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之浅见论文

2023-02-24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多媒体的大量运用, 多媒体教学以其强大的优势改变了传统的“粉笔”+“黑板”的课堂教学模式, 能激发学生的语文兴趣, 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扩大教学容量强化教学信息, 提高教学效率, 逐渐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

1 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语文兴趣

多媒体在创设教学情境和教学氛围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可以将无声的语言和有声的口头语言及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等有机统一起来, 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将教学内容中涉及的事物、现象或过程生动地再现于课堂, 并将教学中无法展现出来的东西呈现在学生面前, 使学生具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从而拨动学生“趣”的心弦、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语文学习。

2 多媒体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多媒体教学提供的外部刺激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 这对强化知识的获取和保持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家特瑞赤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试验。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 人类获取信息83%来自视觉, 11%来自听觉, 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多媒体教学既能看得见, 又能听得到, 还能用手操作, 这种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获取的信息量, 远非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可比。他还做了记忆持久性的实验, 结果是这样, 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 听到内容的20%, 看到内容的30%, 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 在交流过程中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 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 再通过讨论、交流, 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 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扩大教学容量强化教学信息

多媒体教学通过声像向学生头脑输入鲜明生动的立体表象, 由此传递的情思信息、语言信息清晰明了, 形象具体。学生耳闻其声, 目睹其形, 大脑皮层形成并保持广泛的兴奋点。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可以实现图、文、声、色并茂, 大容量、高密度、强化性, 多渠道的信息显示。形象鲜明, 再现迅速, 感染力强, 打破时空限制, 进一步提高学生多种感官的最大潜能, 从而加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接收和记忆过程, 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所以尽管课堂上老师提供的信息容量较大, 学生也能充分愉快地接受。如《项链》一文“精巧的艺术构思、鲜明的人物形象, 深刻的社会意义”这三个教学目标可在一堂课中学生轻松愉快地完成, 并使人回味无穷。

4 语文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误区

4.1 轰轰烈烈的“作秀”

因为学校提倡使用多媒体教学, 不少教师抱着“不怕胡用, 只怕不用”的心理, 生拉硬扯, 将多媒体拖进课堂。课堂上, 看录像、听音乐、谈感想, 似乎“有声有色”, 热热闹闹, 却往往成了中看不中用的“作秀课”。学生抱怨“课堂上轰轰烈烈, 课后却空空洞洞”。这样的教学只能娱人眼球, 带给学生强烈的视听冲击, 引起多感官的兴奋刺激。课后真让学生谈认识说体会, 那只能是众口一词, 毫无个性。在许多“观摩课”上, 教师不惜花费大量时间精力, 制作、放映相关的多媒体课件。一堂市级课、省级课, 需要成立几人甚至十几人的“工作班子”。当然这样的课听后都会产生一种满足感, 感慨真是精美的多媒体课!可是回到日常教学中来, 人们又不得不承认, 那样的课是学不来的, 也是无法做到的。

4.2 多媒体课件替代学生对文本的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对文本的解读, 是学生自己的事, 是让学生在实践中结合自身生活体验有所悟的过程。不少教师的多媒体课件中, 教师程式化地准备了问题和答案, 学生只能去猜测迎合课件中的答案, 个性化的答案只能被否定。这样扼杀了学生活跃的思维, 对文本的解读变成了猜谜活动。教学中试图以教师讲解或以影视材料来代替学生的理解都是越俎化疱的行为, 事倍功半, 出力不讨好。

4.3 违背语文教学规律和课改理念

不少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 却无意中把教学程式化了, 固定的程序控制了整个课堂。教师上课前已有了教学构思, 所以在课堂里做的只是顺着这样的程序去操作、教学!要学生按教师的套路学习, 一旦学生有个性化的回答不能与课件“共鸣”, 教师就只好代替他们回答。这种程式化的课堂, 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学生的探究能力、审美能力如何体现?在多媒体课件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诱导下, 学生便很少有兴趣、有时间来关注课文本身, 用心体悟文章的语言文字, 留在学生知识库存里的只是被教师“咀嚼过了的馒头”。何来探究哪?什么东西都是按部就班的进行, 没有了语文课堂的灵活、机智、生动、活泼, 这是有悖于语文教学规律与课改精神的。

5 利用多媒体教学的原则

多媒体服务于教学应遵循一定的原则, 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多媒体课件来展示我们不能为了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

(1) 教学性原则。多媒体课件应用的目的是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既要有利于教师的教, 又利于学生的学。所以首先关心的是利用某个课件进行教学是否有必要。应该选取那些常规方法无法演示或不易演示、演示观察不清的内容;选取课堂上用常规手段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选取能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情景) 、资源环境,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信息源的内容。

(2) 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无疑是课件评价的重要条件之一。演示模拟原理要正确, 要反映主要的机制, 细节可以淡化, 要尊重事实, 允许必要的夸张。科学性的基本要求是不出现知识性的错误。

(3) 简约性原则。课件的展示的画面应符合学生的视觉心理.画面的布局要突出重点, 避免或减少引起学生注意的无益信息干扰。注意前景与背景的色彩对比, 线条的粗细。避免多余动作、减少文字显示数量 (有可能, 尽量用语言声音表达) , 过多的文字阅读不但容易使人疲劳, 而且干扰学生的感知。

(4) 艺术性原则。一个课件的展示不但要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而且使人赏心悦目, 使人获得美的享受, 优质的课件应是内容与美的形式的统一。展示的对象结构对称, 色彩柔和, 搭配合理, 有审美性 (这是比较难做到的, 但是我们所追求的) 。

(5) 适度运用原则。就是利用认知学习和教学设计理论, 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课件, 创设情境。使学生通过多个感觉器官来获取相关信息, 提高教学信息传播效率, 增强教学的积极性、生动性和创造性。把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 (不要满堂电灌) , 让他们理解, 让他们思考, 让他们交流, 让他们质疑。

6 结语

多媒体语文教学作为一种辅助的教学手段, 能激发语文兴趣, 有利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 扩大教学容量强化教学信息。但不可以此包办一切, 使用起来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恰当适度。

摘要:多媒体教学以其强大的优势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逐渐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本文浅述了中学语文多媒体教学的特点、作用、误区、原则, 对中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正确利用多媒体进行了分析、探索。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误区,原则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11.

[2] 章伟民, 曹揆申[著].教育技术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7.

[3] 区培民.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3.

[4] 钟启泉[译].教育研究[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5] 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建设项目使用林地中的地位和作用下一篇:浅论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