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精神学习心得

2023-06-15

第一篇:自主创新精神学习心得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

在进行语文新课程教学以后, 我体会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性。我喜欢那具有创新精神的男生,也喜欢那愿意大胆质疑的女生。他们之所以能这样做是因为对语文有着强烈的学习兴趣。但光有兴趣也不够,因为仅仅靠反复地做讲评和练习,必然会陷入“应试语文教学”的困境,学生会出现只会做题,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很差的局面。我想,平时上课应多注意知识的延伸,更好地开放课堂,让学生自由些、宽松些,多让学生多动脑筋,自主学习。我喜欢自主学习的这种形式教学,但这种课堂往往容易乱。优秀的老师应该注意处理好课堂上的秩序,避免出现“大乱”现象,尽可能做到活而不乱。

在每堂语文的课中,我都会经历一些教育事件。我觉得从每一个事件中所感悟到的将是今后教学中最宝贵的财富。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的了解和学习,我感悟到课堂应是向每一颗心灵都敞开温情的怀抱。虽然同时也感到教学压力比以前大了,但新课程改革给教师们展示教学的魅力机会,给我们提高专业水平的机会,给我们和学生共同品味教学过程喜悦的机会。俗话说:为了给学生一杯有价值的水,自己要努力开凿“一眼泉”。我们要坚持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学生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我相信,只要真情地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

我也认同——教育是一门艺术。试想,有了充满人性的教育,再加上爱的抚摩,那是一道多么亮丽的风景。

第二篇: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学习刚毅精神心得体会

我于1980参加工作,从道班工人干起,先后在养护、费收系统工作多年,现在负责路政管理这一块。这次通过学习陈刚毅同志的先进事迹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的深入开展,更是被陈刚毅同志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深深的震撼了。结合我们的工作特点,我体会到了以下几点是我今后工作的基石:

一、 要立足本职、踏实工作

众所周知,公路建设事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要想富,先修路,这句口号喊了好多年,这充分说明了我们交通工作的重要性,道路是否发达是权衡一个国家经济发展与否的主要指标之一,道路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哪里交通发达,哪里的经济也就发达。道路修好了我们就要负责管理好公路,严格红线控制,维护路产路权,这就需要我们继续发扬吃苦的精神,并以此作为我们的精神支柱。在新的形势下,我们都应该发扬“以苦为乐、无私无畏”和“孺子牛”的精神,任劳任怨的为人民服务,为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奋斗。同时强化责任意识,把工作重心放在抓落实、求实效上,准确把握具体事项的落实情况,深入分析工作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探讨解决的措施和方法,提高工作中的前瞻性、创新性、全局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要坚持学习,开拓进取

要更好的工作就要求我们精通路政管理的业务知识。要理论结合实际,通过不断的学习政治和业务知识,使全体路政执法人员树立法律意识和民主法制观念,增强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严格执法程序,端正执法队伍的行业风气,为交通行业树立良好的执法窗口形象。

在工作和学习中使我深深的认识到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重要性。我们要学会用工作的实践来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注重学习,尊重实践,在学习中继承,在继承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使自己不断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技能,这样才能为我们的公路建设事业的进步带来勃勃生机。

三、要严以律己、 清正廉洁

共产党员良好的道德操守、高尚的人格形象、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是党员先进性的重要体现。要坚持严格要求自己,大力发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作风,一切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一切以落实上级党委的决策为中心,一切以法律法规和党纪政纪为准绳,经常进行自我反省,勇于开展自我批评,努力使自己的思想更纯一些,境界更高一些,作风更过硬一些,行为更规范一些。正确对待个人的名利和地位,做到不为私心所扰,不为名利所累,不为物欲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所动。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参加民主生活会,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支部和党小组的活动,认真开展自我批评,虚心接受群众意见,在各方面的监督中寻找差距,发现问题,改正错误,弥补不足。时时处处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筑牢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努力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保持勤政廉洁的良好形象。

陈刚毅同志坚持创新,打造了一批优质、精品工程。他立足本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实践,逐渐成长为一名懂设计、会施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他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始终坚持学习新知识,努力掌握新本领,在平凡的工作岗位砥砺成才,是新时代创新型交通建设者。他就是无私奉献的优秀共产党员陈刚毅.他把事业看成生命的象征,把清廉看作做人的准则,他用行动诠释了刚毅,他用行动影响了我们这一代人,影响了我们每一名工作在交通行业上的公路人。

公路建设事业的实践表明,只有科学管理,精心组织,才能做出好的成绩,才能赢得群众的依赖和拥护。只有在自身工作中,爱岗敬业,尽心尽责,才能创造出无愧时代,无愧于人民的一流工作业绩。

先进之路无止境,追求先进路无穷,如何推进新时期公路建设事业,还有更多需要探索的经验和课题,还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研究解决。刚毅精神就是一盏灯,是一面旗,在它的照耀和带领下,我坚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会更加努力的工作。

第三篇:自主学习,创新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

摘要:以教师为导,学生为本,人人参与,个个都有创新意识的阅读教学模式过程是:创设情境——目标导读——自读自悟——讨论交流——评价归纳——实践创新。

关键词:教学模式

自主

实践

创新

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工作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框架和可以操作的教学活动程序。只有不断地探索和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才能深化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取得最佳效果,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尝试构建的“自主学习,创新阅读”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是学生为主,课堂开放,人人参与,个个能说会道,大家都有创新意识。

一、模式产生的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近几年来,我听了大量的语文课,发现小学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情况有所改善,但是“三个为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原则,还得不到充分贯彻。教师重“主”不重“导”,总是站在“教”这个角度去设计每一个环节,试图用自己的“教”去代替学生的“学”。教学过程大多是学生被动参与,被动接受,脱离了他们内心真实的感受、理解和情感,使语文教学变得枯燥乏味。为此,我尝试构建的“自主学习,创新阅读”教学模式是在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

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二、模式的指导思想

让学生在学习中生动活泼地发展,在发展中积极主动地学习,人人参与,在自主参与的同时,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生活,最终能主动、全面发展。

三、模式的操作程序

1、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只有当学生充满兴趣的时候,才会有创新思维。情境创设的基本原则是形象、多样、新颖、简洁。教师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灵活运用电教媒体、游戏、图片、实物、教室布置、播放音乐等手段。如喻兰老师执教的北师大版《小鱼的梦》,课前,教师在黑板上画上蓝蓝的海水,绿绿的水草,透明的水泡,可爱的小鱼,耳边是优美的音乐,创设了奇妙的海底世界,唤起学生参与的欲望,引起学生参与的兴趣。

2、目标导读,明确方向

有目标才能促使学生去探索,去创新。确立目标时,要注意:一是既要有统一目标,又要有个别目标,整体感知课文后,同学间互相交流,共同完成基本目标的制定。另外还要根据个别学生的意见,制定一些特殊目标,使有特殊兴趣、爱好及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目标。

二是学会根据两示(单元提示和预习提示)、三题(课题、思考

题 、练习题),确定重点,准确制定目标。

三是学生在阅读当中,发现新的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时,及时纳入目标当中,鼓励学生提出新目标。

四是教师提出目标。在新知识出现时,在学生提不出必需完成的目标的情况下,教师要不失时机把目标展示给学生,在展示的同时,要给学生做出寻求新知识目标的示范。

在这个阶段,把这篇文章的重点明确了,把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明确了,既可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又可以避免学习的盲目性,使自主学习方向明确,重点突出。

3、结合目标,自读自悟

这环节就是让学生根据既定目标和学法自己去读书,去发现疑难问题和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这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环节。教学时以读书为主要活动,留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自学中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达到自悟,同时对疑难问题或自己想知道的问题进行勾点圈画,批注或写简要的心得体会。自学时,由学生自由选择学习方法,可采用个体自学或合作自学,也可以使用工具书或资料自学,还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

自读自悟一般可采用“五读法”进行:①初读,正确认读,整体感知,知道写什么。②细读,理清思路,了解作者怎样写。③精读,统摄全文,了解课文为什么写,品其味,会其神。④熟读,自省自悟,自问悟什么,疑什么。⑤赏读,体会谴问造句的奥妙,学习表情达意的技巧。

4、师生互动,讨论交流

学生只有在互相讨论交流中,才会有思维的互相碰撞,撞击出创造思维的火花。教师在引导学生交流前要先让学生把问题进行综合归类,然后组织讨论。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有同桌互帮式,四人小组研讨式,多人小组协作式,全班合作式等。在这些活动中,使学生养成一种与他人合作读书的习惯,善于发现他人长处,向他人学习,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应起到点拨导思的作用,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性,掌握调控的策略,围绕本课目标,引导有序汇报,鼓励中下程度的学生也积极参与。教师要善于运用诱导语言,如“你认为他说得对吗?为什么?”“他这样回答全面吗?为什么?”“对他的理解你有什么看法?”等,把学生推进讨论的“漩涡”中,当发现多种结论,尤其是与教师自己备课不一致的结论时,变教案为学案。对有些问题要抓住要害,来个小题大做,组织学生争论甚至辩论,激发他们的主体探索精神,在争辩中激活思路,激活语言,激活知识,有效地培养创新意识。

5、自我回顾,评价归纳

教师依据课前的既定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回顾学习过程,对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进行评价、总结、分析。教师启发学生主动整理学习新内容的规律和方法,为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迁移打好基础,如在教学《题西林壁》一诗后,我引导学生归纳出学习古诗的方法:解诗题和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

6、实践练习,拓展创新

教师依据目标设计有层次、多形式的练习题,帮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顺向迁移,如在教学《颐和园》一文后,我让学生仿写我的校园;学《酸的和甜的》一文后,我设计了一个口语练习,假如你是一名法官,犯人都说自己有理时,你会怎样做呢?在学《小木偶的故事》一文后,我让学生自由组合,即兴表演小木偶的续集„„这样,为学生的实践提供创新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我国当前素质教育的核心。作为教师,不但要让学生会学习,而且要让学生创新学习。“自主学习,创新阅读”不仅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创造性学习的能力,还为学生树立了创造意识,落实了创造行为,从而有效地缔造了学生的创造品质。

参考文献:

1、全日制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2001.7

2、小学教育学教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5.12

3、冯继伟,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3.8

第四篇:高中语文自主创新学习模式

“高中语文自主创新学习模式”课改实验

——现代文自主阅读创新学习模式板块结题报告

一、现代文自主阅读创新学习模式的构建21世纪的竞争,是科技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教育的竞争。当前各国课程改革都重视改变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变革,使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公民。反视我国基础教育,现行课程体系存在着“繁、难、偏、旧”等诸多问题,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应树立新的语文教学理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构建起“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能力和需要,自觉完成自主探究、发现质疑、合作交流、总结评价和归纳升华的学习过程”的语文自主学习模式。

(一)、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的构建

语文自主学习模式由自主探究、发现质疑、合作交流、总结评价和归纳升华五个部分组成。

1、自主探究

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了完成教学目标,往往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而形成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填鸭式”的课堂教学,学生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得不到发挥,智能得不到培养,教学效率低,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应是学生自主学习自行探究的过程,为了让学生能自主的学习,在课堂上教师必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自主探究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确定学习目标

学生是否能进行自主学习,标志之一就是看他是否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并确定学习目标。有了明确的目标他才会有独立的思考、深入的钻研。例如诗歌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选择专题进行研究:或诗人的艺术创作风格,或诗歌的语言特色,或诗歌的思想内容等。

(2)给学生与充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

传统教学中,老师常担心自己的教学内容完不成,所以课堂上往往是一言堂,没有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而是把知识硬塞给学生,结果学生既难以消化又降低了学习的积极性。我们的课堂应该是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园地,我们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不应该处处不放心,时时不敢放手,要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思考和探究。

2、发现质疑

发现质疑是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自己发现问题,提出疑问。学习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一切学习必须从提出问题开始,在分析问题中发展,以解决问题为归宿。这样的学习,才能真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智慧的火花,引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3、合作交流

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而通过合作交流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组织师生之间 、生生之间交流,通过合作交流,解决实际问题,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4、总结评价

“一个人是否具有反思的习惯,是衡量他聪慧的指标。”传统教学中大多不重视课后的

总结评价,一堂课的结束似乎意味着教学内容的完成,殊不知课后的总结评价在知识建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课堂教学中最后的环节是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评价自己在本堂课中的得失。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总结予以补充,同时还要点评学生的表现等。

5、归纳升华

归纳升华就是将学生在课堂学到的东西或辩论的问题进行归纳,最后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民主。

总结归纳可分为三种:一种是课堂讨论结束时的即席归纳,由师生双方共同完成。第二种是在一课或一单元结束时将知识归纳成为一个体系,由学生自己完成。第三种是通过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解决一个典型问题。通过总结,学生运用知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将会得到大大提高。

(二)、自主学习的三个误区

1、自由化

强调学生发挥其主体性,把时间还给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有的教师上课便让学生自己主动看书,教师没有学习的要求和指导,更没有检查和反馈,如语文课上学生想读哪篇文章就读哪篇文章,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想与谁交流就与谁交流,上课就是读一读、说一说、议一议等。自由化还有一种表现就是课堂热热闹闹,教师完全被学生牵着鼻子走的现象,致使教学内容常常被搁置一边。如一位语文教师在进行某次公开课展示时就是如此:教师出示学习《启示的启示》的阅读材料:一只虫子在墙壁上艰难地爬上又跌落,跌落又爬上。有三个学生看到这一情景后,各自发表了不同的感慨,在教师指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时,一位学生突然发问:“老师,虫子不爬怎么办?”教师情急之中,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课堂气氛十分热闹后得出结论:可以用刺激法、诱饵法、激励法、借助法、选择法、掺取法、等待法让虫子爬起来,于是这节课就这样在快乐中结束。让学生去研究让虫子爬起来的种种办法,就这一节课教学内容而言,已远离了阅读教学的目标,没有教学创新的价值可言。这样的课堂能说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吗,这是自由化学习,不是自主学习。

2、讨论化

讨论是自主学习的一种形式。有的老师把自主学习理解为自由讨论,学生各说各的,只要在思考就是自由学习。这实际上是一种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自由。自主讨论应该是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互助性学习由以下要素构成:相互支持与配合;积极承担在完成共同任务中的个人责任;所有学生能进行沟通,小组成员间相互信任;对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加工;对活动成效进行评估等。在这里合作的动机和责任使合作学习不再是单纯的讨论,在这里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思维方式和思维成果,这才是具有实际意义的自主讨论。

3、浅层庸俗化

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学习策略,更多地是为了通过学生主动观察和比较,思考和总结,更好地学习前人或别人的经验,它要求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条件进行恰当的选择,不要把探究变成了一种点缀,一种形式,一种模式,好像是在完成一个过程,粗略看上去很有创新味,但细细品味又感到缺乏深入的思考,使探究只在表面上作文章,给人

一种浅层庸俗化的感觉。

(三)、处理好自主学习中的几个关系

1、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自主学习方式在新的课程改革中受到特别的关注,广大学生也深受其益,但是它绝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我们在创新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传统中好的学习方式,如“启发式”、“尝试法”、“发现法”等,这些方法不仅没有过时,如果灵活利用或是借鉴,则会成为自主学习的基本方法。自主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检验和修正,甚至更新,关键是学习方式必须和教学环境相配,和学生的实际相联系。能让学生在学习中得到最大发展的学习方式,就是学生最好的学习方式,教师的责任就是促进其学习方式的转变。

2、处理好学习主体与老师引导的关系。

课堂热闹,学生活跃,只是师生互动的一种良好的表现,怎样做到活而不乱,既放得开,又收得拢,关键在还于教师的引导。课堂上我们要的不是热闹场面,而是对问题的深入研究和思考。教学中要设计好问题,自主学习中需要教师设计好核心问题,合作学习中需要教师要提出有价值且学生认同的问题,研究学习中需要教师指导学生提炼出研究的问题,这样,在教学的动态中教师与学生互动,针对不同的意见和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探究,抓住学生发言中的问题,适时点拔,最后达到共识,这样才能实现教学的高效。

3、处理好探究与基础的关系。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对所学知识技能的实际运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革课堂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过程,它是在学习其他知识的活动中获得的。可见学生的探究离不开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而自主学习又加深加宽了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的全面的把握,这对提高学生的素质有很重要的意义。

新的课程改革是一场持久、复杂的攻坚战,我们只有真正改变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推行自主学习新模式,才能使语文新课标、新教材的教学有新的发展,有的新突破,“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哈佛大学校长言)。

二、“现代文自主阅读创新学习模式”的实施步骤

(一)就具体文章而言,“现代文自主阅读创新学习模式”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从整体把握全文。在教师的导引下,由学生自己设计出几个指向明确、能涵盖全文的问题(可以从篇章结构、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风格等角度切入,形式可以是问答式、填充式、选择式等),然后,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进行阅读。读后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讨论,然后由小组推举一个代表回答问题,并提出阅读讨论中发现的疑点、问题,再由小组其他成员补充,最后由师生共同总结。阅读、讨论中提出的疑点、问题,可在已把所有设计的问题解答完后作处理,如其他同学自荐解答,或讨论后自悟解答。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印象,为下一步重点研读作准备。

第二步,重点研读。教师根据大纲要求,针对重点段落,按高考阅读题的形式,设计一

些具体的、指向明确的问题,指导学生对这些段落进行仔细的阅读,读后也由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也由小组推举代表回答问题,最后也由教师总结。

第三步,基础知识的积累。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发现的课文中所涉及的新的基础知识,如语音、成语、文学常识、名言警句等让其分门别类地积累并掌握。在整个阅读过程中,学生如果发现了有价值的问题或疑难,可以提出来供全体同学讨论。

第四步,自己总结。在一篇课文学习完以后,让学生自己写一篇学习体会,内容可为思想方面的感想,也可以是艺术技巧方面的领悟等,篇幅可长可短,形式灵活。附案例1:《祝福》教案(第二课时)

1、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听说过“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这句俗语,就是在讲,我们不能以貌取人。但是人真的不能够“貌相”吗?请同学们看大屏幕(用多媒体出示三幅肖像画),看能不能根据画中人物的外貌特征,推测人物的年龄、职业、性格。(学生对人物的推测可以是五花八门的,答案不求一致,可请一位学生作答,老师不作总结)

这位同学的回答恰当与否我们姑且不论,有一点是明确的,那就是人还是可以部分“貌相”的。在文学作品中,作者也经常运用外貌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成功的外貌描写可以使我们获得“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艺术感受。鲁迅的《祝福》这篇小说就成功的运用了外貌描写来塑造祥林嫂的形象,通过祥林嫂外貌的变化来反映祥林嫂的悲惨遭遇,从而揭示小说的主题。

2、透过外貌分析人物形象——祥林嫂及其社会意义

通过外貌描写尤其是外貌的变化来刻画人物形象,反映人物的遭遇是鲁迅小说的一大特色。《祝福》中对祥林嫂的外貌描写主要有三处,请找出来朗读后,思考:

⑴第34自然段的外貌描写反映了祥林嫂此时所处于怎样的社会地位?课文中哪些情节反映出了她的这种社会地位?

明确:从祥林嫂“脸色青黄”和“手脚都壮大”等语句,可以看出祥林嫂是一个长期受剥削压迫的,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形象。被婆婆强迫卖掉而改嫁(小说的40——64自然段);鲁镇的人们对她丧夫失子的悲剧不予同情,反而给予嘲弄(小说的68——87自然段和103——105自然段);鲁四老爷和鲁四婶因为她是寡妇而歧视她(小说的34自然段、71自然段、107——109自然段、111自然段、19——23自然段):这些都能深刻地说明祥林嫂在他人的眼中像牲口一样,可以被买卖,也是愚弄侮辱的对象,在社会中处于最底层。(这一问题较为简单,学生应该能够看出劳动妇女这一身份,至于“最底层”则不作要求。而对于社会地位的反映能找多少算多少,不求全面)

⑵第34自然段和第66自然段中均有揭示祥林嫂的性格特征的话,这些话揭示出了祥林嫂怎样的性格特征?这一性格特征与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有什么关系?

明确:“顺着眼”一句揭示出了祥林嫂温顺的性格特征。正是这一温顺,使她在一次次的迫害面前显得软弱,一生都顺从封建礼教,不知反抗。(在学生回答了类似的答案后追问:她的性格是温顺软弱的,那么她又为什么拼命地反抗改嫁?)在被婆婆强迫卖掉以后,虽然开始有过“出格”的反抗(这反抗还是为了维护自己的贞洁,这种贞洁观念仍然属于封建礼教的东西,实际上这种“反抗”还是为了顺从封建礼教),最后还是屈服了。在鲁

四老爷的歧视、鲁镇人们的嘲弄面前,她不仅没有给予回击,反而相信柳妈的话力图通过捐门槛来改变悲惨的命运(这实际上又是顺从封建迷信思想),正是这一软弱的性格使她最后走向了灭亡。可以说这种温顺软弱的性格是祥林嫂悲剧的个人原因,是其悲剧的根源之一。(学生应该能够找出“顺着眼”这句话,揭示的性格也应该能粗略的领会出,语言不一定完全一致,可以是类似的词语,如“安分守己”、“软弱”、“逆来顺受”等。至于与悲剧命运的关系,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求一致)

⑶比较阅读第

3、第

34、和第66自然段思考:

①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分别揭示了她怎样的精神状态?

明确:初到鲁镇时(34自然段),祥林嫂虽然“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眼角无泪痕,这表明这时候的祥林嫂人还年轻,还有活力,精神还没受到重创,对生活还抱有希望。(教师应该提示学生注意“但两颊却还是红的”这一句。学生可能还会回答生活贫困,心情愉快等,也不能判错)

再到鲁镇时(66自然段),祥林嫂“两颊已经消失了血色”,“ 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这些表明此时的祥林嫂已经走投无路,精神受到了重创(丧夫失子的打击),对生活失去了希望。(学生可能会回答“忧伤”“痛苦”等都应是正确的)

临死之前(3自然段),这时的祥林嫂年纪不过“四十上下”,可头发“已经全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身体方面),“消尽了悲哀的神气,仿佛木刻似的”,眼珠“间或一轮”,还“表示她是一个活物”(神态方面,表明祥林嫂的眼睛只是机械地转,已经没有了生命的活力),这些描写都说明祥林嫂对生活已经绝望,处于极端麻木的精神状态。(学生有可能答“彻底失望”,“反映迟钝”,“痛苦到了极点”等也正确)②透过祥林嫂的外貌变化,思考祥林嫂悲剧产生的社会根源是什么?

明确:祥林嫂的第一次外貌变化的表面原因是被卖改嫁,丧夫失子,根本原因是婆婆背后的封建礼教(在封建制度下,婆婆对媳妇具有绝对的支配权,媳妇必须听从婆婆的支配,这实际上就是封建族权思想);第二次外貌的巨大变化的表面原因是鲁四老爷的歧视(小说的

34、7

1、107——111自然段)和鲁镇人们(如柳妈等人)的嘲弄(小说的80、85——8

7、98——101自然段),实际情况是作为封建礼教化身的鲁四老爷因为祥林嫂没有从一而终(尽管是被婆婆强迫的),且又再度守寡而歧视她;而鲁镇的人们也因此冷落嘲弄她,柳妈更用迷信思想来加深她是恐惧(鲁镇的像柳妈一类的人本应同情与他们同处被压迫地位的祥林嫂,可是他们却落井下石,这就更增加了祥林嫂的悲剧性),使她身心均遭受严重的摧残,最后走向毁灭。就这样,婆婆、鲁四老爷和柳妈等鲁镇的人们构成了伤害祥林嫂的具有浓厚封建氛围的社会环境,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外部原因。(学生很容易回答出两次变化的表面原因,但表面原因下的根源可能不容易回答,教师可适当提示)

⑷综合前面我们对上述问题的讨论,进一步思考:作者塑造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有什么社会意义?

明确:刚才我们透过祥林嫂的三次外貌描写和两次外貌变化这个果,去追根溯源,探究了祥林嫂悲剧的根源这个因,可以得出结论:祥林嫂的悲剧有其自身的个人原因(软弱的性格和头脑里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更有其外在的社会原因(封建宗法势力的代表——

鲁四老爷、婆婆与同样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柳妈等鲁镇的人们所构成的具有浓厚封建氛围的社会环境),归根结底其悲剧的根源还是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小说正是通过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祥林嫂在天灾人祸的打击下、在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思想的摧残与迫害下一步一步地走向毁灭的悲惨命运,深刻地揭露了造成祥林嫂悲剧的封建礼教与封建迷信吃人的本质。(学生可能根据前面的分析能找出自身和社会的原因,但可能不能进一步的归纳社会意义,教师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总结)

3、课外演练

前面我们透过祥林嫂的外貌分析了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了解了外貌描写对于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作用,请同学们阅读下面摘自《红楼梦》的三段外貌描写,请选择林黛玉、王熙凤、薛宝钗具体分析她们的性格特征。(出示多媒体投影,由学生分析)

①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羒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明确:这一处外貌描写运用了五个对偶句,抓住了林黛玉体弱多病、弱不禁风、多愁善感的特征。(学生还可能答出“温柔”、“娇美”、“聪明”等都可以,答案不求一致,言之成理即可)。

②王熙凤

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系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桂珠钗;颈上带赤金盘螭璎络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罩撒花翡翠洋绉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明确:从王熙凤的头饰、裙饰和服装三个方面,极力地铺陈,描写她集珠宝于一身的妆扮,除了显示其贵族少奶奶的身份,还暗示其贪婪和俗气的品性。“丹凤三角眼”,“柳叶吊梢眉”又揭示了王熙凤美丽外表下隐藏着刁钻和狡诈。“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又表露出王熙凤表面上似乎春风满面、讨人喜欢,实际上隐含着可怕的威势,她极有心机,极善做作。这段外貌描写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了王熙凤虚伪、奸诈、阴险、贪婪的性格特征。(学生的分析可能不够全面、准确,只要能根据文中的外貌进行分析就可以)

③薛宝钗(可与王熙凤的外貌作对比来分析)

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髻儿,穿着水绿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安分随时,自云藏愚守拙„„

第五篇:紧跟理念步伐,自主创新学习

2012年山东省小学教师远程研修今天在潍坊市教育界正式拉开了帷幕,作为开门红,今天我们学习了国家《英语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风风雨雨十年整,英语课程标准一直进行着与时代相适应的改革。而我也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理念,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把学到的新课程标准理念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下面简单谈一下我对今天学习的几点体会。

一 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喜欢英语,对英语感兴趣,才会自动的、快乐的去学习英语。而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昂扬斗志,是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只有这样才会在英语学习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 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创造一个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练,变苦学为乐学,真正找到“乐而好学”,也才能让英语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

三 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

语言脱离了情境,就难以表达其真实意义,因此要让学生觉得故事仿佛就发生在身边,在真实情境中亲身体验、学会学习。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将真实生活情境搬入课堂,能模拟真实情境,创设接近生活的真实语言情境,使学生产生仿佛置身于英语世界的感觉,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的学习。

通过对新课标理念的学习我认识到,课程改革不是“纸上谈兵”,它是与实践紧紧相连的,他需要我们努力学习,积极参与,在学习中不断进步,大胆引用新理念到课程教学中,那就让我们紧跟理念步伐,大胆创新学习。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组织部长个人工作总结下一篇:真正的爱情是什么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