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鲁克目标管理心得

2022-08-26

第一篇:德鲁克目标管理心得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读书心得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读书笔记

管理,在我眼里,过去一直认为都是权力的象征,是领导的事。直到我读了德鲁克管理思想以后,我对管理的认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管理是一种方法论,可活用于我们各项工作中来提高工作效率取得预期的目标和效果。

看看我们身边大大小小的企业里,有多少管理者,因为对管理的误解,而造成组织信誉低下,人员涣散,工人工作没有激情,对公司没有信心,最后导致人员流失,企业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退化破产。

我们都知道,人性都是不喜欢被管。只要有人管,就会不舒服,有一种被束缚的感觉。那么我们作为管理者,如果看到下属犯错,又不得不去纠正,因为这是管理者的职责。所以我们应该换一种方式,既能维护公司的形象,又能保证工作效率和人际关系。

比如,从前我一直视管理的主要内容为督促和纠正一线工作人员的工作进程和纠正工作中的违规违纪行为。成天去挑他们的毛病,试图使他们变得更加优秀,虽然我的目的是好的,可是让人难于接受,并不益于单位组织的发展。这样只会使他们和我的关系对立紧张,工作效率越来越低下,越来越不自信罢了。读了德鲁克以后,我意识到我的管理方式大错特错。我需要给他们的是空间,给他们树立目标,让他

们自主、自觉的去改善自己,在工作中去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然后再站出来,问他们是否需要我的帮助,如何改进工作方式,提高效率,而不是一味的去高压强求。

德鲁克告诉我们:一个有效的管理者,不会把时间浪费在自己做不了的事情上,更不会大把时间用在对付自己的短处上,他们往往善于把握有利的形势,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我们说,一个高水平的管理者往往是用人的高手。在管理实践中,我们要做到求贤若渴善用人才。管理者很重要的一个职能就是识人、用人,在使用人才上不能求全责备,要善于发现人的长处,用人之长。一个管理者水平的高低完全可以通过用人的能力来衡量,如果一个管理者善于调动人的积极性,可以将有限的人力资源整合到一起形成合力和战斗力,他就是一名优秀的管理者。反之,他就不是一名合格优秀的管理者。

当前受**用人机制制约,多数多元公司不能按工作需要引进人员的条件下,就更需要管理人员根据现有工作人员情况知人善用,因材施教,用人之长,避其之短。我认为可以将现有工作人员按四类划分进行有效管理使用:第一类是才能卓越又愿为企业做出贡献的,应给予发挥平台予以重用,大力支持并给予肯定和奖励;第二类是愿为企业贡献但才能不足的,应提供专业培训和不断的鼓励,逐步提高他们为组

织工作的能力;第三类是有一定才能但不愿为企业贡献的,应制定合理的规章和 激励制度将工作人员自身利益与企业发展紧密联系,激发他们的能动性为组织工作;第四类是不愿为组织贡献才能又有限的,应安排一些与组织发展关联不大的工作,并适当采取分配机制进行约束和激励。

德鲁克管理思想精要中,与众不同地提出了“管理自我”这一理念,并进一步提出:只有管理好自己才能管理好其他的一切。

我们说,管理并不只是管理别人,最重要的是管理好自己。因为自我管理是管理其他一切的基础,只有管理好了自己才能管理好别人、管理好工作事宜。作为一名管理人员,在要求别人做到前,自己首先要做到。我们要常常怀着敬畏之心、感恩之心、律己之心,在生活和工作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做廉洁自律的表率,鼓励下属立足本职岗位奋发有为、改革创新、努力工作。

时间对每个人来讲都是最稀缺的资源。我们可以筹集到人力和物资,只有时间是我们租不到、借不到,也买不到的。有效的管理者与他人最大的区别在于他们非常珍惜自己的时间,时间管理是德鲁克管理学中的精髓之一。在管理实践中,我们要集中时间和精力突围,要抓大事、抓难事、抓关

键环节,面对工作中的难点,应选择一个突破点,然后以点带面,才能获得全面胜利。

德鲁克有一个很特点的论调,他说,如果一个人只知道整日埋头苦干,老是强调自己的职权,不论其职位有多高,他也只能算是别人的下属。相反,一个重视贡献的人,即便他位卑职小,也应该算是高层管理人员。把这个理论联系到我的工作生活中,只要我管理好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合理安排时间,工作高效,充分利用外部资源,取得实效,哪怕只是为部门和组织的一方面做出了微小有限的贡献,那也可算是优秀的高层管理者。随着时间和经验的积累,不断学习改进,持续发展,我必将成为高效管理的终身受益者。

第二篇:读德鲁克《有效的管理者》有感心得

这本书的更新版本叫做《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其实我觉得《有效的管理者》更接近作者的本意,因为全书告诉我们的仅仅是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最基本的要求,而不是作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这本书也贯彻了德鲁克鲜明的管理思想,那就是强调管理的有效性。德鲁克认为管理学是一门实践学科,最重要的是“有效”,而不是“正确”。在中国的企业主中,我认为张瑞敏是最得此条原则真传的人。

我记得xx年的《赢在中国》决赛中,张瑞敏被邀请作为最高级别的评委,在张瑞敏点评之前,大多评委都集中在点评选手的性格、口才、学识、经历等,

但张瑞敏却一语道破天机,他认为所谓的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口才是健谈还是笨拙,学识是渊博还是粗浅,经历是丰富还是简单都不是最重要的,作为管理者,最重要的是管理的有效性,不管什么性格、什么学识、什么口才和什么经历的人,只要他的管理工作是有效的,就可以成为优秀的管理者。这一席话非常朴素,若论这段话的煽动性,远远比不上马云、牛根生的出口成章,但这么多年过去了,唯独张瑞敏先生的这席话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里。

后来读《德鲁克日志》,德鲁克先生反复强调管理的“有效性”,而不是“正确性”,我才突然悟到张瑞敏的意之所指。德鲁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中表达了非常类似的观点,那就是作为一个管理者,最重要的是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德鲁克认为没有所谓的“有效个性”,在有效管理者中,个性、知识、兴趣都各不相同,有的外向、有的内向,有的偏执、有的随和,有的海量、有的滴酒不

沾,有的热情、有的冷漠,但所有的成功的管理者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具备做合乎适宜的事情的能力,这一能力让他们的管理工作具有成效。

我之所以反反复复说了这么多“有效性”这个词,是因为在我所认识的管理者中,很多人都在关注管理的“正确性”,他们盲从成功企业家的作法,迷信管理学理论(尤其是一些易学、国学管理学等狗皮膏药),这些理论和案例从逻辑上是说的通的,也就是说是“正确的”,但这些理论和案例是否真的有效并未有验证。现在市面上管理学书籍泛滥,但真正值得一读的实在不多,这些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基本都是坐在办公室里闭门造车写出来的,从理论上推敲,都很在理,也很具煽动性,但在实践中是否奏效,则不在作者考虑之列。严格来说,只能说是畅销书,而不是严肃的管理学著作。

要成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就需要考虑几个问题:一是,有效性是可以学

会的吗?二是,成为有效管理者的基本约束条件是什么?三是,怎么衡量是否是有效管理者?四是,如何做才能成为有效的管理者?

有效性是可以学会的吗?德鲁克的回答是肯定的,有效性不取决于人的个性特质,也并不是一种先天的禀赋,而是一种能力,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获得。

成为管理者的基本约束条件是什么呢?是时间。一个管理者,最基本的约束条件是他的时间,时间永远是有限的,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最有效的管理工作,就必须合理的分配时间。如果一个管理者把大量的时间用于不解决实际问题的会议、批阅没有实质内容的程序性文件,那他的管理工作很难做到有效。那么,一个管理者应该把大部分时间用于什么工作呢?哪些工作是衡量管理工作是否有效的关键性工作呢?那就是德鲁克要回答的下一个问题。

如何衡量管理工作是否有效?一个

很重要的标准是管理工作的贡献度,一个管理者,他的工作应该对整个组织做出应有的贡献,所以他必须时刻关注自己的工作能够在哪方面做出价值,是否可以提升整个组织的价值。如果一个管理者按部就班,因循守旧,得过且过,那么他只会成为工作流程中的一个普通节点,不会做出有贡献的工作。

如何才能做到有效的管理呢?那就是用人所长,且发挥自己的长处。这又是德鲁克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内容,德鲁克一直强调,管理并不是教育,雇主也不是学校,不是要把一个人的短处教育好,而是利用好他的长处。利用一个人的长处,就需要接受一个人的短处,人无完人。我遇到过一个管理者,他曾经做过教师,所以他习惯对员工的长处和短处做出评价,且很多时候上升到道德层面,而不是利用他的长处创造价值,并容忍他的短处,只要这些短处是无害的。所以,可想而知,在他眼里没有合格的员工,员工也不喜欢他,最终大多

不欢而散。

随着知识型员工数量的日益增长,对于知识型员工的管理也越来越困难。对于体力劳动者,他的劳动成果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管理起来相对简单,但对于知识型员工,劳动成果很难评价,所以,德鲁克所提出的用人所长、目标管理、时间管理以及关注贡献度等管理理念解答了管理学界的困惑。

第三篇:管理实践——读德鲁克《管理的实践》有感

管理与实践

——读《德鲁克管理思想解读》有感

在现代管理思想史发展过程中,管理理论总总而生、林林而立,各种管理思想和理论不断涌现,却又昙花一现,只有德鲁克的管理思想传播范围最广泛,影响最大也最持久。

彼得·德鲁克先生是当代著名的思想家,一代管理学宗师。他的特殊的家庭背景、传奇似的经历、渊博的知识及睿智的才思,使他在政治、法律、社会、管理、历史等多个学科领域都留下了精辟的见解和耐人寻味的启示。管理学更是他一生耕耘的主要天地,被人们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

他在过去几十年中提出许多观点,把管理学变成一门科学,更重要的是他把管理学这个范畴,灌输在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让社会的每一个组织、不管是盈利性组织、非营利性组织,还是政府组织,都能更有效的提高他们的功能、潜能和责任意识,让整个社会在一个更整合的范畴中可以共融发展。

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权威就是成就。德鲁克先生有关管理实践的思想给了我们非常明确的指引,让管理实践本身具有真实可行的价值。德鲁克先生的管理思想的精髓主要体现在三点:

一、企业的目的就是创造顾客。

从一开始,德鲁克先生管理思想的核心就是以顾客为中心,德鲁克先生在《管理的实践》这本著作中,明确的告诉我们:“如果我们想知道企业是什么,我们必须先了解企业的目的,而企业的目的必须是超越企业本身,事实上,企业是社会的一分子,因此企业的目的必须在社会之中,关于企业的目的,只有一个正确而有效的定义:创造顾客。”在德鲁克先生看来,市场是有企业家创造的,企业家必须设法满足顾客的需求,顾客决定了企业是什么,因为只有顾客愿意付钱购买商品或服务时,才能把经济资源转化为财富,把物品转化为商品,才会有企业存在的价值。

要了解企业就要了解企业的外部,要了解企业的外部就要从企业的顾客开始,这是德鲁克管理实践的基本逻辑。在企业实践的时间坐标上不管是今天还是明天,企业都必须面对和思考一个问题——“我们的事业是什么”。这是决定企业成败最重要的问题,而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从顾客那里寻找。企业的产品并不会最终影响企业的前途或成功,而是顾客最后决定的。德鲁克先生说:“顾客是企业的基石,是企业存活的命脉,只有顾客才能创造就业机会。社会将能够创造财富的资源托付给企业,也是为了满足顾客的需求。”沿这个思路下去,我们发现,德鲁克先生给出常胜公司的秘籍就是不断地为顾客创造价值。

顾客要什么、想什么、相信什么、期望什么,这些永远是企业高管必须接受的客观事实。

二、学会卓有成效的管理。

对于传统的管理者,他们的首要特征是专注于琐碎的事务中,他们只关心发生的事务,所以他们将所有时间都用在处理别人的事情上,也就是说传统管理者时间属于别人。他们的另一个特征就是身在什么岗位就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看待问题,所以导致部门之间不合作,不知道整个系统所需要的条件是什么。同时,传统管理者专注于事务,忽略了人的培养。了解了这些特征,我们也就知道了传统管理效率不高的原因,所以必须学会有效的管理。

德鲁克先生告诉我们:管理者的工作绩效依赖于许多人,而他必须对这些人的工作绩效负责。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同事(包括上司与下属)发挥长处并避免用到他们的短处。这就是管理者的价值所在。德鲁克先生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让管理进入真实的境界:解决问题,贡献价值。

管理必须有效,如果管理实践不能有所作为,将是对实践所调用资源的极大浪费,绩效不存在,管理也就无从谈起。管理本身的过程并不程序化,也没有明确的对错之分,只要能达到期望的成果,就是有效的管理。德鲁克先生常说,效率是做好事情,效果则是做对事情,务必要把对的事情做好,这就是管理必须有效。

三、要有创新精神。

优秀的企业家必须具有创新精神,必须将资源进行创造性的使用。企业的创新精神就是创造顾客的能力,不断地推出新产品和新服务以满足顾客的需求,是企业具有旺盛、持久发展生命力的根本源泉。

事实上,商业早就进入了自我探索、理论和实践结合的领域,德鲁克先生提出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是为了探讨他们的行为和行动。在与人们一样坚信创新与企业家精神重要的前提下,德鲁克先生更注重于创新和企业家精神的实践。“事实上,它将创新和企业家精神视为企业高层管理者的工作的一部分”,这是德鲁克先生的着眼点。企业家精神就是创新实践的精神。创新既是一种精神,同时也是一种行动,这也许就是德鲁克管理实践思想最精华的地方。

此外,德鲁克先生对于社会责任特别关注,可以说这种关注是西方传统社会责任思想的一种体现。在德鲁克先生的著作与文章中,“社会责任”一词与“绩效”一词同样显著。我们通过反向思维可以发现,社会责任是绩效的基础。管理之所以必须追求绩效,不仅是因为绩效是组织生存的基础,还因为企业要承担责任。正如德鲁克先生所说:“管理是一项以绩效责任为基础的专业职能。”

德鲁克先生具有将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天赋,反复体会德鲁克先生的思想,每一次都会有更深的理解。这些并不复杂的思想精髓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很大的解放,指导企业的实践更加有效,这也是德鲁克先生管理实践思想的价值所在。

德鲁克先生的思想有很强的生命力,后人的优秀作品中重要观点几乎都可以在他的思想中找到根源。核心竞争力的创始人之一迈克尔·哈默更是说:“我双手颤抖的打开德鲁克先生的早期作品,因为我害怕他在几十年前就预见了我的最新思想。”德鲁克先生总是宣称他不是一个未来学家,不会语言未来,他有这样一句名言:“如果你想了解未来,就必须创造未来。”

通过一些最初步的了解,我认同和敬重德鲁克先生,特别是其面对现实、关注实践、理性思维、高度总结、系统前瞻的思考方式。实际上这些都体现了管理的基本特征和真谛。德鲁克先生的一生就是管理思想的一生,其思想的动力之源就是实践,其伟大成就来自与其面对实践和现实的不断观察,深入企业实际的广泛操练和深刻感悟,以及奠基与其上的科学思考和智慧提升。

在世界管理史思想中,德鲁克已经变成一个历史名词,我相信德鲁克先生的思想和传统还将继续为管理学进一步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正如马克思之后的马克思主义,管理学也将在德鲁克之后出现德鲁克主义,将有更多的管理学家成为德鲁克主义者。

德鲁克先生的思想有三大特点:实用性、系统性、前瞻性。这三大特点映射出了管理理论研究和实践的精髓以及应追求的方向,需要我们用心品味,只有在研究和实践中不断学习,才能真正了解大师思想的真正内涵。

我们在学习大师思想的同时更应该关注和学习大师的品德和思想境界、处世态度,特别是他们观察世界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我们要记得德鲁克先生的深邃智慧、学术勇气和正直人格,他是我们的榜样,号召着我们像他那样思考。不仅学习做一个成功的管理者,同时还应该学着做社会生态学家去关注社会健康,学会如何利用伦理领导力、有效管理和社会责任感得力量让世界成为一个更美好、更宜人、更能持续发展的地方,让世界拥有更多的公正、美丽和机会。这就是我们学习管理学的重要原因,因为管理学,我们学会了自我管理和经济管理,因为德鲁克,我们知道了管理学的艺术魅力和社会精髓。

第四篇:德鲁克管理思想的精髓

德鲁克管理理论

※ 管理的定义: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 管理的三大任务:

1、实现组织的特定目的和使命。

2、使工作富有成效,员工具有成就感。

3、处理对社会的影响与承担社会责任。 ※ 管理者的五项工作:

1、设定目标;

2、组织;

3、激励与沟通;

4、评估绩效;

5、培养人才。

※ 企业的八大目标:

1、营销;

2、创新;

3、人力资源;

4、财力资源;

5、物力资源;

6、生产力;

7、社会责任;

8、利润需求。 ※ 管理的本质:既非财富,又非地位,而是责任。

※ 责任心的内涵:

1、能否做事高效;

2、做正确的事;

3、不作恶。 ※ 责任心的考核重温:承担责任,甘冒风险主动执行(卓越);遇到困难时主动执行(优秀);主动执行并取得好结果(良);分内事主动执行(合格);被动不执行(差)。

※ 管理的重要性:消除贫困;提供高等教育;提供工作,不再受阶级、出身的限制,人人都有机会,管理是无国界的。 ※ 管理的终极之善是改变他人的生活。 张总体会:

德鲁克管理理论告诉我们:无论是一个人还是组织/企业要有成就,首先就是培养、树立使命感和价值观,它具体体现就是我们有没有责任心。

每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无论他(她)的出身、学历如何。只要付出努力,他(她)都会得到机会、认同与回报。真正的管理者,他(她)首先肯定是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反之,每个有责任心的人,都有可能成为一个管理者。

BB、相关文摘

※ 遇到高标准的老板(上司)是人生幸事——人生沧桑是正道,高标准、高要求。

※ 知识是管理的基础——灵魂的质量决定管理的质量,管理的质量决定生活的质量。

※ 寻找创新的七个来源:

内部机会:

1、意外之举;

2、不协调;

3、成效的需要;

4、产业和市场结构的改变。

外部机会:

1、人口结构的改变;

2、认知的改变;

3、新知识。 ※ 创新是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艰苦工作。

※ 如何身体力行(苏格拉底):

1、Know yourself——认识你自己;

2、Control yourself——控制你自己。

※ 铁路的发明使人类控制了距离,INTERNET的发明消除了距离,电子商务的发明颠覆了传统买卖行为方式。 ※ 知识是将信息转化为创造财富的能力。 ※ 组织的目的是使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 ※ 使命决定结果。

第五篇:德鲁克管理日志读书笔记

管理与专制

今天听读德鲁克日志,谈到专制和神学二个话题,摘录如下:

用管理来取代专制

如果没有运转正常的独立性组织,我们就无法拥有民主。专制将是惟一的宿命。

在我们这个“组织化”的多元社会中,如果组织无法各司其职、独立自治,我们也就不会享有个人主义,人们也不会拥有一个能为他们提供实现自身价值的社会。相反,我们会把自己禁锢在任何人都无法独立行事的困境之中。我们有的只能是斯大林式的极权主义,而不是大众参与式的民主,更别提随心所欲地自由行事了。因而可以说,如果没有强大的、运转正常的独立性组织,专制将是惟一的宿命。

专制,其实是用惟一的权威来代替众多竞争性组织存在的多元化。它用威慑代替了责任。它的确能取代这些组织,但只是将其囊括在一个无所不包的官僚组织之内。它当然也可以生产物品并提供服务,但这些产品不仅供应不稳定、资源利用率低,而且质量低下。为此,社会还蒙受了巨大的痛苦、屈辱和挫折。因而,在我们这个“组织化”的多元社会中,使我们的组织能够负责、自主并且高效地运转,是自由和尊严的惟一保障。用独立自治的组织管理来代替专制,也是使我们摆脱专制的惟一途径。

行动指南:

对于你负责管理的组织,为了提高它的绩效,可以采取什么措施呢?

摘自:

彼得·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与实践》(Management:Tasks,Responsibilities,Practices)德鲁克对于专制的论述可谓至理至上,国有的程度越强大,自由的土壤就越贫瘠,国家垄断强化专制,做为非赢利的事业单位,更是谈不上自由化

管理与神学

管理通常要涉及人的本性,还要涉及善与恶。

管理通常都在一个组织内存在、运行和实践,并为这个组织服务。组织是一个由工作关系维系着的人类社会群体。更准确地说,正是由于管理的对象是一个由共同工作目标维系着的人类社会群体,因此管理通常就要涉及到人的本性,而且(正如我们在经验中所了解到的)也包括善与恶。可以这么说,在我担任管理咨询顾问的过程中,我所学到的神学知识,比我教宗教课时学到的更多。

行动指南:

你的同事中是否有人让你深恶痛绝呢?你会采取什么对策呢?

摘自:

彼得·德鲁克“教授管理工作”一文,载于《新管理》杂志

(“TeachingtheWorkofManagement”,NewManagement)

管理通常要涉及人的本性,还要涉及善与恶。人的本性即贪婪。所以,用管理的手段促进人的发展最根本的目标就是使人的欲望得到最大满足。任何管理如果不能满足人的发展需要,这种管理最终是无效和低效的管理,或者变成纸上谈兵,或者使人疲于奔命。原来管理事情就是这么容易。

西方基督教价值观很功利,就是有秩序地贪“便宜”,与东方的所谓修身亲家平天下的价值观更现实。

尽管你身处非营利组织之中,也应该吸纳市场“测试”和利润率指标,把它们作为绩效衡量标准。

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Swift)早在300多年前就曾郑重地指出:“谁能在原先只长单叶草的土地上种出双叶草,那么他就要比所有思辨的哲学家或是玄奥的系统创建者更有功于人类。”

创造永远是真理。经验积累到一定程度也会漫溢,使人厌倦。惟有创新,才能使效益最大化。一所学习型学校,不断学习和实践,最终还是要走出模仿,走上独立的道路

〖4〗组织变革的“惰性”

所有的组织都应该具有约束机制以面对现实。

所有的组织都应明确这一点:如果没有变革和调整,任何一个项目或是活动都无法长期具有生命力。事实上,不变则亡,没有变革,就要被淘汰。但是有很多组织却往往忽视了这一点,政府就是最极端的例子。政府在采取行动改变现状时软弱无力,这正是政府的痼疾所在,也是政府内部问题丛生的症结所在。在摆脱过去的羁绊方面,医院和大学的表现和政府相比也只能算是差强人意。

商界人士对过去的眷恋也和政府官员一样执迷不悟。面对产品和项目的失败,他们的对策往往只是加倍努力而已。幸好商界人士行动时不能随心所欲,因为他们有约束——市场的约束。他们面临着一个超脱于个人衡量标准之外的目标——市场利润率,所以他们迟早会被迫放弃业已失败或是效率低下的项目。与此相反,在政府、医院、军队和其他社会组织中,经济效益仅仅只是其中一种制约而已。

所有的组织都必须能够吐故纳新。市场“测试”和利润率指标给商业机构带来了独特的理念和衡量标准,我们也应该将其应用到其他组织中去。这种市场“测试”和利润率指标将和以往的衡量标准截然不同。

行动指南:

尽管你身处非营利组织之中,也应该吸纳市场“测试”和利润率指标,把它们作为绩效衡量标准。

摘自:

彼得·德鲁克《不连续性时代》(TheAgeofDiscontinuity)

在师大时就接触到这个观点,称组织发展的“惰性”,解决这个问题,才有真正意义上的管理,组织发展初期依靠精神力量去努力,也许会有短期效益,如果遭遇机遇就会跨越发展起来,缩短成长期,这种跨越式其实更加可怕,到了瓶颈,比什么都掉得快

〖5〗抛弃过去

没有比使尸体不腐烂更困难、更昂贵又更徒劳无功的事了。

高效的管理者深知:他们每天必须要高效地处理很多事务。为此,他们必须要专注。专注的第一法则就是要抛弃“行将就木”的过去,要立刻把组织内部最有价值的资源,尤其是弥足珍贵的人力资源从无效的领域中释放出来,并投入到充满机遇的未来中去。如果管理者不能摆脱过去的羁绊,抛弃过去,也就不可能创造未来。

如果不能学会在系统中有条理地、有目的地放弃,一个组织就会疲于应付各种突发事件。该组织内最宝贵的资源也会浪费在本不应该、或不再应该投入的事情上。因此,未来的机会也就牺牲在了昨天的祭坛上;因为组织内的资源,尤其是生产率最高的人才都束缚在了过去之中。愿意抛弃过去的公司寥寥无几,以至于很少有公司掌握着能把握未来的资源。

行动指南:

将资源从无效的事情之中解放出来,让有能力的人自由地施展才华,从而把握住未来的机遇。 摘自:

彼得·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TheEffectiveExecutive)

《动荡时代的管理》(ManaginginTurbulentTimes)

《变动中的管理界》(ManaginginaTimeofGreatChange)

《21世纪的管理挑战》(ManagementChallengesforthe21stCentury)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冬季幼儿园温馨提示下一篇:电力公司的实习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