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案例分析范文

2022-06-20

第一篇:焦虑症案例分析范文

考前焦虑症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一、求助者资料:

林XX,男。18岁。某重点高中高三求助者。父亲经商。母亲是小学老师。家庭经济状况良好。父母感情融洽。从小学到高中学习一直是班内前三名。进入高中后,排名稍落后,在班内前十五名以内。

从小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小学时很活波,进入初中开始变得话少了,交际也少了。到高中后,一般不出去玩,只学习。稍有时间也会上上网玩玩小游戏。节假日会在父母的伴随下出去游玩。但回来后就会后悔,想着别的同学肯定在用功学习,自己在班上的学习名次会下降,没有面子。自小一直是班里的好学生,别的同学的榜样,也是家里亲戚们小孩的榜样,同时更是父母的骄傲。

二、躯体症状及心理问题描述:

在初三时有时就有头皮发紧,一考试便失眠的情形出现。进入高中后,这个问题加重了。高二很严重,考试前头晕头痛,胃胀吃不下饭,伴随拉肚子低烧。考试一过就自行缓解了很多。到医院看过多次,没有什么病变,医生开些抗焦虑的药吃,开始几个月有明显效果,一学期后吃着药依然不能睡觉。进入高三,不光考前紧张得不成样子,吃药一点效果也没有,而且感觉大脑不当家,记忆力下降了很多,因知道药有很重的副作用,觉得是药量过大的原因,就不吃药了。而且后来考试过后也不缓解,甚至出现了幻觉,开始一进班里就认为大家都在看着他,都在背后说他,瞧不起他。后来,在大街上也认为走路的人都在看他,说他,瞧不起他。精神科医生诊断他是精神分裂症。他一下子精神迸溃了,差点自杀成功。

三、心理咨询过程

对林XX咨询总共有四次。总共用时七个咨询时。

第一次咨询:用时两个咨询时

咨询目标:

1、收集资料,

2、去诊断化,

3、消解幻觉

咨询技术:情景剧游戏疗法。

咨询内容:首先给求助者进行精神分裂症去诊断化,有幻觉不等同于就是精神分裂。他的幻觉是过度焦虑紧张导致的。通过感知让他认识到自己产生幻觉的由来。让他明白任何人在一种极度的情绪状态下都很可能产生幻觉。

学习本来是实现个人良好发展的一种有效手段,也是让人获得知识充实感的良好目的。由于目前教育模式的不合理,学校偏重于升学率,老师偏重

于成绩,总是以学习成绩以班级年级的排名论英雄的方式当作最有效督促手段;家长和社会对求助者的学习成绩及名次的关注强化,在这样的环境下导致一部分求助者过分重视“成绩排名”。以至于他们在学习中,不是把注意力放到到底学会了没有,到底掌握了哪些学习内容,而是过度的关注分数和名次,关注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并且以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当作自己行为的标准,从而失去真正的自我。这样弄得自己心态浮躁,情绪焦虑。由于他们让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左右了自己的前进方向,导致学习目的和手段的倒置,舍本而逐末,于是痛苦莫名。其实,人不能总生活在别人的评价之中,而要懂得靠自己的实力去创造自己的人生。高考的过程,是自己和自己战斗的过程。抛弃杂念和别人的评价,就更容易专心,更容易成功。

他还表现在对考试结果的认识误区,认为考试成绩与排名与自己的未来是“荣辱与共”,考试成绩将决定自己的一生。其实考试远远没有那么大的作用,将来的发展如何,并不是说考上大学,一生幸运;考不上大学,终生无为。所以求助者要看透高考,理解学习。在冲刺时刻,实事求是地增强能力,淡泊名利,关注需要改进的问题。

第二次咨询:与第一次时间间隔一周,用时两个咨询时

上次咨询效果:幻觉消失。焦虑情绪也金明显减轻。能看书学习了。 咨询目标:改变不合理认知使情绪合理化

咨询技术:

1、认知疗法,

2、团体咨询游戏疗法,

3、系统脱敏焦虑情绪

咨询内容:和求助者一起分析患考前焦虑综合症的典型特征是什么?得来的结果是患得患失,妄自菲薄。对自己的成绩、别人的分数,往往特别计较,只看一时一地,不能纵观全局,用一时的现象,来推断将来的事情,以至于影响到自己的情绪,无法专心应考。出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求助者应多与自己纵向比较,关注自己的特点,而不是把注意力放在别人身上。尤其是在复习进入冲刺阶段的时候,时间非常宝贵,复习任务又大,求助者要学会自我调试,总盯着别人的学习或者行动,只会先让自己乱了阵脚。通过分析让求助者要明白,高考面向的是全国的中学生,同班同学既是竞争者,更是合作者。所以自己只要认真规划,踏实解决自己的问题,坚持每天进步一点点,到考试前就会有很大进步。

同时,和求助者一起总结出提高学习效率必须端正如下认知:一是你的付出可能还不到回报的时候。在学习上很多同学容易犯的毛病是希望今天努力了明天就获得成效。其实付出和回报的周期有时往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所以我们不在意付出和回报是否相符,我们要重视学习的过程,学习的经验。二是你的方法可能不对头,南辕北辙。高三的复习,不仅量大,而且复杂,仅靠努力和勤奋,是解决不了问题的。我们所说的付出,不是你在学习上花费了多少时间,用了多少脑筋,而是指在学习上你做出了多少实实在在有效的学习行动。因此,

应该把更多的时间花在对复习方法的反思上,而不是盲目担忧。

第二次咨询结束时建议求助者回校学习。

第三次咨询:与上次咨询间隔一周,时长一个咨询时

上次咨询效果:回校学习一切都正常起来了,就是有些焦虑也不再关注它。 咨询目标:个人职业规划

咨询技术:用成功立志学激励成功。

一个人要想成功不是他要成为别人,而是要树立个人品牌。一个人的成功不是他在基础教育中考试怎么样,考上什么样的学校,而是他在走入社会后能否独立,有无个人溶入集体的作用和无人替代的价值。只有树立起自己长远的理想追求,才会有做不完的事情,才会看到更广阔的天地,才能飞得更高。这时头脑就会充实,生活很有乐趣。有长远具体的目标和信念就少了许多虚拟焦虑与恐怖。

第四次咨询:与上次咨询间隔两周。咨询时长两个咨询时

上次咨询效果:回学校学习十分有心劲,不再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有,专心学习,很是开心。

咨询目标:对前几次的咨询作个总结。

学会在生活中见风使舵,不让情绪说话。及时良性应对生活学习的压力,把焦点集中在解决问题而不是情绪上。这次又提出一个问题:他有时会手淫,手淫感觉很不好。问怎么解决。当时对性进行一番生理心理认知后,只反问他一个问题。你饿了,要不要吃饭,你吃饭怎么吃,只要不刻意在人前表演,关起门来自吃,只要你吃饱了,谁管你怎么吃,吃多少。求助者笑着说我明白了。没问题了。

心理咨询结束。一年后求助者来工作室看我,得知他考上一重点大学,并在班里当选为班干部,目前状态良好。

(本文由北京美龄心理咨询中心韩美龄原创,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否则追究责任)

第二篇:一例高中生焦虑症患者的咨询案例

定西市 陇西县第二中学

党 红

一、 个案介绍

小琳(化名),男,16岁,高一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前来咨询,他神情沮丧、低头不语、双拳紧握、混身发抖、问话不答或唇动无声。老师描述:开学第二周星期一,班主任要求学生穿运动服,准备参加升国旗仪式,可早上到校时,班上只有小琳等不多几个人穿运动服,于是班主任便任命他当升旗手;小琳在升国旗时感到紧张,大汗淋漓,双腿发软发抖,还听到有同学喊道:“××同学穿运动服出分头„„”,时而他感到头脑空白,在不能区别自己与外界的茫然与混沌中升旗完毕,然后提心吊胆而又自责地回到教室,他又听到有同学大喊:“你滚出去„„”,于是小琳背着书包不声不响地回家休息了3天,可又怕耽误学习,第4天便惴惴不安地返回学校,向班主任下跪央求不要将其开除,班主任莫名惊愕,带其回教室时他又犹豫不决,不敢进去。

二、 个案分析

据了解,小琳学习认真,成绩中等偏上,做事细心;家住农村,在兄妹中排行老大,自幼听话服从,性格孤僻内向,同学关系一般,认为没有知心朋友,和同伴来往少且被动,从未在公众面前亮相,课堂回答问题都感觉害羞脸红。

从年龄来看,小琳正处于青春期,这个阶段的青少年对自己形象(内在形象和外在形象)的关注程度迅速上升,总是希望给他人尤其是对重要他人留下良好的影响,对别人的议论和评价十分敏感和在意。然而小琳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性格内向同时缺乏有效的同伴互动,在人际交往中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不适和痛苦,并为此自责;在公众面前他对自己的形象过分关注,期望留下完美的影响,这种完美化倾向与人际交往欠缺导致紧张的事实形成对立冲突,感到自己形象扫地,产生强烈的焦虑感和失败感,产生幻听,并出现“头脑空白、大汗淋漓”等生理反应;之后在强烈的紧张焦虑状态下他“感觉”自己已经不受同学欢迎,便逃离学校。可见,小琳的心理问题可定性为精神高度紧张之下的状态性焦虑症。

1 基于此,我拟定了缓解紧张焦虑、校正完美化倾向和消除人际交往障碍三个目标,分别运用行为主义疗法、认知领悟疗法和暴露疗法进行咨询和治疗。

三、 辅导过程

第一阶段:通过行为主义疗法消除紧张、焦虑,帮助其回归集体

1 针对小琳低头不语,双拳紧握,混身发抖,问话不答或唇动无声的紧张、焦虑特征,我引导他做了放松训练(伴随深呼吸进行肌肉紧张放松训练),反复交替5次后,他的紧张神态有所缓解,基本能进行正常谈话。

2 考虑到小琳出现了幻听现象,但又不能接受幻听这一事实,而是反复强调确有其事,因此我采用空椅子技术,引导小琳回归到当初升旗情境中与“同学”对话:当升旗时“听”到“你出分头”、回到教室时“听”到“你滚出去”时说出自己想说的话,通过鼓励和支持他开始与“同学”争辩:“我穿运动服不是为了出分头,而是为班级负责;你们不听老师的安排,不关心班级体荣誉,且拿你们的错误标准来指责我的正确行为,为什么要这样做?„„”,经过情景模拟对白宣泄,小琳长长地喘了一口气,并报告心情平静了许多,但对回教室仍心存疑虑。

3 给小彬解释幻听:之所以听到“××同学穿运动服出分头„„”、“你滚出去„„”是自己当时精神过度紧张所引起的幻听。这时,小彬抬起头,眼神中透露出不解和疑惑,告诉我说当时是很紧张,但的确听到了有人这么说,接着我告诉他,幻听是一种歪曲的听觉,并没有相应的外部声源作用于听觉器官,并没有人说“××同学穿运动服出分头„„”、“你滚出去„„”,之所以“听到”是因为自己第一次在公众场所亮相感到紧张才出现的。为了证明这一点,我让他指定自己信任的同学来作证。慢慢地他接受了幻听的事实并表达了对同班同学的歉意。

第二阶段:运用认识领悟疗法进行认知矫正,消除自责和完美化倾向:

在进一步沟通中发现小彬存在完美化倾向,对自己的举止仪表很在意,希望自己通过升旗给老师和同学留下好的影响,以便老师和同学接纳他。基于这种过高的期望,在整个升旗过程中,他一直在担心自己的表现是否得当,有没有瑕疵,当感觉到自己紧张、流汗、发抖时感到绝望,认为自己的形象一败涂地,与当初的设想相差千里,他感到慌张和崩溃。我告诉他凡事追求完美是一种错误的思维,追求完美的人往往把自己的目标定得太高,期望也很高,当得不到预期的效果时就产生挫折感、失败感。其实对一个人来说能力是有限的,想完成一件事,除了自身现有的能力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制约,由于你早期经验中人际互动不足,缺少锻炼,在公众场所大方、干练地完成升旗是有难度的。紧接着我告诉他,制定任务目标时要把各方面的因素都考虑进去,目标要符合自己的实际,不能有过高的期望,万一做的不够出色,不应该自责,因为没有人做事会十全十美。他点头表示认可并重复着“不能有太高的期望”。

2 第三阶段:运用暴露疗法对小琳进行人际交往障碍辅导:

其实小琳在这次事件中强烈焦虑反映的深层原因是他人际交往障碍所致。他渴望良好的人际关系,羡慕人缘好的同学,但他的交往少,而且被动,对人多的场合他总是避而远之,生怕自己说不好,做不好,感到很尴尬,不自在,为此痛苦和自责。如果小琳有大量的人际交往成功的经验,就会产生社交的自信,就不会有怯场、甚至强烈焦虑等反应。因此我帮助他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微笑,学会主动打招呼,学会关心和由衷地赞美别人,在小范围内(同桌邻桌之间)主动和同学交流,逐步扩大交流范围,同时建议他抓住课堂回答问题的机会去锻炼自己,并告诉他对自己的表现不满意时进行积极地自我暗示:“没关系,我在锻炼自己的能力,下次我还会抓住机会锻炼自己的,将来我会对自己的交往能力满意的,因为我正在锻炼自己„„”;之后,我邀请了他的同桌、邻桌、班长和班主任,进行了小组互动,分别表达了对小琳的积极评价,并表示愿和他交朋友,互相帮助,共同成长。小琳初步体验到集体的温暖,有了归属感,步伐轻盈地和同学一起回到了教室。

四 成效及反思

两个月后的一天,在校园里见到小琳和同学有说有笑。他说他已经有了好朋友,同学们都喜欢他。真是不敢想象,如果当初把他视为不可理喻的怪物,结果又会怎样呢?可见,用心育人,让教育触及学生的心灵,才会绽放灿烂的阳光之花。

对这个案例的咨询进行了三次,从咨询后的即时效果来看,小琳强烈的紧张焦虑反应有了明显的变化,但心理问题的彻底解决不是一两天就可以办到的,因此后期的跟踪辅导很有必要。有时,异常心理反应互为因果,没有对根源性因素的解决,表面性心理问题还会再次侵扰。因此,帮助小琳缓解了紧张焦虑反应后,需要对这一反应的根源性因素——完美化倾向和人际交往障碍进行辅导。

其实如果在家庭教育和义务教育阶段能够引导小琳主动与人沟通,得到锻炼,则不会有小琳升旗时的异常反应出现,因此心理教育应该渗透到家庭教育和早期教育之中。

3

第三篇:焦虑厌学,情绪失控典型案例及分析

典型案例二:焦虑厌学,情绪失控

李女士走进咨询中心的时候,咨询师明显可以感觉到她那种心急如焚的状态,虽然在电话中已经有过沟通,但当面对这一对母女的时候,咨询师还是感受到了两个人十分强烈的焦虑,而从表面上看,母亲的焦虑远在女儿之上。

女儿马莉(化名)也是一位初三女生,父母亲都是国家干部,她自幼受到比较严格的教育,也养成了对自己高要求的习惯。由于一直严于律己,学习上刻苦努力,所以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进入初中以来综合成绩排名总是稳定在全年级前十位,学校和家长也对她寄予了很高的期望。可临近中考的一个多月前开始出现紧张不安、心烦意乱,并且晚上经常整晚地失眠,学习效率明显下降,考试成绩也一次不如一次。老师和家长一开始还是给予了她关心和安慰,但这种焦虑的状况并没有改善,反而愈演愈烈,并且严重影响了她的情绪,以至她经常会啼哭和发脾气,常为一些小事和父母大声争吵,有时候早上不愿意起床,开始有意地逃避上学,甚至演变到拒绝参加中考。父母亲做了大量的教育和说服工作,但收效甚微。当马莉情绪平静的时候,会对自己的这种现状深深自责,并会因对父母乱发脾气而对父母认错,但当情绪失控时,就会变得十分暴躁,甚至有几次已经有自残的行为。妈妈看到自己心爱的女儿变成这样,由起初的关心变成埋怨,转而又变成了害怕和担心,害怕女儿这样下去不但中考完了,女儿的身心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为此,妈妈带女儿跑遍了市里的几个主要医院,也服用了不少药物,虽然焦虑有所缓解,但情绪仍旧变化不定,对读书依然抗拒。

原因分析:考试焦虑的产生通常是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外因来自于学校、家庭和社会;内因与个体的个性、抱负、早年经历、认知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等有关。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导致马莉考试焦虑的心理原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1.对自我的期望水平:马莉周围的人对她的期望水平很高,她也接受这种期望,这样她对自己的要求就很高,所以一旦自己有少许松懈怠慢,她就会紧张自责内疚焦虑,导致学习效率更差,于是更加紧张自责内疚焦虑……如此就陷入到恶性循环中了。

2.认知思维的模式:马莉认为,若考不好,父母和老师都会对她失望,同学们会看不起她,她会觉得自己很无能;而且,若考不上重点高中,就意味着她以后的学习环境不够好,也就意味着她可能考不上重点大学。这种思维模式把考试结果与自我评价、社会评价、自己的前途、命运过于紧密地联系起来,是导致考试焦虑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3.早期的创伤经历:在咨询师的帮助下,马莉回忆在小学低年级时,一次考试成绩没有达到父母的期望,便被父母打骂并被撕毁考卷,然后她又因无法向老师交待而产生比体罚更为严重的心理创伤。这种痛苦的经历沉淀于内心深处,是无意识中引发考试焦虑的重要因素。

由于马莉的焦虑并不仅仅只因考试引起,其中涉及的家庭教育这一关系因素就需要父母亲的共同努力才可以达到全面的调整。

通过对马莉大致情况的了解,我们可以看出,父母的对她要求过高和面对她考试失误时不正确的处理方式是马莉焦虑厌学的直接原因。因此,首先要与马莉的父母进行交流,让他们知道自己的想法态度对马莉问题的影响,引导父母正视自己教育方式中存在的问题。鼓励马莉对父母说出自己的心声,自己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劝其父母采用多赞扬少批评的方法处理马莉的学习。其次,引导马莉调整期望值,、增加成就感,帮助马莉建立通过自己适当的努力能够达成的期望值,开始时可适当放低要求,逐渐建立满足感。还有,帮助马莉形成正确看待考试的想法,一次、两次的考试失利不是什么了不得的问题,每次考试恰好是查漏补缺的机会,检验自己心理承受能力的时机。考坏了,及时总结,不要过于关注分数的高低。最后,给以马莉一些应对临近考试焦虑的方法,如考前可以听听音乐,或者闭目养神片刻,放松神经;如果感到紧张,可以试着做放松练习:坐在椅子或凳子上,深吸气,吸气时,握紧拳头,同时让肩、脖子、头乃至全身处于一种绷紧状态,一直到坚持不了时,慢慢呼气,同时将拳头松开,颈、

肩、头、全身放松,并仔细体会放松的感觉,这时,还可以做一些心理暗示:我不怕紧张,谁都会有这种情况。反复5-10次,会在很大程度的减轻焦虑情绪。

1、学生要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

在考前,学生要安排一定的时间,对所学知识进行充分梳理,找出自己的强项和弱项,对薄弱环节进行“加工”、“修补”,特别是要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清晰化。说到底,充分的知识准备是消除考试焦虑的有效保证。

3、要调整期望值,增加成就感

期望水平是影响考试成绩的重要因素。有些家长,过高估计自己孩子的实际水平,提出过高目标,也给学生造成很大压力。目标过高,一旦受挫,容易产生焦虑。而确定合适的期望目标,让学生经过努力可以达到,这样每一次成功后所带来的成就感会成为学生继续努力的最佳动力,能够较大程度的降低学生对考试的焦虑。

4、要训练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要让学生正确对待考试,一次、两次的考试失利不是什么了不得的问题,谁都有马失前蹄的时候,要让学生把每次考试当作查漏补缺的机会,当作检验自己心理承受能力的时机。考好了,不骄傲,考坏了,及时总结,不要过于关注分数的高低。这也是缓解焦虑的一种办法。

5、要有科学的放松方法帮助学生降低焦虑

如果焦虑比较严重,难以自我控制,建议考前到心理门诊做必要的咨询,接受必要的治疗,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抗焦虑药物,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和治疗,焦虑就会得到缓解。

第四篇:一例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国家职业资格全国统一鉴定

心理咨询师二级论文

(国家职业资格二级)

论文题目: 一例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 名: 王 青

身份证号: 132525197801193111

一例考试焦虑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姓名:王青

摘要:本案运用合理情绪疗法为一例焦虑情绪求助者进行了心理咨询,针对其非理性的信念进行了一系列的有效矫治,指导求助者学会用新的、合理的认知方式,结果很好地改善了求助者的考试焦虑,不安,紧张等情绪,并帮助她学会用现实,合理的思维方式。在运用合理情绪疗法的同时辅助放松疗法,使她能以正确的积极的方式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本文详细记述了本案例的基本情况和心理咨询的过程。

关键词: 一般心理问题 合理情绪疗法 肌肉放松训练

一 、一般资料

小珊(化名),女,16岁,初三一学生。她成绩优异,是班里的班长。平时和同学相处得很融洽,是同学学习的榜样,班主任的得力助手。

二 、个人成长史

足月顺产,自幼身体健康。在读幼儿园时就表现出聪颖可爱的一面,深得幼儿园老师的喜欢。进入小学,因为其母亲是小学教师,对她要求严格,她也很懂事,每次考试都能讨得母亲的欢心,母亲一直也引以自豪。在小学至初中,其学习刻苦认真,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从来都是一帆风顺。求助者的性格有两面性:在老师和家长面前表现的较内向,听话;在同学面前则能说会道,具有一定的领导才干,在同学中威望较高。

三 、主诉和个人自诉

主诉:近一个月来,情绪烦躁不安,焦虑,睡眠差,上课时易走神,作业效率明显变差。害怕各类考试,想到中考就更加烦躁。

个人自诉:求助者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班级前三名。学

习上特别勤奋,认真,得到了老师的信任。今年春节走亲访友时,亲戚朋友对求助者期望很高,认为她肯定能考上最好的高中。母亲虽然没有给予求助者以压力,但行为表现出来,每天陪读到深夜。一个月前,一次数学考试求助者得了七十几分,被数学老师批评了一下,自己也懊悔不已,自责自己考这么的分数,以后怎么参加中考?以后上课加倍认真,生怕考试再考砸,可是越担心越容易出状况,两个星期后的物理考试又不是优秀。这样上课时开始走神,注意力难以集中,作业效率也明显变差,不该出错的地方老是出错。一想到几个月后的中考,就浑身出汗,变得烦躁不安。晚上睡觉有时也会翻来覆去睡不觉,故睡眠质量不高,担心长期下去自己会出什么问题,想尽快摆脱这一窘境,前来寻求帮助。

四 、观察和了解情况

求助者独自求诊,小姑娘长得眉清目秀,衣着整洁,举止得体,对咨询师极有礼貌,有涵养。说话时言语表达流畅,思路清晰,表述自己近日为成绩退步感到恐慌,睡眠质量不高。

躯体方面:求助者无重大生理疾病,身体无不适感,无家族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

人格方面:人格稳定,生活习惯均无异常。

社会功能方面:能正常地学习,做好班长工作,与家庭成员、老师、同学正常交往。

医学检查:母亲曾带求助者上医院作医学常规检查,均无异常。

五 、评估与诊断:

(一) 评估:

综合临床所收集的资料,该求助者智力正常偏上,自知力完整,无感知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个性稳定,无重大躯体疾病,无家族史及遗传病史。求助者主要问题是不良的情绪反应和行为不适。主要表现在求助者目前尚未从几次考试失误的事件中解脱出来,从而有了焦虑的情绪。其症状表面上与考试失误有关,其实质与求助者存在非理性的信念密切

相关,属于心理咨询的范畴。

(二)诊断:一般心理问题,属于焦虑情绪 诊断依据:

1、 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能主动就医,并且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 对照症状学标准: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烦躁,睡眠障碍等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该求助者的反应强度不甚强烈,反应也局限在考试的范围内,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和泛化,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从病程看,病程只有1个多月,综合以上,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时间也较短,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a)心理测试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分,粗分52,标准分65,提示有中等焦虑。

b)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一般心理问题。 鉴别诊断有:

1.与精神病相鉴别: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精神病的特点是患者的知情意不统一,没有自知力,一般不主动求医,有幻觉,妄想,逻辑思维紊乱及行为异常。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协调一致,个性稳定,有自知力,能主动就医,并且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与严重心理问题相鉴别:严重心理问题的反应强度强烈,反应己泛化,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病程大于2个月。而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并不严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持续时间也较短。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和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只有一个多月,因此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病因分析 1 生物原因:

该求助者的问题中没有明显的生物原因。 2 社会原因:

(1)存在负性生活事件,接连几次考试不理想,自信心严重受挫。

(2)家庭教育中,父母对求助者期望值过高。 (3)学校老师,同学对求助者期望值也过高。 3心理原因:

(1)存在明显的认知错误:作为优等生,每次考试必须优秀这样才能保证考上最好的高中。

(2)学习的目的性就是为了讨父母欢心,在老师和同学的面前证明自己的实力。

(3)性格上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4)被焦虑情绪所困扰不能解决。 六 、咨询目标与咨询方法及原理

1.咨询目标:根据以上评估与诊断同求助者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具体目标:根据合理情绪疗法,帮助求助者分析考试失常引起的非理性信念所导致的情绪困扰,尽可能地减少不合理信念所造成的情绪困扰与不良行为的后果,缓解求助者的焦虑,担心等情绪,并改善睡眠状况。学会了肌肉放松技术,初步控制心理紧张。

远期目标:改变非理性信念和不合理的行为模式,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

2 .方法:本案例求助者认为在学业上必须优秀,这样才能在中考中发挥正常,只有考上最好的高中,才对得起父母和老师。可见其焦虑情绪与不理性信念密切相关。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埃利斯于20世纪50年代首创了合理情绪疗法。这种方法旨在通过纯理论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以帮助他解决情绪和行为上的问题。这种理论强调情绪的

来源是个体的想法和观念。个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改变情绪,并建立起合理,正确的理性观念,促使求助者的心理健康和人格的发展。

肌肉放松训练的具体方法是针对身体上各个肌肉群先集中注意使肌肉绷紧,仔细感受并保持肌肉的紧张状态,5秒钟之后,解除肌肉的紧张状态,并注意体会肌肉放松后的松软、无力、温暖的感觉。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情绪从紧张到放松的变化,心情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变得愉悦。

3.原理:运用合理情绪疗法,该理论又称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引发人的情绪和行为变化的不是诱发事件,而是个体对诱发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求助者常用一些现实不协调的非理性的认识和信念来分析看待事物,从而产生自我焦虑情绪。通过改变其对事物的非理性认识,态度和看法就可以改变其不良情绪和行为。该求助者就可以正确面对生活中的一些挫折,从而促使身心的和谐发展。

肌肉放松训练的原理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身体肌肉的放松与情绪的紧张是一对互相制约肉的状态。在同一时刻,个体身上这两种状态不可能同时并存。一种状态的出现或加强必然导致另一种状态的消除或减弱。因此,放松技术就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得到深度放松的技术,以放松的状态对抗紧张的状态,从而达到缓解、消除紧张情绪的目的。

七 :双方权利和义务

咨询过程中,求助者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求助者可以根据个人意愿选择咨询师; (2)对咨询进程不满意可要求更换咨询师;

(3)对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的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

(1)有权利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料 (2)有权利选择合适的求助者;

(3)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

义务:

(1)遵守咨询机构的有关规定;

(2)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咨询收费、咨询时间等方面的规则

(3)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八 咨询时间与费用

(1)时间: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

(2)费用:属于学校工作,打扫咨询室卫生一次。 九: 咨询过程

(一)第一次咨询

目的:收集资料,建立咨询关系,进行心理诊断,确立咨询目标。

方法:在咨询开始时,充分尊重求助者。用摄入性会谈法收集求助者的详细资料,通过倾听,共情,无条件地积极关注。与求助者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让求助者做焦虑自评量表(SAS),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52,标准分65,提示有中等焦虑。初步确定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所在。运用解释技术,向求助者解说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使求助者尝试接受该理论,使求助者认识到ABC的关系,使她能结合自己的问题给予

初步的分析。

布置作业:建议求助者将自己最近困扰自己的内容记录下来,同时让她写出自己的情绪,行为困扰结果(C)和诱发事件(A),并对其作初步的分析,找出不合理的地方。

小结:试图让求助者找出其非理性的信念。 (二) 第二次咨询

任务:通过进一步解释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帮助求助者领悟到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不适的根本原因不在于事件,而在于自己的认识和信念与现实不协调,找出这些不合理的信念,并结合求助者的问题作进一步的分析,促使其改变自身的不合理的信念,从而改变其不良情绪和行为模式。

方法:通过苏格拉底辩论来启发求助者对非理性的信念和行为模式的认识,并代之以理性信念,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

过程:先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在心理问题的核心作用。

咨询会谈片段摘要 : 咨询师:谈谈你完成家庭作业的情况。

求助者:以前我没有太在意自己的想法,通过回忆,原来我一直以来对考试成绩太在意,连续几次考试的失利,是我不能接受,也是我不知道如何去面对的,各种不好的想法从脑子里跑了出来。

咨询师:能具体谈谈有哪些不好的想法吗?

求助者:考试考砸了,也就考不上重点高中,考不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也就没希望了,这会让家人、老师、亲戚 们失望,自己也无颜面对他们。作为班长,平时特崇拜我的同学们也会取笑我,总之我心里十分苦恼。(诱发事件A:几次考试失利。 具体结果C:我的内心十分苦恼。)

咨询师:你是说,这几次考试考差了,你就会考不上重点高中?

求助者:是的,肯定会考不上博文中学的。 咨询师:你有什么理由这么肯定呢?

求助者:如果要考上博文中学的话,每门成绩基本上要达到优秀,现在我的数学成绩退步了二十多分,物理又不能保证达到优秀,两门理科有了这么大的退步,肯定考不上了。(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肯定会考不上博文中学。)

咨询师:那是你自己的估计吗? 求助者:是的。

咨询师:你能保证,你的估计准确无误吗? 求助者:(沉默了一下)不能。

咨询师:几次考试失利就认为会考不上博文中学,这是你自己的

想法还是有科学根据的?

求助者:是自己的想法。(说完就开始沉默)

咨询师:你的这些想法只是你的主观看法,根本没有科学根据,不能保证会是事实。考试的几次失利并不说明你的学习能力差,更不能说明你的知识基础差。其实在我们学校每年考试博文中学的同学中,几乎有一半是在最后一次中考中杀出来的黑马,平时这些同学的成绩不是最优秀的,但是他们凭借着扎实的知识基础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挺进了博文中学。即使到那时侯你的分数离博文中学的分数差点,还有很多的选择机会,全市其它重点高中,每年的高考成绩相当不错呐。你这样想想可以吗?

求助者:那我来试试吧。 咨询师:好的,你自己来一下。 求助者:这样一想,我的感觉好多了。

通过与求助者的谈话找到了其不合理的信念:考试的几次失利就不能考上重点高中。找到影响自己情绪的想法后,接着再找出理由来反驳这些想法,从而增强自信心。用同样的方法先帮助求助者认识自己的非理性信念在心理问题的核心作用,逐步找出其它非理性信念。

非理性信念还有:

(1)作为班长,应该每次考试都得是优秀,这样才能上最

好的高中。

(2)只有考上最好的高中,自己才是父母,老师心中的好孩子,好学生。

接着用理性的信念取代非理性的信念,从理性到感悟,从一般到具体就其不合理信念进行辩论。让求助者学会用理性的思维方式,帮助求助者彻底改善原先适应不良的焦虑,紧张,担心等促使其心理健康和谐发展。关键是学会用“希望”“想要”代替“必须”“应该”等,从而使求助者建立新的合理信念,提高自信心。

逐步建立的理性信念有:

1 、虽然我是班长,我也不可能在每次考试中得到优秀,几次的失误并不说明什么。

2、通过我的努力,即使考不上最好的学校,我仍然是一个优秀的学生。

3、我读书不是为了讨父母和老师的欢心,而是为了实现我人生价值,个人成长,以后为社会做贡献。

4、要想成绩稳定,不退步,只有放松再放松。

小结:通过苏格拉底式辩论,使求助者认识到自己不合理的信念,学会用“希望”“想要”代替“必须”“应该”。

(三)第三次咨询

目标:在求助者逐步已经建立合理,正确的理性观念时,求助者反映感觉仍然有焦虑情绪存在,第二次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出粗分44,标准分55。数据显示焦虑情绪有明显减弱,但仍然还有,故考虑运用肌肉放松训练减轻其焦虑情绪。

肌肉放松训练的原理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身体肌肉的放松与情绪的紧张是一对互相制约的状态。在同一时刻,个体身上这两种状态不可能同时并存。一种状态的出现或加强必然导致另一种状态的减弱或消除。因此,放松技术就是一套使全身肌肉得到深度放松的技术,以放松的状态对抗紧张的状态,从而达到缓解、消除紧张情绪的目的。

过程:让求助者在练习时穿舒适、宽松的衣着,去掉一切

装饰品,不要带眼镜,尤其不能带隐形眼镜,跟随老师一起做肌肉放松练习。求助者可以坐在椅子上,保持躯体舒服。

咨询师:现在,我们开始做放松练习,尽量做得舒服些,闭上眼睛,按我的指导语紧张、放松某些肌肉群,并注意紧张和放松时的不同感觉。每组肌肉紧张5秒种,然后慢慢放松,保持10秒钟,再做第二次或下组肌群的练习。

1.

握拳曲腕:双手握拳,向上弯曲手腕,感觉手和前臂的紧张(保持5秒)。松开拳头,伸直手腕,自然放松,注意放松的感觉(停10秒)。

2.

屈肘耸肩:前臂向上弯曲并外旋,双肩向耳部耸起(保持5秒)。现在放松, 体验紧张和放松间的不同感受(停10秒)。

3.

曲颈皱眉:头向后紧靠椅背,皱起眉头(5秒)。舒展眉头,颈部放松,体验紧张、放松的感觉(停10秒)。

4.

闭眼咬牙:紧闭双眼,咬紧牙关,嘴角向后,双唇紧闭,感觉面部的紧张(5秒)。自然放松,体验放松的感觉(10秒)。

5.

下巴贴胸:将下巴贴近胸部,感觉到颈前部肌肉的紧张(5秒)。现在放松下来(10秒)。

6.

拱背挺胸:现在注意后背肌肉,拱起后背,挺起胸部和腹部,你能感觉到后背的紧张吗?(5秒)。现在放松,你感觉很轻松(10秒)。

7.

吸气缩胸:现在深吸气,憋气(5秒)。好,呼吸放松,感受紧张、放松的差别(10秒)。

8.

收腹憋气:现在将注意力放在腹部,绷紧腹部肌肉,憋气(5秒),呼吸,

9.

提肛收臀:收缩肛门括约肌和臀部肌肉,感觉紧张(5秒)。现在放松(10秒)。

10. 伸腿跷趾:伸直双腿,脚趾向上跷,使脚,小腿,大腿肌肉紧张起来(5秒)。现在放松,全身放松。。

(休息5分钟,再重新练习一遍全部肌群)。目标是让求助

者初步学会10组肌肉放松。

布置家庭作业:让求助者在家中安静的房间中练习肌肉放松,每天练1-2次,每次30分钟左右。随着练习的熟练,每次的时间可减少到20分钟左右或更短一些,日练次数也可减为一次。放松训练的时间一般应安排在午饭过后一小时或晚间睡觉之前。经过一段时间对紧张和放松的交互练习后,应能在需要时,随心所欲地充分放松自己的身体。要注意的是,放松训练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奏效的,必须经过数周乃至几个月的练习,方能收到明显的效果。因此,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训练。 另外,可用一张表格来记录评定每日的训练情况,用1至5的级别来表示自己达到放松状态的深度。1代表最浅的放松状态,5代表最深的放松状态。由此可以了解自己练习的进展,也便于咨询师的检查和指导。

(四)第四次咨询

目标:继续巩固求助者学到的理性信念和行为模式,懂得自我接受,自我释怀,达到自我成长,和人格完善。检查求助者的肌肉放松训练的记录,在求助者渐进性放松肌肉训练的同时运用想象放松。

方法:对求助者建立新的,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进行及时的阳性强化,并想象放松练习。

过程:咨询会谈片段摘要

咨询师:想象在考试过程中马上要发考卷,你也不知道什么样的题,这时候大多数考生可能会比较紧张了,心快提到嗓子眼了,有些人可能全身肌肉就比较紧张,紧张率增高,你这时候全身肌肉紧张,手心出汗,腿脚发麻,想一下这时候你该怎么办?

求助者:好的,让我想象一下,(沉默一会儿)„„我可以轻轻地闭上眼睛,刚开始感觉头部很沉重,重重地落在双肩上,双肩沉重,上臂沉重,前臂沉重,重重地落在腿上,我的手心有汗了„„

咨询师:请你好好想一想,你该怎样让紧张的肌肉变得放

松呢?

求助者:我想可以尝试着渐进式肌肉放松,让我感觉一下自己的呼吸,现在我深吸气,憋气(5秒)。好,呼吸放松,(10秒)。头向后紧靠椅背,皱起眉头(5秒)。舒展眉头,颈部放松,(停10秒)现在将注意力放在腹部,绷紧腹部肌肉,憋气(5秒),呼吸。

咨询师:你现在感觉怎样?

求助者:我感觉好多了,心也平静下来了,整个身体也放松了,不感到紧张了,我想考试时我可以调节自己的情绪了。

咨询师:很好,恭喜你初步学会调节自己的紧张情绪,在以后生活中多加强练习,平时各部分肌肉放松都做完之后,还可以继续给自己一些暗示语:现在我感到很安静,很放松„„非常非常安静、非常放松„„全身都放松了„„(自己从1默数到50)„„最后睁开眼睛。这样效果更好。

小结:肯定求助者的自我改变,强调咨询要点,使求助者进一步了解自己问题的前因后果,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帮助求助者运用学到的方法和经验应付生活中的问题,从而促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五)第五次咨询

作为最后一次咨询,在咨询中,我第三次让求助者做焦虑自评量表(SAS),得出粗分36,标准分45,提示适度焦虑。求助者感觉一切良好,每天睡觉前做一次放松练习,睡眠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她高兴得告诉我她把放松肌肉训练教会了同学们,同学们希望我在心理课上多教大家一些放松技巧呢。在整次咨询中我采取了相对被动的姿态,让求助者处于自动的角色,引导求助者以独立、自主、积极的角色和方式,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分析、处理自己的问题。我是这样结束这次咨询的“通过这件事,你是不是可以从中体会到很多的东西,如如何理性地思考问题,如何对待焦虑而不会被焦虑情绪所打倒,如何让自己快速放松下来,诸如此类的,你好好想了,并应用于今后的生活中,相信你会越来越健康和成熟。”求助者对以后的

学习和生活充满信心。

十、咨询效果的评估:

求助者的自我评估:求助者的睡眠状况已有良好的改善,心情好转,学习成绩明显稳定。

老师与同学的评估:求助者学习热情高涨,效率高。 咨询师的评估:求助者对自己的问题有所领悟,治疗后焦虑自评量表(SAS)粗分36,标准分45,提示适度焦虑。(求助者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考,应该有一些焦虑情绪,可视为是适度焦虑。)

求助者学会简单的放松法,以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一些紧张情境。

十一、咨询总结:

本案例中,咨询师与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询关系,比较全面地了解求助者的情况,并取得了求助者及父母、老师的信任,并得到他们的配合,适当给求助者减压。在咨询过程中应用合理情绪疗法,认识其不良的认知模式,协助求助者建立理性、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在咨询时我发现求助者即使建立了理性、合理的信念和行为模式但仍然还存在焦虑,就运用放松疗法,对求助者进行肌肉放松训练,使得咨询效果较好。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基础知识)》、民族出版社、2012年7月第二版

(2)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二级)》、民族出版社、2012年7月第二版

第五篇:一例焦虑情绪案例的心理咨询报告

摘要:本文是一例关于焦虑情绪问题的心理咨询个案。咨询者主要运用认知情绪疗法对一女青年的焦虑情绪进行咨询,其过程包括来访者的一般资料的搜集、评估与诊断、咨询目标与分案的制定,咨询过程与效果的评估。咨询后,来访者的焦虑情绪有了缓解。

关键词:焦虑 情绪问题 个案分析

一、一般情况

来访者,吕某,女,35岁,大专学历,汉族,中学教师,已婚。正在自考本科。出生于永嘉楠溪江畔的一个村庄。从小到大,身体发育正常,没有患过重大的身体疾病和严重的心理障碍,目前身体基本健康。工作中人际关系正常。

来访时的情况:一人前来,衣着整洁得体,脸色憔悴,有点心神不定。

二、来访着自述

主诉:心情烦躁不安、入睡困难半个月。

个人陈述:我是××中学的教师。近几年,正参加自考本科学习,13天前参加《生理心理学》考试。进入考场后,我的心跳加快,写字的手开始发抖,试卷较难,越做越紧张,脑子越来越胀。考试结束,发现整个人发抖,当时并没感冒发烧。跟一个熟人打招呼,脸上的肌肉抽动几下,很不自然。

考试前两天,睡不好。当晚,又睡不着。这样持续半个月时间。睡不着想得很多:丈夫的缺点、儿子的淘气。见到儿子、丈夫心烦,很想找丈夫吵架。本科学习共有15门课程,现在已经学了九门。放弃可惜,不放弃怕坚持不住。其实,当年参加高考,前一天晚上有些紧张,睡得较迟。第一场考语文,开始答题手就发抖,一直抖到考试结束。身体也一直打颤,好像衣服穿得太少受冻的感觉。那时脸上的肌肉好像没有抽动。到现在,出现这么两次,这一次特别厉害,都这样下去,肯定会垮掉,于是就到你这儿来。

咨询前心理测验:SAS标准分61。

三、咨询师观察到的情况

来访者叙述的内容条理清晰,所述问题符合实际,叙述时语速较快,情绪有点激动,脸上有痛苦的表情。坐在沙发上,手放得不自然。

四、评估与诊断

1.诊断及诊断依据:据来访者自述和临床观察,来访者所述内容基本可信。对照症状标准,该来访者表现出不安、烦躁、入睡困难等焦虑症状。从严重程度标准看,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反应强度不甚强烈,问题内容基本局限在情绪方面,认识、意志、行为正常。虽然来访者心理问题引起了其他的一些躯体化反应,如脸上肌肉抽动,身体发抖,但这些躯体化反应程度较轻,次数少,没有影响逻辑思维等。无回避泛化,只想与丈夫吵架。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只是工作有点不精神。从病理标准看,病程半个月,持续的时间较短,其社会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工作有点不精神。SAS标准分61。

因此,根据以上诊断依据和临床收集的资料,心理测验得分,来访者的问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即是因考试、是否坚持自考的内心冲突引起的焦虑情绪问题。

2.根据诊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三项原则判断。

(1)来访者的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是统一的。她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内容上与客观环境保持一致,主动求助、自知力完整,没有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症状。

(2)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来访者的知、情、意、行等心理过程是协调的。

(3)人格的相对稳定性,据来访者所述与咨询时的观察,她的人格特征还是相对稳定。

因此,可以确定她是心理正常的人,而非精神病患者。

3.根据除外标准判断

(1)与严重心理问题的区别,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必须满足如下条件:①引起的原因是较为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②从产生痛苦情绪开始,痛苦情绪间断或不间断持续时间在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③遭受的刺激强度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地失去理性控制;④痛苦情绪不但能被最初的刺激引起,而且与最初刺激相类似、关联的刺激也可引起此类痛苦,即反应对象泛化。该来访者的问题与之不符。因此,可以排除严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2)与焦虑性神经病的区别。来访者虽然以焦虑为主要症状,但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是:①由明显社会生活事件为诱因引起的,即来访者担心考试通不过,自考坚持还是放弃的冲突,而引导起的焦虑;②来访者的社会生活事件,人格及其对社会生活事件的认知方式,对她心理问题的发生均起了重要作用;③以焦虑情绪为主要表现,并未引发其他的身心反应;④焦虑情绪持续存在的时间不到6个月;⑤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具有明确的对象和固定内容,无显著的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仅在考试时出现),而且这些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而焦虑性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与初始事件本身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故可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3)与神经衰弱的区别。来访者虽有入睡困难、联想增多的症状,但时间短并无明显的精神疲乏等。因此可排除神经衰弱。

五、咨询目标

根据以上的评估与诊断,来访者的问题属于一般心理问题,咨询师可以接受这个个案。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协商确定如下咨询目标:

1.具体目标:缓解焦虑情绪。

2.近期目标:基本恢复正常的生活规律,能坚持正常的自学学习、工作,以坦然的心态面对考试。

3.最终目标:有助来访者发展自我认识,明确人生目标,充分开发自身潜能向自我实现的状态推进。

六、咨询方案

1.采用认知行为疗法,调整其对自己的认知方式及缓解情绪。具体使用倾听技巧和非言语线索,重点运用解释、对峙等影响性技术。

2.咨询方案实施前告知来访者双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来访者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3.与来访者约定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协商决定每周一次,每次50分钟。

4.咨询费用,每次50元。

5.咨询方案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

七、咨询过程

咨询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阶段:建立咨访关系,宣泄情绪阶段。

第一次接待来访者时运用倾听技巧,强调尊重、共感、鼓励等咨询态度,注重非言语线索来建立咨访关系。一方面可以给来访者一个倾诉机会,让来访者把自己近段时间的心理感受,已往的部分经历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其负性情绪宣泄出来(来访者用了

五、六张纸巾擦眼泪)。同时也让来访者感受到自己被尊重、接纳、信任和被理解,这些利于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咨询师详细了解来访者成长经历,社会支持系统情况,并可了解到来访者问题的表现,成因、发生的背景和演变过程,及与问题有关的近期生活事件等等。

(二)第二阶段:帮助分析问题,探寻根源。改变认知和情绪。

具体运用倾听、对质、解释、影响性概述等影响性技术,与来访者一同探讨其问题引发的原因。

1.身体素质。身体健康状况对考试焦虑水平有一定影响。身体素质好而又健康的人,精力充沛、情绪稳定,对考试能作出积极的反应,焦虑水平低。来访者考前一段时间进行紧张地复习,每天到夜里11点多才睡觉,白天上班忙学生的事,回家又有一大堆的家务活,身体疲劳。这样一旦参加考试,容易引起情绪波动而产生忧虑、烦躁与不安。

2.人格特征。研究表明,内向、胆小、缺乏自信,不愿表露自己内心的思想和感情,过分关注自己在事件中做出的不适当反应,容易出现负性情绪而使应付手段越来越无效。来访者由于母爱的缺失(8岁母亲远嫁)、父爱残缺,家境的贫寒,逐渐形成上述人格特征。当年高考,语文考试时出现的症状表现就是一个典型的考试焦虑症状。这次遇到类似情况,又开始过分关注自己在考试中做出的不适当反应——做不出题,于是紧张不安等负性情绪出现而使应试效果下降。

3.认知评价。认知评价是造成应激源与个体反应之间的一项重要中间变量。来访者认为这次补考非通过不可。自己花了这么多时间和精力复习,又是补考,通不过会影响自己的自考进程。这样势必形成学生的心理压力,出现较强的焦虑情绪反应。

4.听完解释后,来访者似乎明白了许多。接着解释:这次补考由于出现较强躯体化反应,来访者不能自行解决这一问题。于是奖对考试的恐惧负性体验作了丈夫不支持、儿子淘气等家庭拖累的归因,见到他们心烦,其实是因担心考试通不过,自考是否坚持的心理冲突而痛苦。来访者带着微笑与我告别。

(三)第三阶段:巩固咨询效果,促进心理健康阶段。

1.在上述基础上,运用认知行为疗法调整来访者对自己心理问题的正确认识。从认知心理学角度来审视来访者问题,认为来访者的情绪问题主要原因是她过于看重这次考试以及对未考试课程能否通过的担忧。放弃——意味着以前的努力白费(已通过九门);坚持——又恐考试不及格。这种趋避冲突使得她烦躁、不安。来访者拥有较好的工作单位,家庭条件较好。这个专业的毕业证书,对她是否具有类似当年高考的决定她命运的影响,与她固有的非理性信念——非通过不可辩论,从而发现考试通不过也无关紧要,放下包袱。

2.调整关注的方式,让来访者明确应把注意的重点放在自卑等人格的改变上,经常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当年高考语文考砸了,但后来的四门课程发挥正常,顺利地考上大学,证明她是行的,有能力调控自己的考试焦虑情绪。多找自己的优点,少关注自己的缺点,以乐观豁达态度对待考试的得失及其他生活事件。

3.运用积极关注技术,充分利用来访者已有资源重新正确认识,评价自己,增强自信。

来访者是个好学,文化水平较高的人,对自己的胆小、内向、自卑个性问题进行积极探索,希望通过自学心理学改变自己。运用自我展示技术,咨询者以自己的亲身体验说明个人的心理问题最终是靠自己解决的。来访者有强烈的求助动机,悟性较好,她有能力改变自己。最后建议有空读《道德经》。咨询结束。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局机关财务制度范文下一篇:监控员工作要求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