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课文教学的点滴思考

2023-01-17

戏剧课文在初中阶段新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我们在教学戏剧课文时通常存在这样的弊病:上课伊始, 教师就大讲特讲对学生而言高深、枯燥的戏剧知识, 并要求学生记忆;授课过程中, 老师搞一言堂, 从人物形象到主题思想, 虽分析得有条有理但学生无动于衷;或泛泛而论, 不了了之或干脆不讲, 让学生自读或分角色进行朗读;演课本剧时, 只求表面的热闹, 不管实际效果。

存在这些弊病的原因很多, 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 对学生来说, 教师所谈的戏剧文学知识只是高深的理论, 由于学生阅读面窄尤其是读过的戏剧文学作品少之又少, 对戏剧文学的知识可以说是空白, 难免造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不浓;在分析人物性格、阐释主题思想时, 由于学生脱离对剧情的理解和体验, 昏昏欲睡、机械记忆者居多。

(2) 由于戏剧文学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较远, 又加上中考等大大小小的考试对它有意无意的疏离、考查的知识点相对较少等原因, 致使老师、学生都不很看重它戏剧教学显得无足轻重, 部分教师只是停留在组织学生读读剧本、提示一下主题思想、概括一下人物形象特征的表层而已。

(3) 由于教师对课本剧的表演不太重视, 指导较少或干脆不指导, 加上学生对文本解读不够透彻、对人物性格把握不够到位、受港台喜剧片影响等原因, 致使表演随意的夸张, 矫揉造作。有时表演看起来似乎很热闹, 也很幽默搞笑, 但只是追求噱头热闹过后, 所得甚少。

课本剧表演无疑是校园文化的一朵奇葩。让学生通过表演来加深对剧本的理解不失为戏剧课文教学中的一种好办法。但如何让学生学得更踏实有效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 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1) 授课前教师深入研究课文。

教师首先要从思想上重视戏剧课文的教学, 在上课前充分认识节选剧本的重要性和代表性, 加强研究, 积极钻研教材, 挖掘其知识点, 利用互联网等多种途径了解相关资料, 要对作者、故事背景、情节等做到心中有数, 确定重难点和侧重点, 讲授时力求生动活泼, 以便更好的体现语文课程的人文性。

(2) 引导学生搞好预习。

教师要在学生的预习上下功夫, 想方设法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由于受篇幅限制, 新课程中的戏剧课文往往源自节选, 学生对剧本的理解只是停留在通过课本注解中剧情梗概的阅读来增加感性认识, 这就使得学生对剧本的理解不够全面, 甚至失之偏颇。针对这种情况, 授课前一两周, 教师可以根据授课内容, 或推荐剧本让学生阅读, 或提前发放赏析资料, 或组织学生观看剧本的影视资料,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也使他们对整个剧情有所了解, 加深对课本剧主题思想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还可以通过布置写读 (观) 后感、随笔等形式, 督促学生搞好预习。

学生只有深刻理解了剧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才能使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才能在课堂上发挥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题地位, 也才能在和谐、民主、合作、自由的氛围中学到知识。

(3) 授课时抓住戏剧课文的突出点。

课本节选的戏剧课文有的重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有的侧重语言个性化的赏析;有的偏重于故事情节的巧妙构思;有的看重对话技巧的分析;有的重在人物心理揣摩等, 教师授课时就要抓住这些特点, 不能一概而论, 根据课文的侧重点确定不同的教学策略。例如在教授《威尼斯商人》法庭审判这一出戏时, 就要侧重语言个性化的赏析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在教授《枣儿》时, 就要偏重于故事情节的巧妙构思。

(4) 表演要做到讲、演结合, 适度发挥。

表演是学生在深入理解剧本内容的基础上, 对剧情的生动再现。一次成功的课本剧表演, 可以将课文中抽象的文学语言变为直观的艺术形象, 既可以训练学生口语表达、导演等各种能力, 给学生提供才艺展示的平台, 又能寓教于乐, 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可谓益处多多。

如果要进行表演, 最好只选择课文最精彩的一部分重点内容。先演后讲或先讲后演都是可行的, 最重要的是做到讲演结合, 教师的讲解要力求简洁, 学生的表演要力求到位。

同时, 表演要避免两种倾向:一种是本本主义, 完全拘泥于原作, 教条刻板, 不进行丝毫的“再创造”。例如在表演《威尼斯商人》法庭审判这一出戏时, 如果让学生背大段的台词就显得过于教条刻板;另一种是不尊重原著剧情, 肆意发挥, 只追求一种热闹效果, 而将剧本演成“四不象”, 出现“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场面。例如在我校举行课本剧表演比赛时, 某班学生表演的新编课本剧《白毛女》中, 居然出现了林冲开枪打死黄世仁, 并抢喜儿上梁山的情节, 这显然失之偏颇。

总之, 表演既要尊重原著, 又要适度发挥。这样既遵循了新课程“开放、民主、平等”的原则, 又可以达到“探究、拓展、提高”的良好效果。

(5) 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教无定法”, 教学戏剧课文时不能一成不变, 可以采取多样化、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白毛女》、《打渔杀家》、《变脸》等戏剧课文时, 可以找到光碟、录象带之类的课件资料, 教师给学生布置思考分析题, 可以让学生直接带着问题去观看欣赏资料、寻找答案, 然后再组织学生进行重点讨论、归纳分析。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能加深对剧本的理解, 达到赏、析两不误了。

一言以蔽之, 只要教师从思想上重视, 课前深入研究课文、引导学生做好预习, 授课时抓住课文的突出点, 做到讲演结合, 并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戏剧课文教学时的一系列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就一定会提高戏剧课文教学的效益。

摘要:在教学戏剧课文时存在诸多的弊病, 本文分析了存在弊病的原因, 就如何让学生学得更踏实有效, 结合自己的教学, 从授课前教师深入研究课文等方面, 提出了粗浅的五点看法。

关键词:戏剧,课文教学,思考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关于土壤环境污染化学与化学修复研究与分析下一篇:浅议NBA球队名称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