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美人导学案答案

2022-08-11

第一篇:虞美人导学案答案

《虞美人》导学案答案

【自主探究】

1、找出文章中的主旨句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作者是如何表现愁情的? (1)“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事物,作者为什么希望它结束呢?

明确:它的确是美好的事物,然而随着词人身份地位的改变,这些美好的事物也将在词人的心里改变颜色。原来锦衣玉食,如花宫女朝歌夜弦伴着的“春花秋月”般的生活只能徒增一个“阶下囚”的无限悲伤,这样美好的事物不如结束才好。

手法: 对比、虚实结合 (2)“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明确:“往事”的内容很丰富,可以泛指他做帝王时的一切活动。如后宫佳丽的簇拥,高坐庙堂、万首称臣的尊严及为所欲为的自由感等。

在往事之叹中,其实暗含着今昔 对比 (手法) (3)“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认得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止步。

(4)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最后两句词。

最后两句词的妙处在于把抽象的感情形象化。词人运用比喻和设问的手法,化无形为有形,表达了其愁思恰如春水汪洋恣肆,又如春水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第二篇:《虞美人》导学案教师版

紫琅中学语文学科导学案

【课

题】:虞美人 【备 课 组】:高一语文 【主 备 人】:钟海英 【审 核 人】:顾美娟 【备课时间】:2010-5-23 【教学目标】1.能说出本词所体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能就这种感情作出恰当的评价。

2.能说出作者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来表达这种思想感情的。 3.能入情入境地诵读并背诵全词。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意象意境。 【教学课时】:1课时 【知识积累】 〖关于词〗

1、 词是韵文文体之一,萌芽于隋唐,兴于晚唐五代,极盛于宋。

2、词本来是为配乐歌唱而写的诗,所以又被称为曲词、曲子词、乐府、歌曲、乐章、琴趣等;后逐渐与音乐分离路,成为诗的别体,所以又被称作诗余;因其句式长短不齐,故也称长短句。

3、 由于词是配乐歌唱的,所以每首词都有或至少曾经有过一个乐谱,属于某种词调。每种词调有一个名称,这个名称就叫词牌。按照词调作词称为“倚声”或“填词”。常见的词牌名有:满江红、摸鱼儿、西江月、卜算子、水调歌头、扬州慢、声声慢、浣溪沙、苏幕遮、菩萨蛮、念奴娇、虞美人、浪淘沙、如梦令、雨霖铃、永遇乐、沁园春„„

4、词按字数分为小令、中调、长调。小令在58字以内,中调在59-90字,长调在91字以上。 词调中少数小令不分段称为“单调”;大部分词调分成两段,甚至三段、四段,分别称为“双调”“三叠”“四叠”。学术语为“片”或“阕”。一首词的两段分别称上、下片或上、下阕。

5、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气势豪放,意境雄浑,充满豪情壮志,如苏轼和辛弃疾。婉约派语言清丽含蓄,感情婉转缠绵,情调或轻松活泼,或婉约细腻,如柳永、李清照。(东坡在玉堂,有幕士善歌,因问:“我词何如柳七?”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执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关于李煜〗失败的君王:李煜(937-978),五代时南唐国主。精于书画,谙于音律,工于诗文,尤以词著名,词尤为五代之冠,后世称其为李后主。宋兵破金陵,李煜出降,被囚汴京,“日夕只以眼泪洗面”。他在被俘两年后写了《虞美人》一词,相传他作此词后命歌伎在七夕之夜反复吟唱,宋太宗知此事后,立即赐酒将他毒死。

杰出的词人:李煜的前期作品大都描写宫中享乐生活,风格柔靡。 后期则抒写一个亡国之君独特的生活与感受,抒发了深沉的故国之思、亡国之恨,形象鲜明,语言清丽,意境阔大,有大家气概,开后世豪放派之先。“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王国维《人间词话》) 〖关于词牌〗

虞美人:词牌名。来历:《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 虞兮虞兮奈若何! 美人虞姬和之:汉军已略地, 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在四面楚歌中,项羽拔剑自刎,虞姬亦拔剑自刎。后来,虞姬血染之地,长出一 1 种鲜红的花,后人为了纪念她,便把这种花叫做“虞美人”。故,此词牌源于此也。

【活动一】听读、自读、齐读这首词,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小组讨论,用优美的语言重新描述这首词所写的内容。(教师点名两个小组交流翻译情况)

翻译:美好的时光流逝多少了?往事都不记得了。昨夜(软禁我的)小楼又刮起了东风,可是不堪回首明月耀下的惜日都城。故国雕饰着的栏杆和白玉台阶应该还在,只是宫女的容颜再也不红润了。你要是问我能有多少愁?正象那向东流去的一江春水那样绵延不断,推排不尽啊。

【活动二】再读这首词,分小组讨论如下问题,小组成员互相补充,达成一致。

1、春花秋月何时了?住事知多少。 原是代表美好的事物的“春花秋月”,作者为什么希望它早点结束呢?“往事知多少”作者会想起哪些往事呢?

——怕触景伤怀,想起往事。这是以乐景衬哀情。快乐的往事:物质层面: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等;精神层面: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又”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写“月”有什么含义?

——岁月如梭,光阴似箭,转眼又是一年,季节变化引起作者无限感慨:春有再来,循环无际,而生命短暂,复国无望。“月夜”引人联想,愁绪无限啊。

3、想一想:本词两次提到“月”这个意象? “月”具备什么特殊含义?试举出带“月”的诗词名句。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我寄愁心与明月。”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月”在词中的特殊含义:怀念故乡、怀念亲人、怀念故国 。

4、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雕栏玉砌应犹在”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心理活动?“朱颜”的含义有哪些?只是表达什么感情?

——“雕栏玉砌”是作者过去生活的象征,国破家亡,江山变色,悔恨、追思、悲慨。 想当年,后宫佳丽三千,眉如墨画,面如桃花,目如秋波,轻歌曼舞,逍遥自在。而如今,容颜凋零,形容枯槁。(朱颜也包括“雕栏玉砌”中的红颜色)

朱颜指:后宫佳丽的容颜 作者自己的容颜 国家的容颜。 “只是”表达的思想感情:今非昔比,物是人非。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这里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情感?

——设问、夸张、比喻。比喻,把无形的愁绪化为有形的江水,抽象的感情形象化,生动感人。读着这一千古名句,令人想像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词人此刻仿佛回到了他的故都金陵,站在城上望着浩荡东流的长江,觉得自己的愁情简直跟这江水一样,无时无刻不在翻波涌浪地流向东海。这种写法,跟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长”一样,把抽象的愁情形象化,可以确切地感受到作者感情的深度。

6、在前六句中哪些词是在写“宇宙的永恒不变”?哪些词是在写“人生之短暂无常”?

2 何时了 又东风 应犹在 (宇宙之永恒不变) 知多少 不堪回首 朱颜改 (人生之短暂无常)

7、哪个字是这首词的“词眼”?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愁”字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是这首词的名句,也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其意为:问君究竟有多少愁苦?正像那滚滚江水向东流去 修辞上,采用比喻、设问、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江水的特点:水多、流急、无穷无尽。表现作者的愁深厚而强烈,这样就化抽象为具体,把抽象的感情形象的表达出来。

8、请举出其他写“愁”的名句(教师让学生找出写法相同的讲评一两句即可) 1.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2.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 3.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李清照) 4. 愁情不断如春水。(寇准) 5.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 6.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成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 7.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李白) 8.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 9.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 10.离愁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黄庭坚) 【活动三】各小组抽签展示以上讨论题。教师根据班级情况或点评或请其他小组补充或请另外小组评价。

【教师小结】本词以问起,以答结。以绝望起,以绝望结感情似未变,读来却觉得绝望更深更重。

思想感情:表达了一个亡国之君的故国之思。 艺术特色:1.以乐衬哀

2.以特定的意象表达自己的情感 3.对比、比喻、夸张 4.抽象内容具体化 感情基调:低沉、凄凉——“愁”

【课堂作业】这首词创设了哪些意象?表现了怎样的意境?所表达的情感有何特点?

意象: 春花 秋月 小楼 雕栏 玉砌 江水

意境:深远开阔

情感:真挚沉郁

第三篇:《虞美人》导学案Microsoft Word 文档

高二选修导学案系列——《虞美人》

《虞美人》导学案

年级:高二

编写:文

审定:高二语文备课组

日期:2014-12 【学习目标】

1、 了解词的背景及词的相关知识;

2、把握诗人的感情,掌握本词的艺术特色, 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3、 当堂背诵本词。 【学习重点难点】

1、把握诗人的感情。

2、掌握本词的艺术特色

3、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学习方法】

阅读诗歌常用方法:

(1)诵读涵咏;

(2)知人论世;

(3)入情入境。 【自主学习】

1、词的基本知识

“词”又称“诗余”、“曲子词”、“长短句”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一的诗体。

词在形式上的特点是“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 通俗一点就是填词必须按固定的词牌,一个词牌之下的所有的词都有固定的句数,且每个句子的字数也是确定的,且在押韵上也有固定的要求!如《蝶恋花》都是上下两片,每片5句,第一句和第

四、五句均为7个字,而第二句是4个字,第三句5个字,每片30个字,每首词是60字。词一般分为两段,一段就是一个乐段,叫“片”或“阕”。分两片的词最为常见。

词按字数的多少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58字以内为小令,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则为长调。

2、作者简介李煜

李煜,世称南唐李后主,人多称之为李后主,他是五代最有成就的词人。李煜的前半生,是南唐的国君,过着奢华的生活。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表现宫廷生活、男女恋情或者离愁别恨。亡国后,词多数是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虞美人》就是其中最为著名的一首。

3、字音

虞( )美人 雕( )栏玉砌( )

一、导入:法国作家缪塞尔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二、诵读:有感情地朗读两首词,体会作者的情感。欣赏歌曲《虞美人》,课本第48页。品读诗歌

虞美人 李 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学子凡语:时间太瘦,而我们的指缝太宽。——240班第一学习小组

高二选修导学案系列——《虞美人》

三、【合作探究】

1、请问,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根据这首词,再结合李煜的生平,看看李煜到底有哪些愁?

2、上片中作者写了哪些自然景物?“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3、“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明确: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手法?请同学们赏析这一名句

【拓展延伸】

1、 有人评价,李煜因为两个“东”字丢了性命。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说明理由

学子凡语:时间太瘦,而我们的指缝太宽。——240班第一学习小组

高二选修导学案系列——《虞美人》

【当堂检测】

1、背诵本词。

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

浪淘沙①李煜

帘外雨潺潺,②春意阑珊。③ 罗衾不耐五更寒。④

梦里不知身是客,⑤一晌贪欢。⑥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注: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又名《浪淘沙令》、《卖花声》等。唐人多用七言绝句入曲,南唐李煜始演为长短句。双调,五十四字(宋人有稍作增减者),平韵,此调又由柳永、周邦彦演为长调《浪淘沙漫》,是别格。 ②潺潺:形容雨声。

③阑珊:衰残。一作“将阑”。 ④罗衾(音亲):绸被子。不耐:受不了。一作“不暖”。 ⑤身是客:指被拘汴京,形同囚徒。 ⑥一晌(音赏):一会儿,片刻。贪欢:指贪恋梦境中的欢乐

赏析:这首词是李煜降宋后被掳到汴京软禁时所作的,表达了对故国、家园和往日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思,反映出词人从一国之君沦为阶下之囚的凄凉心境。

上阕两句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梦里暂时忘却了俘虏的身份,贪恋着片刻的欢愉。但美梦易醒,帘外潺潺春雨、阵阵春寒惊醒了美梦,使词人重又回到了真实人生的凄凉景况中来。梦里梦外的巨大反差其实也是今昔两种生活的对比,是作为一国之君和阶下之囚的对比。写梦中之“欢”,谁知梦中越欢,梦醒越苦;不着悲、愁等字眼,但悲苦之情可以想见。李清照在《声声慢》中这样写“雨”:“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愁情毕现。“帘外雨潺潺”,这雨似乎更是词人心间下起的泪雨;“春意阑珊”,春光无限好,可是已经衰残了,就象美好的“往事”一去难返;“罗衾不耐五更寒”,禁不住的寒意,不仅来自自然界,更来自凄凉孤冷的内心世界。李煜《菩萨蛮》词有句:“故国梦重归,觉来双泪垂。”所写情事与此差同,但此处表达情感更显委婉含蓄。

“独自暮凭栏,无限江山”,“莫”一作“暮”。“莫凭栏”是说不要凭栏,因为凭栏而望故国江山,会引起无限伤感,令人无以面对;“暮凭栏”意谓暮色苍茫中凭栏远眺,想起江山易主,无限往事,“暮”也暗指词人人生之暮。两说都可通。李商隐曾在《无题》诗中写下“相见时难别亦难”,表达了人们普遍的情感。降宋后被掳到汴京,告别旧都金陵是多么难舍难离,《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中“最是仓皇辞庙日”一句表达的正是这种情感。这里却说“别时容易”,可见“容易”是为了突出一别之后再见之难;“见时难”似也包含着好景难再,韶华已逝的感慨。“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就象水自长流、花自飘落,春天自要归去,人生的春天也已完结,一“去”字包含了多少留恋、惋惜、哀痛和沧桑。昔日人上君的地位和今日阶下囚的遭遇就象一个天上、一个人间般遥不可及。“天上人间”暗指今昔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际遇。一说“天上人间”是个偏正短语,语出白居易《长恨歌》:“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意谓天上的人间,用在这里暗指自己来日无多,“天上人间”便是最后的归宿。

这首词表达惨痛欲绝的国破家亡的情感,真可谓“语语沉痛,字字泪珠,以歌当哭,千古哀音”。词的格调悲壮,意境深远,突破了花间词派的风格。 回答问题:

《虞美人》和《浪淘沙》各抒发了这样的个人情感?又分别说出了哪些人生共通的体验?

学子凡语:时间太瘦,而我们的指缝太宽。——240班第一学习小组

高二选修导学案系列——《虞美人》

《虞美人》答案 合作模块

1、请问,文中哪个词可以概括全文的感情? 明确:愁

2、根据这首词,再结合李煜的生平,看看李煜到底有哪些愁?

亡国之恨、往事之叹、离家之痛,思家之苦,真是“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3、.上片中作者写了哪些自然景物?“春花秋月”本来是美好的事物,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春花秋月、东风、月明 以乐景衬哀情,李煜降宋后被封为违命侯,过着囚徒般的生活,他对人生已经绝望,所以看到年年花开,岁岁月圆的美景觉得无尽无休反而觉得太烦。

4、“往事知多少”中的“往事”具体指什么?换句话说,李煜到底在怀念什么? 学生讨论的直接结果可能是锦衣玉食、后宫佳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尊荣等等,更可引导他们从精神层面上思考,诸如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等等。

5、“小楼昨夜又东风”中的“又”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又东风”点明他归宋后又过了一年,时光在不断流逝,与开头句照应。季节的变化引起他的无限感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6、 前六句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运用对比手法。全词紧紧围绕着永恒和短暂的对比来写,用永恒不变的自然之物:春花秋月、小楼东风、雕栏玉砌,与往事、故国、朱颜等所代表的短暂无常的人生相对比。写出了词人作为一位亡国之君面对物是人非,复国之梦难圆的无限怅恨之情。

7、“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运用了什么样的艺术表现手法?请同学们赏析这一名句

这是以水喻愁的名句,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这9个字,确实把感情在升腾流动中的深度和力度表达出来了,并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人生啊人生,不就意味着无穷无尽的愁苦吗?这两句充满悲恨激楚的感情色彩,其感情之深厚强烈,真如滔滔江水,大有不顾一切、冲决而出之势。诗人这种纯真深挚感情的全心倾注,让他为此付出了生命,但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这样的不朽篇章。 探究模块

同意。两个“东”字集中体现了李煜的故国之思,一个亡国之君念念不忘他过去的美好生活。是胜利者所不能容忍的,自然会招来杀身之祸。

作为一个词人有赤子之心是好事,但是作为一个亡国之君身陷囹圄的处境,就不能那样把自己思想感情赤裸裸的表现出来。我想虞美人能成为千古绝唱就是因为词人是用鲜血来写的吧,太表现自己的感情了。所以有人对他的评价是:身处国主之尊,偏怀赤子只情;身陷囹圄之中,却又不忌言辞。

《虞美人》主要抒发词人对屈辱的囚徒生活的无比厌烦和满腔愁绪;《浪淘沙》主要抒发词人对故国江山的无比眷恋和对国破家亡的千古憾恨。《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所表达的物是人非的感慨,“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所表现的绵绵不绝的愁绪,《浪淘沙》中,“梦里不知身是客”所表达的梦醒之间身份错位的漂泊无依之感,“别时容易见时难”所表达的离别之痛,“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所表达的繁华不再、人生无常的无奈,都是人生共通的体验。

学子凡语:时间太瘦,而我们的指缝太宽。——240班第一学习小组

第四篇:《雪》导学案答案

《雪》师生共用导学案

课 型:讲读课 执笔:徐春红 备课时间:20

15、

3、19 学习时间: 班级: 姓 名: 【学习目标】

1、品析文中的两幅雪景图,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章借景抒情的表达技巧。

3、学习作者敢于直面惨淡人生,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学习重点、难点】

1、文章象征手法的运用。

2、渗透在形象背后的思想和情感。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我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2、背景介绍:1924年,作者生活的北京正处在段祺瑞政府的统治之下。面对昏暗沉闷的社会,鲁迅的心情异常苦闷。12月30日,一场大雪铺天盖地而下,于是,作者创作了这篇充满诗情画意而又富有哲理的散文诗《雪》。 【预习导学】

1、熟读课文,标出段序,并给下列画线字注音。

磬口( ) 忙碌( ) 粉奁( ) 灼灼( ) 嘻笑( ) 褪尽( ) 朔方( ) 凛冽( )( ) 粘结( ) 粘连 ( ) 旋转( )( ) 旋风( )

2、整体感悟:

⑴、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哪两个地方的雪景?各有什么特点?

⑵、你觉得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

【合作探究】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细致地描写了江南的雪? 2.作者用什么写法来描绘朔方的飞雪的?南方的雪与北方的雪各有什么含义?

3、鲁迅从来写文章都惜墨如金,而这篇散文诗他却用较多的笔墨描写塑雪罗汉的形象,你是怎样理解的?

4.语句品析

(1) 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

(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

(3) 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

2

【拓展延伸】

1、写出两句鲁迅的名言警句。

2、欣赏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3、学鲁迅

读点鲁迅,你的生活将充满活力;

读点鲁迅,你的生活将感到充实;

读点鲁迅,你将坦荡荡地做个堂堂正正的人.

——江天《民族灵魂鲁迅·读点鲁迅》

【板书设计】

滋润美艳 江南

雪 (鲁迅) 奋斗的激情

孤独顽强 朔方

【达标检测】见练习册“当堂达标”。 【教(学)后记】

3

参考答案

2、整体感悟 ⑴南方的雪和北方的雪

南方:滋润美艳之至 北方:永远如粉、如沙

⑵表达了作者对朔方的雪的独立张扬的个性和斗争献身精神的赞颂之情,同时也暗含了作者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在悲壮的战斗中得到升华的战斗精神。 【合作探究】

1、(1)是以暖国的雨的“单调”来反衬雪花的“灿烂”。

(2)是直接写雪的质地、颜色、“滋润美艳”,犹如充满青春的壮健少女的皮肤。 (3)是以雪野中的花草,特别细写了花的不同种类、多样形状和各种颜色,衬托雪的美丽。

(4)是幻想蜜蜂在雪野中“忙碌地飞着”,“嗡嗡地闹着”。

2、用对比的写法写朔方的雪。南方的雪象征着美好的生活,北方的雪象征着奋进、抗争、顽强不屈的精神

3、雪罗汉是江南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是美的象征。但是它却很快消融,让作者感到江南雪的美好是值得留恋的。这样的描写还自然引出对下文对朔方的雪的壮美的描述和歌颂。

4、①“冰冷的”“坚硬的”强调雪的不屈精神,而这种精神是“灿烂的”,是最值得赞赏的。

②作者赞美江南的雪“可是滋润美艳之至了”,它蕴含着“青春的消息”,它如同那“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青春”“处子”都是最富有生命力的状态,这里是指江南的雪蕴育着生命,是与轻柔和缓的境界相联系的。

③北方的雪的特质之一是孤独,在这里朔方的雪是雨死掉之后的“新生”,是一种升华,是凝聚了所有坚强内核的“精魂”。

第五篇:《囚绿记》导学案答案

【学习过程】

一、基础知识积累

1、读课文,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 给下列生字注音。

陆蠡(lǐ)嵌(qiàn)着 孔隙(xì)瞥(piē)见 涸(hé)辙 移徙(xǐ) 纤(xiān)细

揠(yà)苗助长

淅沥(xī lì) 婆娑(suō)葱茏(lóng)

猗(yī)郁

蕈菌(xùn jùn)

2、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⑴揠苗助长:比喻违反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坏事。也说拔苗助长。 ⑵淅沥:象声词,形容轻微的风声、雨声、落叶声等。

⑶婆娑:盘旋(多指舞蹈)⑷葱茏:(草木)青翠茂盛。⑸猗郁:茂盛的样子。

3、同义词辨析 固执 顽固

两个词都可做形容词,都有坚持、不肯改变的意思。主要区别:“固执”指坚持己见,不肯改变。常形容人的性格、言语、行为等,可以做动词用,如:固执己见。“顽固”为贬义词,程度比“固执”深:①指思想保守,不愿意接受新鲜事物,如:顽固守旧,顽固不化。②指在政治立场上坚持错误,不肯改变,如:顽固分子。③不易制伏或改变,如:这种病很顽固,要根治不容易。“顽固”没有动词用法。 本课例句:“虽则我恼怒它的固执,无亲热,我仍旧不放走它。”

二、整体感知

1、释题《囚绿记》中的标题能给我们带来哪些信息?

答:“囚绿”说明把绿色囚禁起来。“记”说明这是一篇叙事性散文。

2、划分文章结构层次,并在下面的括号中各填入一个动词,构成全文完整的结构示意图。

(1-4)寻绿(5-7)观绿(8-12)囚绿(13) 释绿

(14)怀绿

3、复述作者“囚绿”的经过。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①作者为什么囚绿?(因为他爱绿)②他把绿“囚”牢了吗?(没有,他后来把绿释放了)③离开了绿,他对绿的感情又是什么样的呢?(他对绿充满了思念)

三、重点分析和解读

1、默读第一部分——寻绿 (1)“ 这是去年夏间的事情。” 一句话自成一段,有什么作用?(说明这件事情让我难忘。)(2)为什么要详细介绍寓所?(突出其简陋、炎热的特点)

(3)“我怀着满足而喜悦的心情占有它,那是有一个小小的理由”有什么作用?(留下悬念,自然的引起下文。)(4)提问:谁能找出屋子如此简陋,但作者毫不犹

- 1

4、第四部分——放绿 (1)、卢沟桥事件发生了,点明了写作背景。“临行时我珍重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意味着什么? (“体现了作者发自内心的对自由和光明的呼唤!)(2)“我把瘦黄的枝叶放在原来的位置上,向它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 体现了作者什么心愿?(抒发了作者祝愿天下所有向往光明和自由的人得到光明。)

5、第五部分——怀绿

(14)“怀绿”,意味着什么?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日寇铁蹄下的同胞的惦念与牵挂!

(板书 怀绿——惦念牵挂)

四、合作探究

1、文章自始自终紧扣一个“绿”字,从寻绿到怀绿,这个过程与作者的感情有什么联系?

答:每一个意念与行动都体现着作者对绿的爱。文章的最后,作者向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一株常春藤“致诚意的祝福,愿它繁茂苍绿”,一年后还在怀念并盼望再见,曲折有致地表现了对绿色生命的热爱。每一步都有感情的深化,一浪又一浪地把爱绿色生命的心潮向前推进。

2、课文既然划分为寻绿、观绿、囚绿、释绿和怀绿五个层次,可为什么作者给文章命名“囚绿记”?

答:选定“囚绿”来给文章命名,这与文章想要表现的主题有关。文章的五个层次中,“囚绿”写绿枝条最艰难的状况,这暗示着艰难的国运家运;“囚绿”表明作者复杂的心情,这是在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大举侵略我国领土的时代背景下,作者的内心极度痛苦和精神上坚决反抗的反映。(导出板书 顽强抗争)

3、作者笔下的绿枝有怎样的性格特点呢? 答:作者描写绿枝条,一半是写实景实情,一半是带着感情与想象。它具有美的特点,“伸开柔软的卷须”“舒开折叠着的嫩叶”,下雨时带着“淅沥的声音,婆娑的摆舞”;它是青春、爱和幸福的象征,就像作者说的,“我要借绿色来比喻葱茏的爱和幸福,我要借绿色来比喻猗郁的年华”;它是柔弱的、离开阳光就“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它是倔强的、坚贞的。 “它的尖端总是朝着窗外的方向。甚至于一枚细叶,一茎卷须,都朝原来的方向。植物是多固执啊!”它是 “永不屈服黑暗的囚人”。这些特点既有现实依据,又有作者的美化、拟人化的加工。作者是把绿枝条当作人来写的。

4、绿枝条日见憔损,“我”却不愿意开释它,如何理解这种魔念?

答:文章写出了绿枝条日见憔损的过程:“它渐渐失去了青苍的颜色,变成柔绿,变成嫩黄,枝条变成细瘦,变成娇弱,好像病了的孩子。”写的非常细致逼真。

- 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悦纳自己完善自我下一篇:云南讲武堂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