免就会对后进生发起火来,跟案例中的教师相比我还差得远。细细品味王老师的话,不禁让我感慨万分,她说:“要区分职业的爱和私人的爱”,书中说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因为任何一个人爱的付出,都是有选择,有重点的,职业的爱是必须做到的,但私人的爱是无法强求的。教师就必须用教师的职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学生有困难时,在学生做错事时,在学生得到进步时,作为教师才能一视同仁的对待,教师的爱就是渗透在平时的点滴中,贯穿在学生成长的每一个阶段。在平凡的工作中付出自己的爱,这就是我们教师必须做到的职业的爱,王老师简单的几句话让我豁然开朗,我终于明白了,为人师者,必具一颗博爱心、平淡心、细心、耐心、恒心!

再次,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所谓“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深厚而扎实的专业知识。“给人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是不够的,这一桶水必须是活水源头”,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要不断更新、充实自己的知识,做到与时具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才能算是一名合格的人名教师。我们应知道,在知识更新异常迅速的今天,如果只满足于目前的知识,那就如逆水行舟,早晚要被社会所淘汰。教师只有具备了比较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透彻理解教材,深入浅出地讲解教材,不断地引导学生向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进步,成为一名受学生欢迎的好老师。

最后,教师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学生的脑力劳动中,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书,不是记住别人的思想,而是让学生本人进行思考,也就是说,进行生动的创造。”牢固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坚决摒弃一切落后的教学方法,改变不适于迅速提高教育水平的传统作法;对自己所教学的内容予以独立思考,大胆探索,创造性的运用先进的教学思想,让学生走向自主创新的学习之路,这样才能创新教育,发展教育。

第四篇:《今天怎样当教师》读后感

暑假中,我认真拜读了王晓春老师的著作《今天怎样当教师》,虽然书中的100个教育案例都是出自中小学校园,然而却关系到所有教育战线上的教师们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今天,我们应该怎么当教师?书中一言以蔽之:光有良好的师德是不够的,光激情燃烧是不行的,还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真正的专业水平。

要当好教师,要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在工作中,对待问题要多问“为什么”,学会理性的思考进行分析。下面对书中的一则案例发表自己的感触:下面对书中的一则关于教师的爱的案例发表自己的感触:

案例中讲的是一名老师帮助一个学习成绩差且没有兴趣的孩子培养兴趣,提高学习成绩的案例,案例中,那名老师的耐性让人佩服,他真的是倾注了自己的爱给学生。感动之余不仅想到,如果有人问我:“你会喜欢每一个学生吗?”在没有看书之前,我会不假思索的脱口而出:爱每一个孩子是教师的职责。这不正是经常教导我们的思想吗?要全身心的把爱无私的奉献给每一个孩子们?燃烧自己,照亮别人,不正是教师的职业精神吗?我们的教师行为是否与说的相一致?面对案例中的学生,自己是否能向那位老师那样耐心呢?这时我不禁想到了自己在看到成绩优秀同学那一字不差的作业时的心花怒放,和看到成绩较差同学那满是狼籍的作业时的怒火攻心,反省一下,我是否真的做到自己所说的爱每一个学生,真正做到一视同仁呢?细细品位王老师的点评,不禁让我感触颇深,她说:“要区分职业的爱和私人的爱”,书中说到:教师对学生的爱,应该主要是职业的爱,而不是私人的爱。因为任何一个人爱的付出,都是有选择,有重点的,“博爱”不仅会把人累死,更把教师的职责范围扩大。是啊,职业的爱是必须做到的,但私人的爱是无法强求的。教师就必须用教师的职业的爱去对待每一个孩子,在孩子有困难时,在孩子做错事时,在孩子得到进步时,作为教师才能一视同仁的对待,教师的爱就是渗透在平时的点滴中,贯穿在孩子成长的每一个阶段。简单的几句话让我豁然开朗。

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教师”这个极端的教育谎言像枷锁一样天天束缚着我,使我常常生活在自责和愧疚之中,使我天天怀

疑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我真的就认为我就是那个不会教的教师,否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学生不会学习呢。今天通过学习我才知道,它只是一种浪漫主义的宣传鼓励口号,而绝不是评价教师工作的客观标准。我们学校的一位老教师曾经说过说过一句“老师,是一份良心的工作。”是啊。学生是各种各样的,是一个个鲜活独立的个体,不可能要求他们一模一样的成长成才,但是我们可以用我们教师的爱促进他们成长,只要学生有所进步,哪怕只是与以前相比进步那么微不足道的一小点,都可以说是成功的,那我们就可以自豪的说,我是一名光荣的教师,我所做的的对得起的自己的良心。

老师们,让我们轻松上阵,用智慧教出趣味,用新观念育出不同的人才,快乐地生活,快乐地工作,做一个享受教育的阳光教师吧!

第五篇:《我怎样当老师》读后感

2017.2.10 王美玲

今年寒假在刘助理的要求下,我有幸拜读了叶圣陶先生的《我怎样当老师》。这本书汇编了叶老对国民教育一系列问题深邃的思考,是对中国教育的反思与总结,思考与感悟,更是对中国教育的期望与理想。

全书从以下六个层面集中呈现了叶老的现代教育思想精华:一教育与人生,教育以育人为主,着眼于整体人生;二教育与自我,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三教育方法,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四教育目的,受教育者的确跟种子一样;五教育实践,写作、阅读和鉴赏是语文教学的三个要素;六教师素养,教育工作者的全部工作就是为人师表。这本阐述了教育真谛,在诞下仍具教育和启示意义的经典之作帮助我正确认识教育,澄清思想上的迷雾;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教育实践方法,明确了教师应该如何做,尤其关于语文中的阅读和写作方法。

语文教学的创新教育,主要在培养学生在听、说、读、写的活动中,学会思考、善于思考,即初步学会并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表有新意的看法,说别人没有说过的话。叶圣陶先生也就是本着这-精神,根据他的教育实践和思考,提出了阅读创新教学模式和写作创新教学模式。

‚预习──讨论──练习‛是叶圣陶先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较为理想的阅读教学模式,其本身就是创新的产物,既是对中外先进教育理论的综合,又是他长期实践和思考的结晶。这一模式,贯穿了学生主体、老师主导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创性。

‚预习‛,叶圣陶先生认为,就是让学生‚独立阅读‛,给学生充分感知教材的自由。让学生通过‚多用心力‛来‚尝试‛,获得有价值的心理感受。预习是阅读训练的最主要的阶段,是自求了解的重要步骤。这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新性所不能或缺的。独立阅读为独立思考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是培植学生自悟意识和增加独创‚基因‛的最有效的方法。

‚讨论‛这是叶圣陶先生阅读教学模式的中心环节,是体现他阅读教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一步发动学生独立思考、独立阅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一步;是师生之间思维成果进行网络式的交流的形式。这种开放式的教学过程是有效地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掀起‚思想风暴‛的过程。在激烈的不同观点的交锋中,最容易迸发出创造性的火花。为此,他要求教师不要自先下结论,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不同意见,避免盲目信从,培养学生求异思维能力。

如何组织好讨论,叶圣陶先生对讨论中如何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作了较为具体的说明:如,教师如何切实引导,不流于形式,不走过场;如何提供讨论的要点或提纲;如何明确自己的身份,因势利导,引导学生敢想敢问,善想善问;特别是如何在讨论中正确把握教师的‚讲‛,等等。

当前,要抓好‚讨论‛这一环节首要的是要解放学生的思想,让他们敢于参加讨论;教师要不断地鼓励与诱导,让他们有成功感,乐于参加讨论;要巧作安

1 排,如,坚持讨论题的启发性和层次性,指导学生认真细致地准备,让学生善于参加讨论。

‚讨论‛既是学生由独立阅读转向集体阅读、探索知识的过程,又是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是在运用思维探索真理、解决问题的实践过程中积淀起来的。因此,阅读教学,如果放弃讨论这一环节,便是走‚老师讲,学生听‛的老路,便是只注意了由教师传授结论,忽视了探索与求取知识的过程。学生所得的仅是老师的结论,而没有经历自己获取知识的能力的训练,因而不可能有思维能力的培养。总之,从培养思维能力的角度来说,重要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获得知识的过程。将学生思维的发展禁锢在老师教读、知识传授的模式中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也是极为有害的。

‚练习‛,在叶圣陶先生看来,它是知识的迁移、思维能力的发展与巩国所不可或缺的环节。他认为,‚从知识到习行(即能力)不是一步就跨得过去的,中间还有一个努力历练的阶段‛,只有通过实践与历练,‚书本上的经验融化在我的生活里,才像吃东西吸收了营养长成新鲜的血肉‛。人的思维是可以改变的,思维能力是可以训练的。,全面训练。对于如何训练(听、说、读、写),他连提出了一些原则:‚必须讲求方法‛,‚态度要认真‛,‚要严格训练,一丝不苟‛,‚要锲而不舍,乃克奏效‛,等等。

‚应需──写生──自改‛,这是叶圣陶先生着重论述的写作创新教学的一种模式。其本质就是要在认真阅读范文的基础上,从学生的实际生活的需要出发,如实地创造性地写出事物的本来面貌,而且要通过自己来修改,使表达的更加准确与生动,并通过这一过程,有效地培养创新思维的能力。

‚应需‛,即作文要‚练习与应需相统一‛, ‚以用为主‛,就最能够如实地表现与反映实际生活,也最能让学生对自己所面对的生活,用自己的眼光来观察,用自己的头脑来思考,用自己的心灵来感受,这样,就能写出有特色有个性的文章来。

‚写生‛,即要学生写生活,写活生生的事物。少临摹,不摹仿,尤其不能抄袭。实际生活对学生来说最为真切,写起来得心应手,内容具体生动,表达情感丰妙。为此叶老给教师提出了三个要求:

一、设法引导学生,既要多多容受,又不能因袭程式。可以借鉴而不可模仿。要学生用独创的语言,写出自己独特的心灵感受。在写作中只要学生能把当时的‚真、切、深、透‛的东西,毫不走样地表达出来,就是有了创造性。

二、要求作文教学要切合学生实际,要体现‚写生‛和创新的要求。提倡学生坚持写日记。

三、要求教师走出作文审题的误区。

‚自改‛,就是把作文修改的权力还给学生,‚教师只指出习作的主要缺点让学生自己修改‛。因为,写作训练归根到底是思维训练。学生自己的作文别人并不一定知道你是怎么想的。只有学生自己来修改,去掉多余的话,对于必须说的要改得更加完整、确切、周密,让人读来更容易明白,更乐意接受。这样,看起来是修改文字,选择词语,推敲句式,实际上是修改原来的意思,把自己的

2 想法,表达得更加贴切,这就是思维训练。在语文训练方面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只有在这样的具体的修改实践中才能培养起来。当然,学生自改,离不开两条,一是认真阅读为基础,二是教师指导为前提。

叶圣陶先生极力反对把学生看作‚空瓶子‛,主张把学生看成‚生活体‛,要相信他们有主动学习、消化、吸收的需要和能力。教师要采取‚启发、诱导、熏陶‛的方法,指导和帮助他们自学、自悟。他一再倡导‚教师之为教,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很明显,只有老师‚相机诱导‛,才能使学生‚运其才智‛,‚开领悟之源‛。又说‚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卒底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这说明,教师之‚导‛也非易事,必须千方百计来调动学生的思维,开启学生智力,发展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终而达到‚自求‛‚自悟‛和自己‚发现‛的目的。对于学生来说,那就要充分发挥主体性和主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多动天君,独立思考,不依赖老师,坚持自学,善于自学。要做到‚真知‛‚真能‛,叶老认为必须有具体的方法,那就是自己会‚参考,分析,比较,演绎,归纳,涵泳,体味‛。这样,便能逐渐进入‚疑难能自决,是非能自辩,斗争能自奋,高精能自探‛的境界,就是‚不需要教‛的境界,也就是学生锻炼与培植创新意识、思维、能力的过程,并达到了应有的水平与程度。同时要注意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学业负担。

一个人能走多远,看他与谁同行,一个人有多优秀,看他有什么人指点,一个人有多成功,看他与什么人相伴。教育要干什么?正如叶老说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好习惯‛,多简洁,多准确,多可行,多精辟的论述。习惯成就未来。在1941年8月23日发表的《如果我当教师》这篇文章中(P8~15),叶圣陶先生通过假设,从小学教师、中学教师、大学教师三个教育层面,对于教师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小学,教师要用爱心培养学生的习惯,从细微的小事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中学,教师要认真踏实、持之以恒的帮助学生习惯的养成;大学,教师对知识、学问要有自己的见解、心得。这引发的是对自己教学工作的思考,在自己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中,有着太多的不足和太多的缺憾。学生习惯的养成问题,一直困扰着自己,平常也没少下劲,但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把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当做常态工作、中心工作来抓,没有做到持之以恒。叶圣陶先生说‚学校教育应当使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其中蕴含的道理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和学习的能力。这些,才是受教育者一辈子受用的东西!有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就是学会了做人;学会了做人,才能是合格的公民。今后要把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放在班主任工作的首位。利用一切机会和教育时机,狠抓学生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卫生习惯、文明习惯的养成,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增长一辈子受用的习惯。

感谢叶圣陶先生的《我怎样当老师》,它对我的教育教学工作有很大的启发,

3 使我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新的、深层次的认识,今后我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把学生放在第一位。书中把受教育者比作种子,确是很贴切的,种子要发芽必需要有适宜的土壤、水分、光照、温度等等,所以要想使学生能茁壮成长,我们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教师要相信每位学生都有其自己的天赋、才能、兴趣和力量,相信每个学生的心灵都愿意接受美好的事物。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把创造还给学生,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把精神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二、培养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叶老认为‚教育‛一词,有一句话概括即‚养成好习惯‛。他认为能使才性发展的是好习惯,能把事情做得妥善的是好习惯,能使公众得到福利的是好习惯。简单地说就是让学生在做人做事上获得积极的、有益的经验,并用以指导他的生活。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成为对社会有益的健全的公民。叶老认为要想使学生养成好习惯必须从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上养成,而这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中必然要有老师的示范作用在里面的。凡是希望学生去实践的,教师一定要实践,凡是劝戒学生不要做的,教师自己坚决不做。

三、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从爱出发。教师要对学生有爱心,耐心和责任心;积极营造爱的氛围,学生才能体验和感受到爱的存在,沐浴若爱的阳光,享受被爱的欢乐和幸福。

四、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拒绝灌输式教学。除了拥有丰富的学识,还要掌握和擅长利用灵活恰当的教授方法,将枯燥化为灵动,将无趣化为吸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要让学生完全的吸收,掌握,并能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学习生活中加以利用,成为其日后学习工作生活中的重要手段。

五、引导学生自学,创新思维。让学生学会自己动脑,培养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判断的能力。学生自己能想得通的,能理解的,就不必教了。而当学生想不通,说不清的时候,学生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时再加以指点,学生就会印象深刻。

六、以身作则,做学生的典范。无数教育实践证明,一个品德高尚、专业精湛、举止有礼、仪表端庄,处处为人师表的教师必然在学生中享有崇高的威信,他的教育教学活动也必然能得以顺利地开展,取得良好的预期效果。

总之,从《我怎样当老师》这本书中既看到老师的辛苦和责任,又看到了老师的快乐和意义,同时,还学到了教育的原则与智慧。我会时刻谨记叶老的教导:把学生当做一个完整的独立的个体,一个有思想有尊严的人来看待;树立为学生服务的观念,以学生的学为主体,想方设法来帮助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在教育过程中,转变授课方式,融洽师生关系,研究学生心理,探索教育规律,不断进行教学改革。

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交通文明志愿服务总结下一篇:教务处实践科工作总结

热门文章

今天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