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入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

2023-01-15

在几年的教学工作中我我常听到学生这样的抱怨:“要不是为了考试谁愿意学它, 生活中一点用处都没有!”很多老师也经常会发出这样的感慨:“数学太难了, 没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我们就来简单分析一下学生厌学数学的原因:

(1) 来自于学生数学基础的原因。自考院校学生数学基础较弱, 甚至有相当部分学生基本数学知识、技能和思维都不具备, 接口起点较低, 这为接受大学数学类学习造成前提困难。另外, 数学基础较弱的学生学习能力也不高, 自控能力不强, 这对思维要求较高的大学数学学习无疑是雪上加霜。

(2) 来源于数学抽象性和符号化的影响。数学充满辩证法思想, 不仅涉及形式逻辑还涉及辩证逻辑。它采用形式化的符号系统, 学生学到最后接触的就是这些形式化的符号, 这在一定程度上淹没了其背后的思想内容, 因此接受起来就比较困难了。

其实, 只要我们准备充分, 采用合适的授课方式, 选取恰当的例题, 枯燥无味的课堂也会变得活跃起来。

下面我仅从两方面来简单说明如何使学生对数学课更感兴趣。

(1) 善于挖掘教材的实质, 联系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原型, 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世界, 使抽象的数学变得贴近生活, 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学生会积极、愉悦、热情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去。使兴趣转变为主动学习的内驱动, 伴随各个方面的和谐发展, 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 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 我在讲解“乘法公式”一节时引入了下面一个例子:

在抓彩票时假设N张中仅有一张奖券, 3个人依次参加抽奖, 猜一猜第几个人抓到奖券的概率大呢?

甲生派:“第一个人。”

乙生派:“第三个人。”

丙生派:“一样大。”

师:“谁能给我个让我信服的理由吗?”

丙生:“第一个人抓到奖券的概率为;

第一个人未抽到第二个人抓到奖券的概率:;

第一、二个人未抽到第三个人抓到奖券的概率为:。

所以三个人抓到奖券的概率是相等的, 都是。”

师:“对, 事实胜于雄辩, 他们抓到奖券的概率是相等的。这也体现了一个‘抽签公平性原则’。那么我们来看一下这道题的特点 (下面一起分析这道题引出‘概率的乘法公式’内容) 。”

从学生的内心世界出发, 善于挖掘他们感兴趣的东西, 在讲解新课时由这样生活中的原型来引入, 马上就能引起同学的兴趣, 由于贴近生活, 即使平时不学习的同学也瞪大了眼睛要一睹为快。

再如, 在“全概率与贝叶斯公式的应用”一节中我选取了这样一道例题请同学们参与讨论:

师:“我们都知道‘狼来了’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中, 假定孩子喊‘狼来了’是半真半假。孩子说假话时, 狼真的来了的概率是是1/3;孩子说真话时, 狼真的来了的概率是0.75。猜猜:受骗两次之后的村民们在第三次听到‘狼来了’时, 还会上山吗?”

生:“不会!”

师:“你怎么让我相信呢?” (留给学生一定时间, 让一学生上台演示过程)

生:“设事件Ai表示‘第i次孩子喊假话’, 事件Bi表示‘第i次喊话后, 狼没来’, i=1, 2。则

由贝叶斯公式可得‘村民第一次被骗的概率’为

这说明, 村民第一次被骗后, 孩子喊‘狼来了’真假就不是各半了, 而是说假话的可能为了。在这种情况下, 村民被骗的第二次可能是:

这说明, 村民第二次被骗后, 孩子喊‘狼来了’的假话可能就是0.8767了, 即十句话中约有九句是假话。在这个印象下, 他们听到第三次呼叫时, 怎么再会上山打狼呢?”

师:“原来如此!那么全概率与贝叶斯公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接着师生共同研究两者之间关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数学中处处体现生活”。在数学教学中, 我们要从生活出发, 注重知识与生活的结合, 将抽象的内容附着在现实背景中, 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 还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何乐而不为呢!

学习是好玩而令人激动的, 至少在课程与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相匹配、教师强调实践活动时是这样。各科都有各自的特点, 但只要你用合适的方法教授合适的内容, 动机会不找自来。如果学生不喜欢学习, 准是你的课程或教学方法出了问题——某种程度上是你让原本好玩的东西变得枯燥。

(2) 掌握好课堂教学的节奏, 讲课的速度要与学生思维活动保持一致。

有了好的例题, 也不能保证学生一直都会认真听, 不能保证教学效果就会好。我们还要合理的分配时间。讲课速度太快学生思维跟不上, 听课吃力, 容易疲劳, 注意力分散;过慢则使教学内容不能充分占有学生的意识, 在他们的意识中就会出现一些不相干的意识, 注意力也会分散。所以, 授课的同时, 我们还要留意学生的反应, 适时地调整我们的讲课速度。另外, 注意重点和难点的安排, 重点、难点不能过分集中, 应使学生的注意有松有驰, 劳逸结合。

我相信, 只要我们老师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生活的眼睛, 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红心, 无论多么无味的东西, 我们都会让它成为学生的一道美味大餐!

摘要:如何使数学课变得更加贴近生活, 让老师容易讲, 让学生愿意听, 这是我们不少老师关心的问题。但由于这门学科比较抽象, 所以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很吃力。本文从生活中两个例子出发, 主要是为了向广大数学教师说明:只要我们例题选取恰当, 数学课也会变得生动起来。

关键词:数学,积极性,生活原型,节奏

参考文献

[1] J·布罗菲.激发学习动机[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2] 孙洪祥, 柳金甫.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二) [M].辽宁大学出版社, 2004.

[3] 孙淑霞.高等数学 (二) [M].现代教育出版社, 2003.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论唐宋词中的伤春主题下一篇:哺乳动物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c)的技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