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系统论文

2022-05-15

近日小编精心整理了《信息管理系统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摘要]本文通过分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要求,立足专业内涵和学校实际,结合市场需求,提出该专业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需适应技术与应用需求发展,注重与管理应用结合,提高实践课程比例和要求,并据此设计了课程方案。

第一篇:信息管理系统论文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移动信息系统课程群构建

摘要:云计算的广泛应用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使得基于云计算和移动终端的信息系统(简称移动信息系统)得到广大用户认可和使用。企业或公司亦纷纷开发自己的移动信息系统。为了培养社会需求的移动信息系统开发人才,本文以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探讨了移动信息系统课程群的构建。

关键词:移动信息系统;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课程群;云计算;移动互联网

近十年来,IT技术发生了很大变化,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已被广泛应用。一方面,软件交付方式由传统的刻录光碟交付,转换成基于云的下载安装或基于云的更新部署;另一方面,用户已习惯使用智能移动终端(如手机)从云端下载软件安装并处理信息,还会将一些存储量大的数据通过移动互联网上传到云端备份。这些变化也导致企业或公司积极开发基于云计算和移动智能终端的信息系统(简称移动信息系统),以留住用户。因此,当前IT技术背景下,社会需要大量的移动信息系统开发人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简称“信管专业”),作为培养信息系统开发和管理人才的专业,可积极培养社会所需的移动信息系统开发人才,以适应IT技术的颠覆性变化。信管专业于1998年由教育部整合分属于不同学科领域的经济信息管理、科技信息学、管理信息系统、信息学、林业信息管理等5个专业而设立[1]。各高校在具体办学过程中,有的偏重于计算机技术,有的偏重于管理。而我校(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管专业偏重计算机技术,其特色之一就是突出信息系统开发能力的培养。在新IT技术背景下,我校信管专业也需要调整人才培养特色,应突出移动信息系统开发能力的培养。

一、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的IT背景

云计算是一个无处不在的、便捷的、通过互联网按需访问、可定制的计算资源(计算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服务)共享池的模式,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部署,并只需很少的管理工作或很少的与服务供应商的交互[2]。这是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给出的云计算定义。云计算可以像水、电资源一样被按需供给和按需使用。而且,云计算能够帮助中小企业节约成本[3]。中小企业无需购买和维护硬件设备、系统资源,以低廉的价格就可以开展自己的业务。当前,云计算技术已经从Gartner公司发布的《Gartner 2016年度新兴技术成熟度曲线》上消失,云计算技术已经成熟落地。

其次,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WiFi部署已经普及,酒店、火车站、机场、理发店等场所几乎都部署了WiFi,使得智能移动终端联网非常方便。而且,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移动终端已被广泛使用,使得基于智能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联网处理信息方式被广大用户所接受和喜爱。

再者,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在公开场合发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国内的中小企业发展势头更猛,根据工信部发布的报告:“2015年末,全国工商登记中小企业超过2000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5400万户,中小企业利税贡献稳步提高……。中小企业提供80%以上的城镇就业岗位,成为就业的主渠道。”[4]在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时代,中小微企业无需大量资金就可以启动信息化建设,以实现信息化服务和信息化管理。信管专业人才具备管理和经济学知识,又具备信息化建设的计算机技能。因而,这些中小微企业既是信管专业人才就业的好去处,也是发挥复合型人才用武之地的好地方。这样也促进了信管专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在云计算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中小微企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培养具备管理学和经济学背景的移动信息系统开发人才是社会所需,也是信管专业进一步发展的契机。

二、移动信息系统开发课程群构建

信管专业移动信息系统开发人才要求具备管理学和经济学知识,具备移动信息系统开发能力。信管专业自身的核心课程是包含管理学和经济学等课程的。因此,移动信息系统课程群在构建时可无须考虑管理学和经济学课程。

移动信息系统开发能力包括具备一定编程能力、信息处理能力、移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移动信息系统开发与部署能力。为此,我校信管专业对课程体系进行了修改,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移动信息系统课程群。该课程群由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构成。理论环节包含6门理论课,实践环节包含6门实践课程。其中,培养编程能力的课程为:Java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与算法(Java)、Java程序设计实验、数据结构与算法课程设计。培养信息处理能力的课程为: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库原理实验、Java EE开发技术。培养移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的课程为:软件工程、管理信息系统、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培养移动信息系统开发与部署能力的课程为:移动信息系统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在该课程群中,《移动信息系统开发》课程选择了基于android平台的移动开发方法,其原因:一是,本校信管专业学生开设了Java语言编程课程;二是,android平台也是被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广泛使用的;三是,就业市场对android开发人才需求量大[5]。

三、总结

在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时代,偏重于计算机特色的信管专业培养移动信息系统开发人才是社会所需,也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趋势,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合适的人才。因此,信管专业培养移动信息系统开发人才是很有意义的,本文提出的移动信息系统课程群构建方案,对于相关高校的信管专业建设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Mell P,Grance T.The NIST definition of cloud computing[J].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2009,53(6):50-50.

[3]Armbrust,Michael,Fox,et al.Above the Clouds:A Berkeley View of Cloud Computing[J].EECS Departmen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2009,53(4):50-58.

[4]工信部.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EB/OL].[2016-07-05].

http://www.miit.gov.cn/n1146285/n1146352/n3054355/n305

7527/n3057529/c5060464/content.html.

[5]杨功元,李桂珍,李欣.Android应用程序开发课程建设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2,(16):85-88.

作者:刘平山 文益民 刘枚莲

第二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与探讨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与要求,立足专业内涵和学校实际,结合市场需求,提出该专业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需适应技术与应用需求发展,注重与管理应用结合,提高实践课程比例和要求,并据此设计了课程方案。

[关键词]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信息技术课程; 设置; 课程方案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2. 044

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1.1 专业宏观培养目标

教育部在1998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中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培养方向和目标有明确说明,即培养具备现代管理学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能在国家各级管理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以及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在该说明中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信息资源管理与信息系统开发应用能力,核心目标明确,但过于宽泛,各院校需结合自身办学历史和条件具体定位培养方向。

1.2 人才培养方向

云南财经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自1998年开办,一直以企业信息化与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作为人才培养方向。2008年,依托学校在经济学、管理学方面的优势,确立了以信息技术在经济管理领域的应用为核心,与经济、管理应用紧密结合的办学方向。专业建设上以“加强基础、分类培养、突出应用、注重实际”为原则,根据就业市场需求,改进课程体系设置,精心设计和实施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学生知识结构,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 信息技术课程的地位和现状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指出,信息管理知识结构由管理学理论、信息技术和系统科学3个板块构成。信息技术课程在该专业中具有重要地位,国内信管专业核心课程大约1/3为信息技术课程,国外的情况大致如此[1]。近年来,很多院校加大了信息技术课程的分量,但与管理类课程的融合不够好[2],未能体现信息技术对管理的支撑。国内院校对课程体系划分和认识不统一,导致实践中的教学计划混乱[3],各院校虽然持续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但大部分仍以理论教学为主。所以,国内已有高校提出要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教育进行改革,尤其是对信息技术课程,要增加互动式教学[4]、实践教学、实验教学[5-6]。

我校信管专业前几届毕业生进入IT企业、机关事业单位从事信息系统开发及信息系统管理、维护的较多。但自2007年起,学生就业流向市场销售、财会等领域的逐渐增加,真正从事信息化技术、信息化管理职业的比例下降,但信息类岗位的人力资源需求却一直较高。经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走访,我们发现有以下原因。首先,毕业生增多导致工作竞争激烈,对实际动手能力要求更高;其次,信息技术的更新较快,要求毕业生了解掌握更多的新知识;第三,随着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的深入和发展,对毕业生关于领域知识、高阶需求的认知提出了更高要求。

据此,我们认为信息技术课程设置需满足以下要求:

(1) 信息技术课程要提高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要求。

(2) 信息技术课程设置需要适应技术发展和应用需求变化。

(3)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要注重与管理应用的融合。

3 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设计

上述问题的解决需对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进行再设计,核心是要满足市场职业需求定位,课程设置能够融合管理应用知识,适应技术发展,体现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应用能力的培养。具体课程设计如下:

3.1 确定课程范围,厘清层次

信息技术课程为开发、应用、管理和维护信息系统提供必要的信息技术支持,因此,根据信息技术对“管理信息系统”不同生命周期的不同作用,结合市场职业需求,将信息技术课程划分如下:

(1) 基础类课程。基础类课程是从事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开发设计的必修课程,是应用或构建信息系统的基础。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使用技能、程序设计与数据结构、数据库、计算机网络、信息分析、管理信息系统等知识。

(2) 系统开发类课程。此类课程是完成信息系统开发的分析、设计、实施、维护、管理全过程的实用型课程,涉及方法学、技术平台和工具软件等。主要内容包括信息系统建模、系统项目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工具等。

(3) 信息系统高级应用与职业资格认证类课程。此类课程依托学校、学院优势学科背景,结合社会应用需求,为学生开设信息系统高级应用方面的课程。同时,由于职业资格认证要求的技能以就业为导向,更好地迎合了企业用人需求,将引入职业资格考试的要求以改进信息技术类课程的设置。

3.2 信息技术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要从专业人才整体知识优化的目标去考虑。信管专业是多学科融合专业,系统科学思想和方法是其特色所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系统科学在全程学习中的主线,信息技术课程的设计必须服务于这一主线。因此信管专业的信息技术课程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相应课程必然有所区别,需要加强管理应用与服务方面的能力培养。

学校整体课程设置采用“主干+层次结构”的方式,其层次类型和表示代码分别为:通识教育基础课(1)、学科基础课(2)、学科主干课(3)、专业方向课(4)、专业任选课(5)、其他实践课程(6)。在符合学校课程体系设置的基础上,信息技术课程方案如表1所示。

在基础类课程中包括信息处理技术课程——信息分析与预测,主要讲授现代经济管理信息处理的基本原理和实用技术。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和数据结构则提供程序设计的基础知识与入门训练。同时,学生需要掌握操作系统管理调度程序的基本工作原理,其内容在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中讲授,但对操作系统其他设计理论不作要求,因此,课程体系不设操作系统课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计算机网络及应用在程序设计之后依次安排。

在系统开发类课程中,软件工程提供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而信息系统建模则讲授系统分析人员在系统分析、设计过程中如何有效运用建模方法与工具完成建模工作。其中还特设一门工具课“信息系统开发工具”,教师需根据业界实际应用情况,选择合适的软件开发工具对学生进行训练,从而适应技术发展及职业需求。Web设计与开发的设置基于Web的应用系统的普及,让学生掌握基本的Web开发技术和设计原则。同时,为使学生了解信息系统面临的安全问题,学会基础的系统安全规划,能运用常见安全技术设计安全方案,开设信息系统安全与维护课程。

信息系统高级应用与职业资格认证类课程的主要目标是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使人才培养目标贴近实际需求,共5门课程。

为使学生将基础类课程及开发知识融会贯通,分别在第6、7学期开设综合性及设计性实验(I)、(II)。以系统分析设计为主线,(I)针对成熟的行业系统设计剖析,强化对系统分析设计细节过程的掌握;(II)进行具体的信息系统项目设计,以增强动手能力。

计算机软件水平考试专题课程从大二第4学期开始,针对前一学期已学科目,结合职业认证的类别、资格、级别要求,进行总计18学时的强化训练,以提高对核心内容的掌握。实用信息系统为学生提供具体应用领域的系统构建、应用实践,结合学校优势学科背景,当前选定会计信息系统。商务智能是信息系统的高级应用,是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技术,市场需求高,结合学院在该领域长期的研究积累,为学生开设商务智能课程,以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就业竞争力。开设企业信息化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企业信息化的重要作用,深入理解企业信息化的基本过程和规律,培养从事信息化工作所需的初步知识和技能。

4 结 语

本文在对信管专业学生就业情况进行调研和企业调研的基础之上,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结合专业建设实际和学科特色,探讨该专业信息技术类课程设置,以期优化学生知识结构,提升专业内涵和竞争力,从而满足社会产业发展要求。

该课程方案已纳入云南财经大学2010、2011级信管专业教学计划。2011年7月出版的《中国信息系统学科课程体系 CIS 2011》,其推荐课程包括商务智能方法与应用、企业信息系统及应用。在我校的课程方案中,对应的科目有商务智能、企业信息化理论与实践、实用信息系统。这说明上述课程设置是符合国内信管专业建设和发展趋势的。在后续教学实践中,我们将不断完善以上思路和设置,将信管专业建设得更好。

主要参考文献

[1] 臧国全,丁丽鸽. 美国信息管理专业本科教育的调查研究及启示[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07,27(3):2-6.

[2] 翟丹妮,黄卫东.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计算机教学改革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6(10):41-43.

[3] 何永刚,黄丽华.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综述[J]. 情报杂志,2007(7):128-131.

[4] 胡昌平,赵雪芹. 信息管理类专业课程互动式教学的实现[J]. 情报科学,2008,26(8):1121-1124.

[5] 梁昌勇,顾东晓,等. 信息管理类专业本科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8,31(1):64-66.

[6] 张洁,李杰.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课程体系设置刍议[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11(10):80-83.

作者:段任

第三篇:企业信息化与“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人才需求的基础上,结合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人才需求类型,提出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和近期具体目标;并从教育模式、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和教师人才培养等方面提出了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若干建议。

关键词:信息管理 课程体系 企业信息化

西安工业大学“信管”专业自2002年招生以来,在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条件的建设以及教学方法和手段的研究、教学的组织与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由于该专业由以往的多专业合并而成,人才培养受原专业的影响,定位不够清晰;从就业情况看,又不太理想,本文从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人才需求的角度出发,对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一些看法和建议。

1 信息化建设人才的需求分析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生产和经营和管理方面,电子商务软件、ERP软件以及CRM软件已正逐步地被使用,但由于信息部门仅重视软件的技术开发和设备维护,信息资源的管理显得非常薄弱;企业总体的信息规划没有引起重视,不同部门、不同软件的数据信息不能共享,信息孤岛现象严重;一些企业尽管使用了ERP软件,但由于没有专门的信息化管理人才,需求定位出现偏差,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从信息人才使用角度分析,主要是企业缺少既懂经营管理又具备信息系统二次开发和维护的专门信息人才,在应用系统投入之后,仅依靠软件开发公司进行二次开发和维护,不是长久之计;二是缺少高层次的企业信息规划和建设的信息管理人才,企业“信息孤岛”的产生,与企业没有全局的信息规划关系密切。

基于以上分析,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对信息人力资源需求主要分为四大类:

⑴经营管理系统开发和维护人员,该类人员应具备经营管理知识体系,熟悉企业经营

管理业务流程,熟练掌握和应用信息技术,从事系统开发、二次开发和维护工作。

⑵信息系统规划和分析人员,主要从事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工作,该类人员具备良好的交流和沟通能力;熟悉信息技术前沿;具备经营管理知识体系,能熟练应用信息系统需求分析与设计的方法和工具。

⑶信息管理经理(CIO),该职务主要负责企业信息战略和规划,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以及企业信息资源的有效组织,确保信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该类人员属于高层次人才,应通晓现代企业管理思想,具有完善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具有较高的信息素养。

⑷专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人员,该类人员除具备经营管理系统开发和维护人员的

确基本素质外,应充分具备信息管理知识体系,对于一些制造类企业,ERP软件的使用较普遍,这类人才对实施ERP的企业来说,需求量较大。

2 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总体目标: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培养目标主要是培养具有现代管理学科理论基础、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及应用能力,掌握系统思想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以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与能力,能在国家各级部门、工商企业、金融机构、科研单位等部门从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分析、设计、实施、管理和评价等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

具体目标:以总体目标为前提,以社会需求为驱动,本科阶段主要培养经营管理系统开发和维护人员、信息系统规划和分析人员和专业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人员,其中重点培养承担经营管理系统开发和维护人员和ERP信息系统维护、二次开发的专业人员,研究生教育的重点可放在系统分析员和信息管理经理等高层次人才以及相关的学术研究型人才培养。

3 我校信息管理和信息系统课程体系建设存在问题

通过对我校前三届(2004-2006)人才培养方案的分析,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存在以下问题:

⑴经济管理和计算机方面的理论课较多,专业应用课较少;

⑵实践环节力度不够,,只注重课内的上机实验,缺乏综合实验,学生无法将经济管理和计算机方面的知识有机结合。

⑶专业应用课课时较少,缺少必要的实训,课程设计的周期较短,其结果是学生仅掌握了专业知识,却没有真正具有相对应的专业技能。

⑷选修课范围太窄,尤其缺乏计算机最新应用技术的相关课程,导致学生知识体系和技能与企业实际应用要求的脱节。

⑸毕业实习流于形式,许多学生并未有效地完成与该专业有关毕业实习,实习专业针对性不足,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4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人才培养几点建议

⑴坚持宽基础上应用型专才教育模式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学生首先应该掌握高等数学、外语、计算机科学和其它信息技术等基础知识,具有宽厚的基础,但不要求学生对各门学科知识都精通。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应以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为主干课程,以计算机与管理的相关课程为两翼,对于信息系统开发、信息技术应用(ERP系统)等相关的课程应加大相应教学和实训学时。

⑵加强专业实验室建设,强化模拟实验。

组建诸如知识信息组织、信息系统设计、信息分析模式、信息网络管理等专业实验室,确保实验课程与教学配套,充分利用专业实验室对专业学生开放。在实践教学体系中应增加ERP沙盘模拟实验,使学生真正掌握ERP管理思想和业务流程,有利于提高学生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技能。

⑶加快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知识更新

由于该专业属新兴交叉学科,我校的该专业教师队伍来源各不相同,年青教师偏多,因此,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要注重吸引其它院校有关信息管理类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到学院工作,另一方面可以采取国内和出国进修、青年教师攻读有关信息管理类专业的硕士生和博士生研究生等方式,促进在校青年教师的成长,同时,应为教师创造到企业界进行信息管理时间的机会;教师自己也应注重自身知识结构的更新。

⑷建立毕业实习基地

在教学中需要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选择实习基地,要注意几点:一是实习单位,要有较好的现代信息技术设备;二是实习单位与本院系要有良好的关系,如长期合作科研项目;三是要互惠互利,能促进双方共同发展。实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到软件公司、网络公司,和各种企事业单位进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运行情况的调查,或直接从事系统开发设计、网络和系统维护、网页设计等等工作,甚至参与管理信息系统或其它管理问题的诊断和创新研究,可安排在第三、四学年的寒暑假进行。

⑸扩大选修课的范围,增加专业应用技术讲座

目前,WEB技术广泛应用于管理信息系统,网站建设的新技术也不断出现,J2EE和.NET技术在企业中广泛应用,在大三和大四年级应增加相应的公选课、技术讲座和学术报告,适应企业对人才知识结构的需求,使学生毕业后能较快地适应企业实际工作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王学东.面向现代信息技术的信息服务人才培养研究,[J]情报学报,2000,19(5).

[2] 张社民,刘敏.浅谈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的发展与教学.[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2(7).

[3] 裴有为.对构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当代教育论坛.2006(1).

作者:郝晨健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大专幼师毕业论文下一篇:市政工程质量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