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

2022-09-10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 在学生学习物理时经常会遇到一些不便观察的实验现象、难以描述的教学内容或不易想象和理解的物理过程,因此会影响到教学的效果。所谓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的整合,就是通过把信息技术和物理的教学过程有效的融合,来营造一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笔者把自己近年来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方面(主要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所作的实践与思考总结如下,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1运用 “整合 ”,促进师生间的互动

师生互动方式的转变实际上是师生关系转变的表现,信息技术使师生由主动与被动的关系变为平等、和谐的关系。信息技术的信息传递具有快速、隐蔽、灵活等特点,可以丰富传统的师生、生生互动方式,使师生之间更广泛、更民主、更有针对性的交流。

1.1“整 合 ”可以实现一名教师与多个学生间的互动

学生可以随时向教师提问,教师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点进行个别性的辅导。例如,通过网络电子教室软件,可以实现师师生、生生、教师学生组、学生学生组等的个别交流与对话 的互互动,从而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

1.2“整合 ”还可以实现远距离师生互动 ,加强师生 、生生之间的的跨时空的交流与合作

教师可以把教案全部放在校园网服务器上,学生在家庭也也可以进行相关学习。

2运用 “整合 ”,促进教学内容展示方式

传统的物理教学内容展示方式主要是声音、板书、图像和实验,其载体主要是书本、挂图、黑板和实物。运用信息技术作可以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将难以理解的抽象知识直观地展示给学生, 避免了学生由于对知识难以理解而产生厌烦情绪。“整合”对教学内容展示方式变革的促进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整合 ”可提供多种形式的刺激源 ,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取和保持

中学物理教材中有许多无法用常规方法展示的内容,如新兴的科学技术成果和微观世界的介绍。以往,由于缺乏直观的展示办法,教师只能照本宣读,学生也是一知半解。通过“整合”使物理课程资源更加丰富,可以实现复杂物理现象物理过程的展示;抽象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剖析;微观世界的放大;庞然大物的缩小。

2.2“整 合 ”可充分利用网络 ,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开放

对于物理学科来说,习题必不可少,但是市场上购买的练习册通常常存在题型过时、信息太旧等缺点。为了避免这些缺点,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从重点中学网站或者教育界权威网站上下载试卷,给学生作为平时练习用。另外网络的交互性还给教 师相互学 习交流提 供了平台 。教师可 以一方面 利用email、QQ等与专家交流 ,学习前沿的理论知识 ;另一方面还可以参与网上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和教育网站的相关教育论坛。通过网络学习交流,来提高自己教学水平。

3运 用 “整合 ”,发挥演示实验功能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实验教学是物理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 物理演示实验能够化抽象为具体, 化枯燥为生动,化平淡为神奇,所以演示实验在物理教学中非常重要。但在演示实验时,常常由于常规实验材料、实验仪器和危害程度等的限制,实验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然而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的辅助,模拟一些在目前条件下难以完成的实验,可以提高实验演示效果。

例如:初中物理教学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演示实验时,由于常规实验仪器和环境的局限性, 烛焰在光屏上成的实像随物距变化这一现象不是很明显,误差也比较大,学生对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很模糊。如果在这个时候利用多媒体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模拟实验,演示物距从很远处到小于焦距的整个过程,可以使整个模拟实验过程流畅、直观、简单、明了,使学生对物距、像距和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有了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

因此, 信息技术与物理实验教学整合能够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总结、抽象成所需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我们平时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长处,对那些难以观察到的、复杂的、有难度的实验进行模拟,使它作为常规实验的补充,这样有助于学生获得知识、发现规律、形成概念,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实验操作技能。

4 运用 “整合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教育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偏重知识的学习,这与目前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格格不入, 而且素质教育就要求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可分成几个小组,为了完成学习任务,小组成员相互协作地收集信息、交流讨论、总结归纳,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在直观、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中,好奇心、求知欲都得到了很大发展。主动探索知识、发现知识的能力大大提升。直觉思维、发散思维、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例如:在讲阿基米德原理时,可以预先让学生在网上收集阿基米德和王冠的故事, 然后每人发一块小木块、一个盛水的烧杯、一枚大头针,让学生自己体会F浮=V排.ρ液.g的意义。用大头针的针尖向下压木块时,会感到用力越大,木块浸在水中的体积越大,直到木块全部浸没为止。也就是说,在木块还没有完全浸没之前,排开水的体积越大,水对木块向上的托力也越大。在这个实验中,学生通过亲身体会,自己验证了阿基米德原理。实验认提供了知发展的依据,学生在实验中锻炼了诸多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观察事物的能力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5运用 “整合 ”,增进课堂教学效果

网络为师生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网络资源已成为教师必备的信息素养。网上资源具有更新速度快、信息量大等特点。例如:苏州名师教育网就是一个完整的中学教学资源库, 它为教师提供了优秀课件、同步教案、优秀习题,只要进一步组织加工就能设计出适合自己风格的课件、教案,为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服务。例如:在《浮力》的教学时,在讲解浮力产生的原因。用课件演示一个立方体小木块浸没在水中,它的六个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两侧面、前后两侧面由于深度相同, 受到的压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衡。只有上下两面由于所处的深度不同,受到水的压强不同,压力也不相等。浮力就是下表面受到水的向上的压力和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差。该课件以动画的形式表示前、后、左、右的压强、压力相等,小木块保持静止不动,但加上上下表面压强、压力时,小木块会慢慢向上移动。活泼的动画效果、直观的图形快速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简单易懂,而这一切是传统教学难以做到的。

6运用 “整合 ”,提高教师和学生的素质

教学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 整合的成功与否与教师和学生双方都有决定性的关系。教师要认识到整合的必要性、紧迫性和必然性。适应新的教育理念,认识到教科书已经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加强有关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技术方面的培训。学习和研究网络环境下新的物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掌握网络环境下的物理教学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利用各种手段有组织的开发教学资源为教学服务。并且能够在教学中设计生动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参的学习活动,真正使信息技术成为理解探索的平台。对学生来说,强调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他们在以往的学习中缺乏这种学习经验, 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观念往往不能很快的适应这种由信息的单一化到多元化, 由被动接受到自由选择的自主探索的教学模式。因此教师不能急于求成,要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来适应这种新型课堂。同时也要加强对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和自我学习能力。

总之, 信息技术应用于物理教学, 但它并不排斥传统的理论、实践教学模式,实际运用中应当把它们两者辩证统一起来,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科学整合。通过整合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课堂内外参与意识,加深对知识的掌握理解。尤其是实验教学,对学生的实验理解能力、动手能力、创新能力都有所提高。同时,信息技术与物理课堂教学的整合也能促进教师进一步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完善课堂教学,使物理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时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和掌握更多的知识,发展更多的能力。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教学的整合,真正实现教学技术的信息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物理教学,整合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企事业财务审计与管理下一篇:基于GIS的甘肃高寒阴湿区“岷归”适宜性生长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