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交际与商贸文化冲突论文

2022-04-10

要写好一篇逻辑清晰的论文,离不开文献资料的查阅,小编为大家找来了《跨文化交际与商贸文化冲突论文(精选3篇)》,供需要的小伙伴们查阅,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发展,国与国之间不同层次的跨文化经济和商贸往来日渐频繁。在各国间跨文化交流的商贸活动中,专业人才除应具备企业经营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全球化视野的文化知识和商贸语言沟通能力。各国文化风俗和价值观大相径庭,这些差异影响国家间的商务活动和商贸往来,甚至决定其成败。

跨文化交际与商贸文化冲突论文 篇1:

商务沟通中口译人员的跨文化意识培养

摘 要:世界经济飞速发展,带动了各国之间的商务交流,口译人员作为商务沟通的主体在商务沟通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然而,因为口译者自身跨文化知识的欠缺而产生的负面影响却不在少数。因此,口译人员应研究在商务沟通中涉及的跨文化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从而提高自身的跨文化素质以及工作效率,以避免因文化冲突而导致的沟通失败,进而提高商务沟通的成功率。

关键词:商务沟通;口译人员;跨文化意识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1.132

一般而言,口译大多数情况下出现在与非本国语言的交际与沟通中,由于不同的生活环境、文化背景、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一系列的文化冲突。当然,这种冲突是我们无法避免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尽最大可能将因文化冲突而造成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但是从当前形势来看,口译人员的自身素质却有很多的缺陷,如跨文化意识欠缺与跨文化知识不足等。因此,提高口译人员的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素质就变得愈发重要。

一、跨文化与跨文化意识

众所周知,文化随处可见,各国家、各民族、各地区甚至于各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文化。文化既是社会现象,又与其社会相适,同时还反映各民族特征。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也存在着差异性。当我们在进行日常的人际沟通中,跨文化沟通就在潜移默化中产生了。所谓“跨文化”是指在全球化中,社会流动性增加和种族混杂造成的一种社会现象。这种现象的本质是改变传统和现存的文化,是创造新文化。跨文化是跨越了不同国家与民族界线的文化,是不同民族、国家及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是通过越过体系以经历文化归属性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简而言之,跨文化(cross-culture)就是跨越非本族的文化。

有跨文化,自然而然会有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意识(cross-cultural awareness)是一种抽象的意识形态,是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认知以及自我调节的方法,是口译工作者应该自身所拥有的思维判断能力。当口译人员具备这种意识时,会在翻译时自觉主动的转换翻译内容,避免因文化冲突而造成的一系列尴尬场面,甚至于谈判的失败。在商务沟通中,跨文化意识对口译者的作用至关重要,在日常人际交往中也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 跨文化现象在商务沟通中的表现形式——以中西双方为例

商务沟通是一种动态的、多渠道的过程,它包括特定组织内部和外部的沟通,组织指的是一种行政性和功能性的结构。在商务沟通中跨文化现象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部分表现在问候方式的不同,语言方面的不同以及其他方面的不同。例如在中国最常见的问候方式为笑脸相迎,外加一句“吃了吗”或“下班了”等比较随意贴近生活的问候,在正式场合中一般会说“你好(您好)”再互相轻轻握手。一般中国人在遇到比自己年长或者上司时应主动伸手并微微鞠躬以示尊敬。在西方国家朋友之间相遇,一般都是主动与对方亲吻脸颊,拥抱或者向对方说一句“HI”,礼节相对比较随意。

除去问候方式不同,在语言方面也有很多差异。在中国谦虚是一种美德,因此在听到别人称赞自己时一般都是以比较谦虚的口吻回答,如“还好还好,哪里哪里”等一类的词。但是在西方国家,听到对自己的赞美时,通常都会大方地回答“Thank you”。

此外,在其他方面也有诸多差异。中国人自古偏爱大红色,红色寓意喜庆热闹,因此大红为中国国色。但是在中国白色与黑色却不那么受欢迎,在中国人思维中白色与黑色意味着丧事,会带来厄运不吉利。但是,在西方国家白色则代表纯洁,因此在婚礼以及其他重大节日上会身着白色服饰。同时,他们认为大红色意味血腥暴力,认为会带来厄运,所以平时会尽量避免红色。所以,中方在与西方国家进行商务活动时应尽量注意。

在中国有很多家喻户晓的品牌,国内市场发展前景良好的前提下,公司就会开始考虑开拓国外市场,然而在对品牌名称进行翻译时也常常会产生差异,造成国外市场前景并不是很好。例如,国内知名品牌“红蜻蜓”,根据翻译应该为“Red Dragonfly”,但是“red”和“dragonfly”在西方国家都代表贬义,象征不吉利,所以如果按照上述翻译,本品牌在国外的销量肯定并不是很可观,所以在翻译时应尽量注意,要选择合适的单词来替代。

三、 跨文化意识与口译人员的联系

(一)口译的分类

据梅德明归纳总结,口译一般分为交替口译(alternating interpretation),接续口译(consecutive interpretation),同声传译(simultaneous interpretation),耳语口译(whispering interpretation),视阅口译(sight interpretation),手语口译(sign language interpretation)以及双向口译(two-ways interpretation)等。

(二)跨文化意识对口译人员的影响

随着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张,各类国与国之间的商务活动也随之增加,商务活动涉及经济、金融、法律等各个领域,就要求口译工作者熟知各个领域的跨文化知识,在不同的场合不同背景下能快速的作出分析反应。在商务沟通中,口译人员的跨文化意识对整个沟通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有时甚至会对沟通的成败起着决定性作用。在与他国进行商务沟通时,受文化差异的影响,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在翻译的同时应遵守对方的语言文化习俗,否则会直接影响沟通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导致沟通与合作的失败。因此,提高口译人员的跨文化意识,提高口译者的自身文化素养是提高商务沟通与合作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四、口译人员的跨文化意识现状与问题

(一)口译人员的跨文化意识现状

口译工作者各自的水平参差不齐,但是在对翻译文本的敏感度以及快速的反应能力却是每个口译者都应该具备的职业素养。然而根据调查表明,当前口译者的自身素养并不是很高,主要表现为跨文化意识欠缺与跨文化意识不足,在口译过程中无法摆脱中式思维,在跨文化交际中无法自由转换。

(二)口译中出现的跨文化问题

1.交际语言翻译失误。例如之前提到过的,在中国当我们听到别人对自己的称赞是一般都会谦虚地说一句“哪里,哪里”或者“没有,没有”但是在进行翻译时如果根据字面意思译成“where,where”或者“no,no”这会让外国人一头雾水更甚至会觉得你这人过于谦虚,不真诚,无法理解你要表达的意思,正确的回答应该是“Thank you”。

2.文化与价值观失误。自古以来,中国一直将“龙”看做自己的祖先,将自己称为“龙的传人”,在中国“龙”代表权势,高贵以及荣耀,同时还代表者幸运与成功;但是在西方国家“龙”则表示贬义,在西方人看来“龙”代表邪恶、罪恶、暴力。所以,口译人员在听到“龙”时,不能根据自身思维直接翻译为“dragon”而是要结合当时语境正确快速的做出反应,选择最为合适的单词或句子代替。

3.寒暄用语失误。在商务沟通成功顺利结束时,一般都会有一个庆祝酒会,在酒会上负责人或者领导都会为项目或沟通顺利结束进行献言,最常用的“我提议为本次会议的顺利干杯”,这句话有的口译员会直接翻译为“I suggest let us cheer for the conference successful”很明显这种翻译是错误的,会让外国人对这句话产生歧义,正确的表达方法应该为“I now propose a toast to the successful of our conference”。

4.中式思维严重。由于长期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在进行口译时很自然地会用中式思维进行翻译,例如”请保管好您的财务”,很多口译者会翻译为“Please keep your possessions well”,正确的译法应该为“Beware of theft”。

五、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一)口译人员通过多种渠道提高自身跨文化素养

1.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积累。口译人员在日常的工作与生活中,应该在跨文化方面花费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大量阅读外国文献、杂志与文章,尤其是《圣经》。《圣经》在西方国家运用最为广泛,里面会涉及各种西方文化知识,熟读此书会大大提升自身的跨文化知识。此外,外国的报刊杂志对提升跨文化素养也有很大的帮助,例如《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以及其他知名杂志报纸。

2.查看分析实际案例。根据目前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的口译人员在商务场合无法进行正常的表达,在商务沟通中遇到文化碰撞时并不能很好的解决。商务沟通中的口译案例不在少数,口译人员可以通过分析之前的案例总结出口译中出现的实际问题,然后结合自身所拥有的文化知识以及网路找出问题出现的原因,最后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并且熟记在心,在以后的工作中避免类似问题出现。

3.充分利用网络。在这个互联网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网络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条件。口译者在平时多上网查询资料,多浏览英语学习网站,在网络上多看外国影片、多阅览外国杂志期刊、多关注外国新闻时报,这不仅可以打发自己平时无聊的闲暇时光,还可以从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自身的跨文化素养。

(二)加强对商务口译专业学生的培养

1.加强英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根据当前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多数的大学生并不能很好的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遇到商务文本的翻译时并不能准确的进行翻译与表达,甚至不会使用商务活动中恰当的表达方法,在涉及跨文化知识时无法自觉转换成对方的文化,这无疑为以后的工作埋下隐患。因此,各个高校应加强学生的商务语言技能以及跨文化素养。高校应开始大量的英语语用课程,课堂采取纯英文式教学,提高学生对英语的语用能力,多进行相应的英语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

2.系统学习跨文化知识。高校应多开设跨文化知识讲解课程,从大一开始就向学生灌输商务沟通中跨文化素养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对跨文化素养的重视度,在日常课程中,结合实际案例对学生进行专业的系统的商务知识以及跨文化知识的讲解,从而提高学生的商务知识素养以及跨文化知识素养。

3.进行跨文化意识技能培训。在商务场合中,交际失误最大表现在跨文化意识的不足,而避免失误的最有效方法就是了解各国的文化习俗,熟知各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在国与国之间的商务沟通中,口译人员要自觉主动放弃民族中心意识,用他国的文化思维进行沟通。所以,各大高校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开设各类技能培训课程,多进行实践活动,例如模拟进行商务活动,模拟联合国谈判等。

(三)在公司中进行跨文化教育

1.聘请专业的咨询师。随着跨国商务活动的增多,相应的专业口译公司也日益增多,对口译人员的需求也在增加,但是员工的素质却是参差不齐,所以公司应当聘请专业的口译咨询师进行专业的专项培训,或者聘请高级口译人员到公司进行讲座,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对员工进行学术性指导。

2.定期组织员工培训。公司对员工进行定期培训的做法并不在少数,而这一做法也是提高员工素质的一大重要途径。公司可以组织员工去参与到具体的商务活动中。例如某些大型会议是可以对外开放的,公司可以带领员工去进行旁听学习。或者,有条件的公司可以向员工提供国外培训,让员工亲自感受国外文化,分析国内外的文化差异,以加深员工对跨文化的理解与体会。

六、结语

在跨国间的商务活动中会产生一系列的跨文化碰撞,甚至于世界观价值观都会有所差异,所以要培养高素质的商务口译人才,口译者在进行口译的过程中要能迅速的对文化差异做出判断,结合语境以及自身的跨文化知识进行语言的转换。如果口译者具备专业的跨文化知识,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充分的商务知识,会对整个口译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巨大的帮助,从而避免因文化差异造成的沟通障碍,最大限度上保证商务活动的顺利开展。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的是一个漫长的学习过程,因此,口译人员应不断探索跨文化的奥秘以及研究提高跨文化意识培养的途径,为商务活动的顺利交流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石倩.论商务口译中的跨文化意识[J].宜宾学院学报,2006(8):100-102.

[2] 何维湘,John Jamison,Peter H.Antoniou,Katherine Whitman.跨文化交际技巧[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

[3] 邢栋.简析商务活动中的跨文化商务沟通[J].中国商贸,2012(10).

[4] 梅德明.英语高级口译证书考试高级口译教程(第四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作者:王晶茹 刘丽娜

跨文化交际与商贸文化冲突论文 篇2:

跨文化交流中的商务英语语用学能力培养探析

摘 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日益发展,国与国之间不同层次的跨文化经济和商贸往来日渐频繁。在各国间跨文化交流的商贸活动中,专业人才除应具备企业经营的专业知识外,还应具有全球化视野的文化知识和商贸语言沟通能力。各国文化风俗和价值观大相径庭,这些差异影响国家间的商务活动和商贸往来,甚至决定其成败。传统的商务英语只重视学生的商务知识和英语能力,忽视了跨文化交流中的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在商务活动中,语用失误现象非常普遍,从而影响了国际间商贸活动的顺利开展,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本文基于跨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深入研究商务英语的语用现状,并提出语用学能力培养策略,对顺利开展国际间跨文化交流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见。

关键词: 跨文化交流 商务英语 语用学 能力培养

一、语用学理论

关于语用学的定义有多种,索振羽编著的《语用学教程》中指出的定义表达得较为明确。“语用学研究在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的恰当的表达和准确的理解,寻找并确定使话语意义得以恰当地表达和准确的理解的基本原则和准则”。语用学可被定义为研究语言应用及语言交流的学问。也就是说,它是不同情况的交流环境中,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学问。因此,无论是英语国家之间的言语交际,还是不同语言国家之间的跨文化交际,都离不开特定的语境。

二、商务英语的语境

商务英语是英语的一种社会功能变体,是英语在商务场合的应用。商务英语源于普通英语,同时商务英语是商务知识和英语的综合,因而具有独特性。商务英语语境包括语言语境、人际交流的社会语境和交际双方各自不同的认知语境。语境中的各个因素都可能影响交流双方话语的表达和理解,从而关系到交际能否成功。因此,在不同的语境中需要注意不同的语用表达方式。

三、跨文化交流背景下的商务英语的语用现状

商务英语语用能力的培养,不仅是企业经营的实际需要,还是商务英语语用发展的必经阶段。商务英语的语用能力主要表现为能否准确理解跨文化交流中的不同文化背景、风俗习惯、礼貌称呼等社会语言,并在交流过程中融合自己的思想,自然得体地表达出来。传统的商务英语教学模式“商务+英语”培养的学生缺乏跨文化交流意识,在具体的商务实践活动中,很难借助母语中的语言规则、思维表达方式来诠释自己;甚至经常用语失误,给对方造成困惑或是引起文化冲突,直接影响国际商务活动和商贸往来。这充分反映了学生在校期间对跨文化交流理论和实践的理解甚微,商务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较弱。

四、商务英语语用学能力培养策略

语言是人们进行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当语言用于交际情景中时,语言注定与文化有着纷繁复杂的关系。

1.语言是一系列的符号,常常被认为具有自身的文化底蕴和价值。由于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人们在运用语言进行商贸活动的同时,不仅要掌握语言使用规范,具备良好的语言基础和应用能力,还要深入了解语言文化内涵和语言所在社会群体的行为准则和风土人情,使对话双方能够在贸易往来的协商中尽快达成共识,提高文化交流水平,促进贸易往来。

2.在英语语言多元化的今天,使用英语进行国际贸易往来再不局限于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更多会发生于英语非母语的国家之间。因此,在了解各种语言的发音规则和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应深入了解贸易合作伙伴所在国家的商务用语规范和人文风俗,加快国与国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跨文化交流活动的步伐。

3.通过对商务英语的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和师资培训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培养的学生在工作中做到对文化差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应对复杂文化社会的灵活性,适应日益广泛的跨文化交流的需要。

(1)关于商务英语课程设置的调整,要充分考虑课程内容的实用性和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可将课程体系划分为三个模块,即以基础语言技能为核心的语言类课程,以商务知识为核心的商务课程和以跨文化交际为核心的文化课程。在模块构建过程中,逐渐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职业能力和跨文化意识,不断提高商务英语语言运用的能力。

(2)以商务英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知识、素质和能力要求为依据,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以应用为主旨的教学内容体系,突出商务英语与时俱进的教学特色。运用现代课程开发模式,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形成以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根本,以实践能力培养为主线,符合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和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需要,不断提高人才的综合素养和商务英语语言运用能力,以适应跨文化交流的商贸往来活动。

(3)逐渐壮大商务英语教学团队和扩充师资力量,加强“双师”“双语”的师资队伍建设,使人才既要有扎实的商务英语理论知识,又具备较高的跨文化知识修养和综合商务语言运用能力。一方面,不断扩大引进既有专业英语语言知识又有商务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英语人才充实队伍,定期请企业优秀人员授课,讲解基本的企业文化和必要的商务知识。另一方面,分派教师去企业参观和实践,熟悉企业的运作模式,了解国际和国内市场需求,增强商务英语教师的实践授课能力,进一步提高商务英语语言运用能力。

商务英语的语用能力是跨文化交流成功人士必须具备的主要能力之一,在不断巩固商务英语的语言知识和商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作为教育者,我们更要在跨文化交流理论的指导下,积极开展商务英语语用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在跨文化交流的商贸活动中分析各国语言行为的文化差异,避免因语言规范的差异而在交谈中产生误解,同时研究商务英语的语用学能力的培养,对提高商务活动和商贸往来中话语交际的语用能力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杨迎娣.语用学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A].读与写杂志,2010,(05).

[2]吉翔.商务英语中的语用学原则[A].考试周刊,2007,(51).

[3]吉翔.商务英语语用原则体现[A].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作者:庞中燕

跨文化交际与商贸文化冲突论文 篇3:

浅析跨文化商务交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摘 要: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对商务英语的学生至关重要。本文探讨了如何在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中改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本文提出跨文化商务交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文化学习+体验实践,并提出了3种教学方法。

关键词:跨文化 商务交际 文化学习 体验实践

中国跨文化交际研究会会长胡文仲认为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严重,因为它容易造成外国人与中国人感情上的不愉快。因此,如何地道而得体地运用语言成为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商务活动中渗透了大量的文化因素,因此国际商务活动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在商务环境中得体地运用语言。跨文化商务交际课程正是将商务活动实践与跨文化理论结合起来。本为探讨了如何利用电影、案例研析教学及自拍商务视频来体验商务中跨文化差异,即文化学习+体验实践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

一、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

什么是交际能力?交际能力这一概念是美国社会语言学家海姆斯针对乔姆斯基的“语言能力”概念提出来的。海姆斯的交际能力主要局限于言语交际能力,没有涉及非言语交际方面。其后,语言学家和应用语言学家对交际能力作了各种阐释,如Canale 和Swain把交际能力分为语言能力、社会语言能力、语篇能力和策略能力。国内的学者文秋芳分析了国内外学者的交际能力模式,提出“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它由交际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组成。其中,交际能力包括语言能力,语用能力和策略能力。国内外学者对交际能力的见解有所不同,但他们都认为“交际能力”应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而绝非某种纯语言能力,它还包含若干非语言能力。语言能力、社会文化能力、篇章能力和策略能力等都是交际能力的核心因素。总之,“交际能力”就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的一定场合里如何恰当地使用语言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的能力。

商务英语的学生需要用英语与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文化的人进行商贸谈判交往,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尤其重要。根据文秋芳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模式及《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杨盈,庄恩平构建了由全球意识、文化调适、知识和交际实践四大能力系统组成的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据此,本文提出了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模式:跨文化思维意识,跨文化知识(包括商务知识)及商务实践。

跨文化思维意识是人们对自身、本族文化和异族文化的感知(包括对商务环境中的本族及异族文化的感知),对文化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的能力,能够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交际行为的差异,能够对本族文化和异族文化进行比较、归纳异同。跨文化思维意识对学生在跨文化商务交际中理解文化差异,解决文化冲突,成功进行商务活动有重要作用。例如,商务谈判中,美国人穿着随意,但并不是对该谈判不感兴趣,如果不能理解美国人在谈判中所体现的文化,就会引起商务冲突。

跨文化知识主要指跨文化交际知识,包括价值观、社会习俗、宗教、商务知识四个方面,其中价值观又是文化内容的核心,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行为方式。商务活动中,各方的文化价值观会对商务活动的结果造成直接影响。此外,商务知识的学习也是必需的,例如商务礼仪。各国谈判方式等。例如,商务接待中,接待人员为了让美国外商感到热情,通常会说,“You must be tired after such a long journey.”对方常常会感到吃惊,甚至感到不高兴,会这样回答“No,I am fine. I can manage my luggage.”此处正体现了美国人个体主义的价值观。

商务实践涵盖商务环境中语言交际能力、非语言交际能力和交际策略,强调语言、非语言、交际文化等各种知识的综合、灵活的运用。具体包括,商务活动中使用符合特定文化的社交语言(如问候、道歉等)的能力,非言语交际能力(如身势语、面部表情、眼神、体触、气味、副语言,时间空间等),商务交际策略(如商务函电写作,商务礼仪,商务谈判,营销等)。商务实践是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重点,所有的知识都需应用于商务实践之中。

二、跨文化商务交际的课堂教学模式

跨文化商务交际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商务语境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根据以上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的模式:跨文化思维意识,跨文化知识(包括商务知识)及商务实践,本文提出跨文化商务交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文化学习+体验实践。

文化学习是跨文化能力的基础,通过学习文化知识(包括商务知识),培养跨文化思维意识,能够理解商务活动中的文化差异。该课程主要要求学生学习价值观,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商务礼仪,各国谈判的风格等。文化的学习除了课堂教师的讲授外,让学生观摩跨文化电影及案例研析式分析将提供更好的体验商务交际的跨文化差异和文化学习的方式。

文化的学习是被动的,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商务环境中会意地去应用商务知识,但由于缺乏实践,仍会无意间引起商务中的文化冲突与摩擦。所以,体验实践商务交际知识是必不可少的,可将被动的知识学习转化为主动的知识掌握,使学生真正地体现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达到教学的目的。体验实践则通过让学生模拟商务场景,自拍跨文化视频来体验文化差异。跨文化商务交际的教学方法将详细描述如何该模式如何操作。

三、跨文化商务交际的教学方法

1. 文化学习的教学方法

文化的学习是系统的,内容无所不包,学生无法记住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本文提出通过跨文化电影和案例研析教学法,使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掌握各国文化及商务文化。

(1) 跨文化电影观摩

英文原版电影源于生活,再现生活, 从多方面、多角度展示英语民族的文化,是讲述英语国家生活、文化、风俗习惯的百科全书,它反映了英语国家从政治背景到百姓生活的很多信息,它把观众带入一个与本土环境完全不同的世界,观众可身临其境地感受其生动、活泼、真实、富于变化的语言、思维及文化,能提供英语民族交际的真实情景,是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有效途径。尤其是把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学习置于相对轻松的电影氛围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无意注意,让学生在欣赏影片享受乐趣的同时了解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化知识,培养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如通过看电影《勇敢的心》,学生就可以领略原声音乐风笛与呢绒格子裙的魅力,而这些早已成为苏格兰民族的象征。再如,非言语行为的文化差异,在《阿甘正传》中,当Dan上尉和他的未婚妻出现在Forrest与Jenny的婚礼上时,Jenny主动向前和Dan轻轻拥抱,并贴一下脸,说: “见到你真是太高兴了”。而中国男女初次见面绝不会有此举。在影片中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丹上尉的未婚妻(亚洲人或许是中国人)表现出典型中国人的礼节,她对Forrest微笑、握手并用简单的“Hi!”来问候,这与Jenny形成反差。《撞车》反映美国文化,反映中美文化差异的电影《喜宴》,《刮痧》;反映美日文化差异的电影如《迷失东京》Lost in translation等,这些电影都可作为文化学习的素材。

《学徒》是美国著名的商业游戏真人秀节目,从这部电视剧里能感受到真正的美国商业文化,它是一部活的商务英语教材。它以美国纽约第五大道和中心公园等耳熟能详的著名场景为背景,由参赛者们带来美国各地鲜活的商务素材,能让学生真正地体会美国的谈判方式,销售方式等。如第一季第13集中,学生能确实地领会生意不会影响友谊;而在中国,情况却有所不同,生意和友谊是相互影响的,看完该节学生能体会商务和友谊的关系的中美差异;

跨文化电影观摩可先简单讲解相应的文化知识点,然后让学生观摩电影剪辑,之后让学生讨论电影中的跨文化差异。

(2)案例研析式教学

案例研析式教学指的是,选取有代表性,新颖性的案例,让学生通过辩论的方式学习跨文化商务知识,让学生从辩论中去捕捉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路,并且扩大学生的视野,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在课堂上,老师把案例告诉学生以后,提出相应的要求,不做任何提示或罗列相应的文化差异点,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去辩论,老师只仅仅负责组织场面即可。辩论结束前有各组的代表总结发言。通过课堂实践证明,案例研析式教学可让学生深入理解跨文化商务知识,提高学生分析具体案例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作了铺垫,便于在实际的学习生活中处理跨文化差异问题。如关于美日谈判的案例,美方代表自认为受到了礼待,日方的沉默让美方误认为日方同意其方案,而日方代表们的礼貌态度只是出于礼节,并不表示同意,沉默也只是日方表示反对的方式。通过两组同学的辩论,沉默到底意味着什么,总结出美日谈判方式的差异。

2. 体验实践的教学方法

体验实践让学生亲身去体会文化的差异。通过project的形式,让学生模拟商务情景,自拍跨文化视频。自拍跨文化视频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整合学过的所有跨文化知识,通过精心设计的商务场景,文化冲突,对话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文化差异。

具体实施过程:① 布置任务。内容以商务题材为背景,需涉及所学各国文化及商务礼仪,如如何递名片,送礼,饮食禁忌,谈判,美国/中国/日本文化等等。内容要充实,以合理的方式体现跨文化的差异。每组10人,确定组员角色。每组要求交一份详细的任务陈述,组员角色介绍。视频时间10-15分钟。② 课堂展示。各组播放视频后,其他同学进行提问,该组成员负责解释。③ 点评及总结。教师和学生对各组视频进行评价,并做总结。

四、结语

跨文化商务交际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商务语境中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认为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包括跨文化思维意识,跨文化知识(包括商务知识)及商务实践,由此本文提出了跨文化商务交际的课堂教学模式:文化学习+体验实践,并且提出了跨文化电影观摩,案例研析式教学和模拟商务场景自拍视频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掌握跨文化商务知识,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的跨文化商务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胡晓燕.论文化学习与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发展[J].安徽大学学报,2001,25(3):117-119.

[2]窦卫霖.跨文化商务交际[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3]杨盈,庄恩平.构建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框架[J].外语界,2007,(4):13-43.

[4]严子寒,李海潮.浅谈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及能力的重要性[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7(1):46-48. □

作者:陈 燕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计算机办公自动化网络建设论文下一篇:实验教学存在的困境及策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