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方面合作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

2022-09-11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 其核心在于创新, 包括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 而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否实现的核心问题取决于人, 取决于人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不断的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 才能使我们有能力参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并且保证我们在竞争中于不败之地。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 必须重视并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开发和培养。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我们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 与企业联合、多学科合作, 解决资金、技术难题, 即开发了系列产品, 又提高学生的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 简单来讲就是指运用自身已有的知识信息提出新理论、新概念, 或发明新技术、新产品的具有创造社会价值和实现个人价值的能力, 它包含了创新人格、创新思维和创新技能三个方面, 它的表现形式就是发明和发现。创新是科学精神的精髓, 创新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 正确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打破思想禁锢, 打破习惯势力和传统偏见的束缚, 勇于探索, 勇于开拓。创新对于我们当代大学生而言, 就是要学会辩证的继承, 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1 培养创新能力的途径

1.1 学校要提供创新能力培养的平台

学校要更新教育观念, 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造一个有利于个性成长、个性发挥的宽松环境和广阔空间, 把“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作为时代赋予教师的神圣使命, 切实完成从“以教师为主体”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转变, 将“一切为了学生”作为学校教学改革的动力源泉。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大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宽松自由的校园文化氛围, 便于激励学生的创新激情, 锻炼学生独立创新能力;健全的创新激励机制, 鼓励学生的创造活动, 将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心理素质、进一步完善大学生的创新人格。

学校还要改变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完成从“接受式学习”到“积极主动式学习”的飞跃, 进而培养其科学的思维方法, 提高其独立思考和创造发明的能力, 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最高境界, 也就是“授人以渔”。因此, 学校应改变“灌输式”教学方法, 采用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例如, 问题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实践式教学和多媒体教学, 将适应现实生活需要的内容纳入到教学内容中, 寻求课程内容基础性与发展性, 学术性与生活性、现实性, 知识性与实践性, 科学性与人文性之间的融合。学校还应从理论、技术、资金、场地等方面提供援助, 并采用激励制度, 优化教师队伍, 鼓励教师开展创新教育;对学生的小发明、小制作给于适当的物资和精神奖励。

1.2 走校企联合的双赢路

企业要想在当前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占有一席之地, 就必须有较强的竞争力和生产力, 以及不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需要技术和人才的支持。高校是人才集中的地方, 拥有良好的实验设备和人才, 但缺乏资金支持。高校与企业本着教学相长、扬长避短、优势互补的原则联合, 将课堂与企业结合, 既充实了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 又缓解了科研和实习经费短缺的困难, 加快了科技成果的转化;也使学生实用性的知识学得多、职业角色转换得快、实践技能掌握得好, 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学校和企业都能以较小的投入获得更大更多的效益回报, 共同的培养目标可以高效益地落到实处[1]。这样, 企业、高校、学生三大主体之间构成利益关系, 互惠互补。

1.3 提倡多学科联合

当今的社会是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社会, 已经不是单一的部门、学科所能解决的时代, 比如神舟飞船的发射集中了我国火箭系统、飞船系统、控制指挥系统等许多领域最先进的科技力量。小的方面, 作为医务人员, 我们在临床工作中, 针对门诊病人多、病历资料保存困难、专家治病经验不能传承的难题, 和计算机专业人士合作, 开发视频采集门诊电子病历系统, 将专家的治病过程全程视频保存, 非常有利于临床课的教学、资料的长期保存和专家学术思想的继承。实际上, 跨学科、多专业的联合已经是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

2 大学生应主动锻炼创造性思维

2.1 锻炼独立思考意识和想象能力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 即独立思考意识和想象能力。教育家布克梅尼斯特·富勒所曾经说过:“所有的孩子生来都是天才, 但我们在他们生命最初的6年磨掉了他们的天资。”而美国的一项研究也表明[2], 人在5岁时可具有90%的创造力, 在7岁时可具有10%的创造力, 而8岁以后其创造力就下降为2%了。这是因为儿童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 不断被知识的经验性和规律性所束缚, 丧失了独立思考和想象的能力。

2.2 具有宽广知识面和敢于质疑批判的精神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新时代大学生不仅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 还需要宽阔的视野和扎实的相关专业知识。灵感不是凭空想象, 大学生应该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 充分利用现代网络资源, 阅读相关专业的期刊, 掌握最新知识, 为创新能力打下基础。对任何事物大学生都要有自己的看法, 增强自信, 不畏权威, 敢于质疑。还应主动投身于创新活动中, 特别是大学阶段的科研, 更应抓住机会, 积极参与, 把实验室作为科研活动基地, 大胆、主动地实践, 在实践中提高创新能力。

时代呼唤创新精神, 民族需要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新人。而高等院校肩负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 我们只有彻底转变观念, 注重教与学的方法, 营造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环境, 才能培养出良好的具有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

摘要:本文着重探讨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认为应该走校企联合、多学科联合的道路, 为其提供创新平台, 解决资金困难、成果转化的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能力,校企联合

参考文献

[1] 张洪军.产学结合:高职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工会论坛, 2008, 14 (1) :126.

[2] 薛连海.通过加强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开展创业教育[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08, 29 (3) :17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浅析高职院校“古诗词鉴赏”教学下一篇:基于全面振兴本科教育时代背景下的考试制度工作改革研究——以某地方本科高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