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

2022-04-14

本文一共涵盖3篇精选的论文范文,关于《艺术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艺术院校大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快速发展又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具有普通大学生的心理共性,同时又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

艺术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 篇1: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路径探究

[摘 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素养成为个体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必须拥有较高的信息素养才能够适应当代艺术领域的变化。立足自身实践教学经验,从课堂教学、信息化学习资源中心的构建以及信息素养实践活动三个方面,就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路径进行探讨。

[关 键 词] 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信息素养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素养成为每个现代公民的必备素养。艺术类专业大学生除了具备深厚的艺术功底之外,也必须要具备良好的信息获取、分析、加工、整合、储存的能力,才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在互联网的影响下,艺术类专业的专业课教学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信息技术与专业教学的整合度不断提高,邮件答疑、电子文本作业等教学形式已经在很多高校的艺术类专业教学中被熟练运用。当代艺术实践领域也越来越多地运用到信息技术,因此,培养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化时代下的必然要求,具体来说,应当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改进信息技术课堂教学

(一)将专业知识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中

计算机基础课是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公共必修课,也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途径。应当构建以信息素养为导向的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在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艺术类专业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存在厌烦或恐惧心理。艺术类专业学生大多文化课基础较弱,因此从心理上本能地排斥学习计算机基础课。将计算机基础课程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地提升艺术类专业大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考虑到艺术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和能力发展的需求,将艺术专业知识与信息素养的培养有机结合,在夯实计算机课程基础知识的同时,侧重对艺术类专业所需要的信息素养的培养。

(二)加强专业软件的学习

艺术类专业学生在学习本专业知识时经常要用到计算机,能否熟练地使用计算机进行创作,也是衡量当今艺术类人才的重要标尺。所以,除了优化计算机基础课程外,也应当构建适应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需求的课程体系。课程的主要内容为计算机应用软件的学习,如AutoCAD计算机辅助设计、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Maya三维动画软件等。在具备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由本校教师编写专门用于艺术类专业学生学习使用的实用软件校本教材。

(三)改善教学方法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践性,任务驱动法是最适合这一门课程的教学法。大学计算基础课程不是纯粹的理论教学,“边讲边练”是最为合适的授课方式,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之后,应当立刻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操作一遍。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通过强调实践练习的教学才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这种能力。

(四)重视信息意识和媒介素养的教学

信息意识和媒介素养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重要的培养目标。在信息意识方面,应在教学中增加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等知识,让学生了解信息在当代以及未来发展中的重要性。在媒介素养方面,可以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加强学生甄别与使用信息的能力,同时要加强与信息道德有关的教育,要让学生理解信息道德是当代社会个人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网络虚拟空间中也应遵守一定的规则。

二、构建信息化学习资源中心

信息化学习资源中心的构建对于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不可或缺。这要求院校必须要加大投入,建设能够适应艺术类专业学生作图、作曲、视频采编等要求的信息化学习资源中心。在硬件方面,应与时俱进配置符合要求的硬件设备。艺术类专业学生通常对计算机的配置有较高的要求,在现实条件不允许为所有计算机提供较高配置的情况下,可开设具有较高配置的计算机专区。在软件方面,应当通过与艺术类专业教师沟通等方法,了解艺术类专业学生使用计算机的需求,并配备相应的软件。学校的信息资源平台应上传一些相关的教学案例,让艺术类专业学生通过更多的渠道获取与计算机使用有关的知识。

三、开展信息素养实践活动

信息素养的实践所指的不仅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堂上的实践,还包括课外实践。除注重课堂教学之外,还应当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学校必须要建设高水平的互联网平台,给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方便的信息化环境。为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可在学校开展应用计算机创作艺术品的竞赛,吸引学生参与。竞赛除了强调计算机应用能力,还应强调创新性。创新能力是信息素养中较高层次的能力,创新也是衡量高水平艺术人才的重要标准。只有创造性地使用计算机技术的作品才能够获奖。获奖的作品可在学校展出,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的同时,也能够起到强调信息素养对艺术类专业大学生重要性的作用。

大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艺术类专业大学生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个人的自我实现,还是个人社会责任的履行,都要求藝术类专业大学生必须具备较高的信息素养。因此,高等院校必须做好针对艺术类专业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工作。在信息素养培养中,改进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是最重要的途径,要将专业知识融入计算机基础课程中,加强对艺术类学生常用专业软件的教学,改善教学方法,并且重视信息意识和媒介素养的教学,除此之外,还应当构建信息化学习资源中心和搭建信息素养实践平台。当然,大学生也要不断加强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并解决问题,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任红梅.高等艺术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J].安顺学院学报,2015(2):39-40.

[2]邱彩虹.艺术类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探析[J].河南图书馆学刊,2016(11):119-120.

作者:黄庆涛 许春玲 李峤

艺术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 篇2:

艺术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反思与策略探讨

摘  要:艺术院校大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快速发展又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具有普通大学生的心理共性,同时又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文章通过分析艺术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反思当前艺术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从提高思想认识、强化师资队伍、改进教学模式和树立品牌活动等方面探讨了艺术院校如何更好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从而增强艺术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艺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近年来,国家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愈加重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其加以规范指导,各地区各高校也纷纷进行了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并获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艺术院校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一样在心理发展上处于快速发展又尚未完全成熟的阶段,具有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共性特征,同时,由于专业特点和成长环境的不同,又表现出自己独特的个性 [1]。了解和把握艺术院校大学生的个性特征与心理特点,有利于艺术院校全面系统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而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一、艺术院校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

按照埃里克森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大学生处于成年早期,个体生理发展趋于成熟,而心理处于迅速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他们具有认知能力不断提升、自我意识逐渐成熟、情绪情感激烈复杂、意志显著增强等心理特征。艺术院校大学生除了具备普通大学生这些心理共性外,还带有自身鲜明的特点,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大致可概括如下:

(一)感性认识深刻,但理性认知不足

一般来说,艺术院校大学生看待事物往往感性,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判断。他们自我认同普遍较高,对视觉表象具有很强的敏感度和洞察力,对艺术的理解也很深刻,这种敏锐的感知能力对艺术创作是大有裨益的,但将其带入生活中,容易造成看待问题不全面,做事盲目自信的问题:事前缺乏行动的目标和计划,事中缺乏行为的监控和协调,事后缺乏经验的总结和提炼。

(二)情绪情感丰富,但易受外界影响

艺术院校大学生情绪体验丰富多彩,情绪波动较大,在外界刺激下,很容易冲动,表现为遇事不能冷静分析,不能约束自我,容易感情用事,对情绪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不足。艺术类院校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没有绝对统一的考核标准,对于同一件作品,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获得不一样的见解。在这种创造性教学的模式下,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自主能力,也使得学生在生活中处理问题往往从个人喜好出发,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三)意志品质坚定,但理想信念淡薄

艺术院校大学生往往对自己的专业充满热忱,学习目标明确,学习动机强烈,专业上孜孜以求,精益求精。艺术创作过程既要捕捉灵感又要付出辛劳,学生每每灵感突发便不惜通宵达旦,造成其在专业学习上形成坚强品质,但他们重专业技能而轻文化知识,大部分艺术生人文素养薄弱,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理想信念淡薄,政治信仰缺失,对于一些经典理论往往嗤之以鼻,不屑一顾 [2]。

(四)个性独立自主,但学习纪律松弛

艺术院校大学生关注时尚潮流,注重审美情趣,对人对事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思考。相较于普通大学生,他们更早地接触社会,高中阶段就开始走上艺考之路,在不同的考场上身经百战,更早地体验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和社会的纷繁复杂。因此,他们个性鲜明,有很强的独立意识和自主能力。但在学习上,部分艺术类学生组织纪律观念淡薄,自我约束能力较弱,集体主义意识缺失;在生活上,部分艺术类学生作风懒散,过分相信自己的判断,而缺少对他人意见的理解和尊重。

二、当前艺术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目标定位不明,职责界定不清

艺术院校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普遍缺乏足够的重视,没有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准确的价值定位,过分依赖于“德育”,将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混为一谈,没有充分考虑它的理论基础、教育内容和专业特点,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任务界定不清晰。加上艺术院校受教育体制、招生政策等方面影响,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薄弱、人文素养偏低,对思想政治和心理健康的学习缺乏积极性,这些都影响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二)师资力量紧缺、专业队伍匮乏

目前,多数艺术院校缺乏一支专业素质好、理论水平高、咨询经验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团队。按照教育部规定,每所高等学校需要按照师生比不少于1■4000配备心理辅导与咨询服务的专业教师,部分艺术院校连这一最低标准都不能保障,更谈不上对相关教师的专业培训和心理督导。另外,艺术院校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相关学科背景做支撑,其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中普遍获得的科研支持普遍较少 [3]。

(三)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效果低下

艺术院校专业课的讲授普遍采用小班教学或“一对一”个性化教学模式,这样更符合专业技能学习的规律。艺术生大多思维跳跃、情感丰富、感知敏锐,在课堂上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更青睐于讨论、体验、角色扮演等可以尽情展现自己的教学形式。而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是公共必修课,学生人数众多,对教师的课堂把控能力和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吸引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大部分教师却没有根据教学形式的变化和授课对象的特点做出相应改变,仍然采用传统的“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没有互动,缺少情感的交流,更谈不上思想的共鸣,学生参与度不高,获得感不强,致使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

三、艺术院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讨

(一)提高思想认识,树立全局理念

艺术院校要整体上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要树立全局理念,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素质教育体系中,并注重与道德素质教育、文化素质教育和专业素质教育相结合;要转变研究理念,从静态调查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转变为研究大学生心理状况的动态发展,从侧重发现心理问题解决心理疾病的咨询性教育模式转变为侧重激发心理潜能,提高心理素質的发展性教育模式,如引导学生健全人格品质、优化情绪情感、提升自我效能、改善学习能力、和谐人际关系、树立自尊自信等;努力做到心理调查与心理干预相结合,指导心理发展与预防心理疾病相结合,传授心理健康知识与培养心理自助能力相结合,个体心理咨询与团体心理辅导相结合 [4]。

(二)加强师资培训,强化队伍建设

艺术院校面对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素质不高,专业不强,数量不充足,人员不稳定等问题,要加大投入力度,优化教师结构,完善培训体系,努力打造一支专业素质好、师德水平高、实践能力强的专家团队。在资金投入方面,校级层面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预算,做到专款专用;完善硬件保障,设置独立的心理健康教研室、心理咨询室和团体辅导室;科研经费单列,鼓励相关教师开展艺术院校大学生心理方面的科学研究。在教师结构方面,在注重优化教师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和职称结构,开展“以老带新”,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合理配备专业教师和兼职教师。在人才培训方面,设计出多层次、全方位、系统性的人才培训体系,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邀请校外优秀专家学者对专兼职教师进行培训,或组织教师外出调研学习。

(三)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艺术院校具有浓厚的美学底蕴和丰富的创作资源,在日常的专业教学中,要注重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其中,通过艺术专业课程展现心理建康教育功能,更好地发挥心理育人效果。艺术院校应完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使必修课和选修课相结合,促进课堂讲授与团体辅导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健康知识和必备的心理调适技巧,增强学生心理自助和助人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巧妙地注入“心育”内容,使课程内容更符合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更容易被学生所接纳和吸收 [5]。在教学方式上,教师可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情景再现、团体辅导等,增加课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卷入度,让心理健康知识入耳入心。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可运用绘画疗法、舞蹈疗法、音乐疗法等,将艺术表达与心理治疗相结合。

(四)依托特色活动,营造和谐氛围

艺术院校应结合艺术生的专业特点的心理需求开展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品牌活动,营造健康向上、和谐融洽的校园文化氛围;举办心理讲座、心理沙龙、主题班会和艺术展览,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把握心理过程及个性发展规律;举办心理漫画、心理话剧、心理微电影、放松音乐创作等与艺术专业相关的心理活动竞赛,帮助学生逐步深化自我认识,充分展现个性风采;举办符合艺术生个性特征的团体辅导,如针对新生开学、专业分化、工作室选择、就业深造抉择开展新生适应辅导、学业压力辅导、人际关系辅导和升学择业辅导等 [6]。

参考文献:

[1] 史琼. 艺术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06):111-113.

[2] 王瑜. 艺术类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9,33(03):128-131.

[3] 罗金玲. 藝术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的思考与构建初探[J]. 黑科教导刊,2017(06):173-174.

[4] 呼靖. 艺术类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 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09(01):71-72.

[5] 邵百艳. 艺术院校教育教学中大学生学习心理健康与干预的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9):164 -165.

[6] 张甜. 构建艺术院校特色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思考[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5,34(05):105 -107.

(荐稿人:王新宏,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专职副书记,副教授)

(责任编辑:刘宇凡)

作者:方雄

艺术院校大学生信息素养论文 篇3:

自媒体时代视域下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探微

[摘 要] 网络平台是自媒体的依托,其基础是数字文化传播,支撑是新媒体技术,自媒体正逐渐改变着艺术院校的价值观念。艺术院校的大学生作为校园中的一类特殊群体,他们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结合艺术院校大学生的个性特点,剖析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了切实有效的解决途径。

[关 键 词] 自媒体;艺术院校;思想政治

当前,自媒体已经悄然来到了我们的身边,影响着艺术院校大学生的世界观,已经成为艺术院校学生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为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求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师也应做出相应的转变,以适应自媒体时代提出的新要求。

一、自媒体对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影响

(一)自媒体对艺术院校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产生巨大冲击

自媒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交互性,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强调大学生的参与性,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使学生的鲜明个性得到真正发展,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思考。在传统的思想政治课堂上,“填鸭式”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自媒体时代的新型课堂,传统的教学模式限制了艺术院校大学生的课堂参与机会。

(二)自媒体对艺术院校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带来冲击

自媒体的迅速发展也逐渐改变着艺术类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更多的是想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来获得新知识,以这种方式替代传统的授课方式获得思想政治教育。当自媒体被学生熟练使用之后,对学习形式和学习方式,学生更多地呈现出主动性和选择性,他们并不愿意在传统的课堂上获得思想政治教育,而是通过互联网的方式,这样就会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权威性提出挑战。但是艺术院校大学生判断是非的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还不健全,可能会受到非主流意识的强烈影响,而导致艺术类大学生的政治信仰和立场发生变化。开放的自媒体中存在的价值多元化情况不容忽视,这就对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构成了严重威胁。

二、自媒体时代视域下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径

(一)创新教学模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在自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应该因势利导,增强自身对自媒体的应用能力,让自媒体成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式,转变教育观念,学会使用网络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因此,艺术院校思想政治课教师应该提高自己驾驭自媒体的能力,尽量保持和艺术类大学生同等水平,力争教师对自媒体的掌握能力高于学生,确立教师在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主动接触各种媒体终端,掌握及时有效的信息,积极和艺术类大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除此之外,思想政治教师应该丰富教学活动,利用新技术、新手段,并结合学生自身的专业特点,设计学生感兴趣的教学设计,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激发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的积极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自媒体平台建设

艺术学院的思想政治教师应该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教师应该主动地学习自媒体畅行软件,主动融入学生的群体之中,来洞察艺术类大学生的思想和言行,及时了解大学生目前所关注、热议的话题和焦点,如果发现有不良的思想倾向,应该进行积极正确的引导。除此以外,教师还应该允许艺术类大学生在许可的范围内发出“不同的声音”,发表“不同的看法”,面对这些不同的声音,思想政治教师不应该采取一味回避的方式,而应该主动和艺术类大学生共同探讨不同的观点。教师还应该通过自媒体明确地表明自己的立场,积极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和广大学生进行深入真诚的交流。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阵地,要肩负起明确学生政治倾向,帮助艺术类大学生分辨是非,判断不良信息的责任,引导艺术类大学生健康成长。

(三)优化自媒体时代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教育者应该拥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较高的道德素养。自媒体等新技术的迅速发展不仅为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变化,而且对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需要具备对信息的敏锐捕捉意识,对先进技术熟练运用,而且还应该对网络流行词汇进行了解,这样才能和艺术类大学生保持交流,产生共鸣,面对鱼龙混杂的自媒体抛出的信息,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加以正确地分析和引导。但教师应该牢牢把握艺术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走向的主动权。

在自媒体时代视域下,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师应该结合艺术类大学生自身的个性特点,用准确、科学的方式来引导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积极主动地和大学生进行交流,用正确的政治导向说服、引导大学生,调动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课的参与度,尊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自主性,只有这样才能在自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确保艺术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真正的落实。

参考文献:

[1]何小雪.艺术类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8(3):65-66.

[2]李思静,陈方程.新形势下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时代教育,2017(9):59-60.

[3]王露娟.试论艺术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创新[J].时代教育,2017(7):124.

作者:樊玲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信息管理系统下电力工程论文下一篇:主体间性理论大学生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