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建筑论文范文

2022-05-10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现代建筑论文范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建筑学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科学,建筑风水学是中国古代建筑理论三大支柱之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本文通过对风水知识在古建筑中的应用和发展,告诉我们在继承中国风水的过程中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应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古老的风水术数变的简单。

第一篇:现代建筑论文范文

探讨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对现代中国建筑设计的影响

【摘 要】現代主义风格建筑以人为本,注重功能性,满足人类对居住的基本需求是它与时俱进,沉稳发展的根本原因。之所以流传到中国,成为中国现代主义风格建筑,是因为它的基本原则满足了当初中国工业生产快速发展的需要。如果设计师盲目追求现代主义风格,一成不变的滥用西方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会产生先进艺术设计文化与中国传统艺术设计文化一起成长的矛盾。所以,中国现代主义风格建筑的正确发展方向是以人为本、因地制宜、注重科学与艺术的融合、在时代感中贯穿中国历史文化、融合多样性文化。

【关键词】现代主义风格建筑;中国现代主义建筑设计;设计影响;发展方向

本文先从对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形成和特点进行描述,再通过现代主义建筑文化对观念,和对实际建筑作品的分析。阐述了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对中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最后表明我国应该注重建筑文化个性化,根据中国国情与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正确的选择和重组,重塑中国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使中国现代主义风格建筑设计再创我国古典风格建筑艺术繁荣时期的荣耀光辉。

一、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形成的背景与特点

(一)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形成背景

工业革命以后,社会生产力得到很大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为社会生产大分工,设计也因而获得了独立的地位,建筑有了个性发展的空间。加之技术的不断加强和新材料的出现,使得西方现代建筑得到快速的发展,这也是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之所以形成的重要背景。西方的建筑从此不仅在建筑实践领域内正酝酿着新的变革,在建筑理论和美学领域,也同样在酝酿着一场变革的风暴。

(2)现代主义风格建筑的特点

现代主义建筑是以新材料、新结构、新形式为核心的建筑,又称为功能主义或理性主义。它顺应当下工业生产力的发展,在保证功能性的前提下大胆采用新材料、新结构。设计者通过结合当地风情,采用新材料、新结构,摆脱以前建筑样式的束缚,发展新的建筑美学。

二、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对现代中国建筑设计的影响

(一)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在中国产生的原因

经济在飞速发展,出国留学深造的人越来越多,进入我国学习的人越来越多,网络也越来越普及,这使得世界文化宝库得到了最大化的扩充,因为有了人才的交流,以及网络的普及,才将现代主义建筑风格来到了中国。但归根结底,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之所以能在中国长久发展,是因为现代主义建筑风格在原则上符合中国工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现代主义风格建筑对现代中国建筑设计的影响

功能性和理性成为现代主义风格建筑设计所追求的目标,“以人为本”、“天人合一”是中国现代建筑的重要主张。现代中国建筑设计以功能为根本出发点,因地制宜,充分结合艺术与技术对空间进行大改造,注重传达文化内涵与绿色生态设计,灵活地将建筑个性化。现代化建筑风格拒绝繁复的装饰,讲究建筑本身造型,注重空间结构图明确美观,十分契合现代中国快节奏、简约富有朝气的生活气息。

例如,2010年上海世博会中国馆是一个拥有大红外观、斗拱造型的典型中国特色现代主义风格建筑。中国馆以钢材焊接搭建塔楼骨架,它结构大悬挑,层层叠加向前倾斜的倒梯形构造,使得工人绝大部分时间都处在高空焊接的严峻情形。整体布局明确分为国家馆和地区馆,国家馆如花冠高耸寓天下粮仓,地区馆平坦汇聚隐喻天地交泰,万物咸亨。各馆区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场地西侧、北侧和东侧为地上两层高的地区馆,其南侧为中华广场。形成以南北向主轴的统领空间,构筑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可谓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中国馆的建造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大胆创新,具有现代意识,符合当代国际上的高层审美趋向,是现代建筑风格在我国沉稳发展的重要证据。

三、中国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的发展趋势

现代主义建筑注重功能性,合理利用空间给人类带来了更舒适的居住环境,满足了人类对居住的基本功能需求,对中国工业化时期的建设做出过重大的贡献,因此我们要共同来探讨现代主义中国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向:

(一)注重建筑的功能性

任何一种设计都是通过优化产品最终服务于顾客,设计师应始终铭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的宗旨,在设计的时候应该站在顾客的角度去体会,注重空间的合理规划,创造出功能性十足的东西。

(二)注重因地制宜

现代主义建筑风格绝对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工业生产的飞速发展而时刻变化的。我们顺应时代,也该顺应地域,因地制宜。中国有一句俗话叫做入乡随俗,在我国,北方和南方,汉族和少数民族,沿海和内陆……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景,不同的气候和风俗习惯,无论我们的建筑要在哪里落脚,我们都应该做有根据的改变才能建造出被当地人所推崇的建筑。

(三)注重科学性与艺术性的融合

在这个文化大荟萃的时代,人们的见识不断增长,人们的审美水平也得到不断提高,为了满足人类对美的需求,作为建筑设计师应该大胆的用,用科学驾驭以往不敢用的造型,和以往没用过的结构。

(四)注重在时代感中贯穿历史文脉

中国是个历史文化悠久,颇有底蕴的国家,那么多年的历史不能因为外来文化的进入而搁置一旁。中国建筑设计师肩负着既要改造传统,也要改造现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传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大使命。我们的建筑只有贯穿我国历史文脉,才能真正算得上是中国现代主义风格建筑,我们才能真正的骄傲和自豪。

(五)注重培养多元化的包容意识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主义风格建筑文化在文化整合的时代发生碰撞,擦出火花,这必然会导致中国传统建筑的现代转型。它标志着传承已久的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主义建筑文化的分解以及新的融合,诞生了中国现代主义建筑文化体系。今后必然会有更多的外来文化大荟萃,只有包容多元文化,改变自己,才能使中国现代主义建筑风格走的稳,走的快。

【结束语】

世界文化多元荟萃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这种现象在将来会愈演愈烈,我们愿意打开国门就意味着我们准备好要互相学习,现代主义风格建筑就是我们学过来的好文化,它顺应时代的号召,为人类带来更具功能性和观赏性的生活环境。可是过去吸取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即便是与时俱进所吸收的现代主义风格建筑文化,也要入乡随俗,因地制宜的使用,而不是一成不变地使用和滥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好的文化为我国人民接纳,在我国长久发展和传承。建筑文化的汇合与融通,实际上代表着中国民族文化与现代工艺技术,以及社会生活特征的融合,只有把这三者结合好,我们才会有自己民族特色的建筑。

【参考文献】

[1]王懧.当代建筑设计应遵循的五项原则[J].美术观察,2014(09):24-25.

[2]丁力扬. 从现代主义建筑在中国的移植评中国当代建筑师实践的现代性[J]. 时代建筑,2013(01):32-39.

[2]王颖.“式样”与“中国风格”的创造[J].建筑师,2011(03):89-94.

[4]黄希玲,杨剑,李跃.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在建筑中的应用[J]. 科技创新导报,2015(19):239-241.

[5]杨建华,常志刚.抽象艺术视野下的现代主义建筑“还原性”探析[J].世界建筑,2014(08):119-122.

作者:苟万兴

第二篇:浅析现代建筑与传统建筑的极点

摘要: 建筑学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科学,建筑风水学是中国古代建筑理论三大支柱之一,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本文通过对风水知识在古建筑中的应用和发展,告诉我们在继承中国风水的过程中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应用现代科技手段使古老的风水术数变的简单。

关键词: 极点 重心 风与气

1.前言

中国的改革开放,让中国人富起来了,习总书记提出名族复兴,文化复兴,文化自信,中国人开始对自己的传统文化开始重新认识,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在新时代背景下,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放光芒,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在放光芒。“四书五经”中“五经”指《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五部,而《易经》作为群经之首,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孔子言:“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可见,易经的哲学思想而不是很多人简单的理解为算命的书。我们经常听到的五术,就是“山、医、命、相、卜”这五个学问就属于易经之中的术数,

风水知识属于“相”。在古时候叫堪舆学或者地理学,简单的理解就是给大地看“相”,通过分析自然界物质之间的阴阳五行及生克关系,寻找适合人们居住的环境,做到人、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建筑风水学的发展

建筑学是一门横跨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的科学,建筑风水学是中国古代建筑理论三大支柱之一,是人类在长期的居住实践中积累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其知识的本质可以追溯到伏羲时代,根据自然发展变化规律,创造简单模型,研创简易图。《简易经》记载,“一雾水,二风水,三上水,四丘水,五泽水,六地水,七少水,八缺水,九无水”这就是风水的原意。风水一词最早出现在晋代郭璞所著述的《葬经》一书。葬也是藏的意思,《葬书》中说:"葬着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清人御史范宜宾为《葬书》作注云:“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这就是说,只有在避风聚水的情况下,才能得到生气。可见风水之术在古代是一门关于“生气”的学问。而何为生气?《吕氏春秋-季春》曰:“生气方盛,阳气发泄”。生气是世界万物生长发育之源,是能够焕发生命活力的元气。风水始终把天、地看作是人类赖以生存之“气”的来源,强调“感天地之气”。所以,在塑造人居环境时,传统建筑风水也重点强调人与大自然的和谐,追求“天人合一”。到现代,建筑风水知识已在其基础上发展为现代建筑风水学理论—即天文学、气象学、地球物理学、地质水文学、环境学、生态学、建筑学、人体生命信息学、美学、伦理学、宗教、民俗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科学理论。随之科学技术的发展,很多传统的知识被现代科学所认证,人们对传统的风水理论也有了新的认知,现代社会的建筑设计者均自觉或不自觉地涉及现代风水理论。建筑风水学中国古代建筑理论的灵魂,在中国建筑史上享有崇高地位。随着时代发展,建筑风水学由古代的朴素理论逐渐进入了系统化的现代阶段,融汇中外、现代与传统结合,形成了内涵丰富、综合性和系统性更强的独特理论体系。如西方科学界在盛赞中国建筑风水学的同时,也在大力研究建筑风水学,在全球建筑科学界的努力下,西方人文科学也逐渐结合在现代风水理论之中。

3. 建筑的外形

中国古代建筑在平面布局方面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即每一处住宅、宫殿、官衙,寺庙等建筑,都是由若干单座建筑和一些围廊、围墙之类环绕而成。在平面群体组合方式上,古代建筑呈现出庭院式的组群布局,以中轴线为主要标志,封建伦理文化色彩浓厚,与中国人的崇中、从中、尊中的民族意识和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法及礼教制度密切相关。这种空间布局,也是区别于西方建筑的特征之一。在中国古代,不管是单体建筑还是单体组合建筑,其平面形式多为长方形、正方形、六角形、八角形、圆形,用现在的数学语言表达就是都是规则图形。

现代建筑,由于时代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工程材料有了很大的进步,从原来的简单土木到现在材料的多种多样,受力性能也发生了变化,之前的都是小跨度机构,现在跨度可以几何倍数成长。在加上西方文化的渗透,现代现代建筑形式各样,百花齐放。这样就为用传统风水方法解决现代人的生活提出了心的课题。

4.给房屋找极点

给房屋找极点也叫立太极,通俗的讲就是找房屋的中心点,太极,在传统文化中认为是阴阳之母,是和谐之极限。“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太极图说》当阴阳无限趋近于无的时候,阴阳之间的演化,无限的趋近于阴阳的完美合一。用现代语言表示,房屋建筑的太极其实就是建筑的和谐,和谐代表阴阳处于某种相对稳定的状态,和谐具有不同强度的阶段性。万物之阴阳可分为不和谐、低度和谐、高度和谐、和谐的极限等不同阶段。所以,找极点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是房屋术数分析的第一步,不管是“八宅风水”“三元风水”“三合风水”还是其他风水流派,对立太极都相当重视,如果极点没有找准,后面怎么做都不会准确。

古时候的房子,前面已经阐述,外形都是规则图形,太极点比较好找,基本都是通过对折的形式来找中心点,本人通过采用现代几何方法很快就可以计算出来,并对古时候房屋极点进行了分析,发现其极点并不是中心點,而是其几何重心。因为之前的房子没有图纸,现在验证风水时需要自己重新测量,测量时,应该按照一定比例准确绘制,切不可大概估算,以防止在使用罗盘确定座山朝向的时候发生误差,可以说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现代测量技术的发展,如若采用现代激光技术,只要细心就可以达到精准无误。计算机软件技术的发展,建筑设计中最常用的绘图软件AotoCAD完全可以满足精度要求,绘制已经不是问题了,而且可以通过软件自动找各种几何形状的重心。现代的房子,都是有图纸的,找重心就更简单了。

结束语

我国风水发展源远流长,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我们从历代古建筑中不难看到风水学发展应用的痕迹。中国文化传统讲究"天地人合一",主张人与自然相辅相成、协调统一,现代环境、空间、生态、心理等科学在一定程度上与传统的一些风水理论不谋而合,可见中国劳动人民在几千年前已经对此有了认识,也通过自己的智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已经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在继承和发扬的过程中,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认真分析和总结,同时结合现代的科技技术手段,让它在新时代下再放光芒,更好的为人民的生活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其亨. 风水理论研究,天津大学出版社,1992.08

【2】潘谷西, 中国建筑史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5.04

【3】沈竹 清, 沈氏玄空学 中央编译出版社,2011.06

【4】胡京国 玄空风水学 敦煌文艺出版社, 2002.10

【5】秦伦诗 风水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7.09

【6】杨筠松 地理点穴撼龙经 华龄出版社 ,2011.5

作者:侯江华

第三篇:现代绘画艺术与现代建筑相互关系的探索研究

文章将从现代绘画艺术和现代建筑发展的思想根源、彼此的造型和思想理念等方面来深入研究现代绘画艺术和现代建筑之间的关系,指出在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中,始终脱离不开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而且两者之间随着彼此的发展联系越加紧密,现代建筑在社会发展中吸取养料的同时,现代绘画艺术更能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论根源。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地特别是欧美国家的工业技术迅速发展,新的设备、机械、工具不断被发明出来,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这种飞速的工业技术发展,同时对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也带了重大的冲击,在人们的思想、文化、艺术、观念等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现代绘画艺术和现代建筑分别属于西方20世纪以来在艺术和建筑领域占主导地位的艺术形态和建筑形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得到社会发展的充分肯定,一直到现在仍在人们的思想文化领域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同时代下,两者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笔者将对此作出以下研究。

1.“现代绘画艺术”、“现代建筑”概念理解

“现代绘画艺术”是西方20世纪以来的占主导地位的艺术形态。从20世纪初开始,随着西方社会进入现代时期,出现了与古典绘画艺术和近代绘画艺术不同面貌的现代绘画艺术,它的突出特征是在艺术形式上不再以写实风格为主,而是体现艺术家个性的观念和形式语言,并且形成了各种艺术流派。[1]

现代建筑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现代建筑包括20世纪出现的各种各样的风格的建筑流派的作品。狭义的现代建筑常常专指在20世纪20年代形成的现代主义建筑。在本篇文章中,“现代建筑”表示广义的,既包括现代主义建筑,又包括后现代主义建筑。现代主义建筑以格罗皮乌斯及其同事在包豪斯的教学和设计实践为标志,并以勒•柯布西耶在法国的建筑活动为另一个标志。1925年前后,现代主义建筑运动得到蓬勃发展,经此席卷了整个欧洲乃至世界各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达到高潮。他们强调功能决定形式,不讲民族特色、个性特征、力求纯粹,反对装饰,标准化使现代主义建筑走向了极端。自六十年代后,根源于现代主义建筑原则相反的论点和创作主张不断兴起,相继出现了诸如:单纯反对现代主义的后现代主义:复古的新古典主义、充分袒露结构,显示多种机电设备的本来形状的高技派、理性和情感的结合,抽象和历史的结合的理性主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及构成主义等建筑思潮。[2]

2.现代绘画艺术与现代建筑之间的相互关系

2.1现代绘画艺术和现代建筑在时间上并行发展

现代绘画艺术和现代建筑在时间上并行发展,在思想上都根源于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启蒙。文艺复兴时期发现了“人”,并以“人”为中心看待世界和观察世界,讴歌人性、人的价值和尊严,宣扬人的自由意志和人性自由,反对基督教主张的禁欲主义、蒙昧主义和神权专制主义,否定教会对人的制约和束缚。可以说正是在自由的引导下,人们才会决定突破自然和社会加诸自身的各种束缚,把人的思想、感情、智慧都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救出来,为以后起源于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起源于法国的“新艺术”运动发生和发展在思想上铺平了道路,最终迎接了现代绘画艺术和现代建筑时代的到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绘画开始追求一种主观性、夸张性和平面性的价值,演绎出形形色色的“现代绘画艺术和现代建筑”。立体主义、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等现代绘画艺术形式与现代建筑并行发展,并且这些艺术主张渗透到建筑领域。

2.2现代绘画艺术的思想观念影响了现代建筑

现代绘画艺术在思想上摆脱宗教政治题材的束缚,在现代绘画艺术中,艺术家可以无所忌惮的以一种非理性的方式肢解自然和使人非人性化,设计的形式语言不再处于旧的反衬地位并且逐渐摆脱对宗教权贵的依附共存关系之后,它改变了艺术审美的主体,是美学理论和思维得到重构,并且拓展了审美的范畴,丰富了美的内涵,使艺术创造可以更加自由的发挥。从现在艺术的创作主体来说,毕加索在对非洲土著部落的狰狞的雕像、面具和人兽同体中领悟到:“绘画不是一种唯美的操作,而是对奇异恐怖的外部世界的一个象征。”达利曾对毕加索有过这样一种评价:“他感兴趣的不是美,而是形式本身。”从这里可以看出现代绘画艺术在探索发展过程中“回到事物本身”,探索事物本身最根本的形式和规律,根据表现对象和表现效果的需要进行安排,组织从内到外的结构,配置形和色,从而建立一个新的视觉样式,通常使用形式构成的基本要素——点、线、面来构成画面。现代绘画艺术的这种观念渗透到现代建筑领域,则形成了现代建筑的基本特点。[3]

受印象主义大师塞尚的影响和启示,画家布拉克和毕加索将物体的多个角度不同视象具体分析,对物体进行重新构造和综合处理,然后结合在同一形象之上,把简单的几何形体及其结合的审美价值揭示出来,从而从成了“立体主义”画派,立体主义画派的这一理论使得20世纪初的建筑师们得以借鉴,形成了许多简单的几何形体组合为造型特征的新建筑风格,并且在包豪斯学院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简洁的几何造型成为20世纪现代建筑设计及其理论设计的主流。20世纪初产生于意大利的未来主义画派主张未来的艺术应该反映现代机械文明,表现速度、力量和竞争,科学和技术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得到高度重视,绘画创作迅速走向抽象化,这种与传统相决裂的崭新现代的未来主义形式和风格也为现代主义建筑家们提供了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方式上强有力的支持。受佛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影响,产生了脱胎于“达达主义”的“超现实主义”艺术流派,主张认为下意识的梦境、幻觉、本能是创作的源泉。画家切里科创作的绘画作品《大形而上学》对都市化的刻板、非人性化风格的讽刺,也为后来建筑师们带来了很大的启发。

2.3现代建筑形式语言是现代绘画艺术的具象化、立体化

现代绘画艺术的出现就是立足于人的本能的需求,挖掘潜藏于人类深层心理结构中的潜意识现代建筑则是人类意识思维创造的具象化。现代绘画艺术和现代建筑在同一时期并行发展,在这段时间里,艺术家参与建筑设计,建筑和艺术相互包容,现代建筑形式语言是现代绘画艺术形式的具象化和立体化,其中现代建筑的风格派体现的最为突出。在现代建筑的形式语言形成的过程中,风格派在现代绘画艺术和现代建筑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沟通了他们之间的联系。

风格派继承了伯拉基理性主义建筑艺术观,伯拉基曾说过:“建筑师的艺术在于空间的创造,而不是画立面。空间环境由墙体形成,因此,空间和空间序列则按墙体的复杂组合来体现。”另外蒙德里安也是与风格派联系最为密切的人物,也是现代绘画艺术思潮中的核心人物之一。蒙德里安也用自己的新造型主义美学影响了建筑。他认为建筑是人创造的,而不是自然造化的,艺术品是“独立存在的”,“建筑艺术则仅有建筑物的多样化、以城市来实现的”,并且“他们相互吸收,相互包纳”,蒙德里安看到了立体派的成就与建筑艺术的联系。里特维尔德的是风格派最具有代表性的实例之一。矩形板材分割空间和原色装饰室内外构件时建筑的主要特征,房子的二楼几乎是一个风格派的展厅,纵横、虚实对比,动态平衡,阳台拦板和中部伸出屋顶的竖板的运用,完全是一副讲究的风格派构图,里特维尔德以实物为“风格派”作风做了一个历史性的注解。[4]

3.结语

在现代建筑的发展历程中,始终脱离不开现代绘画艺术的发展,而且两者之间随着彼此的发展联系越加紧密,现代建筑在社会中吸取养料的同时,现代绘画艺术更能为现代建筑的发展提供更深层次的理论根源。正如现代建筑大师莱特所说:“建筑,是用结构来表达思想的科学性的艺术”。

参考文献

[1] 李娅娜,李水泳. 现代绘画艺术形式创造研究[J]. 新美术,2007(05):103-105.

[2] 王受之. 世界现代建筑史[M].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3] 张高元. 现代绘画艺术的困惑与思索[J]. 南方论刊,2007(07):97-98.

[4] 严文芳. 从“风格派”理论到现代建筑[J]. 中外建筑,2006(06):33-35.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苏徐州221116)

作者:张春政 卢丽丽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妇幼保健论文范文下一篇:次贷危机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