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对策论文

2022-04-28

评职称或毕业的时候,都会遇到论文的烦恼,为此精选了《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对策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创新,其实施对提高我国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加强领导干部廉政建设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由于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开展的时间不长,在实施过程中还存着诸多问题。本文从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的重要性出发,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建议。

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对策论文 篇1:

论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与对策

【文章摘要】

本文主要针对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行深入的研究,从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概述进行分析,针对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解决对策,进而促进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发展。

【关键词】

问题;对策;经济责任审计

1 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概述

1.1 经济责任审计的定义

所谓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对企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在任期内所承担与履行责任情况的审计,分为狭义与广义两种。狭义的经济责任审计是指明确指出我国一些企事业单位与国家机构法定代表人或者是领导人所承担与履行责任情况的审计,包括了法定代表人或者是领导人在任期间与离任期间的审计工作,范围较窄。而广义的经济责任审计而范围较广,包括一切的审计。本文主要论述的是广义的经济责任审计。

1.2 经济责任审计的特点

经济责任审计的目的就是明确法定代表人或者是领导人在任期间所承担的责任。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事后审计行为,是对法定代表人或者是领导人在任期间所承担与履行责任情况的一种审计;二经济责任审计具有一定的指定性,即审计的对象、内容、范围比较明确;三经济责任审计不仅起到对审计对象的评价,同时对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

1.3 经济责任审计的意义

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领导干部工作效率,形成良好工作作风,进而实现为服务社会宗旨。经济责任审计具有以下意义:一有利于做好领导干部的清政廉洁工作。经济责任审计对领导人在任期间的工作情况进行审计,包括领导在任期间的纪律是否严明、是否存在道德作风以及社会腐败之风等问题,从而可以有效提高领导干部在任期间做好清政廉洁工作,努力为人们做实事、做好事,服务于人民群众;二有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责任与义务。经济责任审计可以真实反映出领导干部在任期间的工作情况与成绩,有效明确现任与前任领导干部所承担的职责,进而有效提高领导干部的责任与义务;三有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可以有效提出领导干部在任期间存在的问题,指出领导干部在任期间是否有不合法行为,进而可以有效提高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四可以有效做好领导干部的考核工作。通过对领导干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一方面可以给领导干部的提拔提供有效依据,另一方面有利于为国家发现人才。

2 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存在着一些问题,严重影响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应当引起党和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2.1 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

可以说,经济责任审计的主要影响因素就是人员素质问题。在现在的经济责任审计组织中,具有一定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的人员数量较少,大多数人员不是个人素质不高,无法满足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尤其是在实际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我国经济责任审计人专业知识不够,很难胜任繁琐、复杂的审计问题,常常是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进行工作。除此之外,我国经济责任审计人员还存在着一定的职业道德问题,可以说职业道德问题,是我国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最大难题。

2.2 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与定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由于对经济责任审计的认识与定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导致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存在以下问题:(1)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对工作过高期望,增加了审计工作的风险性;(2)经济责任审计人员超越了工作的职责范围,造成审计工作具在一定的法律内险性。因此作为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应认真做事、慎重考虑,不应将事情扩大化,产生畏惧的心理,导致审计工作变得被动。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与定位存在着差异性,严重制约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影响着经济责任审计相关工作的研究与发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是从国家财政收支角度,对审计领导干部在任期间财政收支情况的一种体现,并不指领导干部在任期间所有的經济责任,同样,经济责任的审计结果,并不能体现出领导干部在任期间所有的成绩,因此不能通过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对领导干部在任期间的所有成绩进行评价,也可以说,经济责任审计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除此之外,不仅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与定位存在一定的差异,经济责任审计部门对审计工作的认识与定位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经济责任审计部门过度强调审计结果,使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经济责任审计部门对审计工作的内容没有做相应的调查研究工作,导致审计工作侧重于与财务相关的经济责任,增大了审计的风险性;(2)由于经济责任审计部门对审计结果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只针对领导干部的财务相关经济责任进行评价,片面的对领导干部的成绩做出结论。

2.3 经济责任审计没有规范的评价标准

由于国家关于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缺乏一定的规范,导致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也没有统一的标准。经济责任审计与常规审计明显不同,常规审计是有效维护国家的经济秩序,而经济责任审计则主要强调了对领导干部在任期的责任进行评价,因此,如果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没有统一的评价体系、科学的评价标准,将会导致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不合理,缺乏一定的公平性、公正性,存在一定的主观性,进而使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结果失去了真实性与合法性,审计评价结果无任何意义。

3 经济责任审计的有效改进对策

针对我国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有效解决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从而有效促进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与发展。

3.1 明确经济责任审计的根本原则

想要做好经济责任审计的工作,就是明确与坚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根本原则,切记不要越权执行工作。明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根本原则,是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前提条件,同时可以有效确保审计结果真实性、合法性。

3.2 有效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的监督工作

针对目前經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制度性与法制化约束,进而有效完善与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相关工作,有效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合法性、公平性、公正性以及真实性,从而有效确保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落实。

3.3 有效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

有效完善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一是规范经济责任审计执行与评价标准,从而有效提高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质量。要求相关审计部门充分发挥出其职能,做好审计范围、审计程序以及审计评价等工作,以制度的形式有效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相关工作,通过实施统一的审计标准与评价标准,有效确保审计的公平性、公正性以及真实性。二是做好审计质量的控制工作,加强对经济责任审计质量工作的监督与管理,从审计前的调查工作到审计评价结果的报告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把关,有效提高审计质量。

3.4 有效提高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素质

想要有效提高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素质,要做好以下工作:(1)是要做好审计人员的招聘工作。在审计人员的招聘过程中,应遵循宁遗勿滥的原则,宁愿遗漏,也不要降低标准,从文化水平、技术能力、自身素养以及制度上进行多层把关,对于不符合标准的,坚绝不能录用;(2)是做好审计人员的培训工作。随着经济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能够现代化审计人才的需求,需要对审计人员进行综合的培训,有效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理论知识水平、计算机应用水平以及英语知识水平等;(3)做好审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的同时,还应加强审计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审计人员为人民服务意识,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自觉维护国家与人民的利益,避免审计人员为了追求个人的利益,而做出危害国家以及人民利益的行为。

在反腐败的建设过程中,经济责任审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提高了领导干部为人民服务意识,促进领导干部清政廉洁作风的形成,进而有效促进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罗小红,程其金,周晓丽.浅谈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综合).2009,20(05):115-117.

[2]周立岗,王志刚,杜志强.我国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3(06):102-103.

[3]张荣梅,李春梅,孙立安.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3,15(05):116-117.

[4]王志刚,杜志强,李腾飞.经济责任审计的问题与对策-基于S市现状的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2,26(14):161-162.

【作者简介】

李宏伟.佳木斯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师

作者:朱明昊 李宏伟

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对策论文 篇2:

我国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及对策

【摘要】 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创新,其实施对提高我国审计工作的全面性,加强领导干部廉政建设等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由于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开展的时间不长,在实施过程中还存着诸多问题。本文从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的重要性出发,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责任审计 重要性 问题 对策

作为我国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创新,经济责任审计在实践过程中发挥了其它审计不可替代的作用。经济责任审计与一般的审计工作范围有所区别,其核心是以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效益的评价为依据,来对被审计对象的经济责任作出评价。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还要兼顾到被审计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以及领导干部廉政建设,具有很高的重要性和复杂性。

一、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性

经济责任审计主要是独立的审计机构受到国家相关部门委托,以相关的法律法规制度为依据,对党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等领导人在任期期间的经济责任履行状况开展相关审计和调查。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以及政治经济改革深化的要求,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经济责任审计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措施

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主要是被审计单位的领导干部,其是以领导干部在任期间单位的财务状况为审计基础,并对单位的经济指标完成状况、重要经营决策、对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情况以及领导干部个人廉政情况等进行考核与审查。经济责任审计一方面能够对领导干部的决策能力与管理水平进行考核,还能客观评价其是否严格履行了各项经济责任,是否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国家各项法律法规。经济责任审计能够有效的加强对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的管理和监督,起到一定的震慑作用。

2、经济责任审计是预防和治理腐败的要求

党政机关、行政事业单位以及国有企业领导干部权力和责任重大,其是否具备足够的管理水平和领导能力来带领单位开展各项经济活动,关系到单位各项职能的执行,关系到国家资金的合理分配和使用,关系到国家各项政策的执行和实施。通过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能够加强对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的监督,不断提高其管理水平和决策能力,查处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存在违法乱纪行为的个人,增强其遵纪守法的意识和能力。经济责任审计能够避免行政事业单位各项活动出现重大失误,及时清除腐败分子,从源头上对腐败进行预防和治理。

3、经济责任审计能够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客观评价

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有利于帮助被审计单位接任者了解单位的真实经济状况,明确自身的经济责任,另一方面也能够及时解除前任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从而划清前后的经济责任。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能够对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客观的反映出领导干部执行经济管理活动的能力与水平,同时发现其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缺陷,便于其对症下药,完善和提升自我管理水平,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从而更好的履行相关经济责任。

二、我国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由于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开展的历史比较晚,目前与经济责任审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无法为经济责任审计提供规范性的指导。由于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的具体操作规范仍然没有出台,相关审计机构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缺乏具体的指导依据,审计评价指标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导致经济责任审计在开展的时候随意性和主观性很强,审计的公正性和客观性受到了很大质疑,导致审计结果缺乏科学性和权威性。尤其是在对领导干部的直接经济责任进行审计的实践中,经常会出现审计机构和被审计单位较大的分歧。

2、经济责任审计的指标与方法存在缺陷

经济责任审计指标即指通过什么样的评价标准来对经济责任人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考察。目前,我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缺乏统一规范的指标体系,即使对同一个审计对象,由于评价方法、内容以及标准的不同也可能得到不同的评价结果,从而对经济责任结果的应用产生影响,甚至会引起行政诉讼。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不健全首先表现在评价指标的设置上,例如有的经济责任审计指标体系过于强调任期内的经济发展,而忽视了被审计文化建设、人本建设与可持续发展;其次,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方法上,目前仍然没有做到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全面评价与重点评价相结合、系统评价与分类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法。

3、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沟通机制

经济责任审计包括对领导干部在职期间的任中经济责任审计以及离任之后所进行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在实际审计工作中,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往往占有较大比重,因此,有效的沟通机制是保证经济责任审计质量的重要因素,其关系到经济责任审计是否能够成功开展。目前,经济责任审计在开展过程中,沟通往往是在审计过程当中进行的,经济责任审计人员往往没有事前与被审计单位的员工进行沟通和交流,导致审计开展时被审计单位员工会对审计工作存在戒心,不愿意向审计人员提供所有的信息,有的甚至故意隐瞒或者编造信息,这在对领导干部进行任中经济责任审计时非常普遍。其次,在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开展过程中,被审计的领导干部由于工作繁忙或者其他原因,往往不愿意到审计工作组配合审计工作,导致出现沟通上的障碍。沟通机制的缺乏是经济责任审计开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阻碍因素,不利于对领导干部进行客观真实的评价。

4、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用不充分

经济责任审计在实施之后,相关部门还需要对审计结果和信息进行充分的管理和应用,经济责任审计才能发挥出应有的效果。目前我国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应用不充分,审计结果在上报相关部门后并没有得到系统的分析,也缺乏相关的建议和反馈机制。首先,对于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审计部门往往没有单独建立档案,审计信息无法得到有效共享,不利于设计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审计部门在经济责任审计结束之后往往将结果抛之脑后,没有对行政事业单位中存在的一些经济责任现象进行分析和研究,也没有实施强制性的措施;另外,审计部门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与相关资料的管理往往不够系统,没有将数据进行汇总处理;最后,目前审计机关对经济责任审计信息仍然形成动态化管理模式,没有从动态分析的视角来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分析和预测,经济责任信息管理系统存在比较大的缺陷。

三、加强我国经济责任审计的对策建议

1、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

我国不断加强审计法制建设,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规范审计行为。首先,我国要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方法进行完善,为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避免审计过程中出现各种不规范的情况。其次,要建立经济责任审计的责任追究机制,要对经济责任审计的结果运用权责进行明确,要对审计发现的相关领导干部责任进行追究,使得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得到合理运用。另外,审计部门要制定经济责任审计的实施办法,对各个部门的责任与任务进行分配和协调,并全面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与程序。例如,组织人事部门要负责委托书的制定与发放;纪检部门要对经济责任审计的开展予以支持。

2、完善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指标与方法

首先,要为经济责任审计构建科学的定量指标评价体系。在制定定量指标时应该充分结合被审计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例如,将财政收支、预算执行、单位重大经济决策的实施效果、依法行政等作为定量指标的内容。通过选取最具代表性的指标,构建科学的指标体系,以数据等量化形式来对经济责任进行评价;其次,要适当运用定性指标来进行经济责任审计的辅助评价,从而提高经济责任审计指标的科学性。例如,在对党政机关以及行政事业单位开展经济责任审计时,由于这些单位难以以数据等定量形式与企业单位进行横向比较,所以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最好能够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来对被审计对象进行评价和分析;另外,要经济责任审计开展过程中可以采用一些灵活多样的方式,例如开展民主测评、召开职工会议、发放调查问卷等,尽量使得评价能够客观公正。

3、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沟通机制

要不断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的沟通机制,实现审计方式由事后审计向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审计转变,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联络员制度。通过联络员制度的建立能够事先将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予以了解,并为单位与审计机关之间建立信息沟通渠道。具体而言,在经济责任审计开展之前,审计单位应该安排专门的联络人员去被审计单位进行沟通交流,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财政收支状况、人员岗位安排、重要经济活动执行完成情况等。另外,要组织联络人员定期召开会议,对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解决。通过联络员组织的建立,审计组能够加强与被审计单位、被审计领导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利于搜集大量的信息资源,为后续的经济责任审计开展奠定基础,降低经济责任审计风险。

4、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进行合理应用

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进行合理应用是审计工作开展的最终目的。首先,要对被审计单位领导干部的审计结果进行应用。在审计结束后,要向上级部门以及相关领导报告被审计者在任职期间的履职情况,并将审计结果作为其考核和任用的重要依据。还要将审计结果录入被审计领导干部的档案,以便日后对其进行考察;其次,对被审计单位经济责任审计结果的应用。要对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进行分析和研究,发现被审计单位在日常经济管理决策中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并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另外,要对整个系统的审计结果进行应用。要将处于一个系统的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进行汇总和分析,对审计过程中发现的系统性问题和制度性问题进行剖析,并发表审计意见,为管理和制度的完善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 林玉琼:关于做好部门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思考[J].中国集体经济,2010(04).

[2] 李红霞、童燕军: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在廉政建设中的应用[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4(5).

[3] 何川宁:小议经济责任审计在依法行政中的作用[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4(4).

[4] 朱林平、郑凤旺:行政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中资产界定的方法[J].山东审计,2011(9).

作者:黄成

经济责任审计问题对策论文 篇3: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通过这几年的实践,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在实际工作中尚存在审计目标不明确,审计评价不规范,缺乏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体系,审计时间滞后,审计成果得不到有效利用等问题。要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深入开展,必须明确审计工作目标,正确界定审计评价的范围,建立起一套科学、完备的经济责任评价标准体系。同时,应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规范审计程序,理顺内部关系,协调各方工作,确保审计的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审计目标

文献标志码:A

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是指审计部门接受干部部门的委托,通过对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合法、效益性以及有关经济活动的审计来评价企业领导人应当负有的经济责任的行为。中办、国办《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和国资委《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要求对企业领导人员开展任期经济责任审计。通过这些年的实践,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完善了干部的管理监督制度,为组织人事部门正确考核和使用干部提供了参考依据;强化了对企业领导人员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监督;严肃了财经法纪,维护了正常的经济秩序;促进企业加强了管理,提高了效益。但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尚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行探讨,寻求相应的对策。

一、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目标不明确造成审计评价不规范

中办、国办联合发布的《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虽然明确了企业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程序和内容,但在具体超作中,审计人员常常将经济责任审计目标与财务收支审计目标相混淆,没有体现“人格化”目标;有的在“经济责任”内涵理解上存在误区,将其理解为“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或是“应当承担的经济上的后果”,从而造成了工作目标不明确;同时,也造成审计评价范围过宽或过窄,有的超出审计职权,越权评价非经济责任事项,有的超出审计范围进行评价,有的却只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评价。

(二)经济责任审计缺乏一套切实可行的考核评价体系

开展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一个前提条件,是领导人员必须事先有明确的经济责任。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普遍缺乏规范、科学化的责任管理标准,国家也没有对经济责任的考核评价有比较切实可行的操作规定。因此,在评价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时,审计人员无从下手。在划分领导人员任期内的经济责任时,常常出现主管责任与直接责任、前任责任与现任责任、集体责任与个人责任、工作失误责任与有意违规责任等方面的责任归属缺乏统一的认定标准。不同的审计组或不同的审计人员面对同样的问题,可能会作出不同的审计评价,影响到审计报告的客观公正。

(三)审计时间滞后,审计成果运用不规范,制约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

大多数领导人员都是“先离任,后审计”或“先上任,再审计”,这是我国政治体制及组织人事制度决定的,但它违背了“充分发挥审计监督在加强领导干部考核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的要求。这种滞后审计现象,降低了被审计单位和离任的领导人员对审计的重视程度,同时,也给审计部门实施审计增加了难度。在审计对象不在场的情况下,审计人员核查、取证存在诸多困难和不便,不利于审计人员掌握真实情况和顺利开展审计工作,影响了审计工作质量,并形成一定的审计风险。

经济责任审计能否发挥应有的作用,关键在于审计结果的正确处理和运用,看审计结果是否能成为干部使用和监督的重要依据。目前“先上任,再审计”的做法,形成了“审管审,用照用,审用两张皮”的状况。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而审计结果无“结果”,审计结果的可信度大大降低,影响了审计部门的地位和威信,损害了审计部门的声誉和形象,失去了经济责任审计的真正意义。与此同时,“先上后审”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审计风险较大,增加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难度

审计人员主要是通过会计凭证、会计报表、会计账簿及相关资料、文件进行查证,而近几年虚假会计信息层出不穷,会计资料的可信度降低,经济活动中违法违纪行为更为隐蔽。对有些违规违纪行为,审计人员执行通常的审计程序很难发现,而审计又不具有纪检、政法部门的职能和侦查手段,可能导致对领导人员应承担的责任或取得的成绩评价不恰当,与客观事实有较大出入,形成审计风险。有时会出现审计没有发现有经济问题,而日后被审计的领导人员涉嫌经济犯罪的情况,导致审计行为受到怀疑。

(五)审计力量薄弱,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时效

经济责任审计是一项时间跨度长、工作量大、时限紧、要求高、责任重、风险大、群众期望值高的综合性审计工作。经济责任审计对审计部门、审计人员的要求非常高,但目前审计力量的薄弱,影响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时效。审计力量薄弱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缺少足够的审计人员。一个经济责任审计项目,一般需要安排6~8个审计人员工作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一些企业集团公司领导人员的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由于涉及面广,需要安排更多的审计人员和审计时间。目前,每年的常规审计任务和专项审计工作十分艰巨,而审计机构不健全,审计人员一直得不到充实,审计部门往往抽不出足够的人员和时间来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由于人员和时间的限制,一些经济责任审计项目开展得不深入或者时间上滞后,影响到审计的质量和时效。二是审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大多数审计人员只熟悉财务知识,缺乏企业业务流程知识、经济管理知识,不熟悉有关的政策法规。经济责任审计要求对被审计对象作出全面的评价,包括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管理情况、遵纪守法情况等,审计人员知识结构的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质量。

二、做好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应采取的对策

(一)明确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目标,正确界定审计评价的范围

经济责任审计的根本目标是要对领导人员履行经济责任的情况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它有别于财务收支审计、会计报表审计。在实际工作中,财务收支审计、会计报表审计的结果是经济责任审计的基础,但经济责任审计仅对财务收支、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是不够的,还要对企业经营管理中涉及的其他经济事项进行审查,并对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作出评价。中办、国办《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明确,经济责任审计应在对企业资产、负债、损益进行审计的基础上,“查清企业领导人员在任职期间与企业资产、负债、损益目标责任制有关的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以及遵守国家财经法规情况,分清企业领导人员对本企业资产、负债、损益不真实、投资效益差,以及违反国家财经法规问题应当负有的责任;查清企业领导人员个人有无侵占国家资产,违反与财务收支有关的廉政规定和其他违法违纪的问题”。可见,经济责任审计的目标不能等同于财务收支或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按照上述经济责任审计目标,经济责任审计的重点可确定为:责任指标是否全面完成;财务状况是否真实良好;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有效;国有资产是否安全完整;重大决策是否合规科学;财经法纪是否严格执行;个人行为是否廉洁自律。

经济责任审计在进行审计评价时,要坚持客观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谨慎性原则。客观性原则就是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做到审计什么反映什么,审计到什么程度就反映到什么程度;重要性原则就是要“抓大放小”,对与经济责任的履行有重要影响的经济事项必须评价,对与经济责任的履行无重大影响的事项,可较少评价或不予评价。在进行审计评价时,要注意审计的职权和审计的范围,审计只对与经济责任相关的事项进行评价,非经济事项和没有纳入审计范围的事项一律不评价。如果在审计过程中遇到了一些重要的不属于经济责任范畴的问题,可以写专题报告反映给组织人事部门,为组织人事部门的工作提供信息。谨慎性原则就是要保持稳健、谨慎态度,审计未涉及的问题不评价,证据不足的问题不评价,责任不清的不评价。

(二)建立起科学、完备的经济责任评价标准体系

由于被审计单位所处的发展阶段、业务性质、资产量大小、领导人员任期长短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对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评价的标准、衡量的尺度也应有所差异。国家有关部门应尽快建立经济责任定性和定量的责任评价标准体系,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工作,减少审计评价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定性责任指标是指要正确区分领导人员的领导责任、主管责任和直接责任。领导责任包括:疏于管理,导致本单位和有关人员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内控制度不严、执行不利,造成损失浪费或违反财经法规。主管责任包括:领导人员本人分管的工作,在集体研究重大决策时,提供了不适当的依据或独断专行,导致重大决策失误,造成重大损失浪费;职责范围内主管的工作失察,导致下属部门、单位和人员违反国家财经法规或造成损失浪费。直接责任包括:直接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失职、渎职或滥用职权造成损失浪费;直接组织指挥授意、指使、强令、纵容、包庇他人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在区分这三种定性责任时,还要分清前任责任和现任责任、集体责任和个人责任、主观责任和客观责任、过失责任和故意责任等。

定量责任指标主要依靠一系列财务指标和经济指标,主要包括:国家下达的经济发展计划、上级下达的任期经济责任目标、行业颁布的经济业务标准、同类先进单位达到的经济水平或行业平均水平、前任离任时实现的经济水平、单位本身历史上的最高经济水平以及组织人事部门要求考核的一些量化指标等。从财务指标角度来说,主要包括:现存资产经营状况指标、经济效益指标、偿债能力指标、资产管理水平指标等。这些指标的建立,要考虑被审计单位不同发展历史阶段的特点,考虑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特点,考虑可控因素和不可控因素的影响。

(三)理顺关系,协调工作,规范审计成果的利用,保证经济责任审计工作顺利开展

经济责任审计将审计手段引入到干部管理监督之中,形成了审计监督与组织监督、纪检监督有机结合的新的干部管理和监督机制。党政领导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关心、支持审计部门开展工作,保证审计部门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审计部门在独立行使审计职能的同时,要加强与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的联系。三个部门在工作上要配合联动,统一组织,分工协作,增强部门间的协调和信任,形成共同做好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合力;要根据各自掌握的情况,共同拟定审计工作计划;在审计过程中,要互通信息,对有关问题进行集中定性处理。可以建立经济责任审计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经济责任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审查批准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计划。

从经济责任审计的实践来看,只有规范、强化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才能保证经济责任审计长期、有效开展。对经济责任审计成果的利用,应以制度方式明确、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应作为对领导人员调任、免职、辞职、退休等提出审查处理意见时的重要依据;要力争做到“先审后离”,对于一些拟调任其他岗位的领导干部,可采取审前待任,待审计结束后再正式任命的方式;审计结果应归入干部档案,写入干部考察材料。对审计查出的被审计领导人员的违法违纪行为,应由纪检监察部门及时作出处理。目前,一些企业开始实行领导人员年薪制、任期绩效工资制,年薪、任期绩效工资的兑现应该与经济责任审计挂钩,未经审计一律不得兑现年薪或任期绩效工资。组织人事部门、纪检监察部门应及时将经济责任审计成果利用情况反馈给审计部门。

(四)推行多向审计承诺制度,明确各方的责任,降低审计风险

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应建立多向承诺制度,正确区分会计责任、经济责任和审计责任。被审计单位要对所提供的会计资料、会计数据、财产盘点记录等相关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被审计领导人员要对任期经济事项所应承担的责任负责,不论审计是否涉及或者审计是否查出问题;审计部门要保证按照《审计法》和相关审计准则执行审计工作,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并对所发表的审计意见负责。推行多项承诺制度,一方面可以规范审计程序,降低审计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发挥警告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被审计单位和个人提供真实的资料,有助于审计人员了解到真实的情况,获得审计线索,采取正确的审计程序,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完整性,提高审计结果的可信度。

(五)规范审计程序,提高经济责任审计的效率和质量

为更好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应抓紧制定一套规范的经济责任审计准则或操作指南,对审计内容、审计标准、审计程序、审计报告、审计评价等作出相应的规定。在审计程序上,一要根据组织人事部门的委托安排审计项目,防止随意性;二要做好审前调查,再下达审计通知书并实施审计;三要重视审计报告征求意见的过程,要充分与被审计单位和领导人员本人沟通。在审计方法上,要做到审计与鉴证相结合、内查与外调相结合、查账与座谈相结合、查账与查物相结合、详查与抽查相结合。在审计评价上,要做到资料翔实,事实清楚,依据准确,客观公正。审计报告的语言要规范,要有可读性,要注意阅读的对象和使用的部门,做到通俗易懂。为提高审计效率,经济责任审计应与日常常规审计相结合。在日常审计中,对领导人员任期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经济责任履行情况、财经纪律执行情况等进行分类整理,建立审计档案。在进行经济责任审计时,应充分使用日常审计的资料,从而节约审计时间和审计资源,提高审计效率。

(六)提升审计建议的层次,深化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范围比财务收支审计、会计报表审计以及其他专项审计要广,对企业经济事项的分析也比较深入,可以说经济责任审计是综合性审计,需要花费较大的审计成本。从效益和成本的角度考虑,经济责任审计除了要正确评价领导人员的经济责任外,还应为企业的发展战略、内部治理、风险管理、生产经营等把脉,发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并用独立、专业的眼光进行分析、提炼,为企业改善管理、提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提出高层次的审计建议。审计建议一定要针对所发现的问题,具有可操作性,避免笼统泛泛、放之四海而皆准。如果在客观公正评价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的同时,能提供咨询服务,促进企业改善管理,降低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的增值,将极大增强经济责任审计的作用,进一步推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开展。

(七)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确保经济责任审计质量

高素质的审计人员是经济责任审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开展经济责任审计需要知识全面的复合型审计人员。审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会计、金融、税务、管理、法律、计算机等多方面的知识。现职的审计人员要加强后续教育,拓宽知识面,主动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并在实践中积累经验,精通审计技巧和方法,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严守审计纪律,坚持审计工作的严谨和审慎,努力适应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需要。另外,组织人事部门对审计部门的编制、人员结构进行研究,将一些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的人员充实到审计队伍中去。为解决目前审计力量不足的问题,在开展经济责任审计工作时,可以考虑联合国家审计、社会中介审计和企业内部审计三方的力量,还可以考虑聘请熟悉企业业务流程或具有某一方面特长的专家参加审计组的工作,增加审计组的权威性。

参考文献:

[1] 审计署经贸司课题组.企业经济责任审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

[2] 马家平.探索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运行机制[J].审计理论与实践,2003,(10):41-42.

[3] 陈丹萍.经济责任审计中责任人的责任界定初探[J].中国审计,2003,(22):52-53.

[责任编辑 姜 野]

作者:张 勇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职业能力发展物业管理论文下一篇:自主学习小学数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