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企业管理难题

2022-07-25

第一篇:破解企业管理难题

1创新管理 破解难题

1创新管理

破解难题

打造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新模式

中共滨州市委

滨州市人民政府

2全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启动以来,滨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2坚持把文明交通行动作为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1创新管理,努力破解各类难题,精心打造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社会化模式,3在机动车和驾驶人总量快速增长、交通流量不断上升的情况下,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不断跃上新台阶,取得新成绩。1滨州市连续两年被省安委会评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先进市;1 2010年被省文明办、省公安厅授予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先进城市荣誉称号。

3一、构建社会化管理体系,实现由“部门职能”向“政府主导”转变

3交通安全管理是一项社会性系统工程。为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管理,滨州市委、市政府坚持把道路交通安全工作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2健全完善了 “政府领导、部门协作、社会联动、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2一是政府主导,健全四级网络。1市政府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1专门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1委宣传部、1文明办、1安局、1育局等11个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市文明交通行动计划领导小组,3断完善政府主导、相关部门参加的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分析安全形势,研究解决各类实际问题,1督促各有关部门认真履行道路交通安全工作职责。2在市、县两级管理网络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管理触角,将管理范围延伸到乡镇、村庄,建立起四级管理网络,2各乡镇政府都成立了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交通安全工作小组,各村都设有专门的交通安全员,使交通安全事事有人管、处处有人抓,有力地推进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社会化进程。2二是明确分工,落实部门责任。1进一步明确公安、交通、农机、安监等部门是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主力军,1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切实加强对系统内部车辆和驾驶人的管理。2实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包保责任制,层层落实县区级1领导包乡镇、包交通主干道,1乡镇干部包村,1村(居)委会干部包车辆、包路段、包驾驶人的包保责任,1签订道路交通安全责任状,1将路段管理责任到人,1车辆管理责任到单位,驾驶人管理责任到村(居)委会、单位,1形成县区、乡镇、村(居)委会三级联动,1一级对一级负责的道路交通安全社会责任体系。2三是严格考核,推动整体工作。1实行政府统一领导、1统一部署、1统一督查、1统一考核。1组织公安、交通、安监等有关部门全面参与交通安全管理,按照确定的目标任务,1研究制定了“文明交通行动计划”考核细则,将文明交通行动计划的主要业务指标纳入文明单位评价指标体系,1由市政府督查室牵头进行考核验收,严格实行“一票否决”,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2今年3月28日,市政府召开道路交通安全工作暨“春风行动”动员会议,对全市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4个先进县区、6个先进单位和100名先进个人进行了隆重表彰,1其中二等功20人,三等功30人,嘉奖50人,力度之大,前所未有,有力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

3二、创新社会化管理机制,1实现由“集中整治”向“长效机制”转变

我市立足长远,不断总结经验,创新管理,建立起交通安全管理长效机制。2一是建立和完善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12008年,我市建立了政府领导下的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机制。年初组织有关部门对交通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1确定整改措施、整改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 2由市政府制发《滨州市交通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下发各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实行销号管理制度。2年中市政府督查室组织有关部门对整改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将整改情况通报各县区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年底对安全隐患整改情况进行考核验收,将交通安全隐患整改完成情况列入市政府对各县区年终考核内容,强力推进交通安全隐患排查整改。2三年来,共排查交通安全隐患488处,投资1.5亿元,整改456处,改造危桥35座,安装中央隔离设施152.1公里。交通安全隐患整改率达93.4%。2二是建立和完善重点交通违法行为查处机制。1针对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公安、交通、公路等部门不断加强对交通事故发生规律的分析研究,建立事故定期研判制度,做到警力跟着警情走,开展不间断的交通秩序整治。2各部门最大限度地把执法力量充实到路面,建立联勤制度,实行全时空、全天候、全方位巡逻,做到国省道、城区道路、高速公路及重点路段、重点时段不失控不漏管。3交通部门组织开展运输行业安全生产治理和安全稳定督查专项行动,对超限、非法营运等违法行为进行查处;1农机部门突出查处重点,深入乡村道路、田间地头等执法区域,1严厉查处拖拉机、1联合收割机改装、违法载人等行为。2公安、交通、公路、农机等部门联合执法,每月都组织开展短、平、快的专项整治,1严查严纠严处超员、超速、超载、酒后驾驶等严重交通违法行为。2两年来,共出动人员43余万人次,查处各类交通违法行为90万起,行政拘留1479人次,形成严管严查严纠的高压态势。3三是建立和完善交通安全设施保障机制。1市政府制定出台了《滨州市道路交通安全设施三同时暂行办法》、《停车场管理暂行办法》和《城市道路沿线重大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暂行办法》,2城建、规划、发改等部门密切配合,严把规划关、立项关、验收关,对重大建设项目实行交通影响评价,实现所有交通安全设施与道路建设主体工程“三同时”,2从源头上建立和完善了规范化、常态化的交通安全设施建设保障机制。2为切实解决市城区道路交通安全设施缺失、维护资金紧张等问题,市政府专门召开会议,1形成《市城区交通管理有关问题专题会议纪要》,1进一步明确了城区交通安全设施建设资金渠道。2去年以来,先后完成了渤海七路、黄河五路、环湖路等重点工程55个,1新改建道路120公里,总面积240万平方米,1投资1860万元对城区41条道路施划交通标线45万平方米,1增设指路标志124面、1警告标志330面、1信号灯20处,1安装中央隔离护栏15000余米、视频监控点100处。各县区也参照会议纪要,落实了交通安全设施建设资金来源,加大交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四是建立和完善重点车辆和驾驶人管理长效监督机制。1安监、公安、交通等部门严把驾驶人培训关、考试关、机动车登记关和查验关,1加强对客运车辆、危化品运输车辆、校车的管理,全部安装GPS,建立台帐,实行户籍化管理,督促运输企业、学校落实内部管理责任。1交通、1旅游、1安监、1公安等部门密切配合,1深入推行机动车驾驶人分类管理,1对重点车辆驾驶人实行动态管理和联动监管,1定期相互抄告交通违法信息,督促有关单位落实交通安全主体责任。2无棣县在全省首家推行校车公营模式,投资460万元购买校车22辆,县财政按每生每月50元的标准给于补贴,41400余名学生乘上了安全舒适的校车,从根本上解决了校车安全隐患多、管理不规范的问题。2国务院办公厅简报上介绍了无棣县的经验做法,国务委员刘延东做出批示,给予充分肯定,中国教育报、香港大公报、山东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

2三、依托社会化管理模式,实现由“说教宣传”向“创新载体”转变

1依托社会化管理模式,1不断创新载体,建立政府主导、1部门联动的一体化模式,1突破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向社会延伸的制约瓶颈。3一是以文化为载体,打好攻心战,提升市民文明素质。1广泛运用文化的亲和力、影响力与艺术魅力,把整个活动融入到浓厚的交通安全文化氛围中。2设计制作了“文明交通行动计划”专用标识,广泛应用于各种道路交通安全教育宣传活动。开展了交通安全宣传作品征集评选,包括小品、相声、摄影、征文等十个类型,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1寓教于乐,组织了全市巡回演出,把戏唱到工厂、企业、田间地头。2与中国诗歌界权威刊物《诗刊》联合举办了“春天送你一首诗——我与文明同行、呼唤交通安全”1大型诗歌朗诵活动,来自全国的著名诗人纷纷登台朗诵。3组织了一系列书画文艺界人士进警营活动,1先后组织举办“滨州作家温馨祝福交通安全”、“水墨方舟进警营活动”, 1用小说、诗歌、散文、书画等形式1倡导交通文明,鞭挞交通陋习。2二是以“春风行动”为载体,打好攻坚战,营造浓厚宣传氛围。1 今年3月1日,我市组织开展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春风行动”,广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1组建交通安全宣讲团,设计制作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专题讲座多媒体课件30个,1深入单位、乡村宣讲1500余场次,摆放展出交通安全宣传展板,发放宣传资料100余万份。3新闻传媒与交警联合建立了县区记者站,在第一时间播报路面动态,邀请专家、社会知名人士与领导干部走进直播间访谈互动。2组织开展了 “交通安全邮政函件寄发”活动,向全市重点驾驶人、企事业单位等寄发春风行动宣传教育资料80余万本。有针对性进行了分众教育,交通、运管部门在客货运站、出租车、公交车、长途客运车辆上的LED电子显示屏、影视播放机上播放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标语、警示短片。3滨州移动、联通、电信公司先后向广大市民发送道路交通安全宣传短信800余万条。2酒店、酒吧、网吧等公共场所摆设、播放9000余条道路交通安全温馨提示语。3为各类学校、幼儿园编印道路交通安全知识小刊物、图片20余万份。1连续两年组织开展了全市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竞赛。2三是以宣传阵地为载体,打好基础战,扩大教育覆盖范围。1投资800万元建设了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将最新研制的13D立体电影、1中小学生互动式宣传教育软件、1模拟驾驶器、1场景式交通安全游戏装配到宣传教育基地。1广州、贵州、上海、张家港等省市先后前来交流观摩。各县区也高标准建设了各具特色的教育基地,1并充分发挥其宣传教育的阵地作用,组织机关、学校、企业、团体等到基地接受交通安全教育,自全市9处教育基地建成以来,受教育人数达110万余人次。2投资200余万元在高速公路、国省道明显位置设立宣传标牌1300余块,1在市区道路护栏、标志牌后设交通安全提示1000余块。2全市交警执法场所、交通违法处理窗口、事故科等基层单位搭建交通事故模拟展台,设置固定交通安全宣传栏、电视播放设备,循环播放交通安全专题片、公益广告。1在社区、企业、农村设立了交通安全宣传室,交警、交通安全员定期为群众上交通安全课。3组织开展了“畅通安全行--新闻媒体我先行”活动,滨州电视台、滨州日报、山东商报、鲁中晨报、人民网滨州频道、大众网滨州频道等1分别开设专版专栏,其中报道“春风行动”头版头条12篇,1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稿件4600余篇,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2同时,在工作推进中,我市还不断强化社会化管理手段,积极倡导和谐理念,努力打造文明交通品牌、执法为民品牌和“大交管”品牌,2广泛组织开展交通志愿者活动,2建立了交通事故处理“绿色通道”,2开通了“网上车管所”,设立了社区交通警务室,1建设了交通信息发布中心,努力以精细化服务的方式方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良好的服务,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2滨州市在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工作中,虽然做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与上级的要求、与先进城市相比,还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将按照这次会议要求,再接再厉,推动全市交通安全工作再上新台阶!2

第二篇:破解三期女员工的管理难题

破解女员工“三期”管理难题

 来源:人力资源类别:商业财经 |人气:

-

分享

《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自1988年出台以来,至今已经实行了20余年,早已不能满足实际情况的需要,所以“修正案”一经出台,就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女员工的“三期”管理并非难事,除了依法操作之外,关键在于做好两点,一是依法确保女员工“三期”内的合法权益,二是依法维护用人单位自身的合法权利。当两者发生冲突时,用人单位应当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尽量与女员工进行沟通,以期达成共赢的结果。

文/沈海燕

案例一:

陈女士所供职的公司在其怀孕期间迁至外地,并让其“自愿离职”。于是,陈将该公司诉至法庭,并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报销生育医疗费等。陈女士称,自己任业务经理期间,月工资4500元,2008年8月怀孕后,9月份工资被降至4000元。接着,工资又被调整为2300元,工作岗位也由业务经理调换至前台。并在12月20日被迫辞职。公司告知,如不写辞职书的话将不发放当年

11、12月的工资。12月24日(周一),当自己正常去上班时,发现公司大门已锁,询问获知公司已搬至他处。

法院认为,该公司迁至外地,属于因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而导致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在此情况下,公司应与劳动者就劳动合同内容的变更进行协商。但公司未举证证明其与陈女士就此事进行过协商,而且陈女士此时正在孕期,公司终止劳动关系的行为系违法行为,同时采信陈女士关于双方劳动关系至今仍存续的主张。法院经审理作出裁决,该公司须向陈女士支付工资、工资差额、住院医疗费和加班费计5.9万元。

案例二:

2008年5月4日,公司突然接到街道办事处计划生育办公室的调查函,要求配合调查员工祖女士是否存在违反计划生育法、超生的事实。鉴于祖女士自4月开始一直处于休年假和病假的状态,未到岗工作,公司未能与之取得联系。5月16日,祖女士以糖尿病的名义请病假两周并附相关诊断证明书,于是公司批准。同月29日,祖女士又以邮件形式要求从6月1日至7月31日期间休无薪假,公司未予批准。但祖女士一直未到岗上班,亦未说明情况。按照公司的规定,祖女士的行为已经构成了旷工,而且连续旷工已超过3天,公司于6月25日解除劳动合同。祖女士将公司告上法庭,要求支付解除合同当月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近20万元。经审理,该院经审理驳回了祖女士的诉讼请求。

法院经认为,祖女士于2008年5月29日申请休无薪假,公司未予批准,并向祖女士寄送了到岗通知。祖女士在未经准假的情况下即自行离岗,未按时上班的事实已经构成了旷工。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的有关规定,劳动者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故公司以旷工违纪为由,提出解除祖女士的劳动合同关系并无不当。

【点评】

以上两个案例均涉及到了“三期”女员工管理的问题:案例一最直接地反映了劳动法对女员工“三期”内劳动合同的特殊保护;案例二则说明了所谓的特殊保护,只是对劳动合同解除的限制,而并非绝对的禁止,法律是不保护违法违规行为的。

这两个案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实践中,用人单位普遍对女员工的管理,尤其是女员工“三期”内的管理感到束手无策。

所谓“三期”,即孕期、产期、哺乳期。一般指女员工从怀孕到婴儿满一周岁的这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女员工因为怀孕、生产、哺乳的影响,往往无法提供正常的劳动,会给用人单位的生产经营带来影响,于是很多用人单位想方设法要让“三期”内的女员工离职。但女性生育承载着人类繁衍的重任,从人类这个种群发展的角度来讲,有必要保护“三期”内的女员工。故而,国家立法对“三期”女员工的劳动权益进行了特殊保护。

国家立法对“三期”女员工的特殊保护,导致了很多用人单位在管理这一特殊群体时,面临着诸多法律限制,会感到束手束脚。

同时,我国劳动立法本就以“多、杂、散”为特点,女员工“三期”的相关规定也不例外,说纷繁复杂一点也不为过。许多企业对“三期”的各种规定无法深入了解,更谈不上区分概念了,甚至很多企业至今仍分不清哺乳期、哺乳假、产前假、保胎假等假期的区别和享受条件。这就导致企业容易做出错误的决策。

《劳动合同法》实施后,很多员工的法律意识大幅提高,女员工也越来越重视自己的特殊权益了。个别女员工仗着自身处于法律保护的特殊时期,用人单位不敢随便处理,于是更加变本加厉地向单位争取所谓的“权利”。在用人单位无可奈何地满足个别女员工的要求后,其他女员工开始争相效仿。放眼当下,女员工一怀孕就声称身体不适,请假在家休息半年以上者比比皆是。还有的甚至整个“三期”都休假在家。而在岗的“三期”女员工则多为消极怠工、大错不犯小错不断,用人单位为此叫苦不迭。

如此现状,使得很多用人单位不得不作出决定:女员工只招已婚已育者。然而,已婚已育者也不能根本解决“三期”女员工的管理问题,反而可能给用人单位增加如“违法生育该如何处理”等更加麻烦的问题。因此,“三期”女员工的管理,关键还在于用人单位内部的管理机制,而非简单的招聘策略。

“三期”女员工的法定权利义务

对于“三期”女员工的管理,前提是了解清楚女员工在各个阶段的法定权利。在保证员工享受各权利的情况下,避开“雷区”,再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管理。在此之前,有必要先了解一些概念,以及在这几个阶段,女员工和用人单位各自拥有的权利和义务。

概念一:产前检查

产前检查也叫做产检假。根据规定,女员工做孕期检查应当算作劳动时间,视为正常出勤。有用人单位称,有员工仗着产检不扣工资,三天两头说不舒服要去医院做产检,而且每次一请就是一天假。理由是家离医院远,仅路上来回就已经用去半天。那是不是每次假都要批呢?当然不是。通常情况下,女员工在进行产前检查前,医疗保健机构会提供一个产前检查手册,上面将记录所有产检的时间和频率。所以,在员工请产假时,单位可要求员工出示该手册和相应的检查记录。如果不按此手册操作,也可以按照通常产检的频率给予产检假,超出的一律按病假(需提供病假单)或事假处理。

概念二:产前假

产前假,一般指的是员工怀孕7个月以上,如工作许可,经单位批准可申请两个半月的假。按照这一理解,用人单位有不予批准的权利。但是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用人单位对高龄产妇或者经二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证明有习惯性流产史、严重的妊娠综合症、妊娠合并症等可能影响正常生育,本人提出申请的,应当批准其产前假。这里的高龄产妇指的是35周岁以上。

不请产前假的,每天应给予1小时的工间休息。产前假为上海、江苏所特有,其他如北京等则只有工间休息,并无产前假的规定 。

概念三:产假

产假一般为90天,其中产前15天,产后75天。如有

难产或者多胎生育的,每多一个增加15天。要注意的是,并非剖腹产就属于难产,具体还是要看相关的规定。

有些企业把产前假和产假的产前部分混淆了。两者的区别在于,产前的15天假属于产假的一部分,被包含在90天的产假中,即产前15天、产后75天。所以,这里的产前15天的假不需要额外请假。而产前假则需特别向公司申请,并提供特定证明材料,如果员工无法提供,企业就可以不予批准。就待遇方面来说,产假需按原工资标准支付,但是产前假只要求支付不低于工资性收入的80%即可。

平时,大家经常能碰到这样的问题:如果员工违反了计划生育法怀孕、生育,那么产假要不要给?我们认为,产假应该给,但是产假的待遇可以不给,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对于无准生证的女员工休产假的,按照病假或事假处理。要注意的是,虽然产假可以按病假或事假处理,但是用人单位不能以女员工非法生育为由解除员工的劳动合同,除非当地计划生育相关的地方法规有明确的规定。

概念四:晚育假

晚育假在各地的规定各不相同,定义有略微出入。如在上海、浙江、北京,晚育的要求是已婚妇女初次生育且年满24周岁的,而江苏对于晚育的定义则 为女员工23周岁结婚后

怀孕的初次生育,或者年满24周岁初次生育的。可见江苏的相对较为宽松。

就晚婚假来说,上海、北京等地均为在原来基础上增加30天。浙江无晚育假。山东、大连、苏州、南京等地晚育假增加60天。

晚育假从其性质上来说也属于产假,因而待遇同产假,应视为正常出勤。

概念五:授乳时间、哺乳期及哺乳假

关于哺乳期和哺乳假也是企业很容易混淆的概念。

其中,哺乳期,即授乳期,指的是员工产假结束后,到孩子一周岁为止的这一段时间,而且这段时间是需要上班的。授乳时间指的是在哺乳期内,用人单位给予员工的每天两次、每次半小时的授乳时间,两次授乳时间可以合并使用。

哺乳期一般不予延长,除非婴儿身体特别虚弱,经医院证明可以做适当延长。其中,上海只有在婴儿被确诊为体弱儿时才能延长,且时间最多不超过六个月。这里要注意的是,此处延长的是每天两次或合并一次的授乳期,而非指女员工在家休假的情况。

哺乳假指的是女员工在产假期满后,由于婴儿身体较弱、上班路程较远,抚育婴儿确有困难时,经所在单位批准,可以申请六个月到一年的哺乳假(各地不同)在家抚育婴儿。

从哺乳假的法律规定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可根据工作情况决定是否批准女员工的哺乳假。但在部分地方,可能会规定某些特殊情况下,应当批准员工的哺乳假。例如,在上海就有规定,若女员工出示二级以上医院出具的产后严重影响女性和婴儿的健康疾病的证明,则用人单位应当给予女员工相应的哺乳假。如六个月哺乳假期满,女员工仍有困难的,可根据企业生产的女员工的实际情况,给予酌情延长,但是最多不能超过一年。

哺乳假期间的待遇同产前假,不能低于原工资性收入的80%。延长哺乳假期间工资按本人工资的70%发放。

“三期”劳动合同的保护

劳动合同解除的限制

根据《劳动合同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女员工“三期”内,用人单位不能因为不胜任工作、医疗期满、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以及经济性裁员等原因解除女员工的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满的,用人单位也不能终止,必须等到相应情形消失方能终止。

但是,对于女员工出现《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所规定的情形时,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是不受限制的。换句话说,如果“三期”女员工出现试用期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纪、严重失职、违规兼职等严重过错时,用人单位是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而不受“三期”保护的特殊限制。

劳动合同变更的限制

根据《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女员工“三期”内,用人单位不能降低女员工的基本工资。这就意味着,即使“三期”内,因为女员工的身体原因无法从事某一职位,用人单位调整了女员工的工作内容,也不能按照通常的“薪随岗变”来执行,而必须依然支付该女员工原岗位的基本工资。

结合上述女员工“三期”权利分析,再具体到以上两个案例,案例一中,该公司的操作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调岗调薪存在违法。该员工原岗位为业务经理,怀孕后就被公司将工资从4500降至4000元,接着又降至2300元。显然如此降薪没有任何依据,属于违法克扣工资。这是因为女员工“三期”中,公司不能降低员工的基本工资。

本案中公司将该员工工作岗位调换至前台的做法也是欠妥的。因为前台的工作并不一定比业务经理轻松。比如说,该公司前台需要每天收取信件到各个部门投递,分发报纸等,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孕妇就不一定适合了。所以公司在调整孕期女员工的岗位时要考虑到岗位的合理性。

所以,案例一中公司对陈女士的调岗调薪都是存在违法嫌疑的。这就提醒用人单位,虽然法律规定,对于“三期”内女员工因体力无法从事原岗位工作时,可以对其进行调岗,但是调岗既要注意新岗位的合理性,还要注意不得降低女员工到新岗位后的基本工资。

其次,该公司迁至外地,并擅自规定不同意就视为解除劳动合同的方式也欠妥。公司搬迁,导致劳动合同不能履行,属于“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合同无法继续履行”,此时,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款的规定,公司应当与员工进行协商变更劳动合同内容,无法就内容变更达成一致时,用人单位才能提前一个月通知员工或者支付一个月代通知金,解除劳动合同。

最后,公司解除陈女士劳动合同的行为缺乏法律依据。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款的规定,对于“三期”的女员工来说,即使出现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且不能就变更合同内容协商一致,公司也不能解除。也就是说,即使陈女士不愿去外地上班,双方又无法就劳动合同变更协商一致的,公司仍然需要维持陈女士的劳动关系,直至其“三期”情形消失。

案例一中,该公司所面临的其实是一个“死结”。这种情况下,公司应当采取的方式应当是心平气和地跟员工去协商,而不是强硬地违法解除劳动关系。因为从结果来看,即使员工不同意还是要继续履行合同,那么不如公司多支付一些补偿金,双方协商解除。

案例二中,公司的做法非常明智。种种迹象表明,公司事实上了解到员工处于怀孕的情况,但是由于员工关于请假的说明一直都是糖尿病、无薪假等,均未表示出有任何怀孕有关的情形,所以公司在处理时明确的回避了“三期”,从普通的违纪的角度来处理员工。

从这一案例中,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即使员工怀孕,公司也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员工请

的假就是产假、产前假等。公司应当要求员工写清楚每次请假的理由,并且根据相应的假别来操作。如员工怀孕8个月,想要请假的,公司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员工请的就是产前假,而是应当根据员工填写的《请假单》事由来处理,员工请事假,给予事假;请病假的,要求提供病假单后给予病假;请产前假的,要求提供特殊证明。

第三篇:破解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难题

流动党员的教育管理是党的先进性建设中的一个新课题。目前,流动党员教育管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要求我们坚持与时俱进,整合各方面力量,建立健全有关机制,着力解决流动党员教育难、管理难、活动难、作用发挥难等问题,不断增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畅通“三个渠道”,解决教育难问题。流动党员教育难,难在流动党员的历史状况和平时表现难以掌握,教育效果难以保证。因此,应畅通谈心交流渠道,建立党员谈心交流制度和组织谈话制度,帮助流动党员消除隔阂,同时增强组织对党员的了解;畅通评议监督渠道,通过开展党员“亮相”活动,为群众认识党员、评议党员创造条件;畅通联管联教渠道,使党组织与企业、流入地与流出地密切联系、加强沟通,改变单向教育模式,把流动党员教育引向深入。

完善“三项机制”,解决管理难问题。没有严格、规范、有序的管理,保持党员先进性就失去了保证。流动党员管理难,难在岗位变动频繁、队伍不稳定、管理不到位。因此,应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建立融登记、核实、转接、督查、服务于一体的管理机制,实现有序管理;完善党组织组建机制,建立督查考核、结对共建等保障制度,采取独立、联合、挂靠等方式,把流动党员较多的“两新”组织中的党组织建立健全起来,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完善党组织工作运行机制,立足企业需要,围绕岗位特点,创新流动党员管理的目标、内容和方式。

依托“三支力量”,解决活动难问题。保持党员先进性,要有活动来推动,要有平台来保证。在流动党员较多的“两新”组织中,党的力量相对薄弱,工作缺少抓手,党员活动难以开展。这就需要依托农村(社区)党组织的力量和党建资源优势,实行结对共建;依托社会群众团体在维权、服务方面的法律地位和职能优势,实现同步推进、优势互补;依托企业主和投资者,把党组织活动与企业经营活动结合起来,推动党建工作顺利开展。

构建“三个体系”,解决作用发挥难问题。流动党员兼具党员和雇员双重身份,“打工赚钱、回家过年”的思想较重,先锋模范作用难以充分发挥。因此,应构建评价体系,针对流动党员岗位特点制定先进性的具体标准,使流动党员在团结群众、促进企业发展方面发挥作用;构建责任体系,通过强化党员责任、岗位责任和社会责任,促使流动党员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构建激励体系,通过政治上关心、利益上维护,增强流动党员的组织归属感,引导他们争当时代先锋、永葆先进本色。

第四篇:多措并举,破解学校管理难题

问题的提出

新学期伊始,我校全体师生终于圆了搬迁梦——从环境污染严重的老校区搬到了党委政府投资3千多万元刚建成的新校区,这里滨临辛兴镇滨河公园,环境优美,空气宜人,校园建设从楼房到内部设施都是全新的,各项指标都达到了同级同类学校的最高标准。在这样一所新的学校里教学和学习,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都感到万分高兴。全镇的老百姓也都交口称赞。

然而,伴随着新学校的使用,各项管理措施的弊端也显露了出来:很多在平房中适用的管理办法,显然不能很好地解决教学楼的管理问题。虽然之前学校领导想到了很多措施和办法,但对于首次使用楼房教学与学习的老师和同学们来说,这些措施和办法却显得远远不够,表现在:

1、秩序方面:可见教室内声音太大,上下楼梯不靠右行,在楼梯上上蹿下跳,在楼道内追逐打闹,高声喧哗等;

2、学生就餐习惯:打饭不排队,你拥我挤;就餐不定位,到处乱窜;餐后垃圾随手扔,餐桌地面垃圾成堆;

3、卫生:入楼前不清鞋底,泥巴尘土满楼梯;教室内卫生清扫尘土漫天飞;楼道、楼梯、教室内瓷砖污点太多,没人清理;

4、财物管理:楼体保温材料毁坏严重(个别学生用拳头捅坏);楼内应急通道提示灯被踢破数个;教室内笤帚、拖把磨损率太高;

5、宿舍管理:楼层卫生间下水道多次被杂物堵塞;水龙头被毁坏数个;宿舍门被踢破数个等。

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存在,给党委政府和学校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严重影响了学校声誉和正常教育教学秩序,如果不迅速解决这些问题,那么一所花重金投入的新学校,很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变得破烂不堪,给党委政府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也势必会影响学校的声誉,更可能因为管理不善,酿成安全事故,给学校及家庭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

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

基于此,学校领导班子在镇中心校的领导和指挥下,发挥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办法和措施,来解决日渐突出的问题: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把学校管理工作尤其是安全工作放在首位。 针对这些现象和问题,镇中心校王主任和学校领导多次“碰头”,交换看法和意见,并对学校管理工作提出来具体的目标和要求。对此,学校校长董在强立即召开学校领导班子会议,认真分析了之前工作的不足,并提出了整改措施,要求大家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学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并强调:学校管理工作,尤其的安全管理工作是其它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作为学校管理的一份子,一定要把管理工作特别是安全管理放在首位,不能有任何的麻痹思想。

二、具体分工,明确责任,制定详实的管理方案。

1、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各负其责:学校校长董在强对学校管理负总责,副校长彭海新负责安全和伙房管理,副校长王树华负责毕业班管理,教导主任陈振强负责教学管理,教导处副主任协助教导主任抓好教务工作,团支部书记张海军负责对学生进行全员管理,总务主任刘志德负责校产管理,每个年级的两个年级主任负责本级部的学生和教师管理。

2、实施每个年级的“小级部”管理制。因为每个年级学生数太多,一个年级负责人来管理容易留下管理漏洞,就把每个年级分成两个“小级部”,设立两名年级主任,每人负责一个“小级部”,这样就增强了管理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大大提高了管理质量。

3、实施楼层负责制。每个“小级部”使用一个楼层,使用者即是管理者,该楼层不管是安全、秩序,还是卫生清理、财物管理,都属于该级部,这就很好地增强了管理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旦发生问题,能够追踪到具体责任人。

4、落实全员管理制度。学校全体教职员工不分前勤后勤,不分男女,全部参与学校管理。具体措施有:A、学校领导班子每天有两人带班,负责当天24小时的学校管理事务,发现问题记录在案,并准备第二天班主任晨会时反馈;B、每个“小级部”每天一个班主任值班,负责本级部、本楼层学生管理,发现问题记录在案,并于当天下午放学前将值班记录交带班领导汇总;C、每个楼梯口、每层楼梯拐角处安排一名非班主任教师值班,于每个课间维持学生上学楼梯秩序,负责学生安全,对违纪行为进行劝阻或制止,对严重违纪行为也记录在案,于下午放学前交带班领导;D、早晚入校放学,校门口安排教师值日,维持学生秩序,负责学生初入校安全;E、每晚两名带班领导、两名男教师值班,负责学校财产安全;F、毕业班每晚安排两名班主任和一名女教师值班,负责宿舍楼内住宿生学生秩序和安全。

5、制定并落实详实的学生常规管理制度。从安全入校、安全离校到自行车管理;从上下楼梯、教室内外秩序到卫生管理、就餐秩序、就寝制度、财物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制定了具体的细则,要求各班主任带领全班同学认真学习,并要求学生严格遵守。

三、强化班级管理,调动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

学校管理,尤其是学生管理的重头戏是班主任!班主任是学生管理的直接责任人和落实者,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具体管理措施能否落实到位,直接决定了学校管理工作的成败!因此,学校采取以下措施检查督促班主任对各项管理工作的落实情况:

1、学校成立以各班班委会为主要成员的学生会。学生会成员合作分工,负责每天对各班的常规管理进行检查、打分和评比,各项管理得分学校团支部每天一汇总,每周一公布,优良中差一目了然,给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上紧了弦”。

2、实施班主任晨会制度。要求班主任每天早晨预铃时准时参加晨会,晨会主要是对前一天各级部、各班级出现的现象及问题进行通报,并提出整改意见和措施;对当天的工作重点进行部署和规划。这一做法,使班主任对班级情况有了更详细、更全面的了解,对当天的工作重点做到心中有数,便于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3、开好“三个会”:A、周一升旗后的全校师生大会。由校长和团支部张书记对学校一周工作进行总结,对不良现象进行批评并提出整改意见,对本周工作进行部署。B、每周一校会结束后的班会。由各班班主任根据本班实际情况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总结,对学校和年级提出的工作要求进行部署和落实。C、每周五下午第一节课的年级会。由各年级的年级主任对本年级一周工作进行具体详细的总结,对不良现象进行批评并提出具体整改措施,对下周的工作重点提出具体要求。

四、采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执行到位。 开始一件事情很容易,但一件事情,如果执行不到位,再好的方案也是一场空。“行百里者半九十”,执行的关键往往在最后的10%。十里不走,目标就不能达到,任务就不算完成。最后的10%如果执行不到位,前面就是白执行,甚至比不执行更糟糕。执行,如果最后的关键时刻没把工作做精、做透,往往就会导致前功尽弃。

为此,学校组建了专门的督查领导小组,负责每天对学校各项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督促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指出并要求立即整改,确保学校管理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都落实到位,确保每天的工作重点都能按时完成或达到规定目标,不给工作“留尾巴”。

同时,加强对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和班主任的管理培训,学校每周至少举行一次学校管理经验交流会,介绍好的管理方法,学习经典管理案例;组织班主任外出学习,并把学习的心得体会进行交流;组织“班主任管理论坛”活动,各班主任之间相互交流管理经验,取长补短。

另外,学校还加大了对班主任的考核管理力度,把在学校管理中表现突出的优秀班主任提拔到领导岗位工作,极大地增强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取得的成效

在学校领导的科学决策和正确领导下,经过全校教职员工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我校的学校管理工作已经有了质的飞跃!校园环境整洁宜人,校园秩序井然有序——学生能够自觉做到只有两个人也自觉成队,学生精神风貌乐观向上,教职员工干劲十足,辛兴初中已经成为辛兴镇住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新学期以来,凡是上级部门到辛兴镇检查督导工作,辛兴初中是必到的一个点,并且次次得到好评,学校更是在前段时间的诸城市大观摩中“一炮走红”,受到市级领导的高度赞扬。对此,党委政府和镇中心校领导非常满意,老百姓也感到非常高兴。今天,不管你什么时候走进我们辛兴初中的校区,你一定会被这里优美的环境所吸引,你一定会被这里良好的校园秩序折服。不信?我们辛兴初中全体教职员工恭候您来检查指导!

第五篇:谁能破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题

汪远炎

以私营为主的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富活力的部分,但很多地方的中小企业发展受阻,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中小企业贷款困难。中小企业贷款究竟难在何处?

一、挤出效应困扰中小企业。多年来,各家商业银行竞相追逐下列5种形式的贷款业务:国债项目的配套贷款;政府牵头的重点项目贷款;各级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贷款;国有垄断行业的贷款;上市公司及三资企业的贷款。上述贷款数额大、期限长,动辄几千万,上亿元,甚至数十亿元,国家支持,短期内没有风险可言。因此,银行业积极主动,千方百计追大成风,久而久之,金融贷款产生了对国有大型企业贷款和大项目贷款的依赖性,对中小企业贷款和小笔贷款失去了兴趣。许多商业银行认为,中小企业的几十万元贷款既有风险又无大利可图,而国有大型企业贷款表面上无风险又“一劳永逸”,因此,银行宁愿资金积压也不愿贷款扶持中小企业发展。这种喜大厌小的情形反过来养成了商业银行的放贷惰性,造成了金融市场对中小企业的挤出效应。

二、贷款成本高。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手续繁多,门槛高,工作量大。一个贷款项目,企业申请后要经过中介部门评估、信贷员审查、县支行审核、市分行评审、贷委会审定等等多道程序,每道程序企业都要承担相关的费用,加之中介部门收费高,贷款成本很

难降低。办理时间长,使企业失去了瞬息万变的市场机遇,严重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银行贷款权力过度集中。中小企业申请贷款,县级支行没有审批权,要报市分行审批,且关卡多,手续繁,耗时长。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导致“三增”:一是增加了融资时间,致使企业错失发展机遇;二是增加了投机行为,市分行并不了解县域经济的情况,多数情况下是看报表,这就给了某些投机分子可乘之机;三是增加了银行的官僚主义,审批头绪越多,越没有具体人员负责,惜贷和乱贷都容易出现。权力高度集中,下面经过若干层次的讨论、审批,名义上是集体负责,实际上是集体免责。

要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必须要银行部门对中小企业给予重新认识。

中小企业不是银行呆坏账的制造者。银行给谁贷款都可能存在风险,近些年,商业银行的确存在呆账死账问题,但主要是过去计划经济的积累以及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形成的。造成呆账死账的企业1996年以前是“老三户”,1996年以后是“新三户”。所谓“老三户”,一是国有企业,二是城镇集体企业,三是乡镇企业。“老三户”留下的呆账死账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企业改制、转型造成的。这是过去的欠账,是历史的遗留,责任主要在计划经济体制。所谓“新三户”,一是指投机户,他们钻政策法规的漏洞,把项目编制得“天衣无缝”,其目的是骗取银行的贷款;二是指关系户,他们利用各种关系获得贷款,由于不会经营,致使血本无归;三是指国营退出的行业及

国家明令关停的企业,如轻纺业及小煤矿等。“新三户”形成的呆账是建立市场体制过程中阶段性的特点。无论是“老三户”还是“新三户”的呆账,就企业规模而言,多数是中小型企业;就经济成分而言,“老三户”是国营、集体,占绝大多数,“新三户”经济成分复杂,各种经济成分都有。但造成银行呆账的原因不在于中小企业本身。中小企业究竟守不守信,笔者调查了信用社及国有商业银行的基层信贷人员,他们一致认为,凡是转制后的经营型企业(不包括投机型和关系型),不论小型国有、股份、民营,95%以上的企业都能遵守信誉,归还本息。

中小企业是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中小企业大多集中在县乡,银行惜贷会遏制县乡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连接着两头:一头连着国有大型企业,一头连着城乡经济。它既可以大量吸收消化国有大型企业的下游产品,又能接纳城镇失业人员,对于消化农村劳动力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据测算,每增加100万元的贷款,就可以增加20人的就业,可提高财政收入12万—15万元。例如竹山县2011近21亿元存贷差,如果增贷10亿元来支持中小企业,既可给2万人提供就业机会,10万人脱贫变富,又可使财政增收1.2亿元以上。正确认识中小企业的重要性,支持中小企业贷款,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小企业是基层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中小企业是县域经济的栋梁,是地方社会稳定的基础,也是县域金融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只有中小企业发展了,经济才能繁荣,社会才能稳定、银行资金才没有

真正的风险。银行认为放贷给中小企业成本过高。如果按基层信贷员一个人管20家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000万元,中小企业现行贷款月息6.56‰,一个信贷员在县、乡的工资及其费用最高10万元,一个信贷员一年会创造利润近150万元!因此,金融决策的负责人要以整个国家的利益、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全社会的繁荣为重,深入调查,制定出相应的银行、企业、国家、社会多赢的金融政策,不能放弃对中小企业的支持。

综上所述,破解中小企业贷款难题关键在银行,现阶段国民经济正处于低谷,如果银行能转变观念,适当增加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贷款指标,改革系统内部贷款审批制度,适度扩大基层银行审贷权,在风险可控范围内及时支持中小企业生产发展所需资金,既能扩大银行经营规模盘活基层银行,又能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继而从根本上降低银行风险。(作者系政协竹山县委员会经济委员会主任)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平安建设工作报告下一篇:片段教学比赛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