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好人范文

2022-05-17

第一篇:选好人范文

选好人 用对人

2011是个不平凡的年份:“十二五”规划闪亮开局,适逢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与此同时,一项影响深远的“工程”也已在各地启动——从今年起全国省市县乡四级党委将集中换届。目前,多数地方正在进行乡镇一级党委换届。各地如何落实中央要求,确保换届工作风清气正,真正经得起历史和人民的检验?

第一、明确导向,不让老实人吃亏。

作为此次换届工作全国三个试点县之一,江西奉新县的做法引人瞩目。“换届之初有些犯难”,江西奉新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彭国华说,按照规定,全县除18个乡镇的现任领导班子成员外,符合条件的候选人只有四五个。维持现状填平补齐领导班子,还是冲破限制不拘一格选人才?在县委常委会上,有人直言:选不到人或者说可选的人不多,表面上看是选人范围有限,实际上是选人思路不开阔。

经过大量实地调研并征得上级同意,奉新出台有关文件,提出从村党组织书记、乡镇事业编制干部、大学生村干部中选拔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人选。“拓宽用人视野”,这一步,搅活了奉新乡镇党委换届的一池春水。

今年38岁的周烈平,已在长青村党总支担任书记11年,几乎年年得先进。村里的建设、发展,他张嘴就来;每家每户的情况,他如数家珍;对村里的困难党员和群众,他视为亲人。此前,他两次参加公务员考试,但因为名额太少和普通话不好一直未能如愿。在这次乡镇党委换届中,他顺利闯过一道道关口,成为镇党委委员,被党委提名担任干州镇副镇长。 在此次换届工作中,奉新有4位优秀的村支部书记、10名乡镇事业编制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周烈平们的故事,让基层干部看到了换届体现选人用人向基层倾斜的导向,有了信心,有了希望。“风清气正,清在哪、正在哪?就是要让跑官者无官,不让老实人吃亏。”彭国华说。换届,就是要换出一个能够干事创业的领导班子,要让吃苦的干部能„吃香‟,实干的干部得„实惠‟,埋头的干部能„出头‟,为德才突出的干部设立„超车道‟,为实绩突出的干部提供„快车道‟,为踏实肯干的干部设置„加油站‟。今年1月16日,邵阳县出台了《关于建立“实干型”、“老实型”干部关怀机制的意见》,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对那些对党忠实、工作唯实、作风务实、处世朴实、律己严实的原则型、业务型、劳模型、创新型“五实干部”充分关怀。邵阳县委分类建立老实型、实干型干部人才库,并实行动态管理。在乡镇党委换届中,全县50多名被公认的“老实型”干部得到了组织的提拔或重用。

第二、制度保障,不让投机者得逞。

所谓“四公开”,就是公开选拔职位及任职要求、公开选拔程序、公开提名推荐和公开拟任人选基本情况,让干部群众第一时间获取有关信息,充分了解选什么样的干部,怎样选干部。“三推荐”则在各乡镇、单位党组织和干部自荐的基础上,由县委组织部部务会选推,并在全县领导干部大会上,按职数1∶2的比例,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投票推选,最后由领导干部按空缺职数1∶1.5的比例署名推荐。经过“三推荐”后产生的名单,还要经过常委会差额票决和县委全委会票决方式,最终确定正式人选。

第三、强化监督,千万双眼睛“紧盯”。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进行的一项网上调查显示,参与调查的网民对风清气正用人环境损害最大的因素中,认为是权钱交易,借机索取收受贿赂占到参与投票网民的50.5%。认为是任人唯亲,指定提拔调整人选占37.6%。

“换届,就是要换出一个能够干事创业的领导班子,要让吃苦的干部能‘吃香’,实干的干部得‘实惠’,埋头的干部能‘出头’,为德才突出的干部设立‘超车道’, 让基层干部看到换届体现选人用人向基层倾斜的导向,有信心,有希望。“风清气正,清在哪、正在哪?就是要让跑官者无官,不让老实人吃亏。

第二篇:关于按照党的干部政策选好人用好人的思考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培养和选拨大批能够担当跨世纪重任的人才,是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抓紧抓好。人是社会资源的三个基本要素之一,是社会生产力的载体,是生产力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能否拥有充分的人才资源和完备的选人用人机制事关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目前,我国正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人力资源开发建设本身即是市场经济建设的重要内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按照党的干部政策选好人、用好人,着力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完成党交付的历史重任。

历史经验证明,选好人、用好人、知人善任、知贤任贤,是为政之要,兴国之本,也是我们党的干部政策的精要所在。知人善任、用人唯贤是党的干部路线的正确体现,也是选拨任用干部的重要原则。所谓选好人,就是知人,通过精心的考察和识别,全面了解干部的情况,对其综合素质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所谓用好人,就是善任,在选好人的基础上,扬长避短、量材适用、配套协调地使用干部,并精心加以培养。选人与用人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系,选人是用人的前提,用人是选人的目的。只有通过知人以达到善任的目的,才能充分发挥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最大的贡献。

一、关于“选好人”

(一)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正确考察干部。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要用普遍联系的、矛盾的、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事物,考察干部也是如此。普遍联系的观点要求我们在考察干部时,要对干部的德、才、学、识、身体状况、性格特点、兴趣爱好等作全面的考察了解,并结合周围人员情况进行横向对比,看其可用性如何;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在考察干部时,要对干部的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错误全面考察了解,既不忽视哪一个方面,又不等量齐观,要看其主流与本质,找出其综合素质中的主要方面,并作出客观、全面的评价;发展的观点要求我们要历史地、发展地考察干部,应该对干部的历史,即其所走过的道路、所处的不同社会环境、社会关系历史地加以分析。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是识别干部的主要方法。”此外,人的知识水平、社会阅历、工作能力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考察干部要运用发展的观点,善于发现干部的潜力和预见其发展前途,不论一时之短长。

(二)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走群众路线。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坚持走群众路线,是正确识别干部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江泽民同志指出:“只有走好群众路线,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才能把人选准用好。”每个人均处于复杂变动的社会环境之中,只有群众最了解其思想、能力、作风、性格及优缺点,只有群众最能识别干部的优劣。我们在考察干部时,一定要把人民群众欢迎不欢迎、拥护不拥护作为识别和选拨干部的标准。

(三)要用实践的观点考察干部。

干部的品质和才能只有在不断的政治实践和工作实践中才能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和发挥,优秀的干部能够出色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为党的事业作出贡献。德才兼备、把握大局、开拓创新的干部是从实践中锻炼出来的,也只有通过实践来考察。因此应运用实践的观点,在实践中考察干部。察其言固然重要,观其行才是关键。

二、关于“用好人”

(一)任用干部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司马光《资治通鉴》中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周恩来同志也曾指出:“在用人上,政治标准与工作能力,二者是缺一不可的。”我们应该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任用干部。德是才的导向,只有“德”好,“才”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德”不好,就会把“才”领到邪路上去,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危害。当前,考察干部的“德”最重要的是要看其在政治上是否坚持党的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路线,是否反腐倡廉。在观其德的前提下,还有辨其才,无才的人将一事无成,平庸的干部多了,会影响社会主义事业的进程。只有德才兼备者,才是我们任用干部的首选。

(二)任用干部要坚持人事相宜、量才适用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的领导干部既要了解人,又要了解事,不仅要熟悉干部的德才状况,还要熟悉他适合做什么样的工作,以及这项工作的性质、任务和要求,以真正做到人尽其才。

(三)任用干部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现代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杜拉克在《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提出,有效的管理者在用人时,从来不问“他不能做什么”,而问的是“他能做什么”。我们看人要看本质,看主流,不以小恶而掩大德。用人如用器,贵在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决不能求全责备。对干部既要用其所长,又要帮助他们不断地克服、改正缺点和错误,才能使之健康成长。

(四)坚持改革观点,任用有创造性的干部。任用干部时,对有创造性的干部要委以重任,充分发挥其长处,放手让其解决工作中不断遇到的新课题,为社会主义事业积累经验、开拓创新。墨守成规、没有改革意识和创新观念的人会贻误时机,是无法担负重任的。

(五)坚持优势互补,注重整体效能。任用干部,不仅要对干部个体进行考察任用,而且要坚持优势互补的原则,考虑此人是否与本部门其他人员在理念、风格、学识、性格等方面是否存在较大冲突与分歧,在此基础上合理配备班子,发挥整体效能。

三、关于提高干部素质

在任用干部的实际工作中,不仅要做到人尽其用,还要着力提高干部素质。笔者认为,提高干部素质的基本途径在于做到“三个加强”。

一是要组织干部加强学习。当今世纪处于信息“大爆炸”时期,知识更新速度极快,经济发展不仅要靠物质资源,而且要依靠并主要依靠知识资源。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干部应不断加强学习。要学习邓小平理论,要学习市场经济知识,要学习现代化管理知识。同时,要组织干部加强实践锻炼。干部必须认清自己所肩负的历史责任,本着尊重群众、服务群众的宗旨,积极投身到改革开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际工作中,自知自觉、持之以恒地加强实践锻炼。

要加强干部队伍的管理。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一定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监督、正确引导。对取得的成绩,应予以充分的肯定;对存在的错误,要及时批评教育,帮助他们纠正;对于违法违纪的,要坚决查处,决不袒护。

深圳市建设局副局长 李平

第三篇:选学校or选专业?

这是让大多数考生和家长纠结的问题之一,答案是,通常情况下应首选学校。这是因为,在世界范围内,学校的品牌效应都很重要。比如某985高校同一所普通的高校相比,虽然普通大学的某一专业很好,甚至在国内都是顶尖的,但985高校各方面条件、社会声望等都是一种无形价值。从长远发展来看,名校的品牌效应对个人一生都是一种荣耀,而非一时的实惠。学校的声誉是长期积累的结果,专业的冷热会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而大学的声誉基本是稳定的。其次,大学所学的专业并不能完全决定以后的职业。专业分工的确是越来越细,但现今的社会更需要具有综合素质专业训练的人才,复杂性的工作更需要多专业的集成和组合,复合性人才更受欢迎。刚毕业的时候,专业是贴在学生身上的标签,单位总要找到能适合自己职位的人,毕业生没有任何经验,只能凭借大学学到的东西去争取。当工作经验逐步积累,专业的色彩就越来越淡。在实际工作中也会突破专业,自愿或非自愿地去尝试新的领域。

在选择学校时,还有一点需要注意——不要盲信排名。近几年,国内掀起一股大学排行热,

各类高校综合排名以及专业排名层出不穷,比较有影响力的官方排名有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2012年全国高校学科评估结果,民间排名有武书连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国校友会网排行榜等。不过,目前的各类高校及专业排名,因为评价方的目的不同、指标各异、方法有别,排名结果不尽相同甚至相互矛盾,社会各界对此也表示质疑和批评,所以各类排名仅可作为志愿填报中的信息参考,考生及家庭对此切不可盲信,更不可据此进行盲选,替代自我分析。

专业都是干什么的?

对考生来说,板凳枯坐十年冷,两耳不闻窗外事,平日大小考已应对不暇,哪有时间去了解专业现状?对各个专业的认识往往停留在亲戚长辈的介绍或是影视剧中的展现。认为学法律的都像《傲骨贤妻》里那样,学医都像《医者仁心》、《心术》那样,结果上了学发现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荧屏内和荧屏外。

下面是@人民日报 总结的一些热门专业的课程和毕业去向,仅供各位考生参考。

选热门专业还是冷门专业?

记住这几点:

1、热门≠高就业率,就读人数较多,就业竞争更大;

2、“热”与“冷”是相对而言,今天的“冷门”可能就是明天的“热门”。十年前作为热门专业的法律、外语如今也成了就业难重灾区,现在谁也说不好四年后会是什么样;

3、热门专业有时间性,也有地域性;

4、进了热门专业,未必都是前程似锦,入了冷门,未必都是命运不济。况且目前所有高校都可以在入校后转专业。兴趣or就业前景

实际上,专业兴趣的培养与职业的选择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美国等国家,学生从小学起就开始接受职业启蒙教育,而我国目前大多数地区还只是把这个过程浓缩在高考结束到填报志愿这段短短的时间之内,这显然过于草率。从这方面来看,选专业难,根本上还是因为职业启蒙教育欠缺,学生平时鲜有学习和锻炼的机会。

具体说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够学一门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是一件幸福且幸运的事情,对学习效果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兴趣能持续多长时间?专业学习是否会毁掉兴趣?自己以为是兴趣的兴趣其实不是兴趣怎么办?这些因素不能不考虑。而就业前景好的专业,则至少可以有个经济保证。

一些需要注意的概念

同一学校,不同批次:同一学校有一本、二本。一般只是专业不同或者所在校区不同,教育设备和办学质量以及颁发的毕业证书区别不大。而三本一般为独立学院,所发文凭是独立学院自身的,办学质量也不同。

分数级差:学校志愿分极差是指录取第一院校志愿考生的分数差额。例如:某高校规定的志愿极差为20分,第一志愿调档分数线为600分,第二志愿的调档分数线就为620分。专业级差是指录取非第一专业时的分数差额。例如,某高校规定专业级差为4分,学校在分配专业时,将第二专业志愿的考生成绩减去4分后,和第一专业志愿的考生一起排序确定专业。

就是学校在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时,该生考分要高于已投档(或录取)的第一志愿考生一个规定分数,这个分数就是该校的分数级差。一般情况下,录取非第一志愿考生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要高出第一志愿考生的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几分至几十分不等。

平行志愿:先提档比例在100%-120%之间,在投档人数多于录取人数时,肯定会有人面临退档危险。平行志愿实行一轮投档,被退档考生只能参加该批次降分征求志愿投档。事实上,有很

多高校(通常是名校)或明或暗地只招收第一志愿的考生。

调剂:“服从专业调剂”意味着该院校在本省该批招生的任何专业都可被录取,但不会被调到该校未在本省投放计划的专业。“只招有专业志愿考生”指学校某一专业只招填报专业志愿的考生,不招收未填报该专业志愿的考生。即使“服从专业调剂”,也不会被调剂到这些专业。往届生:往届生一般不能报考军事院校、国防生、飞行、乘务专业、国际关系学校、电子科技学校等。

第四篇:好人好报方能好人频出

宣言

 2012年10月25日08:15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当今中国,“最美”好人纷纷涌现,描绘着我们时代的道德图景。让不图回报的好人得到社会尊重和关爱,已经在全社会形成广泛共识。今年以来,河北省深入开展以“善行河北”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大力倡导“以德报德”,着力营造“学习好人、回报好人”的良好环境,鼓励引导更多的人说善言、积善心、行善事,全省上下形成了做好人、行善举的浓厚氛围,为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提供了有益启示。

好人好报,需要成熟理性的社会环境。好人也是普通人、平凡人,也有着基本的生活需要和精神需求。给予好人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不是有损道德高度的俗举,而是社会回报好人的应有行为。作为好人,他们做好事时并没有考虑回报;作为社会,却必须营造好人好报的理性健康的环境。只有形成了崇尚好人、关爱好人、回报好人的社会氛围,形成了认同和期盼好人得到好报的社会心态,更多的好人才会不断涌现,整个社会才会更加美好。好人好报,需要积极健康的舆论环境。舆论影响着公众对社会现象的认知态度和行为倾向。大张旗鼓地宣传好人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德,理直气壮地宣传对好人行为的精神赞誉和物质奖励,全面深入地解读党和政府帮扶好人的政策措施,大力褒扬社会各界给予好人的关心关注和热情帮助,营造善行善举必有善报的舆论环境,才能让道德标杆树得更直,更有效地引导人们关注好人、理解好人、回报好人。对好人事迹的宣传,本身就是回报好人的一种形式。

好人好报,需要健全完善的制度环境。要使好人得到好报,除了宣传引导、教育感化外,还应建立健全长效的保障体系。通过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出台生活困难道德模范帮扶办法、鼓励和支持各类好人后援组织的建立发展等措施,形成有利于好人涌现、好人好报的良好制度环境,让好人及其家人生活有保障、有依靠,使更多的人敢当好人、愿当好人,全社会尊重善心、崇尚善举的氛围才会更浓。

第五篇:高考填志愿选学校还是选专业

来源:禾田教育时间:2011-2-7作者:镜子

在高考填报志愿中,究竟是选学校还是选专业是考生家长最难把握的。今年上海实行平行志愿填报,在选专业还是选学校的博弈中,这一难题将更为显现。为此,晨报提醒,各批次各分数段考生和家长从现在起就应该有所规划。

平行志愿的政策是考生在填报第一批、第二批本科志愿时,可分别填报四个平行志愿,即A、

B、C、D四所院校,每所院校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考生在填报高职专科批次时,可填报八个平行志愿,即A、B、C、D、E、F、G、H八所院校,每所院校可填报6个专业志愿。由于各志愿间是平行的,到底是选择专业还是选择学校,考生在志愿填报中很有讲究。

根据以往志愿优先的填报原则,考生一般在各批次的志愿中,主要是重点把握第一志愿的院校,在选定学校的基础上再结合自己的分数挑选专业。但在平行志愿中,各批次的各个志愿都相当于是第一志愿,这样考生在填报前,要对每所院校各个专业的情况都有所了解,而且究竟是选专业还是选学校,在各个志愿顺序的填报中也要体现出来。

中分段的学生可能会面临一边是名牌大学的冷门专业,一边是普通大学的热门专业,难以取舍的情形。按照其他省市往年考生的填报经验,有的考生会直接选择放弃填报名牌大学,而将排名稍后的院校填在一本志愿中的A志愿,以确保进入自己喜欢的专业。

提醒:填报志愿时所选专业可能要一辈子与之打交道,因此选择前一定要正确认识自己,充分考虑兴趣和爱好。资料表明,传统的热门专业正受到挑战,填报时,建议第

一、二专业选择最有希望录取的热门专业,第

三、第四填报最稳妥录取的专业,第

五、第六选择垫底型专业。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教程ps范文下一篇:三查纠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