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2022-07-23

第一篇:马克思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历史意义(精)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是: 1商品的二因素与劳动的二重性原理使用价值--------具体劳动价值

----------------抽象劳动2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商品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结阶段。

4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实行等价交换。

当代价值:我国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两大理论成果。这两大成果中的经济理论部分,即邓小平经济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展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比较深刻地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发展的规律,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在当代发展的最新成果,是已经被实践证明和被广泛认同,并正在用以指导实践的科学的经济理论。它们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其中也包含着广大经济理论工作者的艰辛探索和理论贡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与建设的任务,就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特定含义而言,就是要以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实践为依据,以世界上其他国家经济发展的成败得失、矛盾与态势为参照,以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发展、产业革命与结构演进、经济全球化为大背景,着重将邓小平经济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规律性认识和创新性理论观点引入学科体系中来,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基本原理,西方经济学适合我国应用的部分加以整合和疏理。一方面使其由意识形态理论转化为学术理论,获得稳定的科学形式;另一方面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中吸取理论营养和时代精神。做到既继承传统,又超越传统,既立足中国实践,又勇于学习借鉴,实现理论观点和学科体系的全面创新,充分发挥教

育人民,指导实践的作用。改革开放之前,传统经济学居于中国经济学的垄断地位。改革开放以后,由于与改革开放的实践相脱节,加之缺乏有效的短期分析工具,其解释和预测能力难以满足实践的需要,传统经济学范式“衰落”了。面对挑战,经济学界作出了两种反应。

一种是消极的,即要么对中国经济发展提出的理论需求和中国经济学蓬勃发展的事实视而不见,对该范式自身的缺陷不去正视,固守传统不变;要么在经济学的资本主义部分沿袭旧制,再加上一些当代资本主义的描述性材料,而在社会主义部分引入一个简写本的西方经济学(其蓝本大多数是新古典综合派。后一种做法无疑漠视了一个理论范式内在逻辑一致性的基本要求另一种是积极的,即清除传统理论中的教条主义影响,以《资本论》和《哥达纲领批判》等经典著作为主要理论依据,以中国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为理论源泉,推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的创新发展。

改革开放的实践提出了紧迫的理论需求,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素材,创造了宽松的学术环境,从而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契机。尽管受到了西方经济学范式的冲击,但一个挣脱了教条主义束缚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正展示出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概念、范畴体系和分析方法是区分理论范式的两个最重要标准,也是一个理论范式自我完善的要点所在。在概念和范畴体系方面,经济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在所有制、所有权、劳动、劳动力、剩余价值、剩余劳动、资

本等方面进行了热烈的概念之争,以求澄清概念,使讨论能在共同的基础上展开;其二,从现实中抽象出新的概念并将其增补进来,以使该范式具有更强的时代特色。在分析方法方面的发展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进一步确立历史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在研究中的方法论地位。虽然任何一本传统政治经济学教科书都宣称自己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的这两大研究方法,但由于受到教条主义的影响,它们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现在,教条主义被逐步清除,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方法论地位得以进一步确立和巩固。其二,为了使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也具有短期分析意义,有的学者试图为该范式的工具箱中增加一些新的分析方法。

多方面努力的成果被初步整合进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理论经济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背景性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对早期关于价值规律以及市场与计划关系的探讨做了进一步深化和系统化,并把这两个主题拓展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这一更为全面和深刻的主题。因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两大支柱,凝结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学界对经济科学和社会主义理论的贡献,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范式的创新发展。

第二篇: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看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马哲论文

从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看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08印1 张淑妤 080300416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政治经济学的核心与基石,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揭示了商品经济的一般规律。但马克思创立劳动价值论的时代,是工业化初期的蒸汽机时代。现在我们所处的社会,与那个时代相比,经济条件发生了巨大变化。那么我们应该如何以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马克思劳动理论在当今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如何让它所揭示的商品生产和剩余价值规律服务于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首先,我们应对“以人为本”予以足够的重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最核心的观点即是无差别的人类的一般劳动创造价值。马克思认为,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区别的人类劳动,创造价值的劳动只能是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只创造使用价值。进而可以得出财富产生的唯一源泉是劳动者的劳动而非物的贡献。他将劳动者的劳动视为社会财富产生的唯一源泉,其理论本质是尊重人的劳动和人的劳动产品。所以,我们应当把人的因素作为一切政策制定的出发点,充分尊重人利,保障劳动者的利益。当今社会的生产结构与生产方式与马克思时代相比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高科技的生产工具在社会生产中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但这一切都是缘于人自身的进步,都是缘于劳动者智慧与经验的积累,因此在新时期劳动者仍是生产中最重要的因素,我们必须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对劳动者在社会生产环节中的重要贡献给予高度重视和肯定。

其次,我们应以剩余价值理论作为对待私有制政策的理论出发点。马克思指出,劳动者创造的、并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就是剩余价值,它揭示了资本主义剥削问题的本质。当前私营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的经济增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推动起到了不可否认的作用,但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生产力的进步,资本家对于工人的剥削关系已经不像资本主义制度刚刚建立之时那样暴露了,但是无论如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特征不会改变。其剥削工人的本质亦不会改变,只是这种剥削关系随着剥削方式的转变及工作日的缩短逐渐被淡化了而已。因此在私有制仍将长期存在且劳资双方的对立已不再尖锐的今天,仍应不断重温剩余价值理论,将其作为政策与行动的指导思想,切实做到尊重劳动和劳动者,切实保障劳动者利益并不断提高劳动者自身素质,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社会的和谐与持续发展,保证社会生产力平稳快速地提高。

再次,马克思的劳动价值理论是在充分分析和把握当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等的基础上提出的,而现时代的今天,无论生产方式还是其他方面,与当时相比,均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我国,劳动创造价值的形式及作用方式等日趋多样化。科技、信息等新的生产要素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各种服务性行业及其他从事文化教育事业的劳动,也在财富的创造和积累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马克思在劳动价值理论中所论述的,价值的源泉与价值的形成是不同的。同样,财富的创造与价值的创造也是不同的。因此,我们

马哲论文

应当把大力发展科学技术放在重要的位置,并且鼓励和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

另外,马克思还指出,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我们应当认识到劳动者的素质、生产要素的配置、管理的科学程度等都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而其中的管理劳动不仅作为一般劳动在价值创造中起着重要作用,而且作为更高层次的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要大大高于简单劳动。所以,我们应当提高企业生产效率,优化管理,促进企业间的信息技术交流与合作,降低成本,发展集约经济和规模经济;同时充分肯定经营管理人员在创造价值中付出的劳动,使他们的劳动报酬与劳动贡献相对称,以充分调动和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在市场资源配置方面,我们应当充分把握价值规律的科学内涵。市场调节资源配置,是通过价值规律的作用实现的,主要体现在调节、刺激、分化等方面,尤其是分化作用,它能导致市场竞争中的优胜劣汰和生产者的两极分化。所以,在规范市场秩序时,我们应做到有的放矢,将“有形”和“无形”的两只手相结合,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

在当今社会,面对新的情况,我们要不断深化对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认识,根据变化了的实践在继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使我国社会有持续稳定的发展。

第三篇: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归纳小结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总结和归纳

主要内容:

劳动——价值——价格 1) 商品的二重性:价值和使用价值(矛盾统一体) 含义:商品中所蕴含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凝结。 性质:具有“幽灵般的对象性”。

作用:价值是商品能按照一定量的比例进行交换的基础。  使用价值:

含义:能够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属性。 决定因素:商品的自然属性。  交换价值:

含义:具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旦进入市场交换,就具有了交换价值。

表现形式: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和比例。

决定理论:商品效用论、供求决定论  统一性:

a) 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b) 商品必须有价值 c) 必须经交换而让渡  矛盾性:

a) 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互相排斥,互相分离(通过交换体现) b) 使用价值是一切有用物品及商品共有的属性,是永恒的范畴;价值则是商品所特有的属性,是商品的本质,是历史的范畴。

c) 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而价值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 价值:  联系:

a) 价值和交换价值要以使用价值的存在为前提 b) 使用价值是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着 c) 价值和交换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2) 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二重性: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a) 含义:一种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即一定的具体形式的劳动。

b) 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体现商品的自然属性。(人与自然的关系)

 抽象劳动(同质的、无差别的劳动)

a) 含义:同一种劳动,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耗费,即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

b) 抽象劳动形成商品价值,体现商品的社会属性。(人与人的关系)

 商品的交换本质上是等量抽象劳动相交换。  统一性:

a) 生产商品的劳动是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的统一体。 b)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生产商品的同一劳动过程中的两个方面,而不是两次劳动。  矛盾性: 在交换中得到解决 3) 商品价值量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商品价值量的含义: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量。(=一定的劳动时间)

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含义: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在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下,制造某种使用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  具体劳动  简单劳动(基础)和复杂劳动  商品拜物教

a) 根本来源:个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 4) 货币的产生与发展: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是价值形式发展的完结阶段。

 价值形式演变的四个发展阶段:

a) 简单的、个别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一面镜子) b) 总和的、扩大的价值形式(一种商品,多面镜子) c) 一般价值形式(多种商品,一面镜子) d) 货币形式 (所有商品,公用镜子)  等价形式具有三个特点:

a) 使用价值成为价值的表现材料; b) 具体劳动成为抽象劳动的表现材料; c) 私人劳动成为社会劳动的表现材料。  货币形式的意义:

a) 货币形式是最发达的价值形式。

b) 货币的出现,使整个商品世界分为了两极:一级是商品,它们都是特殊的使用价值,要求转化为价值(货币);另一级是货币,它们直接以价值化身出现,代表一切商品的价值。  货币的本质:

作为商品,货币与普通商品一样,具有实用价值和价值;但它又不是普通商品【双重使用价值】,而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一方面作为商品,它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另一方面,它又取得了一种由它作为一般等价物的社会职能而产生的使用价值,即与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

 货币的特点:普通商品的价值要通过与货币交换才能表现出来,而货币则直接代表价值而存在,作为人类劳动的产品,它本身直接体现社会劳动。

 货币的五大职能【马克斯眼中】

a) 价值尺度 i. ii. 原因:本身是商品并具有价值。 价格=商品价值/单位货币价值

【物价稳定时,不会被觉察。

物价波动加大时,会表现出来。】

【商品内在价值越高,价格越高

正比】 iii. 价值尺度与价格标准

 形成手段:价值尺度是自发形成的【人类长期的大量的实践中产生】;价格标准则是由国家强制规定并实施的。【通货发行权一定是一个国家的央行】  作用:价值尺度的作用在于表现各种不同的价值并使其转化为价格;价格标准则在于计量货币材料本身的数量,是为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服务的一种技术性的规定。

 变化规律:价值尺度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动而变动;而价格标准则与劳动生产率无关。

b) 流通手段【前两个决定是否成为货币】 i. ii. 含义

是指货币在商品交换中充当媒介作用的职能。 纸币是否有价值?

不认为有价值。纸币是在代替货币充当流通手段的价值符号而存在。 c) 贮藏手段 i. 含义: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作为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贮藏起来。(充当贮藏手段必须是现实的足值的贵金属条块。) d) 支付手段 i. 含义:是指货币在商品赊销过程中的延期支付以及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工资等职能。【使用价值已经发生转移、让渡时,价格并没有发生让渡,被放置到未来的某个时间。交割(赊账) 延期支付】 ii. 作用结果:货币作为支付手段,一方面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又扩大了商品经济的矛盾,蕴含了扩大经济危机的可能性。 e) 世界货币 i. ii. 货币超越了国界在国际经济中执行一般等价物作用的职能

执行世界货币的职能主要有:

 作为国际支付手段用以平衡国际贸易差额;  作为国际购买手段用以购买国外商品;

 作为社会财富的代表从一个国家转移到另一个国家。  货币的五种职能的排列顺序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和货币职能发展的内在联系和进程。

5) 价值规律

a)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 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遵守等量社会必要劳动相交换的原则。

 作用: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作用有以下三个方面:

a) 1.价值规律自发地调节社会劳动在社会各个生产部门的配置,即配置社会资源。

b) 2.价值规律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 内容: c) 3.价值规律会引起和促进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础,它具有一定的时代前瞻性和局限性,但是如果在应用时应该顺势而变,而不是一成不变地照搬。

第四篇:河北工业大学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指导意义[精选]

马克思主义的劳动价值说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意义

通过对商品关系的深刻分析,马克思阐明了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及其相互关系、价值的质和量的规定性及其变化规律、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起源、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及其作用,形成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的一切主要方面和矛盾发展的全部过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高涨和危机;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灭亡。

我们党 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理论。主要有:

1、关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强调改革是对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进行调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2、关于经济体制的目标选择,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

3、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确定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个体、私营和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4、关于分配制度,确定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

5、关于企业改革,建立健全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

6、关于农村改革,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7、关于对外开放,强调中国实现现代化主要依靠自力更生,但不能闭关自守,实行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充分利用、借鉴和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资金。同时,又必须头脑清醒,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既是基础理论,又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有实用性和导向性。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只研究生产关系,西方经济学才研究资源配置,是一种误解。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运动形式的具体表现。市场经济属体制性范畴。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都有反映各自特性的特殊规律,也有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和经济运行共性的一般规律。在深入剖析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同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还揭示了作为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形式的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特殊规律和一般规律。在对所有制、分配、分工、商品、货币、资本、劳动、竞争、垄断、价值、剩余价值、利润、利息、地租等概念范畴,对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市场机制,对资本的循环与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等资本的运动,对商业、借贷、银行和农业资本等资本的各种形式,以及对虚拟资本和股份公司等,均进行了深入研究,并揭示了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一般规律。我国正在建立和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除了具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特征以外,还具有现代市场经济的共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许多理论原理,可以指导我们科学地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

第五篇:浅谈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科学性

一、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

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价值实体,价值量,价值形式和价值的社会性质。从内容上:一是分析商品二因素,揭示价值实体和价值量。二是分析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继续研究价值实体和价值量。三是价值形式和交换价值。四是价值的社会性质。4个方面分别论述了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的科学性。

二、劳动价值论的作用

劳动价值论是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经济运行规律的一把尺子。对劳动价值论的研究和阐述,使马克思能够创立起剩余价值理论。而剩余价值理论和唯物史观的形成,被恩格斯评价为马克思的两大理论贡献。剩余价值理论的一大革命性作用,就是它在人类历史上首次通过科学论证,为人们解剖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证明了作为一个阶级整体而存在的资产阶级的不合理性及历史过渡性,并由此揭示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发生、发展以及必然灭亡的历史规律。劳动价值论及在其基础上所形成的剩余价值理论,直接在20世纪催发出了一种新型的社会制度既社会主义制度的产生。

三、关于劳动价值理论的指导意义问题

对价值规律的揭示是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的重要内容。根据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论,商品生产的价值规律以及竞争规律是商品经济条件下刺激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在商品生产过程中个别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矛盾运动,必然会促使商品生产者设法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使生产力向前发展。市场化改革20多年的成就证明只要我们尊重价值规律,我们的事业就能向前发展;相反,如果忽视价值规律的作用,我们就必然走弯路。在这方面我们是有教训的,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在很长时期内,我们实践上把商品经济、价值规律统统视为异端,简单地认为我们可以不经历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就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目标,这种违背客观经济规律的做法,结果证明是行不通的。

事实上,我们对劳动价值理论和价值规律的认识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并不断运用于实践的过程。从计划和市场的排斥论到消极结合论到积极结合理论再到“十五大”所确立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过程是我们丰富和发展价值规律理论并自觉地运用于实践的过程。价值规律伴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在农村,由于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解放了农村的生产力;在城市,由于建立起了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企业制度,国有企业焕发出了生机。纵观改革开放20多年,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成绩斐然,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人民生活得到了极大地提高,综合国力得到了极大加强。这一切恰恰是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在社会主义实践中闪耀出的灿烂光芒。

当前,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世界范围内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经济的全球化,其实质就是市场的全球化即资金、人才和生产要素的全球范围的自由流动和最优配置,也就是价值规律将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作用,为各个国家在世界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和开拓市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能否有效地融人世界经济,使本国经济结构在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据尽可能有利的地位,成了促进各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在这种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想独立于全球化市场经济之外,不遵循价值规律的原则都是不可能的。因此说,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并未过时,它仍然是我们正确理解商品价值理论的坚实基础。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上一篇:铭记师恩感恩老师下一篇:煤矿经营管理办法