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缺失及对策分析

2022-09-13

一、引言

1968年在教育过程中出现生命教育思想, 主要是在教育中保护生命,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我国教育学家对现阶段国内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如高校教育过程中压抑生命, 难以科学有效的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进行反思。逐渐开始对生命教育展开深层次的研究探讨。目前在生命教育理解方面, 发生一定改变。传统生命教育理念为珍惜身体, 当前生命教育理念为保护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 不断加强对学生社会生命的关心, 全面提升学生生命价值, 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二、生命教育内涵

由于不同国家和地域的文化传统不同, 社会需求也不同, 对生命教育的内涵产生不同理解。大部分学者认为生命教育主要包括三个内涵。第一, 在教育过程中, 应关注学生生命的整体性和主体性。第二, 教育过程中, 应尊重学生生命成长规律。第三, 教育过程中, 应指导学生珍爱生命, 健全生命品格。同时, 还有一部分学者认为, 生命教育应根据生命的基本特征, 遵循学生生命发展原则, 引导学生朝向生命完整性发展。因此, 在教育过程中, 对学生开展生命教育, 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积极影响。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缺失现象

(一) 忽视生命差异性

现阶段, 我国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学中, 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训练, 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价值。同时, 体育教师能满足新课程改革要求, 在体育课程中, 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选择竞技化的教育模式, 提升学生体育学习能力。但此种教育方式实际应用中, 高校体育教师忽略关注学生的家庭、文化、人格、性格、体育基础等背景, 忽视学生生命之间的差异性, 导致学生在选择体育学习内容时, 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 难以在高校体育教学中, 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并且, 学生长期处于此种体育教学环境中, 不断降低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压抑自身情感, 对体育学习产生厌倦心理。

(二) 割裂生命完整性

生命教育中, 提倡教师关注学生的生命完整性。生命完整性主要包括体能、技能、情绪、态度等方面。要求现代教学过程中, 不仅对学生进行身体素质锻炼, 还应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提升学生社会协作能力,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但目前, 我国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学中, 教师割裂生命的完整性。在体育教学设计过程中, 教师仅是结合《纲要》中的相关内容, 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忽略从身体、心理及社会等方向对学生开展体育教学, 难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种高校体育教育方式, 导致学生迷失学习方向, 割裂学生生命完整性, 无法促进生命教育回归。

(三) 教学法学间失衡

随着教育改革进程的不断深入, 人们越来越重视高校体育教学, 为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要求, 高校体育教师不断改革教学模式, 取得一定教学成效。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充分认识到教与学之间的整体性, 能在教学过程中,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且, 通过开展教学活动, 提升学生学习兴趣。但在教学过程中, 仍旧存在较多问题。高校体育教师忽略将教育方法与学习方法结合, 未曾对体育学法进行深入研究。从而导致高校体育教学中, 教学与法学之间失衡, 不利于学生接受体育知识。

(四) 强化管理性价值

高校体育教学中, 教学评价是一种特殊的教育管理手段。能对体育教学进行甄别、选拔、控制和管理, 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在高校实际评价过程中, 体育教师无限放大教学评价的工具性。导致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中, 工具性成为主流价值取向。从而难以发挥教育性价值, 无法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评价。长期以来, 我国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学中, 教师过于重视评价环节中的甄别与选拔功能, 忽略评价环节中的教育性, 强调对学生进行体能评价, 未曾考察学生综合素质。此种评价方式, 使教师难以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导致学生远离真实教学情境, 对学生未来发展具有不良影响。

四、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回归策略

(一) 运动技术联系学生生活

高校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以运动技术为教学重心, 规范运动技术学习, 有效反应体育科学基础, 展现体育学科的科学属性, 提升高校体育课程教学质量。教师在规范运动技术学习时, 应遵循学生运动技能形成规律, 简化运动流程。同时, 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和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 将运动技术与学生生活建立联系。并且, 根据现阶段社会发展对生命教育的需求, 遵循学生生命发展规律,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 对学生开展体育教学, 合理设计运动技能培训计划。另外, 高校体育教师能设计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培养学生产生终身参与体育运动的意识。通过此种教育方式, 全面促进生命教育回归, 提升高校体育教学质量。

(二) 表达学生生命多样性

现代社会快速发展,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 要求培养人才技术能力, 还应提升人才综合素质,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因此, 高校体育教学中, 教师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时, 应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高校体育教师应将教学内容落实在生活实际中, 有效为高校体育教学指明方向。如在高校体育教学中, 教师强化学生社会规范性、提升学生团队合作意识、优化教学流程等, 为学生生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三) 教与法学并重

教学方法主要是指教学过程中, 将教法与学法进行统一, 实现教师与学生共同合作, 提升整体教学效率。在高校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与学生之间进行合理的交流,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同时, 有效尊重学生生命发展。另外, 高校体育教师能采用对话性教学方式, 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不再是单纯的教与学关系, 而是平等的互动关系。通过此种教育方式, 有效实现学生自主学习, 而教师能发挥引导作用, 师生双方能互相尊重, 充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此种教育背景下, 学生既能掌握体育运动技巧, 又能感受到运动中的乐趣, 满足生命教育要求。

(四) 创新体育评价体系

通过文化的发展与创新, 不断提升人的生存价值, 从而使人成为具有崇高境界的自由主体。因此, 在高校教育过程中, 教师应创新体育评价体系, 以体育知识为本位, 人格为核心, 建立全新的体育评价观念。以此作为基础, 重新建立高校体育评价体系, 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实际评价过程中, 高校体育教师应丰富评价内容。并且, 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此种创新背景下, 高校体育教学评价体系逐渐由传统的促进个体发展, 转变为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 降低管理性价值, 提升教育性价值。

五、结语

综上所述, 现阶段, 我国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学中存在缺失生命教育的问题,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 体育教师忽视生命差异性, 割裂学生生命完整性。并且, 教学与法学之间失去平衡, 在教学评价过程中, 强化管理性价值, 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不良影响。在我国推行生命教育背景下, 高校体育教学应全面进行改革, 促进生命教育回归。

摘要:现阶段, 我国大部分高校体育教学中, 存在缺失生命教育的现象。主要表现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 忽视学生的生命独特性, 对生命生成性持有漠视的态度。从而导致高校体育教学水平下降, 对学生未来发展产生不良影响。针对此种教育现状,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 高校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重新理解生命教育, 提出促进高校体育生命教育回归的途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以培养全面发展型人才为标准, 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凸显学生生命的体验性, 有效提升高校体育教学水平。本文基于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缺失现象进行分析, 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事业起到助推作用。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生命教育

参考文献

[1] 汪键, 张宏伟.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中生命教育缺失现象透视及其回归[J].当代体育科技, 2018, 8 (31) :134-135.

[2] 倪磊.“生命教育”视野下高校体育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 2018, 8 (14) :216+218.

[3] 宋述雄.生命教育视角下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途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8, 34 (4) :148-150.

[4] 李晓明, 张杰.高校体育教学中关于生命安全教育的分析[J].才智, 2016 (23) :153-15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谈绿色施工背景下的公路桥梁施工技术下一篇:谈高职高专英语课程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