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孩子们范文

2022-06-11

第一篇:再见了孩子们范文

再见了,孩子们

落下的泪 展开的笑

五年的幼儿园时光就像一曲欢快的乐章,充满着老师的关怀、教悔和孩子们成长的喜悦,今天,大班的孩子要毕业了,幼儿园为孩子们举行了隆重的毕业典礼,为孩子们快乐的幼儿园生活,画上了圆满的一笔。

在美妙的音乐声中,大班毕业典礼拉开了序幕,大班的孩子最后一次站在幼儿园的舞台上,尽情的舞蹈,家长朋友也参与进来了,共同庆祝孩子们幼儿生活的结束。

园长给予了孩子们最深切的寄语,祝福孩子们拥有更加灿烂的明天。

家长们道出了五年来对幼儿园的感激和不舍。

大班教师代表含泪向孩子们致辞,和孩子们依依惜别〃〃〃

孩子们深情的朗诵了毕业诗,演唱了毕业歌,歌声中,老师们流泪了,家长流泪了,孩子们也哭了〃〃〃

在这里,孩子们就要向五年快乐的幼儿园时光挥手告别,就要和朝夕相处,亲密无间的老师们分开了,留恋、不舍,已经使他们哭成了泪人〃〃〃

大班老师含泪接受了孩子们送上的花环,接受了孩子们最真挚的祝福,孩子们,老师会永远记得你们,记得你们每一张灿烂的笑脸!

孩子们,谢谢你们五年来带给老师的快乐和感动!老师会想念你们的!虽然,有时候你们很淘气,虽然有时候,老师也会发脾气,但,那里包涵的是爱,是关怀,是期望〃〃〃老师爱你们,就像爱自己的孩子〃〃〃

老师清楚地记得,三年前,你们第一次来幼儿园时那怯怯的目光,记得你们哭闹的模样,记得刚开始,你们对老师的要求无动于衷的样子,那时候,老师看着你们,真的是哭笑不得,因为,你们根本听不懂老师在说什么,每天无数次的哭着告诉老师:“你给我妈妈打电话,我要回家!”。

五年的幼儿园时光,把你们打磨成了如今的摸样,男孩儿神气,女孩儿漂亮,你们每天像快乐的小鸟一样,围绕在老师身旁,并且,你们一个个变得聪明能干,活泼开朗,能歌善舞,多才多艺,让爸爸妈妈对你们都刮目相看,让周围的人,投以羡慕的目光,老师更是看在眼里,甜在心里,因为,你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就是老师最大的成就。

就要分开了,虽然还会见面,但那种发自心底的留恋和不舍,已经写在了每一个人的脸上。

拥抱一个吧!这时候,任何语言都显得苍白,老师走进孩子们中间,拥抱了每一个孩子,孩子们和老师紧紧地拥抱在一起,激动地眼泪也流在一起,就这样久久的不分开〃〃〃

落下的泪,映着灿烂的笑脸!展开的笑,含着晶莹的泪滴!

那泪,那笑,是依恋,是祝福,是款款的深情,盈盈的感动。醉人,是一种带点心酸的幸福.

孩子们,就要说再见了!

希望你们把在幼儿园养成的好习惯带到小学去,成为一个最棒的小学生。无论你们走到哪里,市直幼儿园永远是你们的家,市直幼儿园的老师,时刻都在关注着你们的每一点进步。

再见了,孩子们!老师会永远祝福你们!学业有成!

第二篇:保育实习体会:再见 孩子们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今天是保育实习的最后一天,外面的天气也格外好,原本失落的我们也因为这好天气把心中的不快抹去了。

依旧踏着轻盈的步伐来到我们的实习教室,孩子们还没有到,看着一张张小桌子,小椅子心中那份不舍之情油然而生:“我们该有多不舍得啊!”

孩子们,也许你们不知道小老师们来幼儿园的原因,也许你们只认为小老师是来陪你们玩的,也许下个星期你就会忘了我们,也许多年后你会想起那个和我一起玩的小老师……

但是小老师却不会责怪你们,反而我们还要感谢你们,谢谢你们这一个星期给我们带来的欢乐,谢谢你们让我们这一个星期过得很充实。和你们一起做早操,一起上课,一起集体活动,一起玩将不再有,但小老师们会把这些美好的记忆永远的藏在心底。

时间飞快的流逝,他不曾给我们一点点喘息空间。

要跟你们说再见了孩子们。再见了漂亮可爱的袁嘉曼,再见了聪明活泼的徐程一,再见了爱动脑筋的丁郭纯卉,再见了顽皮的高昊伦,再见了霸道淘气的杨辰亦,再见了我最喜欢的小男生缪氏龙。再过几个月你们将要上一年级了,那时候你们就是大孩子了,要做大孩子该做的事了,你们要为其他小朋友做好榜样哦!小老师们永远会在背后为你们加油!

孩子们希望你们以后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再见……

第三篇:读《我把心给了孩子们》有感

茶山三小任小叶

★教育——这首先是教师跟孩子在精神上的经常接触。 ★如果我跟孩子们没有共同兴趣、爱好和意愿,那么我那通向孩子心灵的道路将永远堵死。

★教师只有在共同的活动中长时间做孩子们的朋友,做具有共同思想的志同道合的同志,才会产生真正的精神上的共性。

★一个只在上课时隔着讲桌跟学生会面的人是不会了解儿童心灵的;而不了解儿童,就不可能成为教育者。孩子们的思想、情感和意愿对这样的人就会秘而不宣。

★一个真正的教师不能把孩子理想化,不能妄加一些美妙特性于他,但不能不考虑到孩子对世界的感知、孩子对周围现实的情绪反应和精神反应有其独特的鲜明性、细微性和天真性。

★伟大的作家和教育家列夫·托尔斯泰十分正确地断定,孩子在从出生到5岁这段年龄期内,他的理智、情感意志和性格从周围世界中所摄取的,要比他从5岁到一生终了所摄取的多许多倍。

★乌申斯基写道:“我们可能深深地爱一个和自己经常生活在一起的人,却直至某种不行吧我们对他们的深切爱恋和盘托出之前都觉察不出这个感情。如果不是某一机遇,例如长时期的远离,把一个人对祖国的热恋予以显露的话,他可能一生都不会知道他这种情感有多么强烈。

阅读着苏大师的语录,浑浑的心灵似乎也浮现出自己教育教学中的点滴。感觉自己和孩子的距离好遥远,似乎除了上课之外的接触,课外少之又少。不经意间,总感觉与孩子有着一层隔阂,想捅破却力不从心。

“教师只有在共同的活动中长时间做孩子们的朋友,做具有共同思想的志同道合的同志,才会产生真正的精神上的共性。”反思自身的所作所为,自己做得还很不够,很少参与学生的活动。甚至对哪些学生课间喜欢玩什么游戏都不清楚。只是一味地在讲台桌前教育孩子,应该怎样不该怎样。缺少与孩子之间活跃不间断的交往。细忖度,这就是造成孩子有时做错事时不和你说心里话的原因。

班上的舒星是个调皮又不爱学习的男孩,上课动作不断,任凭你怎么提醒,照样我行我素。课下喜欢去欺负女孩子,随意踩桌子,以此为乐。对此,我一个头两个大,不知如何是好。一次做眼保健操,他用脚无缘无故去踢一个女孩子,我当时很恼火,如再对此置之不理,他会更无法无天。于是我就走到他旁边拉起他的手,不怎么使力,说:“你跟我去办公室,我有话跟说。”可他根本不屑,反抗着不去办公室。我知道他自尊心很强,不想当着全班的面被拉近办公室。而我气力又小,也不可能死拽。心里掂量着如他不跟我走,其他学生会不会认为老师没能力制服不了他。此时,我变得严肃了,你一定要跟我来,拉着他的手走出了教室。走到办公室的阳台上,那里没有其他老师,我本以为他

总会说些什么。可他就是闭口不说一句话。跟他交谈时,我语气比较温和,我知道发脾气只会闹得双方不愉快。可我苦口婆心地劝了很久:舒星,你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你跟我说说。可孩子就不说。待我说了一句:你难道想让我大发雷霆地对你,你才开心。没想到孩子这时候居然顶嘴:你发脾气就发脾气。当时深觉今天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面对这孩子我一脸的无奈,就叫孩子离开阳台说改天找他聊。

反思对此孩子的教育,自己对他了解得不多。不知道他内心到底在想什么。从他妈妈那里得知这孩子最喜欢的老师是我,最讨厌的老师也是我,因为我管他管得太严。孩子的内心如此矛盾。怎样才能打开他的心扉,向我倾谈他内心所想呢?这个问题时时困扰着我,我想接下来,我要进一步与他接触,了解他的爱好,课下喜欢玩什么,多与他在轻松的氛围中交流,而不是每次在犯错后找他批评交流,那样孩子的抵触心理很强。等待着某一天我能促使他养成良好的习惯。让他学会自我分析自己行为会给别人带来怎样的后果,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看问题。

★柯鲁普斯卡娅这样一段话:对于孩子,思想和人是不能分离的。他们对爱戴的老师所说的话和对他们蔑视的一个无关的人的话,完全是按不同方式来感受的。

★孩子是家庭的镜子:如同一滴水能映出太阳一样,从孩子身上可以看出父母的品德是否纯正。学校和家长的任务是让每个孩子都幸福。幸福是多方面的;它既在于人的才能得到发挥,能

热衷于劳动并在其中成为创造者;也在于能欣赏周围世界的美,并为他人创造美;又在于爱别人并被别人敬爱,并且把儿女培育成真正的人。

我所处的学校,学生大多是民工子女。父母为了生计,来温打工,大部分时间花在工作上,花在教育孩子上的时间少之又少。每次和家长沟通时,家长总是,老师我也没办法啊,太忙了,没时间管。有时就说他不听我们家长的话,老师你帮我多管管他。把责任都推给老师,认为孩子放学校,教育就是学校一方面的事。更甚者,说孩子不写作业就是你老师没教育好。这其中有教师一方面的原因,但孩子自身以及家长方面的原因也不能忽视。

课间,无意中总会听到几句粗话,赤裸裸地钻进人的耳朵,心也随之叹息。惊讶自己教的学生怎么这么没素质。整天渗透文明教育,在教学时渗透,在班会课上渗透,可学生还是讲,讲出后一点羞耻感都没有,感觉还很正常。上次在办公室里听到一个女家长大声训斥自己的孩子:他妈的„„办公室的同事各个听得面面相觑,而家长却毫无感觉,依然大声夹杂着粗话训斥孩子。家长的素质也映射出孩子的品行。

教育真是件难事,自己的能力微不足道。孩子,家长,环境,各种因素加在一起,造成孩子不良的习惯。并不能靠着老师一朝一夕就能改变。能做的就是尽力改变不好的,就算改变不了也不要急了自己,泰然处之。

第四篇:孩子们给我上了宝贵的一课

俗话说,“一年之季在于春”。我感觉春天真的好温馨啊。春天里,万物复苏,充满生机,连春风都暖暖的,柔柔的,吹在身上好舒服啊。

这不,就连飘舞在教室横梁上的小燕子也经受不住春风的缠绵飞了下来。“老师,燕子掉下来了.”正在旁边作画的孩子们七嘴八舌地呼唤了起来,我不由得跟随着声音望去,是啊,一只剪刀一样翅膀的燕子挣脱了绳索飞了下来,可别让它飞走了,我本能地取了双面胶和剪刀,拾起一个方凳就飞奔了过去。

我抓住燕子来到它降落的地方,想借助孩子们的桌子加我自备的凳子把它送回去。这张桌的孩子们都很配合,给我让出了桌子,我把凳子叠了上去。当我正准备上去是,不知哪来的胆怯,感觉自己的小腿像是抽搐了起来,站上去好高啊!怎么办?我环视四周一双双纯净的眼睛都在注视着我,“上还是不上,面对孩子,非上不可啊!”

“老师,你上吧,我给你扶着!”,正在做思想斗争的我愣了,低头一看,这不是然然吗,这个平时的“调皮大王”嘛,他已经把双手放到了板凳的腿上,“天哪,连调皮的孩子也这么善解人意,感动啊,我上,我上... ...”。这时,旁边的孩子们见状,也都簇拥着伸出来了自己稚嫩的小手,“王老师,你上吧,我们给你扶着,没事的。”

感动啊,除了感动还是感动啊。我坚强又艰难的迈上了第一只脚,还有一只脚,我能行,加油,我迈上来了,我站住了,虽然自己感觉腿部像在哆嗦,我还是顺利的将小燕子送到了空中,这里面也有孩子们的功劳啊!

感谢孩子们,给我上了宝贵的一课。

第五篇:孩子们已经编不下去了!本刊特约通讯员彭志友

6月7日中午,2017年高考语文考试结束,各地作文题引起社会热议。 当天下午,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材评审专家委员会成员、高考语文命题研究专家谭邦和接受《中学语文》特约通讯员彭志友老??专访,逐一评点全国九套作文题,全文如下:

今年各地的作文题,感觉都比较平易,不难下手,不过,也有一些不良倾向应该引起注意。

先说全国卷一。全国卷一作文题比较宽厚。十二个关键词,涉及到中国当下生活的很多方面,所有的考生应该都不难进入,都能够从这些关键词中找到自己比较熟悉的两三个生活领域,从而顺畅地完成一篇作文。城市的孩子可能会挑选到共享单车、移动支付、广场舞、空气污染等话题,农村的孩子也能够找到自己熟悉的生活领域,例如中华美食、美丽乡村之类。

全国卷一写作时,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选好两三个关键词,同时要分析这几个关键词的有机关联,如果谈不好关联,写作必然失败,这可能是考生容易忽略的;二是文章有指定的阅读对象,那就是外国青年,如果考生忘记了文章有指定的阅读对象,必然会影响其构思和行文,难得高分。考生要在所涉及的这几个生活领域介绍相关的知识,而且必须简明扼要,切忌繁琐。在这个基础上来发议论,作评论,引导外国青年读懂中国;三是这个题目可能引导考生一味赞美自己的国家,而丧失客观的态度,这时就可以区分考生见识的平庸或深刻以及思维品质了。从这个角度看,北京卷的第二题《共和国,我为你拍照》,就是要求考生写一篇歌功颂德的文章,而且文体都变成了记叙文,相信篇篇应试之作都是美化这片土地的文字。

全国卷二跟全国卷一命题的思路有些雷同,从给出的六句诗文里挑选有相互关联的两三句为基础来立意,并在文中恰当地引用――这样选择就很重要,要注意选取能够相互阐释相互发挥能够串联在一个逻辑思路里的诗句。感觉全国二卷比全国一卷难度大,主要是这些诗词之间的关联性并不显明,其本身的含义不一定能够准确地理解,关联性就更难把握了,恐难避免生拉硬扯。

全国卷三是“我看高考”或者“我的高考”。这个题目比较容易,审题应该是没有难度的。所有的考生,都有自己关于高考的生活经验和思想认识。如果说写“我的高考”可以写成生动感人的记叙文,而写“我看高考”则一定是议论文。

思想能力比较强的考生应该能够抓住今年是恢复高考四十年这样一个标志性的历史坐标来展开讨论。“恢复”是什么意思?那就是这块土地曾经在四十年前废除了高考,泱泱大国竟然有十年没有高考。为什么会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之举?灾难性的影响是什么?应该反思的东西是什么?这是题中应有之意。不过能从这里下笔的考生估计很少,因为这段历史他们已经很陌生了,甚至闻所未闻。另一个方面,从1977年恢复高考到现在已经四十年了,四十年来高考为中国挑选人才,促进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高考促成的应试教育又非常沉重,不仅深深地伤害着中国教育,也造成了许多新的社会问题。优秀的思考者应该能够深刻地分析这些问题。

北京卷是两个题目任选其一。一个是“说纽带”,这个题目其实很传统,差不多就是换个词语讲团结的意义。但也有新意,思维领域很宽,大者可以是国际关系,可以展现考生的世界视野,微观则可以是校园生活,可以论析隐幽。这个题目的价值观的引导性很强,考生肯定是正面立论的。而“共和国,我为你拍照”是一篇记叙文,显然是必须写一篇歌颂的文字。这样的命题导向未必好,因为歌功颂德之辞历来“难工”,希望考生能够有所节制,不要过分夸张。要保持理性的态度,渗透反思的精神。

天津卷作文题最好:重读长辈这部书。现在的孩子最缺乏的,就是生动真实的历史知识,特别是我们的长辈所经历过的最近几十年的历史。口述史是最近若干年史学界特别提倡的一种方式,每一位长辈都有自己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打开长辈这部厚书,我们可以获得多少社会历史人生的启迪,是难以估量的。长辈们正在相继离开我们,我们应该有一种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赶快打开长辈这部厚书,抢救即将逝去的这笔特殊财富。当然,打开长辈这部厚书,不应该仅仅是聆听,不应该只是接受,不同的长辈,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思想,不同的情感,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是非判断,异常复杂,具备新知识的年轻人必须学会独立思考,在读长辈这部厚书的时候保持理性的思维和反思的精神,因为我们并不是要简单地传承延续长辈们一样的生活,而是要用读这部厚书的思维成果来改造我们的生活,创造比长辈们的生活更加合理更加美好的未来。高考作文,绝大多数都在阅卷之后进了垃圾堆吧,但我希冀天津卷能留下一些有价值的文字。

上海卷比较简洁:预测。预测具有强烈的实践意义和实用功能,每个人每天都在预测自己的生活,国家要预测自己的未来并进行规划,人类也要预测自己的走向并加以调控。预测是一门学问,涉及到许多学科。预测也是一种哲学精神,不会预测并适时调控,人类会不断陷入困境。由此看来,预测作为一个概念,具有丰富的意蕴层次,是可以在不同层面进行讨论的,思辨能力强的考生,哲学修养好的考生,会把问题讨论到比较深的程度,这道作文题的选拔功能也就体现出来了。

江苏卷进入的是一个比较具体的生活领域,就是车辆,但是却要求从车辆的变化来谈时代的变迁,天地就很广阔了。大卡车、小轿车、公交车、地铁、高铁,都是车,中国最近几十年最显著的变化之一就是车。围绕着车,可以展开许许多多的话题,并引发有关社会进步的很多关联性的问题,考生见仁见智,一定是众说纷纭。

浙江卷要求考生对人生要读三种书(有字的书、无字的书、心灵的书)的观点进行评价。“有字的书”,当然主要是指已经形成文字印刷出版的书,“无字的书”指的是客观存在的自然与社会,例如宇宙星空、山川河流、田地花圃、日常生活,里边都有知识,都有学问,“心灵的书”应该是指自己的精神世界吧。观点不用说,是都应该读,但其实里面的讲究还有很多。例如“有字之书”在考生那里就可以分为与高考有关的书和与高考无关的书,明清科举时代的考生大多只读与科举有关的书,于是顾炎武沉痛地指出:“八股之害,等于焚书”。为什么等于焚书呢?因为考生将四书五经之外的书束之高阁,自动不读,岂不与秦始皇焚书无异?用清初散文家廖燕的话说叫做“不焚而自焚”。廖燕在《习八股非读书说》这篇散文中讲:“今天下士莫不以读书人自居,及问其所读之书维何,则舍八股外无一知者。”所以廖燕直截了当地说“八股非书!”也就是这个原因,廖燕特别提倡读“无字之书。”他认为天地万物乃是文章本原,也是圣人之书的“蓝本”,只有直逼本原,才不会被所谓经典所误。可见,“无字之书”地位远在“有字之书”之上,而“有字之书”按廖燕的观点又几乎可以把科举应试之书排除在外,因为那些考完就可以撕了扔了烧了卖了的书连“有字之书”都算不上。当下应试教育环境中的读书是什么状态呢?岂不发人深省!

山东卷是要考生赞美一下共享书店。这个书店二十四小时经营,而且从来不驱赶任何人。哪怕你来看了一行字一页书,然后在这里睡着了,都被认为是这个书店的读者。这个共享书店,无疑是值得提倡的。共享单车为人们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也成为一个巨大的商机,而共享书店恐怕没有这种经营效果,需要店主更多的付出。文明??家应该创造更为优越的读书环境,方便国民读书进步,从而提升国家的整体文化素质,仅靠少数店主的善念是难以持久的。国家责任!不知道考生在称赞这个新生事物的时候会不会想到这个问题。

说到最后,忽生感慨。前几天一个亲戚家讨论刚上初中的孩子的教育问题,那位辛苦的妈妈决定把孩子送到国外去读高中。她说她眼睁睁看着一个挺聪明的女孩陷入了作文的困境,里边讲的全是一些假话空话套话,她觉得孩子已经编不下去了,她自己也已经看不下去了,从初一到高考,还有五六年,一想到孩子的作文就有些不寒而栗。这种感受,绝非个案。其实不仅孩子们编不下去了,家长们看不下去了,老师们也有点教不下去了。我曾经在课堂上问过大学生、研究生,你们的高考作文有留下来的价值没有,他们便一起摇头。问一些高中语文教师,说起作文教学,也多苦恼不堪。这些年,大学生、研究生们的写作能力、文字功夫呈现整体下滑的趋势,言之成理、文从字顺、自然感人的文章,竟然成了罕见之物。

原因何在?应试作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一贯制地流行假大空,是不是症结?高考作文作为语文能力评估的一个方面,固然应该有写作技能的检测功能,但绝大多数高考作文都不过是一些随即就将成为历史垃圾的废纸,真的只能这样吗?可不可以讨论真问题,可不可以发表真见解,可不可以出现一些真有价值的文章?回首中国教育史和?t望别国的高考作文题,并非全无可能。

高考作文以议论文为主要文体,也有少数题目允许写记叙文。我想,议论文是干什么的,不就是摆事实讲道理吗?我希望高考作文命题和高考语文阅卷,对高考作文教学形成良好的导向,那就是帮助我们考生重建尊重事实、服从逻辑的写作理念,返璞归真,面对真实的世界,面对真实的生活,讨论真实的问题,发表真实的见解,抒发真实的感情。从假大空里挣脱出来,走进一个心灵自由的写作天地。写真文章!

[注:本文由谭邦和教授口述,彭志友老师根据语音整理,再经谭邦和教授本人审核后定稿。]

[作者通联:湖北恩施市龙凤镇恩施高中]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自荐信如何写范文下一篇:中考命题指导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