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会计制度论文

2022-05-04

小编精心整理了《中职学校会计制度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2017年10月,财政部颁布了新政府会计制度,并且宣布从2019年1月1日起开始全面实施,鼓励各级各类公办学校开始实行新政府会计制度,这对学校的财务管理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在进行账务处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来进行。

中职学校会计制度论文 篇1:

完善中职学校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的措施

通常来说,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的健全和落实在中职学校的健康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颁布,中职学校面临着越来越严格的财务会计核算要求。然而,在市场环境和制度要求多变的情况下,中职学校在财务会计核算方面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并对中职学校的稳健发展。因此,结合中职学校的实际发展情况,本文首先对中职学校的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总结出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其次,本文简要总结了目前完善中职学校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的原因所在。最后,针对现存的问题,本文针对性地提出完善中职学校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的相应途径,以提升我国中职学校的财务会计水平,从而促进我国中职学校进一步稳健发展

随着我国对教育这一块的不断重视,培养出优秀的栋梁,向社会输送更多的人才,才是现在中职教育的主要工作内容。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中职学校更要时刻洞察到这些变化,现在我们一些传统的财务核算会计制度已经不能去更好的适应现今社会的新的政策和经济大环境,只有不断完善改革财务会计会计制度,才能借助市场经济环境得到长远的发展。

一、中职学校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现状分析

(一)财务会计核算信息化程度低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如何高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财务会计水平便是中职学校面临的一大发展问题。实际上,财务会计核算信息化既能减少财务人员重复工作的工作量,还能提升财务管理效率,有助于提升中职学校的财务会计核算水平。然而,现实情况中,中职学校的会计信息化建设相对落后。一方面,中职学校的财务核算软件较为落后,导致财务核算过程繁杂,无法减轻财务人员重复性的工作量,也无法通过数据及时提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另一方面,中职学校财务信息系统之间尚未形成有效连接,即使中职学校逐步引入先进的财务核算软件,但多个相互孤立的信息系统并不能达到减少财务工作量的目标,有时反而适得其反。只有信息系统之间相互有效连接,才能真正地将财务人员从繁琐的基础核算和数据处理工作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的精力致力于中职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中。

(二)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匮乏

一般而言,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决定了中职学校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的执行和完善状况。然而,中职学校的财务会计人员以往是基于收付实现制的旧会计制度进行账务处理,操作较为简单。但是,新《政府会计制度》对中职学校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的要求更高。新的政府会计制度核算采用双轨制,核算基础和报告模式均发生较大变化,故要求中职学校的财务人员及时提升自己的财务专业知识,系统学习新《政府会计制度》,并恰当在实务工作中应用。然而,现实情况中,一方面中职学校的财务人员系统更新巩固财务专业知识的主动性较差,故在新旧制度过渡期时,在进行账务处理过程中问题频出。另一方面,一部分中职学校的财务管理思维并未发生转换,部分领导并不重视财务工作,在面临新旧制度变革时,并未对财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使得中职学校财务人员的技术力量不足,从而导致财务会计效能低下。

(三)财务会计管理思维落后

目前,虽然中職学校的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已经由旧转新,当时部分中职学校的财务管理思维并未完成过渡。一般来说,财务管理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职学校的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的执行情况和会计信息的高低。老旧固化的财务管理模式,使得部分中职学校并未意识到专业的财务人员对财务工作和学校健康发展的重要性。现实情况中,部分中职学校领导认为财务人员只要尽快付款,完成当年的预算执行率,付出款项没有大漏洞就算是圆满完成财务会计工作,并未重视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然而,专业素质良莠不齐的财务会计人员难以承担新旧会计制度的改革重任,进而会对中职学校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的执行和完善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也就是说,即使中职学校的财务会计制度已由旧转新,但依旧使用不合时宜的陈旧的财务管理理念,仍无法达成优化中职学校财务会计核算、提升财务信息的目标。

(四)在专项资金管理方面,缺乏科学的考评机制

现今中职学校的财务管理这个方面的管理意识比较薄弱,只是单纯的注重资金的使用率,忽视了管理;在为了避免结余资金上缴或是影响下年的利润,突然花大钱的现状频出;专款专用的资金,在实际结余的情况下,没有及时的进行处理;绩效考核不够合理,导致了专项资金在下达时候一直到最后,会出现很多的变化,从而导致了风险的增加。

(五)财务会计核算各环节脱节

通常来说,只有中职学校的会计核算、绩效考核、预算执行、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各环节相互配合,才能达到较高的财务会计效能。然而,一方面中职学校财务管理理念并未完全过度,导致财务会计人员技术力量不足,使得上述几个环节各自为政,工作缺乏联动,财务会计工作重叠,工作效能造成极大浪费。比如说,部分中职学校为求加速完成预算进度支付率,不按内部控制制度的审核流程执行,出现先付款后审批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上述各环节脱钩,导致财务会计人员不断耗费精力重复工作,不能及时提升自身的业务技能和专业素养。

二、中职学校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完善的必要性

(一) 适应新会计制度的要求

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蓬勃发展,中职学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也逐渐加大对科研创新的关注。与此同时,为了提升事业单位的财务信息质量,我国制定并发布了新的《政府会计制度》。因此,新会计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与中职学校的快速发展相适应,但同时也对中职学校的财务会计核算制度要求更为严格。以固定资产为例,新会计制度对中职学校的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等方面均作出更为严格的规定,以更好地完成中职学校固定资产核算及管理工作。作为事业单位之一,固定资产在中职学校的总资产中占比较高,是其实现正常运营与发展的基础,故中职学校若能较好完成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过渡,便能子啊一定程度上提升固定资产管理水平。因此,中职学校应不断完善财务会计核算制度,逐步完成向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过渡,使得中职学校的财务信息披露更加规范。

(二)克服收付实现制的局限

以往,中职学校一般基于收付实现制进行账务处理。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仅实行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的预算报告制度,无法科学、全面、准确地反映中职学校的资产负债和成本费用,不利于强化中职学校的资产管理。比如说,随着中职学校的大力发展,中职学校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情况日益复杂,若仍基于收付实现制进行账务处理,将会导致财务会计信息质量显著降低。例如,学生延期支付学费、学校融资行为等,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下将会造成账实不符的情况。因此,中职学校应逐渐完善财务会计核算体系,逐步完成向新会计制度的过渡,以更好地记录、反映学校的各项业务和经济状况。

三、中职学校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的完善措施

(一)完善资金管控体系

现今目前中职学校的财务组织结构不够合理,管理方式理念还处在传统模式下比较落后,财务信息分析体系也不够健全完善,资金利用也不太合理,只有完善了的资金管理与控制体系的建立,在以后的市场经济发展下就会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对今后的发展也会有着很好的帮助。一般来说,如何恰当合理将每一笔资金支出记入相应科目,是财务人员面临的难题之一。通常而言,一些常见类型的费用支出可以直接记入对应的具体科目,但一些不太常见的、综合的费用在账务处理时常存在争议,并在大部分情况下记入某一大类科目。然而,上述做法较为笼统,不太利于分析中职学校的费用支出情况,从而影响资金利用率的提升。因此,中职学校应在分析以往费用类别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业务种类,设置一些与特色费用相适应的明细科目,将有争议的间接费用进行恰当归类,以更好地记录、披露中职学校的费用支出情况,从而有助于后续的费用精细化管理,提升资金利用率。中职学校中,每一笔的资金流行和走向,都应该做到精细化的管理,在以前的归档整理中,没有进行一个明细的管理,而是将其归成一个大科目中,对资金的流向没有明确。在精细化的管理下,就能很好的改善这一个弊端,根据业务的不同进行分类,将科目更加的精细化,把一些出现歧义的费用都给准确的分类、这样就使得我们的核算会计更加的清晰明白。其次,预算会计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方面,为了更够使得让中职学校的资金方面得到更好的管理控制,预算的工作就跟重要了,需要把整个工作流程进行理清楚,将重点内容放在放在专项资金上,应该做到及时的事前预测、事中监督和事后总结,将即将发现的风险给遏制住,这就能达到预算结果的准确无误性。为了让资金能够更好的充分利用,把资金的价值发挥的更大,从而获得更客观的经济效益。

(二)加大对财务会计核算的监督

一般来说,企业的财务核算会受到内部控制系统和外部审计机构的监督。然而,中职学校的财务会计核算过程受到的监督力度明显弱于企业,从而使得中职学校在账务处理、报表审核等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因此,一方面,中职学校应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监管部门,设置专人对财务会计核算进行监督,保证学校的财务核算和审核相分离,以防止财务舞弊(如资金挪用)的发生。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应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聘请外部独立第三方进行外部监督,以实现双重监管,进一步提高中职学校财务信息质量。

(三)引入现代化财务会计核算系统

现今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已经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应用,在财务会计方面,通过合理的运用信息技术,使得我们的办公时间得到缩短,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在核算过程中,以前传统的核算方法已经不能满足我们的先进社会发展的需要了,中职学校就应当把信心技术和核算来相结合,把工作时间和效率得到实质的提升。我们正处在一个大数据的时代,利用好信息技术把业务数据和财务数据之间得到更加密切的融合,这样中职院校在以后的发展道路上才能越发的平稳。值得注意的是,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在引入信息技术系统的时候,要结合自己特点出发,适当的调整,才能把信息技术本身价值得到发挥。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中职学校的财务会计核算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换句话说,如果中职学校能抓住信息技术发展的机遇,引入现代化财务会计核算系统,将会大幅提升财务工作的效率。然而,如上文所述,当前大部分中职学校的财务会计核算系统信息化程度较低,与社会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相脱节,不利于学校财务工作效率的提升。因此,一方面,中职学校应逐渐重视会计核算系统,根据自身业务需要,购置并优化新型的、适合的财务系统,以建立现代化的财务会计核算系统,进一步减少财务人员的手工核算。另一方面,中职学校应不断进行信息系统优化,在多个财务信息系统之间建立有效连接,从而加强财务数据的联动性。

(四)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健全的财务会计核算制度在实际中仍需依靠财务人员的执行和不断完善,才能为中职学校的健康发展助力。然而,如上文所述,中职学校的财务会计人员往往专业知识匮乏,进而影响了中职学校的财务工作效果。因此,一方面,中职学校应注重财务人才的培养,不仅应注重其财务专业素养的培养提升,还应加深其对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认识和应用,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中职学校财务会计制度的完善。另一方面,当逐步引入现代化财务会计核算系统时,中职学校也应注重培养财务人员对财务新系统的熟悉和操作,这样才能更顺利地开展财务工作。

会计人员需要定期的进行有关会计知识的培训,树立好终身学习的价值观念,获取更多的专业知识,学习相关的法律法规,严格的按照所制定的会计制度来进行核算,根据学校的情况不同,保证学校能够良好的发展。

四、结语

现如今,随着中职学校的逐步发展,其招生规模、科研投入等日益增多,对财务工作提出更多的要求。通常来说,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的完善和落实对中职学校的正常运营发挥着关键作用。2017年《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颁布,使得中职学校面临着更复杂的会计制度要求,从而对中职学校的财务会计工作提出更高的挑战。实际上,面对着日益发展的经济环境和制度背景,中职学校在财务会计核算中也逐渐暴露出一些亟需解决的問题。因此,本文首先从四个方面简要总结出中职学校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的发展现状,发现中职学校的财务会计核算系统信息化程度低、财务会计人员专业知识匮乏、财务会计管理思维落后、财务会计核算各环节脱节等问题。其次,在发现以上问题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简要分析目前完善中职学校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的原因所在,包括适应新会计制度的要求、摆脱收付实现制的束缚等,为后续完善措施的提出奠定基础。最后,根据中职学校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的不足支出和完善的必要性,本文分别从完善资金管控体系、加大对财务会计核算的监督、引入现代化财务会计核算系统、提高财务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等四个方面针对性提出完善中职学校财务会计核算制度的相应途径,为中职学校完善财务会计制度、提高财务会计水平提供一定的实践启示。

(作者单位:陕西省商贸技工学校)

作者:张明

中职学校会计制度论文 篇2:

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下的中职学校账务处理

2017年10月,财政部颁布了新政府会计制度,并且宣布从2019年1月1日起开始全面实施,鼓励各级各类公办学校开始实行新政府会计制度,这对学校的财务管理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尤其是对于中职学校而言,在进行账务处理的过程中,必须要按照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来进行。因此,本文在此背景下分析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于中职学校账务处理的影响,同时提出了加强中职学校账务处理的改革策略。

一、新政府会计制度改革对中职学校账务处理的影响

2017年10月,财政部颁布了新政府会计制度,并且宣布从2019年1月1日起开始实行,鼓励众多行政事业单位提前进行新政府会计制度。这对公办中职学校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在制度当中要实行双重记账的模式,要求财务人员将单一的核算方法逐步转变为平行记账的模式。那么在此背景下,中职学校的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重视日常的账务处理工作,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来执行日常工作。

首先,新政府会计制度要求中职学校重新构建会计核算模式。在新制度当中提出的会计核算体系中,预算会计以及财务会计必须要遵循平行记账的要求,通过收付实现制以及权责发生制来进行计量,在预算会计制度当中必须要对预算的收入、支出、结余进行明确记录,而在财务会计核算当中必须要对资产、净资产、费用、收入负债等方面进行记录,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都要通过双功能记账的方式来进行衔接以及分离,这就更加完整地反映出中职学校的账务信息。

其次,新会计制度要求整合基建会计核算。中职学校针对基本的建设投资,要根据新政府会计制度的规定来进行,不需要再区分基本建设以及非基本建设,需要在进行记录的过程中,根据项目进行单独核算。因此,这项规定使中职学校的基本建设会计核算过程大大简化,使账务处理更加高效。

再次,新政府会计制度当中引入了固定资产结构的规定。在新会计制度当中明确规定了固定资产必须要按照历史成本、市场价格、评估价值等方面的因素来进行计量,使得实务操作性更强。在新会计制度下,必须要将固定资产按照期限进行折扣,使得资产的原始价值可以在记录期间合理地反映出来,从而能够对资产进行更加合理的配置。

最后,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提出了必须要构建政府报告体系。当前的会计制度,要求中职学校根据决算报表来进行编制,并且需要建立预算会计报表以及财务报表,在预算会计报表当中,主要包括收入、结余、财政拨款等方面的收入和支出,财务报表主要包括收入费用、资产、负债、现金流量以及合并财务报表。而在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则根据相关的内容进行了细化,必须按照经济费用来记录相关的费用信息,同时建立了新的政府报告体系,从而全面反映中职学校的财务收支情况,使学校的运行成本得到更加合理的计量。

二、新政府会计制度下中职学校账务处理改革的策略

首先,中职学校的财务部门必须要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来执行相关工作,加强工作的规范性。在新会计制度下,对于会计的核算方法以及会计要素等多个方面都进行了非常详细的规定,中职学校的财务人员应该积极地学习新会计制度,将新旧会计制度衔接起来,加强会计工作的规范性。中职学校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运行情况来建立新的财务会计科目,这就需要根据新制度的要求来进行调整,包括坏账准备、计提折旧等方面的问题,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必须要强化代管款项的核算。

其次,中职学校要加强账务处理的信息化工作。在新会计制度下,学校的会计核算体系要实行平行记账,因此账目记录的类型和数目就会增加很多,同时在进行账目记录的过程当中要进行计提折旧,需要根据相应的进度来确认费用以及收入,这就使得日常工作的报表工作量大大增加,在此过程中,中职学校必须引进先进的管理系统,充分运用信息化技术来进行工作,并且可以借鉴其他事业单位的工作经验来建立财务管理平台。该平台可以实现内联和外接,校内要对接教务科、人事科、总务科、学生科等科室,校外要對接银行、财政局、教育局、税务局等部门,从而实现财务工作的预算、收入、核算的自动化和智能化,财务信息化建设可以有效地减少财务部门工作人员的压力,提升中职学校账务处理的水平。

最后,中职学校在进行账务处理的过程当中,一定要加强对新会计制度的学习和宣传。新旧会计制度在核算以及会计基础等方面都存在非常大的区别,因此中职学校的财务管理人员要加强学习,充分领会新会计制度的要求,掌握基本准则以及应用指南等一系列制度规定,建立起财务会计和预算会计并行的记录方式。除此之外,学校还应经常派财务人员外出培训,不断更新会计知识,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会计账目和报表中的具体问题,我们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清理旧账,建立新账,保证学校的账务处理工作能够严格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要求顺利实施。同时,中职学校的财务管理人员应该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编写具有可操作性的会计核算手册,从而方便全校教职工进行查阅,不断提升学校会计管理以及财务管理的水平和效率。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政府会计制度的颁布使得当前中职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不足得到了完善,同时也对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们要做好新旧账目的衔接,加强新会计制度的学习,改善日常工作方法,不断提高信息化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中职学校账务处理的效率。(作者单位为桂林市卫生学校)

作者:王林

中职学校会计制度论文 篇3:

浅谈中职学校教育成本测算

【摘 要】 目前中職学校普遍存在着成本意识不强、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无法简便快捷地提供较为准确的教育成本信息等问题,本文通过对中职学校进行教育成本测算,希望能为中职学校加强成本控制、做好成本分析提供依据和操作借鉴,以使中职学校获得持续健康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 中职学校 教育成本 测算

长期以来,我国中职教育缺乏成本意识,导致教育成本管理水平低下,教育资源浪费严重,制约了中职教育事业的发展。笔者从事中职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已近十年,对中职学校在教育成本控制方面的弊端感触颇深,因此,就如何进行教育成本测算、服务教育成本分析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1. 中职学校教育成本测算的必要性

1.1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办学效益

由于历史和长期实行计划经济政策等原因,中职学校往往不考虑怎样合理使用教育资源,造成中职教育结构以及管理上的许多欠缺。不珍惜教育资源成为普遍问题,它直接导致了学校资源的普遍浪费和低效率。要想走出困境,步入良性发展轨道,既要通过多元渠道,努力增加教育投入,又要加强管理,提高资源的运行效率。所以说进行教育成本控制可谓是一剂良方。

1.2穷校做强做大,必须树立经营理念

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中职学校的规模迅速扩张,学生数量成倍增加,与中职学校教育经费紧张、原有教学资源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尽管各级财政对中职学校的经费投入也有显著增长,但经费增长的速度远跟不上人员增加、学校发展的速度。为此,进行教育成本控制是中职学校合理经营学校的必由之路。

1.3中职学校竞争中求发展的需要

中职学校生源的竞争是学校生存的竞争。有竞争优势的中职学校不仅在财政资金的分配获取中具有优先或更多的获得权,而且这种优势具有滚动效应,能提高学校的声望,得到个人和社会团体的认可,获得更多的资助,如此形成良性循环,改善办学条件。效益差的中职不适应竞争,而不参与竞争的中职学校则无法生存。中职学校只有走成本管理之路,才能提高办学效益,在社会变革中适应社会发展,同时促使中职教育自身的发展。

1.4学校教职工要求公开中职学校教育成本信息

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大发展,我国中职学校大多执行着“新校区建设-老校区置换-升格高职”的发展步骤。一个中职学校的办学经费有多少?都做了些什么?是不是都用到了教育发展事业上去?由于关乎学校广大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所以,财务公开、教育成本公开也是广大教职员工的呼声。

2. 中职学校教育成本测算的程序

中职学校教育成本应遵循一定的程序进行测算,使其能准确、合理地计算成本,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实际核算时,我们可以按照以下几个程序来进行:

2.1确定中职学校教育成本的计算对象

中职学校是提供教育服务的机构,学生文化知识、实践能力、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的提高与完善正是接受教育服务后所产生的结果。中职学校的产品只能是它提供的服务,包括向学生和社会提供的服务。所以,中职学校教育成本的计算对象正应该是中职学校向学生提供的教育服务以及向社会提供的其他服务的成本。

2.2确定中职学校教育成本的计算期间

中职学校教育成本的计算期间是指按成本计算对象确定、核算以及报告教育成本的周期。中职学校教育成本的计算期间以会计年度为单位。

2.3确定中职学校教育成本的计算内容

中职学校的财务管理模式一直都是参照高校财务管理体系执行,在办学、提供教学科研服务的过程中,必然会发生许多成本开支。主要包括:

2.3.1工资福利支出。中职学校在职人员的基本工资福利支出。包括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社会保障缴费及其它工资福利支出。

2.3.2商品和服务支出。中职学校用于日常管理及有关公务活动的费用。包括办公费、印刷费、邮电费、水电费、公用取暖费、差旅费、交通费、宣传及会议费、培训费、工会经费、职工福利费、劳务费、业务费、租赁费、物业管理费、维修费、招待费和其他公用支出。

2.3.3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中职学校支出的对个人和家庭的无偿性补助支出。包括抚离休费、退休费、抚恤金、遗属生活补助、医疗费、住房补贴(包括住房公积金)、助学金等。

2.3.4其他资本性支出。指反映学校预算年度为满足基本办学条件需开支的用于固定资产购建、大型修缮等支出,包括房屋建筑物购建、大型修缮和办公设备购置、专用设备购置、交通工具购置、信息网络购建等专项公用支出以及其他资本性支出。确定中职学校生均教育成本时,包含图书但不包含文物和陈列品类固定资产。

2.3.5项目支出。指学校为完成某项特定工作任务,安排的专项资金。包括基本建设项目和零星工程、资产的维修维护、老校区置换、新校区建设等方面。

2.4中职学校教育成本测算应明确的其它问题

在测算中职学校教育成本时,对上述计算内容中涉及到离退休人员支出、完全社会化的后勤支出、校办企业和与教学无关的附属机构支出等不能计入中职学校教育成本;对学生助(奖)学金、未实现后勤社会化的后勤支出应全部计入中职学校教育成本;对新校区建设相关支出、老校区置换相关支出则应该分摊计入中职学校的教育成本。

3. 中职学校教育成本测算的方法

在归集已有的会计资料数据后,可以计算出中职学校公历年度的教育总成本,再除以约当在校生人数,即可得到中职学校生均教育成本。具体步骤如下:

3.1确定与学生培养有关的支出项目

依据中职学校财务决算支出明细表,针对中职学校的具体情况,我们可以将教育成本划分成基本支出、项目支出两部分。在剔除与学生培养无关的支出项目,我们可以把基本支出分列为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把项目支出分列为专项支出、新校区建设支出、老校区置换支出。

3.2确定上述支出范围中各项目的具体计入量

3.2.1基本支出中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教学业务支出(明确与学生培养有关的部分)全额计入教育成本;

3.2.2其他资本性支出计入教育成本,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折旧方面。

(1)折旧方法均采用直线法进行,且不考虑固定资产残值。

(2)可计入中职学校教育成本的固定资产折旧计提基数的确定。可以将中职学校在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在职人员及学生方面)、其他资本性支出等方面支出之和在本年度中职学校支出额中的比重作为折算比例,乘以学校固定资产总值,求得教育成本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基数。

(3)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确定。房屋和建筑物按40年使用期计提折旧、专用设备按8年使用期计提折旧、电子产品及通讯设备按5年使用期计提折旧、通用设备及其他设备按10年使用期计提折旧、图书资料按15年使用期计提折旧较为合理。

3.2.3新校区建设支出和老校区置换支出参照房屋和建筑物40年使用期,按2.5%计入教育成本。

3.3中职学校教育总成本测算公式

中职学校教育总成本分为三个部分:可直接计入的教育成本支出(TC1)、计入教育成本的全校固定资产折旧费(TC2)和按比例计入教育成本的项目支出(TC3)。公式如下:

TC=TC1+TC2+TC3=■Xi+■Yi+■Zi

TC:总教育成本;

TC1:可直接计入教育成本的费用;

TC2:按比例计入教育成本的费用(科研支出);

TC3:全校固定资产折旧费。

X1:工资福利支出、;

X2:商品和服务支出;

X3: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在职人员及学生方面)。

Y1:房屋和建筑物折旧额(年初及年末平均值xA/40);

Y2:专用设备折旧额(年初及年末平均值xA/8);

Y3:电子产品及通讯设备(年初及年末平均值xA/5);

Y4:通用及其他设备折旧额(年初及年末平均值xA/10);

Y5:图书的折旧额(年初及年末平均值/15);

A: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在职人员及学生方面)、其他资本性支出等方面支出之和在本年度中职学校支出额中的比重。

Z1:新校区建设支出;

Z2:老校区置换支出。

3.4中职学校生均教育成本测算公式

对于中职学校而言,不同层级、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生均教育成本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只有分类计量才能计算出更准确的生均教育成本。对于学生人数,则应采用学生当量计算法求得,即对学校不同类型的学生人数按一定的当量系数折算成统一的学生当量数,以此作为生均教育成本的计算基础。我们可以这样来操作:

中职学校折合在校生人数(当量学生数)=普通中专生人数+(预科生数+成人脱产班学生数)x0.3+(远程和函授生数+订单培养学生数)x0.1。

因此,生均教育成本的计算公式如下:

AC=■

Dr=Br+0.3R1+0.1R2

AC:生均教育成本

TC:总教育成本

Dr:当量学生人数

Br:普通中专学生人数

R1:预科生和成人脱产班学生数之和

R2:远程、函授生数、订单培养学生数之和

4. 中职学校教育成本测算实例

我们以河南省内某中职学校2011年的财务数据为依据,进行生均成本测算实证研究。用于测算的财务数据主要来源于该校2011年年度《支出决算明细表》、《资产负债表》、《资产情况表》、《基本数字表》等财务决算相关报表。

下面我们以该中职学校2011年财务数据为依据,进行该校校级学生生均成本测算。

(1)首先从支出明细表中剔除与学生培养无关的支出,得到与学生培养有关的支出项目表,如下所示:

与学生培养成本有关的支出项目表(单位:元)

(2)确定当量在校生人数。依据资料,学校年度平均普通中专学生人数为7047人,预科生及成人脱产生472人,远程、函授生数、订单培养学生2534人。按照前述学生人数约当折算标准,确定该校当量学生人数:

Dr= Br+0.3R1+0.1R2=7047+0.3x472

+0.1 x2534 =7442人

学生人数折算表

(3)计算该校学生教育总成本费用。

教育总成本TC=可直接计入教育成本的费用十按比例计入教育成本的费用+全校固定资产折旧费

=TC1+TC2+TC3=■Xi+■Yi+■Zi

TC=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在职人员及学生方面)

=17813980.59+6006950.86+7063190.00

=30884121.45(元)

A=【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在职人员及学生方面)+其他资本性支出+专项支出】/学校支出总额

(17813980.59+6006950.86+7063190.00

+5856570.98+2350000.00)/47079471.37=0.83

我們先整理出固定资产增减变动情况如下表:

TC2=房屋和建筑物折旧额+专用设备折旧额+电子产品及其它设备折旧额+通用及其他设备折旧额+图书的折旧额

=1223939.15+1258004.17+1282706.39

+2155853.42+179001.14=6099504.27(元)

TC3=(新校区建设支出、老校区置换支出全校科研支出)x2.5%

=(4336944.00+435765.80)x2.5%

=119317.75(元)

因此,TC= TC1+TC2+TC3

=30884121.45+6099504.27+119317.75

=37102943.47(元)

归集该校学生教育成本如下:

某中职学校教育成本构成表

(4)计算该校生均教育成本:

AC= ■=37102943.47/7442=4985.61(元)

则该中职学校校级学生生均教育成本为4985.61元。

(5)测算结果简要评价

由于采用不同的计算方法,许多学者在计算全国中职学校生均教育成本时得出了不同的数字,大多集中在2700一15600元之间,依据2010年全国各省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排名,全国平均水平为4800元左右,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生均公共财政预算教育事业费为3600元左右。笔者认为,按照本文的计算方法,考虑到该学校办学历史比较长、正处于新校区建设前期、升格高职待评估阶段,2011年度学校基础能力投入较往年增长显著等情况,测算使用的数据与河南省内中职学校相比相对较高,生均教育成本测算结果在5000元左右应基本属于正常或略高于正常水平,比省内高职院校生均教育成本略低,但也基本能够满足对该校的成本分析研究需要。

参考文献:

[1] 2011年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编制手册,

经济科学出版社.

[2] 李捷,硕士论文,高等学校教育成本及其测算问题研究,2007.

[3] 《高等学校校会计制度》讲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11.

[4] 《最新高校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全书》,中国财政经济管理出版社,2010年.

[5] 张言雄,谈谈中职学校的办学成本,

《科技咨询导报》,2006(1).

(作者单位:刘兴革,哈尔滨商业大学;张言雄,哈尔滨商业大学2010级在职研究生 郑州工业贸易学校)

作者:刘兴革 张言雄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公共体育素质教育论文下一篇:医药企业仓储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