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管理论文

2022-04-12

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摘要:近年来,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发生和流行日益严重,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是影响猪场效益的主要疾病之一。本文综述了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发病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降低该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供参考。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管理论文 篇1: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的综合防治

摘要: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RDC)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猪呼吸道疾病的总称。是保育猪、生长育成猪普遍存在的疾病,可引起保育猪、生长育成猪发热、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导致猪群生长缓慢或停滞,降低饲料转化率,增加治疗费用,推迟上市时间等。发病率通常为30%~60%,死亡率一般为10%~20%,一旦发生将给猪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关键词:疾病综合征;防治;生长缓慢;饲料转化率;呼吸困难

猪呼吸道病综合征(porc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PRDC)是一种多因子性疾病,它是由病毒、细菌、不良的饲养管理条件及易感猪群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疾病综合征,表现为较高的死亡率、增加治疗成本、降低饲料效率、生长速度以及猪群整体的均匀度,使养猪生产承受严重损失。

1发病原因

猪呼吸道病综合征主要由二类病原引起:一是潜在的原发病原,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征病毒、猪支原体肺炎、猪流感病毒、伪狂犬病毒、猪圆环病毒、猪呼吸道冠状病毒和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等多种病原体;二是继发病原,主要有猪链球菌属2型、副猪嗜血杆菌病、猪肺疫、放线杆菌胸膜肺炎、猪附红细胞体等,是导致病猪死亡的主要原因。猪肺炎支原体是本病的导火线,它的存在使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症等病毒以及放线性杆菌等细菌的侵袭感染更加容易。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的发病率和猪群的饲养管理条件密切相关,这些因素包括:饲养密度过高、通风不良、温差大、湿度高、频繁转群、混群,日龄相差太大的猪只混群饲养、断奶日龄不一致、没有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模式等。

除上述原因外,猪群免疫和保健工作不够全面、后备猪免疫计划不合理,导致猪群群体免疫水平不稳定、营养和疫病等因素造成猪群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等,都可引起猪呼吸道病综合征的暴发和流行。

2症状和病变

本病多爆发于6~10周龄保育猪和13~20周龄的生长育成猪,通常称为18周龄墙。发病率一般为25%~60%,发病猪死亡率为20%~90%,猪龄越小死亡率越高。病猪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或无食欲,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气喘急促,呼吸困难,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出现结膜炎症状。急性发病的猪体温升高,可发生突然死亡。大部分猪由急性变为慢性或在保育舍形成地方性流行,病猪生长缓慢或停滞,消瘦,死亡率、僵猪比例升高。哺乳仔猪以呼吸困难和神经症状为主,死亡率较高;生长肥育猪经常发生“3~15周龄墙”和“18~20周龄墙”,生长育成猪表现为发热、随之出现咳嗽、采食量下降、呼吸负担加重或呼吸困难,如饲养管理条件较差,猪群密度过大或出现混合感染,发病率和临床表现更为严重。病猪在药物的辅助下逐渐康复,死亡率较低。

所有病猪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肺炎。6~10周龄的保育猪剖检可见弥漫性间质性肺炎以及淋巴结的广泛肿大,肺出血、硬变(不能萎缩的橡皮肺)和花斑样病变(斑驳状到褐色),个别肺有化脓灶,病猪肺部有不同程度的混合感染,有些病猪有广泛性多发性浆膜炎(胸腔、腹腔很多纤维蛋白渗出,并造成粘连),有些肺部病变与猪支原体肺炎相类似,除肺部出现病变外,小部分病猪可见肝肿大出血、淋巴结、肾、膀胱、喉头有出血点,部分猪出现末端紫色。1~3周发病的哺乳仔猪剖检可见心、肝、肺有出血性病变。

3预防与治疗

该病病因复杂,病猪一般预后不良,防治上应坚持预防为主,采取综合性防制措施,尽量减少损失。

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防止购入隐性感染猪。确实需引进种猪时,应远离生产区隔离饲养三个月,并经检疫证明无疫病,方可混群饲养。尽量减少仔猪寄养,避免不同来源的猪只混群。

从分娩、保育、到生长育成均严格采用“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并将保育期分为保育前期舍(3周)和保育后期舍(2周),做到同一栋猪舍的猪群同时全部转出,缩小断奶日龄差异,避免把日龄相差过大的猪只混群饲养,在每批猪出栏后猪舍须经严格冲洗消毒,空置几天后再转入新的猪群,能对控制本病起到重要的作用,这是简单而又重要的控制呼吸道病的措施之一。

做好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将卫生消毒工作落实到猪场管理的各个环节,最大程度地控制病原的传入和传播。由于病毒对普通消毒剂不敏感,特别是猪圆环病毒,一般消毒剂对它不起作用,消毒时应选择新型的消毒剂,如广东腾骏药业公司研发的“威”牌复合醛(癸甲溴铵戊二醛)。

提供猪群不同时期各个阶段的营养需要,保持猪群合理、均衡的营养水平。经常检查或检测饲料质量,对霉菌毒素污染严重的饲料必须废弃,避免因小失大,对于受轻度污染的饲料,可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处理剂或防霉剂,保证猪免疫系统的正常运转。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肽制品可提高动物机体的免疫能力和生产性能,增强抗病能力和抗应激能力。可在饲料内添加0.2%的生物活性肽,能有效地克服仔猪断奶应激,提高机体的免疫力。

调整饲养密度。饲养密度与猪呼吸道病的发病率密切相关,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可有效地控制猪呼吸道病,提高猪群的生长速度和饲料利用率,比只用药物预防更为有效。

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转栏和混群的次数越多,呼吸道病的发病率越高。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素,使猪群生活在一个舒适、安静、干燥、卫生、洁净的环境。

根据季节气候的变化,做好小气候环境的控制。加强猪舍通风对流,保持舍内空气的新鲜度,降低氨气浓度,从而减少呼吸道疾病的发生。同时,注意控制好舍内的温度,做到夏天防暑降温、冬天防寒保温,尽量使每天早晚的温差不要太大,分娩舍和保育舍要求猪舍内小环境保温、大环境通风。

加强围产期(包括怀孕、哺乳和保育期)母猪及仔猪的保健工作。

做好各类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免疫接种:做好各类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在母猪分娩前按计划完成猪伪狂犬、传染性胃肠炎、猪瘟等疫苗的注射工作,使母猪处于较高的免疫状态,为初生仔猪通过母源抗体形成天然被动免疫打下良好基础。给仔猪接种猪喘气病疫苗,可在仔猪1周龄和3周龄时各注射支原体灭活疫苗2毫升,以提高猪群免疫力。降低由病毒和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呼吸道病发病率,结合药物和饲养管理措施,从而降低仔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等疫病造成的损失。多个大型猪场使用证明,使用辉瑞的猪气喘病灭活苗“瑞倍适”,能有效降低猪气喘病的发生率。结合各猪场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疫苗和免疫程序,做好伪狂犬、猪瘟、萎缩性鼻炎等疫苗的免疫注射工作。尽量排除能导致猪发生呼吸道疾病的病毒性原因(除猪圆环病毒外)。除正在发生猪繁殖与呼吸系统综合征(PRRS)的猪群外,一般不要使用活疫苗进行免疫。

母猪进入分娩舍前必须经过彻底的清洁消毒,可使用刺激性较小的“威”牌复合碘消毒液进行严格消毒。呼吸道病较危害较大的猪场可进行产前药物净化,在饲料中按每吨饲料200~300克/吨量添加腾骏“加康”;或泰妙菌素100毫克/公斤+阿莫西林100毫克/公斤,在产前产后各连用一周。

哺乳仔猪可采取早期隔离断奶和用药进行控制,可使用长效土霉素(如辉瑞“得米先”),在仔猪出生后3、7、21天龄分别注射0.5毫升,对预防呼吸道疾病和附红细胞体病的发生有一定的效果。

药物防治:该病重在预防,猪群发病后,治疗效果一般不理想。在疫病发生早期应及时将病料送有关部门进行诊断。并及早采取措施投药对猪群进行预防和对病猪及早治疗,以减少细菌二次感染引起的死亡。因猪肺炎支原体是重要的导火线,而细菌是造成病猪死亡严重的主要原因,有条件的猪场应定期进行抗生素药敏试验,筛选出敏感药物对猪肺炎支原体和其他细菌感染进行预防和治疗。可使用经证明效果较好的腾骏“加康”、诺华“支原净”等药品。

母猪围产期:可在母猪分娩前、后各1周的母猪料中、仔猪断奶前、后各1周的仔猪料中添加抗菌素,“加康”按每吨饲料200~300克量添加;“原净”按100ppm/吨+金霉素300ppm/吨添加,对预防各类细菌性疾病和支原体有明显效果。坚持防重于治,确保“母子”健康。以上药品可轮流使用,每种药物可使用2~3个月。

生长育成期:在13~18周龄墙发生前连续2周使用有限药品进行预防,但应避免使用产生盐酸克伦特罗假阳性的药品,如含氨茶碱的猪喘平等。可添加“加康”,按每吨饲料200~300克量添加,或“福而好”中药复合预混剂1~2公斤/吨,间隔1周使用1次,每次连用1~2周;后备母猪:100毫克泰妙菌素和400毫克金霉素(100毫克强力霉素)/公斤饲料,每月一周,一直喂至配种。

采本场(在爆发该病时不发病)的健康老母猪或健康商品猪血清,在仔猪断奶前一周腹腔注射3~5毫升/头,有一定效果。及时淘汰治疗效果不佳的病猪和僵猪,防止疫病传播。

作者简介:孙振全,大专学历,九台区卡伦镇畜牧站,助理兽医师,研究方向:畜牧兽医。

作者:孙振全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管理论文 篇2:

冬季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防治措施

摘 要:近年来,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发生和流行日益严重,给养猪业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是影响猪场效益的主要疾病之一。本文综述了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的发病原因、发病症状及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降低该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发病原因;发病症状;防治措施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一系列呼吸系统疾病的总称,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北美提出,主要是由细菌、病毒、环境、营养、饲养管理、免疫能力等多种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总称。近年来,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几乎在所有的大、中、小型养猪场发生与流行,对猪群造成了严重危害,给养猪生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是影响猪场经济效益的主要疾病之一。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在冬季,天气寒冷,光照少,风大,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发生与流行尤其严重,如果管理不当和缺乏防治措施,将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本文介绍了冬季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和症状,以及科学的防治措施。

1 发病原因

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发病的原因很复杂,分为传染性因素和非传染性因素。

1.1 传染性因素

传染性因素主要是指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研究表明,目前已从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病猪中分离了猪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综合征病毒、伪狂犬病病毒、猪流感病毒、呼吸道冠状病毒、猪圆环病毒、猪肺炎支原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链球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等,还有猪瘟病毒、猪腺病毒、副粘病毒等其他相关的病毒和细菌。在冬季,猪在寒冷应激下,抵抗力下降,很容易受到以上这些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

1.2 非传染性因素

非传染性因素有管理、环境等因素。冬季气温低,风大干燥,猪舍内温度过高或过低、湿度不适宜、通风不良、有害气体浓度过大等都容易引起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流行。冬季属于敏感季节,如果没有相关的预防措施,管理混乱,防病意识淡薄,消毒周期过长等也会造成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暴发。

2 发病症状

本病的急性症状表现为精神萎靡不振,采食量下降,体温升高,气喘、呼吸急促困难,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出现结膜炎症状,可发生突然死亡。多数病猪由急性变为慢性,生长缓慢或停滞生长,消瘦,猪群体重参差不齐,死亡率升高。

本病多暴发于6~10周龄的保育猪和13~20周龄的生长猪。保育猪以呼吸困难和神经症状为主,生长猪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采食量下降以及呼吸困难。发病率在25 %~60 %,病猪的死亡率为 20 %~90 %,猪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

3 综合防治措施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受多方面因素诱发,病原复杂,症状表现不一,给诊断和治疗带来诸多不便,因此,在日常饲养中应遵循以防为主、综合治疗的原则,减少各类不利因素的影响,以保障猪群的健康生长。

3.1 营造良好的生长环境

冬季天气寒冷,防寒保暖是冬季防疫工作的重点。尤其当遇到气温骤变的时候,首要工作是加强猪舍的保温措施,可通过舍内防风,垫上木屑或干草等方法起到保温效果,减少寒冷应激对猪群的直接危害。

同时要解决好密闭保温与通风换气的矛盾,在不影响保温的前提下,天气晴朗无风的时候,于每天上午十点以后至下午四点以前打开(全部打开或部分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保持舍内空气清新,降低氨气含量,为猪群营造干爽温暖、空气清新的舒适环境。

此外,做好日常清洁卫生工作,经常清扫粪便,及时清除舍内垃圾污物,冲洗地面,谨防扬尘清扫,保持猪舍洁净、干燥和舒适,食槽、水槽也要天天清理,避免猪的粪便掉进食槽和水槽,污染饲料和饮水。

3.2 加强饲养管理

在严寒的冬季,可以适当增加猪群的饲养密度,这对猪群相互取暖保温有一定的好处,但要适度。不同的生长阶段,合理安排饲养密度,建议保育猪的活动空间不低于0.4 m2/头,肥育猪不低于0.8 m2/头。在生产中严格采取全进全出的饲养方式,避免不同日龄的猪混养在一起,尽量减少猪群转栏和混群的次数,对新引进的种猪要严格隔离21 d~28 d。单独设立病猪隔离栏,将病猪、弱猪进行严格隔离饲养,并及时护理和治疗。

在冬季,病原菌的滋生较慢,但仍要严格执行以消毒工作为核心的猪场生物安全体系,将消毒工作贯穿于养猪生产的各个环节。用生石灰每3 d对猪舍进行1次消毒,每周用漂白粉进行1次全场消毒,敏感时期和超大型养猪场应适当加大消毒的频率。每批猪出栏后必须要及时对猪舍进行严格彻底的消毒处理,药物消毒时尽量采用刺激性较小的消毒液。消毒后的猪舍最好空置3 d~5 d后再使用,经过大量事实证明,此方法是减少病害高发的最简单可行的有效途径。

3.3 免疫接种

按照科学的接种程序,对猪群进行无遗漏免疫接种,包括猪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综合征、猪流感、猪瘟、猪伪狂犬病、猪气喘病、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萎缩性鼻炎等疾病免疫接种工作。尽可能免疫母猪,为初生仔猪通过母源抗体形成天然被动免疫打下良好的基础。要经常检查和改进免疫程序,两种病毒性弱毒疫苗接种间隔时间不少于7 d,避免产生免疫干扰作用。通过疫苗的接种免疫,增加猪机体的抵抗力,减少发病率。

免疫可有不同形式,可以应用商品疫苗,也可应用高免血清和自家苗。在疾病流行期间,采集本饲养场的典型病料制成混悬液对成年健康猪进行强化免疫,按常规方法分离制备高免血清,对同批断奶仔猪进行腹股沟皮下注射,可获得很好的免疫效果。或者采集本饲养场的典型病料制成自家组织灭活苗,对仔猪进行二次免疫,可以增强猪的免疫力。

3.4 药物防治

如果猪场发生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建议使用药物预防。由于猪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不同,用单一的抗生素不能对所有的细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必须采取联合用药。对母猪和仔猪来说,可采用在饲料中添加药物或饮水的方式。母猪应在产前一周和产后一周使用药物预防。肥育猪可在13周龄和17周龄使用一周,对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有很好的预防效果。

4 小结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发病原因复杂,症状表现多样,严重危害猪的健康。冬季的寒冷气候更为该病的发生与流行提供了便利条件,目前猪呼吸道疾病综合症还没有控制和消灭感染的有效措施,其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根据冬季的气候特点,给猪群营造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在生产中加强饲养管理,科学地对猪群进行免疫接种,根据猪的日龄进行合理的药物防治。只有结合多方面的综合防治,才能够有效降低猪群的患病率和病死率,从而才能获得良好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

作者:邓尕九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管理论文 篇3:

猪肺炎支原体在呼吸道疾病综合征中的作用及防治

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porc,ine respiratory dis-ease complex,PRDC)是现在危害养猪生产的重要疾病之一。存在于母猪、保育猪和育肥猪等各个生产阶段。其病原有传染性,也有非传染性。且发病原因较复杂,临床症状不典型,感染发病率高,影响范围广。对养猪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在PRDC中,猪肺炎支原体是其重要和核心病原。因此常被其称为“钥匙病”。

PRDC是指由一种或多种病毒、细菌及其他诸多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混合感染。通常由病毒或支原体首先侵袭猪的呼吸道,破坏呼吸道天然防御屏障,进而继发感染各种细菌性肺炎,造成肺部混合感染。1997年,在美国定义,进而引发全球关注。

1 发病原因

病毒、細菌、支原体、气候及管理因素等都可导致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发生。

1.1 许多病毒和细菌造成本病原发性感染

病毒如蓝耳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猪流感病毒、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细菌如猪肺炎支原体、胸膜肺炎放线杆菌、败血波氏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猪霍乱沙门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猪链球菌等。

1.2 猪场管理混乱

猪舍通风不畅、猪群密度过大、不同日龄猪混群,不同来源猪混养、猪场温差过大,免疫混乱及生物安全措施差等。

1.3 应激因素

季节变换、冷热不均、营养不平衡、霉菌毒素污染等造成猪只免疫力低下,猪群免疫力参差不齐。

2 症状

2.1 临床症状

发病猪食欲下降或废绝、精神沉郁、体温升高;眼睛分泌物增多、结膜炎;咳嗽、气喘、呼吸困难、腹式呼吸;皮肤苍白、贫血、育成或育肥猪生长缓慢,渐行性消瘦,有些猪只甚至出现生长停滞,有些猪表现为急性死亡。同一猪群中个体大小不等。

2.2 病理变化

病猪皮肤苍白,贫血;淋巴结肿大,呈黄褐色,有时出血;肝脏萎缩;肾肿大,呈黄色;胃溃疡;肺部有实变,有的充血、出血点或斑、脓肿灶,有的表面有纤维素性被膜覆盖;胸腔积液,有纤维素性渗出。

猪肺炎支原体在PRDC中的作用以及与其它病原之间的互相作用:猪肺炎支原体是PRDC的首发病原和核心病原。猪肺炎支原体进入气管后,肺炎支原体体膜上的纤毛粘附蛋白(P97)可特异地结合并粘连在气管及支气管上皮纤毛上,形成定殖并导致部分纤毛功能受损或脱落。最终使细胞纤毛丧失免疫功能。另外,肺炎支原体体膜是猪淋巴细胞的促有丝分裂剂。肺炎支原体感染改变了肺泡巨嗜细胞吞噬功能,从而破坏肺脏局部防御系统,进而导致免疫抑制。

2.3 各病原的相互作用

1)肺炎支原体感染后会延长蓝耳病病变肺炎支原体感染早期,炎症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聚集到细支气管周围,为蓝耳病病毒大量感染提供了机会与温床。进而加重了蓝耳病病变。Jose Maria,(2003)、Thacker等(1999)进一步研究了蓝耳病病毒和猪肺炎支原体之间的互作。他们认为:猪肺炎支原体的存在会导致蓝耳病的肺部病变表现的更重,恢复所需的时间更长。

2)肺炎支原体与圆环病毒Ⅱ型之间互作猪肺炎支原体促进PCV2病毒的繁殖、延长存在的时间。Opriessnig等(2004)研究了猪肺炎支原体和猪圆环病毒Ⅱ型(PCV2)之间的互作,发现这2种病原双重感染组的猪只表现出中度的呼吸困难,精神沉郁和生长缓慢,其它试验组无临床表现。

3)肺炎支原体与其它呼吸道病原之间互作猪肺炎支原体可破坏呼吸道,可以和波氏杆菌、猪链球菌等细菌互作,导致病变严重和持续时间长,因为其导致呼吸道受损,常常造成像多杀性巴氏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细菌继发感染。Caruso等(1990)报道,猪肺炎支原体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合并感染会进一步降低巨噬细胞的能力。猪肺炎支原体在合并感染猪中也会加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严重性另外,Corinne(2009)用SPF猪做了研究,也说明猪肺炎支原体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有促进作用。Thacker等(2001)研究了猪肺炎支原体和猪流感的互作。认为猪肺炎支原体对于猪流感只是简单的相加作用,但是同时认为双重感染导致机会细菌的感染上升。

3 PRDC造成的危害

美国动物保健医学协会研究报告指出:猪呼吸道疾病是导致保育猪和生长猪以及育肥猪死亡的主要原因。根据估计,呼吸道疾病导致的每增加10%的肺部病变,平均日增重降低3.3%。1987,美国NAHMS调查结果表明:猪肺炎是目前导致损失最大的猪病,在疾病损失总数为21.42/头/年,其中呼吸道病5.42/头/年。如果感染胸膜炎放线杆菌,平均日增重下降34%,料肉比上升26%,死亡率可以达到10%~20%。Morillo(菲律宾)报道,PRDC可以使猪只平均日增重减少300g。陈建雄报道,PRDC在中国的发病率为30%~70%,死亡率为5%~30%,日增重降低15%,饲料转化率降低18%,出栏时间指推迟23d,增重下降或生长停滞可达70%。另外,支原体肺炎对养猪生产的危害:中国每年因此造成1.25亿美元的损失(蔡宝祥,养猪进展.1998)。美国每年因此造成损失1亿~5亿美元。(Clark等,Vet.Med.May 1991)。

4 PRDC的防控措施

1)控制PRDC可以通过各种措施来减少应激,解决合并感染和减少免疫刺激等潜在的启动因子而得到控制。

2)控制合并感染在PRDC中占重要角色,尤其是控制猪支原体肺炎的感染是重中之重。通过免疫途径控制猪肺炎支原体可以提供长期的保护。

3)免疫有其可靠的优点(Maes et al,1998,1999):①改善日增重2%~8%和料肉比2%~5%;②缩短上市日龄;③减少临床症状和肺部病变。另外,还可以减弱相关疾病的影响。试验证明,免疫PCV2疫苗不能完全阻止感染,但是,免疫后猪如果再感染可以减少血清中载病毒量70%,改善生产性能,减少猪圆环病毒相关疾病的发生。HanneBak与Juan M.Palac,ios(IPVS 2010)均报道联合使用猪支原体肺炎苗和PCV2疫苗后可以提高生产性能,猪生长更快。

4)呼吸道原发病会促进继发病的发生,特别是像支气管败血性波氏杆菌、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猪圆环病毒Ⅱ型、普通蓝耳病病毒等,单独作用实际中很难有剧烈的临床表现和巨大生产损失,许多情况下是亚临床感染,但是,如果同时存在多种病原与环境的共同作用,临床表现和生产损失会相当明显。

5 PRDC的預防措施

1)基于目前的养猪生产,有必要做如下的有效保健:70日龄前临床生产性能基本正常,为减少生产性能下降的风险或进一步提高生产性能的猪群。建议在7或10日龄肌肉注射泰拉菌素类、头孢类。对保育床上的猪只在其发病前7d肌注泰拉菌素类或头孢类药物。这样可以代替断奶后饲料中添加消化道药物,改善或稳定70d前成活率及全程生产性能。

2)良好的饲养管理,坚持自繁自养的原则,引种时应慎重,通过隔离检测合格方可入场。实行分阶段、全进全出模式饲养。饲养密度合理,减少交叉哺乳,缩小断奶日龄差异,避免不同来源、不同日龄猪混养,限制猪之间的接触。减少应激。做好通风换气工作,降低猪舍氨气浓度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当氨气浓度达到25ppm时,猪只表现为流泪和咳嗽,日增重下降约6%。达50ppm时,日增重下降12%。达100ppm时,日增重下降30%,饲料转化率下降9%。

3)避免使用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提供营养,提高猪群抵抗力。这些措施的有效实施会极大有利于控制PRDC的发生。

4)对已经出现临床症状的猪群使用抗生素是控制其病情蔓延的有效方法。Rehecca Langhoff(IPVS2010)在田间实验证实了泰妙菌素对患PRDC的保育猪的健康状态和生产成绩具有积极的效用。治疗后病原体的减少与咳嗽指数的快速降低以及对用药组猪只日增重快速提高都有关系。Alherto E.Cevidalli报道,氟苯尼考饲料预混剂与磺胺二甲氧基嘧啶、金霉素饲料给药针对呼吸道疾病的效果比较证明,第6天的治愈率氟苯尼考较后者高5%,第11天则高14%。Xavier de Paz(IPVS 2010)证实生长育肥猪暴发PRDC时使用替米考星进行治疗显示出良好的效果。死亡率由10.6%降至4.8%。在猪群出售时出栏体重也有差异,可以生产更多具有价值的猪。

综上所述,控制猪场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猪场疾病控制体系中一项重大的系统的工程。猪场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是由一种或多种病毒、细菌及其他诸多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引起的混合感染。病原复杂,有传染性的,也有非传染性的,临床症状不典型,不易引起养殖者的注意,但在实际养殖生产中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对于猪场的生产效益直接相关至关重要。一定要引起养殖者的强烈关注,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是最有效的办法。在养殖生产的各环节中,控制猪支原体肺炎感染是预防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重中之重。

作者:李芳 耿建新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安全性与耐久性路桥设计论文下一篇:半导体敏感元件应用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