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出土文物对中国书法和中国文化的影响

2022-12-15

一、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对中国书法发展的影响

从十九世纪末, 甲骨文的发现到二十世纪这一百年的时间里, 重大的文物发现层出不穷, 为书法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参考, 也为书法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 为书法史的撰写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也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带来新的生机。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等大都是清代以前的学者所不可能见到的, 现当代书法家充分利用这些难得的资料, 进行临摹、创作、使古老的书体焕发了新的光彩, 从而使现当代的书法创作以前所未有的丰富性和独创性, 在书法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各种有关书法、汉字文物的发现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更为翔实的考证和补充, 大量无名书法家作品的出土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这些都使人们认识到书法发展的必要性和真实性。出土文物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对书法的影响, 主要是对中国书法、中国文化的影响极大, 这些文物出土对后来各相关艺术门类都或多或少起着积极的影响, 表现在几个方面, 一方面是这些文物所蕴含的着历史的文化消息, 可以了解这个时期人类文化生活的现状, 社会发展的动态;二是这些文物的出土, 可以为中国书法史的发展理清发展脉络;三是这些文物的出土后, 首先要注意到它的巨大的学术价值, 接着才是对其本身艺术上的研究与探讨;四是这些文物的出土为书法家的临习提供了范本, 可以学习古人对于中国汉字的早期理解与创造等, 对后世书家影响较大。商周时期的金文发现与出土为中国书法的发展起了极其积极的作用和影响, 宋代出现了许多专门研究青铜器的著作, 清代金石学的复兴后, 也引起了篆书艺术的发达, 后世书学者多以把青铜器铭文的研究和自己的书法创作结合起来进行学习和借鉴, 其受益匪浅。简牍帛书自1900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楼兰获得汉晋简牍以来, 有大量的简帛书发现, 简帛书的发现和研究, 不但在历史学研究, 文字学研究方面产生了巨大的突破, 在书法艺术的研究和创作领域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 不但使现当代的书法创作产生了新的书体, 而且影响到当代书法创作, 代表了这一时期的文化脉络。

二、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中国书法有着几千年发展的历史, 字体的变化, 风格的演进, 将汉字的书写形式变化为可以独立欣赏的艺术, 使这一艺术在世界艺术史上表现出了他的独特性。其中没有人为刻意的推进, 而是与中国文化一路走来。循序渐进, 继承发展, 适时变化, 一脉相承。在世界各民族中, 把应用文字的书写同时作为独立观赏艺术的, 只有我们中华民族。今天, 这一独特的艺术早已冲破汉字文化圈而走向世界。这一艺术与京剧、气功、针灸等列为中国国粹, 独立存在, 自成体系, 成了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最广泛群众基础的艺术门类。如果从西安半坡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神秘的陶文化符号算起, 中国的汉字书法已走过了漫长的六千多年的历史。 (1) 六千年来, 书法艺术造就了灿若群星的书法艺术家群体, 汉字书法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门类。书法像气功, 针灸, 京剧一样, 成为中华神秘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令人高深莫测。它带着深厚的中国文化思想的历史积淀, 带着书家感情激荡的旋律, 走进了世界民族文化之林, 成了人类文化宝库中熠熠闪光的明珠, 也成了中华民族的骄傲。“中国书法是关于汉字书写的一门艺术”最早的汉字是符号, 这种符号是早期人类记事、祭祀的一种标志, 这种符号同时也是早期文化的承载方式, 由此可见中国书法和中国文化有着特殊的意义。中国书法在历史的发展中, 所积淀的文化的精神的内容, 是书法之所以成为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书法由过去的一种传达内容的一种实用的方式, 逐渐演变为表达文化和情感的具有独立性的艺术的方式, 他在中国文化中其社会意义从实用性转变为文化性和精神性, 这是我们今天不得不面对的历史和变化。同时中国书法也是中国文化的核心。如刘勰《文心雕龙》云:“歌谣文理, 与世推移。”艺术的发展演变, 往往有着深刻的文化背景, 从一些艺术流变的方向和特征上, 可以寻绎出极为深邃的历史和文化根源, 古今中外, 概莫能外。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是在一种互动的关系中表现出持续发展的历史, 这种唇齿相依的互动关系使中国书法呈现出文化特征。例如唐朝人开放的、涵容的文化心态和宽松和谐的社会氛围, 成就了盛唐诗歌的高峰。这一规律在书法艺术上可以说表现得更加明显。原因是书法与政治、与社会变迁的关系更为密切, 更为直接。再如魏晋时期多种思想文化的碰撞交流, 孕育出了风骨卓立的王羲之, 王献之书法, 开启了书法个性化表现的艺术之门。于是书法益发成为统治者和士大夫阶层倡扬风气, 导引俗尚的得力工具和表达情怀志向的最佳载体。可是, 在当代书法的发展中, 书法越来越远离文化和精神, 图存一些表面的形式, 在表面的展览、活动的轰轰烈烈很难看到它与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的具体的作用和影响。显然, 失去文化和精神为依托表现书法本体的意义, 历史上的书法是以实用为其发展动力的, 以文人的把玩为提高的内因。这一点在宋四家:苏、黄、米、蔡身上体现的最为明显。当代书法基本上失去了历史上促进书法发展的原动力, 中国书法已有近六千年的发展、演变史, 具有自己的独立体系, 也就是说, 它有自己的理论作指导, 那么一部完整的书法史, 应当包括书体演变史, 技法形成史, 风格发展史, 流派递嬗史, 理论批评史, 传播交流史等。 (2) 在这一系列的发展阶段中, 都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文化积淀, 或者说是文化滋养, 所以说中国书法的发展是在多种因素共同影响下实现的, 他受文化背景, 社会状况, 哲学思想乃至地理环境等, 但直接影响的, 决定性的还是文化, 我国汉字的成字方法有六种, 也就是说“六书”说, “六书”说就是汉字文化, 从“象形”字的出现, 就已经有书法概念的存在, 早期的甲骨文最初是符号, 实质上已经具备书法的用笔意味, 应该说中国书法同中国文化是一路同行的。中国书法的发展, 需要当代中国文化的呼应, 因为书法已经不是通过书写来实现其在功用上的原始意义, 而是在艺术层面上的一种艺术形式。古代文化形态的书法与现代形态的文化之间, 在当代已不那么密切了, 这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古代形态的书法要承载现代形态的文化, 需要有一个书法自身变革的过程, 这一过程伴随着中国现代文化发展的意识形态, 现代文化对传统书法是促进, 还是阻碍, 这个问题只能两面的去回答, 探索的去回答, 重要的是与社会协调配合, 这也是体现中国书法在当代文化中的地位, 同时也是书法对于现实社会所蕴含的文化的、精神的、内容的、社会的认同, 中国当代文化是复合的, 虽说其中这复合文化中, 有一部分对中国书法没有一丝影响, 但中国书法已经并正在努力充当文化使者的身份, 将中国的文化、艺术传递给世界, 发挥着它应有的作用。在此, 以鲁迅先生为例, 鲁迅是一代文学大师, 其在文学艺术领域涉猎面广泛, 并且皆有非凡的建树。书法作为他人生与艺术实践的一部分, 并非孤立地存在着, 而是与他在诗文、哲学、史学、宗教、教育等方面的成就, 互为渗透, 互为融合, 互为影响所分不开的, 纵观现代书法史, 许多书家皆是身兼学者的艺术家, 因此其书都含有一种文人学者的气质。鲁迅的书法无疑是这样的典型, 作为20世纪的启蒙思想家, 一位学识渊博的教育家, 为我们构筑的书法世界以及所体现的丰富的文化意义, 如一席独具风味的文化盛宴, 足以让我们品位再三, 其书法的审美创造和意义是从文化品性中漫溢而出的, 在中国书法文化史上, 其所散发的幽芳和放射的光芒, 无论在当前或今后, 都是一份宝贵的人文精神遗产, 需要我们加以继承并且发扬光大, 更越加体现了中国书法与文化的密切关系。

自古至今的书法珍品, 凭借着千姿百态的线条构建, 共同聚集着对中国文化的陈述, 对民族精神的彰显。拙朴的甲骨文端严的金文, 给我们描述了商周先民卜问上苍时的虔诚神态和镌刻时的郑重神情, 中正均衡的秦刻石, 给我们表明了四海之内初统于一时, 始皇经营秦帝国的良苦用心。即使是从某个汉字的书写中, 我们也可以体味到民族文化的内涵。就针对此观点列举三个例子, 分别作以陈述:一是可举王羲之《兰亭集序》为代表, 这件书法作品中的笔墨线条, 是书者情感的倾诉, 心性的抒发, 怀抱的展示, 大家知道这是文人雅士、上流社会汇聚兰亭时, 王羲之所书写的一篇文章的草稿, 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二是颜真卿的《祭侄稿》, 这件精妙的作品产生, 是一篇纪念被叛军残害的侄儿的文稿, 作者书写时满怀激愤之心, 哀痛之情, 本无意于字的好坏, 所以能信笔而行, 毫不雕饰造作, 把精妙的行书书法和凛然的忠烈之气表现得淋漓尽致, 被后人推为“天下第二行书”, 这充分说明了古代文化的功用性。三是苏轼的《黄州寒食诗》, 这是典型的“以学养书”的典范, 苏轼是一位文学大师, 遂以博大的才学和豪迈的胸襟, 自成一家, 苏轼的书法作品是学问修养有机结合的产物, 更能体现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的密切关系。中国书法艺术对中国文化的诠释深刻而周详, 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博雅而细腻。我们从对中国书法文化的研究中看到了中国文化中富有生机的精华, 更看到了书法艺术中所蕴含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摘要: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以来, 考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 尤其是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的发现, 不仅大大拓展了学术研究领域, 而且对二十世纪的中国书法的发展, 文化的影响意义深远。本文分两部分进行论述, 第一部分介绍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的出土对中国书法的影响;第二部介绍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的关系。

关键词:考古,书法,文化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管理发展现状与展望论文下一篇:高职院校电子电力实验实训基地建设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